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心理教育辅导

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范文1

时代呼唤心理健康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心理教育刚刚起步。作为一所基层学校,只要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实际措施――如聘用专职的心理教师,开展一定的心理教育活动,就能在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这几年来,我国不断发生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校园安全事件,推动学校心理教育逐步普及和深入,促使心理教育的评价标准也从“有和无”转化为“好和优”。也就是说,如果一所学校心理教育仍然停留在“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课”的模式,便很难解决现在社会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体。人的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心理素质是连接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桥梁,二者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教育不能脱离开其他各门学科的教育而单独存在,完整的系统的心理教育也只有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中。学校不妨建立班主任与心理咨询教师沟通机制,定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一些目光忧郁、行为孤僻的孩子,灵活机动地选择谈话地点,让孩子认同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咨询教师要切实为孩子保密,多听听孩子的倾诉,帮助其站起来。实际上,班主任也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让孩子充满阳光。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都在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心理。我国有3.67 亿未成年人,其中2亿多是中小学生。据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7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就有3000 多万各种程度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者,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主持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查表明: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 左右,高中生约占20%。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下面是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015年3月29日晚10点,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新建路一加油站内突然闯进一个受伤的少年,“他上半身全是血,大喊救命,说有人要杀他。”加油站工作人员看着眼前这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心想应是和“社会青年”打架了。但小伙子却说:“有同学要杀我,赶紧救救我。”受伤学生小曹是广安市中学高三学生。行凶者是他的同班同学小甘。小甘想自杀,但却因为害怕孤单刺伤好朋友想“一起上路”。其实,只要家长、教师多注意,就能提前发现孩子的心理“症结”;避免这样极端的事例。

除了上面的“厌世杀人”外,还有考试焦虑症。山东德州一中学生杨丽华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长期的压力导致她严重失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也忘了,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这一生完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临近考试,大多数学生都患考试焦虑症,程度因人而异。显然,杨丽华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如担心考试时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这时,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缓解紧张情绪。

河北省特级教师马孟祥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给学生讲故事,启示学生: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奇妙的法则,那就是你愈是不看重它,得来愈是比较容易。那么,要让学生知道的是,真要取得好的成绩,就不能一直心系结果,而应当视之为平常事,并且享受走向这个结果的过程。

此外,社交恐怖症也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问题。“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刘鹏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教师说,每当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及时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锻炼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这一阶段发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湖南省长沙市已经连续10年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和涉师涉生重大恶性案件。原因是:该市中小学全部配备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所有学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心理教育成了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好伙伴”。

2015年底,长沙市实验中学举行一场名叫“认识自己”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许多学生高兴地发现,原来别人眼中的自己是那么地不一样。学生刘帅说:“我觉得自己大大咧咧,但很多同学说我有内涵、有深度、有梦想,听到这些,我感觉很意外、很开心。”他的同桌姜语涵也重新认识自己:“我觉得自己不温柔,但很多同学说我很温柔。”该校心理教师毛巍嶷说:“现在一些学生不认可自己。这个团体辅导活动就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内心的正能量。”

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小学的教学楼大厅里,专门设置了学生心理信箱,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心里话放到信箱,心理教师看到之后,把回信放到大厅,学生自己去取。这样匿名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因为有些学生面对教师会害羞,不好意思说出内心的想法。有了信箱之后,学生就可以写信将心里话告诉教师。

除了心理信箱,学校还设有心理咨询室。滨城区秦皇台中心学校的赵教师说:“学校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几位教师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心理教师在学校上课,也兼顾着心理辅导,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就可以找到教师倾诉。”滨城区第二小学的李燕教师也说:“为了避免‘咨询’两个字,我们开设了阳光心理室,很多班会、少先队课都用来做心理辅导了。虽然没有固定次数,但是基本上是两周一次心理课。”

来自一线的观点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惠君: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人们遇到的矛盾会愈来愈多,这就导致许多人心理上容易失衡。如果从小没有学会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那么,又怎么能指望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10年前刚做心理教师的时候,学生们总是躲闪,将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混为一谈。而随着心理健康作为一门课程,学生们真正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该在什么时候主动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心理健康教研员符明:全省中小学生130余万。按照相关比例,应该配备持证专职心理教师2000名左右,可目前全省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教师不足200人,有些市县甚至一个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没有。海口和各市县学校情况比较好,其他学校确实还很不足。其中原因说明,有的学校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是因为学校编制问题,也有的是由于心理课程没有明确的任务和指标,学校无法将心理健康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

