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服务行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山服务行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山服务行业前景

矿山服务行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煤炭地质 矿业权 探采一体化

1前言

从当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看出,地质工作可以说全部是按市场经济的方式进行运作,无论是国家地质项目还是社会地质项目。就算是公益性的大调查项目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选项目承担单位。国家基金项目将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其他社会地质项目,按照公司法和项目管理办法都必须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队伍。

2 当前煤炭地质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2.1矿业权获取难度增大

国家施行矿业权有偿获取的政策,国家对煤炭资源进行了国家规划区管理和地方政府规划区管理。资源较好、探明程度较高、资源比较可靠地区的矿权几乎全部被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控制,同时国家又暂停了煤炭矿业权登记。作为勘探队伍再想获得矿权难度大大增加了,也只有进行招投标去获得,而地勘单位本身经济能力、规模也不具备竞争优势,和煤矿、煤电等大企业及民营企业相比我们的竞争力不强 另外,今后所获取的矿权也存在较大资源风险和地域优势不突出的问题,与以往所登记的矿权在价值上也会有较大差别。比较有利的是我们对资源情况比较了解,在矿权登记、投资选区时有比较大的优势,这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巨大比较优势。

2.2煤炭地质单位缺乏自己的产品

从煤炭地质行业本身来看,煤炭地质行业就是一个服务行业,煤炭地质队伍就是地质承包商。在所有商业性的地质工作中,我们在地质报告中只能以实施单位或报告编制单位的名义出现,而不是报告拥有单位,这就造成我们对地质成果没有拥有权,而是属于业主,这个业主就是矿权人,业主也许是企业、也许是国家、政府,我们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产品。过去我们为国家服务,代表国家管理地质成果,同时也就拥有了地质成果,所以过去我们可以说地质报告就是我们的产品。但现在就有很大不同,我们不再拥有地质报告,也就没有了属于自己的产品,我们只是按照业主的意愿为业主提供服务.最终成果归业主所有。我们就相当于机械加工中的来料加工或基础工程中的施工方,就是煤炭工业的打工者,煤炭工业的“民工”。目前地勘队伍明显过剩,市场竞争很激烈,无序竞争时有发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仅仅依靠服务是很难得到跨越式发展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3 煤炭地质工作着重加强的工作

3.1高度重视矿业权运作工作

中国煤炭地质系统在认真分析当前国家政策,以及目前煤炭地质所面临的形势,制定了煤炭地质单位“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总体工作思路以及主要奋斗目标,首次把矿业开发作为煤炭地质系统的主业提了出来,这是非常科学的决策,为强局兴业打下了坚实的决策基础,指明了强局兴业的奋斗方向。这一决定为我们煤炭地质单位的生存发展指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局兴业之路,跨越式发展之路。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也明确指出鼓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或地质技术服务公司,国家为地勘企业提供了矿业开发的政策保证,这就是一次机遇,需要抓住这次机遇,要抓紧行动。因为国家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地,随着国民经济地发展变化,国家政策也会变化和调整。目前国家正在制定节能减排降耗的政策,煤炭工业是国家重点关注的行业.同时国家宏观调控随时也有可能发生,所以说我们不要失去良机。

考虑到目前我们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可选择少量区块进行转让,获取发展资金.从而解决区块登记及优势区块的勘查开发和技术装备更新等问题,不贻误目前煤炭形势大好的时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矿业开发对于煤炭地质单位是全新的领域.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准入要求、门槛也比较高.难度困难不少。但是这项工作对煤炭地质单位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政策性很强,运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我们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需要加强调研工作。为了保证决策的及时性和避免不必要的时机延误,建议将这项工程列为局长工程,由局主要领导来亲自抓,从而把这项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使大家高度重视和关注这项工作,从而尽早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全面推进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高度重视已获取的矿权,要把它看作为我们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宝贵财富来对待和珍惜 这其中重要的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矿权,必须要考虑到矿权的有效时限性,考虑存在的灭失风险。我们还面临着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政策变化这一最大的风险因素,所以我们要加快勘探步伐,早招商、早运作、早动手,尽早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以保持或延续探矿权,最终取得采矿权.考虑到我们自身的能力和行业差别,走合作或联合之路可能是最为现实的模式。同时利用我们地质勘探工作多年的积累及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通过多种手段获取新的矿权,为我们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否则就没有了发展的后劲。

