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1

关键词:初中音乐;声势律动音乐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37-01

将声势律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在音乐教学当中,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音乐教学中采用声势律动,是以学生的身体律动打节拍,让学生通过律动动作专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使音乐教学更富有创造力与感染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概念

声势指的是通过人体的各种姿势动作发出声响,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拍手、跺脚等,是表达自身情感的主要形式。声势以身体作为乐器,灵活运用身体的动作,通过身体律动把握音乐节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声势律动无需借助乐器器材,没有高难度的技巧,没有复杂的概念,每个学生都可以结合情境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节拍。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已有了最基本的认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一些动作表现出对节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声势律动的最终目标与音乐教学目标是统一的,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声势律动机会,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领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节奏感。节奏感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很关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跑步、健身运动等本身就带有较强的节奏感,都是节奏的来源,为节奏教学提供了素材。初中生身体较为协调,反应能力与表现能力较为敏感,通过声势律动培养他们的节奏体验与感受是最佳方法。教师要认识到节奏感的重要性,把握好这个阶段,为培养好学生的节奏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高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到音乐会即兴发挥出肢体动作反应,这种即兴的发挥就是学生创造力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培养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具备了想象力,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学生在感悟、体验声势律动的过程中也会σ衾钟懈深的理解,可以任意发挥想象。

(3)培养反应能力。在声势律动教学中,学生的动作是根据音量的高低、快慢,音色的变化,节奏的起伏等而自觉反应出来的,通过一定程度的专业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敏感度,使得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音乐。教师在播放一首音乐作品时,先示范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可模仿也可自行创造。教师通过操作音乐的音量、音色、速度、节奏等培养学生的敏感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辨别能力等都有显著的提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性格问题对学习缺少积极性。声势律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比较好的课堂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心情愉悦,性格变得开朗、热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节奏律动体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教学体验。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交响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关注一下节奏动作,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欣赏中,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声势律动教学法可以借助节奏模仿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发展。

(2)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是通过声音向人们进行传递,而舞蹈是通过动作向人们展现,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营造艺术氛围。学生通过舞蹈进行音乐的学习,可以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在学习《西海情歌》时,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从“左右点布”到“退踏步”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简单易懂。在需要运用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比如民族舞时,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适当教学生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3)音乐意境欣赏与心境感悟。音乐是营造意境的重要方式,要想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就必须做到心境与意境的紧密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声势律动欣赏音乐的意境,进而提高心境的感受。例如,在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学习《丰收歌》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割麦子”等,帮助学生在进行声势律动的同时,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

四、结束语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声势律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初中音乐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教师应当把握好学生音乐学习的这个关键时期,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及音乐素养,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2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运用

前言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提高人的艺术素养。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成为小学基础课程,声势律动在其中的应用,能够将音乐产生的律动更加直观、细致地呈现出来,对学生产生感官层面的刺激,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同时,相比较传统教学方法,声势律动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深入感知音乐艺术,丰富自身精神世界。

一、声势律动内涵及优势

声势,是指能够发生声响的人体动作,如拍手、拍腿等动作。声势律动是通过肢体对音乐产生的节奏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协调肢体语言,同时,通过肢体的运动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1]。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声势律动能够有助于培养音乐创造性人才,且能够通过动作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感知力,深入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愉悦感。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来看,声势律动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声势训练中,学生能够锻炼自身听力,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作品,能够辨别出音乐之间的差异性,并产生多元化思维,进一步感悟音乐内涵。声势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随着音乐做出相关动作,形成形象训练,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是抽象性体验,学生记忆、感知能力都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够形成。当学生听到音乐后,身体会随之做出一系列动作,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声势律动培养,能够在很大程度突破单一教学模式的枯燥缺陷,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踊跃参与其中。如在学习《粉刷匠》歌曲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使学生放松身心,然后带领学生有节奏地做一些简单的拍手动作,营造气氛,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运用不同的动作感受、体验歌曲。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一拍一击都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2.感受音乐节拍

