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典型硕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典型硕士论文范文1
关键词:多哈,男子60m栏,时间特征
2010年多哈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 m栏决赛,古巴名将罗伯斯以7.34s的历史第三好成绩夺冠,我国选手刘翔在伤势未愈的情况下仅以7.65s的成绩获得第七名。本文试对此次比赛的时间特征进行探讨,并较全面地分析刘翔目前的竞技状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查阅国际田联官方网站以及相关期刊网,以多哈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 m栏决赛四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收集本次比赛的若干生物力学指标,用SPSS11.5和Excel进行数理统计及绘制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起跑至第1栏的时间特征分析
60m栏属于典型的快速力量型项目,较之110m栏而言,其比赛距离更短,并要求运动员跨越固定个数与高度的栏架。因此,其全程比赛过程中每一个技术环节的处理都会对最终的成绩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起跑至第1栏的加速阶段。在这一阶段,运动员既要全力加速,又要考虑8步上栏(罗伯斯仅用7步)的稳定节奏,以便精确踏点,顺利跨越第1栏。硕士论文,时间特征。[1]
起跑至第1栏技术是全程节奏的保证。硕士论文,时间特征。运动员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速度,是能否为全程比赛奠定良好的跨栏节奏的基础。硕士论文,时间特征。长期以来,刘翔起跑至第1栏的加速能力并不占优势,表1的数据同样显示出这一情况。在这一环节上刘翔落后特拉梅尔0.10s,这不仅与加速跑的技术和身体素质有关,当时刘翔的康复情况亦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表2可知,刘翔后面四栏的速度也远远落后于罗伯斯等人,其竞技能力并没有调整到良好的状态。相比之下,罗伯斯和奥利弗的加速效果较为理想,但亦与特拉梅尔相差0.05s与0.07s,可见特拉梅尔在加速阶段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与其超强的60m平跑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表1 起跑至第1栏加速能力比较
典型硕士论文范文2
【关键词】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轴载换算;设计方法
当前许多沥青路面在通车时间不长就出现裂缝、车辙等早期损坏,而车辆严重超载是造成早期破坏的重要原因。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本文先从重载沥青路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了重载沥青路面标准轴载、轴载换算方法,并提出适用于重载道路的沥青路面设计。
1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路面设计方法均以常规荷载为依据,仅适用于轴重 以下的情况,而大于 时尚未提及,将现行方法用于超载路面设计,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而言是不能容许的。目前沥青路面的设计存在以下差异:
(1)轴载等效换算。规范规定,轴载等效换算公式适用 以下轴载。(2)设计标准。普通沥青路面以路表弯沉为设计指标,以层底拉应力为验算指标,并没有车辙指标。(3)材料性质。当轴载很大时,材料非线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2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标准轴载
2.1 重载交通标准轴重
根据重载交通调查,大部分超载车辆在12~13t之间,双联轴一般超载达到20~30t,按单轴计算,轴重在10~15t范围内,所以建议设计标准轴重取13t。
2.2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设计标准
对于超重载道路,其半刚性基层为承重层,多采用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等材料。重载沥青路面上车辙也是主要的破坏形式。建议对于重载交通,采用沥青面层的车辙和土基顶面压应变作为预防车辙破坏的设计指标。
3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研究
3.1 轴载换算方法的基本原则
不同轴载作用次数的换算应遵循等效破坏原则,即同一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疲劳损坏。因此,以弯沉为设计指标时,应遵循弯沉等效原则。
3.2 以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的轴载换算方法
路表弯沉随轴重的增加呈幂函数增长。假设轴重 作用下,路表弯沉分别为 ,可以得出:
(3.1)
现行规范可以得到设计弯沉值 的计算公式如下:
(3.2)
式中, 为公路等级系数, 为面层类型系数, 为基层类型系数。
式3.2为设计弯沉的寿命为 ,故可以得到不同轴载的设计弯沉值比为:
(3.3)
由式3.1得到不同轴载的设计弯沉值比为:
(3.4)
联立式3.3和式3.4得到:
(3.5)
式中 为弯沉等效轴载换算指数。当轴载大于 时,等效换算指数取 ;而小于 时,仍按规范取值为 。
4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对于超重载车辆较多的道路,按额定荷载进行路面设计,很难满足使用寿命的要求。若按最大超载设计,会使路面过厚而不经济。因此有必要在交通特性及轴载换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适合于重载道路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4.1 设计指标
重载沥青路面设计应采用多指标体系,包括路表弯沉、整体性基层和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因此仍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厚度设计的控制指标,以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土基顶面压应变和沥青面层的车辙作为检验指标,对最大轴载进行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极限弯拉应力验算。设计弯沉仍采用下式:
