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的习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环境的习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环境的习惯

保护环境的习惯范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关系

在我国,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发电、灌溉和防洪等方面。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就势必会对环境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项目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提高工程技术角度,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建设,有效地避免水利工程给当前环境保护带来的消极影响。

1水利工程队环境保护造成的影响

水利工程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对环境保护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开工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对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进行改变,对土地的利用,河流的开发等,都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1.1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了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利工程的兴建,必然是大规模的开发和后期的填方,加上施工人员的大批量入住以及大型施工设备的应用,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负担。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由于人员的大量集中,施工中乱堆放废弃渣,占用土地和良田等,从而造成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甚至严重的造成水土流失现象。而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交通设施建设则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的侵蚀和流失,现代化的机械运用,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造成大量的废气废油等对土地和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水利工程对土地的影响还体现在对生态的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当地的地质地貌发生改变。在施工建设当中,施工占地行为就对会破坏大量的植被,造成地面生物失去生存之地,同时在建设当中,设备造成的废弃物没有及时处理,恶化了整个陆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大量的动物迁移或者死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造成了大量的植被变化,植被的多样性发生改变,整个生态链都发生冲击,环境保护受到严重的威胁。1.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水利工程的大面积发开和利用不仅仅是对土地造成影响,对天然河流也有很大的冲击,直接改变了河流发展的历史生态环境,导致河流的形态变得单一化,河流的水温、水质和泥沙的稳定状态等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河流的形态逐渐变得单一性,对水流水深等也造成了改变,含沙量数值不断增加,导致河流的上下游泥沙流失,导致河流的水温、水质甚至是气候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水库的大水体和宽水面等特点,使得在太阳的照射下,改变水温结构,热量的辐射值增加,不利于水中生物的生长,特别是下游水体对鱼类产卵期的改变。另外,河流的水质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流域内的河流水速降低,水气界面的交换速率和污染物的转移等能力降低,从而降低了整个水体的水质,同时,水流速度的降低,导致了河流的沉降作用加强,水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不断加强,最终将对人类的生存生活造成影响,区域气候的变化,地址的改变,再加上水质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另外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阶段中,水域的辐射改变导致了相关气候的变化,大气中的含水量增加导致当地的降水和水雾天气增多,同时地质地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造成的生态失衡,也容易造成地震或者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2关于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的创新思考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正确处理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周围环境的各项指标分析,兼顾环境保护的稳定性,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通过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扬长避短,合理开发,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注重水域环境的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需要对水温地质条件进行详尽的数据勘察,规划和考虑水域中生物的生活习惯,设计合理可行的工程建设方案,从而满足水陆生物的生长环境,为后期的水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在工程建设中,要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生活都有长期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环保技术和环保材料。在建设当中,要适当的建立起监督检验机制,对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随时的检测和范阔,对水利工程的周边环境进行持续评估,遏制不良现象的发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措施,将环境破坏的程度降低到最小。同时需要建立一定的卫生防疫极机制,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因工人数量集中而引发的疾病传播;对于水域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现象,要及时安排和妥善处理,不断加强和调整对于自身的管理,促进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执行。第三,要特别注意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协调。水利工程本身无可避免的要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那么如何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有效的弥补生态破坏,加强生态平衡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无法通过自身的恢复能力达到平衡,需要让生物链达到不被损毁的目的,就需要及时调整环保策略,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监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严格的生态补偿机制,预留一部分的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生态破坏后的还原使用,从而促进地区的生态平衡。同时,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能有效地缓解环境破坏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也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正确处理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生态平衡和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水利工程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生态工程建设,在提升经济建设的基础上保障生态平衡,改变自然但是并不是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通过科学的发展观,营造人与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建设中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协调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能够利用的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越来越多,而新材料和新技术也正是基于环保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革新,通过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保障环境保护和人类经济文明发展进步之间的良性关系。在进行人类文明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要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成立专门的科学门类对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当中,促进环境保护的力度。要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深度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需要工程师们进一步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加强在建设过程当中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宗旨,在流域开发和工程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尽可能将生态环境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时候不可避免,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尽可能的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建立一定的监督监控机制,保障环境保护与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生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保护环境的习惯范文2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关系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然而,我们生存的环境状况每况愈下,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难道经济发展就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吗?为了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点。[1]

