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环境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环境常识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1

太阳系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地球,她比任何一个行星都有生机因为她身上有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蔚蓝的海洋,褐色的土地,绿色的森林,线条儿般的河流,朵朵白云飘浮在上空,她经历了60亿多年风雨沧桑却依旧充满希望。她的血液流淌在我们之间,那动植物是一切生命之源的象征。它们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神圣之地,它们各有特点,有的性格温吃草,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这之中最有灵气的动物莫属我们人类。

在这生机勃勃之中却深藏危险——人类肆无忌惮的捕杀动物,对树木乱砍乱伐,对水源严重污染,空气污浊不堪,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使我们的母亲饱受折磨。这一切难道不能使我们那高傲的头颅低下?就算我们再怎么强大也应明白地球只有一个,难道我们不明白这点吗?不!我想许多人都明白,但是终有一些人麻木不仁不分是非,无时无刻都在破坏环境。使的地球不再耀眼不再美丽不再那么生机勃勃。

即使已有规定不准破坏地球,但仍有人被利益所驱使,被贪婪所蒙蔽。小则乱扔垃圾,浪费水电。大则乱砍乱伐,排放污水………这些使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沙漠日渐扩大至全世界的24%而森林仅占6%……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能唤醒哪些人的良知吗?想想那清新的空气,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的河流……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2

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环境和发展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随着一场与工业革命意义同样重大的“环境革命”的诞生,环境资源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的法律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环保法是多部门法发展的结果,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不仅使其成为环境法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使其原理成为环保法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

我国是一个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空前繁荣,也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一方面使原本某些方面的立法空白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环境法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因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而亟待修改。1下文将就我国现行的环保法的体系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及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有关建议,以期不断完善我国的环保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环保法体系的缺陷及原因

关于我国环保法体系的划分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普遍都认为环保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形成了以宪法关于环境资源保护规定为基础,一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其他相关部门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补充,以及包括污染纺织、自然保护、环境纠纷处理、损害救济、环境管理组织等内容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环境标准组成的体系。2但由于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且我国的环保法体系相当一部分带有浓厚的计划体制色彩,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上述这些缺陷日益阻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迫切要求加大力度完善我国的环保法体系。以下将从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出发,分别论述之:

㈠、体系外部原因所带来的缺陷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新的环境资源保护关系不断出现,必然要求新的环保法的制定实施,再继之便是环境司法要适应新的环保法体系的要求。体现在外部层次上,即为立法上的空白,亦可称为滞后性。所谓滞后性,指环保法在时间上总是落后于环境问题的要求及实践发展。滞后现象已为各国环境法的发展历史所证明。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种滞后性:3⑴、国家权力观念。环境问题只有发展到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时才成为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对象。⑵、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环境意识。一般说来,环境意识落后于环境问题的发展程度,而环境意识在行政管理领域又直接制约着管理制度,这必然带来滞后性。⑶、反馈机制自身的限制。系统的复杂性,反馈环节的多元化及立法程序上的时间限制都会引起这种滞后性。从解决方法上看,滞后性只能事后进行完善,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当然,立法时在现实可行性基础上充分考虑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使立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也是可取的。

㈡、体系内部原因所引起的缺陷

从环保法体系内部来看,作为体系组成部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改变都会相应地改变环保法体系的内容和影响环保法的执行。而且,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环保法体系的结构还不完整,子系统不周全,导致系统功能不完善,使环境资源保护关系中的某些环节尚无适当的控制手段。具体说来有:

1、功能不协调。从实践上看,它表现为某一环境问题未被调整或进行了互相矛盾的调整,亦即有的环境法律系统间作用互相矛盾或存在空白点。初步看来,这有两个原因:⑴、系统结构不完整,某些应有的法律制度尚未确定。(这和立法的滞后性是有根本区别的)⑵、系统结构不合理,有的制度间未能很好地配合。如排无收费和水源利用政策及市政工程管理等方面就存在着配合不周的问题。

