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硕士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硕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硕士论文

管理硕士论文范文1

宋朝时,福建读书人韩南直到老年才过了乡试,但在殿试中却又一次名落孙山。皇帝见他老大年纪,起了恻隐之心,破例让他录取,算是中了“恩科”。韩南高中之后,在他的家乡一下子成了名人,顿时身价百倍,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韩南知道自己早已过了结婚成家的年龄,对择偶不感兴趣,但想到媒婆们的频繁上门,也是一片好意,不能得罪,便写了一首诗拒媒,贴在自家问上。诗曰:“读尽文章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我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媒婆们看了韩南的诗,得知他已73岁高龄,便不再登门说媒。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晋江县有个才女叫邱应仪,其丈夫黄志清在翰林院任编修,很有名气。某富翁新落成一座高楼,请黄志清题写匾名。黄据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句“小楼一夜听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拟取名“听雨楼”。当众挥毫时,不慎误写成“听月楼”。一秀才打趣道:“自古只有玩月、赏月、踏月之说,何来听月之章?”黄大窘,想涂改重写。其妻邱应仪也在一旁看热闹,立即过来解围道:“听月楼,取名最佳,‘听月’二字妙绝,何须重写。”众人闻言茫然。只听邱应仪笑吟吟道:“古人有《听月诗》可以为证:‘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众人一听,大惊失声,齐声称赞《听月诗》果然绝妙,更为这位天生才女的高超的应变机智折服。其实,这首《听月诗》是邱应仪自作,目的是圆场,既解丈夫之围,又满主人庆典之意,可谓皆大欢喜。

五代末,薛媛的丈夫南楚材周游天下,到了陈颍,陈颍的太守很赏识他,敬招为女婿。南楚材也对太守的小姐有意,对薛媛的情意也就渐趋淡薄了。薛媛久盼丈夫书信不至,思念至极。于是绘自画像一幅,又题诗于上:“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南楚材睹诗与画,心中酸楚,旧情复炽,遂谢绝太守的美意,千里迢迢赶回家中,夫妻俩相守以老。当时有人就此事赋诗道:“若不呈丹青,空房应独守。”将破之镜赖此诗得以团圆,诗的妙用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管理硕士论文范文2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独山子石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股份公司总部“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型建设工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设工程是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及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

炼油部分:建设1000万吨常减压、120万吨延迟焦化、200万吨蜡油加氢裂化、300万吨直馏柴油加氢精制、80万吨催焦化柴油加氢等10套装置。

化工部分:建设100万吨乙烯、6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55万吨聚丙烯、60万吨芳烃、32万吨苯乙烯、13万吨聚苯乙烯、13万吨丁二烯、12万吨MTBE/丁烯-1、10万吨丁苯橡胶、8万吨SBS、2万吨己烯-1等12套装置。

公用工程部分:主要建设3台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5台41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力站,以及系统配套项目。

该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是中国石油“十一五”重点工程。工程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繁荣西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总投资300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5%,税后投资回收期8.77年。于2005年8月22日破土动工。

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有一定的执行过程的问题。因此,根据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的利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完善过程管理的思路和做法,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2、国内外研究成果简述

现代项目管理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并且将各项目阶段的计划、实施、控制等具体管理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现代项目管理要求在项目管理中,要根据具体项目所属专业领域的特性和实现过程的特定情况,及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限制条件,将一个项目划分成各个便于管理的项目阶段,并将这些不同项目阶段的管理活动进一步划分成一系列的具体管理过程,分阶段、按过程做好一个项目的管理。现代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要在生成项目产出物(成果)的实现过程中,通过项目的管理过程去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结合多年的管理实践,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全面总结巧年来建筑业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推行施工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进一步规范全国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作法,促进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7]。经国家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但系统的引进项目管理的知识还是近几年的事。

