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课程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课程教学案例

思政课程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民族理论;案例教学;实践;创新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教学中的难点与较多,有的现象很难从纯学术角度进行讲解,因而普遍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今国际化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涉及民族、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现象,但《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整个知识框架却难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当代大学生有着更为开阔的眼界和知识面,思维活跃,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授课对象,价值观念更为多元与复杂,理论解读和传授的难度无形之中被放大了。面对这样的授课对象,教师如何解释他们对民族理论和政策上诸多无法回避且又难以自圆其说的现象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之处。显然,在当前急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一言堂的理论说教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和说服力,在《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近年来,大连民族学院在《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以民族工作中的鲜活案例,以案说法,以案说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各学科实践类课程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理论课、尤其是政治理论课教学近年来也多有引入。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组织学生收集、阅读、讨论、总结、分析在实践中发生的与相关理论问题可以相互印证的事实,以事实说理,进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和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是一门思想政治类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及其理论依据,以更好地服务于党的民族工作。这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选取国内外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抑或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民族理论,分析该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成败得失,探索现实中的民族问题及其成因,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民族理论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内容及其教学目标决定了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一方面,民族理论与政策涉及了历史、文学、宗教等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极其丰富广博,民族院校的学生对此方面的知识大多知之不多,加之中学阶段没有开设专门的民族方面的课程,学生对这一领域基本是陌生的。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整合知识,进而运用知识参与讨论、分析,把知识融入到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消化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完成以后,学生会对民族与历史、民族与文化等关涉民族理论与政策等关键问题有一种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就教学目标而言,《民族理论与政策》是一门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观念终究是指导实践的,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地理解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民族现象,妥善地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民族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认识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理论教学如果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缺乏一种中间状态,理论脱离实际,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也就很难提升教学效果。众所周知,人们接受知识的基本规律是,对形象知识的接受效率远高于抽象知识。这也是各个学科在理论教学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原因。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分析案例,探索解决问题之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是《民族理论与政策》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课堂反应,师生之间需要平等地互动。教师的主要角色是提供案例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要教学手段,而确定课堂讨论主题的问题上,一定要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决定,因为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实现知识和思想的双向流动。作为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规避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活力,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更乐意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老师也能更好地发挥其思想引导和知识传授的作用。课堂中师生角色和关系的调整,使得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而主动学习,永远是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不二法门。通常来讲,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在课堂教学中,选取一个或者多个与本课程理论相关的、发生于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完整描述实例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然后,在课堂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温习了理论和知识,提升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民族理论与政策》课堂教学可采用的案例教学类型主要有两类。一是讨论案例、师生互动、合作研究。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一节内容时,可组织学生阅读“昭君和亲”、“辽东马市”等具体史料,让学生明确“这些做法客观上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间的未来,加强了民族间的各种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受阶级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在民族关系中仍然起着支配性作用。”通过讨论中国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的成败得失,学生会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一种新型民族关系”这一论断。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围绕案例讨论、发言,对同一案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解决方法。二是创设情境、课堂演练、分析点评。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是由老师讲案例,而是要由学生收集案例,分析案例,甚至重现案例老,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自己完成从书本知识到社会实践的转化。在这个方面,大连民族学院《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在西南大旱背景下,让学生扮演傣族角色,在是否以及如何欢度泼水节问题上各抒己见,教师就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与改革话题引导与组织学生进行演练与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案例教学,师生合作完成一个知识学习与转化的过程,凸显了课堂教学的沟通与解惑功能。学生观看教学片、参与课堂讨论、进行主题发言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提供选题或者部分案例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和对话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不同专业不同程度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准备课堂教学材料,选取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材料,充分注意案例的政治导向、课堂效果、专业适应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思政课程教学案例范文2

The Case Teaching Practice of Python Series Course

LIU Qing

(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e ability of the programming capability set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method, taking Python series curriculum as the carrier, this paper expounds a case practice mod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ree aspects of the Python series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the case of complex system reduction and the ca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

