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服装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服装教育

纺织服装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职 服装设计 教学定位 教学方法

服装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政治、文学、自然、数学、历史、地理、美学、心理学、人文学、商品学、市场营销学、美术史和服装史、材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一体。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只有根据学校师资、生源素质、设备现状加强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养教育,正确定位,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服装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服装设计专业技术人才。

一、借鉴国外经验,正视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师资、生源现状。

我国的服装设计教育由于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起步,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服装教育,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我们起步晚了近二百年,因为起步晚,所以我们的服装专业师资非常短缺,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相关的学科转型而来的,如由美术教师转成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或由其他学科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型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等。老师缺乏全面的专业训练与学习,势必导致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全面,动手实践能力不突出等弊端,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服装设计教育相比,我们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老师缺乏直接与一线生产接触的机会,无从了解当前企业和市场的真正需求,造成教学与实践脱节,服装设计教学往往变成了“纸上谈兵”,片面的讲究画面效果,而不注重服装款式造型的合理性,以及服装的商品性和市场运作性。

中职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我省乃至全国,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文化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厌学思想较重,有特长特别是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很少,综合素质明显低于普通高中(中专)的学生,中职服装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一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由零开始,导入学习服装设计的正途。

二、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向.

中职毕业生的毕业就业定位历来是众多职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定位上出现了一些矛盾的局面,陷入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学生学习时就是冲着“设计”两个字来的,学生就业定位往往好高骛远,不愿从小事做起,轻视企业相对较基础的初级劳动,比如车位、熨烫等工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认为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自己已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完全能胜任企业或厂家的设计、管理等技术工作,在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由于缺少工厂实践经验从而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不能完全胜任企业或厂家的工作,进而导致理想与现实的极大落差,形成就业障碍。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向,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培养,使得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做服装设计师也是从最基本的岗位做起的,妄想刚走出校门就能做一个风风光光的设计师,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写写画画就能拿高薪是不太可能的。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与教师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职服装设计教育是培养具有中等技能的技术人才,办学与教学应更注重与企业的衔接,着眼于服务企业,加强中职人才的培养,走实用型路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任务和目标,中等职业服装设计教学就要以服装企业的需求来定位。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供应什么样的人才,很多大型服装企业,并不特别看重设计人员的艺术思维与绘画功底,更看重服装从业人员的了解市场和快速捕捉商业信息的能力,他们看重的并不是服装的纯艺术价值,而是商品的市场流通性能,说到底就是要商品化、大众化,因而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要做一个“实践派”而不是只会动嘴巴和笔头的空谈理论的实践经验少得可怜的所谓“学院派”。

三、以能力为本位,改进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方法

(一)根据能力培养需求,合理设置服装设计专业课程

通过本人市场调查和亲历服装企业学习,总结近l 0年的服装设计、教学经验,我认为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般以素描、色彩、基础图案、速写、服装画技能等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当然,必要的结构造型与缝制工艺课程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服装本身的内在品质与构成原理,才能做到艺术与商品的有机统一,才能跳出学生只能在服装设计大奖赛上获奖、只能搞一些艺术性、文化特征鲜明的表演装,而不能很好的设计出实用的、商品化的生活装的“怪圈”,突出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

(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资源现状,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就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体现以绘画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式。

设计的美感与独创性思维的表现,往往要借助绘画特别是服装画的形式来体现,而绘画技能的提高来源于刻苦勤奋的绘画训练。只有注重艺术素养的培养,才能借助纸与笔快速、形象、具体、经济地体现出服装的整体效果。当然,在传统设计教学一味追求纯艺术和带有幻想主义思想的所谓“高雅教育”的基础上,现代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应把工艺技能与艺术素养并举,才能使设计与工艺两方面协调统一、和谐发展。

第二、强调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

富有激情的创造力不是偶然的,正如蔚为壮观的火山喷发一样,需要长期能量的积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牢记自己的使命:美化自己、美化他人、美化社会。从点滴实事做起,在学习生活、体闲、工作当中,时刻做有心人,积极收集设计素材,碰到好的服装式样、流行包袋、鞋帽等服饰品,及时用款式图或其他方法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速写本上,在设计专业课学习之余,多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美术欣赏、建筑、音乐、戏曲作品等,融会贯通,促进思维的横向发展。

