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饮食安全事故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饮食安全事故案例范文1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事故;预警管理;监测;诊断
中图分类号:U491.5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众化交通运输工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未来高速公路的发展无论是从项目还是从规模上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然而,在扩大建设规模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为了确保公路施工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国家来说可以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下面将对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诱因、预警管理模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1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
1.1公路施工的单一性
单一性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两个项目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样,所以不同的项目所承担的风险种类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现在施工的人员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针对不同的施工项目制定不同的应对风险的措施。
1.2公路施工特点的多样性
由于公路施工的特点,一般的情况下都需要在露天的、全开放条件下进行施工,这无形中就存着相当大的安全隐患。自然环境的因素;包括雨天、雪天、大风、浓雾、强雷电及温度的变化直接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社会环境的因素;由于大多数的情况下,不能做到全封闭,过往的行人带来的安全事故。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出现失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设计自身的安全性和人员的使用性上。现在设备更新很快,施工人员对新设备使用不熟练或是设备保养跟不上,施工设备在出厂时就存在安全隐患也是诱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3公路施工的分散性
分散性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是无法集中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在施工现场的各个位置。虽然在安全管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也出台很多的规章制度,但是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个别的施工人员麻痹大意,或是判断出现问题,以及周围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还是导致安全事故屡屡发生[1]。但是分散性也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特大事故的频率会大大地降低,因为施工人员分散的性质决定了一个危险源直接伤害劳动者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1.4公路施工的流动性
流动性指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总在一个地方,而是不断的进行位置的移动,在空间上处于不断的变换之中,这种施工模式导致了不可预料的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一般情况下,都采取流水施工,因为这样的施工方式不但进度快,而且成本低,不需耗费大量的资源并且可以把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充分利用起来,但与此同时,这样的施工方式又使得施工人员经常更换工作环境,相应的安全防护不能及时地跟上施工的进程。
1.5公路施工的高风险性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公路工程(例如桥和隧道工程)本来施工难度就很大,但是在国家和社会大力推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使得技术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做到舒适、美观。
2公路施工安全的预警管理
为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的全过程对安全生产的工作一定要全面重视,重点放在施工中,对各个阶段环节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做出警示管理活动,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安全预警的管理,为施工安全顺利提供保障。建设安全事故预控管理模式,全面做到把安全事故降为零[2]。
2.1预警管理的功能
预警管理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上,进行全面分析,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模式,实现防止和控制事态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监测与评价施工环境。监测与评价施工活动由各种环境因素引起的安全度,施工与机械设备面临和可能面临的不利环境变动。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主要监测自然灾害及沿线环境,设置监测设备,将信息传输至控制中心。防灾监测设备事先设定基准值,达到基准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系统还能判定运行管制和安全检查是否必要,一旦解除运营管制,能将信息传输至各终端。降雨、河流水位随时间变化情况也能在图像显示,方便工作人员准确把握气象状况。⑵监测与评价施工机械。及时全面掌握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对施工机械进行预控。尤其是对特种施工项目来说,更需要全面掌握机械设备技术和安全状态,使其更好运营和工作。⑶监测与评价施工人员。掌握施工人员作业情况,让他们明确施工规范要求,遵章守纪,根据标准化程序开展施工作业,遵守安全施工操作规范要求,避免违章违纪,确保公路施工安全。⑷监测与评价管理活动。掌握各级管理部门工作情况,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评价安全管理活动的可靠状态及运行趋势,确保管理部门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有效规范公路施工各项工作。⑸评价紧急救援措施。通过评价,能明确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预案,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使安全事故处理后各项生产活动尽快恢复。另外,为提高安全事故预控水平,防止仅凭经验进行安全管理的各项活动,预警管理除了具备上述五项功能之外,还要制定、完善安全预控管理指标,包括监控、判断、报警、诊断、处理等内容,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预控体系[3]。
2.2预警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预警分析是对诱发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做出预警管理,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⑴监测。将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作为监测对象,实时监测外部环境突变、施工设备失控、施工人员主观过错等因素,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全面地掌握公路工程施工情况。⑵识别。由工作人员分析和判断监测所得信息,识别施工中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或致灾因素。⑶诊断。综合分析已经识别的安全事故诱因,确定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源,为采取相应措施,更好识别和控制危险源奠定基础[3]。
2.3预警管理方法
结合安全事故预控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并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确定组织机构运行模式,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安全事故奠定组织基础。日常监测。对安全事故诱因进行专门监控和管理,每天安排专人进行24h不间断的监测,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同时要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全过程模拟,做好应对措施,为更好应对安全事故,降低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做好准备。危机处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一定要冷静,及时、有效按安全应急预案处置,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救援,把损失降至最低[4]。
3结语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复杂多样,公路施工安全问题有着和其他行业生产安全方式不同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预警管理模式,对安全事故进行监测、诊断、识别和预先控制,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对公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提高有着全面的促进作用[5]。
参考文献:
[1]贺凯.山区公路施工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J].华东公路,2011(3):81-83.
