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法规法纪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增强法规法纪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增强法规法纪意识

如何增强法规法纪意识范文1

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少数农村干部利用工作职务之便,动用公中资金,借以交际费、接待费之名,吃吃喝喝,分钱分物,不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无视法规法纪。致使非生产性支出成为村级财务一大漏洞。

账目管理杂乱无章。少数村会计在进行账目账簿记录和统计过程中,未按有关制度要求处理,明细账目设置不全,与总账差异大,现金账、存款账混记。会计出纳配合不力,责任意识淡薄,账目中少记、多记、漏记及随意调账等现象时有发生。会计档案、财务资料的管理和保存负责不到位,账目的核算、查证无保障,使集体利益很大程度上蒙受损失。

集体资金使用不合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资金的管理亦如此。随着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集体经济也呈现出好的势头,多种账目的出现对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合理性、规范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部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对资金的使用没有合理的规划,出现了农村基础设施盲目投入、财务随意开支、应收帐款占用额过大、各种非生产性开支比重增加等不良倾向。加之财务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债权余额回收率低,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财务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严,有的农村干部无原则,无纪律,在开支上先斩后奏,擅自挪用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由于缺乏民主监督,有的大搞“一言堂”,财务人员唯令是从,不敢大胆直言。财务报销凭证采用自制单据、白条入账的情况令人堪忧。

农村财务管理中形成漏洞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追根溯源,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财务管理中产生漏洞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混乱形成“痼疾”,滋生了一些不法行为,由于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及查处机关在管辖权上认识不一、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司法、纪检查处部门在某种程度上难以施展“法绳”。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没有明确乡镇组织的管理监督权,乡镇干部“重税费,轻管理”的思想比较普遍,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疏于投入时间和精力,与之相应的整治措施缺乏刚性。在行政村区域调整后,有的村级财务混乱,缺少章法,未及理顺原有债务债权的同时又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没有明确的思路,重心偏移,只单纯的认为自己不贪不拿,又有财务公开,对财务预决算觉得可有可无,流于形式。从而出现老问题还未解,新问题又现的不良循环。

二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有一定的任职资格,从事财务管理时间相对持久,但事实上有的农村会计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对账目管理认识不够,理论知识缺乏,业务生疏,无专业技能,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凭证不查实、审批不严格、记帐方法简单、结帐不及时等账务处理随意的现象,难以达到会计基础规范要求。以此给伪造、变造凭证,甚至篡改帐目,贪污挪用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是财务管理手段落后。传统的手工记账、算盘核算仍在农村财务管理中采用,会计电算化管理还未普及,使财务公开受到了限制。

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如何兴利抑弊,有效地扼制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局面,理顺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千头万绪,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为主线,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构建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这样才能让农村财务管理步入正轨运行。

深化意识,构建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主管部门领导和村干部要深化为民理财意识,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增强责任心,要广开言路,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的管理。结合实情,积极推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工作,即村帐所管,建立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保证各项开支的合理合规,

强化素质,抓实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农村财务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学要细心,学有恒心,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尤其是微机知识和技能要学会掌握运用,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其次,主管部门要做好农村财务人员、村领导干部、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的财务培训,以提高其管理和监督财务工作能力,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拓宽渠道,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实行电算化管理是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手段的发展方向,资源共享,动态监管,将为农村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助推。实行会计电算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核算、填写申请报告、提交相关资料、开展自评等财务操作程序将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民主理财,加大农村财务公开力度。财务公开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利,推进村民自治的一项具体措施。其实质是让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管理能力。首先,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如建立健全村级年度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会计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制度、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使财务人员遵章而行。

严肃纪律,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管。审计是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一道“紧箍咒”,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促进农村干部依法、依规地执行政策和管理财务。第一,源头堵漏,严格票据管理。第二,严格制度,加强资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三是规口管理专项资金。

如何增强法规法纪意识范文2

一、何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

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原有的特点和基础,而人的素质,是人体的体质、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和品质等要素的综合。就会计人员来讲,除了包括与身俱来的自然属性等特征外,后天通过学习、思考而形成知识结构、职业技能、工作态度构成了会计人员更主要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就人的职业道德而言,是人体的体质、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和品质等要素的综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涵包括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而言,会计人员作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体,自身原因很重要,但同时也是由其他多种原因所构成的。在各种内力及外力的共同推动下,才会形成全面真实的会计人员主体的职业道德的体现。

