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置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废物处置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废物处置预案

医疗废物处置预案范文1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及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卫生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院、卫生院、门诊部、社区医疗服务站、诊所、血液中心、疾控中心、从事医疗活动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第四条市园林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及监督管理工作。市卫生、环境保护、供销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和收购环节的统一监督管理。

市环卫、卫生、环保各部门将医疗废弃物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第五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第六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档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

第七条医疗废物应当采用统一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置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处置和丢弃、转移、买卖或者倾倒混入生活垃圾,禁止废品回收站点回收医疗废物。

第八条市区、县城区及周边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及小型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及时送至指定的三级医疗机构存放。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将产生的医疗废物委托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将医疗废物委托未取得医疗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进行分类放置、暂时贮存。医疗废物包装袋、转运箱、锐气盒等封闭式医疗废物容器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按规定统一配备,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必须妥善使用,如发生丢失和损坏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当予以赔偿。

第十一条医疗废物运送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交接医疗废物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如实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一车一单、随车同行,以备查验。

第十二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到医疗卫生机构运送医疗废物。

第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出现紧急和意外情况时,及时报市环境保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的医疗废物处置协议规定,按时交纳医疗废物处置费。

医疗废物处置费按照下列标准收取:

(一)有固定病床的医疗机构,根据床位数按照入住率计算,收费标准为2.0元/床.日。其中三级医院按床位数的85%缴费,二级医院(含二级以下医院)按床位数的75%缴费。

(二)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无固定床位的医疗机构,按照从业面积0.10元/㎡月缴费.

前款中的床位数、入住率、营业面积、门诊患者人数等基础数据,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每年核定一次。

医疗废物处置预案范文2

(一)进一步深化、完善对产废单位的监督管理,拓宽管理范围,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1、针对20*年开展的固废、危废申报工作,深入企业进一步核实固废、危废的产生数量、种类及产生贮存、处置情况。

措施:实行动态申报制度,对产废大户实行变更申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使企业主动申报与监督管理相统一。

2、对产废单位实行规范化管理。

措施: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网上申请联单制度,从日常监督和转移联单入手,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管;要求各产废单位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对重点产危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产废单位提出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计划。

3、在继续确保医疗废物100%处置率的前提下,采用医疗废物专用联单收集运输危险废物。以实验室废液、感光材料废物为重点,在全市大专院校、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全力推进感光材料废物综合利用、实验室废液的无害化集中处置工作。

措施:加强对产废和处置单位签订处置协议的监督工作,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处置,严格转移联单制度。

4、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作。

措施:帮助企业拓宽固废利用渠道,建立固废综合利用信息交换平台,推进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二)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及处置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处置行为,对小型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实行集中规范化管理。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哈尔滨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包括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措施:强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的落实,加强危险废物转移的现场监督,实行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处置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企业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处置企业数量,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处置企业合理竞争,长远发展。同时,在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建成后,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小型企业实行园区化统一集中管理。对收集、运输、处置危险废物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

2、贯彻落实《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加大查处力度。

措施:对存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实行限期处置和强制处置相结合,对本市能够处置的就地处置,无法处置的转移到外地处置。

(三)加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初审、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进口废物初审工。

措施:对办理许可证、进口废物的单位实行现场踏查,深入企业了解,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四)加快固体废物处置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1、在06年初,积极引资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的建成,积极引入固体废物利用新技术。

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措施: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放射性管理工作培训,组织落实培训内容。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保证条例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对新增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新增放射源的建档工作,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放射源编码和数据库,实行放射源身份管理工作。

(三)、加强在用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用源单位每季度报一次安全管理现状,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用放射源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要求辖区内所有相关单位按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并监督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

(四)、加强废弃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严格执行废弃放射源安全贮存制度,对辖区内所有废弃放射源施行强制收贮。

(五)、加强电磁辐射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申报登记制度,对辖区内电磁辐射污染源实行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

三、提高固废、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理预案,提高污染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高标准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工作

认真听取落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及时完成答复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举报的办理工作;