(4.1)
4.2 交通参数
路面设计时,需采集交通量和轴载等数据,进行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计算。
(1)交通资料:设计使用期内设计车道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则有:
(4.2)
(2)使用期内年平均当量轴次增长率:首先估计一般车辆和重载车辆的增长率,来计算年平均当量轴次增长率 。
(3)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对于 以下轴载,按照规范进行弯沉和弯拉应力等效轴载换算。对于 以上轴载,通过等效轴载换算公式:
(4.3)
土基顶面压应变等效轴载换算公式为:
(4.4)
弯拉应力等效轴载换算公式为:
(4.5)
车辙等效轴载换算公式为:
(4.6)
式中, 为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 为换算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 为标准轴载, 为换算车型各级轴载, 和 为轴数系数, 和 为轮组系数。
4.4 重载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和厚度计算
需要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对土基回弹模量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通过对重载道交通特性、材料性能及使用状况分析,拟定几种结构组合供重载路面设计参考。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确定路面厚度,进行重载沥青路面设计。
重载路面推荐结构
4.5 设计步骤
根据前文的研究并参考规范,可归纳出重载沥青路面设计步骤为:
(1)交通资料的收集。交通资料包括:初始年日平均交通量和轴载谱、超载方式和超载规律、历年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方向分配系数、车道分配系数、轴载年平均增长率等,判断是否适用于重载路面设计方法。若适用,利用研究结果进行轴载换算及使用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的计算,最后计算设计弯沉。
(2)收集资料,并结合原有路面的使用及破坏情况,选择适于重载道路的材料并初拟路面结构。试验测定各结构层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设计参数。
(3)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并进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容许弯拉应力、极限弯拉应力验算及土基顶面容许压应变和沥青面层车辙验算。若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然后重新进行计算。
5 结论
我国现行路面设计方法是以常规荷载为依据的,对于超重载交通,规范尚未提及,以致造成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在重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可采用多指标体系,包括路表弯沉、整体性基层和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等。通过重载交通路面设计方法研究,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通行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颖.重载道路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硕士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1
[2] 胡昌斌,黄晓明.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典型早期破损与成因分析.[J].福建建筑.2005
[3] 王新忠.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硕士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5
[4] 王冀蓉.重载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轴载分析.[D].[硕士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07
[5] 符力国.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硕士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7
典型硕士论文范文3
关键词:民族声乐 花腔 综述
花腔是一种装饰性、华彩性很强的声乐演唱技法,具有高度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大约在十六世纪中叶,欧洲就已经出现了装饰性唱法的音乐风格,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高度技巧的“花腔”;十七世纪末的阉人歌唱把这种声乐炫技推上顶峰;我国传统音乐中也有关于“花腔”的记载,多见于戏曲或民间歌曲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西方声乐艺术于十九世纪传入中国,花腔的演唱风格也随之播下种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尚德义曾尝试过花腔歌曲的创作,但其处女作《飞翔吧,祖国的雄鹰》由于种种干扰而夭折;1971年由尚德义作曲、王悼作词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发表并由著名花腔歌唱家孙家馨首唱,引起了强烈反响,奠定了花腔艺术的地位;之后,尚德义又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花腔艺术作品。其他作曲家如白成仁、施光南、陆在易、姜一民、刘聪、徐景新和胡廷江等也都有成功的花腔艺术作品问世。近年胡庭江创作的《玛依拉变奏曲》《青春舞曲》《青春小鸟》及2010年春节晚会上常思思演唱的《春天的芭蕾》等民族花腔作品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和喜爱。花腔的运用不仅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和教学有很大推动作用,而且从发声方法到演唱风格都有扩展,同时也提高了民族声乐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因此,对民族声乐中花腔艺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