(一)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的素质

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并有效加以运用的素质;宏观层面上,时刻紧盯国家财政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政策,依据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项。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

我国会计记账、处理都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要求制订的。另外又受到税收法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约束,这就要求单位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避免触犯经济法规。

(二)坚守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法则的贯彻执行,财政部对现在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原则要求,主要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三)具备专业技能素质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从业知识,会计人员应该对《会计准则》有深刻地了解,据此掌握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等会计理论,熟练进行日常业务操作。在网络经济时代,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会给所在企业带来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态度严谨。会计工作同科学研究相同,要有原则,要严谨,而不能马马虎虎。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时就要从互相监督和相互协调的角度建立严谨的处理程序,只要按程序工作,就不会出现问题,就会使各种关系完全对应起来。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是许多决策的成败关键,财务人员只有在处理信息上认真仔细,分析财务数据严谨周密,才能保有很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单位的财务人员知道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很多核心机密,而这些都是单位内部的商业秘密,一旦被竞争对手了解到,将对本单位形成很大的威胁,所以从职业道德出发,会计人员在任职与离职之时,都不应泄露单位财务与经营情况。

(四)对外交往能力

随着经济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财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参与一些涉外业务活动,和金融机构、税务部门打交道,和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发生关系,此时除要将单位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反映给相关部门外,询问与被询问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财务人员也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与相关部门人员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二、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

(一)会计环境

是指影响会计工作的各种内外因素的总和,包括会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如经济体制、法律体制、自然环境、企业管理环境等;内部环境如会计专业环境、会计专业技能环境、单位内部会计机构环境等。会计环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发展的方向。强化和改善会计环境,对于重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

(二)会计工作的非独立性

尽管国家对会计工作早已立了法,会计人员执业的法治性、严肃性已有法可依,但迄今,会计人员的业务执法地位,会计监督职能仍不为社会广泛承认,仍然有人把会计人员视为工具,会计工作听命于单位负责人的随意指挥和安排,会计工作失去应有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职务升迁往往取决于管理当局,形成“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管理者的利益和所有者乃至国家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选择有利于管理者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国家利益无法保障,有的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行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难以独立。

(三)实践经验

会计实务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有关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熟悉所在具体行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由于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因此,拥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是会计人员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素质的良好基础。

(四)受教育程度

现代会计吸收了统计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等学科的有机成果,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相关的业务技能。目前,我们的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因此,继续深化教育,增加知识层次,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会计法》是以处理会计事务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会计法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渐趋完善,成为指导、规范我国会计行为的基本法规。《会计法》的核心部分就是把社会公认的并和会计工作有重要影响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其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同时明确了违法会计行为的法律责任,强化其约束力,加大了打击和制裁的力度。《会计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 减少其会计及相关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防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败坏,从外部为会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二)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内控制度

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防范财务风险的前提,也是监督会计人员工作程序、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它从根本上构成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如果说《会计法》奠定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社会环境,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则构成了单位内部的小环境,是保证会计人员按照规范进行会计处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严密的企业内部监督,能促使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办事;若内部控制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在客观上就为会计人员违反道德规范、违反法规法纪提供可乘之机。

不同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要确立责任主体,保持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明确职责,不相容职务分离;要实行人员轮岗制,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按照工作内容进行轮岗工作。这些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而且可以使会计人员掌握多岗位技能,有利于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会计人员创新意识,

(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会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法制观念。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牢记于心,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业务学习

建立会计继续教育机制,下大力气狠抓会计继续教育。鼓励财务人员自学财务知识的同时,加大多层次、多角度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的培训制度化,日常化。

在理论知识的培训中,也要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起点,它是会计人员道德实践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一重要途径,是会计职业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会计道德教育对增大会计人员的完美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外在的教育引导,培养会计人员的内在信念,是会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

(五)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具体而言,即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应该怎么做,应当以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态度和作风去接人、待物、处事,去完成本职工作。增强会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会计人员工作的会计领域也同时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其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在社会体制、观念变革迅速的情况下,社会风气、心态、时尚对会计人员冲击极大。会计人员要想自己的职业生涯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奉献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

《会计法》规定: “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者物质的奖励。”因此,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升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脱颖而出。

如何增强法规法纪意识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就业观念;就业工作体系

College graduates to discuss our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Ye er ken bie ke mu he ta er bie ke, Wang Jun-qin, Mi er zha he mai ti

Abstract: In the brief descrip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of the importanc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on the basis of our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lleg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from the updated concept of employment and improve the work system guiding the four major aspects of our employment guidance College Suggestions work.