1、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同样不容乐观。在梁从诫主编的《2005年环境绿皮书》中,可以看到了这样一些统计数字:四川省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高达113 亿元;汽车尾气已成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到2025 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居“世界第一”;当前我国农产品产地正遭受从水体- 土壤- 生物- 大气的全方位立体污染;中国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从空气、水源到土壤、粮食,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全面爆发”。 [2]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1.经济与环境是互相矛盾的

2.1.1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而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中自然资源数量、种类、质量不能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2.1.2经济发展会影响环境质量。如果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规模不合理,经济发展就可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从而使环境质量下降。

2.2经济与环境也是统一的

2.2.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向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条件。环境只有不断地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才能使经济发展成为可能。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的载体,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2.2.2经济发展并不只是单方面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反过来也能改造环境、美化环境,为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和能力来源,治理污染和保持良好环境都需要技术和资金,这就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3]

3、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措施

3.1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同主题。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方面的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倡导科学而又环保的生活方式。

3.2把环境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3.2.1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必须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解决老百姓广泛关注及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地,确保生态环境改善。大力改善区域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4]

3.2.2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从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完善城市区域建设总体规划。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政治,大力改善乡村生活环境。[5]

3.3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一环节,从源头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认真思考是否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根据当地环境实际承载能力进一步规范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要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要把关好各个环节,严格对于企业的审批及生产方面的监督。我们不需要带血的GDP,莫要等到环境污染之后再想到去着手治理。

3.4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4.1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基本趋向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向。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循环经济宏观上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微观上要求企业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减量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

3.4.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良性循环的发展观,其核心指的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们的共同奋斗来完成。[6]

参考文献:

[1]王新宇.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5):20-21

[2]杜言群.谈对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问题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4):199

[3]董小林.环境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2:24;275

[4]武东江.浅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0(35):150

保护环境的习惯范文3

关键词: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关系;转型与发展

1 背景

1.1问题的提出

林业不但能够发挥改善生态环境和存蓄森林资源的功能,而且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以往,人们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对林业资源进行过度开采,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林业资源的匮乏和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1.2研究思路

最近一些年,我国的林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特别是林区的职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实惠。然而,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是敏感的话题,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林业生态环境却承载着林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要科学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将林业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转化为两者的互相促进。通过环境保护促进林业经济的大发展,与此同时,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能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环境保护问题的严峻性

2.1林业资源的两重功能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林业资源的双重功能,林业资源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一方面,林业资源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林业资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平衡和改善功能。林业资源能够为生物物种提供栖息的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特征的存在和发展,并形成林业生态系统。林业资源能够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这样就保护了林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林业资源具有社会经济功能。林业资源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并且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条件。林业资源能够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保护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林业资源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氧气,这样也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林业资源蕴含的生物和植物资源能够给人们的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资源储备,并且为创新林业经济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2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最近一些年来,我国林业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林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以林业资源开发和发展的企业。然而,林业经济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以林业资源为主的林业企业,存在着管理水平比较低,科技能力还不先进的问题。这些企业缺乏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市场战略,也缺少先进的林业开发和创新的技术,不能对林业资源进行高效率地利用。这些企业更多的是过度追求灭荒速度及数量,这样发展的结果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差,而且林业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

另一方面,一些林业企业以过度消耗林业资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我国的林业企业发展相比国外林业企业的经济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还有待提高,对林业资源的后续抚育严重不足。一些林业企业主要根据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市场经济活动,缺乏应有的战略意识。这些企业忽视了林业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能有效地根据林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些企业依据的是市场对林业资源的需求,而进行简单的资源开发,如对林业原材料的需求而进行过度采伐,这样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最终造成现有林业资源消耗量大于森林生产力的现状。我国林业科技力量基础弱,对林业经济建设缺乏科研力量,林业资源的有效监测和林业经济的市场信息研究。