2、有的子系统不符合技术合理性。环境问题首先作为一个技术经济问题而存在,其产生原因是各类技术的不合理运用,最终解决也只能依靠技术进步。环保法要产生有效的作用,它本身必须合理,即:⑴、内容满足技术合理性。许多制度是环境保护领域内技术规范的发展,应符合环境科学的规律和要求。⑵、结构满足操作技术合理性。环保法是通过法律对社会进行调整控制的一种工具和方法,必须有适应的结构和程序保证操作上的合理性,使之符合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一般规律。4但是,目前我国环保法在这两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某些问题,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共参与问题、现场检查制度问题、“三同时”制度问题,等等。总的看来,作为技术性很强的环保法,在我国并未体现出这一特点,而更多的是一般的原则制度的规定。

三、环保法体系的完善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这段期间也是政治、经济、社会变动最大的时期。环境立法问题就在这高度变迁的时空中,不断受到试炼,不断受到调适。由此而形成的环保法,也就因而带有浓厚的动态气息。现阶段完善我国的环保法,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㈠、环境立法对完善环保法的前提作用

这里所讲的立法,仅包括制定新的法律规范。没有环境立法,就没有环保法体系,环境司法更无从谈起。因此,完善环境立法是完善环保法体系的一个前提条件。而“立法的发动、进度及内容未必单纯是事理与民意的结果,而会因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静态结构和动态发展而有不同的演变。”5目前,尽管环境立法领域空前活跃,但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还未能完全跟上。因此,加强环境立法,完善环保法体系,促进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鉴于环境问题的四项特色即科技关联、利益冲突、隔代平衡、国际关联,6当前加强环境立法,完善我国环保法体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环境立法要突出自然规律。环境立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环境立法要突出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与发展。⑵、环境立法要充分体现经济规律。环境问题使经济发展的产物,各国实践证明,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最终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在环境立法时,要充分体现经济规律的要求,以环境保护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用法律来教育人们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认识,以环保来促进经济的发展。⑶、环境立法要体现“地球一体”的观点。在国际关联的特色之下,环境行政容易衍生外交、国防及国际势力介入等现象,造成环境问题的复杂化。7故环境立法应从整体角度考虑环境问题,把我国的环境问题纳入世界环境问题的范围内进行考虑。

此外,在立法的进程中,应见贤思齐,认真学习环保先进国家的制度和经验,并可以有条件地援用欧美、日本等国环境法律所通用的管制手段,以便及时、高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㈡、健全现有制度,协调体系内部的功能

1、从技术上完善现存的相关制度。这是改善环保法体系的重要措施。首先,应加大处罚力度。可适当引用不同程度的刑罚,但应认识到环境问题多元因应的执行手段中,刑罚只是其中的一种,且适用刑罚不得背离环境问题的特质与刑罚最后手段的定位。其次,应加强科技在解决环境问题的作用,事实上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议在现行环保法体系的基本原则中加入“科技促进”一项,以彰显科技的重要性。再次,“公共参与”这一原则在立法中虽得到体现,但在现实的决策运行中,却往往抛开公共力量而自行决策,或多或少地损害了公共的利益。故有必要将公共参与落实到实处,如通过听证、质询、述职等途径将之制度化。但同时也应注意不宜一味主张多参与,而应在参与的时机、范围、方式与效力上,妥为规划,并由整体的角度出发,健全相应辅助措施,以免造成公共参与的错置。

2、协调各制度的功能。各制度的协调依赖于其内容衔接和控制手段的协调,即⑴、内容衔接,不留任何空白点,控制环境行为的各主要方面和环节。⑵、内容协同,功能协调,制度间不应有矛盾点。这是由环保法体系内部各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目的性所决定了的。

显然,当前形势下,要完善我国的环保法体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必须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以求更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

1韩德培著:《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三版第61页。

2陈泉生著:《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第55页。

3胡保林、曹叠云、杨延华著:《环境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第74页。

4胡保林、曹叠云、杨延华著:《环境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第78-84页。

5叶俊荣著:《环境政策与法律》,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4月第一版第73页。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3

