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案例分析 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2模块。2个复习模块。所涉及的话题有中西的节假日,动物园的旅行,家人和朋友,寓言故事,农场生活,食物,看医生,名人简介等话题。

教材的每个模块的标题下设有模块任务,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同时也提醒教师与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做事情”该模块是初中二年级英语下册,module 10。话题是“seeing a doctor”。包括四课时。本课是unit1 “I don`t feel well,mum。”第一课时。围绕zhanghai和他妈妈之间的对话引出看医生的话题。该话题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基本上都有此生活经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看病用语,通过角色扮演激起他们记单词和短语的兴趣。课后教材上的活动用书有足够的针对练习,能让学生的课堂知识得以巩固和加深。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年龄特征及学生实际情况来定。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情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课教学内容。本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真实情景,将现实生活场景引入课堂,以便使学生面对生活情景组织语言材料,进行语言交际。---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叫“演示操练”,就是根据我所给的实物(如,体温计,听诊器,医用大褂,手电筒等)以及看病的种种图片,让学生们自创情景,自演一个情景剧。这一过程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和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和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同时,小组成员在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也增添了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激趣法(模仿秀)

游戏是激发、保持学生兴趣的手段,它使英语教学寓教于乐,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必然乐于学。游戏法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各种游戏,力求惟妙惟肖地模拟日常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本课中我设立一个环节---超级模仿秀。这个游戏在电视当中经常看到。一人表演动作,一人用英语描述动作。学生表演争先恐后,热情高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浅谈对初中英语(新标准)教材的需求分析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2

合作学习主要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通过责任分工、小组学习和讨论,尽可能地促进自身和其他同学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使用一般是为了鼓励学生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合作学习,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在合作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了要对整个合作学习任务进行设计之外,还要在合作学习中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进行必要的干预,尤其是对于意外问题的出现,必要的时候要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活动有效进行。当然,在合作学习中,教学干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把握好干预的时机,采用合适的干预策略和方法,就有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反之,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探讨的问题过于简单

现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很多学校将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授课方式引进课堂。但是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较明显的是合作探讨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很快就将任务完成,感觉没有挑战性,长期下去,会对数学的合作性学习缺乏兴趣。很多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仅仅局限在一些小问题上,一些教师甚至局限在简单的土地面积计算上。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认为无聊,缺乏挑战性。

(二)合作小组分工不明确

合作学习中,小组内部分工必须要明确,这样才能体现每个小组成员的价值。但是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由于分组之前缺乏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导致小组分工出现比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分工不明确,学生不清楚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做什么,自己负责什么;另一方面,分工不合理,没有发挥学生的特长。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教师干预存在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实教学中,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干预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师干预以个别为主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很多教师有进行干预,但是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干预,也就是小组在进行任务过程中,教师仅仅直接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缺乏对整个小组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方式不能发挥小组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也比较少,经常仅仅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干预方式会容易忽视另外一部分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长期下去会失去对数学课堂的信心和兴趣。

(二)教师干预主要局限在纠错行为

在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会马上进行干预,但是对于学生做的好地方没有进行肯定和表扬。很多教师在纠错这一干预中经常是要求解释深层次问题,仅仅对出现问题的小组或者学生进行干预,对那些完成任务比较好的小组或者在任务过程中表现很好的学生,没有进行一定的点评和反馈。这样在一定程度会降低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三)教师没有把握好干预的时机在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中,很多教师进行了一定的干预,但是没有把握好干预的时机,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阻碍了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如一些小组在进行任务的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教师马上迫不及待进行干预,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思考的积极和主动。或者,当学生对一些较深的问题表现出畏惧的情绪时,教师没有进行引导和鼓励,反而用批评的方式进行干预,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很委屈,长期导致学生产生现自卑的心理。

四、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干预

(一)干预对象由个别到小组

教师进行教学干预的时候,应该以小组作为干预对象。教师在干预之前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判断小组的进程。对于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应该对整个小组进行提醒,让小组的成员具有集体合作的精神和顾全大局的意识。对于,个别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在对其肯定的同时,也要表扬该小组的其他成员,没有他们的支持,个别学生是不能发挥如此出色的。

(二)教师干预方式要多样

传统的教师干预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在整节课下来都是采用批评和教育进行干预。这样方式开始可能会有一点的效果,但是长期下来会让学生反感。教师干预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纠错,还要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多点引导和鼓励、少点批评和责怪。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中,学生才会在合作学习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三)教师干预要把握好时机

教师在进行干预的时候要把握好时机。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只是处于引导作用。教师在旁边应该细心观察,不要随便插手学生的任务,尽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当然,学生出现意外或者遇到困难时,教师也不应该撒手不管,应该给以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保证合作学习有效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结语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3

一、在“共享互助”中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案例一]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片断

请大家结合学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一。

1.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的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

学生阅读后总结:

(1)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用合作虚席的方法,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阅读后讨论,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启示]“共享互助”是一个师生相互配合的过程,也是共同享受成功的过程。要求师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交流和共同“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风采,张扬他们的个性,体会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教师的指导才有效果。

