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经济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经济论文

安全经济论文范文1

1、一般均衡论对建筑安全的分析

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论一直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占统治地位,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说过:一旦以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很难想象还会由什么别的方法让你感觉自己可以更加接近真理。

一般均衡论,既多个产品市场在价格引导下的同时出清的理论,无论在宏观经济学还是在微观经济学中都是基础的理论,在建筑安全的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从时间上分析,建筑安全利益一般经历负担期———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无利期的阶段循环。

从建筑安全的作用对象上看,建筑安全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及职业病;第二是使设备、工具、材料等免遭毁损以及保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消除或减少环境危害核工业污染,使人的生存条件免遭破坏,促进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大。从经济的着眼点看,建筑安全具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避免与减少事故的经济损耗和损失;二是,维护生产力与保障社会经济财富增值的双重功能和作用。

事故损失函数L(S)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建筑安全性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当系统无任何建筑安全性时,系统的损失为最大值(趋于无穷大),既当系统无任何建筑安全性时(S=0),从理论上将损失趋于无穷大,具体值取决于机会因素;当建筑安全性达到100%时,损失趋于零。损失函数和增值函数曲线在建筑安全性为S0时相交。当建筑安全性小于S0时事故损失大于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当建筑安全性大于S0时建筑安全增值产出大于事故损失,此时系统获得正的收益,建筑安全性越高,系统的建筑安全效益越好。

最适建筑安全:建筑安全系统的功能与社会经济水平的统一,与科学技术水平的统一,在有限的经济和科技能力的状况下,获得尽可能大的建筑安全性。人们对建筑安全度的要求是尽可能地提高以使建筑安全投资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应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考虑提高建筑安全投资量;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统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总体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大的投资额。但考虑到建筑安全是“功能产品”:具有建筑安全条件、健康保障减损和免害的功能,还应该考虑事故与建筑安全的独特性。

由于事故是一种“非正常事件”、“稀少事件”,从空间和时间上,人们对它们的把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处理建筑安全问题时,应使不平衡状态向“保守”、“冗余”、“超前”的“建筑安全过余”方向倾斜。这一点可从如下两方面论证:首先,从宏观过程上看,建筑安全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既建筑安全活动的效果不是在一开始就能显现出来,而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甚至在过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才出现。因此,建筑安全措施和对策应先于服务系统功能的出现,“超前”着手。其次,从微观手段上看,建筑安全手段的效果往往是“预防型”的;而事后“抢救型”的,即从整体上分析,建筑安全措施具有时效性,建筑安全系统相对服务系统,是控制系统。因此,建筑安全系统在时间上应“优先”,在功能标准上应“优越”。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制定建筑安全发展规划时,还应考虑建筑安全的超前发展原则,以充分实现建筑安全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协调”。

2、建筑安全的保险分析

意外导致的损失是一定会发生的,当它们发生时,人们必须采取某些融资措施予以弥补。损失融资可通过自留和转移来实现。一些潜在的损失被自留,是因为它们的重要性被低估了。许多单位自留某些风险,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遭受这一损失。转移风险则是将风险的经济负担转给了别人。如保险公司利用概率论和大数法则,本着一人受损众人分摊的办法来使受灾者相对减少损失。2003年5月7日,经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形式上是经济补偿,国外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其运行的机制和措施包含事故预防作用,工伤保险“两个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及所展开的事故预防工作更容易为企业接受。

保险公司的经济效应产生于边际效用递减效率。投机和保险市场,由于信息市场失灵,会出现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市场失灵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及风险最大者成为最能购买保险的人群和恶意。在市场失灵时,就需要由社会保险,即由政府提供的强制性保险来发挥作用。政府具有税收和调节权利,加上有能力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以避免逆向选择。

3、对策论在建筑安全理论方面的分析

由于对策论的推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对策论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进入当今主流经济学的钥匙和必经途径。1994年三位对策论专家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都能看到用对策论重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并且对策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用著名经济学家克雷普斯(Kreps.D.)的话来说,没有掌握对策论的经济学家不能算真正的经济学家,而只能在当代经济学殿堂的大门外徘徊。

