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粉笔教育综合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粉笔教育综合素质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引导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都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实际运用到生活当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加大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的能力教育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但是,由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且整体以知识性内容灌输为主,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逐渐降低了学习兴趣,问题解决多样化的思想也因此得不到落实和发展。问题解决多样化不仅是小学数学的核心教育思想,还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导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多样化的思维和能力,小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注重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实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的关键
1.科学地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为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问题解决的多样化,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科学地提出一些适用性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合理调整问题的难度,进而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探讨和解决。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应当进行适当地考虑,因为问题的难度设置必须要有问实际的可行性,如果超过了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会导致学生产生盲目的感觉,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如果问题难度太低,对于问题解决多样化能力的提升也不会产生实际的作用。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地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并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强,很多课本内容都建立在生活问题的解Q上。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与生活的联系,并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实际的生活偏离太大,且没有适当地提升趣味性,学生会认为数学问题十分枯燥乏味,不会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多样化解决的引导就失去了其原来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教学问题的时候,必须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进而设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同时,教师应当将课本的核心知识贯穿于整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享受课堂的趣味性,并迅速汲取数学知识,培育高效的解题思维,逐步形成数学解题的多样化思考方法。比如,在学习基础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教室内的一些物件为引导,作为解题的实例,如粉笔盒内的粉笔,在一个空粉笔盒内,先放进2根粉笔,接着再放入5根,然后问学生:盒子里现在有几根粉笔了?在学生回答以后,可以鼓励一部分学生上讲台去数一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迅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想出多种问题的解决思路,有效地培育了学生问题解决多样化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引导的方法
1.创新数学教学活动的形式,提升教学活力
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很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分别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活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的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掌握全面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解题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由于许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对于这些图形面积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接龙,分别让学生说出一个对应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或面,如文具盒、书本、橡皮等,不仅可以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巩固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知,简化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形成多样的解题思维。
2.创新数学问题提问的模式,提高学习活力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的引导培育,主要通过数学问题提问的方式展开,当前阶段,由于问题的提出依旧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提问,教学氛围过于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也十分低,起不到实质的效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实时地对数学问题提问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使数学提问模式产生新的活力,带动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乐趣。比如,在讲解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特别的设计,让每位同学代表一位数字,随机叫起两位同学,并向其他学生提问:他俩相乘的答案是多少?虽然也是乘法口诀提问,但是随机打乱数字后,可以增强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可玩性,能够激起小学生对于这一部分问题的解题兴趣,促进多样化思维的生成。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要求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须得到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教师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多样化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粉笔教育综合素质范文2
1)教学内容丰富,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医药文化知识内容丰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于教学课件给医学生系统传授中医药文化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使用课件制作过程中的许多功能给学生们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可以加强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热情,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医学生的视野。
2)信息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课时容量,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能够为医学生讲授的更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将难点和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突出出来,使医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课件中可以使用图片、影像、网络等信息把中医药文化知识向医学生系统的展现出来,使每一次上课的课堂内容都十分充实,信息量要比只从书本上学习的大很多,增添了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课堂上只是通过板书来学习书本上的各种知识,不仅每节课所能向学生所能讲授的教学内容有限,而且由于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要书写过多的板书,浪费了大量的有限的课堂时间,并且学生也会感觉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然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老师可以从每节课中的繁忙的板书书写环节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到中医药文化知识的讲授课堂上,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要一边在黑板上写板书一边讲授,并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是课堂的讲授内容更加精彩、生动,教学课件上所能容纳的讲授知识量更大,教学效率会比传统教学模式高很多。例如:在做中医药文化知识课后练习时,根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感觉练习题的难度较小,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会有种习题做起来难以适应的感觉。所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老师可以把练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完成,把握好有效课堂讲授时间,学生也能够更好的领悟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且使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是教师从观念上和方式的改变,而且从以前的以考试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的各项素质前面提高的方向转变,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教师和同学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多媒体教室可以给老师和医学生创造一个肃静、洁净和利于大家学习的环境。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由于过多的板书而每次都要擦黑板,减轻了老师的体力劳动,并且不会因为擦黑板而产生大量粉笔灰被老师吸入体内而引起身体上的不适,或者长时间写粉笔而使手指发发炎,教室内靠近黑板的同学也不再会被课堂上产生的粉笔灰所困扰,同学的注意力又可以跟随老师的讲授知识点重新回到课堂上来,多媒体教学无论是对老师的身体健康还对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有益的。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能够使教学课件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备课效果也会更好,而且还可以学习使用更多的多媒体电子设备,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其特点,对于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老师来说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外,还能教育更多的医学生掌握祖国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具有的责任和素质。