医疗废物处置预案范文3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能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目前省、市、区环保职能部门都相应成立了,专门从事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区环保局固废科负责全区的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的日常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检查等工作。望各单位(产生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应用单位)都应成立相应的机构或组织(可兼职),明确其职能,并报区环保局备案。

2.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相对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宣传,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污染防治的专题宣传还很落后。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提高公众参与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管理。我们每一位具体工作负责人都是一名宣传员,不但要把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污

染防治带向社会,同时也要及时向单位领导宣传,引起足够重视,要知道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方面出问题都是大问题,容不得丝豪马虎。

二、*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1.认真做好危险废物的处置工作。我区所有医院、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年我们将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产生危险固废的工业企业不少于四次的现场监察;一级医疗机构和产生普通固废的工业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的现场监察;一级以下医疗机构每年不少于一次的现场监察。坚决杜绝医疗危险废物、工业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加强对医疗危险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贮存、收集、转移、处置活动过程中的监管,加强日常巡查,发现一起违法行为,查处一起。

2.依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①申报:凡产生医疗危险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应用的单位,每年年初必须依法向环保局进行专项申报。没有危险废物排放的单位进行零申报。②申请:医疗危险废物每年填报一次《江苏省危险废物交换、转移申请表》。工业危险废物每转移一次填报一次《江苏省危险废物交换、转移申请表》。核与辐射应用的单位购买核素、处置废源、添置和报废射线装置的必须向环保局提出申请。③转移联单:医疗危险废物采取月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格式}的形式,每月5日前报环保局。工业危险废物每转移一次填写一次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五联单七张纸),并把其中二张交回环保局。④许可:持有原卫生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必须于20*年6月30日前按照许可条件到环保部门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逾期未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原卫生许可证一律视为无效,并将依法予以查处。⑤标识:凡产生医疗危险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应用的单位,都应在危险废物暂存点和辐射工作场所设立警示标志。⑥规章制度:凡产生医疗危险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应用的单位,都应在危险废物暂存点和辐射工作场所悬挂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台帐记录、应急预案和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等。

3.加强事故应急能力建设,确保环境安全。为保障环境安全,确保危险废物和辐射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高效地做出响应,减少或消除事故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各单位应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危险废物事故应急预案》,增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年内我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4.建立、健全辐射工作单位的网络档案。我们将建立辖区内所有核技术、射线装置应用等单位的台帐、档案,各单位对核技术、射线装置的购置、转移、处置和分管领导、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变动应及时更新,并上报我局,确保准确与全面,及时与有效,有利于实施跟踪管理。我局将对辖区内所有核技术、射线装置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适时开展辖区内核技术、射线装置使用单位的例行监督监测工作。

三、工作要求

1、要强化思想认识。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行政许可内容多,如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许可、行政代执行、使用许可等。各单位进一步规范操作,严格实施,形成有序、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秩序,真正把对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管理落到实处。

医疗废物处置预案范文4

1 存在问题

1.1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医院虽然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组织,为院长负责制,并有部分管理制度,但在执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人员配制及资金投入等明显不足,制定的各项制度及措施不能落到实处,管理组织未真正发挥其监管者的作用。

1.2分类收集管理不完善、回收交接制度不严格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实施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的关键环节,未按规定进行严格的医疗废物分类而与生活垃圾混放;在废物交接时按要求应进行规范登记,记录产生科室、名称、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经办人等,资料保存3年,个别科室存在登记不全、漏登记、错登记甚至没有登记的情况。

1.3 医护人员对疗废物管理处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医院对医疗废物处置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医护人员对分类、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缺乏;个别人认识不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及医疗废物处置不善带来的的危害性,直接将医疗废物混放入生活垃圾中。

1.4包装、运送、储存存在隐患 国家对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都有明确规定,有些科室对损伤性废物的危害重视程度不够,将损伤性废物未装入防渗漏的利器盒内,有的科室虽配备有利器盒但未做到一次性使用,而是存在重复使用问题,极易造成利器伤;运送工具使用后未做到及时清洁和消毒,未按规定时间及路线运送医疗废物等,暂存点设置及建筑不符合国家规定,极易造成废物流失从而危害社会。