从经济学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对策论对经济行为从效用最大化拓展到效用均衡化,经济对策论在刻画人的行为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精确性,远远超过了其他方法。这就正好抓住了经济系统研究最关键问题的本质,该学科用于研究经济问题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纳什均衡是一人在其他博弈者的策略给定时,没有一方还能改善自己的获利情况。

为什么纳什均衡反而在博弈双方收益,受益相对较少的时候存在?请记住亚当。斯密的格言:“做相同生意的人是很少相聚的……在一些人想努力提价时……谈话终止了。”“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是他经常地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好。”

在现实世界,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安全投入进行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会更加严重。通常不仅是两个建筑公司的竞争,而是更多的家建筑公司之间的竞争,从而更难达成合作协议,仍然难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这时唯一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外力的干涉,建立专门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在表1左上角均衡下,建筑企业可以获得与非建筑安全世界同样的利润。

4、政府经济学在建筑安全方面的分析

政府决定一经形成,就有强制贯彻的效力,也就是说必然影响现实的经济。于是政府决定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效率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政府决定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它不可能像上述抽象模型那样去决策,而是要分析现实的机制,看他是否大体符合效率原则,是否可以进行某种改进。

对实际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发生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损失并非由企业承担,而是雇员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承担。但是这种损失的转移,使事故的成本不进入企业的利润损失核算中。这样就会造成企业决策者对建筑安全投资的决策,在仅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指导下进行,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则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积极性是有限的,并常常处于亏欠的状态。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外部损失的存在使得个体投资决策这可能做出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相违背的决策,看一下损失负担的结构,大部分损失由社会承担。由于通常是建筑企业控制事故风险方面起主导作用,事故水平将大大超过经济范围。这时,可以首先采取措施缩小内部损失和总损失的差距,使得损失更多的落在雇主肩上。在工业革命早期,即如此。其次,社会可以建立一个规范体系,使得建筑企业超脱利益限制,来改善工作环境。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建筑安全生产的需要。故此,我们提出“外部损失内部化”的策略:一方面加大经济激励,另一方面加强规章体系的约束力。

5、结论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建筑安全,其不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而是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建筑安全健康上来。劳动者不但要求生命的保障,还对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有规律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市场与现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从决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论。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罗云建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崔克清,张礼敬,淘刚,建筑安全工程与科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金龙哲,宋存义,建筑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李如义,理论经济学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安全经济论文范文2

1.1云计算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云计算正在蓬勃发展中,计算机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学会利用云计算享受网络中的共享资源。在诸多网络信息中,自然会涉及到用户的个人资料,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可轻视。

1.1.1被动地位和网络陷阱云计算的运行需要云服务的提供商和提供商的客户共同配合。作为用户而言,在享受服务商提供的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受到服务商的直接制约。根据现今的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仍呈单向箭头的供应趋势,即一旦服务商发生技术故障后暂停服务,用户只能被动地等待。此外,网络中存在大量的虚假地址和虚假标识,这些陷阱也令用户举步维艰。

1.1.2违法黑客当今社会,已有一部分黑客逐渐演变为违法黑客,他们利用高超的计算机技术破坏用户系统或窃取用户信息。云计算中存储的庞大资源群对于违法黑客们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屏障系统亟不可待。

1.2云计算服务隐藏的安全隐患

云计算的开放式网络在给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创造了犯罪机会。一方面,云计算服务被垄断在私人机构或企业手中,但他们只能提供商业信用,无法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在表面看来,云计算中的用户信息对于该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是保密的,可对于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而言并不存在保密功能,一旦内部遭受恶意攻击,大量用户信息极易被暴露并盗取。

