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文1

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我校地处新疆南疆沙漠边缘,是传统的农业院校,《电子技术基础》是新兴电气、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主要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其相关知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就业和工作也有着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教辅”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着我校电气、计算机等专业的教育发展。随着南疆工、农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越来越看重,更倾向于聘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对《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1、 实验教学改革

1.1实验内容改革

原有的电子技术实验课存在验证性实验多和实验内容陈旧的弊端。为此,全系教师根据各方面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和充实实验内容。从原来的试验中选出少量经典实验,以保证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又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思维能力。最终确定的实验内容: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包括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OTL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子技术包括TTL集成逻辑门测试、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及其应用、触发器及其应用,常用时序逻辑电路测试及其应用、电子秒表,另外,还有一些偏重于自创性和设计性的选修实验内容,譬如彩灯控制电路设计、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电路、电池电量检测报警电路等,以满足那些感兴趣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1.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长期以来,电子技术实验课采取实验室教师讲解,学生现场连线,教师帮助调试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内容生疏、实验时间有限、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经常是实验做了,一问还是感到茫然,起不到实验课应有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项目教学法。把每次要做的实验看做一个教学项目,提前一个周末布置下去,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上网查资料,并利用理论课堂介绍的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为了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每个学生的仿真电路图发给教师检查。实验课上,教师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不需要讲解,学生对要做的实验内容和原理已经非常清查,他们更多的是带着好奇心,看看他们设计仿真的电路图在硬件上是否合理,所以一到实验课,都是急不可待地动手做起实验来,调试电路,教师要做的就是对于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采取这样的项目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疲惫教学,让学生在挑战中完成了实验,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实施开放式教学。

1.3教学手段革新

EDA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标志,是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1】,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硬件设计的软件化,提高实验效率。所以,我校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引入了PROTEUS仿真软件,来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性能分析、时序测试和调试功能。因为仿真软件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多种分析方法,拓展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为硬件电路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案,使课程实验朝着“方案设计-软件仿真-电路设计与制作-系统调试”这一工程实践的流程发展【2】。通过这种“虚实结合”、“软硬兼施”的实验教学手段,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电子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

1.4多元化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成绩由3部分组成: 平市实验成绩(占30%),综合实验成绩(占20%),实验操作考试(占50%)。其中,平时实验成绩评定采取实验全过程的评价方法,即实验预习占20%(教师课前检查),实验操作过程占50%(教师现场记载),实验报告占30%(教师课后评阅)。综合实验评分包括实验项目方案设计和原理电路设计、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报告的撰写等3方面。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学生随机抽题,主要考核学生在电路设计、接线调试、仪器设备使用、数据测试、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这就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2、课程设计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流程,熟悉现代电子电路系统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电子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以往相比,还是采取3人一组、教师指导、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其改革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机制几个方面。

我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课一般在14-15教学周,教师可提前4周,在第十周让学生进行选题,以留出购买元器件的时间。在选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课程设计题目,还可以自拟题目,自拟题目需要指导教师审核,以确定学生自拟的题目能够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设计的题目来源于工程实际,要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每年都有新的补充。结合我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目前开设题目有数字温度计、交通灯控制器、音乐彩灯控制器、数字频率计、出租车计价器、声光控楼梯照明开关设计、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水箱自动供水电路设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数字抢答器设计、篮球24S计时器设计等二十多个题目。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把EDA技术引入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中。学生在完成电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后,先进行PROTEUS仿真,验证所涉及的方案的逻辑功能,修改方案中的原理性错误,然后在进行安装调试。并且,对所做项目采取模块化设计,各单元电路逐级进行设计、仿真、调试,这样有利于检查和排除故障。根据电子产品设计流程,结合我院新近PCB板实验设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增加了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的绘制。设计方案仿真通过后,要求学生使用PROTEL软件进行设计方案的原理图绘制和PCB板绘制,使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更接近于工程实践。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焊接、调试,完成整体项目。

