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1, 前言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无论是哪一种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都要对美术教育进行思考、分析,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的新路,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及培养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2,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自从新课改下,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之中,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3, 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3.2,学生无力学习美术。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对于学校与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只要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自然就衣食无忧了。学生整日忙于各种学习压力,只关注于提高自己的学成绩,就是想学好美术也是力不从心。在中考及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对美术爱好几乎是逐年减少,很多开始感兴趣学生也是逐渐遗弃。在就业压力巨大之下,高中学生压力更加重,除了忙于考试之外还要学什么奥数和外国语言,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4,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对策
新课改之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按照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必须把美术教育安排为必修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要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清醒意识到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高考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相应的对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很多普通高中因不重视美术教育,其美术教学师资较缺、条件差、所占课程比较少,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差的贫苦高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最好是开设一些重点课程,比如《绘画》、《美术鉴赏》、《书法》等;相比之下《美术鉴赏》较为重要,要作为选修之中的必须,通过该课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而《绘画》可以让学生学习国画、素描以及漫画等等比较基础知识,掌握它们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做好准备工作。开设《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法,掌握汉字结构、笔画等要领,锻炼他们文字的规范、美观、整齐。
4.2,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兴趣才是万能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本来美术教育就让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还是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他们注意力差的习惯。美术教学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在好奇中掌握美术的技能、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审美的能力与意识。在教学中最好是采取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以及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形式。
4.3,提升美术教育者道德和专业素养质量。普通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一定头脑但是还不健全。因此,美术教师既是启发者又是引路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敬业精神、崇高品质影响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肩负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担。因此,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与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创新,锐意进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5,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府钊.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
[2] 高育中,陶发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2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对口就业率低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能人才,其就业的方向主要有: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营销、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等。笔者在从事中职生就业工作中发现,很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只有25.5%的学生能够找到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的工作,部分学生即使能找到与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从事的也是一些比较初级的基础工作,对技术要求较低,比如网络营销、网络管理员等。
2.工资待遇较低
根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笔者发现中职生的实习期工资基本在400~800元之间,工资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技术能力较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难以达到企业的标准,因此很多学生只能拿到最低的工资。同样,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中职生与大专、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不仅工资待遇低,而且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更大,其主要原因也是中职生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低,整体的创新能力不足,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够。
3.就业稳定性不够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社会的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加上职业规划能力较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思路,因此一旦遇到不合意就会选择跳槽。根据相关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率只有55.48%。影响其跳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为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不能吃苦、不服从领导管理所占的比例为45.38%,因为对工作不满意、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工作的强度过大、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所占的比例为54.62%。可见,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两大最主要因素。
二、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1.帮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是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当中减少盲目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指明正确的方向,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少走很多的弯路。但在帮助学生作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学生的爱好来制定,所制定的职业规划要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脱离实际。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外乎以下几种: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营销、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等。学生应该要以自己未来主要想从事的工作为依据,有意识地加强自己该方向的专业知识。