2.2.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比较严峻。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林业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外部和内部双重的压力。一方面,在林业生态的外部环境方面,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严重,虽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治理,并收到成效,但是,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经济活动给大气、水资源和土壤等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我国的工业发展经济区域,大气污染正在向周边城市进行扩散;我国的水资源也日益短缺,多个城市人均用水量正在下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也十分紧张和不足,人口增长造成了对农业用地的需求,将林地变成了农业用地,人们对森林的蚕食也更加严重,森林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基础薄弱。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较低,林业资源蓄积量低,而且地区分布不均衡,造成了社会经济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严重不足,林业资源难以发挥有效的资源环境功能。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因此,这些原因造成了林业生态环境存在着失衡的环境恶化问题。

3 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两者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并且也能够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依据生态环境科学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建设

要通过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研究,采取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和经营林业资源,从整体的角度综合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如土壤利用、森林经营、森林工业、水源保护等。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包括:加强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封禁保护、抚育间伐,改良防护林的经营,更新方式应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为主。

3.2建立良性循环的林业经济发展运行机制

要使林业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经营林业,要实施科学的采伐与更新方式以及相应的营林措施;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林业的多种经营,使山地综合建设与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互促互进;不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完善相关的林业资源保护机制,加大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充足;引导传统农业,发展混农经济;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替代能源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这样才能有效缓解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保护环境的习惯范文4

文章通过中国经济现状与环境污染现状研究,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散地,近年来随着农业人口专业,我国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断增多,人口密度也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加强城市规划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对促进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作用

(一)能用最小的经济投资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

环境不仅是关系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物质来源,当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深刻,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时,如何利用最小的经济投资来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就成为了人们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而如果在工作中应用上环境规划,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方式来保护城市环境,并做到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小投资换最大环境效益,促进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可促进城市环境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以城市环境为基础,不能超过城市环境的承载力,否则将受到发展阻碍,导致城市生态恶化。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来说,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必要措施是预防,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城市环境和城市资源的使用尽量不要超出限制,以免造成资源损失,破坏城市生态。城市环境规划与保护不同,规划重在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作用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环境保护可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

宏观调控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该项职能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环境保护问题来看,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现已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工作、运作时能与社会经济、社会活动产生密切的联系,所以完全可考虑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从综合性角度对该项工作进行思考,实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分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气、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粉尘排入控制,从而导致空气质量极度恶化。据有关人员调查研究可得,我国城市平均空气悬浮微粒浓度在 309μg/m3以上,其中北方城市平均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83309μg/m3以上,以严重超标。

2、水污染问题。分析城市人口和城市工业的急剧发展,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急剧增加,进而导致产生大量的城市污水,这些城市污水由于没有经过水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使水环境严重破坏。目前全国范围内有 78%的河段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并且 50%的地下水也遭受到污染。

3、城市生活垃圾剧增,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居世界首位,不仅如此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已每年以 10%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我国城市目前已经陷入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200多个城市陷入这种困境。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哈处理率水平较低,进展垃圾处理总量的 59%,而且在这 59%进行无害处理的垃圾中,仅有 20%能够完全符合无害处理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垃圾处理工作任务艰巨。

4、噪声污染。在城市发展中,噪声污染随着工业交通的发达普遍出现。低强度的噪声不仅对人体无害,还可以愉悦心情,提高工作效率。而高强度噪声则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三、城市规划下如何体现环境保护

(一)城市规划编制中做好环境保护

我们做的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治理水污染分析的调查状况显示,水污染综合整治是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盘算最大的容许排放量是最佳的治理方案。治理水污染的方案是通过改革以落后的生产方法,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来提高生产。大气污染的整治方案是以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而拟定的目标,它的最大容许排放量和所需要的削减量是以此来制定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而大气污染治理也是根据城市能源结构与交通状态来断定主要的污染物,即浓度高、领域广和迫害性大的污染物,所以在治理时也便于对症下药,真正做到治理的最佳效果。固体废弃物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而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其整治方案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从根本上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

