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建议
环境保护是针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来说的,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加强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虽然我们国家近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具自身鲜明的特征,对此本文中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虽然我国经济近些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类发展历史已经表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想要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需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的路子并不是促进我国进步的最好途径,反而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需要更多的能源,这使得我国需要加大能源开采的力度,这势必会对我国环境带来问题。再加上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途径和次数都是不足的,环保相关制度的缺失,都使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下去,而我国的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 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公众认知和参与程度低
环境保护与社会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每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工作。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不够,对环境保护缺乏自主意识,往往将环境保护看做是政府的责任,是生产企业的责任,而与个人关系不大。而且,社会上很多人对环境保护的概念缺乏基本认识,从来没有想过环境污染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危害,平时不会去关注环境保护,更无法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缺乏自主了解,同时,对环保活动等公益性活动参与度也不高。
2.2 环保部门监管不力
环保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时执行到位。其中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以至于国家用于环境保护的专项经费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某些职能部门的干部自身也存在严重问题,人在其位却对相关业务缺乏基本常识,不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也远远不够,导致对污染的监管失职。有此地方为了提高财政收入,采取保护性政策,对具有较大污染的工业企业的制裁力度较轻,使得环境最终遭受很大的破坏。
2.3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问题突出
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缺乏统一指导和管理,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化垃圾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的生产生化环境越来越恶化。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化肥的使用量1995年是1978年的4倍,2009年化肥使用全国5404.4万吨,是1978年884.0吨的近7倍。由于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地板结,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化肥农药的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污染了湖泊和河流海洋。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养殖业的排污量剧增,又由于我国畜禽粪便的利用率还不足30%,大量的粪便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直接成为环境破坏的源头。再加上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导致了我国农村1.5亿亩土地不同程度的污染。
2.4 环境污染方式的多样性
经济的发展带来科技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发明运用于生产领域,给生产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造成环境污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呈现多样化。除了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居民生活污水、市里的汽车尾气等传统环境污染,如今又产生了很多新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环境污染,电磁波污染,光化学污染等。科技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未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环境污染,是难以预料的,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我国环保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抗污染技术以及自主开发创新的能力还是十分欠缺。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力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责任心和提高公众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使社会大众能高度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公众是环境保护中的生力军,只有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主人翁地位,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对环境有了强烈的保护意愿,才能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环境保护机制,才能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使得环保意识深入民心,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作为国家的主人,使社会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力,这样才能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决心和环保信心。同时,国家需加大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保障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强化各级环保组织的监管力度
协调各部门的职能范围,使各环保组织各司其责,能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实际施行过程中,杜绝徇私情,,以权寻租等情况发生,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联动企业和公众,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位一体环保机制,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3.3 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政府要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强化我国农村村民的环保意思,我们刚才在上文中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农村表现更为严重,他们的环保意思薄弱,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对环境破坏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所以国家政府一定要加大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思。这样才能微环境保护工作奠定群众基础。其次是国家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保障农村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3.4 促进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
如今科技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环境保护工作也应进行科技创新,只有技术不断开发和完善环保技术,才能做到环保生产。所以在新的发明、新的科技运用于生产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地检测和反复地论证,确保这些发明和技术确实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再运用到生产领域,才能使环境污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这是对环境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同时,企业也应该寻求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企业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为主体,注重对企业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的开发,从内而外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和引导,加大力度致力于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4 结语
现今,经济发展建设工作正加快步伐,国民的物质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居住条件也日渐优越。但是,发展建设就面临着环境受到破坏,所以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处理方式还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也不到位,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国民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董英林.浅谈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2).
[2]王永正.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4(2).