第三、注重实效,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应在课堂内外灌输重实践的思想教育,设计不只是画画服装款式图与效果这么简单,应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立足于学习服装结构、工艺技术,多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与设计专业大赛,实现服装设计由抽象的纯艺术理念转变为畅销的商品,彻底解决有些学生款式设计和效果图在画面上时很美观,但真正变为成品时却与纸面效果相去甚远的难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去中小企业实习,进行实地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第四、利用校本资源,为学生提供“练兵”场所和机会。

我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值得向广大中职学校推荐:一方面定期开展服装设计大赛,学生在第五学期期末必须完成中专阶段的毕业设计,利用所学设计专业知识,学生自己画设计稿—老师定稿—打样板—采购面料—剪裁—缝制—试穿—修正—老师、学生集体评价,基本把工厂的设计流程运用到了课堂教学,加强了与服装实际生产的联系;另一方面,为充分培养学生对服装的领悟力与表达力,学校有专门机构的服装设计形体老师,组织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与时装表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热情。

第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纺织服装教育范文2

【关键词】 腹部脂肪抽吸术;焦虑;抑郁;女性

Investigation on Anxious and Depressive Emotions before and after Female's Abdom inal Liposuction. Li Lina, Jin Zhongm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Xinxiang 45300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 and change o f anxious and depressive emotions before and after female's abdominal liposuctio n. Methods 76 female patients treated with abdominal liposuctio n and 104 normal young w omen who were drawn randomly a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SAS an d SD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 fore operation w ere 28.96% and 23.67%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 n after operation were 23.69% and 18040% respectively. The anxiety rating scoresof postoperation were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of preoperation (P 0. 05).Conclusion Generally females had anxious and depressive emotions beforeabdominal liposu c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enhanced before and after abdominalliposuction.

【Key words】 Abdominal liposuction; Anxiety; Depression; Female

整形外科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受术者外形达到完善其心理功能,手术效果涉及患者的 情绪、心理、期望和社会需要[1]。本文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 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反应进行测查,以便为该类病人术前准备和术后 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12月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进行腹部脂肪抽吸手术 的76例女性为调查组。年龄21~32岁,平均24±0.41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0例,中专或高 中23例,初中33例,小学10例。随机抽取健康体检女青年104人作为对照组。年龄21~30岁 ,平均24±0.61岁,大专以上文化18人,中专或高中32人,初中45人,小学17人。两组在年 龄、文化程度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2]。采取问卷式 调查,统一 指导语。评定时间为术前和术后1周。焦虑标准分≥50分为焦虑状态,抑郁标准分≥53分为 抑郁状态。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发生率差异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组间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术者焦虑、抑郁评分 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术前焦虑量表评分、抑郁 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高于对 照组(P<0.05),而术后抑郁量表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有所下降,见表1。

2.2 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术者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 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术前焦虑、抑郁状 态的发生率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国内存等[3]用“住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分析520例整形患者,提示他们主 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和抑郁。原因之一是怀疑医生水平和手术效果,其二因家庭、婚姻 、工作等困境期望通过手术来改善。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术者同样承受一般整形外科手术所带 来的心理应激,术后还要承受手术并发症、术后远期效果等多重心理负担,故其在手术前后 的心理均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障碍持续存在。本组资料显示,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分别为28.96%、23.67%,均明 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4 参考文献

[1]程荑,李建兵.整形美容外科心理卫生研究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 :69-70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02-205

纺织服装教育范文3

【关键词】国际贸易;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教学改革

0.引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由于关贸总协定在“乌拉圭回合”以后形成一个复杂的多边的经济体系和规章制度,它们不仅涉及到缔约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而且延伸到国际贸易实务、法律、投资、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对熟知关贸总协定的条款、协定、判例、谈判技巧的外贸人员的需求紧缺[1]。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经贸人才只懂得基本的贸易知识并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对贴补与反贴补、倾销与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纺织品与服务贸易、农产品贸易、知识产权、投资、进口许可制度、海关估价、多边贸易组织、名义关税与有效关税等知识的掌握显得更为急需[2]。基于此,中原工学院依据自身专业优势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作为专业任选课,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现总结如下。

1.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特点

本课程虽然是“国际贸易”专业方向的一门辅助课程,但是该专业理论是从事纺织品贸易方面学生必备的知识,特别是关于纤维、纱线、织物评价采用的标准体系,了解所经营的产品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经贸人才更好的交易。因此,《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它与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共同支撑经贸人才实现能力的培养。