1.5无医疗废物处置专用设施 国家规定医疗废物必须进行集中焚烧处理,但我县无标准的焚烧设施,我院曾在取暖季节自行用锅炉房进行焚烧,但由于附近居民反映气味大而作罢。

2 管理对策

2.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主管院长为副组长,总务科、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结合我院实际,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在感染管理科的业务指导下,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管理,由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职能科室进行监督为基本框架的管理体系,保证该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2加强培训,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坚持深入科室,对重点部门及保洁人员强化培训,科室对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严格的分类收集,严禁与生活垃圾混装。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按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药物性废物的分类分别置于专用容器内。

2.2.1感染性废物使用符合要求的、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塑料袋收集,放入标识清楚、防渗漏的临时存放容器内,待转运处理。

2.2.2病理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处置之前低温保存。

2.2.3化学性废物可经降解处理后排入医院污水系统。

2.2.4药物性废物装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药物,少量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2.2.5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等防渗漏的坚固容器内。但应注意:医疗废物在丢弃过程中如已发生分类错误,切忌重新分类,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如感染性废物误丢入生活垃圾桶内,只能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2.3加强宣传教育 管理人员深入科室,加强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用事实说话,使科室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废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后果,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规范处置医疗废物的重要性,自觉按要求进行规范分类、处置等。

2.4制定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流程 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上必须有警示标识,包装袋为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黄色塑料袋,当医疗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时,袋口进行有效封扎,防止泄露和遗撒。每个包装袋外均系有中文标签,标注: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由专职人员负责,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用密闭的容器和车辆下科室收取并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点,运送工具每天用含氯消毒液终末消毒。

2.5加强督导,严格监督管理 经常进行随机性抽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科室反馈,并指导科室进行整改,纳入经济考核。一次性物品杜绝重复使用,特别是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均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置,必须置防渗漏的黄色包装袋中。我院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基本上杜绝了利器盒的重复使用问题,从而有效保护了医护人员及保洁员。

2.6加强职业防护 ①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的专职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②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在直接接触医疗废物前应穿好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如接触感染性废物或手粘膜有破损时戴双层手套,接触后洗手或手消毒,如遇针刺伤,要立即脱下手套用流动水冲洗,规范挤出血,用碘伏等局部消毒等。

医疗废物处置预案范文5

关键词:赣州市;废物污染;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国土面积约占全省四分之一,人口约占全省五分之一。全市矿产资源丰富,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铜、铀、铅、锌、钽、铌等储量亦相当可观。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为赣州市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水、气、声、渣”等方面的污染,其中,矿山采选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等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污染尤为明显,加之近年来医疗废物以及电镀污泥、电子废弃物等非传统固废[1 ]不断增加,给赣州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二、现状分析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的相继出台,赣州市在固废污染防治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监管能力和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仍处较低水平,固废(尤其是危险废物)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环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赣州市固废产生量日益增多,全市工业固废产生量2005年为485万吨,2006年为571万吨,2007年为612万吨,2008年为859万吨,2009年为996万吨,固废成分日益复杂,包括矿山采选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废渣以及炉渣、电镀污泥、电子废弃物和污水处理污泥等非传统固废,由固废引发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事件逐年增加,固废环境管理形势严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当前赣州市工业固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业固废环境管理认识不到位。相比污水灰霾,固废“静得可怕”,故长久以来对其治理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单位、企业、群众认为固废环境管理不是环保重点,不如水、大气防治急迫,对固废污染环境的长期性、危害性、隐蔽性认识不足,对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在人员、经费等方面投入不足,现行管理体制不畅通,固废安全处置技术指导、设施建设滞后。

2、固废管理基础性工作薄弱。部分地方在固废的基础工作上投入不足,固废统计数据与实际现状偏差较大,不能如实反映实际情况,严重制约了固废全过程监管。

3、大宗工业危险废物、历史遗留危险废物和污染土壤的环境问题已经凸显[2]。目前,伴随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焚烧灰飞和电镀污泥等大宗工业危险废物数量增加迅猛,其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另外,冶炼废渣等历史遗留危险废物尚未完全得到妥善处置,并且受暴雨等自然灾害及企业倒闭或破产的影响,将引发大量无主的历史遗留废物,以及污染土壤修复、地表水和地下水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4、缺乏有效的废物回收体系。目前赣州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废物回收体系,回收渠道不畅通,使得大部分废弃物无法回收利用,回收的废物其再生利用价值也较低下。

