混沌学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混沌学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混沌学说范文1

早在30年前的大学时代,作为史春珊教授的学生有幸较早地接触到先生所首创的现代形式构图教学、在课堂上多次聆听教诲,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至今犹犹在耳,留下深深印象。更为感慨的是史先生提出的现代形式构图理论竟然在这30年创作理论领域的混沌中悄然注入我们这一代的创作思想意识中,不自觉地影响和调度这我们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而且收益匪浅。

80年代初期,关于造型形式的创作理论对于我们从事建筑艺术创作的年轻一代来说可谓是敏感而又渴望探求的领域,期望能吸收更多的创作理论和方法的补养可是那时候真正能啧到的比较系统具有新观念新思想的专着太少。监管当时建筑界床创作理论的探索大潮正趋高涨,可是对于造型形式创作的一般形式美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杂而混沌的,缺少方向性系统性的理论。正式在这个时候幸运地接触到了史先生现代形式构图理论而后又尔到了他那本在某程成度上影响了我们创作观念的专着《现代形式构图原理》。

交织于形式构图中的五个基本规律可以说是史先生学说的精华。对比律、同一律、节韵律、均衡律,数比律这五个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从宏观上包括了造型形式中的多样而又统一的关系,从更广泛更普遍的意义上对不同审美观念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创作和评价提出了比较科学观点。回顾笔者近30年来的创作过程,深感史先生学说的影响使之受益匪浅。建筑创作者首先必须具备明确的创作思想和系统的创作法则:创作思想通过作品表现在主题意义之中,而系统的创作法则则表现为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架构”。形式构图理论从某重意义上来说在“架构”中起到了积极而又把握性的作用,在创作实践中具有较广泛的现实意义,

1988年笔者参加哈尔滨景阳大厦设计投票竞赛,这是一项规模3000平方米高30层的重大工程,位于著名风景区松花江边,兴繁华闹市相邻。再设计创作过程中通过良好地调度和运用“五规律”,创造出在总体的大环境下以平稳的江面为背景对比的两组三角形互相复合的百米高塔楼和附辅挂于外侧的景观电梯:横竖对比静动对比自然与人工的对比都产生出生动效果。尤其在处理塔楼的单体造型时,大胆地运用同一律的反转对称法则,打破一般单塔呆板形态能表现出很强烈的旋转动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体方案的“架构”都在形式美法则的良好把握中完成。该方案中标实施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笔者获奖中标的“九州岛岛文化娱乐中心”方法中,恰当地连用“反复”与“渐变”法则,很好的解决了新建筑在特定的保护建筑环境下的时空连续问题。创作实践表明,缺乏系统的创作理论常常表现作品的盲目性、极端性和浅薄性,顾此失彼,后劲不足。因此,熟悉和掌握现代形式构图理论对于克服上述缺欠就显得分外重要,史春珊教授的W说中提出的“形环”对于指对造型实践也是具有突出现实意义的,可以帮助和指导设计者更加系统地认识点,线、面、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科学而又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形象创作。

在今天,重新回顾三十来年现代形式构图理论的草创,发展以致被造型设计领域的工作者们掌握和连用并取得成就,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尽管她不合与其它著名科技成果或理论的诞生是那样的一鸣惊人,但是她却以极突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及创造性的优势悄然进入设计领域并被广泛应用,在造型基础理论纷争的混沌中高阳起一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旗帜,笔者热切希望在新时代里能看到史先生更新更多的理论和创作方法的诞生,为造型设计领域再立新的篇章。

混沌学说范文2

方守彝的父亲方宗诚,是“桐城派”的重要人物,曾经在枣强县做过几年的县令。俗话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使是于官“不贪”,也是于官“不贫”。方宗诚则坚守清廉之道。

清光绪六年,方宗诚辞官返乡时,枣强县的朋友不忍心看着他就这样两手空空归去,便纷纷解囊,慷慨赠银。盛情难却,方宗诚只好收下,将其打成薄薄的银片,分别夹在几十卷文稿中,准备回乡后作为印书的费用。谁想回家后,这些东西居然被儿子方守彝看到,孩子以为,这是父亲当县令时收受贿赂的赃款。父亲告他实情,他不客气地说:“用礼金印书,文章会因之黯然失色,为儿今后还能读父亲的大作吗?”“父亲平时有心兴学,不如将礼金送回枣强以做办学之用。”这一年,方守彝33岁。

