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1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老年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27-03
Analysis of bon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he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TANG Zuyi
(Nanjing West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41, China)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体力活动的减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为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居民骨骼健康状况,2013年6月开展了本次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常住居民451人为对象,其中>50岁女性298人,>60岁男性153人。男性中60~70岁87人(72.0%),>70岁66人(28.0%);女性中50~65岁193人(65.0%),>65岁105人(35.0%)。
1.2 方法
定量超声(quantative ultrasound, QUS)测量:使用韩国公司生产的SONOST3000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测量,先输入身高、体重等相关数据后,受试对象右足消毒后置入槽中固定并进行测定。测量主要指标有超声振幅衰减系数、超声传导速度及由两者演算而来的骨质量指数(bone quality index, BQI),测定全程都由同一人员操作。
1.3 判定标准
采用目前国际统一标准,T值表示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青人骨密度平均值相差多少个标准差(SD),1个标准差相当于12%的骨密度值。T值≥-1SD,表示骨量是正常的;T值 -2.5 ~ -1SD表示骨量减少;T值≤-2.5SD表示骨质疏松。
1.4 统计分析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率
451名对象中,骨质疏松86人,患病率为19.1%;骨量减少253人,患病率为56.1%。女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表1)
2.2 不同年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异常呈增加趋势,以骨量减少为主(表2);女性,骨密度异常比较明显,50~65岁组以骨量减少为主,>65岁组以骨质疏松为主(表3)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现状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使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疾病[1]。骨质疏松的最新定义,是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显著,骨质疏松已成为不断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2008年《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骨量减少,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患者将增加至2.8亿[1]。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就是骨折。一项关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脊柱骨折年发病率近10年增长50.0%,其中26.5%由骨质疏松导致,98.2%与骨质疏松相关[2]。髋部骨折发生一年内,20.0%的人死亡,30.0%的人出现永久残疾,40.0%的人不能独立行走,80.0%的人不能完成至少1项日常活动,出院后继续接受1年以上长期护理的占10.0%~15.0%,健康期望寿命缩短5.0%~10.0%[3]。
3.2 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
调查结果显示,本社区50岁以上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中,骨质疏松86人,占19.1%;骨量减少253人,占56.1%。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比例越高。50~65岁的女性存在明显的骨量减少情况,若不及时干预,将很快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医疗资源带来不小压力。
国外学者Dabidson[2]、Srivastara[3]、Hameman[4]以及Taylor[5]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曾得出一致结论,即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全科家庭医生为骨干的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迫在眉睫。
3.3 探索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新模式
骨质疏松症的社区预防国外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制定了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开始对全科医生及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培训,开展骨质疏松症预防和自我管理课程,普及相关知识、增加钙摄入量及开展承重训练量,对有效改善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实行某些生活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6-7]。
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出版了《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骨质疏松症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等,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三级防治网络尚未建立、缺乏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社区适宜技术、社区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群防群治的力度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大,预防方面的研究政策不多[8]。
骨质疏松症虽无致命性,但涉及面广、早发现困难,一旦诊断又难以根治[9]。因此,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重点转移到对社区高危人群的预防及管理上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人群管理等方法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减少脆性骨折率及骨折后的医疗费用。要切实提高全科医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加强全科医生的业务培训,掌握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的基本技能。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拳操、食疗等提高居民对防治的参与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的资源整合,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防治网络,让骨质疏松症预防进社区、进家庭,提高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数量及质量,从根本上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耗费。
参考文献
[1] 孟迅吾, 徐苓. 临床诊断指南: 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疾病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3.
[2] Davidon MR. Pham acotherapeutics for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 2003, 48(1): 39-52.
[3] Srivastara M, Deal C.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 Clin Geritir Med, 2002, 18(3): 529-555.
[4] Hameman D. Considerations of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in an aging secioety[J]. Maturitas, 2000, 37(2): 69-73.
[5] Taylor JC, Srekel B, Utley M, et al. Opinions and experiwnces in general practice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Osteoporos Int, 2001, 12(10): 844-848.
[6] Francis KL, Matthews BL, Van Mechelen W,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based osteopororosis educationg and selfmanagement course:a wait list controlled trial[J]. Osteoporos Int, 2009, 20(9): 1563-1570.