5、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废物处置率低。由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赣州市固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缓慢,很大一部分固废只是简易填埋或随意丢弃。尚无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大部分工业危险废物需转移至外地具备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工业固废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现象严重,造成比较严重的二次污染。综合赣州市环保和城管部门数据,2009年全市工业固废产生总量933.6979万吨,综合利用量439.5926万吨,处置量61.6491万吨,综合利用处置率仅为53.7%。

6、废物管理出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废物污染防治起步晚、起点低,在传统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废弃物尚未有效处理的情况下,赣州市又面临着电子废弃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化学物质等现代产业带来的固废污染问题,固废污染防治难度加大。??

四、对策和措施

1、严格执行和逐步完善固废申报登记制度,掌握固废特别是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流动情况,防止非法转移和流失。建立全市固废产生、贮存、收集、转移、利用及处置动态数据库。在申报登记和调查基础上,开展固废产生、利用、处置企业的现场核查,指导、督促企业按照要求进行相关活动。                   

2、将固废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环境风险较大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严控废物、可作原料利用的进口废物上。坚持源头控制优先、完善资源化体系、分类管理、加强最终处置的原则[3],建立和完善与各类固废特性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3、重心下移,监管到位,因地制宜采取疏堵结合的有效措施,彻底解决我市的固废污染环境的问题。特别是个别地区非法加工利用电子垃圾、医疗垃圾、冶炼废渣以及废轮胎炼油、废塑料加工利用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4、严格查处违反固废管理法规的行为。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严厉打击违反固废管理法律法规行为,如对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废物经营企业不达标排放或偷排污染物、非法收集加工利用医疗废物及露天焚烧固废等,查处和曝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风险隐患极大的违法企业。

5、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各地环保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危险废物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实施办法,同时督促和指导企业制定应急预案,提高防范和处置污染事故的能力。                                               

6、加快固废管理能力建设。各地环保部门必须调整、优化职能,配备必要装备,切实加强固废监管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钱易,唐孝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4.

医疗废物处置预案范文6

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通过对2013年深圳市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分析,总结目前深圳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监管建议,促进医院的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

[

关键词 ] 医疗废物;监管;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043-02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腐蚀性和生物毒性,医疗废物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医源性感染和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医疗废物处理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2013年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组织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了医疗废物监督专项行动,笔者对深圳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具体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2检查方法

采取现场检查的方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计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查处情况汇总表》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度、预案和培训工作。医疗废物标识和专用包装物、容器的使用情况。医疗废物院内收集流程、运输工具与登记、转移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医疗废物院内暂存地点的管理情况。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情况。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处罚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情况汇总

2.1.1监督总数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2851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6家,二级医疗机构33家,一级医疗机构8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6家,采供血机构3家,其他医疗机构2092家。

2.1.2 结果分析 从结果来看,2723家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占95.5%;2639家的医疗机构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专用包装物及容器盛装医疗废物,占92.6%;2648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贮存设施符合规定,占92.9%; 2728家医疗机构能提供医疗废物登记记录,占95.7%; 2718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运输工具的消毒和清洁程序符合要求,占95.3%;2714家医疗机构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医疗废物,占95.2%;2655家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卫生防护措施符合要求,占93.1%;2596家的医疗机构对从事医疗废物处置人员开展了相关知识培训,占91.1%;2776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占97.4%。深圳市医疗废物管理总体比较规范,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能按要求做好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个别诊所、门诊部则存在未使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无中文标签、无运送车辆及医疗废物暂存点的清洗消毒记录、医疗废物超期贮存等违规行为。

2.2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处罚情况汇总

截至2013年10月31日,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对99家医疗卫生机构立案处罚,其中警告99宗,行政处罚47宗,共罚款93000元。行政处罚案件案由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案、医疗废物暂存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案、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未做好清洗消毒登记案。

