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结范文1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1400)
摘要:以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样本,通过在线访问精品课程网站获得基础数据,研究了当前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使用状况,并对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精品课程建设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31-03
作者简介:杨金霞(1979—),女,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控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一)国际开放课程的背景
开放式课程(Open Course Ware,OCW)是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教育科技会议上提出的知识分享计划,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论坛(UNESCO´s Forum)中亦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的概念,主要是将高品质的教材与资源组织成数位教材,无偿地开放网络资源供大众分享与学习。开放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免费且开放的高品质课程形式的数位内容,所提供的素材以开放授权的方式让全世界的使用者使用、改编与再使用。
开放式课程的优势在于“开放”的内涵,将闭锁于大学校园内的课程开放给社会大众,并容许在非商业行为和注明出处情况下对内容进行获取与修改,且同意以相同规范继续转载,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这不但形成学习方式的全面革新,也引发了新的教学思维,让学习更有弹性,更适合终身学习与自我学习。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计划在今后十年内把MIT所有的课程内容放到网上,世界各地掀起了建设开放课程资源的浪潮。MIT开放式课程自2002年正式以来由50门拓展到2 050门,每月浏览人次超过100万。全球已有超过250所大学及相关组织加入到共享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来,他们建立了“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将超过1.3万门课程的资料在网上,为全世界的学生与自学者开启了一扇自主学习的大门,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知识来源。
(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十五”期间,为了在高等教育规模大增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并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利用5年时间(2003—2007),建设1 500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国家精品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向全国高校师生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2003年至2010年期间,共有3 91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数量达2万多门。
2011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自2012年起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将原国家精品课程择优升级改造为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视频公开课。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5 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目前,已有2 91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有近1 000门课程通过统一平台爱课程网(http://icourses.cn)进行共享应用;有365门课程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及网易等三个网站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免费向社会开放。
二、高职院校汽车技术应用类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自2003年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我国各高校陆续开展了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次的一系列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笔者在教育部网站上查找了十余年来有关高职汽车技术应用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
(一)第一轮精品课程建设期间(2003—2010年)
2003年至2010年的第一轮精品课程建设期间,共有3 91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其中,包括高职高专精品课程1 043门,汽车技术应用类课程44门,课程数量汇总如表1所示。
(二)第二轮精品课程建设期间(2012年起)
2012年起第二轮精品课程建设期间的2911门课程中,包括高职课程776门,汽车类专业课程37门。
三、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在线访问学习情况分析
目前,国内精品课程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与国外开发课程比较找出建设精品课程可借鉴的地方;其二,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精品课程的评价反馈体系、知识产权、实施过程和共享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
笔者从上述44门高职汽车技术应用类课程中随机抽取了26门,对这些课程所在的网站进行了访问,现将访问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线访问方式
笔者从教育部网站上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的数据,然后查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jingpi-
nke.com)。在2003—2010年间批准的44门国家精品课程中,只有16门课程能查到;“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jpkcnet.com)链接失败;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网(zlgc.edu.cn)及爱课程网(http://icourses.cn)上能查到11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课程。
每个院校的网站都可以无障碍浏览,不需要登录用户名和密码。有3所学院的网站在浏览时链接失败。
(二)课程资源的质量
1.课程内容
第一,26门课程中有21门课程体现了工学结合;大部分课程在建设完成后内容不再更新。
第二,教学视频内容简单,有的只是以说课的形式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度进行介绍;有的教学视频打不开。
第三,课件内容有的只是照搬课本,有的只是一些精美图片的堆砌,过于简单和书面化。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陈旧。如汽车电器中的灯光系统、仪表系统等没有体现新技术。
2.在线交流
第一,在线测试题与所学内容不符,有的网站还需要登陆。在线论坛访问少、互动少;在线答疑问题少、回复少。但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罗灯明的“汽车构造”课程,在线交流较多,提出了885个问题,待解答问题26个,回复率97%。
第二,只有两家学院的6门课程统计了在线浏览量。
