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绘画启蒙教育

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范文1

关键词:幼儿;认知能力;色彩启蒙

1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的内容

“色彩”这两个字眼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了解色彩、知道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不同,左右人的知觉、情感,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活泼或抑郁、兴奋或沉静、轻松或沉重。幼儿生活环境的色彩与其智力发展、个性发展、情绪好坏等有着极大的关系。

幼儿时期正是处于认识世界,了解大自然的起步阶段。幼儿对一切鲜新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幼儿最初是通过颜色、形状、声音等感观刺激直观地感知世界的,孩子们没有更多的颜色概念,也不能区分各种各样的颜色,只是单纯喜欢鲜艳、艳丽纯度比较高的色彩。然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前庭功能不断完善,其大脑皮层通过六感来综合摄取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形成“感觉”。这种感觉使得幼儿对颜色的区分更加明确化,对颜色的兴趣也在渐渐地发生变化,开始有了各自喜欢颜色和讨厌的颜色。

学龄前幼儿尤其对色彩艳丽的颜色及形状有趣的搭配更能引起其强烈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在涂画学习中认识色彩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由于幼儿通常有很好的直观映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以在这一时期关注孩子的色彩心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智力发育。

在绘画中,儿童画的内容是非常广泛,题材多样的。儿童画的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的感觉。从孩子们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画面中不难看出,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孩子们稚嫩而又无限的想像力。我国台湾的郑明进先生在其《怎样了解幼儿的画》中认为:通过儿童画可以发现儿童的性格。例如心情愉快、活泼时,用色丰富且倾向于明朗的黄、红、粉红、黄绿等。色调而在忧郁、烦闷、不安时用色较少且倾向于黑、紫、暗绿等色调。 儿童绘画是突显幼儿天真烂漫的心灵的图像,也是幼儿在成长中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从绘画中多少可以看出儿童发展人格特质、自信心、人际关系、情绪反应等情况,可以寻找出儿童心理发展的蛛丝马迹。

2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原则

2.1色彩启蒙教育的直观性原则

(1)色彩语言的视觉直观性。色彩具有直观性,直接影响着人的情感。在幼儿期,由于言语能力还比较低下,所以幼儿获得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形象信息。幼儿时期的孩子所做的画作,包括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不论是国外儿童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国内幼儿所创作的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是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是以红、黄、蓝等丰富夺目的颜色为主,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的感觉,这正是孩子们画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儿童画较之成人画作不同之处。

(2)物体形态的触觉直观性。当孩子们对色彩有了浓厚兴趣时,带幼儿开展了一系列填色、涂色活动。在活动中,将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形象复印后,请孩子们自己涂色。由于这些是其自己最感兴趣的形象,孩子们涂起来格外仔细、认真。在初次涂色时,绝大多数幼儿涂不均匀,画面比较乱,为使幼儿涂色能力有所提高,有意识地教幼儿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规律的涂色方法。或者准备一些彩色的纸板,用剪刀剪成小块,让孩子用各种颜色的晾晒衣服时用的夹子,夹住同样颜色的纸板。诸如此类的教育方式方法还有很多,用幼儿感兴趣的物体形象作为教育的辅助方式,让孩子愿意动手去接触面前所有的颜色,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色彩感觉,又训练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2 色彩启蒙教育的启发性原则