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范文2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初中是基础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状况是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表现,心理素质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引起家庭、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有助于中学贯彻《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身心发展和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学校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1)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引进课堂或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手段,它为所有学生能直接接受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对初一年级应侧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对初二年级应侧重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对初三年级则应侧重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

(2)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个别心理咨询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帮助学生的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①面对面交谈,这是一种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的直接性沟通,是一种最为简单但具有互动性的咨询方式。②电话咨询,是咨询与被咨询双方通过电话交流的形式进行的咨询方式。③信函咨询,信函咨询对于初中生的一些不宜公开的心理问题,可以较好较快的解决,是一种较为隐蔽的间接咨询方式。④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

(3)注意其他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渗透

学习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科互动与渗透心理教育方式。将心理学知识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科教育为主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从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来看,一切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都要通过学生心理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心理因素无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学科教学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考虑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特点,利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使学生能积极接受学科教学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

学校心理环境,是指学校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生活、游戏、交往的全部空间。学生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氛围,学校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如精神环境、社会化环境、互动性环境等。创设精神环境应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入手,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师生情感关系;社会化环境的创设应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契机,调节学习的压力,从而改善由于课业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初中生厌学、恐学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构筑喜学、乐学的良好氛围。

2、家庭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后方

(1)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教育、引导孩子。随着初中生身体的发育、自立能力的逐步发展和独立意识的逐步增强,他们常采用夸张和偏激的形式来表达反抗和独立的愿望。如与父母发生冲突、抽烟、染发、服装怪异、喜欢扮演成人角色等。

(2)关注孩子的“心理闭锁”。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这样的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心理闭锁”。初中生“心理闭锁”常表现为喜欢上带锁的日记,不愿与家长进行交流等,但他们的内心又渴望“开放自己”,由于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以不断的寻找朋友、迷恋偶像明星或上网找朋友聊天作为寄托。他们反而最不爱向亲人说心理话。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为此,家长不要夸大这种心理特征的消极影响,这样会给孩子们增加压力,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给孩子创造自己的空间,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从他们心理上解除阴影。

(3)正视“代沟”冲突。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这种心理状态容易导致产生与家长的“代沟”,表现在面对与家长的不同意见,孩子首先觉得是家长不理解自己,而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传统的东西视而不见,家长一提传统就生气。那么,作为家长应运用一些可行的引导策略:①理解和平等对待孩子。②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和方法,进行友好的交流与对话。③家长、教师尝试接受孩子的某一项兴趣爱好,与孩子一起探讨有关问题,与孩子一起进行娱乐活动,请孩子来当老师。④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工作,培养家长与孩子的共同语言。

(4)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卢梭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时说:“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抵制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家庭是孩子避风港湾,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坚实后盾。它是以家长的情绪感染为核心,通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养等反映出来。有良好心理氛围的家庭,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和谐、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对子女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志趣相投,态度和善,思想活跃,心理相容,反映出互爱的高尚情调和积极向上的气息。

3社会应给予初中生的心健康更多关注

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范文3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点。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城乡经济、文化、教育的差异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家基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这些人的子女大都由家中的老人照顾,致使农村出现了这样的三种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了,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辅导少了;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低的多了,对孩子的成长的辅导少了;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了,对孩子成长用心辅导的家长少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他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对这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老师我孙子的父母不在家,请你多哄着些。”等等。基于这种社会现象,部分农村小学生经常表现出:

1.自卑。父母亲经常不在身边,缺乏父爱和母爱,常常有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没有了自信,不敢和人交往。

2.嫉妒。有的农村小学生由于强烈渴求得到父母的爱,当他们看到周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而自己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进而由羡慕发展到怨恨、甚至嫉妒他人;有的农村小学生则盼望得到与其他儿童一样的学习条件,而这又不可能实现的,难免心理会失去平衡,为自己的不幸感到痛苦,更为别人的幸福感到心痛,有时甚至不惜采取过激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嫉妒心理。