一、研究现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有了对我国民族花腔的相关研究,但数量较少,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就文本资料来看,研究成果多在各大音乐院校的毕业论文及科教艺术期刊中。本文从花腔歌曲的创作、演唱处理、花腔技巧训练与教学、花腔作品的美学价值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总结和梳理。
(一)花腔歌曲的创作
这方面的研究以对尚德义花腔艺术创作的研究最为突出。尚德义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开创了花腔歌曲创作的先河,对歌曲创作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1、花腔歌曲的创作技法。陈朝霞和李燕的硕士论文中均对尚德义花腔创作技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他在创作中旋律的抒情性与舞蹈性、典型功能性和声与传统性终止式的巧妙运用、大胆创新的转调和严谨和谐的曲式结构等方面,对西方创作手法有一定的借鉴和创新。蔡莉还对尚德义的转调技法创作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从同主音转调、等音转调、远关系转调、羽徵调式的交替、平行大小调交替等方面进行分析。另外,也有对花腔歌曲创作的曲式进行研究的,如王玮对胡廷江创作的《玛依拉变奏曲》中变奏的具体元素进行分析,论述了花腔运用在多次变奏中的作用和意义。殷志华和张向侠也分别对《玛依拉变奏曲》和《火把节的欢乐》从曲式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2、花腔歌曲创作的民族性
尚德义在歌曲创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实现了花腔与民族音调的完美结合,如浓郁哈萨克风情的《牧笛》、新疆维吾尔族风情的《七月的草原》、热情欢快的彝族风格的《火把节的欢乐》、蒙古族长调特点的《小鸟飞来了》、藏族风格的《藏家姐妹踏歌来》等。王娅指出,尚德义在花腔歌曲创作中广泛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及花腔因素,如蒙古族长调中的颤音、小跳音,评剧甩腔里的断音、快速走音及跳音,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等说唱音乐中的断音以及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华彩旋律等,把这些花腔因素与特定地域的音调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民族调式、和声、旋法的花腔旋律。张亚丽论述了尚德义花腔歌曲的题材、音乐语言、演唱艺术、音乐审美中的“民族因素”,以及对我国传统音乐中“散板”节奏的借鉴。彭根发在“尚德义教授作品音乐会”学术研讨会上讲到,他的花腔旋律“按照中华民族的调式、和声、旋法创作出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花腔音乐,使他的花腔歌曲具有鲜明的个性。”王贺着重研究了各民族地区的典型节奏型和民族风格衬词衬腔在尚德义花腔作品中的运用,并结合具体花腔歌曲的节奏型方面进行了实例地方性分析和探讨。
3、虚词、衬词的运用
尚德义善于利用衬词在花腔作品中表达内容和情感,他认为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以不受歌词的限制,“暂时地局部地离开歌词,用‘啊’连音或顿音来表达歌词所不能表达的情绪”,以使花腔有发挥的余地。李雪峰指出在《千年铁树开了花》中“以‘啊’唱出的大段花腔部分以四音模进手法,使激动的情绪层层递进直至散板式的华彩长句出现,才使音乐的情绪真正达到了全曲的最”,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今年梅花开》则巧妙地运用东北民歌中的“啦啦调”衬词。王文澜指出尚德义花腔作品的无词部分,有些是对原有词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些则是对歌词未尽之意的补充,在审美意境上这样的拓展、深化和补充是必要的。
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如胡廷江的《玛依拉变奏曲》中各句的句末字分别为“拉、家、下、花”,押 “a”韵,作曲家在变奏中增加的花腔部分巧妙地运用“啊”的开口音,使得歌曲在语言上无比和谐、连贯,一气呵成,刻划了玛依拉活泼可爱的形象。杨英在对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时,讲到通过虚词“呜”和“啊”的运用,实现了“情与景、声与情”的叠合。
(二)花腔歌曲的演唱
学界对花腔演唱的研究主要是对某一首或某几首歌曲的分析上,这类研究针对性较强,多是从某首花腔歌曲的曲式、演唱风格或主要对华彩部分的分析与艺术处理等方面展开的。
1、花腔演唱的技巧与情感处理。如余惠承在对《七月的草原》讨论时,把宋斌廷原词和经过尚德义处理后加了花腔衬词的歌词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认为用衬词“啊”来形成华彩乐章,有利于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使演唱者通过花腔技巧,展示美妙的音乐形象;还分析了具体各花腔部分演唱时的气息要求和母音的情感表现的细腻处理[16]。殷志华对《玛依拉变奏曲》从变奏曲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尤其是每次变奏后长音处用音阶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加花处理,还强调了很多花腔女高音适当改变曲子节奏音型的演唱手法,丰富了旋律,使歌曲更加流畅、优美富有歌唱性[5]。杨明玉结合自己毕业音乐会的演唱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演唱《小鸟飞来了》这首歌的颤音时,不能用西欧演唱颤音的方法来套,而要借鉴极具蒙古地方特色的“诺古拉”颤音方法来唱,放松喉咙和咽部,在富于弹性的气息支持下,用咽部的颤动去唱,以及在处理这类花腔部分演唱过程中下颚、软腭、舌根等部位的具体状态。李燕探讨了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演唱的“情调性”、 演唱情感的“真实性”、 演唱行腔的“流畅性”、 演唱与伴奏的“协调性”等问题。樊霄英在论文中通过分析多首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的演唱,比较中西花腔演唱技巧异同,得出了富有中国特色性的花腔演唱技巧,如倚音、颤音、跳音和快速音阶、琶音等装饰的演唱处理。