方守彝能够帮助父亲守住读书人的本分,坚持清廉之道,实在令人钦佩。我很快记住了方守彝这个名字。

作为晚清“桐城派”尾声的诗人方守彝,如今已少为人知。他的同时代人称他的诗,“体源山谷,瘦硬淡远。”读方守彝“小园花树关心事”“秋来天大千山秃”。再看黄庭坚“篱边黄菊关心事”“落木千山天远大”,便证明“体源山谷”,信是不误。

读方守彝,除“瘦硬淡远”外,还有清新雅致一面。“结彩空门佛欲笑,堕眉新月夜来弯”“四山真似儿孙绕,万马能为罴虎横”“梅影纵寒无软骨,酒杯虽浅有余香”,写新月为夜来而弯,写群山如儿孙而绕,写梅写酒,语清词浅,都有清心爽目不俗的新颖之处。再看他写雪:“店远难沽村断径,风寒如叟发全斑”“高天定有清言在,但看缤纷玉屑飞”,前者把雪比喻成白发斑斑,后者将雪比喻成清言纷纷,总能在司空见惯里,翻出一点新意,实属不易。

在这本《纲旧闻斋调刁集》里,我最看重的是那些书写乱世之中、苦守心志的诗篇。“报国难凭书里字,忧时欲拨雾中天”“忧来世事无从说,话到家常有许悲……”并非躲进他的纲旧闻斋成一统,隐遁在沧桑动荡的红尘之外,而是心从报国,忧来世事,应该说更属不易。如同他自己的诗中所说:“语来万斛清泉里,意在三峰华岳中”,方守彝的诗,才有了他自己与万千世界相连的开阔的意象和寄托,才有了阅读不俗的价值。

方守彝生活在清末民初从“”到“”的动荡时期,他的同代人称其为“命重当时,离乱然,身居都会,不夷不惠,可谓明哲君子矣。”这个评价,特别说他是“明哲君子”,是名副其实的。他不是如秋瑾一样的革命志士,也不是如龚自珍一样呼吁革新的风云人物。他在乱世之中能够明哲保身,守住读书人的一份良知,并不是所有知识分子都能做得到的。方守彝的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八面风来山镇定,一轮月明水清深”,便最让我难忘。同样的意思,他还一再写道:“清月乍生凉雨后,高山自表乱云中”。可以说,诗里的山与水与月,是方守彝做人与作诗的明喻,以自己的镇定与清深,对应并对峙的是外界的乱云飞渡和风吹草动。这里的清白与定力,是明哲君子的品性,也是做明哲君子的基础。

对于人生处世,方守彝有一个“混沌”之说。这个“混沌”,不是郑板桥“难得糊涂”的“糊涂”。方守彝说:“人能混沌,则不受约束,无所沾滞,有自在之乐。”他进一步解释:“忘老衰之忧,顺时任运,不惧不足,不求有余,尤为混沌之态。”这个“混沌”说,是方守彝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他的自我安慰,甚至有些宿命,却也可以说是他“律己”的要求。他说的“不惧不足,不求有余”,对立的是贪心不足,欲壑难平。方守彝的这话,让我想起他33岁那年发现书稿中夹有银片时对父亲说的那番话,前后的延续是一致的。那是一种安贫乐道,坚廉不苟的君子之风。所谓明哲保身,保住的正是这最重要的一点。而这一点,恰恰会让许多当代知识分子汗颜。

如今不是“混沌”,而是过于清醒,如巴甫洛夫学说中的一条徒挂虚名的名犬,知道两点一线的距离最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可以迅速叼到。

混沌学说范文3

[关键词] 生物进化 遗传算法 全局优化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遗传学和自然选择机理,通过人工方式构造的一类优化搜索算法,是对生物进化过程进行的一种数学仿真,是进化计算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遗传算法是一种通用的优化算法,其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比较简单,优化不受限制条件的约束,不需要有先验条件。其搜索过程是从问题解的一个随机产生的集合开始的,而不是从单个个体开始的,具有隐含并行搜索特性,也就大大减少可陷入局部极小值的可能。

1.基本遗传算法

Mendel遗传学说最重要的是基因遗传原理。它认为遗传以密码方式存在细胞中,并以基因形式包含在染色体内。每个基因有特殊的位置并控制某种特殊性质,所以每个基因产生的个体对环境具有某种适应性。基因突变和基因交叉可产生更适应于环境的后代。经过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适应性高的基因结构得以保存下来。

在基本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中,控制参数的选择对搜索性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参数的合理选择与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以使 GA 呈现最佳搜索轨迹最终得到最优解。主要的控制参数包括染色体的长度L,种群规模M,交叉概率pc,变异概率pm。