1999年11月,我国与PMI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将PMP认证引入中国时,国内知道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PMP的人很少。2000年6月中国首次PMP考试也仅有60多人参加。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大量的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等,需要大量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从各种渠道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项目管理的知识,并逐渐认识到项目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的热潮。项目管理在TI行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正方兴未艾,己呈星火燎原之势。因为TI行业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成为项目管理知识推广的强力推进器。如今,PMP认证与MBA,MPA文凭一样成为中高级管理人员热捧的对象。这一轮热潮的兴起大大加快了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上个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论文很少。到了70年代,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已成为趋势:有些研究成果已涉及到了图形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这个时段的研究焦点是:成本与进度控制,绩效考评,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S)的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本阶段的学术研究大多由政府部门主持与发起,由商业与教育机构发起的研究已有所增加。70年代末期,成本设计(design-to-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己在学术论文中出现,并在80年展为一个通用的概念,特别是在政府机构与防卫部门中。

80年代,关于项目管理的学术论文显著增长。研究专注于成本设计和生命周期成本。关于项目风险管理,成本/进度控制指标体系和挣值(EarnedValue)的概念已出现。其它涉及较多的研究范围还包括:团队建设,质量管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

到了90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人力资源方面,包括:团队建设,领导能力开发和激励:并有大量的文章集中于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

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有:

a.标准化的过程和工具,以及标准化的术语,有助于项目成功;

b.Web技术将在帮助项目沟通与协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c.使用被普遍接受的项目管理实践与观念将会在承包合同的要求中写明;

d.项目管理的外购服务将会被绝大多数公司所采用。

3、研究内容与方法

将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学》理论,分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工程管理的改进建议。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设计如下。

1前言

2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综述

2.1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2.2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2.3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及项目管理体系

3.1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概况

3.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

4独山子石化炼油乙烯工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

4.1项目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4.2HSE管理分析

4.3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4.4招投标管理分析

4.5物资采购管理分析

4.6工程进度管理分析

5总结与建议

在研究方法与思路方面,广泛收集有关工程建设有关资料,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完善工程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着眼于工程建设主要环节,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构建工程建设管理整体框架,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对策。目的在于建立符合独山子石化公司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总结出加强和完善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4、开题条件

本人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按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已修业完成了相关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经学院考核合格,导师同意进入论文阶段。

5、时间安排

2009.02—2009.05选题、文献查阅,完成文献综述

2009.06—2009.10完成开题报告

2009.10开题答辩

2009.11—2010.02撰写论文初稿

管理硕士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神韵说”;创作论;顿悟;学力

作为清代“四大诗歌理论”之一,王士祯的“神韵说”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神韵说”以禅论诗,强调诗画一律,推崇清远自然的审美理想,给文学批评领域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王士祯的“神韵说”涉及到作家、作品、读者等诸多方面,它们散见于王士祯的《香祖笔记》、《渔洋诗话》、《池北偶谈》等著述中。通过对王士祯著作的仔细研读,我们发现,尽管王士祯对“神韵说”没有正面、专门的论述,但“神韵说”作为一种文论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尤其是其中有关文学创作理论的论述相当完善,脉络非常清晰。本文主要梳理王士祯“神韵说”中有关文学创作理论的三个层面。

一、强调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悟性和创作灵感的闪现

“神韵说”的典型论点是“诗禅一致”,将禅宗的“顿悟”引入诗歌的创作和评论。王士祯认为“诗禅一致,等无差别”。禅宗的“顿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关照自身,强调对内心的体悟和独特的感受。王士祯认为文学创作方法同学禅的方法是一致的,都需要作家通过感悟对自身心灵和外界进行探索,进入一种超凡的创作状态,蓦然领悟创作真谛。

在论著中,王士祯多次提到“顿悟”的创作状态,他评价“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王士祯推崇王维、裴迪等人的五言绝句是因为二人将禅学的“顿悟”巧妙融入诗歌创作,创作出有“得意忘言之妙”的作品。在《蚕尾续文》中,王士祯曾讲道:“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人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奋虚‘时有花落至,远随流水香’,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王士祯继承和发扬了严羽“以禅喻诗”的理论,认为作者只有具备自悟的能力,才能进入“拈花微笑”的“悟境”,领悟到创作的真谛,创作出浑然天成的作品。