2、花腔的音色要求。还有的研究提到音色与花腔的关系,如罗静和程萍都曾提到在演唱《春江花月夜》时,音色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这首歌曲的花腔部分需要一种自然纯净、古朴典雅而不失晶莹透亮、轻盈飘逸的声音音色来演绎。杨英对《春江花月夜》演唱中开头结尾“箫的音色移植”、歌曲中间及部分“花腔吟唱琵琶音韵”、“渔歌唱晚”主题音乐的花腔处理等作了分析研究。
3、花腔演唱的人文素质要求。花腔演唱者不但要有过硬的技巧,还要注意人文修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完整地表现出花腔歌曲的内容和意境。程萍指出“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对演唱者的人文素质和演唱技巧都要求很高的作品。”
(三)花腔歌曲的训练与教学
作为新颖别致的艺术风格,把花腔应用于民族声乐中,不仅能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发展和巩固声乐学习者的技能技巧、激发演唱者的歌唱欲望,而且还能丰富乐感、启迪艺术创造思维,促进演唱者心态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声乐演唱和教学的质量。因此,对花腔技巧本身的研究、花腔技巧的训练以及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等研究有现实意义。
杨d对西方花腔技法和我国传统润腔技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两者的异同与联系,对目前民族声乐花腔的行腔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韦亦B指出了传统音阶练习方式对花腔训练的局限性,提出选择优秀花腔歌曲中有针对性的乐句和乐段作为练声曲,加强连贯性、灵活性以及字声结合训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沈金华、方露娜等也提出了具体花腔训练方法,即柔软性和圆连音的训练、音阶琶音的训练、渐强与渐弱的训练、跳音的训练、颤音的训练和其他装饰音训练等,并且给出了一定的训练提示或训练步骤。
(四)美学方面
这部分研究多针对某首花腔歌曲展开各部分及整体的赏析,尤其突出花腔部分所展现的意境美,或是从作曲家对花腔歌曲创作的美学思想等方面展开。
1、歌曲赏析。刁笑萌在《鸟儿在风中歌唱》美学研究中,提出花腔部分对表达凄凉之美的重要作用,认为华彩乐段“啊”部分是整首作品意境的点睛之处,花腔部分以富有装饰性的变化曲调表现出快速灵巧的独特色彩,运用了半音阶下行的写作手法将其鸟儿的忧伤、压抑和叹息的无助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也正是作品独特凄凉之美存在的原因,震撼心灵,无词之韵唱出有词之意,达到“此时无词胜有词”。王文澜专门探讨了花腔歌曲无词部分的审美意境,华彩性花腔部分无论是跳跃性的节奏、重复模进、或是速度上渐快渐慢的处理手法,均恰当而丰富地表达了主题。对《春江花月夜》杨英分别从选材、创作题材、器乐化的人声运用及民族化的钢琴伴奏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赏析,认为它“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和审美意识融会贯通,用声乐艺术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诠释中国古典名曲”。
2、美学思想。正如尚德义本人说,“我写花腔,注重上口,讲究发声自然流畅,追求美的品质,不为花腔而花腔。”在尚德义教授作品音乐会学术研讨会上,张小平评价说“其美学价值在于对音乐本身纯粹性的探索,反映了作曲家纯朴的美学观念。”买岩萍、赛音等在论文中从题材选择的境界追求、艺术风格的境界追求、歌词选择上的境界追求、旋律美的境界追求、钢琴伴奏的境界追求等方面论述了尚德义歌曲创作的美学思想。
二、研究评述
总体来看,目前学界对我国民族花腔艺术的研究较为重视,涉及到了花腔艺术的各主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与花腔艺术在我国民族声乐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分不开的,但有些方面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和探讨。
在花腔歌曲创作方面,多集中在作曲家尚德义的花腔创作上,对其他作曲家的花腔创作涉猎较少;而且多是从尚德义花腔歌曲的创作成就及创作特点方面论述的,如创作特点多以民族题材、时代特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民族风格与西洋技法的统一等方面展开,而非对花腔本身创作特点的具体论述。只有李雪峰以尚德义艺术作品的花腔部分创作特点为题,专门对四首花腔艺术歌曲的花腔部分进行了分析论述,但较为简略,总体来说文中所论述的是花腔的运用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也并非是真正的“花腔创作特点”。总之,此类研究多是“尚德义”角度而非“花腔”角度着手展开的。