(二)大气排放规划

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

(三)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由于水污染污染原因较多,污染范围广,因此污染治理难度大。这就需要进行整体的综合考虑。改革落后的生产方法,加强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使用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污水排放。以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四)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五)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措施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措施主要包括:a. 合理划分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b.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隔离带,利用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削减噪声污染;c.控制交通噪声污染,交通干线与建筑物规划合理的防噪声距离,穿越居民区路段采取隔声屏障、绿化隔离带、降噪路面或交通控制等降噪措施;d.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各类功能区域合理布置,互不干扰,加强工业、商业、运输业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要准确的把握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旨,重点是要了解城乡生态环境本身的特点。首先城乡的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人工培植的绿树和花草,与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植被不同。城乡里的绿化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只是一小部分。防治水土流失靠的是树木的根系紧抓土壤,还可以防风沙。但是在城乡规划中,城市里是不方便种植参天大树的,通常人们都会选择柳树、松树来替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美化了环境,实际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却不显著。其次城乡主要是人们的密集区,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大量的垃圾就会产生。尤其是塑料袋、塑料瓶、还有各类化学药品,无法在空气中自己降解,都会严重的危害城乡的生态环境。如今政府提倡垃圾废物分类处理,政策很好,但是实施起来难度依然很大。甚至很多老百姓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哪些是一直都以扔掉的,导致了多功能垃圾桶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功能。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上只能改变表面的环境,深层次上还需要人们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公共来完善城乡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过度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会危害我们自身,更甚者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只有做到了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建设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实现城市及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军.城乡规划法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60-64.

保护环境的习惯范文5

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对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图书档案管理格外重视。环境保护图书档案是环境保护工作历史的重要信息记录,承载了众多的功能,它对我国制定各项环保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图书档案资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信息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宝贵的财富。环境保护图书档案资料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基础性载体。同时,环境保护图书资料也是整个社会图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整个环境发展战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建设。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来临的情况下,提高环境保护图书档案服务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建设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1 环境保护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中心-知识化管理

图书档案不是孤立、静止的文件,而是能动地,能为人类服务的知识载体,因此,图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是知识化管理。环境保护图书档案一般是指: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各种馆藏、档案、资料、实物等基础资料,包括入库的历史记录、服务评估等服务档案,广义的环境保护图书档案还包括图书采购档案、读者资料档案、借阅记录档案、文献典藏档案、情报交流档案等等。这类档案是对环境保护图书档案工作全面、系统的记录,对于环境保护图书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时代,图书档案机构的中心功能已经转变为图书档案的服务与开发,图书档案管理已经成为知识的管理和知识的服务。人们已经对环保图书档案重新进行了思考,对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其重要性在于这些信息能够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能够服务于环境保护事业,服务于社会。环保图书档案工作者必须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将这种知识化理念带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2 进行环境保护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这里的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指运用信息化技术武装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现代化整体水平,面对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形势,理论与实务界提出与之适应的新原则和理论,提出了建立信息化环境中图书档案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方法,以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环境保护图书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也是形势的必然要求。

2.1 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各相关图书档案机构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多停留在对本单位业已形成的纸质文件上,管理方法简单,缺乏对大量电子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在当今大形势下,环保图书档案机构不得不面对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的挑战,如何存储在各类档案馆库房中作为知识原始载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实体作用,各图书档案机构自身下一步如何发展,是摆在图书档案机构面前的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信息化管理将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之一,因此,进行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成为时代的必然。

2.2 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图书档案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馆藏的建设、档案机构库房的建设、也包括检索工具的建设等等。各图书档案机构的发展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形式的图书档案数量不断增加,管理手段却相对滞后,各种图书档案资料的保管和利用已经成为困扰各类图书档案管理机构的显要问题。从国外的经验看,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和建设完整的档案数据库,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计算机操作体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途径。

2.3 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涉及我国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任务的实现

图书档案价值的实现是要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开发、传播与广泛利用来实现的。信息的价值在于传播,而不在于储藏。档案部门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只有实现了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完成“十二五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3 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主要措施

3.1 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1 各类图书档案机构对环保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环保图书档案工作发展相对缓慢,部分地区和部门的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图书档案机构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并没有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很多环保图书档案机构编制紧张,人手过少,难以吸引信息化管理建设所需的人才,这些都导致了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滞后。