王士祯把通过“顿悟”创作的盛唐诗作为推广“神韵说”的载体。他编有《唐贤三昧集》三卷,作为“神韵诗”的范本。“三昧”来自印度的佛家语,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王士祯以“三昧集”来命名选本,并多选“诗佛”王维的作品,可见,他对文学创作过程中“妙悟”的重视。王士祯说的“诗家三昧”,类似于禅宗的“自悟”,是一种“自得”的状态。诗人要在实际生活中体悟到自身、生活、自然的真谛,然后通过诗歌传达出自己的精神旨趣。在《渔洋诗话》中,王士祯引用云门禅师的话:“汝等不记己语,反记吾语,异日裨贩我耶?”认为此话深得诗家三昧。云门禅师之所以斥责他的弟子“不记己语,反记吾语”,是出自于“自悟”这一原则,“诗乃心声”,要体现作家自己的本心、本性,若刻板地模拟前人的作品,以别人的“心声”代替自己的“心声”.只会走到岔道上去,看不见正确的出路。可见王士祯对作家“自悟”能力的重视和对创作中“机械模拟”、“盲目复古”的批判。

王士祯主张作诗要撷取刹那间的感受,抒发逸兴。若无灵感,则不必强作。《渔洋诗话》中载有王士祯评论古人创作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创作灵感的重视。“萧子显云:‘登高极目,临水送归。早雁初莺,花开叶落。有来斯应,每不能已。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王士源《序孟浩然诗》云:‘每有制作,伫兴而就。’余平生服膺此言,故未尝为人强作,亦不耐为和韵诗也。”所谓“须其自来,不以力构”、“每有制作,伫兴而就”,是指在灵感袭来的偶然机缘下创作,不需费力去安排创作的过程。“伫兴”的状态,是诗人的性情被外物触发而产生灵感的状态。其创作的取材、构思、情感均为当下的直接感受,不被所谓的法则、戒律束缚,不蹈袭前人风貌。至于灵感的显现,王士祯就认为是“忽自有之”的。“越处女与勾践论剑术,日:‘妾非受于也,而忽自有之。”’越女没经过学习,却通晓剑术,有一种顿然明了之感。王士祯称此语也得诗家三昧。

二、强调作家的学识和创作经验的积累

王士祯认为:“学诗须有根柢。如《三百篇》、《楚词》、汉、魏,细细熟玩,方可人古。”强调学习前人著作的精华,体会古人创作的方法和意趣,活学活用,转化为自己的学识。为了更好地推广“神韵说”,王士祯编撰了大量的诗歌范本: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撰《五七言古诗选》;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取唐人选唐诗数种加以删定,编为《唐选十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编《唐贤三昧集》三卷。王士祯编写众多范本的根本目的是推广“神韵说”,希望弟子在学习古人作品时有一定的导向,学习带有“神韵”的精华作品。这种导读范本的推广,间接表明了王士祯对文学创作中学习古人、积累学识和经验的高度重视。

在积累学力时,王士祯认为涉猎要广泛,眼界要开阔。“为诗须博极群书。如《十三经》、《廿一史》,次及唐、宋小说,皆不可不看。所谓取材于《选》,取法于唐者,未尽善也。”作家在积累学识和创作经验的时候,应多方涉猎,博采众家之长,若单取一家学习,未免有失偏颇,不利于培养丰富的学力。王士祯重视学养对于作诗的先决作用,他指出:“为诗要多读书,以养其气;多历名山大川,以扩其眼界;宜多亲名师益友,以充其见识。”作家要博览群书,经过一定的学识积累后方能“豁然有会”,使学问渐渐化为胸中之气,自然地发为才情,作起诗来才能口吐锦绣,妙笔生花。另外,作家要增加生活阅历,多交名师益友,切磋交流,共同提高。