1.3信息安全技术问题

1.3.1基础设施安全问题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和计算机基础设施,其安全问题自然针对每个组成部分采取相应的措施。单就互联网而言,它的云安全体现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安全问题上。前者收费较低,规模较大,网络交叉点较多,用户群较为广泛,因此无法确保公有云中的资源能够持久地具备隐秘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由于公有云节点的数目庞大,安全屏障无法顾全到整个云端,即使全面盖后也无法保障单个节点的强大安全性。而后者较之于前者,收费小幅增高,规模较小,网络交叉点较少,用户群较为密集,还额外设立了专用的外联网,全方位提高了私有云的安全性能。计算机基础设施的安全是整个基础设施安全的核心所在,在保障主机应用安全的基础上,还需提高互联网的安全性能以保障云计算的稳定运行,二者缺一不可。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云计算服务商和用户长期、定期地更新安全系统,抵挡病毒、木马等人为攻击,消除安全隐患,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1.3.2数据安全问题云计算的数据安全应具备隐秘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服务商的安全保障需同时满足这三个特质,无论哪一点都不可或缺。(1)数据隐秘性。用户的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在无本人的同意下,绝不可被窥窃。服务商应提供强力有效的安全屏障来维护用户的隐私。(2)数据完整性。用户上传并存储的数据须保持从始至终的完整性,即在无用户自身的修改等操作时数据不应出现任何变动。一方面,服务商要提供完善的网络防火墙以防黑客对数据进行篡改和破坏;另一方面,服务商也要定期更新和维修自身的总服务器,确保不因服务器出现的问题而破坏数据的完整性。(3)数据可用性。服务商应提供稳定的网络运行系统,使用户能够随时对数据进行有效操作。

2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具体措施

2.1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

“云计算”数据中心较之传统的数据中心并无较大的差异。在基础设施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传统数据中心同样需要旁挂核心或交换机来保证数据的分区部署;在特性方面,两者的数据部署都具备完整性、规范性和条理性;在功能方面,相同的是两者都需满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不同的是“,云计算”数据中心比传统数据中心更快捷、更实用、更具体。

2.1.1模式扩大网络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速度的大幅增快,都对网络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数据中心较之传统的数据中心拥有更大的规模。不仅是网络内外的传输,还是网络内部之间服务器的传输,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供应量和存储量。数据中心还需确保每个节点之间、节点和服务器之间以及每个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都能畅通无阻。首先“,云计算”数据中心需具备更大的容纳量,同时也要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接应和处理能力,才能使网络能够灵活地运作。其次,服务量的增大也意味着网络危险因素的增多,这就要求云计算的安全性能也能随之增强。

2.1.2虚拟化将云计算中的数据进行虚拟化不仅可以节约网络存储空间,还能够加快网络的运行速度,对于整体而言则是降低了网络运营的成本投入。因此,虚拟化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网络虚拟化便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支持;而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多,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创造的一次次网络革新都会为我国的“云计算”发展带来全新的局面。其中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和存储器已有了先进的虚拟化技术,但防火墙等重要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的虚拟化还有待加强。

2.2加强防火墙的部署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设备中,防火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它不仅能够单向地抵挡病毒、木马等恶意攻击,还能将其安全防护性能扩展到其他插卡中以完成多方位的安全保障。同时,扩展后的安全性能并不会因设备的增多而减弱。因此,加强防火墙的部署可有效解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至于防火墙的虚拟化则通过以下三种情况实现。

2.2.1通用化防火墙的通用化是指暂不升级防火墙的虚拟功能,只以其基础的安全屏障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但与一般的安全软件不同,服务商需针对不同的应用类型和需求提供不同的防火墙区域保护,做到因“域”制宜。

2.2.2虚拟化为保障多个用户的独立化安全保障,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措施:①物理化,即简单地使用多台防火墙对相应的网络系统进行安全防护。②将防火墙虚拟化,即由一台防火墙设备投射到多个用户的网络系统中。第二种方法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可满足对不同业务的共同控制。

安全经济论文范文3

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中长期汇率理论,或者称为名义汇率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值。10年来,使用PPP方法,美元对人民币的比率稳定在1:4左右,绝对购买力平价水平与人民币名义汇率相差一倍。可见,人民币有长期升值的趋势。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变动由两国通货膨胀率之比决定,中国数年的通货紧缩与人民币升值相匹配。短期汇率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着眼于短期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汇率走势决定于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和远期汇率预期。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利率没有市场化,因此,解释力不强,但基本趋势是不错的。转载于中国

