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1

Unit6 Holidays(A)

教学内容: 6A Unit6 Holidays(A) The second period.

教学目标:

1. To learn the dialogue of Unit6 A by 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etc.

2. From learning the dialogue, Ss can read, understand, write and apply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 Christmas, had(have) a big lunch with my family,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my favourite holiday, went.

3. Ss can understand, read and say these sentences: Christmas is coming. My favourite holiday is … 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

4. Using the sentences in A to talk about ‘My favourite holiday’

教学要点和不同点:

1. To know the activities of the holidays clearly.

2. Talking about ‘My favourite holiday’.

教学准备:PPT, a recorder, a tape, Exercise paper.

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

1. Greetings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Miss Xie.

T: How are you today?

S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Not bad, thanks.

OK, next, We’ll have an English lesson, yes?

Ss: Yes.

T: First, let’s talk in English, OK?

Ss: OK.

2. Let’s talk.

Talk with the teacher in English.

Meanwhile, teach : went, had a big lunch with my family,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Step2. Revision

1. Spring Festival

T: I can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at Spring Festival.

When’s Spring Festival?

S: It’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T: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Spring Festival?

S: They …

T: Did you … last Spring Festival?

S: Yes, I did. / No, I didn’t.

2. Read and guess

Read the sentences and guess: What holiday is it?

Step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I. Introduction

1. Listen and answer

(1) What date is it today?

(2) Which festival is coming?

(3) How are the teachers and the Ss?

(4) What is Mr Green doing?

2. Read the introduction together.

II.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hen answer the Qs:

How many holidays are mentioned in this dialogue? What are they?

III. Read the dialogue of P46 and complete the form.

IV. My favourite holiday

1. Listen and find: Ben’s favourite holiday and Yang Ling’s favourite holiday. Teach: my favourite holiday

2. Listen and repeat.

3.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Ben’s ____(最喜爱的) holiday is ____. It is in ____. People usually____ ____ ____ ____ and go to ______.

4. Try to introduce Yang Ling’s favourite holiday.

5. Talking about ‘My favourite holiday’.

6. Guess: What is Miss Xie’s favourite holiday?

V. Read the dialogue by yourselves. Join the dots of P47.

Step4. Conclusion

What we’ve learnt?

Step5. Homework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能够产生深远且长久的影响。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师的永恒课题。案例教学(Case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并广泛传播开来。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1.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灵活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再拘泥于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案列教学法把课堂教学融于辩论和学习的过程之中,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记忆知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将知识收集、整理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敢于大胆地提出质疑,在实践过程中合理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进行反思。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及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去思考去创造,主动将枯燥的知识转换为有趣生动的想象,这无形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听到学生给出答案的同时,也可思考不同学生的各式思路,进一步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

新课标下一再强调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何谓能力?一般能力又称“智力”,智力包括个体在认识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如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此外能力还包括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运动能力等。除此之外,能力的含义还包括多个方面:再造能力、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超能力等等。而所有这些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让学生能够学会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学习,才是所有能力发展的关键。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掌管着教学进度,在教学中通过共同探讨,引导学生开始思考组织讨论,让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讲述自己的观点,发表不同的意见,同时注意倾听别人的答案,然后再结合自身的不足分析主要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为学生确立明确而可完成的目标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虽然凸显了课堂氛围的轻松和融洽,但是并不意味着课堂不需要去组织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首先就给学生制订明确而可达的学习目标。首先目标明确,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方向;其次目标一定要制定得恰当而合理,不可过高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可过低,学生完成起来太过容易而变得索然无味。小学语文的学习目标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字、词、句、段落、篇章、写作、阅读等多方面的要求,教师可以逐层为学生制订成长阶梯,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在遨游,不可太累但还需要有新动力不断注入。

2.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

这个要求非常难,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能力基础和成长要求的契合点上多下工夫,勤加钻研。现在的小学课本篇章安排非常贴心,重点和层次也非常鲜明,脉络清晰。但是对于小学而言,很多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走入学生中间,多去了解学生。此外,多给学生安排一些综合性的活动课程,不要把每一节、每一课的界限划分得那么明确,知识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其中必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节课没有明白的内容,下次学习可能会有新的感悟,温故而知新大致也是这个道理。

3.创立多元化的学习小组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知识、眼界、思考范围毕竟都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组成学习小组之后,大家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思维火花不断碰撞,总会萌生新的认知。而且默契勇敢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在已知的领域发现更多的未知,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天马行空,给他们创造出更多机会和空间,能力的发展会更加全面。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性格形成期,多让他们聚在一起,更加容易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人格,也更加有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进步。