在花腔歌曲演唱方面,这类研究大多是先对整首花腔歌曲曲式结构或风格进行分析,之后专门针对花腔部分的演唱分析;也有分段落或部分进行论述的,有的则具体到小节,具体到个别音的演唱处理,多为咬字吐字、情感、气息等演唱经验或演唱提示。这些研究对我国民族花腔声乐演唱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这类研究缺乏系统总结,涉猎范围较小。另外对花腔本身的特点及发声过程中各腔体和全身肌肉运动状态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在花腔歌曲教学与训练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韦亦B的研究主要论述了尚德义的花腔歌曲创作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贡献;涉及民族花腔训练方法的也仅有两篇,都提倡对声音柔软性、跳音、装饰音、节奏、力度等方面的训练。对于教师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进行民族花腔训练,对以往教学经验成败的总结,以及学生学习花腔过程的体会和心得等方面讨论相对较少。此外,花腔的教学与训练是花腔艺术在我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重要环节,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有较大促进作用,这方面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在花腔美学特征方面,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多是对整首歌曲或无词部分的审美剖析,旋律、钢琴伴奏的审美意蕴,作曲家花腔歌曲创作的美学思想等方面展开的,对于与之相关的心理学、形态分析学以及对它的艺术功能、使用功能等美学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特色艺术种类,花腔的应用在我国民族声乐中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学界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对除尚德义以外的其他作曲家花腔创作研究、花腔与我国民歌或民间音乐的具体结合方式,以及对我国花腔歌曲演唱处理方面的系统总结等方面还有待于完善。为进一步加强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和艺术价值,还需在多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和补充,如花腔被普遍认为是“舶来”的艺术,但它如何被我国声乐界及大众接受和喜爱,是怎样的传播和接受过程,有哪些决定性因素;西方花腔与我国本土花腔有哪些本质的区别,民族声乐中花腔艺术本身的特点;花腔之所以能够与我国民族声乐结合、运用和发展,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心理以及人们审美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花腔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陈朝霞《尚德义花腔歌曲创作特征及演唱研究》,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论文。
2.李燕《尚德义花腔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 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论文。
3.蔡莉《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演唱研究》,2007年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4.王玮《论音乐作品的变奏意义――以为例》,《丝竹》2009年第1期。
5.殷志华《且把旧貌换新颜――析》,《大舞台》2010年第7期。
6.张向侠《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王娅《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创作及演唱探究》,《艺术探索》2010年第3期。
8.张亚丽《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中的“民族因素”研究》,2009年西南大学音乐学硕士论文。
9.文明《乐象中华精神魂牵西北大地――尚德义教授作品音乐会学术研讨会》,《人民音乐》2002年第8期。
10.王贺《尚德义音乐创作中民族因素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年第6期。
11.王贺《论民族音乐素材与中国作曲技法在尚德义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乐府新声》2009年第2期。
12.尚德义《我创作花腔歌曲的一些体会》,《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13.李雪峰《具有中国特色的花腔艺术――论述尚德义艺术歌曲之花腔部分的创作特点》,《科教文汇》2006年第1期。
14.王文澜《美,在这里升华――尚德乐艺术歌曲之无词部分的审美意蕴浅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第1期。
15.杨英《声乐随想曲的艺术特色分析》,《民族艺术研究》 2008年6期。
16.余惠承《演唱分析与处理》,《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
17.杨明玉《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演唱的体会与探析――以歌曲的演唱为例》,2008年福建师大艺术硕士论文。
18.樊霄英《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分析》,2007年河南大学音乐学硕士论文。
19.罗静《声乐随想曲演唱分析》,《歌海》2009年第6期。
20.程萍《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声乐随想曲的艺术表现》,《东方艺术》2005年第20期。
21.杨d《花腔技法与润腔技法关系初考》,《音乐探索》2006年第6期。
22.韦亦B《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人民音乐》2008年第4期。
23.沈金华 刘冬《谈民族声乐教学中花腔女高音的训练》,《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第12期。
24.方露娜《高屋建瓴的声乐艺术――谈花腔技巧的艺术特色及训练》,《艺术教育》2006年第12期。)
25.刁笑萌《艺术歌曲的审美意境》,《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6.王文澜《作曲家尚德义访谈录》,《兰州》2002年第5期。
27.买岩萍《尚德义声乐作品艺术境界探究》 ,2009年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硕士论文。