声势律动的运用能够改变原本枯燥的音乐知识灌输,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融合声势律动,渗透至动、唱及听等不同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节拍的特点。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唱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拍手、划船等动作,让学生体会歌曲四四拍子节拍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感知歌曲曲风。此外,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小学生个性化差别,加强对其年龄特点的分析,并以此作为基础与音乐教材相结合,设计更具趣味性的动作,通过对学生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体验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故在教学中将音乐与肢体相结合,通过声势律动练习,能够为课堂渲染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得音乐能够进入到学生内心当中,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奏感、律动性较强的动作,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要点。如在学习《新年好》歌曲时,教师可以设计拍手颤膝脚步等动作,让学生通过声势动作体会和感受到歌曲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2]。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选取动作时要尽可能避开难度较大的动作,以免学生过于关注动作,忽视了音乐的感知。

4.创建音乐意境

音乐作品欣赏中,我们要深刻感受和体会音乐营造的意境,将意境与心境有机整合到一起,升华音乐艺术。一般来说,不同音乐作品主题和内容都具有独特性,对应的意境也有所差别。故教师通过声势律动辅助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中,教师在音乐知识传授的同时,渗透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背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内涵及作者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在欣赏时,可以选择带有民族特色的声势动作,如叉腰跺脚、捻指耸肩等,感受蒙古族特色风情,且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或者在《挤奶舞》欣赏中,教师可以挤奶动作作为声势律动,帮助学生感受挤奶人的辛苦与乐趣,努力营造音乐欣赏良好意境。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主流趋势,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如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使得学生的感官与音乐能够有机整合到一起,心理与心理互相协调,深化对音乐内涵的感悟,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3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音乐 音乐教学

体态律动中的“律”指的是一种韵律感,它与音乐的基本要素息息相关;“动”则是体态律动的一种形态,即运用各种肢体动作来感受、表达音乐。所以,体态律动指的就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的运动来感受音乐。我们所说的体态律动与我们概念中的舞蹈动作不一样。它并不需要有优美、潇洒的姿态,而要求学生的动作要绝对自然放松,协调并充满信心。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体态律动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良好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体态律动可以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让孩子们对音乐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熏陶孩子们的情操,总的来说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巴普洛夫也说过:“在课程开始前,要进行一些有趣的设计,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体态律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或是让学生反复的“跟唱”,长此以往,学生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少。而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地采用体态律动,充分将音乐和形体相结合,这样的音乐课堂既生动又有趣,课堂效果大大提高。

(二)使音乐知识更形象

小学生的求知欲旺盛,但是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对于抽象的概念,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而音乐课中的乐理知识比较枯燥、难理解,学生总是不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很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态律动,将教学变得生动易懂。例如在节奏教学中,为了容易分辨,教师可以给不同的节奏以不同的名称,如ta-a、ta、titi、先读出节奏的名称,读出节奏后,再来拍节奏,这样节奏的练习变得很有意思,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学习兴趣很浓。再如在学习音的唱名时,我们除了要学习1、2、3、4、5、6、7这七个唱名,还可以借助柯尔文手势给每个音一个形象的手势,将唱名与柯尔文手势结合起来,通过唱名做手势以及通过手势唱唱名,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学得更认真。通过这种形象的肢体表现,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

二、音乐课中的体态律动设计

根据空间的不同,体态律动分为非移动性的律动和移动性的律动。非移动性的体态律动包括拍手、晃动、指挥、转身、踏步等。移动性的体态律动在非移动性律动的基础上添加了走、跑、跳、滑行等动作。不论是非移动性的还是移动性的体态律动,它们都可用于音乐的感知训练。而且即便是同一首音乐,也可以采用这两种律动形式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在《水族馆》的欣赏教学中,A段的旋律舒展、缓慢,我们可以设计非移动性体态律动来表现水草在慢慢的生长。B段的旋律活泼、轻快,可以让学生用轻快的、自由的游动来表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与水草嬉戏的情形。但需要注意动作必须依据音乐的走向来进行设计,动作要好看、协调,同时还要能够体现音乐的基本元素及其风格。

三、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上,虽然能看到孩子们不再正襟危坐地呆板学习,但同时也能看到孩子们毫无章法地“群魔乱舞”。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呢?