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2
本次调查结果的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范围:我市居民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问卷
调查人数:162人
发放问卷:162份
有效问卷:162份
调查显示, 仅有15%的人表示知道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6月5日;有85%的人对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不太清楚。可见,对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仍需进一步加强。
有38%的居民知道全国统一的“环境污染举报”免费环保热线电话12369,看来环境问题已经为广大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人瞩目的重大问题。
有73%的人对____2年____市着力实施的“十大环保工程”表示了解,有41%的人对____市实施的蓝天工程表示了解,看来市政府所采取的环保举措已经越来越为广大人们所关注。
有92%的人认为与以前相比,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另有4%的人认为并没有很好的提高。看来,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还有一些不顾生态平衡蓄意破坏环境的人,而他们为的只是一些个人利益。
有73%的人认为保护环境是为了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另有23%的人认为保护环境是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子孙后代着想。看来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发现破坏环境时,88%问卷调查都表示积极制止,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社会每一份子的职责和责任。
对于目前的生活环境,58%的居民表示良好,12%的居民表示一般,31%对身边环境表示不满意,可见,生活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对于____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92%居民表示希望尽快创建成功,可见我市居民对我市未来环境的发展很有信心,相信将来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有88%的居民表示愿意为环境保护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不仅有热情,还有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1.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从调查中可发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环境判断的重要变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得就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
2.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成正相关,因为他们对环境题的认识程度更清晰。
3.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系。所处环境越好,居民的环保意识越强,反之亦然。
通过这次的____市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对我市部分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一定了解,不少调查者也提出了一些环保意见和建议,其实目前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可以明确透露出我市市民有着比较强的环保意识,但是其环保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保意识,良好的环保意愿也难以付诸实际行动。
针对目前我市居民的环保意识现状和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处理和改善:
(一)从居民自身着手,这是改善我市环保现状的前提条件。
第一,加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新风气,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环保事业是集文化素质与公共道德于一体的事业,是人们对国家集体关注的表现。只有素质上去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才会相应地加强。同时,居民还要关心并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留意关于环保的各种宣传,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进一步了解和丰富自身环保知识,牢固自己的环保观念。
第二,应从行动上切实支持政府的环保工作,响应政府号召,使自己良好的环保意愿能付诸行动,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为我市的环保工作尽一份力。另外,市民还应尽力用自己良好的环保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周边的人,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应加以批评并即使制止,用积极的实际行动去带动更多人加入环保队伍。
(二)加强政府的环保工作,这是改善我市环保现状的重要条件。
第一,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要提高居民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使居民自觉的按照环保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尽力使其实际行动与环保意识配套。
第二,坚决贯彻和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和法规,继续作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严格执行环保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排污单位有章可循,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三)加强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
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3
(一)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环境意识是人们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为倾向,是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包括了环境伦理意识、对环境科技知识和常识的了解、环境政治经济与法制意识以及环境心理意识。环境意识已成为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使人的言语行为更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使个体能够主动的认识、评价和保护环境,自觉地调控自身的言语行为,使之更符合规范与道德。早在1992年,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加强环境基于“环境意识”培养的高职绿色化学教育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张 琳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的对策。高职学生毕业后,他们将承担生产一线、社会服务等领域主要岗位的工作,提高这一学生群体的环境意识水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显然,环境意识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素养。
(二)高职院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许多环境问题都与化学物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使得人们在碰到环境问题时能够做出及时的辨别和判断,并得出解决的方法手段,以减小环境危害,保障人体健康。绿色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前沿,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绿色化学教育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环境意识中具有较其他学科更多的优势。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接受绿色化学教育,会逐步具备绿色化学的思想,具备绿色观念,直至能用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绿色化学的方法手段来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可能碰到的环境问题,而且,他们将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环境意识的群体,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如今,国际社会已将绿色环境、绿色家园作为共同追求的目标,国内各行各业都已经意识到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耗、环境保护这些方面加以足够的重视,甚至是让其成为行业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文化。基于此,行业企业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员工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将帮助行业企业长久处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必要的。在高职院校开展基于“环境意识”培养的绿色化学教育,不仅可以让绿色化学教育的目的、目标更明确,而且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的选择也更易于让高职院校所接受。
