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汽车案例教学法市场营销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的。最早应用于美国的法学院。后来哈佛商学院首次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取得很大成功。现在案例教学法已经作为教学领域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被广泛运用。 汽车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它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熟悉汽车市场与汽车营销的基本规律以及了解汽车经营企业的经营特点。由于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讲授轻参与,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营销理论,从而造成岗位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在本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营销环境中充当决策者,感受压力,分析形势,并作出决策。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协同合作,能较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因而也是实现汽车市场营销课程培养目标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学生们和教师一起参与对案例的直接讨论,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因此,案例方法包括一个特定形式的教学材料(案例)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材料(案例)的特殊技巧。 实际上,在案例教学方法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一是教师选择教学所需要的材料, 二是学生们为上课所做的充分准备。 所以,要求学生把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解析中并提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在上述两项工作中,教师在其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

在市场营销案例教材中,营销案例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案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精心选择案例,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而且还要考虑教师对涉及的环境背景、知识领域、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学生是否易于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通过案例让学生更易掌握原理、概念、原则等,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选择的案例内容要注意多样性、典型性。案例的多样性要求所选用的案例能反映不同行业或领域的基本情况和总的发展趋势,内涵丰富,能反映不同的层面,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既有过去的,也有现在的;典型性指能突出概括某一行业或领域的基本特点,能起到举一 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是案例要有针对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专业要求来选择和设计相应的案例,做到难易适度。案例太容易,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太难,超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使学生无法分析,同样会影响学习积极性,既不利于案例教学的进行,也有碍营销案例作用的发挥。 四是案例要有现实可操作性。所选案例要基本反映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不能脱离现实,同时案例必须是教师熟悉的,学生所关心的,时问上要尽可能新近发生的,能更好地分析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学以致用的作用,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共识和情感的共鸣。

三、案例教学的过程与管理

完整地案例教学过程应包括以下环节: (一)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分别由教师和同学来进行.教师的准备:教师准备充分与否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案例选择:遵循前面所述的选择原则,从教材、参考书、互联网、杂志等相关资料中,认真选择所需案例。 2、 案例分析:在上课前对案例进行全面而详细地分析,将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一一列出,对其中的模糊资料做必要的补充,在此基础上理出分析的思路。只有教师对案例分析透彻,抓住案例的精髓,才能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引导,将案例分析引人深处,否则只能使讨论流于形式。 3、 课堂设计: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讨论的组织进行预先设计,包括组织形式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课堂讨论可采用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的准备要在课堂上深入讨论案例,同学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讨论前要求学生熟悉案例内容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课前分析。对以小组形式讨论的案例还要求同学课前先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 二)课堂组织学生分析案例 组织学生分析、研讨是案例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 ,并在直观情境下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中,教师主要做好角色转换工作,课堂讨论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讨论的引导者,讨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通过提示、反问、追问、鼓励、表扬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营造轻松而又浓厚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与信心,使讨论能够深入地进行下去。讨论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同学们的讨论情况进行及时地概括与总结,肯定其成绩与优点,对不足之处给出改进的建议,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提高。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英语词汇 高中教学 构词法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江苏省高考说明中对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词汇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约3500个英语单词、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且根据最新消息,2015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又新增50个英语词汇。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这本教材中的Word Power板块作为词汇学习的专题,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根据《牛津高中英语》 的使用说明,该板块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两种学习方法学习词汇:一是让学生学习与单元话题有关的分类词汇,二是通过构词法学习单词。该板块设计了图表、对话或短文,用以拓展学生对话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的认知和运用,学生根据构词法的基本规则学习和掌握单词,可以有效扩大词汇量。然而,在我们的常态课教学过程当中,“Word Power”这个板块的利用效率并不很高。因此,如何在基础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词汇学习法成为本次教学案例分析的重点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3单元Word Power部分:Different Jobs

1.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关于“Amazing People”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这一主题帮助学生了解在某些领域的几位杰出人物如特雷莎修女,贝多芬和比尔.盖茨等取得的个人成就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本节课是词汇学习课,学生将根据课本中的主题“different jobs”扩充词汇量并学会灵活运用这类词汇。

2.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英语词汇构词法(后缀的用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在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词尾加上后缀构成表示工作的名词,并且能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相关的单词练习。同时,还要使学生能了解各种工作的性质以及所需要的品质。

3.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掌握三大类后缀构词法以及与工作有关的词汇。

4.教学难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后反复练习并且学会运用目标词汇进行表达。

三、研究过程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g-in;借助PPT呈现几张关于各种工作的人物图片(policeman, doctor, singer, painter, photographer, teacher),提问学生几个关于职业的问题,以此导入本课的主题,使学生初步熟悉与本课相关的话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构词法学习奠定基础。

