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完善信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范文1
在市场中,信用无处不在。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整个交易的80%以上,而纯粹的现金交易已越来越少。即使在个人支付活动中,信用支付方式也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扩大,给交易双方带来了不确定性,这就是信用风险。信用总是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它是以信赖为基础的流动资产的投资、融资行为。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利用信用达到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全局、长远利益,那么企业经营的风险是无法估计的,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一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资金无法有效运转,甚至面临经营危机,濒临破产倒闭。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行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时期,供大于求已成为各行业的常态,为了打开市场,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许多企业采取了赊销这种方式。根据市场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采取了赊销的,这个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
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超过信用期的逾期天数将直接影响追账的成功率。表一是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及超过信用期对追账成功率的影响的统计:
表一:账龄与追账成功率关系
账龄 信用期内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1—30天 30—60天 60—90天 90—180天 180—360天 超360天
追账成功 93
73
69
63
60
56
50
率(%)
表中数据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应收款账龄越长、逾期天数越长,追账的成功率越低。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据此判断,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合资企业在我国成立,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相比,这些外资和合资企业更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信用管理更为重视。从应收账款来看,外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的应收款平均天数为100天左右,而国有企业则为220天以上;从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情况看,只有大约2%的国有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而在外资企业,这个比例在10%以上。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工作的好坏,据调查,信用管理较完善的企业其坏账占销售额的比率为3%左右,而信用管理不完善的企业这一比率实际达到8%以上。
应收账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表面上看是不良的市场环境和客户信用状况所致,然而其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信用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非常现实的问题和比较突出的矛盾,企业缺乏信用管理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国内企业急需补上信用管理这一课,才能迎接人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但归纳起来,可从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和企业信用管理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找到原因。
1、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
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是造成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对信用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管理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因素:
(1)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随着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而优惠的付款方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策略。
(2)重市场、轻管理。一些企业领导只注重销售业绩,而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
(3)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任期责任考核等原因,特别是有关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主要领导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4)企业内部市场、销售人员的利益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
(5)客户的有意欺诈行为。客户伪造资信资料,企业分析和管理能力不够。
另外,还有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不合要求,收账能力不足,收账成本受到限制等。
2、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2)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的客户信息往往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并作为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
(3)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许多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4)应收账款控制和销售管理分离,造成应收账款的控制责任不清。许多企业没有将收账的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或销售人员没有得到收账技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所作的,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2、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并通过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3、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业目标等来设计适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然而,无论企业组织结构如何,信用管理都和企业的财会部门、销售部门和供应部门有关。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即使拥有世界上商业信誉最好的客户,如果销售部的销量不足以赢利,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只允许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适应企业市场运行的需要,而只通过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收到货款之前,销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只有将全部货款安全收回,销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销售人员必须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应和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部门不只是企业花钱的部门,为了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提升企业自己的信誉,取得供应商更优惠的信用政策,供应部门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外,还必须具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筛选的能力,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产品质量存在,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业还必须提高合同的履行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生产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同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范文2
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尚未全面认识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家信用状况调查表明,60%以上的企业老板表示跟人打交道要小心提防,有90%以上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合同纠纷。调查显示,虽然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开始好转,但信用依然不足,尤其是拖欠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较为严重。中国企业信用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第二,部分企业经营者信用意识淡泊,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制不健全;第三,企业普遍追求短期行为;第四,恶性市场竞争,信用期限放宽;第五,部分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中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继续深化企业信用管理,提高我国企业的信用水平:
1、加快我国企业信用立法步伐,完善企业信用相关的法律制度。企业信用法律制度的法律价值,一方面在于证明、查验企业的资信情况:另一方面在于开发、利用企业的信用资源,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实现企业生产发展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建立起优良、健康的企业信用发展外部环境,对企业自身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制定了《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企业破产法》、《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法规和行政管理规定,但这些法规和规定出台的目的与管理内容以及约束的问题并非专门针对信用,对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准则与约束体系。如,目前有很多小企业通过破产来逃弃债务,而又无从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强化破产人的责任。
加强失信惩罚的力度。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行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行为所带来的收益时,它会选择失信。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大量失信行为是为牟取暴利,而由失信付出的成本却很少。我们应建立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成本约束,将可大大改善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
2、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并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由于信用缺失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信用缺失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信用缺失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信用缺失有损我国形象,不利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信用缺失危害金融机构,伤害银企互利关系;信用缺失危害客户,损害消费者利益。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不是企业内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能够做到的,必须得到公司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虽然全国已建立了许多官方的信用信息系统,但是,企业信用信息还不够全面,咨询系统尚不完善,税务、海关、工商、统计、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的大量企业资信资料未被利用,尤其是个人信用系统缺失。以信用为经营对象的资信公司十分缺乏,企业信用状况得不到真实评估,交易者要获取企业真实的信用资料十分困难。因此,如要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必须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估体系。企业信用评估就是由合格的专业评级机构或部门受评估对象的委托,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以评估事项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标准化规定为依据,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严谨的方法,对受评企业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及测定,对与评估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评价或咨询行为。信用评估体系完善需规范发展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3、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仍然很低,大多数企业都尚未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即使是那些建立了信用管理部门的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也很低,企业普遍没有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存在的信用管理缺陷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管理层重视不够;第二,企业信用管理的地位仍然低下;第三,没有优秀的信用管理人员;第四,企业信用管理职能单一;第五,没有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政策。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首要任务是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为了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必须完善企业在赊销、赊购、投资、担保等各项经营活动中的信用管理流程和技术手段;保持应收和应付账款的最合理持有,保障应收账款及时足额回收,保障投资、担保等业务的安全性: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加以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作出评价:权衡信用销售的风险与收益,制定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其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管理部门 客户资信管理 内部授信 应收帐款 DSO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垂耍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
2我国信用管理现状
2.1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国内外关于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文献有很多。如:国际上的~w’ro的基本原则》、《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内的《合同法》、饭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硎法也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和规定。
22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问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低下,欺骗贸易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目标发生偏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信用管理。
2.3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问题上职责划分不清,相当多的企业是由销售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做信用管理工作,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没有设立—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
2-4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用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产品赊销、应收账款收付。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以上环节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资信调查的内容包括贸易对象的政治状况、资信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等。由于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势必增加贸易的风险。信用管理的方法不当、技术落后,使企业产品赊销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赊销风险缺乏客的估计,造成我国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债权’危,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迫切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范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信用已成为当前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交易总是伴着风险的发生,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我国企业IFII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4.1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瑰念,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力口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上下树立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形成企业独特的信用文化,并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
姐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并测i和落实权责对等的业务流程。目前国内大型内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个别企业虽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信用控制措施一如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不予发货、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仅要看合同金额更要看收到的款项等。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由销售管理部门实施的。企业在信用销售上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而传统的信用交易之所以存在信用风险的隐患,就是因为缺乏控制环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控制环节应该由事前预防、过程管理和事后处列组成。事前预防包括搜集客户的信用信息和实时关注,对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然后根据客户的价值和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将信用销售的审批权利和对应收帐款追讨责任归人到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员工,有利于实现权责对等,风险到人;事后处理握岁寸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盛刹空,对逾期贝蜷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此外为了保证流程的落实,企>J立该设立完整的信用管理操作规范和业务说明,确保员工对了氰用制度的理解,把工作落到实处。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