Key words:big data; computational thinking; Python; case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

1 引言

面向?算思维的教学改革需要理解计算思维的时代性,即计算思维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科学思维,教学改革要符合并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阶段[1]。而当今大数据的出现,必将颠覆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在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思维等方面都会对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这种转变对财经类院校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要求财经类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潮流,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传授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大数据背景下,针对财经类院校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设计面向计算思维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具体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 Python语言、数据分析与计算思维

Python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性语言,语法结构简单,功能丰富,除了自带的库以外,还有种类和数量繁多且功能强大的第三方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分析成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目前Python在国际上非常流行,可以完成许多任务,功能非常强大。在众多的编程语言和分析工具中,Python是最好的数据分析工具之一。TIOBE的2018年4月编程语言排行榜中,Python已经超过了C#位居第4位。而Python编程模式也非常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这将有助于我们将计算思维的教学理念融入实验教学中。

3 经管类专业Python系列课程体系设置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国家财经类大学之一,是我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2016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才首次建议将 Python 语言作为程序设计入门课程的教学语言[3]。我校适应大数据时展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就为经管类专业开设了Python程序设计的必修课,是全国财经类高校中较早开设Python程序设计的高等院校,经过几年的建设,又陆续开出一系列Python课程,走在财经类高校的前列。我校开出的Python系列课程有《Python程序设计》《Python高级程序设计》《Python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Python程序设计》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属于基础级的课程,主要讲述基本的数据类型、控制语句、函数、文件等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和算法,能够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Python高级程序设计》《Python数据分析》位列于通识教育课程中,供学生选修,这三门课相互依托、相互映衬,相辅相成。《Python高级程序设计》是学完必修课《Python程序设计》的进阶课程,以类和对象为起点,以网络爬虫技术为依托,学习推导式、正则表达式、爬虫框架、多线程、数据库等高级技术,学生掌握数据获取相关知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提供数据来源。《Python数据分析》主要涉及数据分析工具pandas,使用numpy和scipy进行科学计算,了解matplotlib绘图库基本绘图功能,这些技术是经管类学生以后利用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必不可少的技术准备,为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据挖掘》最早是为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是通过numpy计算库、matplotlib绘图库、sklearn机器学习库等来实现数据挖掘分类算法,如决策树、朴素贝叶斯、knn、支持向量机、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聚类算法等,并能利用这些算法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将这些算法应用到各专业领域中。

4 案例教学实践

在以前的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往往采用的均是水仙花数、百钱买百鸡等经典算法教学,学生学完以后不知能够做什么,感觉很迷茫,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技术和科技需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计算问题及程序设计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以知识验证为主的问题求解转变为面向实际问题解决为主的计算求解[4]。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与时俱进,重新设计案例,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我们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我校学生特点,运用计算思维的一系列方法(问题的约简、关注点分离、仿真、启发式推理、递归思维、回推等等)设计出一系列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给学生讲解最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4.1 以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的案例教学为基石,培养学生基本计算思维能力