作为一个优化算法,基本遗传算法也具有一些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本遗传算法是一类随机搜索型算法,而非确定性迭代过程描述。这种广种薄收的算法计算效率较低。

其次,对基本遗传算法的数值试验表明,算法经常出现过早收敛的现象。

第三,基本遗传算法的遗传和变异的完全随机性虽然保证了进化的搜索功能,但是这种随机变化也使得一些好的优良个体的形态被过早破坏,降低了各代的平均适应值。

第四,Rudolph通过 Markov 链方法证明了基本遗传算法是不收敛到最优解的。

第五,基本遗传算法中常采用伪随机函数(rand)产生的“随机数”来生成初始种群和控制遗传算子的操作,这些“随机数”不具备真正的随机性和遍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最优解的出现。

基于这些局限性,本设计在下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2.改进遗传算法的设计

2.1 遗传算法的收敛性的定义

Rudolph 给出了一种针对个体的收敛性定义:

设 Zt为 t 时刻种群 X(t)中所包含的个体的适应度值的最大值,f*为适应度值函数 f(x)在所有可能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中所取的最大值,若 Zt满足:

(2.1)

则称算法收敛到最优解。

2.2 精英保留策略

针对基本遗传算法不能收敛到全局最优解的问题,本设计提出,在进行选择前用保留最优解的策略,使算法最终能以100%的概率收敛到最优解。

精英保留策略是改进的遗传算法收敛性的保证。

2.3 引入混沌的遗传算子

⑴Logistic映射在交叉操作中的应用

用混沌序列来控制交叉点的选择的思想为:设染色体有L位长,先产生一个混沌序列,然后把序列。映射到染色体的基因位空间,并在相应的位置进行交叉操作。

⑵Logistic映射在变异操作中的应用

用混沌序列来控制变异位置的选择的思想为:设染色体有L位长,先产生一个混沌序列,然后把序列映射到染色体的基因位空间,并在相应的位置进行变异操作。

本设计中,采用Logistic映射产生混沌序列来控制遗传算子操作的策略称为混沌控制策略,它的优点在于在遗传进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混沌所具有的随机性,尤其是混沌的遍历性,使交叉和变异操作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克服了简单遗传算法中伪随机所带来的缺点,充分发挥了遗传算法和混沌的各自优点。

2.4 自适应交叉和变异率算子

本设计中提出自适应交叉和变异率算子:当适应度低于平均适应度值时对它就采用较大的交叉率和变异率;如果适应度高于平均适应度值,对它就根据其适应度值取相对应的交叉率和变异率。当适应度值接近最大适应度值时,交叉率和变异率就越小;当等于最大适应度值时,交叉率和变异率的值为零。为了保证每一代的优良个体不被破坏,采用精英选择策略,使它们直接复制到下一代中。

经过上述改进,pc和pm计算表达式如下:

(2.2)

(2.3)

上式中pc1,pc2,pm1,pm2的取值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规模,通过多数实验验证得到。

2.5 灾变算子设计

设计中引用了灾变的思想:在种群适应值保持在一个稳定值一段时间后,发生灾变,杀掉最优秀的个体,这样才可能产生更优秀的物种。

3.实验环境

实验测试的环境和工具:

⑴ 硬件环境:Intel Pentium® T4200@2.00GHz+ 2G RAM;

⑵ 操作系统:Mie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⑶ 编译环境: microsoft visual c++ 6.0;

⑷ 测试函数:

4.结论

⑴知道遗传算法的设计要从大体五个方面来设计:编码,初始种群的设定,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遗传操作的设计和控制参数的设定。在很好地设计一种遗传算法,且将其进行具体实际的应用,怎样去很好地选择、平衡这五个方面使算法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这还需要继续进行试验研究,探讨。

⑵在进行遗传算法理论分析研究时,发现相关理论分析比较少。每一种设计的遗传算法都是将其进行具体的应用,所以算法的灵活性比较大,这样去寻求一种概括性的理论分析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本设计提出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其收敛到全局最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⑶关于遗传算法的定量分析和数学证明,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曹立明.遗传算法―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1-22.

[2]张明辉,王尚锦.自适应遗传算法及其应用[J].机械工程学院学报,2002,20(1):23-25.

[3]雷德明.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7-78.

[4]李敏强,寇纪淞,林丹等.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5-57.