(一)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中,欢快、热烈往往用快速的节奏展现;忧伤、庄重往往用节奏较慢的音乐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自主感受音乐节奏进行体态律动。比如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是一首速度稍快,活泼欢快的歌曲,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山里孩子在上学的路上踩水花的欢乐情形,于是在课堂上请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快乐的踩起了水花,学生了欢呼雀跃,同时学生们也是手舞足蹈中感受到了踩水花的乐趣。而在《小宝宝睡着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摇摇篮、拍宝宝等温柔的动作来表现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宝宝幸福、甜蜜熟睡的样子。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体态律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动中来。

(二)运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的音调

实践证明,音调和节奏的有效结合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音调和节奏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在利用体态律动展示音乐的音调时,教师可以通过人体的肌肉活动来体现。例如,在4/4节拍中,弱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一只手,第四弱拍和弱拍相同,强拍向下拍两只手,次强拍向下拍一只手;在3/4拍的动作中,表现强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手,表现弱拍的时候再用一只手分别拍两条腿以下;而2/4的动作表现和其他相似,强拍的时候,教师单手上拍,弱拍的时候只需拍一下腿即可。这些动作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音乐的音调,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通过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音乐欣赏课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孩子听不懂,也不愿意听。所以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能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讲音乐情景化、形象化,然后再进行学习,会变得趣味盎然。例如,在欣赏音乐《铁件波尔卡》时,让学生用大小铁锤交替、拉风箱等动作与音乐起来,听到什么音乐后作出相应的动作,音乐变得更加形象,更容易理解。

四、结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不光可以训练孩子的耳朵和嗓子,整个身体都可以得到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理使用律动辅助教学,通过律动表演和即兴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与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提高孩子的音乐感觉,唤醒孩子的音乐本能,使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薛宁.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教学法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2,(06).

[2]暴羽.“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09).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4

一、声势律动及其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

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律动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律动是指身体跟着节奏旋律有节奏的运动,而声势了变动则是一种由于身体发出声音而造成的律动形式,如跺脚、故障等形式。其实演唱会中,人们跟着唱歌者有节奏的拍着巴掌、身体晃动,这就是一种声势律动的表现形式。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推进教学的发展,运用声势律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对教学进行推进,主要能发挥以下优势作用:

声势律动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因为声势律动的发展下,学生能够通过身体的震动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教学与体验,能够直接与节奏发生交流,而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特点就是直接感知,对他们讲解千万遍的音乐原理,都不及引导对音乐课程进行一次自主的感知。这也是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特点所在。其二,能够增加音乐的魅力。其实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与舞蹈艺术等都是紧密结合的。虽然随着节奏的律动还不能算作舞蹈意识,但是能够全面推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无形的增加了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音乐本身的魅力所在。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策略思考

1.借助于声势律动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知

律动是随着节奏而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反过来推测,就是当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律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对律动的感知与感受,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与感受,更多的还是来源于对知识的直观感悟,有时这种感觉是没有道理的,却是能让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声势律动,使学生一次次熟悉节奏,逐渐跟上歌曲的主旋律,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地体味学习声乐知识,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使学生对所学的歌曲第一时间形成感知,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所在。

2.借助于声势律动模仿节奏,提高辨识度

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声势律动的模仿,提高对音乐的辨识度,逐渐实现教学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直都致力于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辨识能力,掌握音乐的精髓,但是在传统教学实践中,一直都是通过模仿的方式来实现的,有时,教师也会把一些有特色的音节内容着重强调给学生听,但最终还是跳不出模仿、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单纯的困扰与模仿所造成的负担,而对于音乐的节奏,尤其是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节奏的理解与把握都不到位。而通过声势律动,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知方式、自己的动作方式,对音乐形成感知与理解,逐渐趋体味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的不同特色,增强对音乐的辨识度,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节奏律动组织音乐接龙游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接龙游戏中。这样的游戏能够根据学生自己的判断,通过不同的动作方式演绎出不同的音乐节奏,进而接龙完成一首完整的歌曲,这也是当前节奏律动教学的一种变通形式,通过学生对节奏律动的感知与演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幫助,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完善。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推进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进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对整首歌曲的感知、辨识。对于一个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远远大于对知识的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加以推进及引导,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完善。