(1)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幼儿辨色能力有关。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4 岁左右的孩子已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色即红、黄、蓝、绿,但在辨别一些混合色(橙、紫等)的时候往往会犯错误。孩子们不能正确而巩固地把颜色的名称联系起来,也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度(如蓝和天蓝、红和粉红)。而从 5 岁―6 岁开始,在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们能基本辨别混合色,颜色和名称能巩固地联系起来,细微地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幼儿绘画时的用色,是印象色,不是写实色;是简单的颜色,不是复杂的颜色;是色的符号,不是色的真实。因此幼儿的用色是初级的,而不是科学的。因为儿童对客观的复杂、真实色彩不具备科学的分析力,对色彩中的细微的中间色、过渡色和混合色给以理解、比较和分辨,其关键不在其视觉机能,而是受其智力的约束,因此,过早地让儿童面对实物写生,承担起其智力难以承受的真实色彩的表现能力,是不太实际的,也不符合幼儿心理的奢求,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2)维护色彩教学基本前提。教幼儿画画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培养专业画家,从美育的角度来看也仅仅是启蒙教育。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小学生或成人的绘画技法来教幼儿,更不能过多地让幼儿临摹各种各样成人画,否则不仅无助于幼儿感知客观现象,无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甚至会遏制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年龄、教育方法等都相同的情况下,幼儿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色,并且喜好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潜能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对色彩感觉非常敏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会使用饱满的色彩进行绘画。有的幼儿的记忆力非常强,可以借此优势加以利用,多从记忆图案、色彩、形状、造型方面进行练习。教学实践证明,要先清楚地分析幼儿的个性特点与潜能,因材施教。先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多动笔的好习惯,不要抹杀孩子们特有的、与生俱来的潜能,要多留意和发掘幼儿各自的长处,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给予幼儿最好的帮助。每个人的亮点各不相同,只要发掘出其亮点,加以活用,就能使之形成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自身优势,挖掘出幼儿在色彩方面最大的潜能。

2.3 色彩启蒙教育的发展性原则

在认知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叫做“图式”。从功能上来讲,图式是指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纵、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遗传图式是图式在人类长到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这些先天性遗传图式为基础,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使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初生的婴儿,具有吸吮、哭叫及听、抓握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婴儿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行为模式或因式是先天性遗传图式,全部遗传图式的综合构成一个初生婴儿的智力结构。在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图式。知在认知运动阶段,其图式被称为培知运动图式,当进入思维的运算阶段,就形成,运算思维图式。

3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色彩启蒙教育方法

3.1 启发性色彩启蒙教育

幼儿往往有很好的直观映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班幼儿用喜爱的色彩画线条、画圆圈,虽然没有创造什么形象,但孩子们仍乐此不疲。这是因为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小班的吹画活动中鼓励幼儿在画纸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颜色水,再用吸管从不同的方向吹,画面上的颜色相互流淌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图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基本色,再辨别较多的色彩,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在中班的染纸活动中,教幼儿将宣纸折叠成形状后,用纸角蘸色,由于该纸的吸水性强,颜色就自然渗透到里面去,这样就出现晕染的艺术效果,重复蘸取不同的颜色之后,色彩相互渗透,出现了有趣的色调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色彩的冷暖、深浅、明暗、强弱的不同,继而认识调配色。在大班的喷洒印画活动中,先让幼儿在白纸上覆盖不同形状的纸片,用装有颜料水的喷雾器喷洒整张白纸,不同颜色交替喷洒到纸上,颜料相互混合就产生色调变化的效果,当揭开覆盖在上面的纸片,就显现出留有空白的各种图案。这种种趣味玩色活动都能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强烈兴趣,从中还能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

3.2游戏化色彩启蒙教育

认知能力是幼儿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知识的积累有着直接的关系。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也是将来生活和学习所必备的能力,从小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非常重要,游戏,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最佳方式。

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康灵敏教师在《色彩教学对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中也写道“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话的形式。由于孩子们所处的成长阶段,都喜欢玩游戏。因而,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色彩游戏。”

美术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孩子们用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开展游戏化色彩教学活动符合儿童发展特点,能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发展。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形象思维极其丰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想法。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由各种色彩组成的,而这些更多的是在美术活动中一一展现出来的,特别是孩子们的感受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从诱发兴趣,启发思路,激发创造力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儿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让孩子展现生命之美,运用其特有的绘画的形式,突发的内心世界的美丽。