3存在问题分析

3.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不符合规定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试行)》于2003年起试行,其对包装袋的外观、技术性能、规格;利器盒、周转箱(桶)标准和警示标识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但目前深圳市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使用的专用包装物、容器、利器盒不符合规范要求,颜色、规格均不能达标。究其原因,一是深圳市从事生产医疗废物包装物的企业很少,医院也无渠道获得生产经营合格医疗废物包装物的厂家和经销商的信息;二是因为市场无竞争,从仅有的几家合格的生产医疗废物包装物的厂家进货成本高,合格的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的成本是普通黄色垃圾袋、纸盒的几倍价格,而临床使用量大,所以为了节省成本,部分医疗机构使用普通黄色垃圾袋、自制纸盒来盛装医疗废物。

3.2医疗废物称重重量不准确

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各科室收集称重的医疗废物登记记录上的重量与危险转移物联单登记的重量不一致,经查原来是深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公司在收集医疗废物的时候并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称重,而是笼统的按医疗废物产生桶数来计算收费,导致危险转移物联单上登记的重量往往比各科室收集称重的重量要多。这种按桶收取费用的收费方式对很多小型医疗机构来说负担相对较高,而且简单的按桶计算重量,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泄露事故,则难以追溯泄露环节,追查源头。

3.3医疗废物暂存点场地设置不合理,未贴警示标识

检查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暂存点的位置未能远离医疗区、人员活动区、食品加工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通常生活垃圾存放场所紧挨医疗废物暂存点,有的小型医疗机构甚至将医疗废物暂存点设置在走廊和厕所里。部分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负责人表示因为医疗用房紧张,只能减少医疗废物暂存点建设的资金投入。而部分小型医疗机构就设置在居民区内,未避免小区居民反感,医疗废物暂存点设置在厕所内或者不显眼角落,未贴警示标识。

3.4大部分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超过2天

按照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d,但检查发现,大多数诊所、门诊部、社康中心等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暂存时间都超过了2d,因为目前深圳市只有一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深圳现在发展到10个区(含新区),难以按时做好两千余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疾控中心、采供血机构、社康中心、诊所、门诊部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移送工作,通常该公司只能先满足医疗废物产生量大的大型综合医疗机构的需求,导致小规模的诊所、门诊部产生的量小的医疗废物无法在48h内得到移送,基本是3~4d才能移送一次医疗废物。

3.5使用后的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无法处理

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负责人表示,使用后的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由于不属于医疗废物,只能按生活垃圾处理,而大部分回收生活垃圾的公司不肯回收玻璃输液瓶,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也不肯回收玻璃输液瓶,造成玻璃输液瓶只能堆积在医院一个集中点。而塑料输液袋虽然垃圾回收公司肯回收,但是又存在被回收利用时重新做成输液袋用于原用途的风险。关于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的回收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4 监管建议

建议政府应引进竞争机制,建设数量与经济形势相匹配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目前深圳由原先的6个区发展到10个区(含新区),每年不断审批新的医疗机构,仅一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已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的需求,政府应本着医疗废物就近处置的原则,建设多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这样不但满足了门诊、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需求,避免了医疗暂时贮存点医疗废物超期的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能引进竞争机制,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服务质量提高,并能降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成本,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守法行为。

提高认识,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内部管理。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外包给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人员流动性大,造成医疗废物管理混乱,而日常的操作医疗废物分类的主要是护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大部分医生专注于本职工作,对医疗废物分类认识不强,所以建议医疗机构要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日程,要加大投入资金,扩建用地,添加设施,加强培训,培训对象应包括全体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物业公司人员,通过全年不定期开展培训,保证流动性大的岗位人员培训到位。同时院长还应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书,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培训到位,责任落实。

加强与经济与信息化主管部门沟通,尽快对已在该部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情况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可在本辖区医疗机构回收处置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的经营公司名单,及时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予以认定资质。由医疗机构与认定资质的回收企业签署协议,保证所回收输液瓶(袋)不得用于原用途。同时建立回收企业对医疗机构的反馈机制,如发现医疗废物混杂,应及时告知医疗机构加强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