互助不单是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助。教师和学生的互助表现在教师的引导上,点拨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二、在“共享互助”中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

[案例二] 《听潮》教学片断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

明确:第一层(5―12段)写落潮时的大海,“海睡图”

第二层(13―14段)写涨潮初起,“海醒图”

第三层(15―19段)写涨潮达到高峰,“海怒图”

第四层(20―21段)写退潮,赞美退潮时的平静同涨潮时凶猛一样美。

指名朗读第一层,要求读出诗意,语调要轻柔。

讨论“完全”、“静寂”、“吻”、“镶”、“仿佛”等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分析描写月光的句子,讨论读中提示“体会‘走’的含义”。

明确:“完全”表现了两人独赏海的夜景时,妻觉得仿佛拥有了整个大海的无限欣喜之情。

先写“静寂”。“吻”是接触,用拟人手法状写波浪荡漾之轻微,这是写波浪的静;“银鳞”是因为粼粼细波对月光的反射,因为波细,才似“银鳞”,这是写波浪的“静”;“红光”像凝结了的“红玉”仍突出“静”。“仿佛”不是比喻,是说明“轻松”是被大海夜景所感染后的一种感觉。

研读“还在我们脚下沉吟着”一段,体会讨论“沉吟”和四个比喻的作用,概括这时潮音的特点。

[启示] 共享互助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享有共同成果的过程,只有学习而没有享有,或只想去享有而不去学习都是不完整的,学生的参与和主动互动,是共享互助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实施后,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我国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巨大的革命。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4

初中数学多边形图形问题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进行多边形外角和分析,能够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多边形的解题技巧进行有效传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多边形外角和是平面图形认知中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学生在上节知识点中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能够初步认知内角和的相关问题,但是却对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却感到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外角和概念为突破口有效的渗透数学,转换思想,通过类比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二、教学目标

多边形外角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的外角概念,以及外角和公式,将多边形问题转换为三角形问题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解题过程。学生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掌握一般到特殊的规划思想,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三角形外角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为什么外角和中只需要分析六个中的三个,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切记数学情境的创设应当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感觉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小明报名参加了田径项目,他为了取得好成绩,便每天早晨沿着一个三角形比赛场地进行逆时针跑步锻炼……”然后引导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活动,探究中,使学生能够根据数学题干进行抽象思考与判断,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室内运用支架与橡皮筋,共同摆放成三角形场地,并且请学生到讲台上感受转圈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学生能够感受抽象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从而感受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的设置疑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当你从起点回到出发点后,身体转了多少度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交流,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疑问进行互动探究,有的学生说,我的身体转过了180度,有的学生说我转过了360度,但是答案不一,教师再次提问“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再转过角的时候,你们身体转过的角度是多少呢?”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学生难以感到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会回答“身体转过的角度是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夹角”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回答,应当采用追问的方式再次提问“能考虑一下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夹角是什么角呢?”有的学生会说,是三角形内角。教师让这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操作,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转身,部分同学会质疑这位同学的答案,认为这并不是三角形的内角。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实体演示,这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与三角形外的平面产生的角是外角,从而加强对三角形外角概念的认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固化三角形外角知识点的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从而探究出外角和公式,并且将外角和公式作为切入点,能够将三角形的外角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和探究,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三角形的知?R点。

四、教学总结

在课堂知识讲解过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从而掌握教学方法。例如学生不会预习,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共同预习,引导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语具体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题干。引导学生分析在数学课堂上主要讲了什么问题?主要学会了哪些概念和公式?学生也能够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多边形外角和知识点下,教师可以将三角形的外角和概念为切入点和难点,运用较多的时间与篇幅,讲解三角形的外角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掌握多边形外角和的概念认知。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C#程序设计;阶梯式教学;专业基础能力;跨课程大案例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课题名称:面向高职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试验性分析——以高职软件人才培养为例。该课题是以高职软件人才培养为改革研究探索对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阶梯式教学”模式研究是针对“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工学结合”三种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的系统整合性研究,将结合国内在该三种教学方法上已取得的丰富经验和案例,研究探索一套三种教学方法贯穿整个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合理教学模式(见图1),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能力能够逐级提高。

1.2 专业主干课定位

专业主干课程是指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知识结构的支撑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须要修的课程。

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阶梯式人才培养理论中将人才能力分为3个阶段: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实用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专业主干课程处于阶梯式教学体系中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在高职软件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属于专业主干课程。本文就《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2.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专业主干课程改革思路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目前,多数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有些欠缺,逻辑思维一般,但这些学生有很浓厚的参与意识,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软件专业主干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课堂中引入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和争论中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做出判断和决策。[1]

2.2 跨课程大案例的定义

大案例教学法基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并借鉴了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所谓大案例,就是在整个阶梯式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始终紧密围绕一个完整的工程案例来展开[2]。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跨课程大案例是指在阶梯式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的课程中使用同一个案例。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紧密围绕这个完整的案例,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将大案例分解成多个小案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攻克一个个小案例,在第三个阶段教学结束时,学生可以完成这个跨课程的大案例。