典型硕士论文范文4
在英语写作中,合理的利用工具能提升你的写作兴趣和效率,而英语词典就属于这样的工具。英语词典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每一次查阅几乎都能让人有所收获。很多同学不懂得怎样查词典。一个实际情况是,外刊阅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生词和理解问题都可以通过独立查词典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可能是因为你不懂得怎么查词典。可以说,学会正确使用词典,阅读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如何利用好词典资源?如何Get英文词典的正确打开姿势?小编今天在这里介绍一些基本的词典使用方法提升你英文的一个level!
本文提到的操作方法基于电子词典,因为使用电子词典进行检索和复习较为方便。推荐使用 MDict 或者 欧路这类开源词典平台,这类平台可以安装多本词典,这样每次查词时可以同时显示多本词典的释义,有助于扩大查词范围,提升学习效率。
下面是查词的一些注意事项:
1. 扩大查询单位
《经济学人》等外刊往往带有大量的词组和固定搭配,不少初学者因为对这些词组搭配不熟悉,查词典时往往以单词为单位,而不是以词组为单位,导致经常查不到想要的结果。举个例子:最近有人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A foreign observer familiar with the area says it may be that the details of the new enforcement regime “have not yet trickled down to the person wearing the hat at the border”. Traders in the city say they have yet to feel the impact of sanctions. 这里 yet 如何翻译?句子中并没有表示否定和疑问的词。
需要英文、英文essay定制服务,欢迎联系美伦客服:800056654
提问者把 yet 单独拎出来,在词典里面查了很久也没找到合理的解释。这里可以扩大查词单位,把 yet 前面的 have, to 都连在一起理解,在电子词典中输入 have yet to, 看看能否找到相关解释:
又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Delivery companies with young men on motorcycles have taken over, and the remaining bangbang men are coming to terms with modern technology. They have set up an instant-messaging group to parcel out the available jobs.
有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 bangbang men are coming to terms with modern technology 这句话的意思,这里 terms 不能单独拆开,而是要和前后的单词连在一起理解,即 come to terms with,在词典中输入该词组可以找到对应释义。
下次查词典如果找不到满意的解释,不妨多试试各种不同的单词组合,考虑词组以及固定表达,这样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2. 注意小词
熟词生义现象在外刊中屡见不鲜,如果你发现某个常见单词读不懂,或者理解起来不合逻辑,一定要去词典里面翻一翻,因为你十有八九会碰到一个全新的用法。举个例子:
The existing road from Chengdu to Lhasa that follows the proposed route into Tibet is a narrow highway notable for the wreckage of lorries that have careered off it.
句子里面 career 如果用“职业,事业”来理解显然不合逻辑,查了词典之后你会发现,它在这里是指“车辆失控猛冲”:
又比如:
China further honed its skills with the opening of a high-speed line a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 in 2014—though in Qinghai province, rather than in Tibet proper. But neither track had anything like the natural barriers that the Sichuan-Tibet line will face. It will be just under half as long again as the existing line to Tibet, but will take three times longer to build.
上面有两个地方比较难理解:Tibet proper 以及 under half as long again as,它们同样可以在词典中找到解释。
proper 在这里的含义是“严格意义上的;属于最重要(或最典型)部分的”(belonging to the main, most important or typical part) 例如 the city centre proper 含义是“市中心”,文中 ...though in Qinghai province, rather than in Tibet proper 意思是“尽管是在青海省,而不是在严格意义上的西藏”。
again 在这里的含义是“增多,增加”,A is half as long again as B 含义是“A比B长一半”,under half as long again as 即“不到……的一倍半”
除了小词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遇到不确定的单词不要想当然,要多去查一查词典。举个例子:
Twenty years ago a then obscure academic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ed a career-making article in 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 warning established companies that they were in grave danger from being disrupted.