王士祯强调学问和性情并重,认为作诗不能离开学问而徒言性情和神韵,不然会落入空虚无根的弊端。《渔洋文》中有言:“夫诗之道,有根柢焉,有兴会焉,二者不可得兼。镜中之象,水中之月,相中之色,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此兴会也。本之风雅以导其源,溯之楚骚,汉魏乐府诗以达其流,博之九经三史诸子以穷其变,此根柢焉。根柢原于学问,兴会发于性情。”在王士祯看来,“兴会”是可感而不可求的,它发于性情,要靠作家的悟性来把握;“根柢”则是饱读诗书始能有之,它根源于学问,需要作家学习积累。文学创作成功与否,作家的悟性、灵感和学识、修养缺一不可。王士祯认为杨子云“读千赋则能赋”是学问之说,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性情之说,“二者相辅而行,不可偏废。若无性情而侈言学问,则昔人有讥点鬼薄、獭祭鱼者矣。学力深,始能见性情,此一语是造微破的之论。”简言之,诗人只有具备作诗的“根柢”并处于“兴会”的状态,才能形成个人的独特创作风格。

三、强调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香祖笔记》里,王士祯提到“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的观点,“舍筏登岸”这一“筏”字,大概可以理解为文学创作的“根柢”。“学力”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作者只有经过勤奋努力积累到深厚的学养后,才能把握住“兴会神来”的灵感,达到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化境”。禅、诗两者殊途同归,关键在于“悟”与“化”。

禅宗的修持以顿悟为第一要务,顿悟之前如仍在筏上,有所依傍,一旦顿悟则如“舍筏登岸”,见到真如本性,达到澄明空灵的境界,也即进入“悟境”。文学创作的顿悟与禅宗的顿悟很相似,在经过学识的积累之后,作家凭借自己的悟性加上突然的灵感闪现,进入更高一层的创作境地,“化境”指的就是顿悟后进入的自由奇妙的创作境界。进入“化境”之前,诗人需要进行学识积累,参考和借鉴前人的成果,使作品符合前人的艺术法则。进入“化境”后,诗人则可摆脱那些所谓法则的羁绊,任心灵自由驰骋,将创作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又无比合乎艺术规律。“悟境”与“化境”是禅学与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均突出心灵观照的体验作用。

管理硕士论文范文4

摘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MPA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较为成熟和完善的专业教育形式。而MPA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 美国的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研究共同体: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的未来模式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MPA管理的背景、影响及应对 MPA教育的政策瓶颈与办学定位 MPA电子政务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 980MPa冷轧汽车板的开发 浅析MPA英语教学中美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专业学位改革中MPA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1200MPa高强耐磨钢焊缝显微组织及冲击韧性的研究 中国高校MPA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评估的实践与探索 面向MPA学员开设系统科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案例教学在MPA社会保障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 600 MPa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弯管流量计在3.6MPa蒸汽计量中的应用 浅谈40MPA高压活动弯头密封的技术改进 590MPa级钢用烧结焊剂和焊丝的研究 800MPa级高强钢焊接工艺的探讨 二级学院在MPA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中美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邓斌照.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6]罗琳,美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外交学院硕士论文,2006.

作者简介:彭开丽(1975-),女,江西分宜人,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杨刚桥(1964-),男,博士,湖南岳阳人,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华中农业大学MP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

管理硕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45-02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确立及重要意义

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正式确立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此后,世界各国大学开始重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步调整办学理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1908年,哈佛大学首创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开创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先河,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式成为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和科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时刻把握社会发展需求,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迅速地被全世界所认识和认同、接纳。我国专业学位的设置始于199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制经历2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日趋成熟,无论从培养目标到人才培养再到考核评价过程,处处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体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本且带有职业属性的独有特色。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拥有“化学工程”、“材料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及“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术型学位授权点。本文通过对比与分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和培养情况,论述现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情况对比与分析

根据学院的招生统计数据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由2009年至2014年增长25倍,但一直不被学生认可,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比例远远高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4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数的40%。这说明,学生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和专业学位存在一定的质疑和误解,反映出专业学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这就需要相应政府管理机构、高校招生部门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广泛宣传,提高专业学位的社会和企业认知度,平等看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高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扶持专业学位成长,使其早日实现教育部关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研究生录取比达到1∶1的规划目标。