[2]王志强.公路施工安全事故预警管理[J].交通世界,2013(5):124-125.
[3]王景春,徐日庆,侯卫红.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1):73-78.
[4]张亮.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3):200-201.
饮食安全事故案例范文2
【关键词】骨折;护理安全;干预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护理服务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1]。骨科住院患者以急诊多、老年病人多、活动受限严重、住院时间长等为特点,病人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使病人的权益、医院的声誉受到损害,同时由于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病人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所以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及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护理安全管理包括病人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部分[1]。正确认识和积极防范护理安全隐患,尽可能减少护理安全所造成的损害,对于维护病人权益,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1.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较淡薄护士不了解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在工作中不能识别护理安全隐患,忽视护理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行为上和语言上不严谨,工作中不遵守诊疗护理常规,不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利益,导致医疗纠纷常涉及护理方面的不足。
1.1.2专业知识掌握欠缺骨科患者的护理专业性强,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工作后如果不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就不清楚疾病护理知识及护理观察重点,就无法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甚至连正确翻身都无法完成。在骨科即使是同样的病例,年龄、体格、营养等不同,病人开始运动、下床时间也会不同。护士若未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病人会发生功能受限或再受伤。
1.1.3病情观察不够细致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只询问不观察,对患者出现的情况未了解清楚,就给予简单的处理。如一位椎管内肿瘤术后的患者,术后诉双下肢麻木、疼痛,护士未认真检查病人和查看病情记录,认为是麻醉未退,未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直到病人双下肢肌力0级,才紧急手术,术中发现是椎管内血肿压迫所致。
1.1.4未规范执行操作规程在骨科最容易发生的是不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按时巡视病房对病人进行翻身,导致压疮的发生。目前护士重治疗轻护理,对病人生活护理过分依赖护工和家属,而这些人无专业的护理知识,在对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时容易发生意外。
1.1.5护理记录不准确、及时在骨科护士对病人的感觉、活动及血液循环等情况缺乏动态的观察记录,在病情变化时无法识别,特别是术后效果不好时无法区分是术前症状未缓解还是手术损伤。有的护士记录繁琐,花费太多的时间记录病情,占用护理病人的时间。
1.1.6职业防护意识不足护士在给患者更换引流袋、更换大小便污染的床单位时护士仍不习惯戴手套进行操作;处理针头匆忙,针帽回套而发生针刺伤;另外在骨科护士因经常给病人翻身、搬运患者,护士容易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劳损,特别是腰部的损伤。
1.1.7实习护士方面因素实习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知识和技能欠缺、不熟练,未执行操作规程和操作制度;实习后期因工作分配等问题,思想不集中,带教老师认为学生各项操作已经熟练,让学生独立操作,也容易发生差错。
1.2病人方面的因素
1.2.1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骨科患者因外伤后感觉、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护士会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如在护士及家属协助下下床或翻身,住院期间不能使用热水袋等,但是患者因未认识到这些注意事项的重要性,仍在护士离开病房后不按要求翻身、使用热水袋,导致坠床、烫伤等事故。
1.2.2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长期住院的患者自带电器,在病房煮饭。部分患者卧床吸烟,有的为了防止护士发现,甚至躲在被子里吸烟,这样容易导致火灾等发生。
1.2.3病人过于强调隐私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强调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和知情权,认为治疗骨折只需要告诉医护人员外伤史即可,对既往史和家族史未详细讲明,以至于延误病情。
1.3病房环境和设施方面因素环境不安全也是很大的隐患。如地板不干燥、堆放杂物、走廊加床、卫生间设施不全等,对行动不便的骨科患者会造成跌倒、碰伤等。骨科的各种用具如拐杖、习步架、CPM机的功能未及时检查,在病人使用时易发生意外。
1.4医院管理方面因素由于护理安全涉及到医疗、护理、后勤保障、医技等各方面,如果各部门管理制度松懈,协调差,会导致病人出现不良的后果或出现伤害。由于护士缺编,护士超负荷运转,导致护士以完成医嘱的治疗任务为目的,直接影响了护理安全[2]。有资料表明,护士人数少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相关[3]。
2防范措施