不少人会把 established companies 理解为“已成立的公司”,但实际上它的含义应该是“知名公司”:
又比如:
In 1912, shortly after he took over as China’s first president, Sun Yat-sen called for a trans-Tibetan line, not least to help prevent Tibet from falling under the sway of Britain.
not least 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为“不仅仅”,它的真正含义是“尤其是,特别是”
3. 使用谷歌和维基百科
对于部分在传统词典上难以查到的单词或者短语,可以使用谷歌或者维基百科。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George Osborne may have to double down on austerity in Wednesday’s budget.
其中 double down 这个词组很多传统词典没有收录,但我们可以在维基百科上找到解释:
double down 原本是指在玩21点时加倍下注,这里是指加大力度做(可能带来风险的)事情。
又比如:
副标题 zen and the art of money making 似乎有点奇怪?谷歌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它出自畅销书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很棒的一本书,推荐阅读)
4. 使用词典提升写作
查词典这一技能并不仅仅对阅读有用,它对于写作提升同样有很大帮助。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词典最重要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例句库,这些例句有助于我们直观理解一个单词的使用语境,同时它们也是绝佳的模仿素材。举个例子,如果写作文要用到 insight 这个词,但不确定应该怎么用,可以学习词典例句的用法(以下释义来自麦克米伦词典):
上面这几条例句很好地解释了 insight 的用法:与 insight 常见的介词搭配是 into, “提供关于……的洞见”可以说 give/provide insight into...,“获得关于……的洞见”可以说 gain/get insights about... 第二条例句还提供了一个句型:The research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 into ...
再举个例子,benefit 是一个很常见的词,但它的使用出错率却非常高。常见搭配 benefit from 含义是“从……当中获益”,但 benefit 作为及物动词时,含义是“对……有益”,benefit 和宾语中间不能加介词。我们可以说 They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benefit the whole community. 但不可以说 They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benefit from the whole community.
要用好类似 benefit 这样的词,需要我们多查词典。
5. 保存单词记录
典型硕士论文范文5
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知识再积累和知识更新的基础环节,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学校可控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环节[3]。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考虑工程硕士的特殊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在进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期间,我们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并对调查及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实用设备类课程的讲解,针对工程硕士要求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加设了与医疗相关的设备维修理论及实践课程和相关实用性较强的应用类课程。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优化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张鑫,曾碧新,黄敏,陈付毅(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结合医学院校特点,探讨了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优化,以不断完善和规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调整,主要表现为:
1.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如电子病历等热门话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
2.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在某一领域已经有一些独到见解,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讲座,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与班级学生进行讲解与互动,从而扩大工程硕士在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
3.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邀请相关医院及厂家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增加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针对性。
二、优化学位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与工学硕士不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选题应来源于医院及相关部门的实际需要或具有明确的生物医学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应用价值。因此,在学位论文指导方面可以实施由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医院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医、校双方导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指导。为制定更具实用性的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我们调研了省内10余家附属医院和部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科室,了解附属医院及相关科室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相关部门及临床医生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制订及相关评价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工程硕士论文学位论文质量参考标准,并在多家培养单位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构建适合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模式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是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材料科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由多学科的渗透与综合作用于传统医学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交叉的边缘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跨学科、交叉的学科特殊性,在培养模式方面会出现偏重于工科或医科的现象,没有真正体现出医学工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理、工、医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更加完善,这已成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构建适于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4]: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和科技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接受新技术与信息。
2.重视实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课程讨论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与创新意识。