混沌学说范文4

阴阳文化历来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阴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而太极拳则更直接地受着阴阳哲学思想的影响。《周易・系辞上》有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用在太极拳中,便有“一阴一阳之谓拳”的说法,这不是简单的巧妙引用,而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还没有其它拳术像太极拳这样深深植根于阴阳学说,既然太极拳如此强调阴阳,那么在拳中何为阴,何为阳?又如何表现出来?就是广大太极爱好者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在此没有任何含糊的余地。

对于阴阳,自古就有传说:远古时期,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天地未开,阴阳不明,皆处于无极的状态,没有一事一物成形,后来沉睡巨人醒来用其神力一斧下去,于是清者上升成天,浊者下降为地,从此天地分开,也就有了阴阳,而阴阳既分,就进入了太极的状态,从此世间万物就有了对应点,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则神话寄寓着先古之人对天地万物,包括人的来历的认知,由此也有了流传千百年的阴阳学说的雏形。

它说明包罗万象的太极思想皆由阴与阳二元素交融推衍而成,并且二者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就像有动就有静,有开就有合,有上就有下,有黑就有白,有好就有坏,这都无不蕴含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理。那么如何理解太极拳中的阴阳呢?首先,我们来看阴指什么,阳又指什么?

太极拳,顾名思义,打拳就要分清阴阳,找到阴阳对应的各种关系,如常见的上与下,内与外,刚与柔,尤其是虚与实,有与无。只有充分体现这种既有对立又有统一,阴阳变化蕴于其内时才叫太极拳,否则,要么成为只讲蛮力的莽汉,要么就干脆将太极拳做成太极操。尤其是后者,是当今的社会十分普遍的现象。

为何将这种现象称为太极操呢?因为太极拳首先是一种武术,连最起码的防身自卫的本领都不具备,就不能叫拳术,太极操则更多注重外形的美观而丢了拳术技击的本质;其次若太极拳从头至尾只用一个劲在打,没有虚实轻重的变化,必然就不存在阴阳;阴阳既不存在,就意味着太极也跟着没了。因为真正的太极拳,从内而外,无处不有阴阳虚实的变化。

混沌学说范文5

关键词:精神;物质;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60-02

一、论精神高于物质

我要在这里论证的是纯粹的基督教教义,但在论证的过程中,会给人一种上帝是外星人的感觉,但我并没有这个意思。所以请读者们耐心往下读,不要只读一半就不读了。

唯物主义者经常说:物质决定意识。决定这个词的含义晦暗不清,它想表达的意思是产生,指物质产生精神。这种对物质和精神(在这里用精神代替意识,精神比意识多了感情、意志和德行等含义)的理解太趋于直观了,没有对物质和精神的性质做进一步的辨析研究。而唯心主义则不同。在古代,古人对物质和精神只能有初步的了解,但不容易的是,有很多哲学家仍能够从性质的角度出发,推导出精神高于物质。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来的唯心主义是好的唯心主义,但近代以来他们遇到了一个危机,就是他们难以在唯物主义那个区分唯物唯心的经典问句中立足“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是因为这种哲学家凭敏锐的直觉把握到了精神高于物质这个真理,但论到所谓的决定问题时,依然不得不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譬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一章引用别人的文章说的”吠檀多学派的基本教义不在于否认物质的存在,不在否认它的坚实性、不可入性、广延的形状(否认这些,将意味着疯狂);”还有上部座佛教在竭尽所能论证完心的作用后,仍然坚持世界是四大组成的;甚至黑格尔也说过概念的形成可能有其物质基础。那么他们的理论岂不都是唯物主义了,这岂不荒谬。

而另外的可以通过这个理论检验的唯心主义大都是不好的唯心主义,这种唯心主义学说一部分是上述唯心主义学说的发展,另一部分是钻牛角尖得出的结论。发展而来的唯心主义学说结构很宏大,很精致,但他们就是在近代被维也纳学派痛批的形而上学,没有意义。大乘佛教貌似属于这种。钻牛角尖而来的学说常常难以发展,而且其目的不符合探索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理想,可以说是一种用科学的目光审视哲学的产物。笛卡尔、贝克莱那路子就是这种类型。这两种不好的唯心主义不是没有价值,只是他们的价值不在探索物质和精神关系这个课题上。

所以说唯物主义的这个提问“到底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是切中要害的,他能把来自直觉的知识变得没有价值。近代自从笛卡尔提出钻牛角尖的唯心主义以来,唯心一般以它为基础开始论证。我在上面已经说明了这种理论应用于此不合适,所以,在这里我要另起炉灶,把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定为唯物唯心的开端。这种论证本只属于唯物主义,把它应用到唯心主义太为难那些靠直觉领悟出精神高于物质的哲学家了。不过我在这里证明上帝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精神决定物质学说,这个学说是从性质角度出发推导出来的,也是史无前例的(过去精神决定物质的学说大多属于钻牛角尖类型的)。我相信这个理论的精神可以为很多唯心主义开辟一条道路,取代笛卡尔成为唯心主义论证的基础。