《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内容覆盖面广。该课程既有关于纺织纤维方面的标准,如棉纤维及化学短纤维标准、毛纤维及毛条标准、丝织物原料标准;又有关于纱线方面的标准,如棉型纱线标准、毛型纱线标准、麻及麻混纺纱线标准;还有关于织物方面的标准,如棉型织物标准、毛型织物标准、丝织物标准、麻织物标准、针织服装标准、非织造布及产业用布的标准;生态纺织品标准;另外,涵盖了基础标准及试验方法标准,如棉纺织实验方法标准、毛纺织实验方法标准、丝织物实验方法标准、麻纺织实验方法标准以及其他植物实验方法标准。[3,4,5]。

《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虽然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意在了解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的基础知识,但是根据历届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他们对课堂有些内容的应用及消化存在问题,特别在工作过程中应用存在困难,这主要由于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较少。因此,实践对该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地位。

《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纺织品与服装质量相关标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依据现有相关方面的教材并不能满足该课程要求,及时学习国内外最新标准是《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的特点之一。

2.依据国际贸易专业特点,合理整合课程内容

《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以标准化、规范化为中心的理念,掌握纺织品质量检测及其标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根据纺织品质量标准进行纺织品检测的基本技能,熟知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差异,为他们以后工作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供基础。由于《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内容覆盖面广,在授课内容的取舍以及知识的深浅上必须考虑到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要求以及日后学生面临的实际工作情况。鉴于此,对《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整改。

第一,纺织基础知识的介绍。包括天然纤维的初加工与化学纤维的制造、纱线的纺制、织物的织造以及服装的加工,重点介绍影响纤维、纱线、织物以及服装质量的加工工艺。

第二,结合国际贸易学科的特点,将《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纤维、纱线、织物、服装以及相关实验方法标准的诠释上。包括国标、ISO标准、美标、欧标、日标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

第三,《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应用介绍。结合贸易以及生产实际,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或者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专业知识的力量。

3.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教学以专业知识的诠释为主,当然这些讲解和阐述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教师在注重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讲授法外,在《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教学过程中还应组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3.1试验教学法与研讨教学法结合

采用试验教学法与研讨教学法结合在国际贸易专业《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教学过程中算是一种尝试。该课程中,一些产品质量标准都可以采用试验教学法,每位学生依次进行实践操作是不现实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试验内容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纺织品色牢度方面的标准教学中,可以将4-6名学生组成一个试验小组,不同小组分别选取一个相关试验内容(如:纺织品耐水洗牢度国标、美标、日标和欧标检测方法比较、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国标、美标、日标和欧标检测方法比较、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国标、美标、日标和欧标检测方法比较、纺织品耐氯漂色牢度国标、美标、日标和欧标检测方法比较、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国标、美标、日标和欧标检测方法比较、纺织品耐日晒色牢度国标、美标、日标和欧标检测方法比较、纺织品耐唾液牢度国标、美标、日标和欧标检测方法比较),试验完成后,以一组为单位在教学课堂中汇报所进行试验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通过试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该知识的掌握,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的兴趣。

3.2情感投入法

情感投入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投入,尽量做到微笑教学,声情并茂,是教学带有感彩,使教学过程充满艺术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受教育[6]。在《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QQ群作为课后的交流平台,课后与学生交流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疑问以及他们对该课的建议,及时改进教学。通过历届学生的情况发现,该交流平台在学生工作后发挥的作用更大,多数学生是咨询纺织品交易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另外,课堂与课间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对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明显的效果。

3.3案例教学法

运用情感投入法后,在QQ群平台中发现多数学生渴望学习更多的《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应用方面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结合理论与是现实的教学方法[7]。本课程采用纺织品与服装交易过程实际出现的案例,如一些服装在出口过程中涉及采用禁用染料、一些纺织品与服装存在标识不规范、一些服装质量合格而服装中的配件(纽扣和拉链)不符合相关要求等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学生参与了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与讨论,就问题做出了判断和决策,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国际贸易专业《纺织品与服装质量标准》课程教学改革仍处于初期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不断吸收新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实现教学改革的最优化,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延书,石伟.关于国际贸易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7.1:84-85.

[2]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127-129.

[3]曾林泉.纺织品贸易检测精讲[D].化学工艺出版社,2012.4.