2.1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护士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了条例》及医院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学者认为护理安全与护理风险有因果关系:护理风险意识低,护理风险系数高,护理安全系数低反之,护理安全系数就高,护理安全保障可靠性大[1]。定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落实情况。
2.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利用各种形式学习理论知识:如外出参观学习、请医疗、护理专家讲课、病例讨论、个案学习、举办读书报告等。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强化护士对专科疾病知识的观察能力,掌握专科疾病的护理重点。对新毕业的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定期进行专科疾病知识的提问和考试,使他们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新护士要经过科室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值班。
2.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规范化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考试,这样不但提高了护士的技术水平,而且从根本上防止了因操作不熟练或失误而发生的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对新护士值班时遇有较大手术或有重病人时增派老护士加强班,以保证安全。严密观察病情切实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密地观察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正确理解医嘱及治疗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以便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杜绝因疏忽而造成的医疗事故。
2.4规范护理病历书写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了条例》及《病历书写规范》的内容,指导护士骨科患者病情记录的重点,制定标准病历记录模版,为新护士记录病情提供参考。定期检查病历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帮助护士及时整改。重点检查危重患者的病历和有纠纷患者的病历。
2.5加强病房管理科室成立安全质控小组,对科室的护理安全负责。每周有工作重点,每月进行安全点评。对存在的问题或隐患进行分析,积极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物品定点放置,易燃物品作好防火措施。保持地面干燥、无杂物,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病床安床栏。各种用具定期检查、保养并记录。对下床的患者要有专人陪护,并保持活动范围安全。
2.6教育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防护措施预防针刺伤,工作中注意标准预防。在搬运患者时评估患者的体重、受伤部位,尽量用节力的方法安全地转移患者,必要时可佩带腰围等来保护自己。
2.7加强实习生管理当前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处理难度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护理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带教的重点。对实习护士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指导,讲解科室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当同学有困难时要及时提供帮助,做到“放手不放眼”。
2.8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资源提高护理人员对组织的认同程度,充分发挥护理里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全面了解护士的能力结构和特长,做到护士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并能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4]。同时要关心护士的生活和成长,让护士在轻松的氛围中工作,减轻工作压力,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2.9完善护理差错报告与根源分析系统为了防范护理差错并从中汲取教训,科室及医院要建立健全护理缺陷报告制度,对已经发生的缺陷要少谴责多讨论,查找自己科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10做好病人的安全教育患者是护理安全管理中可变性最大的群体,流动性大,构成复杂。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均可发生不安全事件。所以从患者入院后就要向患者讲解患病后机体的变化及注意事项,医院的设施和使用的方法。在病房设立安全宣传栏,用以前发生的事件提醒患者采取安全的行为。对病人做好疾病的健康宣教,指导病人认真进行康复训练。教育患者及家属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医护人员提供有关病情的信息。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护理安全防范,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形成过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查找原因,主动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及护患沟通工作,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与监督,让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174.