结合工程实际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根据各个环节在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所占比重,课程设计成绩由设计方案成绩(占20%)、软件仿真成绩(25%)、硬件调试成绩(占35%)和总结报告成绩(占20%)四部分组成。

3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进行,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学生的科技总结报告撰写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参加电子竞赛储备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1]杨慧敏.电子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探索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61-63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课程;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信息类学科的骨干课,是继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之后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是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个部分,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在这门课程中,建立了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重要的是要有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精益求精,掌握教学体系

教师应发挥把握课程内容,改进传统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手段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建立深厚的“内功”。夯实所教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1.吃透教科书中的每个细节,广泛涉猎参考书,从参考书上了解对每个知识点的多角度的解释,这样可以在面对多层次的学生时增添教师的自信心。

2.积极参与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3.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听取校内外专家的新知识、新技本讲座,了解校内外重点课题的新研究成果,准确把握专业学科的发展和所授课程对专业学科的贡献。

4.虚心向多年讲授本门课程的老教师学习,吸取他们的诸多优点、授课经验和授课技巧。同事之间交流对课程的认识、对问题的理解也是一个好的途径。

同时要上好绪论课,强调该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向学生阐明课程研究的对象、课程的特点、教学的内容、学习方法、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通过绪论课的讲授,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端正学习B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上好绪论课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安排好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每一个教学细节,对教学内容和进度有全面的思考和设计,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每章应讲述与之内容相应的工程应用实例与练习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视野,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关系

1.正确处理分立元件与集成电路两部分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管为路用,分立元件电路为集成电路服务”的原则。在讲器件时,这一部分内容虽不是教学重点,但由于器件的种类多、知识点多,所以在讲述过程中重点讲述常用器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参数和应用,并遵循“原理、特性、参数为应用服务”的原则。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提供一些实物或实物图片,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动画来演示器件内部载流子运动的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向学生强调器件的外特性。

重点掌握由器件构成的基本单元电路的分析方法。在讲这部分内容时,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为主,加强训练学生这方面的基本功。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增加一两次习题课,将解题思路融于例题中,重点讲述单元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让学生及时消化和吸收所学的新知识。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及时为他们讲解答疑,让他们轻松学习。

讲集成电路时,由于内部电路结构比较复杂,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应强词内容的重要性。进行电路内部分析时,最好能够以内部电路结构的方框图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电路结构特点,且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其次是介绍分析方法,集成电路的分析完全不同于分立器件构成的电路的分析方法,灵活运用"虚短"和"虚断"两个重要的概念,就能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轻松,集中精力来学习新的内容。在整个系统中,要注意分立元件与集成电路的联系。

2.正确处理引入的新内容与强化基本内容的矛盾

学生重点掌握的教学内容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单元电路。在教学过程中,若恰当引人新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电路的兴趣,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具体措施有三个:一是把现代电子电路的设计、实现方法介绍给学生,加强使用电路仿真软件、模拟EDA工具等,培养学生的现代电子技术设计理念。二是把新型实用电子器件、电子电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把基本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应用到新的领域中,从书本获得的知识得到延伸,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出更好的电子系统。三是根据电子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材,调整教学内容。例如,集成电路中越来越多地应用MOSFET,在后结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中主要集成器件是CMOS器件,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MOSFET部分的教学内容。

3.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方法经过历史沉淀和实践检验,具有独特的作用,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多媒体(Multimedia)教学是现代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先进的教育技术与理念。在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重要作用,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两者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板书、多媒体课件、计算机仿真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应嵌入式相互配合使用,调动学生视、听、触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很枯燥、理论性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课堂演示频率失真,在感官认识的基础上再解释放大电路频率失真的原因,分析放大电路频率响应情况,进一步联系实际与频率失真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这样合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4.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配合关系