事实上,我这个理论的原理也是非常简单的,但不能说它没有价值,笛卡尔钻牛角尖的我思故我在的原理也很简单,但它成为了大多数唯心主义的基石,我这个理论也将如此。这个理论的关键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精神,精神的发展就是精神不断征服、奴役物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精神制作第一把工具,终于什么时候?是否会终于精神控制几个星系,用时空飞船自由的在宇宙中穿梭?不会的,这种想法缺乏想象力,完全以当下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制度想像未来。精神发展的终点是精神以灵的形式存在,随心所欲地改变物理定律,把整个物质玩弄于手中。我们研究一下人类的发展历程就知道了,精神的发展是在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漫长的原始社会几万年,农耕社会几千年,电气社会只有几百年,现在马上进入核力社会。精神的这种发展仅仅是能动性吗?狗能把食物推动可以说是能动性,而精神一步步地开显自己,其过程大概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为无穷的,精神的属性是主动的,征服的,而物质的属性是被动的,顺从的。精神早晚会征服物质。

这个理论的证据就是外星人的存在问题,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所谓发达的外星文明就是拥有几个星系,可以用时空飞船自由的在宇宙中穿梭,有事还会像野蛮人一样和别的外星人干仗。但这种形态的外星人为什么不跟我们联系?我们为什么观测不到。其原因可以用我的理论解释,我承认精神的发展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但这种形式的文明只能存在一小段时间,甚至只有几年,因为精神是加速发展的,发展到我们这个时代,其速度就已经相当快了。发展到控制几个星系是,其发展速度或许已经接近无穷大,精神将会迅速越过这种状态,以无穷的速度无穷的开显自己,到达的最终境界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成为一个能够随意改变物理定律,把整个物质世界玩弄于手中的灵。

当然,很快就会有古板的科学家前来反驳,他们要说的我已经想好了,无非是量子不确定性原理、混沌理论。但完美的理性最终一定会克服他们,精神怎样克服交谈的距离,重力的限制,就将怎样克服量子不确定性原理、混沌理论。

这里还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个体的精神是否会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我认为会的,而且融合的个体精神还会包括已经死亡的个体,因为这种融合不会是将一种液体溶于另一种液体那么简单,这种融合将是一种消除个体的不完满,超越性的融合。这种融合一直是人类所渴望的。奥义书时期人类渴望融于梵,基督教里宣扬要在基督中融而为一,最终人类的个体也将超越性的融为整体。

宇宙有很多亿年历史了,人类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才几十万年,保守的说,人类再需几百万年就可以反噬物质,加起来,精神反噬物质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在人类之前有充裕的时间够无数外星人反噬物质,成为掌控一切的灵了,这个灵我命名为“小上帝”。但一山不能容二虎,物质也不可能容得下两个“小上帝”,那么精神间会怎么样呢,他们会打仗吗?这真是个笑话,发展程度这么高的“小上帝”之间怎能像狗一样乱咬呢?暴力这种不善的东西早已应原理高度发展的精神很久了,精神的发展一定是道德与科技的协调发展,只有更高的道德才能够适应更高的科技,所以,小上帝之间绝不会发生战争。

“小上帝”之间一定会选择融合,因为他们之间有相同点,那就是他们具有意识,我也认为他们的意志、感情和德行等精神属性也会是相同的,无数个“小上帝”会融而为一,这个整体,我称之为“史前精神联合体”。

二、上帝的存在以及基督教之正确。

上文写了那么多,目的是说明精神高于物质,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应用上文的原理来反证精神产生物质以及上帝的存在了,让我们先假设从物质中产生精神,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被困在了无穷无尽的因果链中,精神再伟大的匡算也无法超乎其上,只能说物质是从大爆炸中产生的,然后精神可以再问:之前呢?物质的片面性就这样被揭开了。退一步讲,我们假设物质是从大爆炸中产生的,然后,精神之花就会从物质中绽放,眨眼之间,精神就会反噬物质,主宰物质。以宇宙到现在为止的几十亿年(貌似是)为参考,物质自己存在的时间有如大海里的一根头发,大海里的头发难道不可以忽略点么?所以说,物质产生精神这个世界观是错误的,物质是承受不了精神之重的。我们不妨调转过来,最先有的是万能的精神,他创造了物质,制造了人类。这样,上述一切问题都会豁然开朗。这个创世之精神,就是真正的上帝。