二、基于“环境意识”培养的高职绿色化学内容体系构建
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大方面:绿色化学原则、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技术和绿色工艺等。基于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特点,在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过程中,内容的选择非常关键,我们不需要去追求专业深度,而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原则、理念上,选择一些贴近实际、反映学科与技术、技术与生活生产,体现环境保护的内容,同时介绍一些化学领域中涉及到环境、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在高职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可定位在让学生建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学生的绿色观念,时刻牢记人类对于环境与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绿色化学恰好可以承载环境意识培育和环境知识传输这一核心任务。
三、基于“环境意识”培养的高职绿色化学教育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是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主阵地,能够较系统的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知识的教育,然而受到教学课时数及学生知识结构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绿色化学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很少,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为了让绿色化学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普及面更广,使更多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提升,可考虑灵活多样的实施途径。
(一)安排绿色化学教育讲座
选择学生较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绿色食品、赤潮的危害、异常天气的形成、新能源、生态城市建设等,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还能进一步提升环境认识。
(二)利用环境保护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
3月17日世界保护臭氧层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利用这些环境保护纪念日开展主题班团会,举办专题宣传栏等,充分挖掘隐含的绿色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宣传,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境保护的责任,保护我们的大家小家。
(三)成立社团或兴趣小组
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美国电影文化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 积极影响
[作者简介]闾振华(1965- ),男,四川郫县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工作处,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喻晴(1980- ),女,湖南宁乡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77-02
电影是一门视觉化的艺术,表达了人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反映了信仰、礼仪、世界观、价值观等文化层面的东西;其中蕴涵了许多关于家庭、爱情、和平、自然以及人性等方面的哲理。电影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观念,也在改变这个社会。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一步步深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大批美国电影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必然会对我国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正处在规划未来人生及塑造良好品格阶段的大学生,其影响更为强烈。如何以客观冷静的态度看待美国电影,遏制其消极因素,从人生、情感、社会及文化差异等方面挖掘其积极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一、美国电影中反映出的美国文化
美国电影反映出的文化有很多,如反映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的《超人》,带有忧患意识且引起人类思考的《2012》,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宣扬环境保护重要性的《阿凡达》等。美国电影以影像为手段反映出国家社会民众的人文价值观、生死观以及自然观等。
1.富有英雄情结的个人价值观。英雄情结是人类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它给人类的精神上带来了巨大激励与希望。英雄情结展现了理想人格的真善美与不屈不挠的精神,能够使现实生活中感到沮丧与失落的人勇敢地相信自己,追寻自我的超越。《超人》主人公就是被赋予强烈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他坚强勇敢、善良坚韧,而且神通广大,不仅能力挽狂澜,更能够慰藉并鼓励那些受过伤害的人,是一位美丽的心灵使者。他人生价值观明确,又拥有完美的品格。超人形象的成功塑造让我们了解到,美国人推崇的独立自由的个人价值观中带有强烈的英雄情结,他们认为英雄式的人物可以挽救人类与社会于危难。像《超人》这种反映英雄情结的个人价值观的美国电影还有很多,比如《独立日》《爱国者》等。
2.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个人超越了自身的利害、荣辱和成败,将社会和国家的前途萦系于心,对社会国家可能遭遇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2012》公认为是一部灾难片,它是美国人对未来可能性自然灾害的担忧。故事背景为一段玛雅文明的记载,2012年将是第五个“太阳纪”结束的时候,12月21日世界末日将会到来。片中运用了大量特效做出了许多世界毁灭的逼真场景,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和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痛苦与挣扎;最终那些历尽磨难、登上方舟的人远离了灾难,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对未来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像世界大战、冷战和911事件等,在经历了众多战争与灾难后,美国人想象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象出了战胜危机的办法和勇气。像《2012》反映美国人忧患意识的电影还有《后天》《天地大撞击》等。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类认识、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许多的天然自然变成了人为自然,但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的均衡状态,而且程度愈加严重。《阿凡达》虽是一部融入诸多3D特效的科幻电影,其主题思想却在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影片中的纳美人与自然界平等相处,相知相依,共生共荣;而地球人却在开采那里的矿藏,破坏纳美人的家园,最终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影片警示我们:人类必须像纳美人那样爱护自然,才能真正拥有并利用自然,从而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像《阿凡达》宣扬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的影片还有《人猿泰山》《南极大冒险》等。
二、我国高校学生思想现状
国家“十二五”规划时期,面对社会的转型,社会现象纷繁芜杂,高校学生也受之影响。21世纪头十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思考。我们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特点,更要发现学生思想状况所反映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引导。
1.个人价值观的缺失。我国当下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这必然对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无法科学客观地对待分析问题,心无远大志向,造成了个人价值观的丢失;有的学生即使有理想,也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极具狭隘性。加之近些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包括情感、就业、经济等多方面,这必然会使学生遭遇不同的心理问题,从而在人格形成中产生了诸多问题。