四、对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通过对高职汽车国家精品课程部分网站的浏览和研究,发现当前的高职汽车技术应用类精品课程为同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体现了精品课程“开放共享”的理念。但在建设模式、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反馈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立统一的平台
目前,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不仅仅是将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材料贡献出来,与学习者共享,还要承担额外的工作,如设计开发网页等,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承担多种角色,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影响到某些教师正常的教学和科研。而且,课程平台的混乱,造成了学习者要先学习、适应每个平台,然后再进行内容的学习,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不便于课程推广。
建立统一的平台,由专职人员对教学团队提供的教学资料进行处理,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维护更新,可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组织教学、课程内容建设上,而不是费心在某一个课件按钮的制作上,也便于学习者的查找和学习。
(二)扩大精品课程的受益对象范围
开放课程是在知识共享的理念支撑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课程,不应仅仅定位在教学资源共享上,还应为普通教师、不具备较好学习资源院校的学生及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遇,让更多的人受益,真正体现开放共享、远程学习。
(三)提高课程的内涵建设
课程资源的质量是课程能否得以推广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课程上的知识是否全面、客观、准确,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及时更新,是关系开放课程资源质量的关键问题。
1.丰富教学资源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部分精品课程只是“材料报得好,网站做得好,评价讲得好”,不能真正“教得好”,自学者很难通过该课程学习增加个人知识。因此,课程内容不仅应包括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还应有能够体现教学团队教学经验水平的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综合应用,并体现教师教学经验水平的全程授课录像,而不是短时间的表演视频。应在保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鼓励教师将授课经验拿出来共享,真正实现知识与教育的开放。
2.定期更新课程内容
汽车技术发展飞快,尤其是汽车电器电控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内容应引领行业技术,向学生、教师展示新技术的应用。精品课程不能为了“评优”而建,而应适时更新。
(四)评价反馈
开放课程的目的,是利用网络传播教育资源,供学习者在不同空间、时间进行学习,课程评价应该有学习者参与。目前,课程评价只有校外专家、校内督导组以及部分学生参与,且数据无从考证。入选精品课程后,没有使用者参与评价,这很难称得上是优秀的开放课程。因此,应先展示课程,供学习者使用,将学习者的评价作为该课程是否为精品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王娟.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9).
[2]秦炜炜.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十年现状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13(8).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结范文2
【关健词】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现状研究
一、精品课网站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对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加强的各项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也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内容。其中明确提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应实现网络化管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对外开放,精品课程只有实现网络化建设及管理,才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达到开放、共享、提高的目的。
精品课程网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增强学生和学校的互动性,加强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交流、共享资源的平台。
二、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网络主要内容应包括:
(1)教学资源、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电子教学材料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题库等)。
(2)教学支撑系统,包括学习系统、教学与管理系统以及在线讨论、作业、考试、评卷、辅导答疑交流模块等等。
目前,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1.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般采取独立开发模式,资源的共享性差,开发者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很多课程老师在网站的开发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因为他们一般不懂技术,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技术人员来开发网站和课件。这些开发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要集中布置、集中管理,灵活性和个性化不足,且购买价格较高,一般不提供源代码,给系统升级和二次开发造成困难。因此,开发通用性强、可重用性高、易于定制和管理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大多数课程仅仅按照申报条件要求,直接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部分教学录像等内容传到网上,较好的也只是把演示文稿(PowerPoint)在网上,网站的大部分内容往往只是数字化的文本,难以称为优质教学资源。
3.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都是授课教师将课程相关素材交给技术人员制作、上传网页,网页一经上传教师本人很难修改、调整、管理资源内容。这种离线式的建设方式不但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造成了精品课程网站内容与教学素材资源脱节的现象,精品课程网站难以反映最新的教学状况。
4.多数精品课程网站都是以静态网页为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交互性重视不够。只能浏览观看,不利于交互性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使得教师很难依靠精品课网站来进行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在线答疑辅导、即时交流、在线考核等师生交互活动,师生参与程度很低。