Step 2: Vocabulary learning;首先,开门见山地向学生介绍构词法(word formation)的定义和概念,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消除部分障碍。其次,通过一组词汇的变形来引出后缀这个概念(suffix:a letter or letters added to the end of a word to form a new word)。最后,通过表格的形式讲解如何在动词、形容词、名词后面加上后缀构成与工作有关的名词词汇,并对于其中的生僻词汇给与中文解释或引导学生猜测词义,并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结论:-er, -or, -ant,-ent -ist are often added to verbs,-ist, -ian, -er are often added to nouns,-ist, -ian are often added to adjectives,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Step 3: Consolidation ;在这个步骤中,我主要以练习形式来巩固学生对新学词汇的掌握。如填词、搭配词语。要求学生完成书上对应的流程图练习,根据工作的种类性质来对词汇进行分类,使学生了解各类工作的不同属性和范畴。

Step 4: game Time;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词汇,自由组合成二人一组“你比划,我猜词”。游戏规则为一学生只能通过动作或相关的英文表达来提示另一学生,且每组仅有一分钟表演时间。此环节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各项感官来有效地学习词汇,加强他们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Step 5: Group work;通过问题形式来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并引导学生进行原因的阐述, 并提供学生适当的范例。(What kind of job would you like to have? Why?) 希望通过此环节学会小组合作的同时加强对已学词汇的有效运用。

Step 6: Homework;通过家庭作业进一步巩固并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四、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教学案例研究分析,笔者认为,高一年级的英语老师,应当更加注意平时的课堂教学,在平时就注意讲授相关高考词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掌握词汇及用法。词汇教学作为高中英语的奠基石,我们更应该重视此版块,在实际课堂实践中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安桂清,徐晶.“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课例研究报告的撰写[J].人民教育,2011(2).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一、在实践探索中反思,凝练教育行为

我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和精力是在教学中进行的,主题课、区域活动,都有教学内容。那么,教学反思是不可小视的。从本质上说,反思就是自我发现、自我批评的过程,能唤起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真实问题的关注,使教师始终带着问题意识面对教育现象,促使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探究。

1. 在活动后及时反思。通过一节活动,教师最能直接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行为及反应。在孩子的活动表现中能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对本节教师活动设计效果的直接反射。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少不了课后写教后记、反思日记、课后随笔、教学重新设计。

2. 在对比中反思,交叉中学习。通过听课、评课,观察自己教学录像的反思。在听别的教师上课的时候,要把每位教师的亮点,给人启迪的地方记录下来,课后自己总结反思,提高自己。在大家聚在一起评课的时候,每个人的优、缺点都能被不同的眼光发掘,将这些集中到一起,就是一个宝贵的财富。自己在组织活动期间,有时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要把自己的组织活动录制下来,事后坐下来细细品味、反思自己活动的长处与不足,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发扬优点,避免缺点。

3. 在交流、学习中反思。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内心中专业素质,将理论带到实践中,再将实践与理论相贴近。因为理论是无数幼教先辈通过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与实践相贴近,是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偏离轨道,这相当于和专家面对面探讨。与同行交流,会使我少走很多弯路,同行和前辈,他们有很多独到之处,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值得我反思,从此提高自己。与幼儿、家长的交流学习中,能得到更大的充实,因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孩子们一起,自然对孩子了解很深,看到孩子那种表现及对老师行为的一种反馈,我必须反思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言传身教地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与家长交流可以知道孩子的一些细枝末节,从这里反思,对我的工作开展更加有利。

教师的实践与反思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沃土,因为智慧源自实践。教师的教育智慧包括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的情感,同时也包括个人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立足于个体优秀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主张,并为大家所接受。

二、在教育科研中创新教育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没有教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例如,我们园内前一段时间进行的数学领域教研活动,每位教师都准备了幼儿相应年龄段的数学教研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数学领域的知识点和定律就是固定的那些,可是每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却各不相同。首先,要根据年龄段来设计,“有规律排序”。然而,在小班的时候,老师要根据故事情节,将幼儿带到情境当中去,然后对故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排序,并且很简单,只做了和的排序。要求也较单一、直观。到了中班,难度加深了,要孩子自己找出教师给出图案的规律,然后进行仿编、创新。到了大班,教师会给孩子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任其发挥想象及能力。同样都是“有规律排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说道呢?如果不通过教研活动,一部分教师不了解其中的缘由,还只会停留在自己的设计世界里。所以,优秀的教师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很有必要。那么,优秀教师应该如何做好教研呢?