2.对国家与自身的未来缺乏一定的忧患意识。大学生对国家与自身的未来发展普遍感到担忧,但对潜在的危机情况认识不足。如国家的腐败问题、人际关系冷漠、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生产力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等。比如大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开采利用资源也应是有限制的,但他们不会去过多考虑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以及制止措施与保护手段。再比如,学生看到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而在学校接受的却是许多积极的教育观点,于是便有了对自己未来的忧虑,但却不会因为忧虑去为自己的未来做更多的规划。
3.高校环保素质教育的忽视。当下我国许多高校没有专门开设环保类课程,而且大部分专业很少提到环境保护。高校在一些实践活动中偶尔会有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但很零散表面化且不成体系,仅有些校园、宿舍的卫生管理或垃圾清理的义务劳动还有点实际意义。大部分学生虽然知道环境保护的概念,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他们以为环境保护就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皮纸屑以及保持校园宿舍环境的整洁,从此可见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极不深入,过于肤浅,这是很多高校忽视对学生环境保护素质教育的结果。
三、美国电影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我国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
美国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讲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为学生做出正确引导,利用电影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个人价值观。凡是带有英雄情结的美国电影无疑都在给我们透露出一个讯息,就是独立自主的个人价值观。 它表现为,利用自己的智慧判断力、个人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及创造性的思维,通过自己的决心、坚持和努力以实现个人目标;而在这过程中优秀人格也会被充分塑造出来:诚实、忠诚、有正义感、责任感、敢担当并且有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这正是我国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
首先,教师要教育大学生以科学知识和信息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会对未来对社会有客观的认识与判断;并且要利用自己创新性思维并结合社会的需求,树立自己的个人目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培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甚至整个人类,如果要持续发展,要能够培养出造就出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命运具有终极关怀的人。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个人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2.增强我国高校学生的忧患意识。很多美国灾难片都充分表现出美国人对未来的一种忧患意识,这是由美国的历史所决定的。这些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虽然在观众面前呈现了许多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人类在面临灾难时的智慧与勇气。这是我国高校工作者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国高校学生缺乏对国家对个人未来的危机感,虽然他们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充其量是对未来可能危害或灾难的一种担忧,表现得很肤浅,缺少实际意义。
作为高校老师应当采取一些策略来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比如,我们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设置一些挫折和困难,时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无忧无虑,学习环境比中学宽松得多,也有了更多的自由。我们必须为他们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困难和挫折,磨砺他们的意志。比如,用一些历史典故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没有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就没有灭吴复国的事迹;没有西方炮轰古国大门,就没有从腐朽的封建制度下觉醒的中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落后与贫穷,就不会有、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诞生。在教育学生时,要利用这些历史典故让学生明白:我们如果缺乏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社会的忧患意识,沉醉在以往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必将会陷入困境。
3.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环保素质的教育。以《阿凡达》为代表的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电影在美国是很受关注的。影片告诉我们,只有建立了人与自然平等的道德观,引导科学技术向环境保护方向发展,才有利于解决严重的环境危机,便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环境素质教育。以香港为例,高校采用跨课程教学法来推广环境教育,由此使环境科学知识在学生中间传播,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并使其转变了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为了方便物品回收再利用,学校里放置了许多垃圾分类箱,可供废旧电池、光盘、硒鼓等废品的回收;学生社团会组织一些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环境保护讲座、环保信息展览、旧物回收推广计划及售卖有机食品等。因此作为高校的教师,可以借鉴香港高校采取的一些环境保护素质教育的措施,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以此推动高校环保素质教育的进程。
美国电影中反映出的各种文化,如独立自主的个人价值观、对国家及个人未来的强烈忧患意识、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这些思想都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与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学生个人价值观的缺失、危机意识不强以及高校对环境保护素质教育的缺失,作为高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借鉴美国电影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理应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阿拉坦其其格.高校环保教育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25).
[2]陈德社,汪学玲. 高校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9).
[3]秦宁.浅议美国电影中英雄情结的现实特征[J].大众文艺,2009(5).
[4]辛华强,张泽启.略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J].现代企业教育,2008(17).
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5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笔者知道有一位老太太,她每次上街买菜都要自带一个小布袋,每次上餐馆吃饭都要自带一个小钢勺。看起来很平常,但能够像这位老同志那样,长年自觉坚持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确实不容易。这不但要有坚定的环保信念,还需要有良好的习惯。无可置疑,环境意识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最容易找到环境保护的支持者。但是,我们同样也能够经常在大学的食堂垃圾桶里发现大量的剩饭剩菜。笔者还听说有这么一位大学生,他热心环保事业,曾积极奔赴云南边陲保护金丝猴,但他却可以数次忘了关掉水房里哗哗流的水龙头。这提醒我们,全面的环境保护和全民族环保意识的普及与提高,决非轻而易举;环境保护不仅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它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对资源的使用走向了滥用,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高度的警惕。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采取了许多措施,环境保护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公开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在这一点上,北京的中学生们已经为我们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难道我们还有什么需要犹豫的吗?