43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a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的合格人员到信用管理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b.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jlllo
4.4企业内部各部门角色定位。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伦目标等来i}i1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
对于信用管理部门,DSO(应收帐款变现天数)几乎是衡量其工作效果的最重要指标。DSO表示每_ o收帐款的平均收回时间。应收帐款变现天数袱当年年末应收帐款余韧当年总销售量)*365,即DSO=s AR/SALE)*365。对于销售部门而言销售量是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且销售量越高越好;对于财务部来说年末应收帐款越低表明其业绩越好;对于信用部门而言DSO是考核其业绩的指标,目越低越好,DSO要下降必须减少应收帐款、增加销售量。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对策;法律法规
0 引言
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既为企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促进企业取得更好更快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构建健全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细致地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还能促进企业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度,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但目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文章将探讨分析这些问题,并就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1 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不足
目前工商企业管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推动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也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制度措施,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进行和发展,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注入生机与动力。但不能否定的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难以全面、有效地规范相关工作,对企业运行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包括多方面内容,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应该综合采取有效对策,达到努力规范和约束信用管理的目的。而为了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首先就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实现对各项工作的有效规范和引导,也能更好指导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但目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存在缺陷,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相关工作缺乏有效约束,难以与信用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相适应。还有些地方明显存在空白现象,相关部门职责不全面,不能有效规范和引导企业信用管理日常工作。
1.2 部门的沟通协调不足。为促进信用管理体系完善,健全相关制度措施,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妥善处理不同部门间的联系。让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提高相互协作能力,促进工作水平提升,为企业信用管理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1.3 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为全面掌握企业信用基本情况,应该建立统一、完善的信用监督评价体系,这是规范各项工作的前提。但目前这项工作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导致开展评价工作时,没有相应标准的引导,影响评价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另外还可能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影响监督评价科学性与合理性,难以全面提高信用评价水平。
1.4 企业信息化程度不足。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存在不足,忽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资料,难以全面提高企业信用评价水平。或者企业数据无法及时更新,数据采集不到位,影响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2 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策
为有效应对信用管理体系的不足,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让企业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存在的不足,结合企业日常运行和发展需要,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2.1 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其与信用评价工作相适应,对信用评价工作进行有效规范和引导。政府部门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对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需要大力支持,包括人力、物力、技术上的支持等,推动信用体系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有效规范和引导信用征集、评价、反馈、提示等工作。同时在具体运行和操作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新情况和新发展趋势,推动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和评价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2.2 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正确处理各部门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让他们有效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将相关责任明确到个人和部门,促进他们更为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增进不同部门的联系,包括管理、监督、评价部门等,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和联系。另外还要加强相互沟通和协作,保证联系畅通,能及时有效处理各类情况,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2.3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掌握使用主动权。根据信用管理和评价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监督管理水平提高。同时还有利于信息管理监督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类信息和数据资源更好发挥作用。完善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提高工作透明度,全面收集相关信息。企业要不断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加强行政管理监督效率,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为企业发展及时全面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促进监督管理水平提高,更好服务企业日常工作。
2.4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日常运行中,要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制度,根据统一、系统、有效原则,为企业运行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搜集和输入相关信息资料,推动各项信息资料不断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另外还要重视系统维护工作,加强数据库管理,保证数据真实有效,更好发挥参考和指导作用。
3 结束语
企业的日常运行和发展中,往往面临来自市场的压力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更为有效地顺应这种趋势,应该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规范企业日常活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其在市场竞争力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启跃.工商管理驱动下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13(35):140-141.