1. 理论学习——教研的基石。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给予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就我们教师而言,“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就是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师之友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吸氧、补钙”,才有我们的源头活水。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了解教育动态,掌握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也要不断吐旧纳新,通过各种渠道接受更好、更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浪费时间在原地踏步。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跟上时代潮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

2. 教学案例——提升教研经验。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设计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育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在一节教学案例实践过后,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

三、不断奉献,扎根教育事业,争取引领自己的同事成长

怎样引领同伴共同成长呢?

1. 建立帮带组织,相互切磋。

2. 承担教研组长工作,带领一个团队开展工作。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范文4

一、以常规教研提高教师的自觉质疑和释疑能力。

在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要不断地提高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觉质疑能力和释疑能力。首先要让教师能以自身的教育实践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生动的案例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式,探讨、研究、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教学难题、热点问题等,不断地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与指导能力,我们进一步地强化了教研活动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让教师真正地参与教研活动,以教研的落实提高教师自觉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一)制度先明确――为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提供活动保障。

制度的执行是为了规范、约束教师的行为,让教师形成良好工作、学习习惯。通过制度的保障,让教师能经常性地参加教研活动,从而让教师变被动为主动,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如:每学期初,我们针对新学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学期教研工作具体要求”,明确地规定了教研活动的时间、教研活动时教师的注意事项等,促使教师们形成良好的教研工作常规和工作习惯:准时到位、准备到位、思考到位、讨论到位、记录到位。为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先行条件,为提高教师的质疑和释疑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先知道――为教师质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思考依据。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积极的思考,在期初便安排好了每一周的教研内容。活动前,负责人先将教研活动的提纲发给大家,便于老师有目的、有准备地参与教研活动。同时,鼓励老师敢于质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自己类似的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尝试解决,并与他人讨论、碰撞。这样,通过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学会质疑,逐步提高了教师对教育行为、教育现象观察的敏感性和敏锐性。

(三)问题先思考――为提高教师的释疑能力奠定基础。

如上所述,教师学会了质疑,提高了对教育现象的敏感性和敏锐性。那么有人质疑必须有人释疑,因此,为了激发教师的思维风暴,提高教师的释疑能力,在教研活动开始之前,根据教研的计划和重点内容向老师抛出问题,让老师在参与研讨过程中带着问题先思考。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广泛地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通过借鉴获得启发,在碰撞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自己设计活动的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而作为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对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有所了解:这是哪一类的问题,是否遇到过,是否能分析,还有那些疑虑……对这些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这样,让老师通过质疑、讨论、释疑,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也提升了教师分析教学案例、归纳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比如,针对“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进行角色转换?”这一话题,教师们通过在观摩中看到这样两个案例:案例一,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缺乏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当小班娃娃家游戏出现简单重复的“煮饭”情节时,新教师便以显性指导者的身份加以干预,幼儿的游戏虽然得以进行,但状态却没有先前的轻松与自然:案例二,老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更善于观察。大班的角色游戏采用一个游戏主题,打通班界,开展综合性角色游戏的方式,从游戏的模式、幼儿的交往面都发生很大的改动,幼儿在新型的游戏模式中积极参与,不断扩展出新的游戏情节,当孩子们为“房地产商”盖的“房子”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双方发生了争执,此时,老教师先是很冷静地在一边观察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游戏情节发展的方向,直到孩子的确需要帮助了,老师才以“值班经理”的身份介入,在游戏中顺利解决了“客户”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后,老师又适时地退了出来。这样,孩子的游戏既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又能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以上观察到的现象,老师讨论了“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进行指导身份和指导策略的调整”,新老教师之间互相碰撞,一方质疑,一方释疑从而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升了教师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常规教研的多样性提高教师互动学习和研讨的能力。

形式单一的教研活动会让人乏味,失去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为了保持并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将几种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教研活动充满生机。

(一)案例分析,互动学习。

案例分析是一种教师互动的学习方法,它把实践中的典型教学或教研活动作为研讨内容,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对案例或活动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在不断地反省、修正的过程中获得解决同类问题的经验,有助于教师拓展思路、转变观念,形成自己新的认识。