关键词:电力市场;电价;合作电价;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6-0171-02

1 电力市场中电价理论的概述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是一个理论性的概念,针对电价的分析角度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理论概念。例如,从时间上分析,电价可分为远期合作电价、中期合作电价,目前市场采用的电价以及实时电价等;从功能上分析,电价可分为备用电价、电能电价、输电电价以及各种类型的辅助服务电价等;从制定过程分析,电价可分为一部制电价、两部制电价、事先电价以及事后电价等。从电价理论上分析,大致分为电能成本分析、电力市场形式等两部分。电力成本分析又名电力预测,是结合市场的发展行情列出的市场中的电价;电力市场中的电价,是一种形式机制,通过了解市场的规则,以及市场中参与者对其的影响力等进行出清电价的一种形式。

2 影响电价的主要因素

2.1 电力的成本

电力企业在供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能消耗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消耗等,都称之为电价成本,电价成本主要包括输送成本、发电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等。输送成本主要是在配电和输电的过程中产生的电能以及配套设施的损失费用;发电成本,主要是在电力企业发电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燃料费、管理费、人工费以及维修费用;交易成本主要是在对客户市场供电中产生的费用

成本。

2.2 电力市场的供应情况

市场供需情况的动态,直接影响着产品价格的高低变动,电价也是如此,这是市场价值变化的规律。在电力市场中,如果市场电力的需求量过大时,那么电价就会在这个动态下上涨,相反,如果电力市场需求量较小时,那么电价就会随之下降,因此,也可以说电力市场的供应直接影响着电价。

2.3 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力

电力价格受市场参与者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电力市场基本都是属于垄断性市场,发电公司极其少,参与竞争的发电商家更是有限,相应的就会出现商家策略报价的现象,根据用电负荷的高峰期,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故意抬高电价来获取更好的利润,与电能的生产成本严重不符。

2.4 国家经济政策

电价还受到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对生产者来说,国家采取最低限价,将电价保持在一定的价位之上以保证电力生产的经济效益;对于消费者来说,国家采取最高限价策略,将电力的价格控制到一定范围之内,确保消费者的利益。

2.5 线损方面因素

在配网正常运营的过程中,如果因为配网或配网设备等原因造成线路损耗的话,也会导致电能消耗的原因,这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作为电力企业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会按照总用电量对电能进行定价,而线损的电能因为无法看到也将算为人们用电的成本里面,会直接影响到电价的高低。

3 电价的作用和意义

电价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一种电力使用控制的方式,同时也是针对电力企业本身的一种控制方式,可以对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起到调控的作用。因此,合理发挥出电价对市场、消费者以及电力企业本身的作用,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的重要作用。电价的制定可以更有效地吸引社会中各个行业的资金流向,同时,也满足了用电用户的发展需求,还可推动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双赢的结果;由他人做主,由市场判价,不仅能促进市场电力企业相互的竞争力,而且还能加强电力企业发展的活力,通过竞争不断地改造自身的不足,积累更多的经验知识,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优化资源的配置,世界的资源已经面临枯竭,而电力行业通过合理的生产结构,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资源,还避免了商家的重复投资,有限地利用和开发新能源以及再生资源,为人类节省了更多的非可再生资源;正确引导用户的合理用电,通过市场供电的需求决定电价,不仅可以促进用电消费者自身调节用电,同时还避免了电力企业的高峰期用电高负荷,有着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消费者的合理用电结构,降低电力能源的浪费问题。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电价是控制电力市场机制的核心,同样也是一个联系电

力的发展和电力消费者的一个桥梁,与电力市场参与者有着直接的利益往来。另外,利用电力市场中的电价作为电力发展的经济信号,可以及时有效地调整电力的供求关系,不仅可以调动多方面办电投资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正确引导消费者,从而实现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4 实时电价的定价依据

在电力市场中,首先要确定电力使用的实时电价才能维持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转,而电价也是维持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因此实施电价的定价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市场的实时电价需要建立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再根据电力生产的长期成本以及短期生产的成本作为定价的依据,在电力市场的影响下,电价可以有效实时地将用户的用电负荷情况及时反馈到电力企业,通过这些数据利用经济利益的激励模式来完成市场调度的工作,实现在实时电价定价的基础上将电力负荷的使用情况予以最佳的分布状态,不仅可以实现电价的最优,同时还能让电力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5 环境保护的指标量成为上网电价的排序模式