3.3故事性色彩启蒙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觉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其思维活动往往要依赖一定的实物和动作的支持,直觉思维的特点十分显著。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一些幼儿也开始借助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和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表现出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运用更好的教育方法,配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如今的幼儿美术课堂上,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游戏教育方法是最直接的教育方法。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即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又潜移默化的加强了幼儿对于色彩感觉的培养。但是反过来讲,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玩的过程,这是一个在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知识补给的过程,如果把握不好“玩”的度,那么幼儿美术课堂就成了没有发展性的课堂。每一个色彩游戏的实施,都是搭配着一定的故事性来进行的。

一位美学家曾经这样说:“欣赏儿童画要用童眼去看,童心去品味”。一条线在孩子的心中可能是条河也可能是一只鸟。假如人们不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无法读懂孩子们的作品。儿童在进行每张儿童画的创作时,其内心里都有着和这幅画相对应的小故事,因为孩子们的智商发育还不够完全,只会按照自己的内心去想象,去给自己的画搭配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在面对孩子们的画作时,人们有时会显得一头雾水,不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义,但是作为创作者的儿童,却能讲出自己创作的原因和画面中所要表达的故事性。这就是孩子的画,是孩子心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自编自导,自圆其说并乐在其中。因此,面对儿童的绘画作品时,欣赏者也要做好听众,用心去倾听孩子们“谈画”,引导孩子们畅谈自己画中所表达的内容,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儿童画的奇异想象和诗情童趣,往往会因为技法上的幼稚而被成年人所忽略和忽视,但只要人们认真地倾听孩子们谈画,就常能发现许多被人们忽视的美。也只有用心的地倾听孩子们谈画,人们才能真正看懂孩子们的作品、读懂孩子的内心,也才会让孩子们在众人的褒奖与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智商发展的重要时期,色彩不但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并使之的得到一定的提高,还能通过游戏中的故事来培养孩子们各种道德品质的建立。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对孩子们进行绘画方法和主题绘画要求的指导,让孩子们按照要求进行绘画,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在学习中按照老师要求学习的态度,还为以后的各种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孩子们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故事中所包含的的内涵如此丰富,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故事的教育功能,让故事发挥出更大的更有效的作用,在故事中生动的理解色彩、认识色彩、了解色彩。

参考文献

[1]胡爱萍.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探析幼儿空间色彩设计[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2,(2).

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阅读;美育

婴幼儿学前教学的任务,在于启迪幼儿自身对生活环境的认知,促进其主观意识的形成,在精神上能够拥有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式。而在实施幼儿启蒙教学的过程中,为促进对幼儿的美育教育,应用绘本阅读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对幼儿的思想启蒙。下面根植于生活品阅读的基础,对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战略进行简要分析,探究在现代化教幼儿教育中,如何应用教育绘本阅读才能更好地保证婴幼儿教学质量。

一、绘本阅读的价值分析

首先,从儿童文学的作用来看,阅读的基础是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根据图形之间的意识启蒙,可以更直观的保证幼儿在学习中对主观意识上的个人认知。这一过程中,可能通过儿童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其实际的作用和效果。而随着现代启蒙教学不断发展,已经证实绘本阅读模式,能够给儿童展现一个绘画出来的世界,为幼儿的思想世界提供更好的主观意识思维。

其次,从幼儿自身出发,教学中的绘本形式,能够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认知感受。通过老师的辅导启蒙,从绘本阅读中获得情感认知,从而实现对艺术领域方面的教育渗透,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精神层面的意识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绘本阅读模式,就为提供了声色并茂的启蒙材料。其中绘本材料,自身可以通过绘画的模式,为幼儿在学习中,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教育意义的主线故事,从意识形态上促进其成熟。这对于想象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能够更好地开发幼儿无尽创造力。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如何根植于生活品阅读