[2]张玲.德国向山橡山医院护士岗位编制的核算方法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39-940.
饮食安全事故案例范文3
1 骨科常见的安全隐患
1. 1 骨折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 , 卧床时间长 , 疼痛剧烈 , 翻身困难 , 特别是下肢骨折的年老患者 , 极易发生肺部感染、褥疮。
1. 2 还有一些患者情绪烦躁 , 心情抑郁 , 不遵从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 , 不参加必要的功能锻炼 , 增加护理难度 , 延缓疾病康复。
1. 3 护理人员本身工作不认真负责 , 主动性差 , 粗心大意 , 技术水平低 , 业务素质不高 , 操作时违反操作规程 , 未认真进行查对 , 交班不认真 , 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 , 健康宣教不到位。
2 预防措施
2. 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 , 制定明确的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规范安全护理管理 , 工作流程 , 并将责任落实到每名护理人员,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2. 2 护士长采取监管措施 , 充分发挥质控作用 , 定期检查 ,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严明奖惩制度, 提高工作积极性。
2. 3 对新技术、新业务、新仪器的使用 , 要及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并注意跟踪。
2. 4 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操作 ,加强专业培训 ,增强法律意识 ,优化人员配置 ,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对发生的每一项护理差错及缺陷要及时解决, 提高护理安全的意识。
2. 5 对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多沟通 , 鼓励其有效咳嗽 , 协助翻身、叩背, 教会家属如何正确按摩受压处, 预防肺炎、褥疮。
饮食安全事故案例范文4
【关键词】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事故
电力安全生产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也就是说,要实现安全事故的可控、在控和能控,电力系统必须首先从“预防”和“治理”上下功夫,而隐患排查治理正是贯彻电力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随州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的工作部署,通过大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提升广大员工的认识;通过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确保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稳步开展;通过扎实推进隐患排查与治理,力争各类隐患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直至全面消除,从而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1 深刻领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没能对各类隐患实施有效的监控和治理所致。即使是一些自然灾害造带来的后果,也可以追溯到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投运等环节最初的隐患源头。试想,如果能够及早发现电网设备全过程、各环节存在的隐患,并实时加以控制和整改,那么大多数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
过去,不少员工甚至领导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片面地认识,认为隐患排查治理就像季节性安全大检查,是一种活动形式,检查结束活动就算完成。而这些排查要么停留在表面,不细致、不深入,要么对查出的问题不分析、不研究。有时虽然也对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但却没有继续予以高度关注,甚至有些难以消除的隐患不了了之,其实这有悖于隐患排查治理的根本宗旨,也是缺乏对隐患排查治理重要性认识的具体体现。
提高认识首先是提高各级领导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领导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员工才会跟着重视,领导的一言一行对员工行为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相反领导不重视甚至有错误认识,那么员工可能会效仿领导的做法,长此以往,势必形成系统上下恶性循环的局面;其次是切实提高基层员工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任务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员工,简单靠上级督促也许能够暂时起到一些作用,但没有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在提高员工认识方面,从一开始就要用正确舆论和强大的声势来教育员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实际案例学习并深刻分析事故根源,引导员工从内心深处切实提高认识。
杨光糯副总经理在省公司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推进会上专门指出,“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及早发现隐患,及时治理隐患,能够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基层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折不扣地贯彻和执行好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