以外汇数量为基础的国际收支理论,可解释短期和中期汇率走势。1994年以后,中国连续出现贸易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越来越大,外汇市场供大于求,自然产生升值压力。引起外资长期流人的因素是中国市场开放的巨大吸引力,可获得长期高回报。证券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则刺激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几方面理论和政策实践都指向人民币升值。

不仅如此,人民币升值的真正压力还可以从真实经济中找到根据。当我们在长期经济分析中根据“货币中性理论”,抛开货币因素,名义汇率就变成实际汇率。实际汇率定义为:名义汇率扣除通货膨胀率,或是名义汇率除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比。其深层次含义是:在中长期排除货币因素后,研究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生产率和工资变动等非货币经济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最新的汇率理论,把“实际汇率”定义为可贸易品价格与非贸易品价格之比。

实际汇率:可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价格(%)

国际经济学上的“可贸易品价格”,是指可直接参加国际贸易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在通货膨胀时期,出口成本上升导致可贸易品价格提高是汇率贬值的主要根源。首先,取决于工资和地价水平,但在中国并不明显。我国工资在出口产品成本中只占10%,即使因通货膨胀而提高,也不会对汇率有明显影响。其次,是设备折旧和原材料,分为进口和国产两部分。进口价格由国际价格、汇率和关税决定,国内价格以工业品出厂价格近似表示,而不以消费品价格表示。国内通货膨胀率提高,主要是消费品价格上升,滞后于设备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大约一年。因此,在通货膨胀非常高的时候,比如1994年达到20%,但并不产生人民币贬值压力,因为在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借并轨的机会一次性贬值了50%,这是一种提前超额贬值。

20世纪80年代,人民币连续贬值400%以上,主要原因是价格改革,与此同时却在积累着升值的压力。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人民币贬值的所有压力,如国内价格改革、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等都已释放完毕,升值压力就马上显露出来。

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中长期非货币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国内可贸易品价格和非贸易品价格的“双重运动”,其含义有三:第一,国内可贸易品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价格不断下降。这是由于出口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非贸易部门生产率的提高,也快于本部门工资的提高,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或者绝对下降。非贸易部门工资比照出口部门提高,超过本部门生产率提高,因此,非贸易品价格绝对上升或者相对上升。第二,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不断下降,特别是在工业化大量引进技术阶段。中国出口部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快于国内非贸易部门,也快于发达国家出口部门,其工资水平的相对提高不仅慢于国内非贸易部门,也慢于发达国家贸易部门。按照“工资生产率弹性”,即工资水平提高与生产率提高之比,中国的出口部门应该是最低的。人们可以理解中国出口部门工资水平提高比美国慢,却不能理解中国出口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比美国快。如果认真思考就会明白,这是技术“后发优势”造成的。中国的原创技术少,但在一定时期集中引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则可以迅速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当本国可贸易品生产率提高快于发达国家而工资水平提高相对慢于发达国家时,出口和贸易顺差就会增加,从而产生汇率升值压力。第三,中国和美国如果有相同的通货膨胀率,人民币将有升值压力,因为两国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变化不会相同。发展中国家是二元结构,缺乏统一均衡的市场,历史所遗留的价格体系,服务教育医疗和房地产等价格很低,必然连续大幅度上升,而不像发达国家的价格体系已经比较均衡。因此,中国非贸易部门价格的上升一定比美国更快,而可贸易品价格上升则相对比较慢。如果两国通货膨胀率相同,一定是中国可贸易品降价,而非贸易品涨价。而直接决定汇率的,恰恰是可贸易品的价格变化,可贸易品价格下降就意味着对汇率产生升值压力。上述三个特点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国内贸易品部门生产率上升快于工资水平上升,使出口价格相对或者绝对下降,从而产生汇率的升值压力。在大量引进技术和外资时期,可贸易品价格在发展中国家相对或绝对下降。如果以非贸易品价格为1,贸易品价格指数相对于非贸易品下降,这就是“实际汇率”的升值。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国际资本流入