4)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所需要的课件、影视文件等资料来丰富自己所做的课件并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形式,最终实现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授课风格和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还能使医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由于网络上的多媒体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影像等各种资源,将这些资源引入到教师的教学课件中必定会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气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再适应新时代中医药文化知识教学的要求,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教学来讲是势在必行的。自古以来,教书育人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质量的好坏是由若干因素所造成的,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授课的多少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师讲授课程的一种方式,合理地融入传统的中医教学形式中,它的价值体现在教学的效果上,而且必须服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作为专业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医药文化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徐海利齐峰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粉笔教育综合素质范文3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551-02
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也大有不同。而现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我们就需要由现状着手分析,寻找出有效的改善方法。
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1 学生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认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就可以更好地上网打游戏,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础几乎为零。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着消极、被动的想法,生源的层次问题日益严重突出。
1.2 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喉干舌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学生就会形成隋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1.3 教学设施陈旧
社会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而中学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相对缓慢。学生必要的学习软硬件不能及时到位,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够及时的实践所学理论知识。从而造成学生接触到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多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1.4 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上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课时,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中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图表处理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小模块等。
1.5 师资情况复杂
中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组成相对复杂,部分是其它专业改行的教师,只有较少的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有些教师就职时间较短,因此教学经验较为欠缺;有些教师则通过自学上岗,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教学水平较低。
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定位
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不能够局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应该有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理论和教学模式,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培养素质全面、操作能力较高的人才。另外,我们的教学应该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不断的改进创新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成绩。
3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3.1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2 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动手操作能力,只能够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师不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对学生来说是及其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筛选考核制度,严格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我们要建立明确细致的奖惩机制,注重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专业教学做好准备。
3.3 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一般都属于有较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课程,因此,在教学课程的设定方面,应该以实践上机操作为主。让学生多动手练习,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将重点方向定位于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让学生多方位的全面掌握基础,在基础的层面上加深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让学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3.4 更新计算机教学软硬件设备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紧跟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中学教育重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就必不可少了。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先进的、最有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
3.5 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3.6 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次,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4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传无论是课程设计方面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改革,必需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 吴孝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探索,2003(8).
[2] 李兴旺.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3(5).
[3] 许映连.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课的新视点[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粉笔教育综合素质范文4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五年高职;实践;人才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学生的需求,语文应用能力在高职生的综合能力中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五年高职生来说,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主要环节是语文活动课。高职活动课程的开展要结合高职生的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动手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 语文综合素养活动课的实践
语文综合素养是指学生知识积累、阅读、表达方面的综合能力,五年制高职生大多属于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语文知识的积累、表达、写作能力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语文素养对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高职语文综合素养实践课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平台。综合素养活动课可以开展书法比赛、阅读能力比拼、诗歌朗诵。
(1)书法比赛。书法是我国一项传统艺术,同时也是学生个人修养、个人魅力的展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的书写能力却在慢慢降低,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书法的重要性,我校各班级开展了多次书法比赛。书法比赛分为三个比赛项目,粉笔书法、硬笔书法以及软笔书法。我班共有学生40名,其中分别有10名、20名、10名同学参加了粉笔、硬笔、软笔三个项目。学生都选取自己拿手的诗词、美文进行书写,每班选三个项目的第一名,然后进行全校性质的比拼。通过多次书法比赛的开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于自己书写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作业字迹比以前更加工整。
(2)阅读能力比拼。阅读能力是学生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读书看报、积累知识具有积极意义。我班每周都会开展一次以综合阅读为主的语文活动课,实践课上,我会让学生拿一些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活动课上的最后环节,我会选取几名学生向大家讲解本次课的阅读收获。几学期下来,我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诗歌朗诵。诗歌朗诵是高职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课程之一,通过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可以锻炼学生的当众演讲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班一个月定期举办一次演讲比赛,学生选取的题材有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等。每次演讲活动的举办,班里的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到演讲中,还可以参加到活动的组织当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二、 语文应用能力活动课的实践