5.BBS讨论区、在线论坛等反馈性模块建设还不够。网络课程需要体现网络学习的特点:共享、互动、注重创设情景等。有些网站沒有在线答疑、BBS论坛等提供给学生及用户评价的反馈性模块,并且在有这些模块网站中往往只是流于行式,有的论坛只有本校师生才能进入,可以进入的论坛也往往沒有实质性的讨论内容,普遍存在人气不足的缺陷,有的论坛只是列出了几道题目的问题和答案,大多数课程网站只有几条留言,基至一片空白,而且仅有的几条留言也往往与课程内容无关。
6.授课录像普遍存在收看不畅通以及时间太短的问题。授课录像是将本门课程的专家或教授实时授课的情况进行录像,对于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加价值,可是精品课程网站的授课录像普遍存在收看不畅通以及时间太短的问题,有许多网站的授课录像根本打不开,或者要下载许多插件才能打开,打得开的授课录像往往也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授课内容,用户无法系统地收看整门精品课程的授课录像,而且授课录像占了大量网络空间,至使其实际应用不佳。原本通过授课录像来看教学效果,一定意义上可以适应专家评估要求,但是由于网络速度不够,无法顺畅浏览,以及不够全面系统的原因,授课录像对学生学习意义不大。
三、建议与对策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构建应坚持系统性、全面性、标准化、实用性、可持续性等原则。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地位,各高校应关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实时式、主动式、协作式和研究型学习,进而实现学生成为知识主动建构者的目标。
1.加强精品课程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计算机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37-01
计算机作为高校教学的辅工具,在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正发挥着它无可替代的作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统一,使得学生能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而大数据对考试结果进行的分析,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科学掌握。因此,加强高校计算机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计算机Mooc课程建设
Mooc课程作为线上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优势在于不是讲下线课程照搬到线上,而是由老师重新设计课程[1]。学生可以在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弱点有选择的进行学习,极大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Mooc课程建设是高校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要点之一。作为Mooc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要打造计算机上的Mooc服务平台,这就需要高校在计算机中建立课程教学的资源库,构建出课程云平台,在这个私有云中,要包括课程、问题、研讨、作业等,而课程公有云即Mooc服务平台通过与私有云的连接,将教学资源传达给学生[2]。同时,计算机还要做好与Mooc课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如建立相关论坛,让学生在论坛中讨论使用Mooc课程时存在的问题,构建出一个Mooc学习网络,而不是单一的学习课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二、计算机在线考试系统建设
在线考试系统建设有助于考试的公平性以及便于教师更为便捷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线考试系统的建设难点在于如何科学的随机组卷。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解决[3]。首先,在对章节进行选取的时候,根据教学中的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不同,对各个章节授予权限。对应试卷中题目的数量生成随机数,如此让每一章节对应不同的随机数,随机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于该章所被选择的题目数量,避免了知识点过于集中的问题。其次,对章节以及每个题型以及题目难度都设定一个抽取次数最大值,达到最大值将不再选取该部分题目,系统将对试题进行重新选择,使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最后,设置自动关闭答题界面程序,在考试时间结束后,系统自动关闭答题界面的答题功能,保障考试的公平性。
三、高校试题库建设
高校试题库的建设要包含开放性、通用性与智能性的特点。因此,在对高校计算机进行试题库建设的同时,要对试题库平台进行开放式建设[4]。可采用立项的方式,以一两门课为代表建设试题库平台,充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网络上的先进教学资源,也可与其他高校联合,共享教育资源,做到试题库的开放性。通用性则体现在试题库系统与各学科课程的融合上,即试题库要适用于校内所有教学科目。在完成对选择的一两门课的开放性建设后,将系统逐渐发展成为为适合所有科目的线上试题库系统。而智能性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对试题的智能行选择,除了要求试题库中的试题有较高的质量及较多的数量之外,如何进行智能选取可参考本文中计算机在线考试系统的建设流程。
四、数据仓库建设
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为了应对随着目前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在校学生信息数量的庞杂,以及为了统一协调教师队伍的管理,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而必须建立的系统,有助于高校进行内部管理。建立数据仓库首先要确定数据来源,数据源的统计需要从学校内部已有的系统以及校外的数据,如国家的政策等进行提取以及分类,在建模的过程中建议采取平行式的仓库模式,针对重要数据建立数据集市。其次,要对数据库管理进行设计,主要管理日常数据库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维护,做好对数据的跟踪。最后,要构建数据仓库中的查询系统,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全面而精确的数据。在查询系统中,更重要的是分析工具的设计,在大数据时代,依托互联网,能够生成多维比较,使数据更加具有可信度。而对于数据的显示,要在计算机中设计星型模型以及雪花型模型,便于查询者对查询数据的掌握。
五、大数据在高校的实际应用
大数据理论在高校中最显著的应用当属于对校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掌握任教范围内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校内个院的教学质量做综合考评,无论是教师与学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中大数据的支持来进行教学改革。如利用大数据对某院某系的期中考试成绩进行总结,在发现学生学习短板时,可以由任课教师在之后的授课中进行补缺的教授,补齐短板,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强Mooc课程的建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补缺,而计算机中学生学习的数据也会进行随时统计,便于学校对学生学习的动态进行及时掌握。
六、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依托互联网进行高效计算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计算机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满足学生随时提升学习能力的需求,也有助于校方对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因此,通过高校计算机Mooc课程建设、在线考试系统的建立、建设试题库及数据仓库来进行高效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是目前高校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艳,刘亚.大数据时代MOOC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影响[J].计算机时代,2015,(03):88-89,92.