名义汇率如果不能随实际汇率变动,就称为“汇率错位”,在固定汇率下往往如此。由于长期保持“汇率错位”,在2000年以后,人民币明显被低估,表现在一系列指标上,一旦被国际资本评估机构发现,他们的投资报告就必然会影响许多大的国际投资机构,并引起各国政府如日本和美国的关注,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而引起投机资本进入。仔细观察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反映投机资本流动的“误差与遗漏”项目,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为负数,每年100多亿美元,这表明了投机资本和腐败资本外流;但是,在2000---2002年间却突然逆转,变成正数,大约每年100多亿美元,这说明在2000年左右,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人民币升值已经达成共识,并开始大举进入中国。

安全经济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安全经济论文范文5

关键词:虚拟经济 系统风险 经济安全

虚拟经济概述

从一般的意义上而言,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它以整个金融系统、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以及整个金融市场为主要依托,并且以盈利为目的将投入的资本进行循环运作的一种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活动。虚拟经济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按照其与实体经济的分离程度可以分为4种,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首先是股票和债券,这是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极为密切的一种证券,当实体经济发展进入繁荣阶段,该公司证券的发展趋势较好,反之,其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将受到威胁。其次是政府债券,这是以一种基于国家信用而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政府债券与公司债券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公司债券至少与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相关,随着实体经济的增值而增值,而政府债券通常并不存在自行增值的可能,而是作为政府需求的一部分被消耗掉。例如:兴建基础设施、办公行政费用等。所以,政府债券仅仅是因为国家的信用而保持着价值的增加,属于纯粹的虚拟经济。再次是各类资产支持证券,例如: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MBS)、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BS)。这类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脱离程度相对很高,因为它本身所依托的资本就属于虚拟资本,所以,它完全间接脱离一切实体资本,只是以将来的现金收入流为基础,也属于纯粹虚拟化的一类资本。最后是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包括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金融产品,此类产品风险极大,杠杆效应极高,并且只与金融资产价格或某类指数的涨跌为依据,其放大效应使得交易者无需拥有合同中规定的资金,只需要缴纳一部分比例的保证金即可进行交易,这是目前为止虚拟化程度最高的一类虚拟资产。

虚拟经济稳定性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虚拟经济系统内生的不稳定性特征直接导致了其自身运行的不稳定性,当今世界爆发的多次金融危机大多是由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造成泡沫破灭而形成的,甚至可以说危机来源于虚拟经济。但是,也很有必要提及虚拟经济领域“流动性储备池”的功能,这是体现虚拟经济稳定性的最好佐证。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如果存在一个外在的货币冲击,那么虚拟经济的敏感性特征将使其不断调整资产的价格和交易的数量,此段时间金融资产的波动性会明显增强。通过虚拟经济的调整,这个外在的货币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明显减弱,其可能造成的威胁就会被推迟、减弱甚至是消除。从这个机制来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内在稳定的作用,虚拟经济就像是一个“稳压器”,它在实体经济遭遇不可预料的冲击时通过预先调整其价格和交易量来延缓或消除实体经济本可能担当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有必要使虚拟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化,极大地利用其缓冲风险的作用,防止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而造成的严重经济危机,分散市场风险。

基于虚拟经济稳定性的系统风险类别

(一)利率风险

这里的利率风险主要是指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所造成的名义利率的超常变化。在虚拟经济盛行的时代,利率的变化是造成投机者们盈利与否的重要因素。如果利率上升,那么会导致对储蓄的需求增大,用于投机的资金减少,也就是购买各类证券的需求下降,根据证券市场供需定理,供给大于需求时,各类虚拟资产的价格可能下降,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大幅度的利率下降还可能引发股市的崩盘,继而出现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二)汇率风险

无论是中小投资者还是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均可能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以谋取利益,当虚拟资产国际化时,汇率风险就成为一类重要的风险。汇率在套期保值、套利、互换等金融产品的运用上显得非常重要,一旦汇率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那么将会迅速危机虚拟经济的各个方面,引发整个虚拟经济的恐慌。