由于本门课程实验是单独开课,所以在授课时应密切注意两者的配合,理论教学进度应适当超前实验教学。在设计实验内容上,应根据课程内容的更新及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联系和沟通,共同设计出具有实用的“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对于EDA软件的使用方法的教学,可安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EWB的基本操作,掌握应用EWB进行模拟电子电路仿真实验的方法。

5.正确处理前期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了许多电路分析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与电路分析方法,如等效分析法、迭加定理、戴维南诺顿定理、二端口网络知识、电路的向量分析法等。应用这些知R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其基本原理,突出介绍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把解决模拟电路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续性与扩充性,内容就会掌握得更好、更牢固。模拟电子技术的后续课程有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知识、放大电路理论和各种集成电路知识将为这些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后续课以及后续课与模拟电子技术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

三、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具有比较独特的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专业理论性,要求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研究性和实践性,教学模式应从探索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赖于不间断的教学建设;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现代技术,既可使学生学以致用,又可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灵活应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实现教学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应受到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在授课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将两者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体现出该课程的实践性、工程性和应用性。

【参考文献】

[1]余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17(02):158.

[2]于军,孙立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7(6):79.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文3

一、应用能力型专业类型的定位依据

对专业类型进行正确定位是办出优势、特色专业的前提,正确的专业定位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市场需求和学校定位三方面因素。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市场化,用人单位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以及能否真正为其创造价值,专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确立了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等的总目标,公布了电子、汽车等未来六大支柱产业群,这些产业的成长势必引发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而目前高校所培养的电子类专业人才却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从学校定位的角度,湖南城市学院依据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和自身优势,确立了“突出城市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特别是2010年学校启动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些无疑为建设电子信息工程应用能力型专业类型提供了保证。基于上述依据,我们明确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型定位和专业应用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启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能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

二、应用能力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对实践环节的改革为突破口,以第二课堂为辅助手段,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专业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

2.改革目标

(1)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制定出现代电子产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2)基于现代电子产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能力目标分解。(3)以专业认定规范为基础,体现人才能力培养的前瞻性和创新性。(4)确立具有明显专业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特色的第二课堂机制。

三、应用能力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策略

针对应用能力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计划中,统筹知识、能力和素质各方面的关系,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实施以下策略。

1.对专业能力目标进行分解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术应用能力两方面,根据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分解,如表1、表2。

2.提出培养计划执行过程的具体要求

(1)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由同一教师担任,考核成绩中实验成绩按30%-40%计入。(2)EDA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除了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和相应实验中体现以外,还应在后续的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智能电子系统的设计等实践环节中重点体现。(3)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精选教材,科学制定教学大纲,保证理论教学效果和质量;做好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实验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每门实验课都要设置基本技能培养点,确保应用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手段。每个年级每年举行一次小型的专业技能竞赛,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3.制定促进专业能力培养的激励政策

为了促进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制定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技术)竞赛获得相关奖励时可替代相对应的课程学分的方案(见表3)。

4.建立切实可行的竞赛培训体系和竞赛机制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地方高校;分层培养;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2-02

一、地方院校的特点

地方本科院校科研成果往往较少,以本科专业教学为主,分布在省会以外的中等城市,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科技服务支持,生源往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处于劣势地位。就山东省而言,办学历史较短及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类型、生源层次、办学传统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无法与研究型大学(北大、清华等)和教学研究型大学(老二类本科)在人才的培养上进行竞争。但地方院校的优势就是了解地方的需求,知道地方需要什么,错位发展,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院校的必然选择。

二、电子类专业的特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通讯、计算机、数控人才显得缺乏,社会急需大量这类应用型人才,而山东省多数理工科院校都设有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并且学生在校数相比其他专业是比较多的。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体制等诸多方面都与培养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存在着许多的不适应。山东高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基本相近,只是在课程的深浅度上有所不同,无各自的特点。现有的课程体系尤其理论系统性强、知识结构较完整的优点,但弊端是理论性占学时偏多,需较高的数理基础,不适应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中偏重实践能力的需求,分层次培养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三、调整培养模式,分层培养