3.逆反。有的农村小学生缺乏自身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总觉得老师关心别的学生,偏心别的同学,就是不关心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了不信任感,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凡事喜欢背道而驰。

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一方面可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辅导效果,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

2.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的形式有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集体辅导面向全体学生,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可以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也可以作健康问题的辅导。如果集体辅导不能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就应该采取个别辅导形式。

3.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指导者,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班主任每时每刻都应关心每一个学生,其任何行动都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

4.每一个任课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都不可掉以轻心。其实科任教师也可以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通过创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把学习的快乐传递给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及时给学生以赞扬,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苦”的,从而融入到学生中,使学生敞开心扉,不但欣然接受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还向着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方面发展,达到消除自卑、嫉妒、逆反等不健康的心理作用的目的。

三、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尽管现阶段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应该正视困难,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1.专业心理健康的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师资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没有合格的教师就谈不上课程开发。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教师是陌生的,更谈不上开设课程。对此,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充分发挥高校和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尽快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起来。

2.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态度、观念、为人处世的方法时刻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不健康的心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亲情关系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引发儿童的心理问题,而农村家长往往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还未能意识到这一点,自然就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因此,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努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或进行家校互动宣传,把家庭心理辅导变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坚实后盾。

3.加大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尽快普及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设。

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范文4

一、开展家校合作心理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班级集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方法。其主导途径主要来自于学校,但往往忽略了家庭中父母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认识到的虽多,真正能够言传身教,付诸行动的却少之又少。另外,由于家庭教育多被青少年所反感,如果子女真的不接受家长的教育,那么事实就会与家长的本意相违背,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家长如何发现子女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又如何对子女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呢?家校合作式心理教育正是正确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它以学校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和家庭现状,通过家校沟通,进行多方面协同辅导;以家长学校为基地,利用家长学校课程,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改善家庭心理环境,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学校教育具有团队性、系统性、专业性,而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连续性、灵活性,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各有优势,并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自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两者是需要也是可能明确各自的分工,并进行积极合作的。家校合作不仅可以针对个别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更可以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因为家庭教育可以一对一,而学校教育又更具有综合性,这样就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提高。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有:

(一)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心理氛围

作为一位学生家长,大家都希望自己迈入学校的时候,学校的氛围是热烈欢迎你参与而不是将你拒之千里之外的。只有营造了合作的气氛后,家校之间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才能进一步在心理上协同引导学生,让学生顺利成长。那么,如何营造合作的心理氛围呢?我觉得主要要做到两点:一是积极的态度。教师应主动邀请和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师一般可以在新生入学或新学期开学时营造融洽的心理氛围,让家长有融入的欲望,为今后开展交流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有实际的行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逐一诚心家访或邀请家长访校,也可在学校有重要活动或学生入团、成人仪式等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诚邀家长参加。凡能吸引家长参与的活动都要充分利用,以利于家长真正介入学生的心灵成长过程。

(二)畅通家校交流渠道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的基础。学校和家长之间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交流,当然,最有效的交流应该是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它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以下几种家校交流方式供参考。1、家校合作指导手册。一般可在学生入学前寄送给家长,当然也可以在开学时的家长会议上发给家长。手册内容可考虑如:致家长的一封信、心理常识、学生成绩、学校重要活动、学生成长、学校情况、教师简介以及联系电话等。2、家校热线。学校可开通家校热线电话,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服务和交流的平台,从而有利于家校之间的及时沟通和引导。3、建立家长-学生-教师联席会议制。家长—教师会议是许多学校家校合作的主要手段。但是,我们这里强调的是以引导个别学生为主的家长、教师、学生联系会议,即教师通过与家长、学生的三向交流,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家庭情况、社会背景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因为每个学生各有不同,每个家庭也各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如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素质也良莠不齐,因此每个家庭的亲子关系状况也可能不尽相同。这种联席会议制有利于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建立家长中心

