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质量控制方案最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最新范文1
【摘要】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1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1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1.2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 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1.3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 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2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2.1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2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2.3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 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2.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3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3.1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转贴于 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要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3.2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3.3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坚定: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3.4增强三基训练,提升专业地步: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升工作职员应对突发公同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地步,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施行学习,不断增强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检验科要增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相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业务地步。
4结语
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管理功能灵活、储存信息量大、内容便于更新,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资本同享优越,更大提升了工作功效,改善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但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软件研发不足、检验职员的机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乱七八糟、网上保密工作难以确保等等。
参考文献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最新范文2
在当前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检验效率以及精密度、准确性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服务工作的成效。作为医疗卫生管理人员,需要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评价等方面着手,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
1 抓好检验基础质量管理
1.1 稳定技术人才队伍。一方面积极争取增加人事编制,用于专业技术人员招考招录,逐步解决医院确需留用的已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外人员”身份问题,使其安心工作,保障医院正常运营;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倾斜,畅通基层人员职称晋升渠道,增加中、高级职称兑现指数,稳定中、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激发工作积极性,切实从政策层面做好实验室负责人和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1.2 抓好人员资质管理:原则上从事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应当为相关专业毕业人员,所有从业人员均需要经过岗前专门培训,并坚持定期脱产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的跟踪培训制度。要求检测技术人员需经过上岗培训和在岗持续培训。上岗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临床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和技巧,相关检测技术及管理要求,实验操作,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生物安全。通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熟练地操作。所谓在岗持续培训是指在工作中,要根据需要接受复培训,通过培训了解相关技术、质控及安全要求的最新进展。检测人员分为检验人、复核人、签发人。复核人、签发人,应具备对检测过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规范处置检测标本。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标本的质量对于检验结果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从标本的采集、输送到处置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和要求执行,确保标本的质量,为检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提供保障。
1.4 选择合适检测方式及试剂。在临床医学检测中,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标本,具有不同的检测方式,所采用的试剂也有不同类型,在具体操作中,要结合检验实际情况进行筛选,运用最为科学的检测方式以及试剂。实验室在更换不同批号试剂的时候,要开展平行试验,保证新批号试剂对质控品(已知结果)进行测定时和原批号试剂结果一致。试剂在保管储存过程中注意相关条件要求,拆封后详细记录拆封时间,不得超过有效期使用[1]。
1.5 定期校准维护设备。对实验室各项检验仪器设备,要建立起正常维护以及校准制度,校准工作应当由国家规定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维护,按照规范操作流程使用,并保管好相关维护记录。
1.6 实行规范化文件管理。在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中,要注重文件管理,建立涵盖相关内容流程的SOP文件,主要包括:检测样品采集登记、保存输送以及处置情况;检测方式及流程;试剂使用保存和仪器校准维护;质量控制要求与要点;检验结果和报告;保密工作情况;资料记录保存;不确定样品处置,以及安全和卫生工作等。检验工作人员在自己岗位SOP文件上需要进行签名,证明已了解并完全掌握,在整个检验操作过程中,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不作擅自改动。
2 注重质量控制