2.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是一个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延伸,以专业发展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上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能力两大块。从上面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工资待遇较低以及就业稳定性较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技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快课程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另外,一直以来,学校一般都过度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人文素质也是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提高中职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开设心理教育、影视欣赏、道德修养、音乐美术等类别的培训课程,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课程,或者定期组织观看电影电视,组织演讲、辩论,参与聆听讨论有关专家的讲座与报告等。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中职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就业提供重要的支撑,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林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J].就业与保障, 2008(9).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多元智能;职业潜质;招考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以下简称“单招”)改革试点,目的旨在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向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自政策出台以来,各高职院校试点都积极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招考模式。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三年的单招实践,探索出了“职业潜质评估”的新型招考模式,该模式能够科学有效地“考查与衡量出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即“最适合的考量”。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职业潜质
潜质释义:潜在的素质;潜在的能力、天赋。人们也常用潜能、天赋、天资、天分等来表示人的潜质。可见,潜质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职业潜质,就是个体先天具有的从事某种职业的潜在素质或能力。在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中,考生的“职业潜质”就是考生的优势智能组合与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综合素质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程度越高,其职业潜质越大,反之亦然。
(二)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
在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中,围绕“选拔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这一主线,采取按专业大类报考的方式,以“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为录取原则,以解决问题为评估内容,以直接展示为评估方法,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考评团队,对考生的“职业潜质”进行评估的招考模式。
三、逻辑起点及理论基础
(一)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逻辑起点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普通高校中的理科院校,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普通高校中的工科院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单招应注重选拔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考生,这是高职教育对考生的总体要求。
由于高职单招的专业都有各自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类别不同,所需的综合素质也各有侧重。所谓职业类别就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999年版)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由于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依据,因此不同类别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同;同一类别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一致。
所以,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作为“职业潜质评估”招考模式的出发点,评估考生是否具备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的综合素质的“职业潜质”。
(二)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研究已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普教界已开展实验研究和推广应用,而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还较为零散。目前仅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价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些研究。而在招考模式中,多元智能理论同样能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就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探索与实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t)在1983年的著作《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加德纳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八种智能组成: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知-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在对各种智能的分析中,均列举了一些该智能适合从事的职业,如:交往-人际智能突出的人适合的职业有公关人员、推销人员等。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人适合的职业有运动员、机械师等。
加德纳认为,八种智能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这就意味着一种智能的高低并不代表其它智能有着同样的程度,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优势智能组合。他指出:“学生在接受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找到适合个人智能组合的学科或技艺。”
因此,在高职单招工作中,我们可以而且应当通过评估考生的优势智能组合与考生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综合素质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越高,说明该考生的就读该专业的“职业潜质”越大,反之亦然。)来判断是否录取该考生。
四、模式的实施
“选拔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是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遵循的主线。从报考方式、录取原则、考试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始终围绕这条主线。
(一)专业归类诊脉。单招报考采取按专业大类报考的方式,将共性专业归为一个招生专业类别执行相同考试方案,考生填报志愿时可兼报同一专业大类所有专业。
由于这样的报考方式符合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的一致性的要求,能够有效评估报考该类专业考生的“职业潜质”,因此不必按专业细类报考。而且,按专业大类报考的方式能够增加考生选择专业的机会,简化考试组织程序,便于扩充专业大类的覆盖面,有利于单招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的录取原则。高等教育的特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被录取的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学习能力这一基础,以适合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被录取的考生要具备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潜质”这一基础,以适合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因此,采取了“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的录取原则。即:学院统一划定文化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考试分数线。各类考生高中会考成绩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均达到B等第以上或参加学院文化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分数线,按综合素质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这样的录取方式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视为考核的主要方面,即以“职业潜质评估”的成绩作为考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如果考生的优势智能正是从事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的综合素质,那么该考生“职业潜质”就大,综合素质得分就高,反之亦然。
(三)以解决问题为评估内容,以直接展示为评估方法。加德纳认为,智能的有效运用是在丰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发生的。评估方法“必须是‘智能展示’的评估方法,即能够直接观察到一种智能的潜力,而不是通过数学和逻辑的‘反光镜’。”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根据所报专业特点,将怎样解决问题作为评估内容的依据,将能否直接观察到考生的“职业潜质”作为评估方法的依据。
如:管理营销类专业,评估内容涉及陈述表达、沟通交流、思辨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估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如何解决问题,如“如果老师安排和你有矛盾或有意见的同学去一起处理事情,他(她)不配合你怎么办?”。艺术设计类专业要求考生的“职业潜质”与管理营销类专业不同,综合素质测试单采用面试不能够直接观察到考生在该专业上的“职业潜质”,采用了临摹、徒手画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四)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考评团队。评委由专业教师及来自不同行业及企业的部分专家共同组成。专业教师重点考查考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评委,有着丰富的行业、企业经验,能够更客观、更准确地评估出考生的“职业潜质”。这种评委组成有效地保证了选拔适合接受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
五、社会评价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生 择业心理问题 教育 对策