2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和长效机制
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长期的、涉及公司系统各层面的系统性工程,并不是简单靠几个专业、几个人员走走过场就能解决的问题。系统性问题要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解决。随州公司按照省公司的工作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常态开展工作,力争组织体系在公司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各环节、各阶段、全过程发挥作用。
一是成立以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专业安全第一责任人为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公司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特别是跨专业性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需要领导小组专门协调,甚至对于较重要和较大范围隐患,必须由领导小组专门组织排查和治理。为了常态化运转,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挂靠安监部,负责完成日常工作并与省公司系统有效沟通。正常情况下,领导小组每月要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和分析。
二是成立隐患排查治理各大专业组,组长由各专业部门或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担任。考虑到跨区电网由省公司统一管理,所以地市公司可设置电网、设备、营销、信息、通信、应急、规划、基建、消防、交通和防误操作十一个专业组。正常情况下,这些专业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按专业正常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也可协调开展工作。同时,省公司系统上下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范围,也可全省公司系统上下协调共同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公司系统集团化运作优势。
三是成立以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总工)为组长、安全与技术监督人员为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专家组。就像状态检修专家组一样,隐患排查治理专家组重点负责隐患分析、定性、分级和隐患消除情况督导。每月省公司召开隐患月度例会前,专家组提前对各专业组上报隐患进行分析定性,确定哪些属于缺陷范畴,哪些属于隐患治理范畴,并确定治理期限,以便及时、准确上报省公司。对于已消除的隐患由专家组对应成员加以确认,必要时实施挂牌督办,严格督促各责任专业加快整改进度。
为了全面管控,县区公司重要高危客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纳入市公司统一管理。县区公司每月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并及时将有关信息报送市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并严格接受市公司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协调,接受市公司专家组的分析、定性、分级和督办。
3 扎实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方面,首先要解决如何才能深入的问题。深入不仅要在过去习惯于一个具体专业层面的深入,还要扩展到各专业层面的深入。一个具体专业层面的深入是指不仅要查找某一类专业表面表现的隐患,更要查找该专业纵向深层次的隐患,直至发掘到该专业隐患的源头;各专业层面的深入是指克服以往仅仅重视在用设备或现有系统隐患的弊端,从输电、变电、配电、调度及二次系统、营销、电网规划、信息、通信、施工机具、消防、交通、其他类十二大方面全面查找,既要找客观隐患也要找主管隐患,既要即事论事又要查找关联关系,直至发掘该隐患涉及的所有横向源头。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要以运行人员日常巡查和检修人员专业特巡为基础,并根据专业、季节、特殊时段的需求,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排查。日常巡查可以保证发现一般性缺陷或隐患,专业特巡则可以发现较为隐蔽的缺陷或隐患,而专门人员的排查可以通过现象看本质,追溯隐患源头和涉及的更多专业层面。因此,深入开展隐患排查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多管齐下的排查,甚至需要请求上级专家到现场共同诊断,否则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深入。
总之,在当前电力安全高标准、严要求的形势下,各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体系的管理作用,强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仅要发现隐患,更要对纳入整改范围的隐患,详细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间,并在隐患消除前实施有效跟踪和控制,举全公司之力确保各领域不出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剑靖.过程控制在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15).
[2]王蕾.浅谈电力生产安全管理[J]. 科技资讯,2011(21).