[2]钟晓流,述强,胡敏,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组装与维护》MOOC建设与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1):143-144.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结范文4
在信息化、国际化高速发展的当今,MOOC这一文化在全世界都非常盛行,MOOC译成中文即为“慕课”,其服务宗旨是“即使是地球上最偏僻最遥远的地方,也能够把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伴随着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网络技术和社会现实需求的推动作用,慕课教育就像一股巨浪迅速席卷全球,从而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1 慕课的本质和现状
慕课是MOOC的中文译解,其中,字母M是Massive(大规模)的简写,意思是来注册课程的人数非常多,就一门传统课程而言,一般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上课,而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一门MOOC课程动不动就达到了上万人来上课;在MOOC这个词汇中,第一个字母O是Open(开放)的简写,意思是不论国家和种族,凡是有兴趣、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只要注册一个邮箱,就可以参与进来;第二个字母O是Online(在线)的简写,指的是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即可全部完成;字母C是Course的简写,即为课程,简单地说,慕课就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
2010年,慕课在美国崭露新角,到2012年出现了迅猛增长,2012年在线学习运营平台Udacity、Coursera和edx陆陆续续被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和哈佛学院创办,Udacity、Coursera和edx是目前慕课教育的三驾马车,同时,《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2013年7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也争先恐后地加入到了慕课的阵营中来。
慕课兼具大规模、开放式、网络性特征,其本身既不像传统课程那样面对面,也不是由一个或几个人的几门课程,将互联网与教育融于一体的慕课新形式也许是颠覆传统教育方式的新契机,网络教学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但慕课的“新”体现在其规模和革命性的发展潜力上,这源于极具国际教育影响力的世界顶尖大学的独特魅力,源于学习者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它提倡: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共享与充分利用。故而,只要有一台笔记本和网络连接,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人都可以接受到想要的教育,与传统的大学课程完全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同时,课程的范围覆盖面较广,既包括像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这类的科技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一般情况下,课程对学习者会设置定期的问题研讨、小测验、期中期末检测等以监督评价学习成果,除此之外没有特殊要求。
2 以慕课促进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毫无疑问,慕课这一崭新的理念对我国高校教师、课程与教学等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一校之长的张杰认为“慕课的运作模式已经从根本上触动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这最终将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当前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四大问题:一是资源共享;二是课程设置;三是教师素质;四是平台和网络服务。现如今,我们能够通过慕课的平台,学习慕课先进理念,将全球优质的课程资源导入,最终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来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把高等教育质量提上来,最终达到高等教育从认识到实践的完美跨越。
2.1 微课程资源精品化、实现共享
就目前主流慕课平台而言,核心课程资源立足于短小的视频课程,大部分是一流学校的名师担任这些微课程的主讲教师,时下,名师效应成为微课风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小测验还内嵌于许多课程视频中,这些小测验帮助学习者即时评估学习效果,对于这些短视频,学生还可以控制步调,进行暂停、回倒等操作,这大大方便了学习和重新利用。一般学习者注意力保持在10 min左右,因此,慕课中5~15 min的短视频还符合学生保持最佳注意力的时长要求。通过良好的短小视频,能够较好地突出重难点,减小认知负荷,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假如把习题测验、仿真实验操作等互动检测穿插在短视频中,还将为学习者提供检索式学习的机会,在短时记忆中通过频繁回忆和加工信息,以致达到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内嵌的这些测验还可以调用自动评分系统,及时呈现反馈信息,平台中有社交网络、在线论坛、视频会议,还有专家、导师、学伴,这使每一位学习者被深深地吸引着并参与其中,最终实现目标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2.2 课程设置系统化
对于课程设置,我们将慕课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导入,建立名为“资源共享课程”的课程系统,课程资源不仅可以通过慕课平台把世界名师名家的引入,还可以将国内众多高校及本校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情境融入进来,“资源共享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资源平台,通过陆续吸收国际优质资源,补充自身精品成果从而促进其更新和完善。因此,从横向考虑,它与传统课程是并列关系;从纵向考虑,它囊括了传统课程的内容。此外,对于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就要多设置一些。综上所述,资源共享课程与传统课程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统一的国际化课程体系,诚然,假如我们把资源共享课程纳入常规的课程体系中来,就必须给其赋予相应的学分,还特别补充的是:共享课程中的任意一门独立课程从最初到最终都必须有定期的讨论互动环节,过关检测和评价反馈等诸如此类的完整环节,方能实现课程内容框架的系统性和课程实施过程的完整性。同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共享课程的网络设置进行鼎力支持与配合研制。
2.3 教师观念要转变,教师素质要提高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着教学流程,更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翻转课堂”的风靡,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重新开发课堂内容,这富有极大的挑战性。教师首先必须巩固强化知识;其次就要系统梳理知识,因为微视频是把课程内容分成了若干个零散的知识点,即使有知识链接图,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看清楚知识的脉络关系。因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把知识串联起来,系统化;再次进一步拓展深化;最后是探索和创新,直接在课堂里实现研究性学习。能够引起变革的是翻转后的课堂,真正能引起革新的是教师在课堂中的发挥与创造。当然,目前慕课发展方兴未艾,接下来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转型发展,我们还会进一步搭建面向教师教育的慕课平台。
伴随着慕课的飞速发展,对于广大的人民教师,机遇、问题和挑战并存,为了积极应对挑战,我认为教师应主动实施三个转变。
(1)由“讲授者”向“开发者”转变。