[4]吴卫刚,周蓉.纺织品标准应用[D].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

[5]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组织.生态纺织品标准[D].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1.

纺织服装教育范文4

陈桂林,男,1979年3月出生,安徽省广德县人,现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时尚服装研究院院长,广西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高级服装设计师、国家级服装裁判员,高级工程师、服装设计定制工高级技师等职务。陈桂林从业以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负责的重大咨询项目20余项,相关成果申报及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著作软件权(截止2016年12月)共计213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20余篇,出版专著49部,负责制定行业标准14项。多项发明产品远销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韩国、印度、孟加拉等国家或地区。如:高速直驱电脑平缝机(具有穿线灯)、自动恒温创意小烫斗、多功能服装曲线板等等。获得2016年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纺织业大国工匠人物、全国纺织优秀文化传承者、中国商业科技创新人物、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突出贡献人物、中国纺织服装教育贡献奖、中国服装职业教育创新推动奖等等殊荣,他不仅是纺织业的劳模,也是纺织服装教育的传奇人物。

爱岗敬业,关心员工,乐于奉献

陈桂林同志长期在科研一线工作,踏实认真,兢兢业业。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2至16个小时,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使得自己的身体患有颈椎病、痛风等多种疾病,但他没有任何抱怨,依然忘我地开展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陈桂林廉洁自律,从不利用岗位权力和科研工作的便利为自己谋利益。陈桂林作为院长,时刻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帮助员工是他十来年来的一贯作风。同时,陈桂林不忘帮助别人,助人为乐,他每年将二十多万的稿费全部无偿资助贫困大学生,已向东华大学捐赠价值11.9万的教材、个人出资支持西安工程大学办毕业生作品展演等等。他凭借着一颗爱心,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

陈桂林自参加工作以来,立足本职,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始终具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促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转型升级

陈桂林积极投身于纺织服装行业的科研工作中,以其自身特有的敬业与创新精神忘我工作,在三维人体扫描、3D可视缝合设计、3D试衣技术、3D打印、纺织服装新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显著地促进了行业的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

透现散斑三维人体扫描技术填补了我国高科技领域的一项空白,使我国在国际三维人体扫描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该技术应用在服装行业,每年可以为服装企业节省成本千万以上的成本。

精准的立裁人台是我国提高设计开发高级成衣和高级时装立裁技术的瓶颈,更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一个重要原因。研究院成立研发小组,在研发精准立裁人台的过程中,经过团队成员反复探讨,研发人员以国内立裁人台的应用状况为着眼点,对人台制作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系统地分析了国内人台在造型、制作、材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经过反复尝试和不懈努力,第一套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中国精准立裁人台数据系统终于宣告研制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纺织服装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无纸创画也称无纸化进行绘画创作,是指在不需要纸张进行绘画绘图创作的一种工作和学习方式,无纸创画需要借助磁感应触控技术和矢量压力传感绘画技术来实现。在陈桂林的带领下,广东省时尚服装研究院成功研发磁感应触控技术和矢量压力传感绘画技术、原迹绘图显真技术等。该项目的成功研发,打破了日本垄断的格局。

克服困难,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科研成果的转化长期以来是一个难题,原因包括缺少资金、周期长、风险大、责任大等,许多成果、专利鉴定后就没有了下文。陈桂林面对多方的不理解、怀疑、反对,坚定地走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没有中试平台,想方设法建设一个中试平台;不懂生产设备和制备流程工艺,向合作单位技术工人不耻下问;不懂营销和管理,自己一边学习探索,一边挖掘经营人才。面对转化工作的挑战、艰苦和困难,他勇于担当,不怕失败。经过努力,终于成功走出一条产学研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之路。

传统纺织服装教育的信息化变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更为普及,教育信息化为推动纺织服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桂林认为:“信息化教学将是未来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纺织教育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变革才能得到创新发展”。陈桂林和他带领的团队,正在牵头多项纺织服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国际、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的纺织服装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已经走在国际前列,这其中浸透着陈桂林和他带领团队的心血。陈桂林认为信息化对传统纺织教育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化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随着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教材早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于教育的新要求,“双向教材”应运而生。

2.信息化营造教育发展新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施及校园网络在纺织服装院校中得到普及,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3.智慧校园成为发展趋势。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智慧校园是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了融合。