电价能够衡量供应方的生产经济效益,同样也是消费者长期使用的一种产品。人们的生活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而对于电能来说,不仅要多发电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企业的生产以及社会的发展,还要避免或降低对环境造成的伤害,环境是关乎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预防电力使用过程中破坏环境仅仅依靠电价的定价模式来控制和约束是不够的,量化是控制指标的最有力手段,因此要将环保的指标进行量化,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资力量,使得实施环保措施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样才有助于电厂的生产过程也要为保护环境、净化环境而做出更大的努力。另外,将量化后的环境指标与市场电价相互融合,并将其进行高低的排序模式,使保护环境这个环节做的较好的企业优先上网,利用环境的指标提高电力市场的竞争力度,进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6 结语

通过本文对电力市场中电价以及环境保护的研究,可以充分了解到电价对电力市场有着极大影响,同时也是维持电力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电力市场还承担着保护环境的重任,需要在生产电能和使用电能中,进一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时璟丽.竞争性电力市场环境下可再生能源发电

的国际发展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

2007,(6).

[2] 马瑞.电力市场中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目

标模糊优化短期交易计划新模型[j].中国电机工

程学报,2002,(4).

[3] 陈德裕.在我国电力工业中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力,2012,(3).

[4] 任玉珑,王恒炎.电力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分

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0).

[5] 曾绍伦,任玉珑.可再生能源发电竞价上网研究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4

【关键词】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环境治理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就是消除或减少现场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主要的污染种类有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的光污染和危害。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把现场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态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一环。施工企业正处在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过程中。这一阶段,管理层有部分人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是被动认识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而项目一线施工员在作业过程中,往往忽视环保工作的必要性,以至于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总与整改相伴。缺乏主动创造性的环保工作。建筑企业不仅用四新技术武装自己,还有职业健康和环保低耗的意识提高认识,自觉地把现场环境污染治理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

二、科学合理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在施工之前,有前瞻性地做出现场环境污染分析以及治理措施。建立环境保护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负责;编制环境污染处置应急预案;编制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实施步骤;保证环境治理所用资金到位;环境保护使用的机具设施完备,材料充足。把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紧密结合起来。保证环保工作有的放矢,未雨绸缪,措施得力。

三、施工现场粉尘的防治。2016年上半年位列74城市空气质量倒数10位,河北占6位。石家庄PM2.5的主要源头是: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如何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是城市治理扬尘污染的重中之重。

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规定: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留漏的物料,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门口应设洗车槽。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米,不扩散到场外。3.机械剔凿作业可用局部遮盖、水淋等措施;高层垃圾用容器吊运。4.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洒水、地面硬化、围挡、密往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四、施工现场废气、废水的防治。施工现场严格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绿色施工导则进一步规定: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五、施工现场固体废物的防治。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能够重复利用的固体垃圾,应及时回收,分类别码放,周转使用。对危险品的废弃容器 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标志。2.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堆放生活垃圾。3.不得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4.施工单位应及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在运输过程中要覆盖严密,不得遗撒、丢弃。

六、施工现场噪声振动及光污染的防治。施工噪声,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施工现场噪声污染,则是指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量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七、在城区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前15日,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地和期限、可能产生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防止措施。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施工;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以上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另外,工程使用的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保养与养护,保持性能良好,减少噪声。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5

 

随着我国汽车维修养护市场的快速发展,但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却没有快速提高,目前虽然有一些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约束还远远不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管理制度不到位,环保意识缺失,对本来就脆弱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影响,

 

一、汽车维修养护市场环境现状

 