在标本检测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制度管理,完善临床医学检验制度和体系,加强检验环节当中的督查,提高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检验工作责任感,实施系统化的检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检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展检验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检验水平;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使用的方法和系统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方法的检出限、偏性、误差被接受和拒绝的统计学水平。要考虑不同测定值的临床意义,掌握这些参数,有助于制定切合实际的质量控制方案,监视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增加试验的可信度[2]。
3 强调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一种全面判断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成果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评价等两个方面。在分析检验结果和出具具体检验报告之前,应在外部质控品结果符合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样品分析,同时还可结合临床情况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科学的检验报告[3]。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最新范文3
2012年5月,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公布了最新的评选结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西安长安医院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的电子病历采纳模式达到6级水平。这是我国首批获评HIMSS 6级的医院。
电子病历是核心
2010年10月,卫生部了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的通知。由此,全国各家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和非试点医院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2011年3月,卫生部印发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电子病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平台地位得以确立;2012年,《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升级成为《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从2010年至今,电子病历经历了调研阶段、正式启动阶段、开展试点阶段和加速推进阶段。
作为我国首批获评HIMSS 6级的医院,盛京医院、长安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这三家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各有特点,例如,盛京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全面以及覆盖范围广;长安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医院内外网无边界;毓璜顶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病历、申请单等文书结构化以及医嘱、申请单等计费自动化。
毓璜顶的经验之谈
“打造国内一流数字化医院”是烟台毓璜顶医院多年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医院发展的真实写照。早在2005年,医院在完成了HIS系统更新和影像、医技专业信息系统建立之后就开始规划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2007年与北京嘉和美康公司签订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合作研发协议,系统在2008年底研发完成并开始在全院40多个临床科室全面使用。
作为第一批使用电子病历的医院,从系统规划之初,毓璜顶医院就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一个可以全面替代纸质病历,并且具备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以及数据利用能力的信息系统。因此在系统建设阶段,医院对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和临床支持等方面非常重视。
医院先后完成了电子病历系统与HIS系统、影像系统、心电系统、病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检验系统、病案归档系统、临床路径、移动医疗、移动护理、合理用药、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绩效评估等相关系统的高度集成。医务部门基于电子病历的特性,设定了重点医嘱、检查、诊断之间的限制和提示规则,医生可以在电子病历工作站前端得到相应的提示。深度集成后的电子病历系统为临床数据大集中和深度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在电子病历系统上线过程中,由于病历数据的实时性和可及性突然增强,医院专门在各个临床科室增加了“病历临床质控人员”的设置。在传统的三级检诊基础上,各个临床病区指定20多名高年资专家对病区内在运行病历做100%覆盖的内容质控,配合计算机系统的书写频率和时点控制,保证了电子病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运行电子病历中的数据支持决策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医院还对运行中的电子病历数据按照“手术、输血、抗生素、抢救、死亡、危重症”等不同临件重新组合,自动生成“核心管理”数据视图,院长和相关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发现当日正在发生的临件,防范和控制医疗风险。
由此一来,在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的同时,相应的电子病历质量控制流程也完善起来。通过“医生书写—病区审查—医务抽查—系统提示—核心管理”多个环节的全方位质控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功能整合,保证了系统中数据达到100%的甲级病案率。
在保证电子病历系统本身的可靠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之后,电子病历系统的平台优势逐渐显现。在2009年电子病历系统进入终验的时点,系统已经具备:全院临床数据共享、基本临床决策提示、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数据集成等特点,达到并局部超过HIMSS电子病历应用分级5级标准。
2012年为配合卫生部医政司提出的《单病种质量评价的统计与评价算法模型标准(草案)》、《单病种质量评价数据采集方案与接口标准(草案)》,毓璜顶医院开始基于电子病历数据建立单病种质量控制系统和全面医疗质量分析系统。由此,毓璜顶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目标开始由“完善、可靠的业务系统”向“服务于医疗管理的数据应用系统”转变。
烟台毓璜顶医院被卫生部确定单病种质量监控平台研发基地之一。2012年10月25日,北京嘉和美康公司正式进入医院现场,针对单病种质量监控平台与医院合作进行了需求调研分析,确定单病种相关数据分布在6个院内原业务系统中,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护理信息系统(NIS)、实验室检验系统(LIS)、心电检查系统(ECG)和超声心动系统。共整理出医嘱、检查检验、手术等25个对接接口。为了适应单病种数据采集要求,对9个电子病历模板完成改造,进一步规范了医院现有诊疗流程和病历结构。
由于前期电子病历平台的建设,逐步完善医院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与数据交换,从而使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单病种质量指标监测分析平台建设成为了可能。