在进行幼儿园的绘本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一个完备的精神世界,就需要从幼儿的精神世界需求来进行综合教育。而根植于生活品阅读的教学模式,则是确保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对尝试性物品的认识。保证了在学习过程中,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渠道中所展示出来的诸多教育经典问题,可结合相应的基础教育需求进行色彩与故事等多方面的严格推行。

而针对绘本教学中的科学性意义,应当从生活的趣味性出发,通过相应的故事讲解以及生活赏析,从而在生活的基础出发,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能力提升,并依据相应的价值观与多元化的设计上,为学生展示最接近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相比较其他的绘画,应当增加促进幼儿自身健康成长的基础理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发展。

而随着现代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相应的基础教育知识的多元化分析中,可结合阅读过程中的相关感受特点,进行健康的教育,并以此来保证启蒙教育的与时俱进。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策略分析

从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来说,主要就在于满足基本教学目标,对于相应的教学应用基础,都可以更好的促进其基本教W角度体系上的有效培养。通常来说,为更好的促进幼儿个人能力的培养,就在于对基本生活品方面的阅读应用。例如在进行手绘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日常用品、水果等的绘画填色,在指导幼儿学会填色的同时,学会识别一些常见的物品。

通常,绘本教学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教导幼儿能够通过自身的思想认识,进行最简单的行为表达,并通过相应的自我表达,从而获得更大的心理满足。在急性这类教学的过程中,为丰富教学的形式,可结合童话故事来进行绘本情节上的意义调整,并通过有效的教育意义改革,从基本的教育形式上,完成对幼儿在不同阶段上的能力培养。而通过童话故事的绘本教育,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图像与演示的思维方式教育提升,并促进幼儿在不同领域内所展现出来的活动兴趣提升。

而对于绘本教学的执行方式,应当采取递进的方式来进行,并依照相应的教学过程基础,进行幼儿的全面教育启蒙。

根植于生活品阅读的基础上,加强幼儿在绘本阅读方式上的幼儿园教育行为推进,可以更好地促进对基本教育连贯性上的有效提升。而针对这一方面的现代化幼儿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连贯性执行,可更进一步的实现对不同教育层次上的全面化推进。而绘本阅读体验模式,是幼儿成长中的一类主要模仿表现能力,有效的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多个方面上的能力培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彤.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程敏.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张园园.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

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范文3

【关键词】外语素养 英语启蒙 年龄优势资源

引言

21世纪世界步入了融合型国际化的信息时代,各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发紧密,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和国际性的劳动协作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特征。学习外语是了解世界动态、参与国际交流与协作的一个必要条件。外语沟通能力被欧盟定义为终身学习八项关键素养之一。公民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语言既是国家资源,也是个人发展的资本,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国都非常重视外语教育。

1早教机构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

早期教育理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中国年轻的父母们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目前国内知名的早教机构品牌有东方爱婴、红黄蓝、金宝贝、亿婴天使、聪明兔等。早教机构的运作模式基本为中心式:早教中心,专业从事儿童早期教育工作。早教中心有别于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也不同于儿童活动中心和少年宫之类的特色班教育,授课内容方面不刻意追求儿童的技能培训,而是更注重儿童的心智开发和素质培养,授课对象基本以0-6岁婴幼儿为主。本研究选用金宝贝的一次育乐课作为案例分析。

1.1 金宝贝双语课程案例分析

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有不同的敏感期,金宝贝提供了不同的课程。但育乐课是贯穿七个阶段的基础课程。本研究选取第四阶段的一次育乐课作为案例分析,从教学目标、课堂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评估早教机构双语课堂的教学现状。

1.1.1 教学目标

根据第四阶段宝宝的敏感期特点——具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掌握的技能出色地解决问题,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新概念,学习形状和顺序,培养动作技能,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帮助宝宝了解世界,并学会如何巧妙地解决问题。以培养幼儿兴趣为重点,提高其接受语言的敏感性,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