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案例分析。如:开展幼儿各种能力发展情况的案例分析学习活动。我们先制定观察幼儿发展情况的测查指标,再组织老师学习指标的使用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同时抛出研讨的关键问题,再由老师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研讨交流时,每人对自己的想法加以说明,然后进行筛选、归纳、整理。这种研讨是一个将反思、交流学习和研究整合为一体的过程。从中,老师不仅能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能成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并能从中探讨出最佳教育方法。如此,将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和认识,使教育理论与实践行为走得更近。

(二)师徒结对,逐层带教。

这是一种经典的传、帮、带的教和学的方法,它通过一帮一的形式,引导教师共同学习、进步、成长。新教师跟经验教师,经验教师学专家教师。通过直接观摩、学习教学策略、亲身体验可操作的教学方式方法,模仿、消化和吸收,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同时,师傅们也倾自己所能给新教师无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即激发了新教师学习的欲望,也激发了老教师再学习、再充电的紧迫感,让两者在互带、互教中互相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另外,我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利用本园现有的师资力量开展“教师培训部”活动,即:分教龄、分兴趣爱好、分科目等进行培训;成立听课小组,即委派几位业务能力较好的老师成立听课小组,以随机听课的形式进行蹲班指导;提倡学科带头人,开展分享式备课活动;借助外来力量提高师资力量,开展暑假培训等。总之,能者为师,我们挖

掘一切可用能源点燃老师的智慧之光。

三、以常规教研的深入化延伸,提高教师提炼总结和更新的能力。

教研活动以后,我们还引发教师在进行更多更深入地思考、反思和调整,并对教研的各种材料进行梳理、归并、总结和提炼,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实践。

(一)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开放性的、延续性的,不是停留在每周一次的集中的日常教研活动中,应将每一次教研活动所产生的成效延伸到教师一日的教学工作中的,使教师在集中教研活动中所产生的反思、调整策略伴随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进一步的延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提炼教师的总结能力。

在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后,我们还要让老师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化、最优化。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检阅自己、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促进自己发展,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整改的措施,这样不仅总结了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书写能力。因此在教师们对自己的经验、收获不断整理归纳的时候,就逐渐地生成了有价值的专业书面材料,有利于对以后的教研、教学工作起到借鉴的作用。这样,不但提炼了教师的总结能力,也让教师的教研、教学工作更具有创造性,更体现其价值。

(三)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加速教师的更新能力。

教师们通过参与幼儿园教研活动,更深入地理解了《纲要》的精神、提高了各种能力。在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也吸收了新的教育思想,更新了新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但真正要把在教研活动中的新观念、新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演变成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还要靠教师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只有适时总结反思、提炼、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使自己从一个平台跃上另一个更高的平台。因此,幼儿园“常规教研活动”这一平台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让教师在这一平台上互相碰撞、广泛吸收、及时总结、加速内化,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教师的教育理念中,才能有效地加速教师新的教育观念的更新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全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我们立足于幼儿园的日常教研活动,因此,我们要懂得并善于借助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丹尼斯・沃克拉迪,美国教学创意手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范文5

论文摘要:发展学前教育,首先要保证幼儿教师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与以专业引领的专题培训和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现场研修并进,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和教学反思并行。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发展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研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认知、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于解决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过低的问题,对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对于全面推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培养反思型教师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符合作为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而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中才能得到改善和发展。

如何培养反思型教师呢?下列三种途径被证明是有效的:第一,要支持幼儿教师反思的需求,把反思作为一种激励教师检验他们的教学思想和在实践中发展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为他们提供实践及对实践进行反思的机会,并把反思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逐步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的习惯。第二,把典型的反思教学案例汇编成册,内容可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录像、家长或同事的反馈、指导教师或专家的评论等。教师可通过所呈现的典型反思案例,训练反思思维,提高反思能力。第三,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并能使个体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由于自己的经验得以共享而带来的满足的情感体验。使教师们不断地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二、高效的职后培训

什么样的教师培训方式更有效呢?这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问题,尽管现在的培训方式仍以讲授法为主,但是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和特点。在职培训的目标逐渐从学历补偿向能力提高发展,内容上由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的学习向实用性、多样性、全面化、综合化的学习转变,在方式逐渐走向参与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去年7月份的园本教研培训我们也尝试了新的培训方式即参与式培训。