(二)培养方案的设置对比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设置中,修读学分情况差别不太明显,课程学习期限一致均为1.5学期,即课程修读要求几乎相同。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多半年,使得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综合环节和学位论文的时间相对紧张。如果要求硕士在读期间,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更难以完成,这容易导致学生不愿攻读专业学位,导师不愿接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造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偏低的冷淡局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虽然采用双导师制,但由于企业导师缺乏指导经验,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业绩上没有给予企业导师相应的支持鼓励,企业导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工作中。校内导师拥有多年的指导经验,长期与学生接触,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能够更好地沟通,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这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为主的原因。但校内导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企业导师在实践培养中的作用是校内导师无法替代的,比校内导师的作用更加突出。学院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与企业单位建立联系,争取聘请专业领域内有丰富实践经验、个人指导能力和专业具有较高水平的资深人士担任企业导师,至今正式受聘的企业导师为21人。

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和综合环节,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比,涉及面广泛,增加工程领域技术课程、工程实践、新技术讲座等内容。但能否真正接触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满足就业需求,体现职业特性,需要通过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和就业单位反馈的情况来检验,不断改进、完善课程设置,明确实践研究方向。反馈信息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学校和学院应建立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评价反馈机构与制度,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真正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本院至今共建立10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和“协同创新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够实现校企互惠共赢,满足研究生实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积聚科技资源和外部人才优势,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新兴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发挥实践基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使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职业技能实践训练的平台,有效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衔接。研究生通过实践基地平台锻炼实践能力,提升职业技能,实现职业理想。教师通过实践基地的桥梁,实现校企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学院的紧要任务是建立规范实践基地管理模式,使实践基地优势发挥最大化,满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实现校企双赢共建模式。

管理硕士论文范文6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 公司治理 企业经营绩效 海峡两岸

一、引言

公司治理的主体主要是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经营管理的的监督者,也是公司发展的制定者与决策者,是公司决策制定和控制权系统的核心。董事会的基本职责,就是为了股东和社会大众的利益,监督公司的管理层,预防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来操控公司,而损害公司的价值。从1980年以来,有关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经营绩效的研究大量涌现。公司治理的设计,通过创造机制以加强并支持董事会监督作用,立于确保投资者得到回报。董事会处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枢纽地位,对公司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如何完善董事会的结构与运作,对于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公司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近年来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互动频繁,如何减少两岸企业彼此间在治理结构上的差异对其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成为其它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本文以海峡两岸电子产业为例,研究两岸的董事会特征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并深入研究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推动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出具有借鉴价值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

( 一 )董监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 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利益趋同说,认为董事会持股比例较高时,会尽力监督管理当局的行为,使其不危害股东权益,而且能提供较为合理谨慎的决策,创造公司价值最大化。因此他们认为董事会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另外,Morck(1998)认为当董事会的持股比例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对于管理当局的监督能力和意愿都会比较有限,对公司价值影响不大;但当持股比例超过一定水平后,管理层支出的偏好行为造成公司财富的损失需由自己承担,因此他们会有较大的动机去执行董事会应有的职责,监督管理当局,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会产生正面的影响。Salancilk(1977)认为外部股东的股权越集中,所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就越少,股东更换不胜任的经理人的权利也就越大,因此,外部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提高公司价值。然而,Jensen和Ruback(1983)认为董事会基于本身职位安全性考虑,通常都会有一些反接管的行为,如否决对股东有利的合并案。若股权越集中在董事会或少数股东身上,反接管的行为更为严重,对公司的营运会产生负面影响。多数学者认为董监事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杨俊中,1998;刘仲嘉,2006;等)。高睿鸿(2006)发现,董监持股比例与公司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柯大钢、毕艳杰(2006)以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例,发现董监事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认为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措施,能激励董监事执行有效的监督之责。而袁萍(2006)发现董监事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并无显著关系。