我们借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的先进理念,采取分层培养,大一、大二基础课、主干课统一要求,拓展课、考查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培养。

1.首先鼓励学生考研究生,给他们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加强专业课、基础课的教学,从时间、学时、师资上给与政策倾斜,安排优秀的辅导教师,安排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面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图书资源、实验资源,提高考研录取率。

2.调整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学时,课程安排紧密。联系学生顶岗实习半年,解决学生大三、大四学生课程相对偏少的问题。

3.鼓励优秀学生考取公务员、村官、选调生等,安排有经验的老师作专题报告会、辅导会。

四、校企联合,顶岗实习

联系企业,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实现企业走进学校,学生走进企业,既可以为企业培养员工,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企业,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用教师的社会经验和关系、往届学生在企事业单位上的作用,通过培养方式的调整,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上顶岗实习,短则三个月,长可以半年,对于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起到积极作用。

五、多渠道增加实践教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计划的设计上,为了更好地体现专业培养目标,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了由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课程进行了分类。在开设的实验课程中,按照实验类型可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课程四类。基础实验为:计算机操作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为:多媒体技术、MATLAB、信号与系统实验、现代电子设计系统实验。实践环节为:软硬件知识与实践、课程设计、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在培养思路上,还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强化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断线:设置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及应用、面向对象编程与应用实验、MATLAB语言等。基本保证学生每个学期都有上机实践的课程,同时通过和社会上的劳动部门、职能鉴定部门联合,使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维修合格证。

2.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体现理工科特色,分阶段实施。从一年级开始,基本每学期都设置有带实验学分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具体如下:

一年级:C语言编程仿真设计;大学物理实验;加强实验教学。二年级: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同步进行,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软硬件知识与实践、创新活动。三年级: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顶岗培训、技能培训同步进行,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电视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Protel设计、高频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电子实习、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四年级: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增加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工作,现代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综合训练、学年论文、电子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六、多种形式实现人才的创新培养

1.构建学生的创新实验模式。创新是灵魂,对于电子信息类学生尤其如此。学生通过课堂上、书本上的学习,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形式非常多,应该说是不拘一格。

2.多证教育。学校利用与社会劳动部门的关系,让学生取得一些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如计算机维修培训、电工技能培训、电子工程师培训、焊接培训等。通过培训,学生不仅可以拿到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还可以拿到劳动部门认可的计算机维修证、高级电工维修证、电子工程师中级证等。通过业余时间培训、办证教育,既增加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3.大学生竞赛。国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时期,针对大学生教育,也开展了很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子工程师大赛、山东省物理实验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培训,凡是获奖的同学都非常受社会的欢迎,即使没有拿奖的同学,也在社会上得到了认可。

4.科技创新项目。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启动,很多大学生展示自己的科学素质,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每年从泰安市申请到科技创新项目十几项,学生完成项目,写论文,并且必须有自己的创新点,有的学生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发明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

参考文献:

[1]赵华君,程正福,朱家富,等.石东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73-75.

[2]李陶深,苏一丹,胡强,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程型、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3]乔闹生,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50-51.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64-03

模拟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课程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而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教学课时有限,生源基础差的情况下,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度很大。根据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整合与优化,以任务为载体,设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做中教、做中学,让学生边做边学,使枯燥复杂的理论分析和参数推导成为易学易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以专科层次为主,其生源的录取分数线都比较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抽象,加上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教学特点还没有了解,学习方法、观念还未转变,不了解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对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只停留在初步的表面了解,没有感性认识;

2.高职学生本来就基础理论知识差,传统教学模式基于课程体系的课堂讲授,先讲理论,再做实验,后做综合实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学生是不适用的,难度大的理论课学生听不进去,实验实训不会动手,更不会设计与制作,学生普遍都有学不到东西的感觉,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要求转专业的学生也多,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程教学时数少,老师一般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时间、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没能及时消化吸收,前后知识联贯,学习效率较低;