4.重视创造性教学工作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5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作为艺术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灵活性、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是极为关键的。[1]对于小学生来讲,因为年龄的限制,不能按照成人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点,采用体态律动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和传统的示范教学、跟唱教学相比,体态律动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怎样应用体态律动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体态律动的应用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音乐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体态律动的特色进行选择,为学生营造出更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参与音乐教育的积极性。音乐能够改善人们的情绪,因此能够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体态律动其实就是由音乐伴奏结合身体动作本能地做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节奏感的教学。[2]将体态律动加入到音乐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主要是因为不仅能够唱歌,还能够动手动脚表现内心的情绪,这样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采用跟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指导。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采用跟唱的方式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较低。体态律动能够让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更为形象生动,能够促进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从而能够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二)充实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音乐教学中包含多种音乐歌唱的教育,如果能够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可以按照歌曲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相应的简单的舞蹈动作,这能够和音乐之间形成互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理解音乐知识,就会影响音乐学习。在音乐教学中使用体态律动,可以增加学生良好的体验。教师通过肢体动作对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进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挥主动性,将自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采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弱点,之后能够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指导,以便学生能够对音乐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三)亲近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的方式培养自身的节奏感从而和音乐接近,对学生大胆的思考和主动的表达表现等进行鼓励,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创新,将学生的创作空间扩大,让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内心情感体会进行直接的表达,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加的自信,在这样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创新,并且能够对自身的音乐想法进行展示,可以在和同学交流过程中对创作的乐趣进行分享。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有效应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体态律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经常采用跟唱的形式,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体态律动的应用能够让枯燥的乐理知识变的更为生动形象,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面从掌握曲子节奏、设计集体游戏、配合音乐节拍、即兴体态造型等四方面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体态律动的策略分析。(一)掌握曲子节奏,感知身体律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发育特点,采用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律动教学是艺术领域活动中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3]应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对于不同的乐曲采用不同的律动方法,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例如,针对节奏较快,内容丰富的曲调,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欢快的愉悦的节奏进行呈现;对于沉闷的节奏音乐,可以采用缓慢的形式进行呈现,从而让学生更为清晰的掌握。例如,在进行《嘀哩嘀哩》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随着节奏用手掌拍桌子。“同学们,当老师唱到‘嘀哩嘀哩’的时候,能不能配合老师的节奏拍打桌面?”这个时候,教师哼唱歌曲,学生随着教师的哼唱有节奏的拍桌面,能够让学生身体根据音乐律动。(二)设计集体游戏,创编律动旋律。小学音乐课程是为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课程,[4]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出一系列相关的游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让学生对音乐学习感兴趣,进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如在对《火车开啦》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喜欢火车吗?谁能向我描述一下火车的声音呢?”“老师我知道,咔嚓咔嚓。”“呜呜……”“同学们说的很棒,那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好!”“现在请一位同学用声音形容火车的声音,同学们根据力度大小判断是进站还是行进中,好不好?”“好!”通过简单的游戏能够让教师将歌词融入进去,并且能够帮助学生一起创编有关歌曲的律动旋律,鼓励学生从中了解歌曲的内涵,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体会到音乐在生活中的意义。(三)配合音乐节拍,进行现场表演。教师应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培养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欣赏音乐的习惯。可以将全班同学组织起来进行音乐表演,将学生对音乐律动的感知力提高。如在对《水族馆》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水里的小动物吗?海洋里的小动物有哪些?它们有哪些特点?”“海洋里的小动物都会游泳,都有鳍。”“那我们今天也扮演一下海洋里的小动物吧,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特点展示怎么样?”“好!”接下来教师邀请小学生扮成自己喜欢的海洋动物游泳的特点,教师对音乐节拍进行控制。如,有的同学扮演海龟的时候,教师将音乐节拍放慢,并且要求其他的学生一起加入到节拍的击打过程中,一起参与到表演中。当有的学生扮演鲨鱼吃鱼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采用热烈的节奏演绎场景,让其他同学扮演小鱼参与其中。这样的现场表现方式,能够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律动的认识和掌握。[5](四)即兴体态造型,强化想象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开展即兴的体态律动表演,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6]如在对《三只小猪》进行教学时,“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三只小猪的动画片。”《三只小猪》是三个不同的学生演唱的一首歌曲,主要表达小猪应对大灰狼的机智。“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如果我们进行律动学习,你们认为有哪些好的学习方式吗?”“老师,可以选三位同学,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小猪,老师负责打节拍,等到节拍暂停的时候,让小猪进行接力演唱。”按照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可以即兴的打节拍,按照歌曲的节奏进行,随后到学生演唱的时候,教师就将节拍暂停,让下一个学生接受提示,学生立刻进行换班演唱。还可以采用学生之间相互组合的形式,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节奏,不断强化对各种音乐节奏的掌握程度,对自身的动作进行灵活的变动,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及理解能力等。