( 二 )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 Jensen和Meckling(1976)与Lipton和Lorsch(1992)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经营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他们认为董事会人数的增加,会增加沟通意见的成本并降低公司运作的效率。大群人中的交流、任务协调和决策制定的有效性比小规模董事会难,成本也更大,且超过了依赖更多人带来的好处,搭便车情况也更为严重。Chaganti、Mahajan和Sharma(1985)与Pearce和Zahra(1992)则认为董事会规模扩大,组织的复杂性就相对提高,很多学者也得出类似的结论。然而,Bacon(1973)有着不同的观点。董事会规模大,说明公司同环境建立的外部关系的能力强,可以获得更多的稀缺资源并得到更为优质的咨询意见,因此可以提升公司治理(Dalton等,1999)。进一步,由于信息分享,规模大可能会提高董事会决策过程的效率,并通过提供多样性以帮助公司获得重要资源,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提高公司业绩。高睿鸿(2006)以1998年至2006年间发生财务危机的113家上市公司及其对应的113家财务正常公司为例,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刘思琦(2005)实证研究发现经营绩效与董事会人数没有直接的关联性。申心吉(2005)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而超过这一范围,董事会规模则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汤小华(2007)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价值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 三 )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绩效 Fama和Jensen(1983)强调独立董事在执行决策职能时的重要性,认为独立董事与内部董事相较下更具独立性,更能保护股东权益,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管理当局有任何不当而损害股东权益的投机行为。独立董事还能发挥在管理监督方面的更为广泛的经验和专长。独立董事,代表股东,有较强的动机组织并发现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很多学者都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独立董事常常有自身动机和依赖性,这可能会威胁到他们的客观性,从而降低其积极作用的发挥。Mayer等(1997)认为,当公司被接管的时候,独立董事较能执行有效监督,以保障公司价值,但以长期而言,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价值并无明显关系。刘思琦(2005)和刘仲嘉(2006)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不过吴宗辅(2006)研究指出,外部董事人数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负向的关系。还有很多学者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无关。黄佳妮(2007)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申心吉(2005)用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来衡量企业绩效,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陈旭东、迟丹凤(2007)发现独立董事无助于改善公司业绩;而当独立董事逐渐成为董事会中的多数甚至绝对多数时,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负相关。

( 四 )两职合一与公司经营绩效 Jensen(1993)指出存在两职合一时,内部控制系统会瘫痪,因为董事会不能有效履行包括评价并开除CEO之类的职责。董事会两职分离可以增进董事会的监督效果并改善公司绩效(Fama和Jensen,1983;Berle和Means,1932)。还有学者认为两职合一限制了董事独立性,降低了董事会监督管理层的作用,可能会对公司业绩有负面影响(Dayton,1984)。另一种观点基于资源供应观,认为两职合一可能是有效的。如果董事会被委任协助管理层,CEO加入董事会则是有益的,不但能改进董事会成员的信息交流,而且与董事会成员的沟通和讨论可能会得到更宝贵的建议和更好的公司绩效。Jensen和Meckling (1976)认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职务的现象多见于家族企业,当董事长或其家族成员拥有较高的持股比例时,董事长通常会追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Davis等(1997)认为两职合一时,潜在的利益冲突较少。若总经理是道德高尚的人,对公司营运状况极为了解,兼有董事长的职务,可能会使公司价值提高。Sridharan和Marsinko(1997)认为,当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可以大幅提高经营利润及生产效率,使公司的价值提升。此外,两职合一的领导者对公司以及环境也更为了解。黄钰光(1993)发现两职合一与经营绩效负相关,而高睿鸿(2006)发现两职合一与公司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二者关系不显著。吴淑琨(2002)发现公司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取两职合一。申心吉(2005)、谢军(2007)等发现两职合一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然而,王昭(2004)发现两职合一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各种视角对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许多成果,但是尚未有学者探讨过两岸董事会特征对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基于近年来两岸在经贸交流上的日益频繁,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探讨两岸董事会特征差异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改进两岸各自的董事会特征,从而更好地便利两岸经贸交流。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假设 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利益趋同说(Convergence of interest)。认为董事会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董事的财富水平就会与公司经营绩效密不可分,其切身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当公司运营较好时,董事的财富也会相对增加,因此董事会的监督意愿增强,会尽力控制管理当局的行为,降低管理当局作出危害公司行为的可能性。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董监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经营绩效越好