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学以致用”是语文应用能力活动课的指导思想。在语文应用能力活动课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应用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为学生的职业化道路打下基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语文应用课,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当活动课的主人。
(1)自我介绍演讲。举办自我介绍演讲比赛,是为了提升高职生在规定时间内应用自身的语文水平全面介绍自己的能力。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老师及学生都可以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走向就业岗位,参加面试等有很大的帮助。
(2)文章写作比赛。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知识积累、写作表达能力以及谋篇布局能力的体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仍有一定的欠缺,而写作表达能力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班每学期多会举办多次文章写作比赛。写作比赛的写作内容没有限制,写作格式也自由,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写自己的专业知识等方方面面。
(3)简历制作。简历是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敲门砖,对于应用性较强的高职生来说,在简历中要做到对自己全方位的概括,突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展简历制作活动,学生之间应该互相交流、探讨,老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建议。通过简历制作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毕业找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总结:五年高职学生语文活动课程的实践,需要学生与老师互相配合,不断努力。通过开展书法比赛、阅读比拼、诗歌朗诵比赛等,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开展自我介绍演讲、写作比赛、简历制作比拼等,可以促进对于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应用性强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唐霏霏.五年制高职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设
粉笔教育综合素质范文5
论文摘要: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是计算机及电子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关系到专业理论的深入以及技能的拓展。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电路、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方面获得知识、素质、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为以后学习各专业知识和高一级的职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工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基础。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已成为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和部分文科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电工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我们现行的考核方式是: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显然,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兴趣不高,还有来自文科的学生,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需求较多,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现在的教学主要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粉笔+黑板”或者简单的演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发挥,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便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现有教材内容仍包含有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应用较少的难记的公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同时,缺乏本学科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及应用实例的引入,使学生视野得不到开阔,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第一,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教材大多套用知名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知识陈旧,理论性强,未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成为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第二,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职业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课时非常有限,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应用技能人才”落到实处。例如:在讲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在现代仪器仪表上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 转贴于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方法:精心选用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以该案例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弊端。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分析电路虽然头头是道,但若要设计制作一个电路系统往往不会查手册、不会选器件、不会连电路、不会调试系统。可见,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案例教学法若运用得法,将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但采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第二,案例要有综合性和启发性,案例应将课程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第三,案例应体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有了好的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好的教学手段,要善于根据课程不同内容、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EDA仿真软件、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比如:第一,在讲到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及常用控制电器结构、动作原理时,若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在课堂上把电动机的结构和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画出来是不可思议的,即使画得出来,也很难将此部分的内容讲清楚,课堂效率极低是可想而知的。但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做成的多媒体课件,节省了在堂上画电动机、常用控制电器的时间,还可以通过flash动画生动地表现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过程,非常的直观而富感性,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识,大大地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第二,在讲单管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工作点设置对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工作点设置得太高,容易导致饱和失真;设置得太低,容易导致截至失真);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虽然我们可以借助PowerPoint、flash、VB等制作的包含文字、图片、动画的课件进行讲解,降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方面的难度,但学生还是觉得缺少感性的认识。但通过利用Multisim对单管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后,学生好像置身于实验室,体验到:设置适当的工作点的重要性;负反馈的作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等,对所学知识豁然开朗。实现了理论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优化教与学过程,使课程的教学质量更上一级台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臧桂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粉笔教育综合素质范文6
关键词:创新教育;优化教学手段;语文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建议可以从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神圣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尽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之内。这样的教育谈何创新呢?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要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群言堂;要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2.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突破传统的“狭义读写”范围(仅限于课本和课内),开拓出“广义读写”的新范围(延伸到课外)。教师既要立足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指导。
3.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一个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品学兼优”;社会对一个好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常常是“德才兼备”。所以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侧重进行的是“智育”和“德育”。虽然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很早就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但在应试分数的压力之下,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得不侧重于“智育”。其余“德、体、美、劳”四育就被每周一节的“班会”、“体育”、“美术”、“劳技”四门课程简单地取代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的渗透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
教育理论上曾说过:“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改进教法已势在必行。改进教法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仅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品质,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4.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激发。
三、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