3.1.2 一些图书档案工作者对环保图书档案管理的思维固化,缺乏创新 一些图书档案工作者对图书档案工作的意义缺乏认识,面对现代信息化和科技爆炸对图书档案管理方式的重大、深刻的影响,图书档案工作者不得不意识到,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长期以来以纸制文件为基础建立的传统档案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严重束缚着档案工作者的思维观念,阻碍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3.1.3 各类环保图书馆和各科研、学术机构之间缺乏联动,无法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全国仅有少数环保图书档案机构能够实现完全的资源共享。虽然,很多图书档案、科研、学术机构目前已经有了先进的硬件条件,但由于管理体制和利益的多元化等原因,他们拥有的数据和信息基本都是孤立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共享平台,严重影响的环保信息的利用。

3.2 进行环境保护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3.2.1 加强学习,提高对环保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环保图书档案工作者的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把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到整个社会的高度,促进环保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与整个社会的其他工作同步发展,无缝对接;建立健全各项环保图书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适当扩大环保图书档案机构的规模,扩大工作人员编制,提供图书档案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

3.2.2 要转变思维观念,应对新形势下对图书档案工作的挑战 图书档案工作不是对用户的施舍,而是一项服务,当前部分图书档案部门存在错误思维,服务意识不强,阻碍了环保图书档案信息的充分流转与利用。同时,图书档案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是对环保事业发展影响极大的工作,一些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者思维固化,缺乏创新,因此有必要进行自我再认识与观念上的调整,重新认识环保图书档案工作的意义,同时,必须开动脑筋,发散思维,锐意创新,不断深化图书档案工作改革,把图书档案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3.2.3 加快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展图书档案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信息化时代给图书档案管理方便和快捷的同时,其海量的信息也给每个图书档案机构带来巨大的压力,信息技术使得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新、更加复杂的难题。在新形势下,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图书档案部门适应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图书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必须以档案的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档案的网络建设为基础,放远眼光,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目标。因此,必须开展图书档案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稀缺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多赢。网络时代打破世界各图书档案信息的界限,为开展各图书档案机构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建议由政府或行业组织牵头,加快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实现环保信息资源共享,意义重大。

保护环境的习惯范文6

关键词: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管理

Abstract: The hug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and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but because the power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upply of the main source of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in China, as one of the major industries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or to control acid rain and sulfur dioxide pollution in key industries, so bring some environmental impact. So this article analyzes on the power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力行业环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电力环保管理面临的内部问题分析电力行业内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环保管理的内部方面:

1.在输变电建设阶段,出现电厂废弃物的处理不当,排污到河流导致水资源变质,影响生物的繁殖,进而影响下游的环境,主要属于常规型环保问题。就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对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服务意识和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意识不强;二是对输变电工程的环保内容、范围、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片面性。

2.在电力运营阶段,往往分不清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出现管理无法参照合适的标准,或者不执行相关的标准。这其中原因有三:一是公司还没有成熟的电网环保管理模式,无论从电网环保管理的执行层面还是监督层面,都还需加强管理;二是支撑公司电网环保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机制有待改善;三是电网环保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紧缺,由于技术手段缺失,无法实施标准化的成本管理。

3.电力企业经营多种业务,有的辅助业务与主业并不一定相关,导致出现使用电力行业流程管理非电力行业业务,电力主辅业务还没有完全分离。原因在于电网资产的管理流程和实际的业务流程往往不符。电力行业生产供应链条长,造成“牛鞭”效应,决策失效。

(二)电力行业环保管理面临的外部问题分析

1.来自政策制度的环保问题分析。节能环保调度政策主要针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截止到 2011 年 3 月 7日,国家环保部通报的各部委环保标准名录达 1434 种。但是省级单位和下属的地方政府通过控股等形式对电厂进行投资,对于管辖的电厂往往以照顾落后地区、维护安定团结等为由,实施过程中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节能政策难以为继。另外,由于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定价机制,导致电力不能市场定价,无法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无法保障电力投资回收计划与投资收益,因此实行电力企业节能环保调度受到弱化。同时,我国的电力市场结构基于自然垄断的网省级公司,自然难免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2.环境保护技术监管手段滞后。由于现有的环保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政策研究阶段,实施过程还需要有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技术监管。但是目前大多执行以往的技术标准,创新的技术匮乏,即便有部分创新,也往往受技术扩散范围的局限,还有对环保技术的保护措施过于谨慎,新的环保技术得不到及时应用,电力监管系统、电力辐射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电力排污收费管理系统、环境影响评估系统以及环境污染扩散模型与总量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因此,环保技术监管手段落后呈现常态化。