[2]林海松.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管理观察,2015(12):69-70.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范文5
1 国家科研信用建设现状
科技部提出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引入 “信用管理”机制,是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个体制创新,也是监督机制上的一个创新。 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顶层设计出台后,科技部坚持先试行后推广战略,逐步实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并在多方面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1.1 不断丰富科研信用政策体系
科技部为做好科研信用建设的顶层设计,从 2004年至今,出台了一系列科研信用管理政策。 从 2001 年到 2004 年,科技部经过 3 年的前期调查研究、文件起草、征求意见三个阶段,在 2004 年 9 月,正式《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作为我国科技信用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随后出台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10)》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 2006 年 11月,为规范科技计划中的信用行为,科技部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试行)》,明确界定科研不端行为,并加强了科技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
1.2 逐步完善和推广科研信用管理
2007 年至 2013 年, 科技计划信用的管理和配套制度逐步完善,在科技管理、科技计划等工作中逐步推广应用,各项科技计划管理制度均强调要把科技信用作为申报科技业务的重要依据,并在享受有关科技经费支持时考虑科研诚信。 2007 年,科技部联合其他十部委组建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科研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2008 年 11 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提出,对参加评审活动的专家学者建立信誉档案,实行评审信誉制度。2014 年 3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把“完善科研信用管理”作为 29 条意见中的一条, 作为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监管的重要举措。
1.3 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
在项目申报、职称评选等方面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 科技部采用“黑名单”制度,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记入“黑名单”,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中央财政资助项目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 在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中,将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与科研项目立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评选表彰等挂钩。
2 部分省市科研信用建设现状
近年来,各省市围绕《决定》及自身科技计划管理要求,在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 北京、江苏均出台了针对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责任主体的信用管理办法,重庆、新疆出台了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办法,浙江出台了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和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上海、山东等先进地区则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和举措。 下面本文将对北京、重庆、江苏三省市的主要做法进行分析。
2.1 北京
为规范科技计划管理, 北京市科委于 2010 年出台《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附注了详细的信用评价标准。 其主要做法有:一是评价指标融合了原有科技政策,确保了制度的连续性。 在《办法》出台以前,北京市围绕科技计划管理,在立项、验收、评审、招标等环节制定了详细系统的规则,其中许多政策作为此次科技计划信用评价的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原有政策的连续性和科技信用管理的可操作性。 二是各责任主体信用级别界定简单化。 北京将科技计划项目负责单位、项目负责人、评审专家的信用级别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不良和差等五个等级,各责任主体只要满足相应信用等级中的一个指标或者全部指标即可确认其信用等级,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各责任主体的信用级别界定工作。 三是积极鼓励开拓创新。
为鼓励相关责任主体积极开拓创新,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只有信用达到良好且有突出贡献者,才可评价为信用优秀, 并在市科委凝练重大科技项目时优先考虑其意见建议。 这是国内首次对科技计划信用的评价对象、信用行为、评价标准、应用规则等进行详细规定,为其他省市出台相关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2.2 江苏
2013 年 10 月,江苏省科技厅了《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在信用记录、评价及处罚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建立详细的信用行为评价标准。 江苏的做法与北京相似,都是将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分为良好信用和不良信用,并分别进行记录管理。 确定每一个信用级别的评价标准,相关责任主体只要满足其中一条或全部标准即可确定其良好信用和不良信用的对应级别。 二是细分信用评价等级。 将项目负责单位、项目负责人信用等级划分信用优秀、信用良好、一般失信、较重失信和严重失信五个等级, 评审专家信用行为划分为信用良好、一般失信、较重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等级。 三是对信用等级为严重失信者采取“零容忍”. 对信用等级为严重失信者采取“零容忍”,永久取消其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及获相关认定和奖励的资格。
2.3 重庆
2014 年 7 月,重庆市科委出台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的可借鉴之处:一是分工明确,有效建设科技信用数据库。 由市科委发展计划处负责重庆市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数据库建设,并牵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工作;各项目管理处室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各自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分工,负责记录相应的信用管理信息并录入“信用库”. 二是实行信用扣分制。 科技计划信用记分初始分值为 10 分,当相关责任主体出现科研不端和失信行为时,根据科技计划信用记录扣减相应分值。 三是分别以 3 年或 5 年为期限滚动记录信用分值。 项目承担单位、评审评估机构及专家三类责任主体,当前的信用分值计算方法为初始信用分值减去当月前 36 个月的信用记录扣分总和,而对于项目负责人,则用初始信用分值减去当月前 60 个月的信用记录扣分总和。 相应信用等级由“信用库”自动生成,严重失信者将列入“黑名单”. 四是严惩失信行为。 例如,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申报时恶意注册一些虚假信息, 经审计发现项目负责人挪用、侵吞财政科研经费,或者经举报查实评审评估专家索取或接受评估评审对象及相关人员好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项目立项、 检查或验收提供便利等,都将一次性被扣 10 分(全部信用分值)。