[7] Conner M, Norman P. Predicting health behaviour [M]. 2th ed. New Yor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5: 28.
[8] 高明, 杜雪平, 孙艳格. 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现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2): 3770-3771.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骨密度;腰腿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及系统性的骨疾病,患者的骨量明显减少,骨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2]。本文针对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密度及腰腿痛等骨症状的影响进行相关的研究及探讨,所研究的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6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有32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有17例,女性有15例,患者的年龄为55~81岁,平均年龄为(65.3±1.5)岁;研究组中,男性有16例,女性有16例,患者的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为(65.4±1.7)岁。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比、疾病类型、病情严重情况等因素上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组间的相关数据均可进行比较及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患者使用密盖息、降盖素和活性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对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加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干预,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健康教育干预有:告知患者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病因、发病的机理、临床的表现症状、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等,对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健康指导,出院之后继续对患者进行电话健康指导、咨询和定期随访等。
1.3相关指标观察 分析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变化及腰背痛善、关节痛、手足抽搐、下蹲障碍等骨症状情况,其中,使用双能X线的骨密度仪对患者的腰椎骨和股骨颈的骨密度进行测定;治疗后2个月内骨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为骨症状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研究中的数据结果全部应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按照t检验的方式实施相关的检验,并应用χ2检验的方法对于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检查,若数据之间检验值P
2 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背痛改善、关节痛改善、手足抽搐改善、下蹲障碍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3 讨论
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症状,使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增加,对患者的活动产生严重的限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等健康教育来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症状[3]。
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告知患者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原因、发病的机理及相关临床表现症状等基础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可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来预防及改善,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与日常生活方式,促使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防治与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4-5]。
本研究中,研究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干预后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845±0.024)g/cm2、(0.806±0.012)g/cm2,要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P
参考文献:
[1]王亦文.加强门诊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01):109-110.
[2]陈晓依,刘峰,陈红方,等.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6):486-489.
[3]沈薇,夏长春,方娅贝,等.社区综合管理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08):847-849.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3
【关键词】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密度;中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最具危害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60岁以上汉族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2.5%,其中髋部骨折为16%-20%,年患病人数达180-200万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目前有骨质疏松患者约6944万人,骨量减低患者约2亿人。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中患病率高,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和髋部骨折,需长时间卧床且生活不能自理,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2]。因此,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和骨量减少阶段的及时调整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调查本地区中老年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群体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旨在对于防治骨质疏松上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2年来我院体检的中老年人,男性270例,女性264例。纳入标准:居住本地区10年以上,年龄≥40岁,通过病史及其他检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亢进、代谢性疾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上述患者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4组。
1.2研究方法采用美国GE Lunar Prodigy Advance PA + 300164 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对全部受试者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每日测量前用标准体模校正后进行,精确度误差1%,准确度>98%。详细记录每位受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饮食生活习惯等资料。