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境意识;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71-02
如何保护环境,还地球一片青山绿水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依靠政府、国家是一方面,作为地球的主人,全人类人人参与环保行动才是根本。自觉的环境保护行动来源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而自觉环保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已经日渐走入中小学的课堂,作为培养技术与服务型人才的中职校同样也需要开展环境教育,让学生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意识转化为行动、内化为习惯。
一、环境教育始于环保意识的培养
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看法和评价能够转化为客观物质力量支持和人的外在环保行动。因此,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首先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自然、地球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己在保护绿色地球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一)中职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分析
2009年10月,笔者对某中职校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设30个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对基本环境知识的了解情况、学生日常的环保行为习惯、学生对当前环境问题的态度及学生对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度。通过问卷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对基本环境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不高,近四层的学生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主要依靠政府与国家的作为,自己的力量非常弱小,这说明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二是大多数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不好,对自己或别人表现出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乱丢垃圾等行为毫无所谓、视若无睹或者仅限于心理的不懈,而没有任何加以制止或劝说的行为。如问卷中的对“乱扔垃圾”一题,学生知道乱扔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表现,并且都表示愿意扔进垃圾桶,但是“有垃圾桶就扔进垃圾桶,没有就扔在地上”的学生并不少,这说明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只是缺乏自觉性与随意性,环保行为明显滞后于环保意识认知。
(二)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效举措
环保意识是人们通过一些了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验和行为倾向。???它由环保认知、环保体验以及环保行为倾向三者构成,其中环保认知是环保意识产生的基础,但环保意识并不止于环保认知,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相应的情感体验,如对环境的焦虑感、危机感、责任感与道德感等,并使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意向倾向,这三种心理成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统一于个体的环保意识之中。
1.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奠定理性认知基础。环保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需要掌握较为系统的与科学的环境知识与环保知识。但当前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中职校并不多,绝大多数中职校的环境教育采取的方式是在其他学科上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而各个学科在环境方面的知识较为零散而且容易造成重复,不具有系统性,容易使环境教育失去实效性。这就要求中职校可设环境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环保教育、资源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内容的教学,让为学生掌握必要的环境知识、环保技能,养成环保道德等。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使用普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教育教材,也可以根据中职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结合学校及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围绕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当前社会环境教育的热点问题等,自编环境教育教材。系统的环境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对环境知识形成基本的认知是形成环保意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在环境教育的课堂上,可以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形式。如: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社会调查报告、热点问题辩论,还可以邀请环保局或社会环保爱心人士开展学术讲座等等。在讨论与辩论的问题选择上,可以结合社会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进行设问,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让环保意识的责任感得有强化。比如:根据2008北京奥运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必要性进行讨论;根据国家取消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举措进行讨论;根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矛盾与冲突的问题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问题进行大辩论。
2 .开设情感体验课堂,为环保意识的形成搭建情感认同通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结成的某种关系的态度。在一定条件下,当人们在与事物发生联系时,如果他认同这种联系时,则愿意保持这种联系,而且对该事物产生更大兴趣,并乐于接受,在心理学上叫情感认同。反之,若没有这种情感认同,就会对之无兴趣,即便接受,也是表面的、不牢靠的。而任何人在接受教育时都存在着理性认知与感性情感的双重心理表现,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要依靠理性认知实现对教育内容的领会和掌握,而感性情感则是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的先导条件。因此,环境教育过程中,其内容、方法必须有利于诱感认同,才能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教育的内容,从而利于稳定的环境意识的形成。
情感有鲜明的层次性,青少年的情感具有丰富而情景性强、激烈而持续时间短等特点,许多情景都能激起他们的情感,而且遇到激动人心的场面,或听到有号召力的宣传,甚至会产生突发性的激情,表现得豪情满怀。因此,在学校实施环境教育时,应遵循这一情感规律,有规划地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教育校外课堂,进行环保的情感体验。如:选择附近环境优美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海洋生物馆,让青山绿水的自然界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与享受,给他们以清新宜人之感,在充分体验到环境美后会产生对环境的积极情趣,进而激发他们爱护美好环境的道德感,使他们内心深处不能容忍肮脏、丑陋和杂乱无章的现象。此时,学校也可组织反面的体验课堂,考察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或深受自然灾害侵害的地区,通过强烈比对与反差,让他们在心理产生环保情感,强化他们对美好环境的爱惜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激动人心的情景会淡化,这种情感也就会随之消失了,因此,在学生形成基本的环境情感后,学校应定期组织校外课堂,深化情感体验,以巩固与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