(三)通货膨胀风险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着货币的贬值,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离不开货币这个核心。在温和的通货膨胀情况下,投资于虚拟资产可能胜过投资于实体经济领域,但是,一旦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伴随着纸币直线贬值而来的就是整个金融系统出现危机。

(四)政策风险

政策转向是投资于虚拟资产的投资者们无法掌控的风险,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整体环境对于虚拟经济领域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国家政策如果不利于各项经济指标的稳健运行,则会使虚拟资产往不良的方向发展。政策的经常变动往往使金融市场无所适从,可能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

基于虚拟经济稳定性的系统风险成因分析

(一)实体经济盈利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实体经济自身经营者经营能力的欠佳,还是受经济周期中衰退阶段的影响,虚拟资产价格的上涨均受制于实体经济,尽管其传导过程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一般而言,一旦实体经济下行,其不良影响将会迅速扩张到虚拟经济领域,造成资产价格波动剧烈,投资者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使投资者降低或失去对市场的信心。所以,实体经济盈利的不确定性是致使虚拟经济产生风险的基础来源。

(二)虚拟经济的投机性

可以说,投机是虚拟资本的本质特征,在虚拟经济领域,交易者们既可以用各类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以转移风险,也可以基于投机的目的为自己谋取利益。一旦市场上出现资金实力极为雄厚的投机者,它就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间接操控资产的价格。惯常的做法是该投机者预期未来资产的价格会下降,那么,他将运用自己大量的资金购进此类金融资产,制造虚假的繁荣,由于该类资产出现大量的购入,其价格就会被虚假抬高,即出现了所谓的“资产泡沫”。所以,投机性也是造成虚拟经济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信息的不对称性

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根本上是有一定关联的,实体经济的冲击将会造成虚拟经济领域的相应响应,所以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实体经济信息的不对称和虚拟经济信息的不对称。由于我国现行制度的不完善,上市公司各类财务数据的披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直接后果是投资者无法对其经营或盈利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投资者所投资的虚拟经济产品的风险程度大为上升。而虚拟经济信息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投机者鉴别真实信息的能力不强,“跟风”现象很多,这就容易被别有用心的投机者所利用。所以,信息的不对称是虚拟经济风险的又一来源。

(四)虚拟经济领域的制度性风险

虚拟经济的风险治理主要是围绕信用来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在努力降低风险的同时提高投资收益。但是,围绕这个目的进行的创新是在降低短期风险的同时提高了长期的投资风险。一旦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或国际上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长期的收益无法保障,规模巨大的合约更不能如期履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会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制度性因素是造成虚拟经济风险的又一大诱因。

基于虚拟经济稳定性的经济安全机制

(一)不断提高虚拟资本的驾驭能力

面对系统性的经济危机,需要从虚拟经济方面着手: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我国仍需大力发展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所以,不能因为虚拟经济的高风险就“因噎废食”,而应该提高对于虚拟资本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对风险的缓解和防范能力,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机制,尤其是要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率。总之,通过对虚拟资本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使其运行过程基本上位于掌控范围内,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避免整个经济陷入经济危机中不能自拔。所以,提高虚拟资本的驾驭能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如果我国的虚拟经济冲破国内束缚,积极扩张到整个国际层面上,一方面,能够充分分散非系统风险,也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可以充分分享世界金融市场带来的收益,实现互利共赢的格局。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稳健发展过程中,人民币汇率也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在一系列因素的支持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总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能够降低我国虚拟经济的风险,有利于我国虚拟经济的稳健发展,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

(三)发挥国家协调经济的功能并建立经济安全的预警体系

首先,可以建立成套的经济指标体系,确定各类指标的合理性范围,以便使虚拟经济位于安全的警戒范围之内;其次,对于大量资金流向采取全程的观测,利用此系统辨别虚拟经济流是否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一旦发现不利于宏观经济运行或不稳定的因素,则立即分析其根源和传导的过程,提出有助于解决不稳定因素的策略;再次,可以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于信用指标不合格的企业要求其整改,降低因信用低下而导致的投资风险,这也是经济安全的一种预警体系。所以,建立各类经济安全的预警体系是防范和缓解系统风险、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外在保障。