3.2要持续加强地勘队伍能力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对中央企业的要求。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央管理的地质勘查队伍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提出要扩大地质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广泛开展地球科学和地质勘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也明确指出了地质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一是能源矿产勘查;二是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三是矿山地质工作;四是基础地质调查;五是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六是地质资料开发利用。这些就是我们地质工作的基本服务领域,需要我们积极想办法以满足国家对地质工作的要求。

目前,由于市场的推动及技术的进步,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进入了新的快速高效综合勘探新阶段。主要勘探模式是: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利用地震勘探技术查清地质构造,利用岩心钻探、测井技术查清煤层、煤质、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大大缩短了勘探周期,节约了勘探资金,大幅度提高了勘探的效率和效果。不仅满足了矿井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满足了矿井建设、生产的要求,减少了矿井投资、建设、生产的风险。国家制定“先采气,后采煤”的强制性措施,采取地面抽采和井下抽采相结合的办法,来减少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并且国家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并促使煤炭企业加大煤矿瓦斯抽采、综合利用的工作力度。钻探技术作为煤矿瓦斯抽采及煤矿堵排水的最重要手段,必将在我国煤矿瓦斯防治及煤矿抢险救灾中得到进一步的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地质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强势产业,是我们的立局之本。根据国家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以及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煤炭地质单位要持续加强能力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需要我们长期持续不断的进行,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而且要紧跟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否则就会落后,失去市场竞争力。我们要在认真分析各专业技术及其装备在行业内的地位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找差距,明确目标,按照确保行业领先的总体要求,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切实措施,明确主攻方向,按照行业领先的工作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各有侧重、各有重点,做精做优地勘主业,最终形成行业领先地位和特色优势,以满足国家对地质工作的要求,满足市场需要,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

矿山服务行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区位;投资目的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7-0054-06

梁静波(1973-),男,博士,信阳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和产业经济。(河南信阳 474000)

本文系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8670)和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GGJS-073)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图1是2001-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情况。从流量可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05年以前发展平稳,2005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之後高速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都在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联合的《2010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688.1亿美元,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2010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发展势头良好,但对外直接投资中出现了投资主体不均衡、投资行业不均衡和投资区域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现象若不及时调整将影响今後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均衡状况

对外直接投资包括投资主体、投资行业和投资区域三个关键内容。投资的主体结构、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是否协调是衡量一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投资行业和投资区域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主体上,在国有企业占绝对地位,民营企业占比较低;行业上,侧重于以贸易为导向的服务业和以资源为导向的采矿业,国内极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及现代服务业投资较少;区位上,侧重于亚洲和拉丁美洲,其他大洲较少。

(一)投资主体不均衡

尽管从企业数量上看,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不大,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占16.1%、13.4%和10.2%,但从投资金额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仍然是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其他类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见表1)。

流量上,2010年中央企业和单位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24.4亿美元,占流量的70.5%。存量上,至2010年年末,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66.2%,居第一位,而其他类型企业占33.8%,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23.6%,股份有限公司占6.1%,股份合作企业占1.1%,私营企业占1.5%,外商投资企业占0.7%,集体企业占0.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其他占0.5%。在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国有企业中,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比如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如首钢总公司;大型能源公司,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大型金融机构,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企业占主导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这与中央企业拥有大量资金、实力雄厚的现状密不可分,也与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仍集中于能源开采、金融等高投入、高风险行业有关。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上的活力还待加强。

(二)投资行业不均衡

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门类,但无论从流量还是从存量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都比较集中,主要分布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服务业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见表2)。

2010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直接投资总共累计净额为2623.5亿美元,占82.7%,尤其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净额为972.5亿美元,占30.7%。而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仅为178亿美元,占5.6%(见表2),主要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融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木材加工业等,这些多是中低端制造业。我国在其他先进行业,尤其是先进服务业的投资数额更少,例如,截至2010年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84.1亿美元,占2.7%;建筑业为61.7亿美元,占1.9%;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为39.7亿美元,占1.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11.3亿美元,占0.4%。由此可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偏向较严重,主要集中分布在采矿业及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与对外贸易紧密相关的领域,而对技术服务、科学研究、信息传输、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例极小。这样的行业结构表明我国对外投资具有较明显的寻求资源和促进出口的特征,说明获取资源和能源及促进出口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目的。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虽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真正体现我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不论在规模还是速度上都赶不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业。从流量上看,2010年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46.4亿美元,仅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6.8%;从存量上看,2010年末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78亿美元,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5.6%。而且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流量排名多年来几乎没有发生改变,甚至还有略微下降的趋势。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规模较小,说明国内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内制造企业还不具备大规模向外投资的水平和能力。国内服务业的竞争能力远低于制造业,但对外直接投资却高于制造业,这值得我们思考。