4.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为了适应培养现代化纺织服装人才的需要,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陈桂林带领6个科研小组,31名技术人员,历时近3年时间成功研发。拥有远程遥控技术、自动传动技术、扩展传输技术、即时教学评价等多项专利技术……理实一体服装专业教学实训机的设计更符合服装实训室立体空间,更适宜师生活动环境,更吻合现代校园审美需求。

陈桂林认为,纺织服装教育的信息化是谋求纺织服装教育跨越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支撑,应“大力推进纺织服装教育信息化,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他的推动下,纺织服装教育信息化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

为促进纺织服装产教融合发展,打通中国服装产教融合的新通道,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院校与企业有效对接,发掘服装教育精英人才,优化服装产教合作结构体系,促进服装教育改革创新。陈桂林策划并组织举办了“广德精准杯”中国服装立体裁剪创意设计大赛、“黄炎培杯”全国纺织服装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纺织服装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国国际时装画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学生装设计大赛、中国纺织服装教育论坛、“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等赛事和相关活动。

纺织服装教育范文5

[关键词] 服装品牌竞争力服装企业服装教育政府关注

21世纪的服装理念已经大大区别于上个世纪,从蔽体的基本作用到今天的彰显身份地位,从追求潮流到张扬个性、体现新文化,服装的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纵观国内服装厂家2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失败与成功均可圈可点。 但是,凭心而论,我国目前仍未有皮尔・卡丹之类称霸世界的服装品牌。那么,中国该如何打造其纺织服装品牌的竞争力,如何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服装教育机构的角度来看

1.服装院校应该和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把教育理论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众所周知,教育乃强国之道,同样,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讲,教育也是强业之本,纺织服装行业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品牌,高级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专业人才摇篮的高等院校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服装院校既然肩负着振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重任,那就应该清晰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寻求完成愿望的最好方法和途径。笔着认为,首先,服装院校应该和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探讨和深入研究;其次,应该把从企业了解到的信息及时的传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思索现今存在的问题,这个方面院校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育课程来实现,在教学中,把理论和企业的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服装院校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培养出真正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性高级人才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应该以静止的视角去看待,它也需要不断发展与变化,随着企业的需求而变,随着市场的趋势而变。不过,在变中我们要学会发现规律,找出应对万变的基本对策,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机构,首先应该明确社会都大致需要哪些方面的服装专业人才,如服装设计师、样板师、服装设计管理人才、服装生产管理人才、服装营销策划人财等;其次,要针对这些人才不同的角色设计出不同的培养方式,除了课程以外,授课方式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案例教学、模拟“工厂作业方式”的教学等都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时间实践能力的比较好的方法。所以,在授课方式方面,各学院应该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善于改革,大胆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新方法。

二、从服装企业的角度来看

1.企业须进一步加强产品品质建设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基础与保证。吸引消费者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产品的品质,其包括产品的面料质地、性能、图案设计等的好坏,造型设计的美感程度及与国际潮流接轨的速度等,一个品质优良的产品应该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而且能给服用者带来舒适与健康的保证。览看国内市场上的琳琅满目的各类纺织服装产品,真正能称得上是“品质优良”的又有几个呢?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设计投入,不注重细节,产品外观没有特色。

行内经常流行一句话,“中国企业是不需要设计师的,只需要拷贝员就可以了”,从这一点我们足可以看见国内企业对设计的重视程度。当然别人的好的东西我们需要去借鉴,去研究,但不能全然复制,我们应该取其精华,结合中国的文化底蕴、民族特性,寻求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在这一点上,一些纺织服装院校已经引起了重视,例如,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都把寻求差别化的,特色化的设计语言作为专门的研究项目,提出了“艺术染整”这一新的纺织服装的设计思路,极大的开拓了国内企业的设计视野,对于发扬民族文化,宣扬民族特色,创建民族国际品牌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绿色环保意识差,产品的生态水平低

目前,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并对其进口产品设立了严格的环保、安全检测。这对纺织服装的科技水平还不太发达的中国来讲,无疑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非关税壁垒。但这是时展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趋势,国内企业如果想要发展,想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进辉煌,就必须增强科技建设,改进现有工艺,开发和使用新型无污染的安全材料,提高产品生态水平,符号出口国家的生态标准,通过国际上通用的权威环境标志认证,树立企业的绿色环保形象,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其创建国际品牌的必经之路。