Bacon(1973)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其效率正相关,较多的董事会人数可集思广益地作出更全面的决策,以提升公司价值。Chaganti、Mahajan和Sharm(1985)研究发现扩大董事会规模能够对管理层形成更有效的监督。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董监事会规模越大,公司经营绩效越好

由于独立董事大多是具有信誉的专家,在公司持股方面较少,当计划失败时,不会遭受太多损失,却需要承受信誉扫地的风险。为了防止信誉扫地,他们多半能尽自己的义务进行有效监督,并以专家客观的角度去评估高管层做出的决策。此外,独立董事不仅能提供多样且专业的建议,也掌握了公司所需要的外部资源,由独立董事作为媒介,使公司更容易进行策略联盟或是取得互惠关系。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独立董事占董监事会比例越高,公司经营绩效越好

董事长为董事会的领导者,在公司中的职位及权力均大于其它的董监事,其责任是带领董事会做好监督的角色。由一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种角色,可能会产生两种问题:一为利益冲突,容易借着职位之便,作出对公司不利的决策,损害股东权益;另一个是无法超然独立地评估管理当局的绩效,因为董事会失去其自主性,成为管理层的橡皮图章。这样,董事会监督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失去监督管理层的客观公正性,从而使公司的经营绩效降低。由此,本文提出假设4:

H4:存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情形,公司经营绩效降低

( 二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内地方面的研究样本来自2004至2006年的沪深两市的电子类上市公司,剔除了ST、PT公司和所有者权益小于零的公司之后,共获得研究样本291个;台湾方面的研究样本来自2004-2006年台湾电子业上市公司,删除一些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共获得研究样本717个。台湾经济新报数据库系统、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TSEC台湾证券交易所(.tw)、公开信息观测站(.tw)、巨潮信息网(.cn)和金融界(.cn)等网站数据。

( 三 )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本文构建回归模型如下:Yi=β0+β1P+β2LIAB+β3SIZE+β4GROW+ε (1)

其中,y表示公司经营绩效,公司经营绩效可分为财务性绩效和非财务性绩效,考虑非财务性绩效取得不易,故以财务性绩效作为公司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在本研究中则采用资产收益率(ROA)作为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在稳健性测试中使用每股盈余(EPS)来度量公司经营绩效;P为董事会特征的研究变量,分别用董监事持股比例(DISSTOCK)、董监事会规模(DG)、独立董事比例(INDEP)和两职合一(LZ)来表示;本文以负债比率(LIAB)、公司规模(SIZE)及净利润增长率(GROW)作为控制变量。变量详细说明表如表(1)所示。

四、实证检验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04年至2006年两岸样本在ROA、EPS、董监事持股比例、董监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公司规模以及资产负债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地在每股收益上偏低,其可能原因: 会计准则计算基础上有一些不同;税率制度,亦会对税后盈余有些影响。而在净利润增长率方面,两岸无显著差异。

( 二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正负0.3以下,表明变量存在相关性。

( 三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台湾方面,董监事持股比例、董监事会规模以及独立董事比例对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职合一也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然而,内地方面,董监事持股比例、董监事会规模以及独立董事比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皆不显著;只有两职合一对经营绩效有微弱的负向影响。