专家声音
烟台毓璜顶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徐伟星
我院自2007年起开始规划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几年的实践证明,此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断持续改进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医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不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信息化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实施第一阶段的电子病历系统,规范了医疗文书、医疗行为,落实了核心医疗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病历质控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病案甲级率。通过实施第二阶段的智能化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了医嘱项目、护理项目、诊疗项目的内容和实施期间,在规范检查、规范用药、规范诊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降低了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缩短了病人住院日。目前我院正在实施单病种质量分析、全面的医疗质量分析以及医院统计指标评价体系。我们将通过引入临床指南、诊疗规范等相关的医学知识,建立医学知识库、药品知识库、检查知识库、检验知识库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将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全面、有效的医院质量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促进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状况。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最新范文4
整体护理的开展,是我国护理学科学与国际接轨,以全新的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迈向21世界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开展整体护理,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整体护理可发展道路,同样,各医院也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各自的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
我院按照卫生部的精神,在我院领导的支持下,开始积极探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病人实际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的整体护理管理模式。
1 定位整体护理角度,统观医院发展全局
1.1 整体护理在现代医院发展中作用
当今的社会,是在竞争中求发展,现代医院的服务,是将以病人的需求转化为病人受益医院受益的手段,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因此,医院所有的服务措施,一切改革方案,都要立足于病人的需要是否得满足这一点上,这也正是整体护理的目标和宗旨,所以,整体护理实施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的发展,护理体制的改革,护理意识的强化,护理手段的进步,必将促进医院整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
1.2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就是以病人的需求为起点,满意为目标,应当说,以病人为中心也是一种市场意识,也是一种竞争机制,但更是高尚的职业道德。整体护理的内涵,是把人视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方面的整体;外延包括护理教育、管理制度社会环境等。其中教育是整体护理的前提,管理是整体护理的保证。社会需要是整体护理发展的动力。
2 健全科学管理体系,保证整体护理落实
2.1 制订整体护理标准化优质服务程序
为了适应护理服务由“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我院制订完善了整体护理优质服务程序,要求全体护理人员按照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方案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的要求,使病人在我院就诊及住院治疗期间的各个环节心理上、精神上均处于最佳状态。
2.2 制订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标准
为了使管理趋向科学化、规范化,我院制订了包括正、副主任护理、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在内的各级人员岗位考核标准,从医德医风、护理专业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几方面分级考核,满分为150分。并始终贯穿着学习标准一落实标准,个人达标-科室达标-医院达标这两条主线,在这一过程中穿插自检自评,按照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这一组织结构传达、落实、检查、反馈各项标准的完成执行情况。
2.3 制订整体护理评价系统
建立评价系统,应注意护理的连续性,把满足病人需要、为病人解决问题,作为衡量工作的准绳和护理成效的标准。
组织管理评价的重点应为护理组织分工是否贯穿护理程序的有效保证;对护士行为主要评价行为过程是否符合护理程序,护理措施执行情况,言不由衷人是否真正接受,对护理效果评价中,核心内容是病人的满意度以及行为和身心健康情况的改善,我们的做法是随机地进行护士行为评价、护理质量评价、病人满意度调查(护理效果评价)。
2.4 建立和完善整体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整体护理的开展,为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管理者的检查方法和力度,在整体护理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管理者思维应围绕着整体护理的轨迹进行,经常调整视角和改进思维方式。把视角放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把度放在改进工作的措施上,不断完善现有适应新模式的管理方法和质控体系,应完善质量控制的层次系统:
2.4.1 医院各科室及各护理单位,是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保证层
医疗技术质控、护量质理质控、安全护理防范措施等都必须落实到科室,才能取得实际效果。因此,护士长必须对护理服务质量严格把关,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现组织管理严密性、规章制度严肃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性,加强科室护理各环节质量,起到指导、监督和组织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护士长应协调科室医、护、技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及相互质量控制。在这一层的管理者还应注意培养工作人员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意识,人人参与管理,共同把关,是完成科室质控的关键。
2.4.2 社会监督的作用日益明显,将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提高,社会上必将形成对服务行业质量问题的社会监督和制约机制,这种社会制约将逐渐从群众监督向法律和经济制约过渡,尽管医院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问题与其它服务行业有所不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院质量管理的社会制约层次将日益明显。