(3)后整理技术水平低

后整理技术主要涉及染整技术、整烫技术等,中国本土企业的面料大多在后整理方面还未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脱色现象,起毛起球现象屡见不鲜,没有技术的创新,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动力,就不能打破发达国家设立的“技术贸易壁垒”,就无法更多的走出国门,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成就国际品牌。

2.企业须努力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大国,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却很少。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对外投资能力差,不利于“走出去”战略。因此,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是我国创建服装强国所必须具备的。例如,走企业集团化战略之路就是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企业须重视品牌文化的树立,品牌形象的创新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个品牌如果不重视文化的创立,不注重内涵的培养和其表现形式不断的变化发展,就很难与经典和高档联系在一起。光靠产品本身的发展和提高是很难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形象的。因此,一个品牌的卓越品质除了表现在产品本身以外,还应该体现在其它非传统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方面。例如,统一协调的店面设计;温馨舒适的购买环境;全面、及时、优质、主动的售后服务以及完整细致创新的客户管理等等。现在一些国内较大的企业,在店面的设计方面已经引起了重视,基本上能与国际接轨,但在服务系统和服务方式等方面都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还没达到国际知名品牌所具有的高品质的内容和形式,诸如售后服务,国内企业基本上都还仍采用被动的传统的服务方式,在客户管理上,更是缺乏关注和创新。

4.企业需寻求品牌发展的新思路――借力打力

根据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想要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自行创建国际知名品牌,这几乎是天方夜谭,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就无法走上国际舞台,无法享有高品质这一声誉。这就要求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摆脱传统企业发展思路的束缚,放开目光,寻求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例如,我们可以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联手打造品牌。另外,本土现有的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和国际著名的服装设计师达成协议,成立研发中心,通过不断深入的交流来对国际服装趋势进行把握,同时可以借国际设计大师之名来提升自身品牌的竞争力。有效的利用国际知名品牌和设计师的知名度,实现“借力打力”,能为企业的服装品牌增光添彩。

三、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1.政府应创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聚的条件,营造产业发展的环境

要发展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必须大力发展我国产业基地市(县)和我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实施纺织产业集聚战略。我国纺织服装的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不利于发挥整体优势。为了使我国尽快实现从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转化,孕育国际享誉的品牌,必须发展产业集聚。

2.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

影响纺织服装业的政策主要有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出口信贷政策、产业技术进步政策等等。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产业的飞速发展与壮大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国家给予企业的最有利的支持。

纺织服装教育范文6

学会成员主要分布在英格兰北部、中部和苏格兰,除攻读博士、硕士及学士等学位的学生会员外,目前,很多成员已经就职于英国的公司、大学等机构和部门,从事科研、生产、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学会成立十几年来,本着献身科技、服务祖国的方针,不断发展壮大,凝聚了众多活跃在中英两国纺织服装界前沿的专家和学者,与英国学术界、工业界保持着密切联系,在中英两国相关的产业界和学术界影响越来越大。

学会宗旨

学会宗旨是广泛联系在英国各地从事纺织服装以及相关行业的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积极以各种可行的方式为祖国的发展服务。

秉承这一宗旨,学会积极寻找和创造更多机会促进学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术发展、增进友谊,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加强与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和学院的联系,扩大学会在国内包括香港在内的各种纺织服装专业团体中的影响,并为留英学人构建平台,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和回国工作。

组织结构

学会现任主席是沈劲松博士,英国德蒙特福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纺织系高级研究员。学会特聘陈晓钢博士为名誉主席,目前是曼彻斯特大学(Unive rsity of Manchester)纺织造纸系高级讲师。

英国中部地区、苏格兰地区及利兹地区的3名副主席分别由曼彻斯特大学的龚晓舟女士、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的杨丹莺女士、利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eds)的张伟先生、德蒙特福大学的赵侠女士担任。

学会下设秘书处、财务部、网站管理和宣传处等,分别由周奉磊先生、张庆华博士和杨丹女士负责。

在往届理事会中,各位理事都在各自领域中发挥所长,以各种方式为中国纺织服装事业的发展和中英两国纺织服装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作出了贡献。前任主席包括韩帆博士、刘驰博士、陈晓钢博士、王建华博士、方超英博士、赵莉博士和胡金莲教授。