我们的案例来自某一个系统的一部分。让学生直接上手一个系统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根据计算思维中问题的约简、关注点分离等方法,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按照合理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模块和小问题,学生只需逐个掌握小问题的解决方法,就能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当讲到多分支和选择结构嵌套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根据订货量、价格计算应付货款、折扣的案例。这个案例贯穿于选择、循环、文件始终。讲到多分支的时候,我们给学生设计的题目是:从键盘输入订货量、价格。根据订货量大小、价格给以不同的折扣,计算应付货款(应付货款=订货量×价格×(1-折扣))。订货量500以下,折扣为3%;订货量500及以上,1000以下,折扣5%;订货量1000及以上,2000以下,折扣8%;订货量2000及以上,折扣10%。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分支来完成。讲到选择结构嵌套的时候,我们给学生设计的题目是:输入客户类型、货品价格和订货量。根据客户类型和订货量给予不同的折扣,计算应付货款。如果是新客户:订货量800以下,没有折扣;否则折扣为2%。如果是老客户:订货量500以下,折扣为3%;订货量500及以上,1000以下,折扣5%;订货量1000及以上,2000以下,折扣8%;订货量2000及以上,折扣10%。老客户根据订货量享受的折扣就是前面通过多分支解决了的问题,只需再加一层条件判断新老客户即可,这就是选择结构的嵌套。再给学生留一个悬念,现在每次只能输入一次数据,如果需要多次输入怎么办?就要用循环结构来解决。讲到循环结构的时候,我们就顺势解决了这个不定循环次数的问题。然后又给学生留了另外一个悬念,当数据多了的时候一般不是在程序执行时通过键盘一个个来输入数据,而且从键盘输入的数据以及得到的结果均是一次性的,不能保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将数据保存在文件中,那么当需要的数据在文件中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将数据读出来为我们所用?另外计算出来的结果通过文件永久保存下来又将如何把数据写入文件?讲到文件的时候,我们就用文件的读写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次给学生留个悬念,当数据量大又涉及多个文件排序和查询的时候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当然就用数据库来解决。继而在《Python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中,我们是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管理系统。因为在《Python程序设计》的初级课程中已经解决了基本的模块和小问题,为管理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因而在《Python高级程序设计》的高级课程中,管理系统就像搭积木似的可以快速地搭建起来。

4.2 结合课程思政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结合综合任务,促进计算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5]。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6] 。高校通识教育要有灵魂,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其使命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7]。由于课程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在《Python数据分析》课程中,将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得这门数据分析课程不再是一门“冷冰冰”的只与计算机和数据打交道的课程,而是被打造成“一堂生机勃勃的正能量大课”,通过数据分析给予学生满满的正能量,激发学生对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的自豪感,实现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计算思维是帮助学生模拟计算机的思维来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采用的案例更多地融入正能量素材和主题,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现在的学生喜欢看电影,在课堂中,我们以近期宣传正能量的主题电影如“战狼”为案例,爬取影评信息,分析电影评论,以此获得电影好评和差评的原因。课下,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几项综合任务:以政府工作报告为素材,让学生以词云的方式展示报告中提得最多的关键字,让学生了解时代的主题;爬取“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等影评信息以及评论人所在地、性别、年龄等信息,分析电影评论中给予的好评和差评是否和个人所在区域、性别、年龄等相关。学生在完成综合任务,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让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且小组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的,通过团队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思政课程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模式;物化处理

1案例教学的特点

1.1以学生为中心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单纯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注重师生交流互动,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分析、模拟、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2以案例为基础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核心[1],案例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等,但必须要与课程知识点相关联。案例素材的选取、案例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案例呈现方式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少学者对常规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吴万宗等针对目前案例教学存在维度单一的问题,提出了比较式案例教学,启发学生辩证看待问题[2]。王淑勤等为更直观地了解案例,结合仿真手段提出了仿真案例教学[3],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和案例教学的适用性。

1.3以能力提升为目的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结合所学内容提出解决方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做到学有所用,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提高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多维度、多方位确定工程方案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接触实际工程案例,还能起到课程思政教学的作用,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工程师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和职业道德观,正确理解职业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2水的物化处理课程特点

2.1信息量大

水的物化处理课程集理论与技术于一体,基本理论部分主要涉及反应器理论及化学动力学原理,技术部分具体涉及到混凝、沉淀、过滤、膜分离等水处理常用物化技术和方法。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将课堂内外相结合,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2.2知识更新快

水处理技术在不断发展,其中的物化处理技术也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快,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需要补充更新,让学生及时了解专业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3应用性强