要让家长真正走进学校,就有必要在校内建立一个家长中心,最好是有专门的房间和适当的布置,以方便家长休息、聚会、交流。班主任老师则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后面设立一个家长角,便于和家长互动。建立家长中心和家长角主要是要体现学校和教师对家长参与学生引导的欢迎态度。家长发现学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他自然就更愿意前来参与。要让家长在学校感到处处有家的感觉,这样他才能融入学校,才能化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正动力。

(四)成立学校心灵驿站

学校还应成立一个比较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心灵驿站,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电话、家访、网络、短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充分听取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确定学生心理引导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并协同监督执行。同时,心灵驿站可以定期请专兼职心理老师撰写类似“青春期心理”、“交往艺术”、“学习潜能开发”、“家教故事”、“亲子沟通”等方面的文章,并刊登在学校的心理小报上,供老师和家长了解和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协同辅导。心灵驿站的作用主要是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心理引导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五)开展真正的家庭教育培训

家长学校主要是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教育知识和家庭生活知识的宣传,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成长的历程,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认识一般家庭在不同阶段容易发生的危机和预防措施,明确他们以及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等。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家长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不应只是讲座式的只给家长讲几堂课,而应切合家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开设系统化、系列化的家教课程,并采用体验式、活动式的上课方式,让家长真正参与学生成长问题的讨论;还可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讨论的素材,使家长可以做到在体悟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促使家长对子女提出合理的期望和发展目标,引导家长积极与子女进行交流与沟通,为创设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出努力。在这里,家长学校是一个专门用来改变家教观念,优化家庭心理环境,改进家教方法的地方,是真正的家长成长的地方。

三、小结

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范文5

【关键词】心理教育;创新管理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三个年头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最大的体会就是繁重、琐碎而忙碌。但人常说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那么我作为一位普通的班主任除了收获一些成绩和荣誉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收获太多的心灵满足和美好体验,回想这么多年来的感受,细细品味,这样的收获都归功于在班级管理中我渗透的心理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成长期,青春期的孩子们天真活泼、有思想、有见解,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就需要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关注好孩子生活的物质需要、精神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的温暖回应,但三方的任何一方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孩子首先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要主动去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家庭,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爱的小溪流进心田的喜悦和温暖,即便心中原有一小片荒漠,那它也一定会变为绿洲。

一、利用班会积极开展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

班级管理的前提是班主任对每位学生有充分而全面的了解,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很大的灵活性,但主要阵地我认为还是班会。初中生心理比较脆弱,比如常出现和家长难于沟通、男女生之间的相处问题、考试前的焦虑症以及自身个性差异(自卑、自傲)等问题,我常搜集一些主题鲜明的有关视频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而后针对其中问题的产生、面对问题的态度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和总结,比如在观看《变形记》有关赵迪的一期节目后,我让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期望以后的你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的活动首先使学生刻画出了心目中完美的自己,而后指导学生要用实际行动超越自己从而坚持直到抵达理想的自己。经过长期的启发、引导和心理方面的指导,班级里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班风班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而使得我所带的班级每一届都是迎泽区先进班集体,我想这与平时持之以恒的心理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发现问题要针对个别学生及时辅导