(一)汽车维修保养过程的尾气污染。汽车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发动机的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汽车三元催化器不能正常工作,汽车尾气的污染是平时公路运输的几倍,而大部分企业将这部分尾气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室外,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二)汽车维修保养过程产生的废弃物。1、固态废弃物。汽车维修企业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和橡胶等固体废弃物直接卖给废品回收站,由于缺少技术和设备,将一些带有有害物质的固体废弃物当作一般废品处理,如报废的钠冷气门、铅酸电池、三元催化器等,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2、液体废弃物。目前汽车保养产生的主要液体废弃物为废机油,一般的管理制度要求废机油倒入收集桶内,定期处理,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部分企业将废机油通过中间商卖给了非法的小炼油厂,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汽车电子类废弃物。在汽车维修和报废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的电子类废弃物,如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元件等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置,都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三)汽车维修保养场地土壤、空气与水的污染。汽车在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没有回收价值的,各企业只是简单废弃或填埋与燃烧,更有甚者,将液体类有毒有害废弃物直接倒入下水道等。填埋的橡胶、塑料很难自然降解,对土壤造成百年污染;倒入下水道的液体废弃物对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更不容忽视。燃烧处理的橡胶、塑料、布艺类易燃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二、应对措施

 

(一)鼓励制造企业研发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导方向,必将成汽车制造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汽车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认识,将环保作为推进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等革新的重要因素,积极主动的进行生产体制和技术的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合作之中。

 

(二)提高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准入制度。我国应该加强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将汽车维修企业配置有关的回收设备以及废弃物回收环保措施做为许可条件,附加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开业、资质审核条件中,并强制实施。对于现阶段没有相应回收设备和管理措施的汽车维修企业,不允许其从事相应的作业,对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

 

(三)加强政府管理,引进环境第三方补偿机制,提高处罚力度。在汽车维修保养企业的管理中,应该坚持“谁污染环境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造成重大环境问题,依据新环保法加重处罚,为企业管理竖标杆,使企业树立“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绿色汽修”的工作目标,以绿色环保为发展动力,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节能设备、设施,倡导科学修车理念,合理分类处置汽车废品,提高维修效率与质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四)鼓励利用废弃材料再生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我国应该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致力于再生资源研发。例如汽车保险杠、座椅、轮罩等广泛采用的材料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国内某研究机构通过在粉碎后的聚丙烯废弃物中加入新的聚丙烯、玻璃纤维、偶联剂等,经过烘干、混合、加热、压制等工序制成新复合板材,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都有重要意义。

 

(五)政策扶持环保回收企业,促进环保回收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应该对企业的回收与利用给予政策的扶持,回收企业可以减免税率,回收开发可以得到科研经费,使回收企业得到经济补偿。

 

(六)加强维修保养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环保意识。在汽车维修中,要优化维修工艺,优化烤漆业务布局,改造烤漆房油改电,规范维修用油料使用量及回收处置,强化维修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意识。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机电维修、绿色钣金修复、绿色涂漆、废弃物处理与回收、洗车水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维修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结语

 

在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减少汽车维修行业环境污染,保持汽车维修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推动汽车维修行业向绿色发展,树立绿色维修的良好社会形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6

1新常态下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新常态下广西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见图1。“十一五”期间,广西平均经济增速为13.9%,“十二五”期间为10%左右,其中2011年增长12.3%、2012年增长11.3%、2013年增长10.2%、2014年增长降为8.5%、201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增长7.6%和8.0%,广西年增长速度已处

于8%左右的水平,经济下行已成为阶段特征。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有利于抑制需求过度扩张和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为广西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留出空间。

2010年广西服务业占GDP的35.4%,2014年达到37.8%,预计2015年可达到38.2%,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全国低10.4个百分点,服务业水平不高,但5年共提高了2.8个百分点,已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产业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将有利于舒缓环境压力。

然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也给广西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在全国消费逐步成为内需主体,外需拉动作用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广西仍以投资驱动为主[6],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短期内难以独立支撑工业持续较快增长。当前广西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钢铁、石化、有色等资源型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作产值的70%左右,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发展模式相对粗放,能源和资源消耗水平高居不下。2014年广西城镇化率为46.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6个百分点,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在促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的同时,也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m,对地区环境质量带来巨大挑战。按照“十二五”期间广西城镇化发展进程,每年新增约80万城镇人口,将新增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约2万t,新增氨氮排放约0.2万t,污染物减排压力不会减小。