三、小结

案例教学法因其广泛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根据需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学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同时多为学生创立多元化的学习小组,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多种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燕.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9).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3

汶上县苑庄镇田村小学 王正委

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养他的,由于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4

随着中国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职校教育也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的阶段,并取得了各方面宝贵的经验。但是和普教相比,职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实践,课堂中经验和事例的传授在某种程度上比理论要来得重要。而市场营销恰恰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的企业实践为营销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营销学的理论又指导着营销实践。在学习营销理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更难于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而本文提到的案例教学法则是偏向于这个领域,下面就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几点看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

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即“教―学”这一单一的,封闭的模式,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即使举例也只是蜻蜓点水。当然,不可否认,这种传统教学法能使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将一门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具有特定的优越性。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内容过于强调教科书中知识的传授,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使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呆板,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且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而这一切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业务水平,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而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这种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被作为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职业培训的基本教学模式,尤其是广泛地被运用于MBA的教学之中。后来,案例教学逐渐地被运用到教育中来。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俗易懂,便于知识的掌握。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过程一般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从生动具体的感性直观开始,再到对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这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是一致的,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通俗易懂,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二,紧密联系实际,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大都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典型事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学生们掌握了这样一件“个例”,通过举一反三,就能了解和把握这一类事情的规律性。同时,也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工作的能力。

第三,形象生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一般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案例教学形象具体,再加上老师适时恰当地引导,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四,适应不同的对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差异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年龄、学习基础等都有很大差异,这给老师的备课教学带来不小的难度。无论老师怎样尽心尽力,也很难使学生都满意。而采用案例教学时,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少有的兴趣,积极参与和配合老师授课,老师从中也受益匪浅,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二、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区别:1.在教学中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2.两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属于主要地位。3.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4.涵盖的范围不同。前者涵盖面更为广泛,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后者不一定有这些特点。

三、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如果能够成功地运用,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为此努力,力争熟练掌握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的加以滥用,可能会带来负效用。所以,什么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什么班次采用案例教学,都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盲目进行。

(一)案例教学方法要与其他方法交叉运用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

(二)案例教学应当围绕实训目标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在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法。它是一种启发人们思维,开发人们智慧,活跃学习气氛的教学方法。因此,进行案例教学是一种由注入式转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当然,这种方法首先要围绕实训目标,有明确的主题,如果偏离了教学的主题,那将是案例教学的失败。

(三)尽可能地创设案例教学坏境

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实训活动。一般不同于课堂讲课的教学形式,它是以假设的企业经营活动来探讨营销中的问题。因此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将面向黑板、讲台的课桌,围成马蹄形或会议办公形,教师位置不要在讲台上而要在学生之中。这种形式上的改变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环境气氛。

(四)注意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作用,主要“角色”让学生去扮演,教师要注意用启发式教学进行引导,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不要形成教师包办代替。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5

一、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班主任、班干部为组员,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定期召开安全保卫工作专题会议,提高师生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安全意识,增强防范意识。

四、学校班级利用升国旗、校会、晨会、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和安全自救能力。把防交通事故、防雷击、防溺水、防中毒等作为教育重点内容。

五、在学校门口及周边环境,设立安全警示牌。

六、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安全录像,写出安全保证书。学校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组织学校师生进行安全知识竞赛。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范文6

1. 出示两个图形. 提问: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交流思考方法,教师指出可以应用转化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揭示课题.

2. (1)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2)交流操作情况,介绍转化方法.

(3)讨论:为什么沿着高剪开?

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变?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2)操作:从教科书的附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再填写下表.

(3)小组讨论:

① 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 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反馈、交流,抽象出面积公式.

分析——多想几个为什么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教学过程,许多老师都是这样教的,在多次听课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不同的课堂中与此相似的过程,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就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其方法是平移、割补,其间渗透的是转化的思想.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讨论,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但不知我们老师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完型表格的直接呈现,已经向学生暗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 为什么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只考虑它与底和高的关系,而不是其他因素呢?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

对策——体会由来真理解

笔者认为首先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再辅以演示来验证学生的猜想. 第一步,演示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逐渐同步延长,夹角及另一组对边的长度不变,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边的长度有关;第二步,各边长度均不变,一组对角由小到大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夹角大小有关,而边一定时,夹角的大小决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高,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决定的. 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决定它面积的大小,就会急于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先让学生猜想,再验证. 怎样验证呢?当学生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时,教师可通过引导性提问让学生领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已经学过,这里是“化新为旧”. 再通过操作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探索的思维指向性明确了,表格的揭示也就瓜熟蒂落了. 这样学生能真实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由来,真正理解面积大小与底、高之间的联系.

反思——注重细节保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