学会活动

学会经常组织留英学者与学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大家提供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2007年,为加强在英各纺织学院的联系、扩大学会的影响,同时为学会会员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探索进一步合作研究的机会,在沈劲松博士的组织下,利兹地区的会员在4月20日参观了德蒙特福大学。活动中,会员们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与探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此外,学会还多次组织会员开展各项娱乐活动,以增进会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006年12月,曼彻斯特地区所有成员和相关纺织专业的留英学子和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庆圣诞节。2007年,在学会主席沈劲松博士的倡导下,9月23日,龚晓舟女士和张伟先生组织曼彻斯特和利兹地区的会员相聚在波尔顿修道院(Bolton Abbey),共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和国庆节。

学会工作

学会成立以来,秉承报效祖国为国服务的宗旨,一直与国内同行及业界保持联系,不断加强与国内同行的合作和交流。

多年来,学会与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及国内同行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渠道,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中原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青岛大学纺织学院等纺织科研学术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还与国内数家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公司有着密切联系,在纺织科技、纺织品印染及整理、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纺织管理、新型产业纺织品、服装设计与加工以及纺织服装市场调研等方面与国内业者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在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的支持和帮助下,学会广泛联系在英国各地从事纺织服装以及相关行业的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以各种可行方式为祖国发展服务,为全英海外学人为祖国服务和回国工作等方面创造更多机会。

为扩大学会在全英纺织服装行业海外学人中的影响,拓宽学会的构成基础,学会以各个分会为基础,积极吸收更多海外学人到学会中。在积极吸收纺织服装专业的留英学人的同时,发展一些在纺织服装学院学习或在该行业从事经营管理的海外学人,以利于加强与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交流沟通。

学会组织各个分会开展各种活动,团结学会内的新老朋友,增进友谊,了解讨论最新学术领域发展状况,参观相关纺织企业,并进一步扩大全英纺织服装学会在当地的影响。按照学会的工作计划,积极筹办每年定期召开的学会年会及学术会议。

学会拥有自己的网站,地址为省略.uk.,现在学会正积极构建完善网站,利用网络和电子通讯的现代技术同国内的相关的纺织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寻找潜在的合作对象及目标。学会将利用这个平台反馈企业事业单位的广告给学会成员,并将学会成员的信息到企业事业单位。学会成员也可通过这个平台消息,以促进大家采用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和回国工作。

为国服务

学会努力为留英学人构建回国服务和创业活动的平台,方便大家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和回国工作。学会积极组织成员参与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和中国留英学者专业团体联合会组织的为国服务活动。并寻求与其他协会的合作与交流。

学会成员还多次回国讲学,多名成员被聘为国内高校的客座教授。学会还组织会员积极参加留英学人回国创业活动和教育部“春晖计划”活动。

由学会会员牵线搭桥,帮助国内学校与英国相关院校建立校际关系,进行合作与交流。学会还积极组织学会成员参加国内许多城市、大学、研究院所在英的招聘活动。由于学会的积极组织和帮助,选择回国工作的留英学人人数在逐年增加,每年都有近十多位成员返回祖国,许多已担负重要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结合海外所学和在学会建立的广泛学术联系,为祖国发展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受到了广泛好评。

学会的专家学者不仅选择回到国内积极参加各项回国服务的创业活动,同时还在英接待、联络国内相关企业来英的相关活动,积极努力与国内相关院校、科研单位保持合作与交流,发挥了纽带作用。

2004年11月,学会接待了由中原工学院及纺织学院等负责人组成的访问及招聘团,并促成其成功引进1名留英博士;2004年接待了山东如意集团的访问团;2005年4月接待了浙江杭州中汇纺织的企业领导,并负责其参观翻译工作:2005年1 2月学会成员万韬俞博士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全英旅英学者专家赴重庆云南的“春晖计划”活动,在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为共同申报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进行充分准备,并在建立院校联系、合作研究、人员交流等方面达成了初步意向。2006年2月学会接待了香港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来访,并负责安排其参观赫瑞瓦特大学,并和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长期以来,学会许多学者专家一直与国内相关院校及科研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联系。例如曼彻斯特大学的陈晓钢博士和龚荣华博士一直担任苏州大学、青岛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江南大学、中原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等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他们除了具体合作相关项目以外,还合作编写教材,并指导研究生。

2007年曼彻斯特大学接待了西安科技大学纺织学院的访问,并且召开了由陈晓钢博士和龚荣华博士以及曼彻斯特大学部分中国学生参加的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