1.1.2 教学设计

金宝贝的标志Gymboree是孩子们心目中一个神秘的朋友。孩子们来上课就是要和Gymboree一起来探索。首先,老师将玩偶Gymboree套在手上,以Gymboree的口吻和大家打招呼,并以一首欢快的欢迎歌(welcome song)开始了本次教学。本次课堂的三个游戏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并且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Bounce& Jump(弹和跳)。游戏过后,老师和家长们为孩子撑起降落伞。随着降落伞形状和高度的变化,孩子们感受空间的变化。在课堂的尾声,老师为小朋友吹起了彩泡泡,同时响起了关于Bubble的儿歌。孩子们高兴地追泡泡,老师喊到“catch bubbles”。在愉快的歌声中,老师送给每一个小朋友一串属于他们自己的泡泡,同时以Gymboree的口吻跟每一位小朋友亲吻告别,因为Gymboree要去太空旅行了,然后就消失在宇宙中了。本次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1.2 早教机构双语教学现状的评估

对于在早教机构接受双语教育的孩子,约35%的家长认为学习效果甚微;约65%的家长认为双语教学在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方面和训练孩子的语音语感方面有效。早教机构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采用的教学活动手段和方法,既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又符合幼儿在自然交际、儿歌、游戏中习得英语的规律,与先进的幼教观念是吻合的。教学理念逐步科学化和人性化。

1.2.1 早教机构的双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寄教于乐

整个教学都是在玩乐中进行,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和探索世界,丝毫没有被强迫学习的压力。教室里的活动器械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发展阶段体能,各类教具有效地辅助课堂游戏,吸引孩子参与其中。弹跳活动能给孩子机会运用平衡和空间辨别力来解决问题,增强他们对观念的了解如因果相关性和地心引力,而且从中得到语言技能的发展。

情境双语教学

教师全程用英语组织课堂各种活动,偶有中文作为辅助说明。孩子在玩乐和活动中自然地接触英文,而不会有学习英文的感受。教师通过表情、动作、手势等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表现英语语言,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深化幼儿对音的理解。一些日常用语,如 “Sit down”“Here you are”“Clap our hands”等在相应的情境中反复出现,不断强化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课堂的主题“Bounce& Jump”通过不同的游戏节目不断得到强化。这符合“全身反应法”和“直接沉浸法”所提倡的情境教学。

音乐与儿歌贯穿教学

现代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在适当的场合播放符合相应的音乐,活跃了课堂气氛。音乐和儿歌贯穿整个课堂,作为引出游戏指令环节和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步骤之间的衔接方式,都以兴趣为纽带,基本采用贴近幼儿生活,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儿歌做过渡。这些儿歌简单生动、韵律优美、朗朗上口,符合幼儿认知心理,很容易引起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重视个体感受

1.2.2 早教机构的自身局限性

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表明“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从“听”到“说”是一种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幼儿只有被输入了一定程度的“听量”(婴儿可以结合语境渐渐理解某些词汇和句子的含义),才能开口输出,即说话。由于这种完全浸入式的母语听说环境,儿童习得母语毫不费力。

可是由于时间精力有限,通常家长每周带孩子上的英语体验课程最多不会超过两小时,这离母语习得机制所必备的语言环境相差甚远。按照一个婴儿一岁时开口说话,除去睡眠时间,假定平均每天有十二个小时暴露在语言环境中,那么一年内他所接收到的“听量”为365天×12小时=4380小时。对于每周在早教机构接触两小时英语的儿童来说,45年才能达到4380小时的“听量”(4380小时÷8小时/月÷12个月/年=45年)。当然,这种简单机械的假定不能说明语言的学习过程,但也解释了我们的学生学习了若干年英语后,仍然无法用英语交流。