3 完善支持系统,形成支持网络
开展整体护理,不能仅靠护士来完成,更需要来自医院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只有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配合,充分利用护士的人力资源,才能更好地将护士留在病人身边,为病人提供专业的直接护理。为此,我院领导协调全院,建立了有效的护理工作支持系统,加强对护工的管理,必须是正规卫校长毕业,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并通过考核和试用才能上岗,完成病人的陪检及基础护理工作,后期科室为临床铡订服务方案,保证水、电、暖的供应。供应科定时供应床所需物品、并送货上门、医技科室为临床提供限时服务等一系列支持保障方案,保证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4 护理管理科学化、系统化
现如今的管理要素已发展到以“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为主的六要素。其中对人的管理最为重要,是管理的决定因素,对人的管理由过去管理人的工作质量、工作范围、工作时间等具体事物性,内容发展到管理人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得用上来,不仅要确定人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种类,还要确定在职工员的继续培训及潜力开发,保持人员权利、义务、待遇、机遇的一致和公平。
参 考 文 献
[1]卢美秀,吴盈江,王百合等.最新基本护理学.台湾:汇华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5.829-831.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最新范文5
【关键词】院内感染;预防;监控措施
院内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医院又是患者密集的场所,其环境最容易被污染而传播,给社会及病员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渐趋复杂,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慢性患者增多,院内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感染率逐年下降,但目前仍处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如何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管理水平,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组织学习、加强培训
护士长作为医院初级单元的感染预防监控的负责人,为保证全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全局,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中的职责,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放在与护理质量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及时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最新的信息和经验,不断更新自己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理论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在病区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结合科室各类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法规认识掌握程度的不同,组织安排参加医院和科室的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在职的医护人员每年应参加医院组织的感染管理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1次,学习不得少于4学时,对新毕业的医护人员,特别是新上岗的卫生员、保洁员必须经过3学时的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对病区全体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出相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做到周有计划、月有安排、季有考试。护士长还应根据目前大量复杂的诊疗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特点,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对科室人员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
2加强组织管理
病区成立感染管理防控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网络管理系统中,各司其职。病区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由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测员组成,做到分工、职责明确。主任挂帅,护士长全面负责、严格管理、监督、检查,感染监测员负责具体实施、指导和落实。感染监测员应挑选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传染病病例及时填卡、报告。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有力保障。为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落实,应调动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感染监控管理,发挥群体的最佳效应,做到奖罚分明,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下功夫。
3加大制度落实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1)严格病区管理,患者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如遇血液、体液污染等情况,及时更换。不在病区内清点污染被服。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床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方法进行环境保洁:保洁用具分区使用,用后清洗消毒,保持干燥备用。(2)各种引流管按规定时间更换,有标识。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路、负压吸引瓶、便器、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等复用器械和用品使用后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单包装存放。(3)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存放、使用符合规定,不得重复使用。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治疗、处置按一般患者、感染患者的顺序进行;换药操作按清洁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场所严格消毒。(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依从严要求,洗手方法按七步法正确洗手。各治疗车、治疗盘、病房门口配备快速手消毒液,手套使用正确。(5)医疗废物管理要求遵循分类收集、专人管理、严密包装、安全运送的原则,医疗废物分类正确,不得混放。处理感染性废物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有针对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4严格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最新范文6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随访