4.教材落后,大多数教材都只是对本科教材的压缩,重视理论知识分析与公式推导,没有很好地体现高职高专实用性实践性原则;由于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就迫在眉睫,因此,提出了本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并加以实践。

二、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出了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内容。教、学、做都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它们不是相提并论,而是有主次之分,其中,做是核心,教、学活动必须以做为载体和目标,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教学中推动做,在做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其特点是:(1)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合二为一进行模块化施教,而不是在理论课授完后才进行实践;(2)在教学方式上,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线,采用在实训室边讲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教学;(3)在教学时间上,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人为的划分,在时间安排上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课程,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的结合;(4)在教师队伍上,授课教师都是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5)在教材使用上,理论课教材与实践教材构成一体;(6)在教室使用上,理论教室与实践车间构成一体。

三、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组和优化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体系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重要的入门课,与后续课程联系紧密。它能提供电子基础知识有:半导体元器件原理、特性放大电路分析、计算;集成电路应用;基本振荡电路原理;功率放大电路基础;直流稳压电源应用等重要知识点。它也作为主要的基本技能培训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常用元器件认识与测量;常用仪器使用;电子焊接技术;电路板制作技术;应用电路的安装、调试等技能等。另外作为多种岗位技能的基本要求,电子产品制造业岗位中的插件工、拾焊工、电路板测试工、维修工、生产线管理、电路板印制、电子产品开发、元器件采购等都要有模拟电子技术的技能作为基础。还有在电子专业证书考核中起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因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项目实训教学方式驱动教学。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重组优化的思路。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对电子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这些项目基本涵盖该课程的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先以一个单元或一个电路作为一个模块,进行实验、测试和制作,再从实践中提升理论。通过先做,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再进行理论分析,这样电子技术的理论和技能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力。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进理念。

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情况。2008年,在08电声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率先开始试行“一体化教学”的教改模式,把理论内容与实训内容整合成十二个教学项目,分别为:万用表的使用、基本仪器设备使用、二极管、三极管的测量、基本放大电路的安装测试、分压式基本放大电路的安装测试、放大电路频率特性测试、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常用集成运放应用、RC正弦波振荡器制作、集成功放电路的安装调试、整流滤波电路实验、直流稳压电路制作等。除了其中理论考试和复习课外,其他时间在实训室上课。理论知识以适度、够用为止,对教材理论进行处理,把教材重要知识点分散到十二个项目实训中,项目实训教学具体步骤是:(1)原理讲解和项目布置;(2)操作演示(或分组演示);(3)技能训练(完成实训内容);(4)过程辅导;(5)提交实训项目报告;(6)定期考核。

3.收获与整改措施。通过以任务驱动的形式、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教改模式,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改期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改革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主要收获有:(1)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主要是对仪器、工具的使用熟练了;对实用电路的安装和测量调试能力增强了;对常用元件的认识加深了;电子电路焊接技术得到了培训;(2)学生对抽象理论加深了理解;(3)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技能训练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尽量与企业岗位技能直接接轨;(2)对实训项目进行优化调整,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选用实践性强的高职高专教材;(3)实训内容能更好地涵盖重要知识点和技能;(4)实训项目更能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5)增设一套涵盖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强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内容,对其进行考核。“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施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并使用挂图、幻灯、投影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既增强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也提高了专业能力的培养,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手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给学生以创意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结合实际应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让学生通过教师介绍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自主探索,进一步促成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职业技能。同时,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指导能力,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这对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机会,更是一种挑战,是一个教学双长的过程,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总而言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经过三年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教学资源、教学设备与配套设置基本完善,毕业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地方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第3卷)[M].中华职业教育社,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问题成因教学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校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是所有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主要的手段就是实验。实验是对理论学习最有益的直接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进行同步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反思理论,或者带着理论学习的问题从实验中寻找答案,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研究探索的兴趣。