(四)国内与国际的协调监管

当今虚拟经济领域的风险早已经超出了本国的范围,所以,国际合作显得更加重要。只有通过国际间的相互协调,才能降低虚拟经济的风险程度,尽量避免经济危机的全球性传染。此外,虚拟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要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势,充分配置已有的资源,这就具有导向和节约的作用,还可以防范危机的传播,为我国经济的安全加上国内和国际性的双重保护。

结论

综上所述,虚拟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虽然其内在的不稳定性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虚拟经济同时也能成为实体经济的“缓冲地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体经济由于遭受外部经济冲击而造成的可能的不稳定。此外,虚拟经济对经济系统价值体系能够产生较大及频率较高的冲击,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往往由虚拟经济而起,或者主要来自于虚拟经济领域,因此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社会价值关系的协调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稳定及安全。虚拟经济的安全稳定运行能有效地抵御来自内部及外部的系统风险,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也要确保虚拟经济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坚决遏制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经济安全、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道许.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安全.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刘骏民,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J].南开经济研究,2004

3.许圣道,王千.虚拟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

安全经济论文范文6

现代水运工程施工活动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人-机-料-环控制系统,必须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全员参与安全管理[1]。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施工作业队配齐专、兼职安全员,建立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登记花名册,形成总体有人抓,局部有人管,层层抓安全的安全管理网络。除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监理单位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安全建设管理专职人员及政府专职监督机构外,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及建设管理人员均应参与安全管理,发现问题转告同级机构专职人员。

按照我国现有的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特别是《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2],工程实施中重点从以下方面加以落实: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安全生产无事故,建“平安工地”,创省级示范工程的安全目标。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安全一票否决制、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和安全工作“五同时”及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网络和安全目标责任制,建立安全预警系统,落实安全应急预案,明确了扩容办各部门、各参建单位、各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完善了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同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别成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了施工单位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监理单位为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形成了各参建单位和所有参建人员参与的工程安全组织网络。

(2)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①强化安全教育和演练。施工、监理单位举办各类安全学习培训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和典型事故教育等,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知识;②设立安全曝光台,安管人员随时抓拍现场安全违章行为,并要求违章人员所属单位在2天内把处理结果张贴在曝光台,进一步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③加强演练,进行防火、防汛、防洪、防管涌、防坍塌等专项演练,提高建设人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安全费用的保障与计量支付。加强安全费用支付管理。依据交通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07〕1号)及招标文件规定,制定了《施桥三线船闸工程安全生产费支付办法》。同时在计量支付管理系统中设计相关程序,严格落实《施桥三线船闸工程安全生产费支付办法》,统一安全费用支付项目,不合支付办法的安全费用难以录入,进一步规范了安全费用的支付。

(4)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实行专家审查制,强化安全方案审查。贯彻执行“技术安全”理念,深化和强调安全工作也是一项技术工作,注重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方案的审查把关。对一般方案实施监理部和现场部共同审查制,对重点安全部位方案请专家进行检查。

(5)施工起重机械、设备设施以及消防设备管理。本标段施工机具建立了分类管理台账,大型设备架设系统,建立“一机一档”登记进出场时间。起重机械经法定检测或专项检测,具有齐全的操作规程,按照要求进行设备维护。

(6)加强消防设备和危险品的管理。项目部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用品、危险品清单、危险品进出场登记台帐等,逐级落实岗位防火及危险品管理责任。对重点场所配备了76个灭火器、4处16个消防砂箱,消防锨80把,性能良好的高压消防泵12台。项目部每周对消防设施及危险品检查一次并留有记录。

(7)加强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管理。施工企业负责人持有效A证,项目负责人均持有效B证。按工程建设规模,相应配备满足工程规模且持有C证的专职安全员共4名。特殊工种均持有效证件,证书按照要求年审有效。