2.3 跨课程大案例的选取

跨课程大案例的选取原则应遵循:

(1)依照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秉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2)跨课程大案例中要能够涵盖所涉及课程的教学内容。

(3)跨课程大案例要能够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4)跨课程大案例要保证教学人员足够熟悉,甚至亲身参与开发。

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相关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最终选用《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作为跨课程大案例。

《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是学院OA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生在每年年底也会使用该系统对相关人员进行测评,因此学生比较熟悉该系统,使用这个系统作为大案例进行教学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在《C#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单机版《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的相关功能。在后续的课程中,实现Web版《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

3.教学改革的实施

3.1 案例教学模式设计

(1)课程的准备阶段

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解析《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大案例的功能需求,将大案例分解成多个小案例,小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技术较少,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将小案例和课程知识点相融合,制定出更符合阶梯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授课计划。

(2)课程的教学阶段

单机版《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包括用户管理、个人评测、部门内部评测、部门外部民主评测,评测统计共5个模块,将课程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功能模块中,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采用四阶段教学法: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知识准备,案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案例呈现:根据

教学内容来安排案例,在讲授课程知识之前呈现案例,了解需求分析,熟悉案例功能,教师提出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该案例的开发中。具体形式:①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呈现案例。②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思考,分组讨论。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案例呈现出的结果,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参与,在课堂上,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逐步引出该案例需要的理论知识。以“用户管理”模块为例,提出如何对用户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操作的问题,引出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知识。

案例知识准备: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得出该案例需要的知识内容,教师利用演示教学方法来讲解理论知识,同时演示案例中某个功能的实现,这样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个直观的认识,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跟做,若在演示过程中出现错误现象,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实现: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该模块中其他功能的实现。将案例中的功能进行整合,完成当前案例的设计与实现。不但给出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开发,更要用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比如团队合作,编码规范等能力。

(3)课程的考核阶段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个方面: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本课程在阶梯式教学模式中属于专业基础知识能力课程,考核点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能力的考核,一个是基础知识的考核。对于能力考核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这部分考核纳入到过程性考核中,而基础知识的考核是考核知识点的掌握,这部分考核纳入到终结性考核中。

过程性考核包含素质考核和能力考核。素质考核有点类似于企业的职业素质考核,在课程教学中,学生要以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情况给出素质考核成绩。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章节都会有小案例的制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能力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就是以试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部分考核也是延续了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

3.2 微观教学展示

现以“数据库编程”这部分内容为例说明课程中用大案例的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数据库编程(2学时)

知识目标:掌握的组成结构、掌握数据库编程中的相关技术。

能力目标:学生会编写基于数据库的Windows应用程序。

素质目标:通过数据库编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编码。

所用案例:《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中的用户管理模块。

教学过程设计如图2所示。

3.3 教学实践成果

《C#程序设计》课程通过采用跨课程大案例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实践成果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为后续课程提供了语言基础。在后续的课程(比如《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和《XML Web Service开发》)中都需要使用C#语言编写代码,本课程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后续课程学习提供了基础。

第二方面,为后续课程提供了案例基础。在后续课程中将单机版系统改为Web版的《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熟悉该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后续课程中就无需进行需求分析了。

第三方面,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本课程采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的将知识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再通过真实案例的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4.研究思考

在软件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中,跨课程大案例贯穿始终,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案例的不连贯性,大案例的连贯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逐层理解和应用。同时,大案例的真实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专业主干课程在阶梯式人才培养中处于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熟悉大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

软件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中采用跨课程大案例教学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目前来看这次尝试能够更好的适应软件行业的发展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士华.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72-74.

[2]姚志良.大案例教学法在《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4:75-76.

[3]何淼.高职软件人才在校企合作中三种属性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141-144.

[4]何淼.软件人才需求调查与高职人才三种属性内涵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1,5.

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0SJB880024)。

作者简介: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6

    进行政治教学改革,认清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即教育、培养学生,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改革教育方法,我们要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要把政治教育与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教育的内涵,感受政治教育的魅力,学会理智地面对、解决问题。一名初中生的社会经验并不多,也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所误导,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教会他们判断是非曲直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寻找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通过实践中的实例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改进传统的考试模式,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我们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传统的考试并不能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在考试中增加一部分实践题。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或者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小故事或其他形式展示给大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考核,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考试观念,还可以使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实用,这才是我们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二、注重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素质

    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为学生展示新题型,让学生通过练习各种题型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收集一些适合锻炼与发展学生能力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容地应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分析,学生从案例中吸取了经验知识,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但不会感到政治课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大大增加了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使自己不断地得到完善。由此可见,将案例分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三、评价标准科学化,政治教育完善化

    目前,我国课堂教育的目的还是以应试为主,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这就大大降低了政治教育的效果。有些学生为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每天都抱着书本学习,不愿踏入社会与外界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与外界社会脱轨。为了鼓励这些学生走入社会,我们应该改进考试评定的方法,综合多种方式进行成绩的考核,形成客观的评定结果。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同学及家长的评价都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一部分,并对积极回答问题、阐述自己观点的学生进行加分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