(三)投资区域不均衡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是亚洲和拉丁美洲,且集中于几个避税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亚洲占71.9%,拉美占13.8%,两者合计达85.7%,而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合计仅占14.3%。而投向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资金,又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几个避税地。避税地并非对外直接投资的最终目的地,很大一部分投资又流回到内地。这种回流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起到真正开拓海外市场、获取国外资源和转移产业的目的。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亚洲占65.3%,拉丁美洲占15.3%。受市场竞争力、文化差异等因素限制,我国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相对较少,2010年我国对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直接投资仅分别占总存量的5%、2.7%和2.5%(见表4)。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洲际分布,还是从国别(地区)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都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以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传统避税区为投资重点。对外直接投资区域过度集中容易造成企业生产经营之间竞争加剧,重复投资,资源利用率下降;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不利于企业在全球生产布局、合理分配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均衡的成因分析

(一)投资主体不均衡的成因

如前所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之所以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是因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很高,金融和战略性的能源、矿山等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这些国有企业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优势、规模优势、行业垄断优势和肩负国家战略产业安全的责任,同时也是“走出去”战略的忠实执行者。在政府的推动下,尤其是对战略性资源投资加大力度的情况下,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开展了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民营企业众多,但有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不多,很多民营企业缺乏对外投资的能力和动力;加之为保证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资源而投向的采矿业需要巨大的资金作後盾且伴有巨大的风险,而这是众多民营企业所无力承受的。

(二)投资行业不均衡的成因

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制造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以在本文分析中,主要针对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和制造业;服务业由于领域较多,为便于比较,把服务业的几个重要分行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不对其进行细分。

1.服务业占比高的成因

服务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较高,成为对外直接投资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一是得益于国际服务业大的开发环境,许多国家服务业进入门槛低,不会遇到国内那样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二是部分服务业技术要求相对简单且又能适合投资地的经济水平和市场需求,这为技术含量少、资本额小的国内商业资本提供了机会;三是很多服务行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领域,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服务业占比高说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更看好服务业的盈利机会和市场前景。

2.制造业占比低的成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比较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所占比重很大,除了其自身结构升级的需要和国内高劳动力成本的驱动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其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国内很多制造企业并不具备对外直接投资实力。

在国内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制造业,之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投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国内丰富低廉的资本投入和较低的人工成本使制造企业在产出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其制造活动更倾向于在国内进行,而不是大规模的离岸生产。我国制造业目前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而企业恰恰不能以此为作为海外投资的凭借。国内传统的制造企业一旦离开国内低廉的要素环境,到国外生产立刻就会失去竞争优势。第二,制造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太弱。目前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缺少国际化经营人才、资金和市场渠道,缺乏能够整合全球价值链的战略资源,不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除了华为、联想、海尔等为数不多的企业以外,国内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造企业屈指可数。2009年《财富》的世界500强名单中,尽管有34家企业上榜,但是绝大多数是国有垄断行业或者竞争不充分领域的企业,缺乏真正高技术或者充分竞争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制造企业缺乏竞争优势和垄断优势,这使得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受到很大限制,决定了我国制造业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还比较小。

3.采矿业占比高的成因

采矿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较高,是因为随着我国进入重工业阶段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资源能源需求大幅增加。然而,我国很多重要资源能源大多需要从外部输入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在输入形式中,通过进口容易受到世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国际政治和寡头垄断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量和价格波动较大,需求都无法得到正常保障。为摆脱国内资源能源供应短缺的局面,政府鼓励资源能源类企业投资于采矿业,鼓励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建立资源能源供应基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利用资源能源。这是我国采矿业占比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投资区域不均衡的成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部分资金流向了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传统避税港。向这三地投资目的除了这三个地区具备较高的金融、贸易自由度和经济开放度及优越的投资环境外,主要是获取生产经营以外的利益,即享受与外资同等的税收优惠待遇、合理避税、规避贸易壁垒和便于海外上市等。虽然2008年开始我国统一内外资税率,使得企业投资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的一个动机消失,即以外商投资企业的身份享受税收优惠的动机消失,但向这些地区投资的其他动机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从洲际情况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量集中在亚洲,一方面是由于亚洲很多国家与我国存在一定的产业梯度,制造能力相对较弱,生产成本更低,这样我国转移出去的产业在那里具有更大的竞争实力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亚洲人口众多,市场容量大,资源丰富;第三是由于我国和亚洲具有先天性的地缘优势和血缘、文化的相似性,企业在当地投资遇到的文化和习俗障碍较少,所以近年来亚洲日益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拉丁美洲是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直接投资区域。我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除了看重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这两个全球著名的避税天堂所带来的好处外,更看重拉丁美洲丰裕的自然资源,如巴西、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等资源,能够很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对能源的需求。这从对拉丁美洲的投资行业主要集中于采矿业可以得到印证。我国对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投资相对较少,是因为这些大洲很多国家是发达国家,与这些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目前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加之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较大,部分西方国家把日益强大的我国视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实行更为苛刻的安全和政治审查,造成许多投资受阻,限制了我国在这些地区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另外,随着“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近年来资源丰富的非洲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逐步上升。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调整策略