1.3判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学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3],骨密度通常用T值(T-score)表示,以本地健康人的峰值骨密度为参考,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以任一部位的骨密度T值比同一部位的峰值骨量低2标准差以上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T值在-1.0至-2.0之间,为骨量减少。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进行统计分析,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输入数据,分组数据两样本间比较用t检验,多样本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
3讨论
本研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以贵阳地区健康人骨密度值作为参考,符合关于采用骨密度值测量作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相关条件[3-4]。因为骨质疏松往往发生在骨松质区域,考虑到老年人易出现腰椎退行性改变和异常钙化,包括椎体边缘和关节突的增生,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及血管壁钙化等诸多因素,容易影响骨密度的测量数值,造成骨密度呈假性增高,从而影响诊断率。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老年人60岁以后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高于髋部骨折[5],椎体压缩性骨折亦可出现BMD值假性增高。因此,对老年人测量腰椎正位BMD诊断OP是一个欠敏感的指标,在诊断上髋部BMD比腰椎BMD更精确[6]。
人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及BMD不断增加,并逐渐达到峰值,其后由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骼形成和骨吸收呈负水平,骨量逐渐减少,且随年龄增加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不断升高。有研究表明[7],贵阳市健康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在20-24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其腰椎峰值骨量低于北京市和哈尔滨市同龄男性;而健康女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35-39岁、30-34岁年龄段,其中女性股骨颈峰值骨量低于哈尔滨市和北京市成年女性。这可能与贵阳地区所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山地气候,全年阴天多,日照少有关。也有研究认为贵阳地区人群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组,女性30岁以后骨密度开始下降,但在25-49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50岁以后显著下降;男性各年龄组间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只呈缓慢下降趋势[8]。
本研究证实贵阳地区男、女性40岁以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持续升高,其中女性在50-59岁阶段出现加速现象,这符合女性更年期开始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的特点,雌激素水平下降会降低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出现骨量快速丢失,骨转换速率加快,从而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升高。相对而言,男性性激素水平下降平缓,因而骨量丢失比较缓慢,在60-69阶段才出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升高,这可能与高龄老人运动减少、肌肉萎缩、骨骼缺乏必需的机械应力刺激,加速骨量流失有关。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根据国家卫生部门资料,髋部骨折的患者住院治疗天数平均为22-24d,按发病后住院计算,不论是住院治疗时间还是住院治疗费用都远高于老年常见的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心脏病搭桥术[9],可见骨质疏松症也是一个消耗国家大量医疗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慢性病,因此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目前许多研究认为[10-11],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除了年龄、性别、家族史这些危险因素外,还和低体重、户外运动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度喝咖啡或碳酸饮料等有关。因此,中老年人应积极防治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以提高生活质量,从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入手,增加户外活动和日晒时间,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并戒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4.
[2]Brown P,McNeill R,Leung W,et al.Current and future economic burden of osteoporosis in New Zealand[J].Appl Health Econ Health Policy,2011,9(2):111-23.
[3]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4]Winzenberg T,Jones G.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J].Aust Fam Physician,2011,40(1-2):43-4.
[5]卢芙蓉,沈霖,谢晶,等.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率初步调查[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6,34(4):215-220.
[6]赵方,陆泉承,吴玉洁,等.老年人腰椎正位及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4):344-346.
[7]刘柳,张巧,彭年春.贵阳市城区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现状调查[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2):108-112.
[8]冯小波,王世伟,刘文波,等.贵阳地区成人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症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7):7023-7026.
[9]罗林枝,徐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69-672.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4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较以前明显升高,预计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骨质疏松也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一个致命杀手,且和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一并成为四大慢性流行病。这四种流行病有几个共同特点:1)在发病初始,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导致比较低的就诊率、知晓率和治疗率;即使有所不适,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疏于治疗,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2)疾病后果严重,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终点事件。原发性高血压可造成脑卒中;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可引发多种器官功能障碍;高血脂可导致心血管堵塞;骨质疏松可造成骨折。3)一旦出现严重病变都不可逆。4)都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疾病早期,可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即使发生了,通过规范的治疗,也能获得颇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在脑梗死发生后,控制血压,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减少再梗死的发生;心肌梗死发生后联合使用他汀类、阿司匹林、B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剂等药物治疗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而有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如双膦酸盐和锶盐等都可以减少骨折的再发生。5)这些疾病不能完全治愈,都需要长时间的乃至终生的规范化治疗。