教师的天然使命“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自然使课堂教学的中心集中于教师的身上。然而慕课的出现,不但将从根本上颠覆这样的现状,还使教师不得不主动开发课程,诸如成立慕课开发小组,整合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录制课程视频和操作视频等,进行自主互动学习的评价等。这些变化不仅需要教师主动积极地转变观念,还需要提升和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2)由“管理者”向“组织者”转变。
并非慕课的实施,要放弃传统的课堂教学,相反,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广泛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通过教师组织实施丰富的活动,学生完成知识、提升能力和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3)“本位者”向“引领者”转变。
慕课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点与传统的教师以学科、知识、教师为本位而截然不同,同时,重心放在如何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上来。教师是“引领者”,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游荡。教师是学习的首席,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只有比学生更善于学习,他才可能会“教”,因而才可能是“师”。在慕课资源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知识,方法和智慧。只有具备这样的意识,才能不断开拓学习的新篇章。
2.4 建设稳定的平台,优质持续的网络服务
国外慕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持续性的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幕课的Udacity、Coursera和edx等不再仅仅是视频授课,学生注册ID后,每周必须按时上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批改作业,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和考核,这样方能取得成绩。学生注册、课表安排、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课程成绩评定等教学管理,让慕课更加向真实环境里的教学模式靠近。
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量众多并且面向大众免费开放,为自主学习者带来了方便,但与国外慕课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因此,高校必须总结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的优劣之处,学习国外慕课成功的经验,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型升级为中国式慕课,用于支持本校的日常教学和校际间的资源共享,为学习者创建稳定的平台,提供优质持续的网络教学服务。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免费开放与共享,但使用课程资源的人数相对较少,其主要原因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忽视在线教学服务,仅仅强调课程资源免费开放,虽然学习者可以在网上免费浏览众多教学资料如课件、教案、习题库、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学视频等,但很多学习者却不能坚持下来,若想让学习持续下来,除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自觉性之外,还需要良好的在线教学服务作支撑。国外慕课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就是良好的在线教学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团队、在线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实现持续性的信息交互,及时解决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遇到的问题;二是将学习进程进行合理的安排,把视频课程拆分成10 min,甚至更短小的微课,贯穿其中的有很多小问题,既在学生最佳注意力时长内,又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问题和答案,从而大大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三是平台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辅以在线测评,以在线测试结果为依据选择后续学习内容,学生唯有答对过关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课程学习。此外,精品课程资源不能满足学习需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人说共享课程资源是教材的电子版,特别吸引学习者的内容不太多,对学习没有较大的帮助。因此,提升课程平台的建设,实现从免费开放到在线教学服务的转变,摸索维持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持续性在线教学服务,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走向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大数据 MOOC 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00-00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不断扩展,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应用也不断升温,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产业、教师个人,都在积极关注、大力投入、主动应对。MOOC作为网络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新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教育模式,它起源于以前的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和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MOOC对于当前的教育机制来说是新机遇和新挑战。简单地说,MOOC作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更广泛的知识信息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传播知识的个人或者组织的,能够在互联网上让任何用户自主学习的的开放性课程, “大规模”、“开放”和“在线”是 MOOC 最大的特点。
MOOC的发展和推广,同样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是现代教育的在线式教育和开放式教育发展的延伸。从最早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计划(MIT OCW),到后来的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都为MOOC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础。2007年,美国学者戴维・维利开发的《开放教育导论》和加拿大阿勒克・科瑞斯博士开设的《社会性媒介与开放教育》成为了MOOC的雏形。国内的政策环境和各类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践也为MOOC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启动了面向高校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当时的计划是用大约两年时间,完成200门左右的基础性网络课程、案例库和试题库,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所需的网络学习资源。到2004年,通过验收的项目将近300个,并且多门网络课程已经广泛使用于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过程。同时,国家教育部也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面向全国所有大专院校从2003年到2010年间开展精品课程申报与评审,评审出国家精品课程3800多门,这一过程也带动地方和高校自身建设了更多的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为后来的网络课程做了充分的准备。2010年以后,随着耶鲁大学等20多所国外名校的视频公开课在网上流行,国内的网易等知名网站为其开辟了如“网易公开课”这样的的课程教学选项。