2 家庭提供的幼儿英语启蒙教育

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动作发展、感知觉发展、注意品质、音乐感知、书写绘画、数学能力、情绪情感等方面一系列的关键期。[3]在语言中枢转移到左脑之前练习说话,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因为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越小的孩子对声音的敏感度越高,对语音的把握越为纯正,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且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接收系统呈开放状态,系不需要经过间接思考理解,而是借助于当时的语言环境和说话人的动作直接领悟和直接接受,能够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因此,抓住孩子学习外语的黄金期科学地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是一种年龄优势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可以大大节省今后的教育成本,提高学习成效。家庭所提供的英语启蒙教育可以体现出整个社会公民的外语素养。

对部分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64%的家长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凭,有过八年左右的英语学习经历,24%的家长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样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公民已具有一定的外语素养,为下一代的英语启蒙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显示10%的家长认为0-6岁的儿童不应该学英语,原因有浪费时间、早期学习可能干扰母语的学习、不当的教学方式会把孩子引入误区、和早期学习可能抹煞孩子今后对英语的兴趣;而90%的家长相信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认为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虽然绝大部分的人认识到了早期英语启蒙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付出努力的父母并不多。约25%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经意地让孩子接触到英文,比如给孩子听英文儿歌等;只有10%的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建立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这说明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英语素养偏低,年龄优势上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根据调查,家庭提供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营造类似母语的听说环境

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比如大学的英语教师,会刻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讲英文,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然的英语听说环境。如深圳的汤北辰,从她一出生,父亲就坚持跟她100%用英语说话。等到她三岁时,有接近一千六的英语单词量,凡是汉语能理解的,英语都能听懂。

2.2 给孩子读原版英文绘本

父母通过讲原版英文故事帮助孩子习得英文。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外文原版故事书图书馆,很多重视孩子外语学习的家长都成为图书馆的会员,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建立情景与语言的联系,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的作者汪培珽就是传统英语教育下产物,但就凭借坚持给孩子念原版英文故事书,练就了两个孩子的英文耳朵。

2.3 借助现代媒体

很多家长借助现代媒介,让孩子看原版英文动画片、听英文儿歌及有声故事。这些现代媒介成为幼儿学习英语的好帮手。孩子可以通过场景画面理解故事情节,从而习得单词和句子的意思。“用图画或场景而不是中文来体会句子、单词的意思。这正是锻炼英语思维的开始。”

3结论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英语学习机构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既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又符合幼儿在自然交际、儿歌、游戏中习得英语的规律,与先进的幼教观念是吻合的。教学理念逐步科学化和人性化。这为幼儿的英语启蒙教育提供了基础保障。但学习机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局限,从语言习得角度看,无法与家庭提供的语言环境相比。随着我国全民的英语素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的英语启蒙教育成为可能。根据调查,尽管90%的家长认识到了0-6岁是学习英语的黄金期,但只有10%的家长为此做出了努力。这说明语言方面的年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与开发,目前家长的整体英语素养偏低,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范文4

儿童的天性是自由的、主观的。如,学生虽然投入地进行了美术活动,却不能完成教师指定的题目。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更会产生评价上的问题,按统一的标准评价,儿童无法获得真正的发展,而掌握灵活的评价标准似乎又很难。较为自由的课外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更灵活、更宽容,同时也需要在教育目标上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同,因为不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的美术活动只是一种媒介,承载着儿童对美术的热情、对自己思想感情的探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对美术技巧的实践。评价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感受,不当的评价会使儿童产生挫折感,失去绘画的兴趣。教师应积极鼓励儿童放飞想象,诱导儿童自发地表现内心的情感,这样完成的绘画作品才是成功的,应该得到教师的赞赏。