( 四 )稳健性测试 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测试,同原结果基本一致。台湾方面,董监事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对经营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董监事会规模、两职合一尽管也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内地方面,所有测试变量皆不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台湾方面董监持股比例符合假设,支持利益趋同说。内地方面以EPS作为公司绩效变量时,董监持股比例符合假设,但不显著。可能由于内地董监持股比例过低,使其利益与公司绩效很难保持一致,而使董监事没有动力做好有效监督以提升公司绩效。台湾的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支持假设。而内地方面,董监事会规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内地的董监事因自身鱼龙混杂的背景及专业技能,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时受到限制,没有真正地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台湾和内地方面,在独立董事占董监事会比例,均符合假设,其比例越高,企业经营绩效越好。然而,独立董事制度内地还是不很健全,许多独立董事徒有虚名,因此内地独立董事比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台湾两职合一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不支持假设。其可能原因,台湾的上市公司多半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情形可能存在,其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趋于一致。内地两职合一,以ROA作为公司绩效变量时,符合假设;然而以EPS作为绩效变量时,结果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内地上市公司的领导结构过于复杂,很多都是从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强化董事会职能,董事会成员应本着忠诚、谨慎且高度注意的态度以公司利益为前提,评估公司经营策略、风险管理、年度预算、业务绩效及监督主要资本支出、并购与投资处分等重大事项,同时也应确保公司会计系统和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并避免有董事会成员损及公司的行为或与股东间发生利益冲突的事情;实质性地对董事和监事授予股票期权计划,并继续提高其持股比例;在选任董监事以及独立董事时,要考虑其背景及专业技能,从而优化董监事人员结构;董事会应有绩效评估制度,藉以衡量每一位董事的贡献;对原国有企业改制、历史遗留形成的领导结构尽快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杨俊中:《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相关性之研究》,《会计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

[2]刘仲嘉:《董监事机制及其独立性与公司经营绩效之关联性研究》,《会计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

[3]高睿鸿:《董监事结构特性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之关联性分析》,《国立成功大学会计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

[4]柯大钢、毕艳杰:《董事会家族特征与公司绩效研究》,《经济管理》2006年第14期。

[5]袁萍、刘士余:《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与公司业绩研究》,《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6]吴令仪:《董事会特性、绩效与多角化程度关联性之权变观点-以台湾电子产业为例》,《国立成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

[7]吴宗辅:《台湾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组成特性对公司经营绩效及鼓励政策影响之研究》,《国立中正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

[8]刘思琦:《台湾初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组成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之研究》,《国立中正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年。

[9]申心吉:《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研究》,《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硕士论文》2005年。

[10]汤小华:《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11]黄钰光:《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性与经营绩效之研究》,《会计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年。

[12]黄佳妮:《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10期。

[13]陈旭东、迟丹凤:《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7年第8期。

[14]吴淑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期。

[15]王昭:《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企业管理硕士论文》2004年。

[16]Sridharan.U.V, Allan M. CEO duality in the Paper and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Strategic Decision, 1997.

[17]Lara JMG, Osma BG, Penalva F. Board of Director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al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Spanish Evidenc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07.

[18]Desender K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Role of the Board. SSRN eLibrary, 2009.

[19]A B, G M.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York: Mavmillan, 1932.

[20]Fama EF, Jensen MC.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83.

[21]MC J, WH M. Theory of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22]R M, A S, W VR.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23]GR S,J anizational Contex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nure of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77.

[24]M.C J, R.S.Ruback.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3.

[25] Lipton.M, Lorch J. A 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 Business Lawyer, 1992.

[26]Jaafar A, El Shawa M.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Jordan. SSRN eLibrary, 2009.

[27]Chaganti.R., Mahajan V, Sharma. S. Corporate Board Size Composition Corporate Failures in Retailing Indust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85.

[28]Pearce.J.A, S.A.Zahra. Board Composition from a Strategic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2.

[29]J B. Corporate Directorship Practice: Membership and Committees of Board. New York: the Conference Board, 1973.

[30]Fama.E.F, Jensen MC.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83.

[31]Shleifer.A, Vishny RW. Large Shareholder and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32]Brickley.J., L.Coles, R.Terry. Outside Directors and adoption of Poison Pill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4.

[33]Rosenstein.S, Wyatt JH. Outside Directors, Board Independence, and Shareholder Wealt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7.

[34]Klein.A. Firm Performance and Board Committee Structur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98.

[35]Kren L, Kerr JL. The Effects of Outside Directors and Board Shareholding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e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Accounting & Business Research, 1997.

[36]Mayers.D, A.Shivdasani, Smith C. Board Composition and Corporate Control: Evidence from the Insurance Industry. Journal of Business,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