记得开学不久,班里一位女生就表现出很多异常,虽然按照学校的要求是短发,但她前面的刘海总有一定的异样;虽然外面是校服,但里面的衣服却很“夸张”;脖子上还佩戴小挂饰,爱出风头,爱与男生交往,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决定先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爸妈离异不久,而且他也关注到孩子的变化,但没别的好办法,我经过认真考虑,制定了一整套方案,努力帮她树立信心,摆脱思想的困境,做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当我第一次找她谈话的时候,她要么急于否定,要么闭口不答,这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心脆弱的最典型表现,爱出风头,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是内心缺乏爱和温暖的反应,怎么让她感受到温暖和爱呢?首先我帮她调整好座位,这是我事先和同桌商量好的,同桌很有爱心,也很愿意帮她温习功课。其次,放学后我在办公室给她准备热水和面包,并微笑着和她说:不好意思,我又想浪费你宝贵时间了,咱们聊聊怎样?诧异的神情中能看到她内心的渴望,聊家庭,聊情感,当我感觉到她的心不自觉和我想要靠近时,我开始揭开了孩子包裹很严的“伤疤”,虽然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还不懂爸妈分开的理由,不能理解和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我告诉她,爸妈分开只不过他们不能在同一时间给你爱罢了,其实和别的孩子比,你得到的爱会更多,回报爸妈的爱,应该用你的努力来回报,你的内心只有变得足够强大,你才会回报他们给予你的爱。通过若干次的谈话和心理辅导,孩子笑了,微笑意味着接纳,接纳了关心,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自卑渐渐变为自信,脆弱逐渐转化为坚强,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我心里由衷的高兴当然家长也很开心满意,初中毕业后她选择了幼师的高职专科学校,后来我才听说她选择当老师的原因是因为我曾经对她的关心,在她最迷茫的时候,是我帮她找回真实的自己。其实,我所做的只是帮她从心理上接受自己并勇于超越自己而已。所以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对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本着“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在自己的基础上努力进步”的治班管理理念的指引下,要求学生真诚做人,认真做事,但把人做好,把事办好的前提是在班级管理中首抓德育教育,我认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成绩不骄傲,面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各自的基础上努力进步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才能使得这个大家庭和谐温馨,班级创新管理才能收到实效,也才会形成积极进取、文明和谐和健康活泼的良好班风。

孩子心理教育辅导范文6

针对小学生主要心理与发展问题,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个人―班级―年级―学校”多层面、阶梯型四位一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2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

2.1了解学生是前提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与对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对学生了解,而了解的方法有: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等。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2.1.1心理调查

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总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360度全方位调查。使用科学有效的调查问卷,包括课堂注意力、考试焦虑情绪、性格倾向、同学关系、亲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测评。

2.1.2个体调查

首先教师熟悉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做到胸有成竹,而后在融洽的气氛里,和学生“一对一”进行愉快的谈心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交流技巧和愉快气氛的维持,在尊重学生隐私和自尊心的前提下,彻底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后,根据掌握的资料已标准化量表来衡量学生个体的智力、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

2.2心理教育与指导是关键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养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

2.2.1多种对象

针对学生、老师、家长,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区心理教育网络,由老师、家长和社区共同配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建立家庭一学校一社区心理教育网络:真正懂得科学教育孩子的家长却少之又少,所以,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意识必不可少。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定期邀请专家,专门为家长举办了“如何守护孩子的心理美”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向家长宣传心理卫生常识,有针对性地编印材料分发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青年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工作,我校逐步建立了以校长领导、班主任和专职兼职心理辅导老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并积极利用家庭、社会力量、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2.2.2内容

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情商辅导、升学和择业辅导等。

①学习辅导,针对学生知识掌握及学习方法等问题,通过开设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②生活辅导,针对新入学新生,开设新生适应课程,同时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学习和娱乐关系处理、同学关系处理、师生关系处理等生活指导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3多种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排进学生课表,使之成为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世界观,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

②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当中。学各科老师都应注意学生的心理教育,结合学科课程中的显形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各学科特点从不同角度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③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德育教育和课外活动中。学校德育教育和课外活动有着其他课程缺乏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生更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不受教育时间、空间、形式上的限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把心理教育课上学到的知识内化和具体运用。

2.3心理咨询与训练

2.3.1心理咨询

我校开设心理辅导室(心馨小屋),通过书信、面谈、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灵困惑。通过聊天、疏导、建议和减压睡眠疗法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学会正确对待困难、控制不良情绪等。并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回访,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调整心理上存在小疙瘩,回归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

2.3.2心理辅导

①全班训练。根据心理教育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倾向,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要求全班学生参加,不同年级使用不同的训练项目。例:低年级参加学习辅导中的除干扰训练、注意力训练、自我归因训练等;高年级进行人际交往训练、社会化学习等。

②小组训练和个体训练。心理咨询为了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因人而异设定训练项目,小组咨询中有小组训练,个别咨询中有个别训练。如:意象对话、暗示训练、系统脱敏训练,心理稳定训练等等。

③ 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团体心理辅导,我们采用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心态、融入集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效果评析

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当中一个新的挑战,奇偶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树立健康的心理,具有健全的性格。而且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发展,加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霞. 我国小学生教管研究 [J]. 中国青年研究. 201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