Key words: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employment guidance; employment concept; Employment System

就业指导工作是对学院来说,为了学院的发展、进口、出口学生商品的重要环节。就业指导工作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学生毕业前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市场经济发展、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帮助毕业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掌握求职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就业政策,正确选择职业,更好地利用就业指导机构指导自身就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中存在 “重培养、轻就业,重管理、轻服务,重内部、轻外部,管理机构行政化,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的现状,就业指导的工作还没有获得充分的重视,需要不断提高认识。本文着重分析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我院就业指导工作有启示。

一、加强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而作为高等人才资源之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也就必然走向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学院推荐,自主择业方式”就业。市场经济的这种内在要求,给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造就了大显身手、参与竞争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我院高职人才的作用和优势,使高职毕业生的配置、流动更趋于合理,更好地满足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我院毕业生的一些择业心态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和主动性还不相适应。如何指导毕业生把握高专教育的特色,准确定位,正确选择用人单位,选择职业,如何指导高职毕业生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观、职业价值观等新观念,使毕业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 高专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专教要健康发展,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这样才能办出特色,才能增强在同等学院中的竞争力。如果学院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就会使学院的声誉和地位下降,造成生源不足,专业萎缩,形成分不出招不进的恶性循环,学院的发展也必将陷入困境。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是高等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手抓毕业生就业推荐,建立一套有效的就业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专科学院的声誉。

3. 高职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是属于高等技术用性专门人才,毕业生只有顺利就业,投入沸腾的职业生活,才能造福于人类和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是,目前的很多毕业生由于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具体趋势缺少了解,在职业选择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些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和不完全了解社会需要,在选择职业时,往往脱离客观现实,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些毕业生缺少全局观点,在处理事业和待遇方面,重利益轻成才,看当前的多,看今后的少,看表面的多,看实质的少;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不愿意到工矿企业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去等。诸多缺乏正确就业导向和就业意识的片面认识都会导致择业的失败。由此可见,我院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追求动向,正确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在思想上、政策上、信息上、心理上、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二、我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实施程度肤浅,总体效果欠佳。 我院已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尚未全面铺开。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尚未全面铺开;就业指导的对象往往局限于毕业班的学生,而对于非毕业班的同学缺乏引导,事实上很多学生的择业标准观、个人道德习惯等都是在此之前形成的;就业指导的内容比较单调,平时的就业指导工作只限于对工作程序内容进行传授,对于一些学生急需的心理知识等却很少提及;就业指导方式单一,使学院往往通过文件、会议传达有关精神,对于学生也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由于初次接触社会、接触就业,这样的指导方式很难让学生明白,使就业工作进度和效果受到影响。

2.就业指导队伍不健全。 我院就业指导的队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具有丰富的心理知识人员占有的比例相对较低,对于学生心理指导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上。二是有经验的人员不够稳定,如部门调换和升迁任用等,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三是招生就业办与各个系部之间的协调性不够默契,有政策的系部没有贯彻好,使得学生对就业导向存在疑虑,加之就业办人员少、应对新问题新情况显得有些经验不足,给就业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3.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不稳定。 目前在人才的招聘中,往往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毕业生如自视过高,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屡次碰壁,前景不容乐观,这使得学生的就业心理常常处于波动状态,从而不利于他们顺利就业。

4.就业指导课程尚未全面铺开。 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必须规范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不仅是有利于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择业观,掌握求职择业技巧,成功选择一个踏入社会的初始职业,更有利于帮助毕业生树立终生职业发展观念,掌握求职和职业发展技能,不断自我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由于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尚未全面铺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我院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和对策

1.明确我院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和内容。 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目的是: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择业活动,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确立正确的择业意向,使学生了解国情,客观看待就业形势,服务社会,增强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明确肩负的历史重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工矿企业生产第一线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注意帮助我院的毕业生树立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的新观念,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本专业人才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掌握过硬的本领,以便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二是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原则、纪律,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自觉接受政策的约束,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择业;三是注意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四是注意帮助学生克服择业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使他们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择业心态,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由青年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转变;五是注意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建立和利用人才信息网、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和开展求职就业技能训练。