随着2005年国家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中职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上升。到2010年,全国每年平均净增劳动力数量达到900万人,就业压力较大。我国失业人员数量较大,而且已从企业波及到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这种状况也加大了社会的就业压力。针对这种情况,给中职毕业生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作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尽快实现就业,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不良择业心理问题
(一)缺乏择业的自信心
1、自卑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过低地估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
2、羞怯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时,向招聘单位递交自荐书后,面对招聘人员结结巴巴、面红耳赤,不能将自己的能力很好地展现出来。
3、低就业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适合的单位推销出去。对某些用人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闭着眼睛签订,有些中职学生甚至采取“零工资”方式就业,给今后的工作生活和自身权益的保护带来隐患。
4、依靠或依赖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缺乏独立意识和决断能力,应聘时总爱拉父母、同学做伴,或一帮同学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或对应聘岗位是否适合自己心中无数,不是凭自己思考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
5、保守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的长处及特色,朝气、进取心皆无。
(二)择业定位不准确
1、玩世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差;这儿纪律严,那儿工作累。一说找工作就要自己当老板,当“管官的官”。工作无着落不说,还倒欠一屁股的债。
2、盲目求高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单项考虑自己的就业意向,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最终导致不少适合自己的岗位被别人抢光。
(三)求职预期不恰当
1、仕途心理。对“学而优则仕”深信不疑,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是大多数人都碰得头破血流。
2、攀比心理。有的中职毕业生讲“级别”,觉得在校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出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独和冷清。有的中职毕业生在这种攀比心理促使下,放弃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执意要寻找超过同学职业待遇的岗位,到头来,心愿终难实现。
3、自负心理。部分中职毕业生因所学专业热门,或因自己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或被一些用人单位垂青,而产生一种睥睨一切、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看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不如意,从而一次次坐失良机。
4、乡土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本县本乡就业,离土不离乡。另一些同学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二、中职毕业生不良择业心理成因
(一)社会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社会变革的认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择业心理的形成与其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密不可分。国家有关促进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同时,也给中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极大机遇与挑战。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对各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提高,自主择业的意识也逐步加强。部分中职毕业生面对机遇与挑战,显得一片茫然,未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二)职业评价因素。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分工不断涌现。这些新的社会分工必然伴随着新的职业的产生。与此同时,传统职业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新职业与传统职业并存的职业状况,影响着人们对职业价值及其在社会活动中地位、作用的认识,进而影响人们对职业活动的期望和追求。而人们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及对职业活动的期望和追求构成职业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同的职业评价对中职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影响极大。
(三)综合素质因素。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自身能力和自我认识方面。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学,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自信、积极、勇于竞争的心理状态,对自我认识较准确,可以对职业目标及实现手段做出最佳选择;反之,综合素质较弱的同学往往表现为消极、等待、退缩等,对自身认识不足,面对择业显得迷茫、不知所措,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当程度上因所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四)家庭教育因素。一个人对职业的了解最初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是其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及其对职业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和形成。如今的中职毕业生独生子女较多,祖辈、父辈的对其悉心呵护,疼爱有加,使他们在择业时受长辈的影响较深。
三、择业心理教育对策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
针对中职毕业生择业时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学校开展健康心理教育意义重大。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利用报纸、网络、广播、橱窗、专题讲座等方式介绍相关的就业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中职毕业生建立良好的择业心态。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构建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体系和预测体系,对其进行定期的心理诊断,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心理缓冲、调节机制。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这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常识。因此,学校教育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引入教学。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简要探析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信息技术;改革;高中;教育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也随之面临包括教育方式、目的、内容等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加快新的信息技术与现有高中课程的整合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问题。
进入信息时代后,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电脑了解新鲜的资讯、制定工作计划、娱乐生活。“人人都要懂电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因此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即使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需要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加工、分析,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但是现行的教育体系下,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讲解多数侧重理论而忽略的实践的重要作用。且教学方式采用教师独自讲解,不配合实践,照本宣科。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很少有亲自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很难学到以后工作学习中真正有用的经验,且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师资队伍问题。
教师资源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他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日益严格。它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既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又有实际的操作技能水平。但是,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现状却是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偏低,教授信息技术的教师不是对口专业,而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客串。拥有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计算机人才不愿从事教师职业。种种原因,造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严重流失,师资队伍不稳定。
1.3教材问题。
教材使教师教授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采用的教材内容十分落后。与信息技术实际发展状况相差甚远。例如课本还在讲windows98系统的时候,windowsXP已经广泛应用很久了。教材内容明显与实际技术有差距。这使得上课所学内容过于老旧,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生自然也缺乏兴趣。且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围绕理论、技术方面展开,很少向学生宣传人文方面的内容。缺乏对信息安全、信息责任等方面的宣扬引导。以上种种原因显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意义