3.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由侧重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探究能力,由片面增加学生认知成长转向兼顾学生情感发展,课程内容由静态的稳定划一走向动态的开放灵活,课程不再仅仅作为面向过去知识的载体,而更多地呈现为面向未来发展的过程;课程设计趋向更大的弹性,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的数量,多方位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置与发展,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需要,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置与修改,而不仅仅是由学校单独制定,课程的组织不再限于学科界限而是面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1.由学校教师和医院临床医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真正实现理、工、医的有机结合。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现有仪器设备的看法和改进意见以及病人的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3.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典型硕士论文范文6
关键词:德国大学;改制后;英语教学;富有特色的方面
中图分类号:G649.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1-02
一、德国公立大学外语系简介
与国人熟悉的美国高校情况不同,德国的高校以公立为主,各高校之间的综合学术水平差距也不大(一些高校会因某个领域的领先研究水平而出名)。德国的高校基本上都设有外语系与国内一样,外语系会设有德语专业,英语专业,法语专业等欧洲“大语种”系个别大学还设有中文专业(例如北威州的波鸿大学)及一些“小语种”专业。与国内不同之处是,德国的外语系还专门设有独立的语言学专业及文学专业,即Allgemeine Sprachwissenschaft(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及Allgemeine Literaturwissenschaft (the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不分语种,目的旨在加强各语种的基础理论及对比研究与国内高校普遍设置大学英语教学部不同的是,德国高校的英语专业并不给在校非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继续提供英语语言的培训课程。但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有些大学的英语专业设有面向经济类学生的经济英语课程。课程类型为小班练习课,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经济类英语文章(例如摘选自“The Economist”的文章)的能力。自2003/2004冬季学期始,德国各高校为与国际接轨,陆续推出了本科学位与硕士学位的分离式学制,德国公立大学的英语专业也因此改设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Education)旨在培养中小学及职校英语教师。改制后,德国大学英语专业的教育学硕士论文的写作及口头答辩取代了第一次国家考试,但进入职场后的准老师们仍需在一至两年的实习期结束后,再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通过后,方可成为正式教师。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Master of Arts“English and American Studies”)的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则为媒体业、公共行政事业部门、公司的人事部门等等。也有极少数学生会进一步升造读博士,做研究。本科学位的学制为三至四年,需写本科学位论文。硕士学位的修读时间理论上为两年,包括硕士论文的写作时间,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的西日耳曼语系。正因为这种语言上的渊源关系,德国国民普遍英语程度较高,一般的老百姓都能讲一些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更不要说在文理中学已修过两门二外的中学毕业生了,基于德国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及外语系入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德国大学的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相关教材的选用方面与国内英语专业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德国公立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相关教材的选用
1.课程设置特色及其选用的教材。德国公立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国内的大不相同。总而言之,专业知识课程所占比重达到80%左右,而语言技能课只占20%左右。改制后的德国公立大学的英语专业仍覆盖传统的三个学科方向,即语言学,文学与文化,二语教学。学生一入学即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德国公立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一般分为四个领域,即文学,文化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文学,美英文化研究)课程,语言学类(主要为理论语言学)课程,二语教学类课程(second-language teaching)以及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课程(English language courses)。课程类型多样,有初级研讨课、大型讲座课、研讨课及小班练习课。在本科生阶段,文学类课程设有基础理论课程:文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studies),主要教授研究文学作品时常用的一些理论分析方法并配有典型实例,为必修课(又叫核心课程)。必修课还设有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及美国文学作品选读课程,使用教材通常为“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English”,以及“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文化类课程内容丰富。如开有:“The Modal Minorities in America”,或“Americans in Paris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 ”等课程。文化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一般包括英语原版小说,以及相关的英语文献,主讲教师的研究成果等。而每学期老师所开的文化类课程都有可能不同。语言类课程的必修课设有“语言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主要是让学生对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及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用教材通常为Victoria Fromkin等所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总结德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课程丰富多样,相辅相成。重视基础理论学习,以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思辨能力。
2.举例说明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本科生阶段,为完成学位所要求的学分,学生所上的必修课远多于选修课。在研究生阶段,则选修课远多于必修课。道理很简单,本科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应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例如: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学生会被强烈推荐优先修完必修课“语言学导论”,为的是让学生对语音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学生掌握了一些诸如“allophones,assimilation,coalescence”等基本概念。到了第二学期,学生需修完必修课“语音学课程”(Phonetics and Phonology)。在这门课上,学生又会再次接触以上所提的一些基本概念并与实践相联系,即由母语老师指导完成相对应的口语练习。如此反复,学生的基本功扎实,知识点理解透彻。选修课旨在加深学生的知识深度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本科生阶段修完必修课“句法学”,研究生阶段再选上研讨课“Syntactic Inversion in Prose and Verse”(如果该学生对此方向有兴趣并定为重点学习的方向),同时再上讲座型课“Syntactic Theories”,那么,学生不仅对于句法方面的基本概念了解透彻,同时又对此方面专业知识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一句话,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基础。
本文旨在为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信息及启示。德国大学英语专业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及相关教材的选用情况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