为紧跟国际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强化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教育部也在2011年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而其中的精品资源共享就是在原有的国家精品课程为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从2011到2013年共有200多所知名高校参与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共计有120多门课程向社会免费开放。(教育部办公厅,2014)2012年MOOC席卷全球,被大家称为MOOC元年,中国的各个大学自2013年初也开始加入到MOOC建设实践中。其中几所大学已经在Coursera和EdX平台上有了合作,MOOC的主力军就是清华和北大,清华大学还有自己的学堂在线MOOC平台,应该是中国最出色的MOOC平台,还有爱课程和网易云课堂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上海交通大学有个好大学在线MOOC平台,值得一提的是的很多MOOC课程在Coursera上相当有影响力,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也和Coursera有合作,还有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和Coursera有合作。不同大学与平台的加盟合作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引进国外的MOOC,另一方面是推出中国本土的MOOC。在课程引进方面,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与edX签署合作协议,获得edX课程在大陆地区的唯一授权,目前“学堂在线”共有120多门由edX联盟高校提供的MOOC。在自身课程开设方面,8所加盟高校共在国外MOOC平台上开设有50多门课程,但是从学科大类上来看,文科和理科课程较多,工科类课程相对较少。
虽然MOOC经历了这样的发展,但是从MOOC的推广者与建设者的角度来说,MOOC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教育资源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样的课程来推广,让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MOOC中课程的难度设置、课程的评价方式与考核方式等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话题。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完成学习全过程,作为参与者的老师、学生和计算机专家都在关注。与其说这是MOOC建设的问题,不如说这是大家面对的网络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心理学等跨学科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经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数据充斥任何角落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在过去许多难以表达的信息都可以利用成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起来。在进入数据储备和数据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后, 我们可以采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分析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这样变化对人们的知识体系、 价值体系和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尚未被发掘的数据内部价值能否被激发和利用,各个行业能否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和引导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推动,都取决于我们对大数据及其大数据潜在功能价值的开发。同时我们发现利用大数据和开发大数据价值的重要一点是养成与大数据相适应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大数据时代的思考问题方式离不开大数据的收集分析统计,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大数据本身成为大数据时代解决问题方式的源头。我们依赖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引导是形成大数据应用时代的新观念思维体系。大数据的出现和利用大数据分析引导我们的行为,改变了很多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育界也是如此。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大数据是 (Big Data) 由数量巨大、 结构复杂、 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 它通过新型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 实现数据间的整合共享与交叉复用,从而形成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大数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突出表现为数字数据急剧增长,引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巨大变革, 具体可以概括为4个 “V”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主要区别也在于这个 “ 4V”―― Volume、Variety、Value 和 Velocity。而MOOC 正好具有大数据的几大特征。他们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了一个更好的相互促进的过程,如下图1。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让“数据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和预测”成为人类创新的新途径, 而培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惟一出路。这必将引领信息化教学的变革趋势,信息化教学变革将带来教育的资源观、教学观和教师发展观的变化, 这对于深化高校课程改革、提高各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设新型专业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大数据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那么,MOOC则是大数据时代在教育教学领域引发的信息化革命新浪潮, 它使传统教学的资源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等都发生了新变化,这势必影响着高等教育创新,为信息化教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2013年2月出版的《2013NMC地平线报告 (高教版) 》 中将大数据技术视作未来影响学与教的主流技术之一。与传统的在线课程相比,MOOC的最大特色在于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课件形式简单, 内容丰富, 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MOOC的推行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通过MOOC教学,实现了更为便捷的的知识传播与交流,不再具有常规教学的学科限制与知识能力的限制,实现了无障碍的最公平的知识学习。因此,MOOC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关键不在于掌握非常大的数据信息,而是要进行数据的专业化处理, 提高数据“信息展现能力”,这才是它的最有意义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利用,才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增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 Fox教授用数据佐证,面向社会大众提供MOOC,有利于提高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大数据能使整个世界都来‘debug’(除错)这门课,有助于改进(高校)教师的教学。”