2.模电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能力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总结问题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在高校普遍扩招的影响下,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觉性也相对减弱了。

2.2虽然理工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有相关的实验课程,但长期以来,由于学校与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因此实验教学一直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一些验证性实验,且沿用多年,没有把实验课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

2.3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从实验原理到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甚至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讲解。学生完全机械、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即使遇到问题也不必动脑筋思考,因为教师会帮忙解决。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而束缚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极不利于学生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2.4实验课成绩考核以实验报告和出勤为主,造成有的学生不注重实验的过程而只注重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多忙于记录实验数据,很少钻研问题,没有带着问题去学、去做实验;一些学生对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不认真分析,想办法排除故障;还有的学生忙着赶写上次的实验报告,根本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2.5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新技术飞速发展引起教学内容不断扩充,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实验教师由于长期局限于单科实验,缺乏横向交流,造成知识面狭窄,很难满足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阻碍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3.关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培养21世纪创新型电子技术人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1针对不同性质的实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实验项目一般可分成基础性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两类。基础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熟悉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常见实验数据的测试方法。设计/综合性实验则是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几种不同功能的电路,制作出实现某些特定要求的一个小系统,它是在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能熟练使用相关的仪器、仪表的基础上进行的。

基础性实验的开设要做到与理论课程同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出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对于基础较好、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根据试验目的自拟实验步骤。通过完成验证型实验,学生可以建立用实践检验理论的好习惯。

在学生完成了验证型的实验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设计性内容。这部分设计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可以在典型电路的基础上改变几个参数,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到不同的输出结果。

在完成几个单元的验证实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综合几个单元电路的设计性实验。由简到繁的设计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设计工作的思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各部分电路之间的耦合、阻抗匹配等问题。另外,教师也可给出设计性实验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由选题,自己设计及安装调试电路,独立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2增加课程设计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仅仅凭借实验课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必须在实验课的基础上开设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课程设计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每周留出一定的答疑时间,将选修该课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定相同或不同的题目,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最终完成实验并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写出设计报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指导的作用,一般不直接回答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最后开展实验报告会,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中讲解自己的实验报告,回答同学和教师的提问,使每个学生对不同题目的设计性实验都有一定的了解,相互交流和沟通,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

3.3开放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这正是创新的萌芽。所以,如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每天开放实验室,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课题,放在网上供学生选择,在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和氛围;在寒暑假,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与实际应用有关的课题,如选择教师的科研或已结题的课题、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项目作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样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4利用EDA软件和校园网实现远程教学。

教师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电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实验仪器、元器件短缺和规格不符合要求等不足,还可以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各种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摆脱实验室方面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在实验中大胆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加上校园网和EDA软件的网络化功能,教师完全可以实现具有实时互动效果的远程实验教学。学生可随时随地地远程登录访问,实现远程申请实验、完成实验(发送设置参数,接收实验结果的数据)、提交报告、在线答疑等。

3.5开设相关的知识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知识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电子技术人才,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知识讲座。主讲人员可以是实验技术人员与实际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是从事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员。知识讲座要有鲜明的针对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既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又要扩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从而培养学生柔性化、可塑性和创新性的意识。

3.6改革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

改革模电实验考核方法,关键在于体现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将模电实验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部分。实验操作部分的分数占总分的60%,该部分体现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而且平时能高质量完成实验任务,有较强的独立操作、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部分可以免试。

3.7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建立一支理论课、实验教学与科研兼顾的教师队伍。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要兼顾科研,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了解新技术,促进自身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科研的部分成果简化后可作为新的教学和实验内容,从而促进教学内容水平的提高。

4.结语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高质量的教学实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将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的工作作风。教师要不断优化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国平,武海艳.电子线路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7,29:195.

[2]张晓蓉.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72-73.

[3]张小林,周美华,李茂康.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94-96.

[4]周群,贾绍芝,夏建刚,李国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柔性化教学模式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