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案例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案例教学反思范文1
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初级中学校 冯正伟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会识别和判断。
知识体系: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地位:我们知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对称性是图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初中所学平面几何图形,很多都具有轴对称性,它们的性质也主要由轴对称性得来,而平面几何又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与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是承上启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的小测验,我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对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的基础上,缺乏理论依据。
2.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模糊,相互混淆。
3.学生不能全面考虑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目。
4.大多数学生不能认识到对称轴是直线,而认为是线段。
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本节教学的认知发展线是:感性理性训练理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美,感受数学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剪纸引入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剪纸: 树叶、蝴蝶、“囍”,学生随老师剪纸。
2.教师问:“这些剪纸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对折后,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剪纸引入,暗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埋下伏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
1.教师问:“我们所学几何图形中,哪些也具有这一特征?”学生回顾反思,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吗?”?教师提示(多媒体演示),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把轴对称图形与数学本体联系,与学生身边的实例联系,让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一种亲近感。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你能给出它的定义吗?”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指导,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得出定义,明白定义的由来。
4.教师问:“从这一定义中,你能得出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定义中得知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让学生真真意义上从“学会”变为“会学”。
5.课堂训练。
A、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请指出对称轴。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角、等腰梯形。学生判断,回答,交流。教师指导:对称轴的数目,对称轴的形状。
B、猜符号游戏:下列符号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对称轴一旁的部分,你能猜出这个符号是什么?日 0……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有趣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知识,方法的运用,感知图形美。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教学
1.“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滴上一小滴墨水,再沿折痕折起来,展开,得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再做几个,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征?”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随老师制图,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图形码?”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两个图形叫做什么?你能给出定义吗?”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4.教师问:“你能从定义中得知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吗?你还能得出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5.判断下列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多媒体演示)
四、两个概念的联系及区别的教学
1.教师问:“你能利用滴有墨水的图片说明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吗?”分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总结。教师指导、示范、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滴墨水制作轴对称图形和制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教学难点。
2.教师总结:“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
设计意图:教师画龙点睛,向学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五、课堂训练
教师出示检测题组。学生训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信息的完全准确。
六、课堂小结
教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回顾反思,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反思,总结,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认知过程。
七、布置作业
案例教学反思范文2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读通读顺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字串8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默读记叙这两件事的一、二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多种方式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总结专题
1、创设情景,模拟对话,说明“将心比心”:
⑴ 公共汽车上,一位少先队员给老奶奶让座。
⑵ 公路边,你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植树。
2、对本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
3、小练笔:
写在做人处事上给你启示的一个人或是一件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字串6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将心比心》教学反思3》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案例教学反思范文3
\提升教学能力。任教以来,我通过对备课、上课及课后反思的比较,使我意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而课后反思则更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平移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一节内容。平移是物体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学习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建立一定的几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中体会平移图形的特点及画法,真正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感知平移―探究平移―深化平移”的教学步骤来组织教学。
一、对“问题情景创设”的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演示课件、设计背景问题、多媒体动画等形式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并设置知识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向学生生动地展示了生活中的平移动画,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对教法学法,上课效果的反思