2.加强就业观转变教育、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准备。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切实地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已是当务之急。毕业生只想“到行政事业单位去,到达城市去,到大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那么本院毕业生将会找不到工作。学院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让学生从“三小”做起,即“从“小人物”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钱赚起”,摒弃干部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引导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帮助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3.加快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要注意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职责培养和素质培养,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职责培养包括:一要把握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广泛吸纳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工作者要注意收集近年来人才需求的资料,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把握人才需求发展变化趋势,同时要广泛地吸纳就业信息。二要了解我院高职生就业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者要认真钻研就业指导的有关理论和业务,及时分析我院毕业生的择业观的变化和就业心理、追求动向,开展好各种就业教育活动,上好就业指导课。三要开展就业咨询和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要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开展就业咨询与就业指导活动,帮助我院毕业生解决求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利用多种形式对我院毕业生进行就业方针政策的教育,引导我院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步骤,认清国家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四要进行法制纪律教育。要加强我院毕业生的法制纪律特别是劳动法规法纪的教育,使我院毕业生做到文明离院,及时报到,按时上岗。要配合学院有关部门,办理好我院毕业生的毕业手续。对已招聘就业的我院毕业生,要协助他们通过劳动仲裁部门就责、权、利等事宜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以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五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反馈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我院毕业生就业后,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开展跟踪调查和跟踪服务活动,帮助他们向用人单位反映要求,解决困难,克服心理障碍,适应新的环境。做好对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使学院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就业指导工作者的素质培养包括:一是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就业指导工作者首先应有坚定的党性,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原则,不谋私利,言行一致;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道德素质,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勇挑历史重担,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坚决同不正之风作斗争,做到公开平等,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活动中的腐败现象。二是具有组织就业教育活动的专业能力素质。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不仅要具有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才学、市场学等专业知识,要了解市场经济理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就业的形势与分析,就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等。要善于协调社会、企业、家庭、学院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提高调查研究的本领,切实搞好调查研究。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乐观的情绪,用理智来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有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观,培养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经得起困难和挫折考验的工作情感。做到热情、大度、诚实、幽默、自信,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4.建立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笔者经过查找资料发现,欧美和港澳台地区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中,有很多人员都具有相关专业的学位,同时具有心理学方面专业知识的占有一定的比例,知识背景都比较丰富。这些是值得借鉴的,我们也应致力于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稳定的专业化就业指导人员队伍,避免过于频繁的更替。我院没有就业指导培训的专门人员,新的人员要经过比较短的时间才能熟悉工作,影响了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是就业指导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和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头脑,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讲义,积极钻研就业教育理论和业务,逐步成为一名有较扎实学问,有较高的就业指导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者。

三是在研究探索中不断成长。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围绕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过程、途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研究,建立适合我院高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工作,这是调动他们积极性,承认和尊重他们劳动的重要措施和政策。要逐步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我院就业指导人员的学习、工作、考核制度,在评定职称方面应与其它教师同等对待,从而稳定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其中包括了和我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省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我们更新观念,提高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交流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总结归纳用人单位的用人规律和特点。

六是在学习提高中不断完善。对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培养,学院应高度重视,认真规划,妥善安排,为就业指导人员的学习深造提供条件。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他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也可采取以会代训、经验交流、专业会议、专题讲座和理论探讨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

5.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可通过以下一些形式:一是全程开设就业指导课。把就业指导课作为毕业生或在校生的必修课程,改变以前就业指导只局限在学生毕业前夕的作法,使就业指导的教育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二是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学院应根据我院毕业生求职意向、求职心理的实际情况,聘请企业界人士、人事管理部门的同志、校友作专题报告。

三是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活动。要把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我院毕业生日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座谈、讨论、板报、橱窗、专题广播、模拟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对我院毕业生宣传就业方针、政策,介绍求职知识,培养我院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技巧。

四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学习。学院可针对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某些糊涂观念和学生普遍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专题的社会调查和厂矿参观学习,然后加以理性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有助于我院毕业生能收到就业指导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

五是实施预就业制。为体现高专教育特色,可实施把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预就业机制,让学生直接到生产岗位,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社会角色的实习,把理论知识与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对社会、学院的直接认识和了解,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生存等问题,强化公民意识,培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参考资料

[1] 刘晓波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9

[2] 瞿振元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3] 张弛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