但是,骨质疏松与其他慢性流行病还有不一样的特点。首先,骨质疏松是一种几乎必然发生的疾病,只要人的寿命足够长,随着骨量的流失,骨质疏松肯定会发生。由于很多病人和医生对骨质疏松的危害和治疗的益处认识不足,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生理的自然衰老,是无法干预的,也无需治疗。其次,骨质疏松更多是在发生了严重的终点事件以后才得以诊断,而且在很多时候,即使发生了终点事件,比如腕部骨折、腰椎压缩骨折,病人和医生可能还都不会意识到病人已患了骨质疏松。再其次,其他几种疾病,病人一般直接到医院专科就诊,而骨质疏松则分布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比如骨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妇产科、老年科、放射科、肿瘤科医生都会接触到这类患者。特别是骨科医生,可能是第一个接诊骨质疏松病人的医生,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接诊骨质疏松病人的医生,所以骨科医生的骨质疏松意识对于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最后,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医生的密切合作,因为造成骨质疏松的继发因素,比如代谢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会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较高比例,需要通过认真的检查才不会漏诊。
骨质疏松的治疗是终身的,病人的依从性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病人的管理和教育,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政府和医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除了糖尿病已经在许多医院成立了专科门诊以外,卫生部医政司在医疗质量万里行骨质疏松项目中已经要求在医院中建立骨质疏松专科门诊,于是2010年,天津医院、天津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6家医院成为天津市骨质疏松诊疗基地的首批授牌医院。
骨质疏松的诊疗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及多学科的努力合作才能完成使命。所以,期望有更多的医师重视并参与到骨质疏松的诊疗工作中来。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推动骨质疏松的诊疗工作再上一层楼,让更多的骨质疏松患者获益、健康。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86-0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1998年WHO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2011年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关爱你的骨骼,早期预防三步走:运动,维生素D及钙剂”。旨在唤起所有年龄段人群摄入高钙健康饮食重要性的认识。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体内性激素水平降,酸性体质,低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缺乏运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炼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经常服用一些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尤其是钙缺乏是被公认的因素。所以合理补充钙剂在OP的防治中甚为重要。
钙在OP防治中的作用以及防治OP循证医学证据。
骨骼是人体一个巨大的钙储存库。钙作为一种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其摄入不足是OP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补充钙剂可延缓骨密度的降低或增加骨密度,已成为骨质疏松防治策略的重要环节。钙剂能加强雌激素、降钙素和双膦酸盐等抗骨吸收药物对骨密度的改善,还有助于增强雌激素的提高骨密度作用;钙剂联合降钙素可有效提高骨密度[2]。2004年欧洲联合管理委员会在WHO类风湿疾病公共健康协作中心和WHO骨质疏松预防协作中心举行的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适量的钙剂和Vit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是有效和安全的;在OP防治策略中,补充钙剂和VitD是一种基本措施,另加抗骨吸收药,可最大获益[3]。综合多项循证医学证据,可肯定补充钙剂和VitD在防治OP中具有重大意义,是防治OP的基础措施。
钙剂的补充途径。
1 膳食补充
要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等。尤其牛奶营养成分齐全,(250ml含钙300mg)且钙的吸收利用率也很高,有条件应每天饮用。每人可根据经济条件选择适当的高钙食品,
2 药物补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2001年发表的OP预防、诊断和治疗共识中指出:钙是提高骨量峰值和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营养素,足量的钙和VitD对健康是必需的,任何一种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时,都要同时摄入推荐量的钙和VitD作为基础药。为增进钙剂吸收和减少不良反应,必须进食后即服或在睡前吃少量点心后服用[1]。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50岁以上者每日应摄入1000元素钙。50岁以下者每日应摄入800元素钙[4]。而我国传统膳食含钙量偏低,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剂量。单从膳食补充所需钙量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合理选择钙剂。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推荐的钙剂选择金标准:①元素钙含量高(碳酸钙含钙量为40%,是几种常见钙源中元素钙含量最高的钙源);②含有适量的VitD(有利于肠钙吸收);③钙剂来源安全可靠(铅、汞等重金属含量低,符合国家标准);④历经循证医学验证,疗效确切(目前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和磷酸钙制剂均有预防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报告);⑤服用方便,性价比高。除钙外,摄入足够的VitD也相当重要。中国营养学会对50岁以上者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600国际单位。
摄入推荐剂量的钙,副作用较少见。但长期摄入大剂量的钙则可出现副作用,例如便秘、肾或膀胱结石,还可以干扰微量元素的吸收。但多项研究结果证明摄入适量的钙是安全的,在不超过推荐剂量的前提下,钙摄入量越高,尿草酸盐浓度越低,肾结石的形成就越少[5]。任何补充剂都应强调适量而非多多益善,否则会适得其反。
虽然补充钙和VitD并不是防治OP的唯一措施,但钙的摄入不足却是我国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相信随着饮食结构的控制(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不良生活习惯的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和浓咖啡等)、增加户外运动同时合理补充钙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免受骨质疏松症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J].South Med J,2001,94(6):569-573.
[2] Nieves JW,Komar L,Cosman F,et al.Calcium potentiates the effect of estrogen and calcitonin on bone mass:review and analysis[J].Am J Clin Nutr,1998,67(1):18-24.
[3] Boonen S,Rizzoli R,Meunier PJ,et al.The need for clinical guidance in the use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a consensus report[J].Osteoporos Int,2004,15(7):511-519.