MOOC借助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课程选择的分析,什么样的课程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能使学生的学习持续进行,同时,通过这些信息进行后台分析,我们能随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比如学生登录的时间和持续学习的时间分析,以及设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各节作业,能让教师能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数据和班级整体规律情况,使得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得以保障,教师的传统教学地位反而得到提升。我们认为所谓的教学质量应该是指学生的全面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掌握、思维方式、创造力培养、人格完善等多方面。通过大数据下学生MOOC行为的分析,正是有利于这样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传统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而大数据与MOOC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多实现的可能。MOOC 教育平台能够面向广泛的却更加强调个体化的学生群体、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的分析评估并借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它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有效的学习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这个平台,分析存储海量的学习数据,总结出更多实体学习规律及其学习模式,从而建立个性化学习模式,同时,可以让教师通过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更便利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为课程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依据,从而提升高校教学改革的效果,也使授业的学生能多的全面掌握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线教育的改革大潮在不断推进,相信我们的高等教育将迎来一个更开放更高效的明天。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总结范文6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电路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050—03
一、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建立在对开源“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和“E-Learning泛在学习”设计架构理念的二次开发上,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等推进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通过教师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学实践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践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协作学习同步性的互动、工作过程导向性的实践,真正意义架构教师导学、助学、促学、督学和学生自学、互学、评学、践学深度融合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
二、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建设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探究型学习资源,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激发热情和拓展知识。在设计网络课程时,首先要定位好师生角色,设计和选择恰当的项目和主题,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理念组织和管理教学,并开展全面的教学评价。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原则
设计网络课程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开放性、个性化、灵活性原则;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依据的情境式教学方式的情境性、真实性原则;以保证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足够的交互性的多媒体、交互性原则;具有一定国际规范和标准(SCORM、AICC)的国际性、移植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循序渐进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性、反馈性原则等。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流程
根据传统静态课堂教学和平台动态教学相结合的特点,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网络课程的设计流程应包含如下几个环节:
1.分析教学对象: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分析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拓展很多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而这一点在平台课程建设时可以得到恰如其分的体现。
2.教学目标分析:在网络课程建设中,首先制定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细化总体目标为章节的分目标,根据章节内容将项目教学贯穿于每个主题学习活动中。
3.教学模式设计: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是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为基础的,不仅保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题式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情景式学习环境,强调以主题活动开展教学,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
4.学习资源设计:课程学习资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件资源,如文档、PPT、动画、课件、音视频和试题等都可以上传,并且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管理。
5.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实践平台的评价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形成性评价是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主要评价方式,能及时了解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同时总结性评价则可以对整个网络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判断,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在线测验、心得报告、互动评价、调查问卷、学习作品等。
(四)网络课程设计的关键技术
1.E-Learning课件制作软件:Lectora、Articulate Storyline、Wondershare QuizCreator三个目前适用较广,可以制作高度集成、深度交互、评价测试的E-Learning课件制作软件,可以或生成符合SCORM 标准的学习包。
2.SCORM 标准:SCORM 标准对于数字内容教材的制作、内容开发提供了一套共通的规范,定义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内容聚合模型和学习对象的实时运行环境,符合SCORM 标准的课件可以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直接。