三、结语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体态律动教学不仅能够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音乐课堂更加活跃,还能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所以,音乐教师应该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对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价值,促进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以便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梦菲.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J].当代音乐,2020,(03):57-58.

[2]魏晓.“声势”在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15):20-21.

[3]姚伶俐.多元化的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5,(23):53.

[4]饶光容.律动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17,(12):32-33.

[5]任那那.探讨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3):103.

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6

一、律动的作用

律动其实就是从规律运动上来说的,且在教学中律动教学不仅是针对单纯律动来说的,同时还针对音乐中所展现出的游戏与歌舞表演等内容。所以在音乐学习中,要从耳朵与嗓子训练的基础上来对身体进行训练,或是可以从歌曲中的特点来进行创编,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动静上的有效结合,产生出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在听到音乐后常常会展现出手舞足蹈的现象,这样也就充分证明了律动的重要性。且在身体的不断协调下,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器官,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在感受与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来实现学习的目标[1]。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教学的措施

(一)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象力远比知识更为重要,在想象力的影响下,能够促进世界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知识的进化。且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在面对音乐时,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动作。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将所听到的音乐借助自己的动作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树立起有效的自信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单纯向学生讲述乐理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角色中去,通过进行演绎,以此来加深对这一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的效果。此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好乐器在音色上的特点,真正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成为生动有趣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出主动性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创造机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热情上入手,拓宽学生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创造,从而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与意义。其次,从发展上来说,我国的音乐课发展形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上出发,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正确的运用好律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好学生的主动性[2]。

(三)保证教学的简单性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律动教学的影响下,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保证音乐学习与律动上的准确性,通过对抽象与复杂的音乐知识转变成为生动有趣的律动内容,不能管帮助学生从自身的亲身感受上来理解好这一知识,同时还要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地位中解放出来,保证教学的胡是哪里进行,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律动内容时,教师也要从音乐的特点上入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内容,确保动作上的简单性,这样才能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如在教学中使用《加沃特舞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按照舞曲的节奏进入到班级中,在做到自己的位置后,就可以借助音乐的变化来做出相应的动[3]。

(四)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

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中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来进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喜欢在人前展示自己,所以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借助身体提感受音乐,以此来培养好学生的创造力。其次,教师还要保证自身语言上的准确性,通过表扬学生等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但是在进行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避免出现以下几个误区:第一,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借助律动教学能够实现教育的目标,但是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音乐教学就是要活跃课堂氛围,所以也就需要频繁的律动,这样也就忽视了教学的本身,并没有满足教育目标。第二,律动与舞蹈是一致的。从本质上来说,律动与舞蹈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别的,律动的核心就是要对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

(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师作为进课堂中引导者,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保证律动教学的顺利进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的质量。其次,是要从音乐基础上入手,突出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借助身体上的表现与有效互动的影响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实现音乐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