二、电力行业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一)电力行业应对环保问题治理的一般性原则由于电力企业运营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主体相关性显著、区域市场具有整体性、目标需求差异性明显、电力产品供给具有连续性等特征,使得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常规环境问题外,还要注意诸如电磁污染、电网噪声等非常规问题的处理。

1.预防为主。将预防常规环境问题和非常规环境问题放在主要和优先位置,依据行业自身情况,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型预防管理手段,通过各种预防手段的综合运用,防止环境问题的发生。例如火电厂在其电力生产过程中直接从水库抽水并把含热废水排入水库问题,由于水污染影响范围大、影响时间长、影响程度强、致病危害大、污染容易治理难、治理成本高代价大,因此有必要对污染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将污染和损害减至最低的程度。

2.防治结合。既对环境问题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也对其产生的问题积极予以治理。电力企业在污染事件发生后,要合理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以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也要组织相应的治理指挥中心,配置一定的应急资源快速反应处理环境问题。

3.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发生。一旦环境问题发生后,各相关主体应协同作业。在事件发生后,要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和当事人进行有效沟通,以最佳的平衡状态处理好这些环境问题。

(二)以电力企业生命周期为主线,实施全过程技术监管与其他的行业企业相比,电力企业首先具有自然垄断性,资产规模庞大,结构和分类复杂,分布地域广泛,利益主体相关性显著。这造成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和电力产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会面临利益相关者的矛盾与冲突。在承担环保责任时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

1.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环保监管。

一是实施环保监管总体策略。资产全生命周期环保监管首要工作是要站在企业的高度,从企业资产角度出发制定出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环保监管的总体策略,并通过对目标、手段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策略分析。一要界定环保对象和目标。运用资产管理对环保对象及目标进行明确,界定利益主体范围,减少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的纠纷范围扩大化。二要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过渡。参考全方位的环评体系,建立通畅、统一的信息平台。三要打破条块分割式管理模式,从资产规划、采购设备以及、建设工程到生产运营、报废退役等各环节,建立紧密衔接的全过程、闭环监督管理模式。

二是实施环保监管细分策略。把电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过程分为规划设计、采购设备、建设工程、生产运营及退役报废等五个环节加强监管。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需要从这些环节中找到最佳的管理策略。在规划设计管理阶段,电力项目的落实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其评价体系中去,项目方案的选择采取多个利益主体的圆桌协议方式,保证项目群投资组织最优。电网设备的选择要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等理念。建设工程管理要达到过程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要保证每一步都切实履行企业的环保理念,以实现更高的综合价值。生产运营管理中,通过资产管理优化电力设备的维护与检修,从源头上断绝因为设备故障等而引发的环境突发事件。建立环保管理的标准化流程,以成本精细化管理来管控其流程。退役报废管理环节需对报废设备等合理回收,实现废弃物的效益最大化,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2.电力产品价值链环保监管。一是电力产品价值链环保监管总体策略。对电力企业产业链优化研究,分别从研究开发设计到设备制造、燃料供应到发电、输配电和客户端环节对电力产业价值链进行分析,通过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协议落实相应的环保责任管理,提出局部与整体优化策略,以期为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是电力产品价值链环保监管细分策略。电力产品价值链大致可分为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四个价值链环节。首先,研发环节要考虑环境资源现状和社会需求,加大投入研发,优化配置发电资源,从规划设计上导入先进技术和理念,采用更多的再生能源,参加环保议题,协调生产运营,生产出安全环保的电力产品。其次,安全生产环节要保证公共输电电网的安全,保护环境、自然和城市规划环境。第三,运营环节考虑供电质量问题,分析工程质量和客户意见,通过配电网维护保养,提高配电质量,消除质量方面的投诉。还要根据电网事故经验反馈,结合气候条件变化采用多样性、灵活的风险控制手段,满足用户和地方当局的期望,提高运营管理价值。第四,服务环节要与相关利益方沟通合理制定电价,使相关人享受优质的电力服务,打造电力品牌,实现优质服务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