在平移的概念及特征的探究学习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点(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汽车在公路上疾驰,观光电梯上下运动、传送带上的电视机左右移动、自动扶梯向左上方移动)与相同点(几段动画都是物体沿直线运动),让学生找准了物体平移过程中的“直线运动”这一共性;之后,展示小孩荡秋千运动,钟表的摆动动画,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物体平移过程中的直线运动特征。随后,向学生提出质疑:物体移动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小组交流,得到物体或图形的平移是沿直线运动,且自身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物体
移动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的
特性。
在指导平移图形的作图中,我不是一步步地告诉学生怎么
画,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平移作图,接着小组探究平移作图的方法,然后上黑板演示自己的作图,并说明自己是怎样画出来的,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最后,通过对比正规作图和不正规作图来总结利用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特性来作平移图形的方法。整个教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融中顺利完成。但作图中,学生还是有疑惑:为什么在平移作图时,图形总会发生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师生交流解决方法:
1.利用尺规正规作图,以保证对应点间连线的平行
2.截取对应点间连线的线段长一定要精确
3.对应点一定要顺次连接
学生根据要求再次作图,所做图形完全符合标准。
三、对成功与不足的反思
1.本节课的亮点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空间观念变得直观、形象,图形的平移特点和画法显得一目了然,同时,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
(2)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氛围。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知识的共同探究,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今后要尝试用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启发性、鼓励性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2)教学节奏先慢后快,教学内容在仓促中完成。本节课在引入新课和感知平移的教学环节及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平移作图,所花时间过多,导致成果展示、答疑解惑环节显得急促,主要原因在于我没有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小学阶段学生已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平移。本节课应在感知平移、掌握平移的特征上节省时间,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教学环节省下足够的时间。
案例教学反思范文4
小篮球是小学五年级基本教材中小球类的选用内容之一,水平三阶段学生在运动能力、体能等方面较水平二阶段有明显进步。移动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基本技术,因此,在《小篮球》教学中,不仅要从动作技能上进行较为全面的教学,本节课更是注重学生移动、反应方面的练习。
【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小组共同任务,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荣誉为动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分担,共同提高,为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搭建平台。本课让学生通过小组性质的合作参与学习、讨论与锻炼。通过运球技能的相互学习与帮助,采用小篮球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激活思维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
二、案例介绍
【学习内容】
小学五年级(水平三)《小篮球》。
【学习目标】
1.基本掌握在跑动下向前运球的技术。
2.发展身体的灵敏、协调等体能。
3.在活动中能与同伴互相协助,互相配合,敢于正确面对比赛的输赢。
【活动过程】
组织:对比学情把学生分成7组,挑选具有基础篮球水平的同学为小组长。以小组为一路纵队呈“马蹄形”分布在老师周围。
(设计意图:“马蹄形”的分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小组的监督和指导。)
活动前热身活动――球操。
1.蛇形跑:学生跟随老师热身。
2.引导学生做球操:左右伸展拨球练习,双手持球双足跳。
教法:
1.老师示范运球前行,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说老师球运得怎样。
2.请几个学生试试快速运球前行。
3.学生分小组自由练习。小组长协助管理指导:
①小组先讨论快速运球前行的方法,再练习,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
②老师适当帮助讲解,巡视指导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留给学生足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体能力,共同提高。)
4.趣味游戏比赛:蛇形运球跑接力赛。
①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②每次游戏前让各小组讨论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竞争提供刺激,合作提供能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更促进运球技能的熟练掌握。)
5.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对合作小组进行整体评价。
【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身体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乐趣和全面和谐发展。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帮一帮,评一评”。
1.重视学习自主性。
教学中,我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多的是以学生为本,我从旁加以正确辅导,教师担当的是“顾问”“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练习,互相帮助,学习气氛很轻松。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活跃,思考特别积极。一会儿讨论,一会儿练习,然后再讨论好的方法,再接着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运球前行的技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2.重视练赛结合。
“有练有赛,先练后赛”,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原则。教学中我设计了蛇形运球跑接力游戏,每次游戏前都先让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取得最快速度。面对比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去实践,并且能够找到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运球快速前行的技术。在趣味游戏性比赛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被凸显得一览无遗。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这样就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3.注重多维评价。
案例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79
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在教学过程不断反思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向教学艺术的殿堂前进。每一节高效的课堂都是在不断的反思中积累起来的。本文结合课堂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考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反思得出以下几点见解。
案例重现:铁是过渡元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
首次上课情景描述:
师:大家回顾前面我们学习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时的学习次序是怎样的?
生:先学习氧化物,再学习氢氧化物。
师:很好,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次序与前面是一致的。
1. 铁的氧化物
师:这里有三种化学物质依次为 FeO、Fe2O3、Fe3O4请学生们分别观察三种物质的颜色及状态?
生:由观察可知FeO为黑色粉末,Fe2O3为红棕色粉末,Fe3O4为黑色固体。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请同学们分别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两滴管纯净水待用,然后分别将上述三种物质依次加入到试管中,观测三种物质的溶解性?
生:得出的结论分别是FeO不溶于水,Fe2O3不溶于水,Fe3O4不溶于水。
师:各位同学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中三种物质有个俗名:FeO为铁红,Fe2O3为磁性氧化铁红,Fe3O4为磁性氧化铁,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规范的操作方法,验证三种物质与酸反应的现象?