参与式教师培训使用的是参与式方法。“参与”指的是个体卷人群体活动的状态,既包括个体是否在场并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等外显行为,也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卷人和影响群体活动的状态和程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角色扮演、填写图表、画图、互相访谈、辩论等游戏和联系。上次培训中就是用画图的方式进行的,效果非常好。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教师投入到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中,感悟主动学习、共同建构的真谛;在培训者的支持和引导下,感悟到如何改变教学与知道方式,促进学习者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学习。每一个专题培训活动,还侧重于某一两个学科领域的经验建构,增进教师对学科领域基本性质和关键经验的把握。而“换位体验”则更多地增进教师对幼儿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理解。 在未来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我们也会不断尝试新的、更有效的培训方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开发在这里指幼儿园教育课程开发,包括所有课程要素的活动,如环境的创设、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评估、师幼互动等。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开展的概念,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开发的权力逐渐由专家转到教师手中,教师成了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在这种情形下,课程开发是一个教师的成长及专业发展融为一个统一的过程,因此参与幼儿园教育课程开发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在园本教研中获得专业发展

现阶段,任何一个幼儿园其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都不可能得到很多外援的帮助,更不可能依赖外援。应努力打造和培养幼儿园与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更加重视教师经过培训之后,在园内进行集体研修,将在专题培训中获得的新理念、新策略付诸实践,即进行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研修。主要特点有:1)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这是园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形态;2)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用科学研究的方式研究和开发案例,这是园本教研的有效方式;;3)教师得到有效的专业引领和促进,这是保证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园本教研活动作为教师讨论的一个平台,能促进教师间的共同建构,共同成长。我们希望这一有效途径能不断充实、丰富,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五、从个人发展变为组织发展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情感 职业知识 职业技能

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为前提,以学生对工作环境的熟悉为基础,以教学实践为根本路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教学技能的训练,还包括教学情感的培育;不仅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场景的把握;不仅要求书面考试的成绩,更要求教学实践的检验。

1.职业情感培养

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培育职业情感、加强职业认同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职业情感的培养受制于多个影响因素,一是职业本身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与学生的个性相关,比如有的学生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玩耍,而有的学生觉得和孩子在一起不舒服。这是一种本源性的影响因素,对学生在学校能否踏实地学习本专业知识,走上岗位后能否主动追求教学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是行业地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行业声望和行业报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从业选择。幼儿教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认为是“看孩子”的工作,没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可言,而且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工资报酬偏低,这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也阻挡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这一行业的认同与选择。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校首先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安排轻松愉快的“交朋友活动”,帮助学生尽早熟悉学前教育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情感,领略职业精神。所谓“交朋友”活动就是让学生与校内实训中心的学院附属幼儿园小朋友结对子开展活动,每周有一个半天的固定时段,学生与结对子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学院或附近社区开展各种活动,从最初的自由交谈、讲故事到协助基地园教师开展各种大型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孩子的爱心,进而提升其对本专业的认可度,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应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形势转变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的机会,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宣讲会。总之,情感的激发和专业的认同是促进学生职业情感发展的基础,做好这两项工作,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职业知识学习

见习活动虽然不是直接尝试各种学前教育工作,但是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和熟悉学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和对其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评价、反思等教育技能,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

学生的见习活动需要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应由双方教师共同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项目,并努力涉及儿童行为表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记录与评价等方方面面。在每次学生下园后,还应以教育现场观察与研讨、案例讨论、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教育笔记等形式收取反馈信息,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和小结,并将学生下园见习作业的成绩作为专业课程成绩总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高学生见习的实效性。模拟仿真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宜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各个年级的专业学习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指导进行,一般应采用小组教学形式,既有模拟仿真教学活动,又有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案例分析和现场点评。应用模拟仿真教学,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 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3.职业技能实践

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按培养方案所确定的最终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目标,仅有职业情感培养和职业知识的学习显然还不够。当前,普通职业教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实训与顶岗实习。

3.1 小组项目式实训。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它以项目小组为实训的基本单位,针对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或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整个过程在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由项目小组学生协作完成。该模式立足于幼儿园实地操作,具有研究性、真实性、针对性、灵活性、规范性和全面性的特点。首先,小组项目式实训采用的是小组工作坊的形式,基本上是三个人一组,学生的组合尽量考虑特长优势互补和能力的强弱搭配,形成学生水平的阶梯式分布,即能对学生实训起到一个自然的激励和互助作用,又能有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小组项目式实训面对的是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和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实训项目实施前,每个学生要交出自己的计划或方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析、选择最好的计划,其负责人作为小组项目主管,综合并领导实施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依据现实的职业情景进行富有教育智慧的反思调整与推进。

3.2 坚持多岗实习。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中只安排幼儿园教师这一单一岗位的实习模式,而要求学生在全程化、阶梯式、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中,在做强幼儿园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保育员、育婴师、0~3 岁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各种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语言、舞蹈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3, (11).

[2] 何立立,关金.沈阳市优秀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调查.辽宁教育研究,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