(一)发挥民营企业的生力军作用,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向纵深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主体,虽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由于许多国家对国有企业存在意识形态偏见,其投资意图常被东道国误解,把它们的正常投资行为与国家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因而常常设置一些障碍以阻止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导致许多并购失败。再加上国有企业本身治理结构的天然缺陷,风险控制能力较弱,严重影响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具有一些先天优势,如产权明晰、风险意识强、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很多西方国家认为民营企业更能代表市场经济成分,投资的商业意图更明显,因此其遭遇的严格审查较之国企要少。鉴于此,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政府应加快推进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的调整。给予民营企业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设立特别金融机构或建立特别基金,完善境外投资保险制度,以提升其国际化经营的能力;逐步使民营企业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规模上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以减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因企业背景及经营管理体制原因而寻找政治经济安全借口阻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象的发生。政府在着力推进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调整的同时,应加快国有企业经营的去政治化,改变国有企业经营决策过多体现政治意图,信贷等各种资源过度偏向国有企业的现状。政府对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介入和支持应尽可能采取政策引导和服务的形式。同时,国有企业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二)推进行业调整,加强对重点行业投资

第一,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我国应加大制造业海外转移,把边际产业转移到下一个梯次的国家。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主要是:拥有成熟和标准化适用技术的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第二,加大高科技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推动技术和产业升级。为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我国应大力发展对发达国家的航天技术、激光通信、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积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科技资源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建立技术密集型的合资合作企业、并购海外高科技中小企业。第三,继续加大采矿业等资源开发行业投资。“十二五”及今後一段时期,我国应继续加大对资源开发业境外直接投资规模,通过海外资源开发进一步参与全球国际资源的生产经营体系,争取全球重大战略资源的定价权,维护国家资源安全。除继续加大石油、铁矿石等战略性资源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外,应适当向与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有密切关系的战略资源(如天然铀)转移。第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对外服务业层次。当今,全球现代服务业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为此我国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应该向附加值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以此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升级。第五,抓住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投资与低碳经济有关的行业。我国应抓住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时机,拓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通过并购、独资、合资和合作等方式,获取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以尽早转变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

(三)根据投资目的不同,合理安排投资区位

虽然,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的覆盖率已达到72.7%,但是对外直接投资地区过于集中的根本格局并没有改变,多元化地区分布格局欠佳。今後根据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意图,确立多元化投资地应是政策鼓励的重点内容。对于自然资源获取型直接投资,资源丰富的拉美、北美、大洋洲、非洲以及中东、中亚等地区,应是我国资源开发型产业投资的重点区域;而以获取先进技术为目的的投资,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首选;以转移边际产业为目的的对外投资,应该流向和我国具有一定产业梯度的和市场空间较大的地区,比如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另外,笔者认为消除对民营企业制度性歧视、完善资本市场是减少我国对避税地直接投资比例和改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不均衡的关键因素。

(四)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规划,完善投资信息服务体系

由于我国政府对企业直接投资的区域、行业等缺乏明确的规划和指导,造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导致投资区域、投资行业过于集中。…为减少企业投资的盲目性、无序性,避免不必要的投资风险。政府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国家战略等内容,制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战略规划及中长期规划,进行统一的境外产业规划和合理布局,保持和谐的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同时放宽民营企业的投资权限,使其逐步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信息不对称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大障碍,而政府在提供信息方面应有所作为,承担起信息披露的责任。我国政府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做了很大工作,但仍不够。为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下一步政府除了充分发挥驻外使馆和机构、国外大公司驻华办事处、外国驻华使馆等的作用外,还应加强与国外商业机构、国际经济组织和东道国引资机构合作,同时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国际商会、各种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在这些部门和机构之间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服务和投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