二、以逐步深入的美术专业技能为内容

首先,对审美经验的培养。不要排斥教儿童画一些形象,教师恰当的示范与讲解可以提供给儿童直接、生动的视觉感受,对初次接触绘画的儿童更有效。临摹一些优美的、线条简单、特征明显的形象,儿童不仅可享受用线造型的乐趣,掌握绘画基本功,也能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宣泄。同时,随着画笔下的形象逐渐呈现复杂的结构,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也会逐渐增加。其次,对造型能力的培养。美术是视觉艺术,观察感受是美术最基本的活动,是儿童绘画创作的源泉,也是美术教学的出发点。针对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可用几何形概括法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所画的物体。实际上这是一种概括的过程,结构再复杂的物体,通过几何形概括也能显得有规律、变得简单。教师还要引导儿童注意细节,这是观察训练的重要部分。如画西瓜的花纹,不仅要画出弧形表现立体感,还要表现锯齿形变化,要注意弧线的开始和结束都要归于上下两个中心点。最后,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是形象思维使视觉表象和记忆表象得以升华的审美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儿童根据情境自由发挥想象。如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临摹时,不以“像不像”为标准,可以随意想象。在儿童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教师要把他们指引到一个新鲜地方而不划定范围,让他们随意走向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体验,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画面中表现出丰富的、有个性的主题。

三、以灵活、宽容、鼓励的态度主导活动形式

当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时,绘画活动以外的形式可以引导儿童继续其绘画活动,这样做是让儿童找出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分出作品的好坏,可避免不恰当的评价挫伤儿童的自信心。教师应参与儿童的作画过程,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儿童一起作画不是单纯帮助儿童完成作品,还要指出某种技法的不足,或突出作品中的优点部分。一幅儿童的作品经过教师的改造会有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是可以分辨出来的,毕竟儿童的审美角度与成人的审美角度是不同的,成人讲究的是完整性,儿童更注意局部或感官刺激。参与学生绘画,最大的好处是能对学生的画表示关注,同时进行因势利导的评价。教师在布置儿童自主作画的题目时,必须让题目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喜欢画画的儿童都有自己固定的表达主题,如,男孩爱画机器人,女孩爱画自己和鲜花,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很明显的联系。儿童的画应该是一种自由的情感表达,稍有强迫,就会产生勉强或不自主的表达。

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范文5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钱至上的现象,对待人与事是这样,对待艺术更是这样。许多人认为只有画得栩栩如生才是好的美术作品,只有工程浩大的画才有美术价值。因而,在这种金钱至上的影响下,许多幼儿的想象力被扼杀。同时,美术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功利化、利益化,严重遭受了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幼儿美术教育变得虚伪,而真正需要的启蒙教育则被无情地忽视了。

二、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定式思维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先画一幅示范图,让幼儿跟着进行模仿,完成作业之后再由教师评判哪位学生画得好,而最像的就是最好的。尤其在一些学校里面,教师甚至教学生如何进行配色及画画构图之类的美术技巧,而这些内容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适合于幼儿美术教育。这样的定式思维,使得幼儿在画画中墨守成规,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无法达到培养幼儿的教学目标。

2.有缺陷的美术观

在家长的潜意识中,美术就等同于绘画,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只要教会幼儿如何进行绘画就可以。其实,这是一种有缺陷的美术观,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事实上,进行美术教育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责任,美术教育包括许多方面,绘画只是其中之一。同时,一些教师和。家长存在一些功利化的想法,认为孩子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得到各类奖项,并将这种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观点的存在更加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师资力量欠缺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师大多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缺乏一定的研究,因此他们只能以大众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无法给出有建设性的意E和建议。这从根本上无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更加无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三、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面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我们务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1.理念的更新改变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美术教育都有一定的不了解,认识不够完全。所以对待美术教育没有正确的态度,因此。家长和教师在现今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将原有的较为功利化的思想转变206为更加成熟的一种思想。美术教育是一种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的美术教育不汉汉是为了学习如何绘画,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学应该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因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幼儿美术教育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以孩子的特性为切入点,多方面地加强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将孩子能接受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我们还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对幼儿进行肯定和激励,使幼儿对自身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3.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进行幼儿美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如果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则无法满足幼儿美术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无法真正传授给幼儿正确的知识。这样便会直接影响到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而培养良好的教师,对社会、对学校、对孩子都是一种财富。因此,我们务必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4.适当调整课堂内容