生:经过实验得出与酸反应 Fe++2H+ Fe2++H2O
FeO+2H+ Fe2++H2O
Fe2O3+6H+ 2Fe3++3H2O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三种物质均与强酸发生反应。三种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会应用于制备红色油漆和涂料、炼铁等。
总结:FeO、Fe2O3是碱性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Fe3O4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可以看作是FeO・Fe2O3,但Fe3O4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2. 铁的氢氧化物
师:根据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铁应该有哪些氢氧化物?
生:有Fe(OH)2和Fe(OH)3。
师:根本所学,请问同学们考虑可溶性氢氧化物包括哪些?
生:常见的可溶性氢氧化物为KOH、NaOH、NH4OH、Ba(OH)2。
师:那么请同学判定Fe(OH)2和Fe(OH)3在水中的溶解性?
生:由此推断Fe(OH)2和Fe(OH)3分别不溶于水。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其实Fe(OH)2和Fe(OH)3分别不溶于水,其中Fe(OH)2在水中为白色絮状沉淀, Fe(OH)3在水中为红棕色沉淀,而且Fe(OH)2在水中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OH)3,其现象为Fe(OH)2白色絮状沉淀先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棕色沉淀。
反思:
以上是我在上一届班级的讲课方法,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抱着好奇的心里,但是很多现象都是直接讲给学生的,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没有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有些学生课堂很认真,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兴趣不大,觉得枯燥乏味,他们感觉化学类似半文科性质,要求记忆的内容太多。学生们就是一个“倾听者”,照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这样的课堂不是我想要的课堂,个别学生心理会厌烦情绪,这种课堂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原本非常有乐趣的化学课堂变成了一种枯燥的记忆性类似文科性质的课堂,认真反思后,在下一届的学生中,笔者对上述课堂内容的教授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方法。
反思后的课堂情景描述:
铁的氢氧化物
师:每小组取三支试管分别命名为试管1,试管2,试管3称取一定量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装入三支试管中待用,用滴管向试管1中滴加少量FeCl2溶液观测,用滴管向试管2滴加少量FeCl3溶液观测现象?
生:试管1和试管2中均出现红褐色沉淀。
师:用长滴管取FeCl2溶液,然后将滴管的尖端插入试管3的液面以下,然后滴加FeCl2溶液,观测现象?
生:液面以下先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然后逐渐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那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当FeCl2溶液以不同滴加方式滴加到装有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1和试管3中时,会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
生:首先确定不管哪种方法滴加均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估计跟空气接触有关,可能亚铁离子在空气中被氧化成铁离子所致。
师:同学们的观测能力和分析能力非常好,其实就是亚铁离子在空气中被氧化成铁离子所致,当以第一种方法在试管上方滴加FeCl2溶液时,生成的Fe(OH)2因为不稳定,它会迅速被空气中的O2氧化稳定的Fe(OH)3,所以观测到的现象直接就是生成红褐色沉淀,而以第二种方法滴加FeCl2溶液时,因为是在液面以下滴加,所以FeCl2与空气中氧气隔绝,它首先生成了Fe(OH)2白色絮状沉淀,又因为分子是不停运动的,生成的Fe(OH)2马上就会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极易被氧化,所以才会出现同学们观测到的现象,首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然后逐渐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反应的方程式为:Fe(OH)2+O2+2H2O 4Fe(OH)3
反思:
以上的内容大部分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得出实验结论,课堂整体接受效果不错, 由学生自己动手发现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结论的能力等等。
结论: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灵活的学科,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现在所学的都是前人的成果,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验证得出的结论,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高考改革方向的变动,教学大纲的不断变动,更体现了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全方面发现的人才,优秀的人才。
那么结合化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化学课应该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舞台,让学生在课堂实验中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考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既传授了很好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这门学科活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简介:张立斌 (1982-),男,硕士研究生,从事纳米纤维的研究,任教于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国际部。
参考文献:
[1] 陈二雷.化学课堂教学反思在“思之有物”[J].现代阅读,2012(7).
[2] 王纪春.加强教学反思 构建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2012(9).