3.营造绿色校园,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创设熏陶情境。一个人自出生能感知外界环境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可以说学生心理的发展就是在人与周围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的活动中实现的。客观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资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有广泛教育功能。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谈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当然离不开绿色校园的建设,而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环境,即为绿色生态。实施环境教育需要整洁、有序、和谐的物质环境支持,只有这样,环境教育才具有说服力与公信力。绿色生态的校园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的美化与绿化,校园环境的有序与有效管理,校园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节约使用等方面。二是绿色文化,即为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绿色精神与绿色行为。绿色的校园文化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个体具有导向与激励、约束与调适、凝聚与辐射的功能,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护校园的责任感,形成与校园环境相一致的绿色行为方式,绿色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环境教育。柯拉克罕说:“文化在人生每一个转变上,都在调整我们的生活,不论我们意识到与否,从生到死一直有不断的压力,督促我们去遵循别人为我们定好的行为模式”。???绿色校园文化的营造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师生的绿色行为习惯等方面,通过以绿色为主题的讲座、研讨、沙龙、辩论、座谈、演出、竞赛等宣传环境伦理、绿色经济、环境法制、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传授绿色教育基本知识,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对绿色事业的关心和参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的绿色意识的形成。
二、环境教育重在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
环保意识被教育者内化,形成环保行为,养成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环保意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它的周围还包绕着许多其他的意识与情感,如效用意识、随性情感等,环保行为将取决于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学校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外化,并最终养成环保习惯。
(一)开展积极有效的环保活动,为环保意识的成功转化创设平台
环保行为的落实与习惯的养成是实施环保教育的主要目标,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有利于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为。在环保活动的选择上在始终遵循以生为本原则的同时要考虑到活动的内容、意义及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如:学校与当地环保局合作组织“走街串巷参与环保监督与环保执法”的活动,让学生在环保局老师的带领下深入街道与社区进行环保的宣传、监督与执法,从法制的高度来引导学生认识环保,了解保护环境、遵守法纪对国家、对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意识,对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一定的作用。除校外活动外,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标语设计比赛”、“环保照片展”“校园绿地认养”、“校园植树”、“废旧垃圾义卖”、“环保创意我发明”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环保行为的“星星之火”形成全校学生参与环保行为的“燎原之势”;明白自己的环保行动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服务了自己;形成环保行为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行动的认知;认识到环保应由我做起、由点滴做起的道路;深刻体会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进而激发他们的环保行为,促进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积极转化,而环保行为的多次训练,环保情感的强化体验,促进环保行为自觉性的形成,即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学校环保规范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加设防线
“意识虽然影响人的行为,但这种影响能否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决定于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合理有效安排。如果没有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安排,及时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也难以采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可见,缺少实现环保行为的渠道与途径,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与约束,将造成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脱节。
在环保规范的建设上,学校需要把环保管理上升到制化管理的层次中,除了层次化管理外,在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过程中也应体现这种制度化管理的规范,对学生提出环保的具体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条款,如对学生实行6S管理,对学生的环保文明行为、参加学校环保社团与环保活动、有效制止他人不文明、不环保行为等自愿或非自愿行为进行加分制;对学生的乱丢垃圾、践踏草坪、乱刻乱画、随地吐痰、采用一次性餐具、大声喧哗等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减分制;同时将班级环境、包干区卫生纳入学生的考核中,对考核优秀的同学给予评优,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同学要求进行环保知识与活动的再学习,或者带头组织一次环保活动的“惩戒”。在考核制度的约束下,学生能从对环保管理的无意识状态转变到环保管理的有意识的状态中,促进环保习惯的养成。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业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清偿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在环保意识,环保活动、绿色文化、规范管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有可能形成稳固、长久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习惯。当然,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还应该延伸至家庭、社会,并借助于多方的力量,中职校的环境教育才能走的更宽、更远。
参考文献
[1]李宁宁. 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J].《学海》,2001(1)。
[2] 时蓉化. 社会心理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