从前人们习惯于听从先知而信仰一种宗教。这里已经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所以可以反过来从上帝的存在推导出一定有个一神教是真宗教。因为既然上帝是个人格化的精神,他就一定不会容忍大地上所有讲上帝的都是骗人的,上帝可能会试探人们,但一定会有一个宗教是真宗教。这个真宗教是什么,我认为是基督教。因为虽然一神教都强调上帝的至高性,但只有基督教多次说上帝是个灵,人格化的灵,这完全符合我的理论。而其他一神教上帝的位置不在此,譬如有的说上帝的属性是超于一切万物的,那也就不会是精神。这至少和我的理论不符。

还有就是因为耶稣基督,我们遍观所有一神教教义,就会发现耶稣基督所宣扬的教义明显高于其他教主的教义。其他教主所宣扬的上帝大都是民族性的、暴力的上帝。教义都是一昧的与人争斗,为自己的帮派考虑。只有耶稣基督破天荒地教人们用信心称义,用宽容一切的终极之爱对待敌人。这不仅前面没有古代先知做过,后边也没有新的先知达到过。其次,就是耶稣基督施行的神迹最多,无神论的人们大都相信所谓教主施行的神迹是后人附会上去的,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越传越神,但这种情况真的会有吗?没有,如果有的话,所有宗教都会宣称自己的教主有神力,但遍观所有宗教,真正肯定教主具有神力并且经得过理性的检验的,只有基督教。佛祖按正规的教义只是觉悟的普通人,藏传佛教极力渲染佛祖的大能,但我们根据历史还是可以推断出佛祖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呼唤大山没有过来;巴哈欧拉没有神迹;一些迷信宗教所述说的神迹让人难以置信。但耶稣基督不同,他治瞎子、治瘸子、驱魔、停止风浪、自己复活,并经过了同时代的人们的检验。他也不像其他一神教教义那样强调上帝、架空先知。他强调他自己就是上帝。所以这一切雄辩地说明了耶稣基督已经超越了先知这个概念的范畴。他是上帝之子,并且本身就具有完全充足的神性。

既然耶稣基督就是上帝,那么根据他的话可以得出《旧约》里的众先知都是真的,因为耶稣基督肯定了他们。那么为什么《旧约》中的上帝有些暴力呢?我认为这种暴力只是表面现象,它代表了父性,代表的是男性独有的创造力,而不是暴力。耶稣基督也说了天父是仁慈的,所以天父的形象应该是富有创造力的、仁慈的。

最后,我要再重提一下外星人的事。根据《圣经》,我们人类和耶稣基督同为上帝的独子,所以我预言宇宙中人类这种有智慧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外星人(可以存在外星生物),不管宇宙有多大,有几维。

混沌学说范文6

摘要:从方证相关基本理论、客观化规范化、分子生物学水平、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对方证的现代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认为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与复杂系统理论结合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由此可以加快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中医方证; 基本理论; 分子生物学; 客观化; 规范化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在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这个体系中,方证占据着核心地位。方证研究一直都是中医发展的重要命题,并且已经积累了大量知识。随着对中医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发展,近年来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作一简要综述。

1 方证相关基本理论

1.1 方证对应 《伤寒论》第317条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对《伤寒论》病脉证并治体系进行了整理,采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建立了方证对应的“方证”体系。到清代柯琴“以方名证”思想和日本汉方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1],说明方证相应理论在中医学历史上影响深远。方证相应说也为现代许多医家所推崇,现代名医胡希恕[2]也认为,临证有无疗效,决定于方证对应与否。著名医家邓铁涛[3]说:“证变则方亦随之变,证不变则效不更方。当然若对慢性病,服药时间较长,根据患者的证情,加减一二味,亦每每有好处,但治疗之大原则未变。”现代研究对方证对应的认识有:方证相应指的就是一个方剂的功效和方剂内的药味及其配伍关系与其所对应的“证”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和针对性,亦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方”与矛盾问题“证”之间的高度一致性[4]。方证对应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方证对应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 ;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方证对应中方剂是有证而为,无证而不为;方证对应可以是一方多证[5]。