2.1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生活在信息时代并且终将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来说,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必然要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使其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信息化进程,也推动了高中教育向着长远角度发展。
2.2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是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融合的产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改变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必然会进行教育方式、思维、目的等等方面的改革,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
3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建议
3.1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效率: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小至浏览新闻、交流娱乐,大至科技研发,均涉及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说,要想在当今社会生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对此,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由于师资水平、设备等等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针对这种现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中方式:1、激发学习兴趣。高中学生充满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有极大的热情。因此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点,加以利用。如布置一些课堂任务等等,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产生成就感。同时,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学生课后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组织一些课后活动,将上课所讲内容与课后活动紧密联系,使学生娱乐的同时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如课堂学习了“网页制作”。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精美网页,评比出优秀网页作品等等。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班级里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所拥有信息技术知识多少不一。因此,课上的学,很难取得良好效果。且信息技术不仅是理论,还包含实际操作。家庭条件差的同学很难接触的这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实际操作,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则经常操作,日积月累,两者之间则有了较大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
3.2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尽管学校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且其重要地位众所周知。但是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信息技术仍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重视。计算机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教授学科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承担起“科教兴国”的重任。2、及时更新设备。学校的计算机设备普遍老旧,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设备的功能,不能让计算机设备变成装饰学校脸面的花环。3、提高教师待遇。当前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待遇低,造成师资流失严重、队伍极其不稳定。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保护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安心在岗位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4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在高中基础教育中所以到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它的加入给高中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动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以此重大改革。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信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理性的看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在探索中向前发展,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创造更为辉煌的明天。
作者:毛子茂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冬.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和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8).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6
一:我的专业素质太低。
我在大学所学的内容只是本专业的内容,但却没有想到,在登上讲台以后,我还要面对的是其他的问题,例如,高考早就实行三科综合考试了,我们的教育也一再强调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我们国家在xxxx年开始实行高中会考制度以后,地理已经成为高一的时候就已经结束的会考科目,而且文科生高考只进行3+2(语、数、外三门主科和政治、历史共五门的课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有的地方可能要早一点或者有的地区还要晚一点),但就是这一批不学习地理的文科教师毕业后从事的教学工作,却要担负起政治、历史、地理的文科综合考试的任务,所以我为自己不能精通其他的专业而检讨;(但想一想,比起我的一些同学毕业后被-迫改行教其他学科,我还应该是学为所用)。我也为自己的电脑专业的知识过于浅薄而检讨,因为领导要求我们进行多媒体教学,而且最好加上flash动画的效果,最好不要从网上下载,尽量的自己来制作,我为自己只能制作简单的PPT课件并且还不能经常使用而检讨。
二:我的教学内容过于狭隘。
尽管要求素质教育,可惜我们也确实不知道素质教育究竟应该从那里抓起。我们只能在学习的方法上进行指导,在教学的方法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我们只能盯着高考这个目标不放松,因为如果高考成绩不理想,小的损失是奖金和年终考核,但如果影响到学校的声誉,那么你还怎么能在这里呆下去?所以,我为这个而检讨,我们如果不仅仅只是抓高考,不仅仅是只为我们的短浅目光,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早就遍地结果了。
三:我没有心理教师的素养。
尽管我是师范专业出身,也学习过教育心理学,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确实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尽管告诉了他们应该面对困难不放松,尽管也告诉他们要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尽管告诉了他们应该同情弱者应该大家团结如家人,但由于没有制定具体的考核章程,学生是否记住我就不清楚了。
四:我忽视了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只是能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而采取具体的教学任务,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要让他们知道好成绩是靠他们的努力分不开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只做到了让学生认识到要不断的自己去努力去拼搏,尽管告诉他们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尽管告诉了他们应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却忽略了让他们的团体精神的培养,忘记告诉他们在一个团队中应如何作战,应如何真正的顾全大局,,没有告诉他们在团队中是没有平均主义的,因为我这方面的失误,所以导致后来很多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面对团队中的不平均的状况没有一个成熟的心态来对待。我检讨。
我为自己不能通晓万事而检讨,面对学生有时的提问,我怎么可以说出:我回去查查再回答你好吗?这样的话来,我为自己不能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而检讨。
我为自己不能写出更多的论文而检讨,所以在评职称的时候让评委为难,我检讨。
我为自己不能更好的维护教师的形象而检讨,每次到菜市场,那些小贩总是说我哎哟,你们做老师的就是太计较,怎么还和我们讨价还价呢?呵呵,我的工资是纸哦,我不应该那么的爱惜,我为自己不能改变教师的形象而检讨,我依然是为一角钱而斗争,真真的惭愧。
我为自己不能出更多的汗而检讨。面对他们说教师多轻松,不出汗就能拿那么高的工资而检讨。
我为自己没有接受学生家长的礼物而检讨,因为别人总是说我们你们家里是不是什么东西也不用买,学生家长送的就可以了,我为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检讨。
我为自己在培训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听课而检讨,尽管培训的老师在那里讲一些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但我总是到处都有报道所以没有认真听讲而检讨。
我为自己心理有障碍而检讨,学校整天进行末位管理和淘汰制而强制一切,我害怕自己迟到一分钟怕自己早退一秒种,也害怕自己上课没有及时到下课又拖堂,害怕自己的人缘不够好,害怕与领导和同事搞不好关系,连食堂的饭菜不好都不敢说出口,因为大师傅也有给你投票的权利;害怕得罪学生,因为学生到时候也要投你一票:怕自己的论文不过关,怕自己的课堂组织的不够好,怕自己的课有稍微的漏洞,还怕上级来检查教案的时候自己的字写的不够好,最害怕的是上级来进行民-意测评的时候单独找你询问你对领导的意见,尽管你没有说任何对领导的坏话,尽管他们一再的保证可以保密,可是上级走了以后,领导依然发脾气说有的同志没有实事求是。唉,我小心翼翼,这样的心理素质怎样才能教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