案例教学反思范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中学的政治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效果仍很难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中学政治教师还是改变不了以自己为中心,“一言堂”的教学习惯,教学过程还是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仍然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的关系,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政治教学枯燥无味的问题仍未能彻底解决。
为了改变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激活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前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内容、目的与要求;并根据教学需要开发相关资源,对教学路径精心构思、科学设计,科学地搭建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启动思维,放飞想象,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本文以《公司的经营》教学案例为基础,对其进行反思,从而找到一条实现课程实施目标的途径。
二、案例描述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教学难点是公司的类型。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笔者精心地设计了以“我们的创业梦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从设立公司、经营公司、正确对待公司经营发展成败三个环节进行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重点,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不断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彰显了学生的个性魅力,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把本班学生分为三组,每组组长负责讨论情况的记录。
(2)小组成员负责收集成立公司、经营公司方面的资料,尤其收集一些企业经营成功的典例。
(3)活动中必须具有合作、效率与竞争意识。各小组探讨后抢答发言,发言小组可获得一分,在课堂最后进行分数的统计,得分最多的那个小组就被评为最优秀的创业小组。这些成绩都会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我们的创业梦想
——公司的经营
第一步:设立公司,创业起步
【探究目的】
第一目教材知识繁杂,探究时就要求学生理清教材思路,设计第一步活动。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从公司的含义、公司的类型及公司的组织机构三个角度了解如何设立公司,有重点、有层次地掌握“公司的含义”和“公司的不同类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和提炼,归纳出公司制的优点,从而落实第一目的学习目标。
各个小组成员可根据各自的资金、技术、实物、土地使用权等情况设立或加入不同类型的公司。
1.我们准备设立的公司全称是:
2.我们所设立的公司取得法律资格的途径:
公司股东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分别是:
3.从公司的类型来看,这是一个 (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它的主要特征有:
4.我们的主要生产、经营项目:
5.我们公司的组织结构是:
6.从公司的含义、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机构角度分析我们实行公司制的优点有:
第二步:学习榜样,努力经营
【探究目的】
通过学生分析企业经营成功的典例,根据各个经营成功企业的措施,思考他们成功的秘诀,进一步去探究和归纳影响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应充分鼓励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不能把学生思维仅仅局限在教材概括的三点因素上。
1.我们公司确定的学习榜样有
(可列多家,了解其他成功企业)
2.我们的公司准备从以下方面来抓经营、促成功:
第三步:畅想未来,理性对待
【探究目的】
通过本环节的探究,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感觉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深刻认识到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优胜劣汰,告诉学生要理性地对待公司在经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企业兼并和破产现象,从而使学生树立风险意识、竞争意识。
1.按上面的经营方案进行经营,我们公司的发展前景将会。就在这时如果某一个股东提出这样的建议:去兼并相关行业的某个劣势企业,你们的决策是
2.市场的自然法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假如你的企业(公司)因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甚至扭亏无望,你能不能接受被兼并或者企业破产的现实?为什么?企业被兼并或者破产有何意义?
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我们的观点是:
【活动总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企业,国家经济腾飞、民族振兴离不开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只要我们牢记公司成功经营的秘诀,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大企业家。老师祝福你们!
三、案例反思
本教案是笔者参加县优秀课评比的教案,由于准备充分,设计科学,学生积极参与,本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获得第一名。经过反思总结,笔者认为本案例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教材,深入浅出
教材是教和学的最重要的载体,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鼓励教师要丰富和开发教材资源,反对唯教材是从,照本宣科,同时又要求教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天马行空。本框题最直接的挑战就是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课时有限,知识点又多、内容繁杂,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如果还用对老教材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根本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学得一团糟。在使用教材时,笔者重新审视教材,转变观念备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大胆打破教材框架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教材知识进行了重组和创造性处理,将教学内容调整为围绕如何放飞创业梦想这一主题,创设三个教学情境,从设立公司、经营公司、理性对待公司经营发展成败三个角度来理清教材思路,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教材固有的顺序来使用教材。同时,本课的所有内容都源于教材,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内容都是为了达成教材上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对教材一目了然,从而能够很轻松地掌握课本知识。
2.学生主体,氛围轻松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表现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得到真实、具体、有效的落实。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创业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创立公司的“实践”需要,成为推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就会自觉地去阅读书本知识,积极获取相关的知识。教师不是直接去讲解有关公司及公司经营的知识,而是由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去了解、获取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其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了他们的梦想、理想和才华,由此使课堂充满了民主氛围,政治课变得充满灵性、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