1.2 方证从化学说及其研究 方证从化学说包括[6]:所谓“从方化证”即指“方”对“证”的授予、攻击作用过程;所谓“从证化方”即“证”对“方”的亲和选择作用过程。在方证这种“耦合过程”中,方证以互为主客体的“主体选择”和“引导”,构成不可分割的互溶、互化的交互关系。把一个辨证论治过程的对应方证,分解为从化前的“方证对应”,从化中的“方证耦合”和从化后的“方证符合”三个阶段,进行多元、多级化“方”“证”互补式的阶段研究,从而提出了“方药有效实体 成分组合模”的概念。一方可以多“模”,一“模”可以多方。方证从化学说理论框架的形成,无疑对阐明理法方药各个环节的内涵,提供了新的突破口[7]。又有研究认为[8]方证从化学说与受体学说有一致之处,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是药物归经理论的重要依据。同一处方,施之于同一病人,应用时间有先后,其通过机体及证所授受的有效成分就不同;更由于证的从化递减,造成了方药的利用率的必然下降,形成了方变;同一个病证的不同患者,用同一方剂治疗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2 方证相关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

方证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也是现代中医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虽然研究起来有些困难,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妇科研究中发现[9],活血化淤法对妇科血淤证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诸多方面来实现的:雌激素相关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指标,消除血液浓、黏、聚的状态,改善子宫微循环;调节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等。又如杨丁友等[10]研究显示冠心病心虚证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 及CD63 表达明显较健康对照组增强(P

3 方证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中医方证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3.1 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复方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探讨。如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发现[13] :复方补益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对细胞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不同补益剂对同种细胞的促生长作用明显不同,同种补益剂对不同细胞或同种细胞的不同生长时期作用也不完全相同。贺双腾等[14]运用Northern杂交检测到加入补肾醒脑解毒复方中药煎液后,感染神经元NGF和BDNF表达较正常海马神经元明显提高并且能持续增加,维持潜伏感染神经元存活达10周以上。凌云彪等[15]利用核素掺入试验、流式细胞术观察到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可以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及其胶原合成量。孙饶鸿等[16]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发现消瘤饮(根据益气解毒抗癌的原则组成的中药治疗肿瘤方剂)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可促使bax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2 对证的研究 蛋白质是人体功能表现的物质载体。当内外环境变化时,人体“应变系统”产生各种应变活动,包括各种症状表现,这些反应实质上是人体蛋白质正常或异常功能的宏观表现形式。证的初始内涵其实为各种症状归纳、综合而来,这些症状集中体现了证的功能性[17]。21世纪的生命科学将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时代、蛋白组计划、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数字化等部分组成[18]。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开始启动,预计将在2005年以前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测定,认识人类全部基因编码及功能[19]。所以理论和技术上蛋白质组学都可以用来研究"证"。如有实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心梗后心衰心气虚证大鼠模型心脏梗塞区能量代谢功能基因表达谱的特征[20]。

3.3 对方证的研究中国的人类基因计划自1993年开始,1999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21]。杨焕明在199101的中医学与基因组学术会上指出,弘扬具有特色的中医药,尤其是在已知中医疗效功能的基础上反推基因功能组,如“哮喘中药”的基因表达谱,利用人类基因组多样性探寻证的“遗传标记”,探讨“养生祛病”来修饰、改善基因功能的机理等[22]。王米渠等对中医“恐伤肾”与补肾药在基因水平作了研究[23],首先用SMART技术逆转录扩增,以分别获得各组同一只小鼠造模前后的血液总cDNA;通过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获得各实验组造模前后差异表达基因SSH 图谱。结果显示,造模肾虚组小鼠与药物治疗组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有较大差异,从所得到的l0个基因图谱,可以初步理解与肾虚证可能相关的基因,补肾药物治疗组在基因图谱与造模组的差异,显示补肾药治疗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4 方证研究的新理论

4.1 熵理论与方证研究“熵”是19世纪6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作为热力学的概念提出来的。爱因斯坦(A.Einstein)将熵理论在科学中的地位概述为:“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大法则。” 熵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它对具有随机性、多维数性、多关系性、多判据性以及定性描述多于定量描述等特点的因素处理具有信息全面、可靠性高、能进行定量比较等优点。研究证候与方剂的相关性,涉及到的信息也具有随机性、多维数性、多关系性、多判据性等特点。对于这么复杂的信息,可以尝试用熵理论分析。杨洪军等[24]对中风病证候进行了长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中风病中医证候学研究资料,量化标准基本成熟,因此,他们在病的框架内研究证、熵、方三者相关联的科学规律。研究思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收集证候、中风病、方剂的临床信息,建立数据库;第二,基于熵方法的证候、中风病、方剂综合演化模型的建立;第三,证候、中风病、方剂三者相关科学规律的提取。以中风这样一个具体的疾病为模型,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证实熵理论是研究证侯与方剂的相关性的一个有效的理论工具。