3.Web2.0技术:Wiki协作,一种在网络上开放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对Wiki主题进行浏览、创建和更改,Wiki的精髓是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非常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五)制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蓝本
结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综合制定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开发蓝本,如下图所示,最左侧的七个模块是学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项目导入“七阶段”教学法,中间的模块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最右侧部分是通过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呈现的网络课程多形式的教学资源。
三、《电路分析》网络课程开发建设
(一)《电路分析》教学实施方案
《电路分析》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
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路理论的基本框架,掌握分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电路分析实验技能,了解设计实验电路的方法,下面以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蓝本为模型建设《电路分析》网络课程资源。
1.教学设计思想:在分析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电路: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选频网络和变压器电路、非线性电路确定为七个知识模块,每一个模块以典型应用项目导入为主线,构建适应项目教学的课程知识体系;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上将项目按照主题式教学方法引入多形式课程教学资源和学生活动,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同时在平台拓展资源中重点强化各种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在教学实践环节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课程知识点与平台课程资源和情景实践项目三结合,理论、平台教学指导实践环节。
2.“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安排:根据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将《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组织安排如下:静态课堂教学70学时,动态平台教学30学时,情景实践教学20学时,总计120学时。
(二)《电路分析》网络课程建设
1.《电路分析》课程资源规划: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求,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按照电子类专业“七阶段”教学方法,把教学总体要求按照模块化式项目导入,以主题式资源规划来开展平台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2.《电路分析》多形式媒体资源建设
(1)Lectora设计情景式课件:以课堂教学模块三中交流电路的应用与设计的三相电源教学为例,要求学生能够能按照《最新灯具安装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两室一厅配电线路的设计和布线,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的联接。
首先进行该项目的教学设计,通过两室一厅的配电线路设计让学生明白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的联接,按照情景创设教学搭建Lectora的目录系统结构,该项目分项目导入、情景设计、搭建电路、实践模拟、最终评估等几个章节,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Flas、图片切换、白板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反馈和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解三相电路的基础知识,通过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课程资源建设创设情景教学,最后到实验室完成线路搭建和测试,完成实验报告撰写和教学反馈。
(2)Articulate Storyline设计交互性课件:以课堂教学模块二中直流电路的应用与设计的叠加定理实验为例,当线性电路中只有一个独立源作用时,分析电路就显简单,当电路中同时有多个电源共同作用,分析电路就显麻烦,那么能不能简化成将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分别求解响应,然后再进行叠加呢?
用Storyline设计一个交互式学生活动课件就可以实现,首先以叠加定理命名场景,按照教学设计定义电路元件(自定义电阻、电压源、电流源和变量函数),根据电路元件建立叠加定理的电路图,建立独立源作用场景分支,利用拖拽功能实现分别独立源作用,根据不同的独立源采用不同的变量函数,分别得出求解支路不同的电流值,然后建立求解支路汇总场景分支,得出的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电流值和功率等。
Storyline课件的交互性体现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叠加定理电路图分别设置电路元件的数值,变量函数则根据电路元件数值不同做相应修改,然后学生可以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互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超前实验,在完成这些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电路,然后开展设计和计算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和互助学习。
(3)Wondershare QuizCreator设计形成性评价: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也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精品课程,但是在每一个单元或模块结束后的形成性测试基本以PPT的形式,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开发的QuizCreator Flash测试课件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的要求,学生在课后登录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进行课后测试,教师则通过平台可以监控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且可以进行成绩管理。
单击Create a New Quiz可以创建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匹配题、排序题、简答题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公式、Flas、旁白对话等都可以导入到课件中,抓图功能特别好,方便快捷抓取测试所需要的图片,这一点对于工科类的课程尤为重要。QuizCreator甚至可以做成单元测验小型题库,设置题目和答案随机抽取,让学生练习不同的题目和题型。
四、结论
在江苏省全面启动“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中,开展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和应用必然会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如Wiki协作、Blog互学、思维导图、虚拟实验等还在开发建设中,学院目前也在积极出善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踊跃参与和建设多形式课程资源和开展基于平台的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 曹伟.构建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2] 曹伟.基于奥鹏网络互动平台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7).
[3] 井新宇.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七阶段”教学法的应用与推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