从美术的意义上来看,美术并不汉汉是绘画而已,其包括各种动手操作的内容,例如,剪纸、沙画、写真等。在幼儿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废物改造、或者是用毛线做花之类的美术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认识到美术不汉汉是绘画这一现实,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美术的兴趣。

5.改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体系往往是单一的,汉汉以画画的相似度来衡量幼儿的美术水平。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而是应该从幼儿的角度进行审视,多询问幼儿的创作灵感,促进幼儿与教师间以及幼儿与幼儿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加鼓励,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这种方式不汉能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儿童绘画启蒙教育范文6

在教学中我发现,儿童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线、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再比如:画天空,我们看到了一片“蓝天”,还有几片形状差不多的云彩,仿佛儿童的眼里从来没有乌云翻滚,深不可测的天空,这种状况说明儿童的绘画思维已经被成人的观念所占领,成人有意或无意地教给了他们一种思维

定式,针对上述现状,我在美术教学中指导儿童创作时,运用创设情境,让儿童置身画境,融感情于绘画之中,从而提高创作质量,引导学生进入画境。

一、树立成功的信心

学生创作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画,甚至是随意地涂鸦,也不要轻易批评、指责,这时画好与画坏并不重要,要让学生克服“不会画”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作业。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趣

尹少淳曾经说过:“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常规的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我们可以用情境想象法,让学生在一种新的氛围中创作想象。

1、 选择合适的情境,激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中

创作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充分尊重儿童创造的绘画语言,选择合适的情境,激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中。教师主要是激发学生画欲,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创造加工形象的自信心。

(1)讲故事,设置情境

儿童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在讲课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则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稚拙的画面跃然纸上,惹人喜爱,显露儿童的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例如在教二年级《月儿弯弯》一课时,我就利用讲故事形式,给他们讲了有关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激起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情境之中创作,学生的作品更具童趣魅力。

(2)用音乐感染学生,创设情境

在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如我在讲《蝴蝶飞呀飞》一课到学生自由创作时,播放悠美、抒情的秋日私语,学生随着舒缓的乐曲,用柔和的线条画出美丽的蝴蝶。

(3)拓宽思维空间

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具有广泛的发散性,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散的空间,画出与众不同的画。例如:《开汽车》一课我问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很多种汽车,可你们长大后想开什么样的汽车呀?”同学们立刻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于是我又说“那你们先画下来让老师看看好不好?”通过讨论,学生们的思维拓宽了也有了更浓厚的作画兴趣。画出来的汽车一个比一个新颖。

2、 诱发学生天真的想象力

艺术创造需要想象,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感到艺术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而且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通过对生活中艺术的观赏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儿童画创作也是儿童丰富想象力的再现,他们头脑里有各种奇异的形象并通过手上的画笔把这一切表现出来,那些令人惊诧不已和不可思议的画面,正是儿童内心的一种期盼,一种心思的满足,而这些想象往往来源于童话、神话或科幻故事,男孩子喜欢把自己画成不可战胜的神斗士,女孩子喜欢把自己画成漂亮的公主或美人鱼,有的把太空画成了儿童乐园,有的把海底变成了绚丽辉煌的世界……。在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启迪、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儿童画创作才能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绘画,美术教育才能达

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贴近生活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可以结合学校的活动,提前告诉学生画的内容,让学生注意观察,如“儿童节”、“过新年”让学生画感受最深的情景。

四、加强欣赏和互赏,提高审美能力

每次创作课结束,都要选取有特点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互评、互赏。教师要准备好作业,点拨适时、恰当。如《快乐的生活》一课中,提示学生对展示的作品中环境及人物动作、表情的处理,让学生展开讨论,比较谁的画好。体验创作成功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