4.2 复杂系统理论与方证研究复杂系统理论是21世纪最具有生命力的科学之一。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混沌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和混沌同步与控制理论在复杂系统理论发展历史中都起了重要作用[25]。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研究方法其实就是把大量定性认识、点滴知识、专家意见汇集成一个整体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的定性,完成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26],通过大量积累,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飞跃。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致是中医治疗的根本,既然临床用方(药)离不开证,那么方证之间就会存在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 。从科学发展及临床治疗要求来看,中医学的确需要构筑一种全新的方证论治体系。这个体系应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精确的辨证论治体系。这一要求,与复杂巨系统所特有的科学理论、专家经验(历代医家的临床有效治疗)和定量分析方法不谋而合[27]。复杂系统理论将会破解中医方证体系中目前尚未可知的系统。著名的复杂系统研究者、遗传算法的发明人霍兰教授认为,许多的复杂系统存在着杠杆支点一个小的输入会产生巨大的、可预期的直接变化,它提供我们改变系统行为的机会[28]。本项目组王建红等从肾阳虚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内分泌功能改变入手,将典型方剂与证候右归丸与肾阳虚证联系起来,建立方证系统的动态模型,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在这个动态模型中,分析中药复方中各组成药物在调整病证机体中的相互作用与地位,发现配伍规律,优化配方;又借助中药的信息载体作用,获得肾阳虚证本质的认识,通过“证”解析“方”,又通过“方”解析“证”,建立了中医方证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方证是中医辨证体系的核心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医家比较重视的理论。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方证相关性研究的基本理论在不断发展完善;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在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使中医的方证更加具体明确,也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容;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日益进步使方证和生命科学更加有效地结合、促使尽快实现中医现代化;熵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等理论的成熟将会为中医方证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的指导,揭示其深层次的科学内涵。以方证这样一个有着长期积累和深厚理论基础、有希望在新的条件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中医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会加速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现代化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俞雪如.柯琴 “以方名证”思想对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2):12.

[2] 李国臣,王冠民,崔文艺.胡希恕方证辨证说略[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0):39.

[3] 邓铁涛.再论辨证论治[J].新中医,1999,31(4):8.

[4] 金海浩.中医学的方证相应论[J].黑龙江中医药,2005,1(1):45.

[5] 张兰凤,王 阶,王永炎.方证对应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

[6] 司端圣,尚海峰,石洪超.方证从化学说理论探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25.

[7] 司端圣,尚海峰.方证从化学说理论与实践探索[J].泰山卫生,2001,25(2):32.

[8] 刘丽娜.浅议受体学说与方证从化学说[J].光明中医,2004,19(2):42.

[9] 骆欢欢,邓高丕.妇科血瘀证治疗的客观化研究[J].中国医药卫生,2005,6 (1):64.

[10] 杨丁友,段学忠.冠心病心虚证不同证型与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63表达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293.

[11] 徐 征,吴承玉.中医肺系证的规范化研究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4,24(7):1.

[12] 李瀚曼,张六痛,梅家俊,等.“肝肾精血亏虚”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51.

[13] 刘红林,程牛亮,赵建滨,等.中药复方补益剂对不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3):312.

[14] 贺双腾,蒋士生, 蔡光先,等.补肾醒脑解毒方对培养神经元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NGF和BDNF基因的调节[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0,4 (6):22.

[15] 凌云彪,邱万寿,褚忠华,等.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不同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 ,10(21):1165.

[16] 孙饶鸿,蔡 宇.消瘤饮的抑瘤作用及其诱导凋亡和b a x基因表达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 :1152.

[17] 余宗阳,杜 建.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实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844.

[18] 谭文斌,朱定尔.迎接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时代基因组与蛋白组计划时代[J].医学与哲学,1998,19(9):499.

[19] 植瑞东,何夏怡.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4,5(1):35.

[20] 于成瑶,王硕仁,赵明镜,等.心梗后心衰-心气虚病证大鼠模型梗塞区能量代谢功能基因差异表达谱的特征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22.

[21] 骆建新,郑崛村,马用信,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后基因组时代[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11):87.

[22] 王米渠,许锦文,林 乔.中医研究与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J].江西中学院学报,2002,14(3):1.

[23] 王米渠,许锦文,林 乔.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中医学研究中的运用[J].成都医药,2002,28(5):293.

[24] 杨洪军,赵亚丽,刘艳娇,等.“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17.

[25] 刘曾荣,李 挺.复杂系统理论剖析[J].自然杂志,2004,26(3):149.

[26]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