饮食安全事故案例范文5
关键词: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措施
一 安全事故存在的原因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触电和坍塌等几个方面。造成建筑业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是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型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等原因外,还与近年来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安全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有关,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施工人员素质低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普遍未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规范作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容易直接触发安全隐患,从而导致了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二)建筑市场的不规范
建筑行业层层分包,建筑公司或劳务公司受利益驱使,明知分包的队伍不具备施工资质却仍将工程分包,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而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施工过程中,又一味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极其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
(三)违章操作
非机械动力工未经岗位培训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非电工乱拉扯电线,不通过漏电安全保护开关,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关根本不起作用,造成伤亡事故;基坑超标高开挖,放坡不够,不设支撑或拆除不正确,引起坍塌造成伤亡事故;农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发生;进入施工作业现场不戴安全帽,被高空坠落物击中,造成伤亡事故;为抢工期,一味追求工程进度,不顾疲劳地加班,最后造成安全事故。
(四)材料机具的质量不合格
材料有缺陷。比如使用已腐蚀、已折裂、有枯节、有中心眼的木杆;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钢管和扣件;使用已老化或三无的产品。
机械设备有缺陷。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当,缺乏责任意识,设备只用不管,机件老化不换,使设备长期处于一种不安全的使用状态,还有一些机械设备是租赁使用,由于只追求低成本使租赁来的设备常有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加之管理人员素质低,检查的力度又不够,最后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五)防护设施不到位
建筑市场由于竞争规则尚不完善,有些企业生存维艰,迫使其在安全生产的财力、物力投入上出现失重现象。由于安全管理经费的不足,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三宝,四口”及临边防护设施搭建不规范、无防护设施、安全措施不牢固或已严重破损又未及时处理,都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针对以上分析,为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
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使之与新的施工技术相配套,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使之与生产能力相吻合,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人头上,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经常性的开展和利用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建筑职工和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二)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
施工企业必须确定安全生产目标,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企业各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参与各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使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责任制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培训体系,建立企业的技术标准、操作工法,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且要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经常进行现场检查,建立施工过程安全的监控手段和方法。
(三)规范建筑企业总包和分包单位的资质认证及对分包企业加强管理
1.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分包队伍
对分包队伍的选择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施工资质应满足分包工程的要求;2)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应有相关的工作经历或经验;3)分包队伍的以往业绩和社会信誉较好;
2.加强对分包企业的管理:
分包工程开工前,总包单位的现场项目部应核查分包队伍的主要进场人员、设备。分包工程开工后,总包单位的现场安全员应对分包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对其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若发现有安全隐患,应责令其马上整改。
(四)加强安全教育
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生产行为责任,做到:
①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学习,增强安全及自我防范意识,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
②对特殊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
③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必须定期进行体检。
④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
⑤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
⑥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依法从重处罚事故频发企业与主要责任人,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实行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做出成绩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要进行必要的奖励,对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或团体要坚决给予处罚,做到利益与责任必须平等。
(五)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与协调
多数的安全事故发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管理责任,缺乏管理也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完善有序的管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力武器之一,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等。工程中标后,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要有施工技术员编写的书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向工人交代,特别是高空、有毒作业,必须有相应的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急救处理方法。每日有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对当天工作操作提出的安全要求。定期召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会议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加强各项安全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
(六)企业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
对违章指挥、操作、冒险作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规范项目的施工安全行为。安全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对人员的伤害,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入,完善各种安全设备。在施工作业面上设固定的安全管理员,对危险性大的脚手架,起重机搭设和拆除,机构设备吊装,用电设备工作,基础土方开挖等进行监督和控制。
(七)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价和分析。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预先发现和识别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因素,防止事故发生。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就是对建筑产品生产活动中,或者施工前的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价,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提供预测信息,使之进行有的放矢的监督管理。
(八)加强建筑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
饮食安全事故案例范文6
在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中,要针对性地对事故诱因形成相应的措施处理,同时,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警措施,可以对安全事故的再一次发生起到很好的防范性,因此,在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综合防范过程中,要对事故诱因以及预警处理形成综合性的分析,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文章将围绕公路施工安全发生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构建公路施工安全事故防范处理的预警系统,更好地实现公路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效果。