持续质量改进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 起源于工业标准化管理的发展,它是一种使员工们参与计划设计并实现持续改进流程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组织过程,用以提供符合或超过人们期望的高质量健康服务。有人强调CQI过程的分为四个阶段:计划-试验-检验-实施(Plan-Do-Check-Act,PDCA)。
好的随访服务,认真做好出院患者的跟踪服务工作,做好患者出院后的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和继续用药指导,积极推行院前、院中、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可以使患者就医系统化和连续化,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美誉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我科响应我院号召,增加患者随访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分析总结既往随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提出预期目标,践行于日常随访工作中,同时进行监督,对改进前后的随访率进行比较,具体过程如下。
1 CQI实施步骤
1.1组织计划 成立由科主任负责、由质控小组成员为组员的持续质量改进小组书写CQI计划表,包括问题名称、负责人、小组人员名单、原因分析、预定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进行过程性、持续性、预防性的全面管理。
1.2收集资料,确定存在问题 肾内科患者就诊后的随访患者,随访患者较少,随访比例太低,不能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医疗服务。
1.3原因分析 ①患者对病情了解少,不知晓随访的重要性;②宣教力度不够;③患者未做好相应就诊前准备;④患者经济条件、行动不变等客观因素;⑤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治疗效果不理想。
1.4预期目标 使随访率在国家重点科室随访率50%基础上不断提高。
1.5整改措施 ①医护人员做好出入院的宣教的工作,除患者本人外,更注重对其家属的宣教工作,同时加强自身不断学习。②告知规范化就诊流程,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随访是不可缺少的环节。③做好出入院登记,认真书写出院总结,告知患者辅助检查结果、病情变化、具体诊断、治疗过程、出院后用药及注意事项、拟定随访时间及随访前需做的准备。④依据疾病种类将患者进行分类,如IgAN和CKD。⑤记录特殊病种患者的资料存于门诊以备随访参考。⑥减少出院患者带药量,尤其是自费患者,增加随访几率。⑦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保证服务态度,做好医患沟通工作,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满意度,争先创优,树立科室形象,提升科室社会知名度。⑧合理规划门诊流程,制定患者就诊计划,患者与诊治医生尽量固定,保证医生对病情熟悉度,增加诊疗的协调性。⑨记录好患者详细地址、多种联系方式(多个电话、必要时留有邮箱等网络联系方式)、尤其是病情较为特殊的患者,以备及时随访。
1.6质量控制与检查 ①每6个月例会总结分析随访情况。②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控制小组不定期抽查随访资料。
2结果
在患者随访工作中运用CQI计划后使患者及家属深刻认识并理解了随访的重要性,患者随访知晓率提升为100%,医患沟通次数增加到100%,减少了医患矛盾,宣教工作覆盖面为100%。3年随访率呈递增趋势且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以提高医院服务和满足患者需求作为动力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模式,采用持续的针对具体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的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以提高质量[1]。出院患者出院后15d之内一定随访,之后不定期随访,有以下意义:①加强健康宣教,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条件,宣教工作可以使患者及家属正确地认识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及预后,使患者就医不再盲目和缺乏目的性。②了解患者治疗、护理效果,为不断提高医护质量提供参考。医护质量是医院发展的命脉,患者来院后只有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对医院做出正确的评价。随访可了解患者治疗后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为今后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提供参考,同时又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关检查,指导制定下一步治疗及康复计划。随访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更好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同时可与患者和家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给患者解决出院后的实际问题。③倾听患者心声,了解患者的需要,同时把信息如实反馈给医院,对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访是获得患者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采取多种随访形式,转达医院的问候,把医院的最新信息反馈给患者,让患者体验到医院的关爱和重视,又根据患者的亲身体验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使医患互动,促进医院发展。
将CQI运用于患者随访工作中强化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度,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中显示在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和家属的参与和理解起到关键作用[2]。加强宣教及随访可从患者及家属那里得到可靠的信息及对医疗服务的良好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治疗效果、病情变化、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如何用药、何时复诊,从而增加患者对长期治疗的依从性。通过不断采纳患者及家属意见及建议,提高医术及医技,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科室地位,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增加患者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实现良性循环。
总之,有效的随访工作对普及宣传卫生知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疾病的预防有着重大的意义。医院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是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医护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深医患感情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增强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CQI理论运用于患者随访工作,使随访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开展,并予及时评价,以求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升随访率,提高随访质量,增加疗效,节省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及消耗。同时对提升医院形象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