(8)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反应速度,防患于未然。对危险因素较大的施工场所,项目部由总工负责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公司重大危险源识别控制程序进行识别确认,对已确认的施桥三线船闸工程56个危险源(点)32个作业工序分别制定了专项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并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对于分包工程或者劳务分包施工的工程,由于安全保证体系覆盖不到位,人员教育培训不够,素质参差不齐,成为安全施工重灾区。加强工程分包管理(含劳务分包),建立安全保证体系的全覆盖显得尤为重要。

强化特殊时期安全管理

(1)根据夏季施工特点,做好防汛、防洪、防暑、防台工作尤为重要。建设单位认真落实上级文件,对监理、施工单位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积极做好“五防”工作。针对高温天气,及时调整施工时间,并在施工现场设置了供作业人员休息、避暑的临时设施,发放防暑药物并提充足的饮用水。对于闸室墙浇筑,为预防高温作业,准备了遮阳布和通风机,较好的改善了预防高温作业施工环境。为预防汛期的台风和雷击,对施工现场塔吊、拌和站水泥仓分别进行了加固和检测避雷设施,并通过相关避雷检验验收工作。

(2)督促施工单位制定防汛预案,并认真检查防汛值班巡视制度、防汛设备的维修和防汛物资的储备落实情况,每天有2名同志值班,巡视施工现场,观测上下游水位变化数值,按时上报,注意收听气象预报,做好防汛记录,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3)积极落实冬季施工“四防”工作,加强防冻措施,制定冬季预防措施及冬季施工应急预案,做好冬季安全生产预防工作。加强应急预案建设,成立应急队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确保应急工作落到实处。

对施工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及危险源管理

(1)对施工企业及施工人员、施工环境进行安全评估,以便选择合理的安全管理方式及安全力量[3]。

(2)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合理确定危险源点,实现危险源点管理制度。实施“危险源点”管理法,进行危险源点排查,确定工地危险源,布控危险源(点)、危险作业工序。对各危险源点立牌警示,提醒相应人员加强防范。同时,进一步明确相应责任人,并在工地现场公示,做到责任公开,有效监督。

建设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树立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零容忍”理念,以实现水运建设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总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加强监管,履行职责,建立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水运工程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

(1)加强检查整改。以定期、不定期检查和自查自纠相结合的安全检查方式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整改。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复查整改情况,并纳入履约考核中进行严格兑现,与企业信用等级、优质优价奖励基金挂钩。同时,实行安全巡视员、安全旁站制度以及安全曝光制度,时刻提醒工程建设人员高度重视安全。

(2)加强安全考核。根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监督检查规定》,扩容办要求监理单位每月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考核,每季度在履约考核中组织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考核,增强参建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激发参建单位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加大安全巡查力度,坚持每周安全会议制度,由分管生产经理主持召开,分析上周安全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周安全工作重点,使安全工作常态化管理。推行“平安工地”的达标考核,强化“平安工地”建设,把“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贯串于安全监理工作之中,加强对开展此项活动的考核和检查。

(4)加强台帐资料建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设单位、监理部、项目部严格按照《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平安工地建设标准》等要求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安全台帐资料,现场部经常对其安全会议记录、学习培训记录、检查记录、特种人员、大型机械报验记录等进行检查,并纳入考核之中,同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根据检查反馈要求,落实整改,及时补充完善,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台帐管理水平。总监办按照安全管理模板建立完善了安全监理台帐档案,详细记录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安全会议记录,学习培训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特种作业人员登记,大型机械设备和特种设备的报验记录,安全专项经费审批资料等,为指导安全生产,处理解决事故纠纷,明确责任提供依据。项目部按要求及时编报各类方案并督促实施,并且对工程开工以来的各类安全专项方案收集整理统一归档。

建议

(1)招标中应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专用条款,明确各方职责,明确安全费用及使用范围,以消除合同执行中的纠纷。

(2)水运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期间建设成本随市场波动较大,当成本上升时,项目出现资金紧缺,相应带来安全投入不足,给安全监管带来困难,在项目招标时须对物价波动、材料调差等进一步明确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