关键词: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预警处理
在公路安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发挥公路建设的综合作用中,要更加注重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因此,要突出在公路建设中各种规范性工程建设的综合模式,尤其是在对公路建设中减少安全发生、提升安全防范功能方面,更好地将公路事业作为一种全面的工程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公路安全施工的规范化,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好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1阐述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1施工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
对于公路建设工程来说,外部的环境对于施工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环境具有复杂性,但是其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根据实践经验来看,最容易给公路施工安全带来隐患的是天气的突然变化和地质的突然变化。首先,公路建设是一项工期较长的项目,时间跨度较长,可能面临的天气状况更加复杂,比如夏季施工会出现暴雨、雷电和大风等天气,冬季施工容易出现冰雪、冰雹、气温骤降等天气,这些恶劣极端天气极容易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发生事故;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势复杂多样,很多公路建设项目是在地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进行的,再加上天气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比如持续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1.2设备问题形成的安全失误
公路施工是一项大型的基础建设,对于机械设备的依赖性较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设备,施工人员和设备的接触程度较高,所以设备问题也是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契合程度不够,比如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更不上设备的更新速度等,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其次是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不够重视,使得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从而引发事故。
1.3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是一个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在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公路施工安全事故中,有近一半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这就说明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到位,没有按规范进行操作,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对于人员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人员分配不合理,职责不明确,操作存在冲突,也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1.4制度运行不到位造成的安全影响
在一些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中,虽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在人员培训、安全意识、技术创新、设备管理、操作流程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当前公路施工的安全运行过程中,对于制度的执行上还没有落到实处,在整个机制体制的创新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制度的优势,因此,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公路施工安全制度的运用,没有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对于制度在惩处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在整个制度的执行上不能落到实处。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没有秉着自我需求的模式,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不能结合企业的综合发展需要,虽然提出了安全管理的概念,但是在制度适用、执行到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精细化模式,因此,在突出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对于岗位作业管理、员工激励制度、精细化绩效考核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健康有序的运行模式,尤其是在执行落实方面,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制度的综合运行效果,因此,在对于员工、管理者等责任落实、追究管理等方面都没有落到实处,对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制度落实等方面,在规范化、系统化、数据化的运行中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2探讨在施工中做好安全事故预警管理的有效方式
2.1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预警制度
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形成综合预警与风险防范处理机制,通过建立相应的公路施工指导模式,尤其是在安全施工与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整个管理体系都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整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规范化的预警处理流程,突出在监测、识别、诊断等方面的综合顺序形成安全隐患的整体排查与防控设计,可以有效的杜绝危险的发生。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监督制度,对预警信息平台形成网络化的综合管理,在预警机构的设置中,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模式,企业做好安全防范管理,在规范性、监督性、激励性等方面着手,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更好地指导安全建设。
2.2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树立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出人的关键要素与作用,并在加强团队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人员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整个施工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同时,在注重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加强人员的综合配置与全面管理,通过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让工作能力强,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融入到公路建设之中,并作为项目建设中的关键位置进行全面管理。因此,在施工队伍的综合管理中,要全面加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品德过硬的施工队伍,尤其是注重在安全意识的形成上,构建多方面的管理措施。通过多种专业技能的综合培训,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管理,通过对施工中各种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综合性能的掌握,形成安全意识的综合培养,在操作中自觉遵守,可以增强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形成专业态度以及负责人的精神,确保公路施工的安全运行。
2.3规范运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控制工作
安全控制是减少各种风险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安全控制的过程中,既要确保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与进度,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上,形成规范化的控制。在细化每一个安全环节的过程中,对于公路施工中每一个安全平台构建良好的模式,根据各项安全需求与规范,事先做好宣传教育与培训,对于相关部分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形成综合教育与责任细化,将详细的图纸与综合设计数据形成全面的分析,这样可以减少相应的安全事故发生。在进行施工前,要穿戴好安全防护设备,定期对安全设施的功能进行检查。对于高空施工,要做好防坠落保护工作,防护网和防护栏的安装要全面科学,避雷装置要可靠管用。在夜间施工时要做好照明,严禁在施工条件不良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3结束语
因此,在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形成多元化的考虑,并结合相应的预警措施,通过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规范化的处理中,形成统筹兼顾的处理方式,能提升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程琦,刘秀菊,张冀新.高速公路建设灾害及管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79-182.
[2]吴贤国,陈跃庆,张立茂,等.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及评价标准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05: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