3 我国科研信用管理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综合来看, 部分省市在科技信用管理上不断深入,从出台政策到具体评价都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正式推行的时间并不长,具体成效还难以评价。 仅从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上分析, 各地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3.1 缺乏科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科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信用信息的公开与管理。 科技部及各省市虽然提出要建立科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但并没有落实,因而不利于信用信息跨部门的记录、查询与公开。 全社会信用体系也尚未完善,缺少紧密的跨部门合作。
3.2 科研诚信教育及宣传不够现阶段,对科研人员的诚信教育较为滞后。 高校、科研机构等没有专门设立科研诚信教育的学习课程,各组织和机构也较少开展科研诚信道德的舆论宣传,因而在科学界还未形成科研道德、科研伦理及学术规范等科研诚信共识。
3.3 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从国家和各省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科研信用评价机制。 在已出台科技信用管理办法的几个省市中,北京和江苏虽然出台了信用评价标准,但只是对责任主体的良好信用和不良信用分别评价,缺少综合评级,采用的定性评价方法不利于实际操作,且不能鼓励各信用主体坚守科研诚信。
科研诚信建设对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提升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国家及各省市都要加快推进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前期调研,分步骤试点开展信用管理,制定详细信用评价细则,规范信用评审程序,建立科研信用共享机制,推进科研信用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丽亚,毕京波,宋扬。 关于建立我国科技信用评价系统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技论坛,2006(5):47-51.
[2] 张明龙,张琼妮,杨剑。 加强科技信用制度建设的思索[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9):52-56.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范文6
财务信用是市场经济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规避交易风险的基本防线。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信用缺失的现象,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鉴此,本文仅对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略做探讨。
一、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现状
1.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失真。我国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很不规范,违法违规问题十分严重。例如,粉饰或隐瞒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巧用”会计准则,随意改变或调整会计核算方法、确认标准及计量方法等。
2.企业间的合同欺诈及违约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合同有40亿份左右,真正履约的却只有20亿份,50%的合同带有欺诈性,且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的履约率明显有待提高。
3.逃债、逃税、骗税、恶意透支现象严重。困扰着经济发展的除了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及企业与百姓之间的资金拖欠和三角债之外,还有企业的逃债、逃税、骗税和恶意透支。大批逃债、恶意透支的企业使银行吃足了苦头。
二、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成因
1.企业的财务信用意识淡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开始建立企业以其自身的资产承担风险的体制。这就要求企业以其自身的财务信用参与市场的竞争,在市场上运行。然而,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对重建财务信用制度、树立财务信用观念缺乏应有的经验,因而企业财务信用出现了混乱。
2.产权不明晰,信息不对称。企业的产权制度是影响企业信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产权是财务信用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做决策的企业的财务信用之间没有长远的关系,那么他肯定只追求或更注重追求眼前利益,不会很注重企业诚信。此外,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用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从目前看,在我国的信用问题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3.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在立法方面,我国已颁布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总体上与信用制度相关的立法严重欠缺。另一方面信用监控机制不完善,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尚未形成,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4.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企业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规范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进行内部财务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因此,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因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使许多企业受骗上当,导致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三、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大力整治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现状的力度,加强对企业财务信用的管理,并逐步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体制。从目前来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体制转换期政府在财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应健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机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的条例和实施细则,改变目前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状况。还应通过法律程序明确政府或有关部门行使信用惩罚的权力,以及行使权力的界限,对失信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应准确、适当,引入处罚时效机制,以利于营造惩恶扬善的社会氛围。
此外,我国还应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地做到政企分开和产权关系明晰,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所有者对企业和银行经营的监督约束机制,使信用交易的授信方有清晰的产权边界,能够独立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信用文化,增强经营者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观最为重要的部分。构筑企业诚信文化就是要在企业里树立起“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的意识,每个企业都要依靠自己对其他企业对社会交往规则的遵守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