2“十二五”广西环境质量现状

2011-2014^,广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见图2。

14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PI优良率)保持在95.6%~98.8%,39条主要河流72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3.1%~97.2%,设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8%以上,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有所提升,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一、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保持在“良好”以上水平(81.8%~86.6%);14个设区市和89个县级评价单元生态环境状况均在优良级以上,但是从年份上分析,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主要河流水质、近岸海域水质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全区的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或达到上限,环境污染问题可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集中爆发,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的难度加大。

2“十三五”广西环境形势分析

2.1“十三五”时期广西环境保护迎来机遇

“十三五”期间,广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将会迎来更大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o广西党委、人民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提出了“生态立区、生态兴区、生态强区”的发展战略[12],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支持绿色创新驱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逐步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在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十三五”时期广西经济发展模式将持续改变,发展阶段不 断变化,经济增长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增多,经济增速整体会有所回落。“十三五”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按8%预测,到202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47万亿元。新常态下,广西的产业结构将持续调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将逐步上升;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当前广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快速推进阶段,能源消费仍处于快速刚性需求增长阶段,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消费量还会继续增长;但广西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能源消费需求增速也将放缓。近年,广西十分重视清洁生产能源,大力发展核电、天然气、风能等低碳能源,到2020年要实现全区县县通天然气的目标,未来将进入与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常态。参考《广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分工方案》,测算得到2020年人口将达到55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54%,工业比重占到43%,单位GDP能耗为0.55t标准煤/万元。预计到2020年广西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4亿t标准煤,“十三五”时期新增量约为0.41亿t标准煤,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下降至56.5%。因煤炭消费量下降,二氧化硫、烟粉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将大幅下降,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减排工作的压力。

3.2“十三五”时期广西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3.2.1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广西尚处于工业化中期,新型工业化进程不够快,工业中高消耗高排放资源型产业占比高,传统产业转型难度大。工业化积累性污染还未消化,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又逐步向城镇转移进人第二、三产业,而相应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城镇化发展的新增性污染呈井喷趋势。采用2011?2014年统计数据,结合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及GDP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十三五”期间COD新增量预计为15.62万t,氨氮新增量预计为1.43万t,均以农业养殖、城镇生活排放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19万t,以电力行业排放为主;氮氧化物新增量预计为8.62万t,以机动车排放为主。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健康与环境安全风险正逐步增强,给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3.2.2环境质量保持并改善的压力增大“十二五”期间,广西还有部分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压力尚未完全缓解,而污染物类型已开始从常规污染物向常规污染和新型污染物的复合型转变。“十三五”期间,污染物介质将转变为大气、水、土壤三者共存,累积型、长期型、复合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将会集中显舰更加复杂,一些环境污染问题治理难度加大,甚至没有成熟的治理技术,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广西在工业化中期繼人新常态,经济社会稳定增长压力不小,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贿财政负担将显著加重,企业对污染治理投入和运行维护资金可能不足,从而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部分市县政府和企业的治污信心将会受到影响,推行治污设施建设难度加大,甚至偷排漏排的现象会死灰复燃,环境监管难度加大,环境质量保持并改善的压力变大。

3.2.3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依然艰巨当前,广西仍有部分原有规模以上的尾矿库没有办理环评手续,且尾矿库环保设施不全;北部湾近岸海域水质异常的次数有明显增加,发生赤潮的风险加大;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危险废物、土壤污染的环境风险没有全面摸清;城市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建设滞后,存在饮用水环境安全隐患;随着广西核电产业的大力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风险因素和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加。“十三五”期间,广西的环境安全依然存在不少隐患,防范环境风险任务艰巨。

3.2.4公众对环境的述求高涨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化、多元化,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影响正逐步凸显,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公众对绿水青山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环境质量改善以及影响损害健康的环境环境质量的负重滑坡同群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期待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4结论

“十三五”期间是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高峰期和机遇期,正面临“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等多个重大战略机遇。但广西在工业化中期就进人新常态,经济增长粗放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资源约束加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区域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线,一些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开始暴露,环境保护在新的历史时期将面临巨大压力。在“十三五”时期,要做好广西的环境保护工作,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继续加大污染减排,严格落实三个“十条”,坚守红线底线不退让,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依法严格环境和生态监管,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