骨质疏松健康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围绝经期;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体重指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全身性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骨代谢疾病[1]。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指标[2]。有研究表明:中国围绝经期女性中的1/3患有骨质疏松症,但多数具有隐匿性,早期无任何症状[3]。为确定济宁市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本文选取278例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全身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并探讨骨密度与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体检的健康女性共596例,年龄41~6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由专人询问并记录每位受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月经史、临床特征等,以判断是否进入围绝经期。同时询问既往疾病史,排除以下情况:(1)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糖尿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2)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者;(3)6个月内服用避孕药物或雌激素类药物者;(4)卵巢早衰、子宫或附件切除者。入选符合条件者共278例,平均年龄(48.3±5.7)岁。体重指数(BMI,Body Mass Index)计算公式如下:BMI(kg/m2)=体重(kg)/身高(m2)。BMI≤20 kg/m2者为低BMI组,共76例,BMI>20 kg/m2者为高BMI组,共202例。
1.2 方法
1.2.1 身高、体重测量采用体重秤测量,要求受检者脱鞋,尽量少穿衣裤。
1.2.2 骨密度检测 应用美国LUNER公司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双髋部(Ward’s三角、股骨颈、大转子)的BMD(mg/cm2)。参考Pansini F和谭振朝的测量方法[4-5]。平仰卧位进行第2~4腰椎侧位骨扫描,双下肢屈膝位扫描左右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测量前均进行仪器质量测试,变异系数(CV)=0.49%(正常范围为±1.5%)。
1.3 OP诊断标准 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6]。参照WHO 推荐的基于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的诊断标准[7]:(1)正常骨量:BMD较年轻成人均值低1个标准差以内;(2)低骨量:BMD较年轻成人均值低1~1.5个标准差;(3)骨质疏松:BMD较年轻成人均值低2.5个标准差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妇女骨密度变化 从41岁起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测定各年龄组不同部位BMD的情况。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腰椎骨各年龄组BMD的数据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腰椎低骨量发生率 278例受检者T值均大于-2.5,即未发现骨质疏松症;正常骨量者203例,占73.0%;低骨量者75例,占27.0%。
2.3 年龄、体重、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 年龄>50岁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年龄≤50岁者;体重≤60 kg者的腰椎低骨量发生率高于体重>60 kg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55 c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 kg/m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绝经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 自然绝经1年以上者92例,平均绝经年龄为51岁。绝经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58.7%(54/92),显著高于未绝经者的11.3%(21/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旺盛的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的生理过渡阶段,一般发生在40~60岁之间[8]。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导致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骨量丢失加速[9]。但骨质疏松是个逐渐发生的过程,其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当骨质疏松严重时,则容易发生腰椎及股骨颈骨折。骨密度检查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因此,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查。本研究在群体妇女健康查体中,随机选取年龄41~60岁的健康妇女278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其腰椎及双髋部的骨密度。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量丢失以腰椎松质骨丢失为主,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与绝经、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有关。
本研究显示,绝经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者,50岁以上受检者的骨量明显降低,其腰椎低骨量的发生率为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可能与部分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发生快速骨丢失有关,绝经是女性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与腰椎低骨量呈负相关,与蔡玉立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降低主要发生于腰椎骨,并与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及BMI有关,年龄≥50岁、绝经、体重≤60 kg、身高≤155 cm、BMI≤20 kg/m2是围绝经期妇女发生低骨量的高危因素,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检测,以便对低骨量者进行早期干预。
参考文献
[1] Sandhu S K, Hampson G. Th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J].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2011, 64(12):1042.
[2]涂萍,余瑶,徐定波,等.南昌市部分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建立及骨质疏松检出率[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2,5(3):193-196.
[3]高雅琴,常纪,乔杰,等.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诊断与保健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0,10(5):137-138.
[4] Pansini F,Cervellati C,Guariento A,et a1.Oxidative stress,body fat composition,and endocrine status in pro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Menopause,2008,15(1):112-118.
[5]谭振朝.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测量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22-3323.
[6]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7]夏维波,李梅.骨质疏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7):507.
[8]刘相佟,郑楚,嵇芹,等.苏南与苏北围绝经期妇女生存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714-717.
[9]汪明星,房明亮,王建强,等.徐州地区1572例健康人群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调查[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3):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