水的物化处理课程主要介绍实际水处理中常用的各种物化方法,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相关的案例素材较多,教学中将理论与工程实际案例相结合,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3水的物化处理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3.1水的物化处理教学案例库的设计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完善的教学案例库是保证案例教学效果的前提。

3.1.1教学案例库的设计思路

案例库实际上是一门课程所有案例的组合。案例库要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覆盖面要齐全,能覆盖课程对应的主要知识点;每一知识点对应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案例库总体设计时可以采用分解-综合的设计思路,以课程目标为主线,将一门课程先进行分层分解,搭建框架。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或按章节分解,再细化到各知识点,进行案例设计。

3.1.2水的物化处理教学案例库的构成

水的物化处理课程目标是通过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的物化处理技术与原理,具备水处理设计能力和解决复杂水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水的物化处理课程特点与课程目标,将案例分为三大类:基础理论类。结合实际应用技术,融合物化处理原理,选择水的物化处理技术与化学动力学、水的物化处理技术和反应器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设计教学案例;单元技术类。结合领域内重点问题和社会上热点问题,提炼国内外水的物化处理技术方面的代表性案例和最新研究进展,围绕物化单元处理技术方向的工程实践和研究成果设计教学案例;综合应用类。结合水厂和污水厂实际建设项目,选取具有工艺代表性的典型项目,围绕其工艺流程、水质状况、工程设计、运行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等内容设计教学案例。

3.1.3案例的设计要求

案例教学需要实际的案例素材,但不是直接拿来就用,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应由案例本身和案例使用说明两个部分组成,案例使用说明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设计,应明确教学目的、关联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学时安排,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需要思考的问题等,也是教师备课的重点。案例素材选用时必须要与课程知识点相关联。案例要具有多样性,能体现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并有相应的要求。如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案例,这部分案例要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型案例,这部分案例要具有时效性,需要根据成果发展及时更新;体现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问题型案例,这部分案例要具有可分析性和可参照性,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3.2提高水的物化处理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与措施

3.2.1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结合课程知识点,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案例,并寻找切入点,将案例巧妙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深入挖掘,能将与案例相关联的各个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案例内容可以教师事前准备,也可以抛出问题由学生课后补充完成,课上交流讨论。如在讲消毒部分时,结合当前很多水厂消毒技术的改造,设置消毒小组,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案例,对比了解不同消毒方法各自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实际工程应用情况及改进措施、研究进展等,通过分析讨论、交流汇报,学生不仅掌握了消毒部分的基础知识,还对消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

3.2.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需要结合不同案例的特点,灵活运用交流、讨论、汇报、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个人完成和小组完成等方式,利用课堂内外各种教学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科学建立过程评价体系,保证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侧重多种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难以客观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加强过程评价。评价指标应既能体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又能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可以是定性或定量;评价者可以是老师或学生;评价依据可以是考试也可以是课堂交流汇报、课后读书报告等;评价节点应涵盖课堂内外。

思政课程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课程思政;设计课;实现路径

1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高校设计类课程中,教师更多重视的是对学生设计意识与设计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是否能够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素质,长此以往培养的高专业能力学生或许无法在毕业后顺利适应工作环境与社会环境。在高校设计类课程中,如果想要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实现,就必然要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的顺利实现,高校设计类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性的思维模式,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设计类课程评价中,教师和学生追求的往往只是分数的提高,学生即便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脉络,无法实现高校设计类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树人目标。因此,教师应反观自身、反观课堂,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增强教学能力,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适应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将其高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将PPT和板书相互融合,将课程实践内容与理论相结合,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展现方式,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更好把握与更深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2全面拓宽教学内容

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媒体环境的发展使得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渠道与内容越来越多,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内容。如果教师不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就无法使得课程思政成为现实。对多数学生而言,单一的呈现在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案例并不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希望获取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高校设计课教师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存,不断接收新时代下的设计创新案例,同时不断通过实践培养自身业务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与学生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与授课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类教学不能停留在某一阶段和某一部分知识体系上,而要紧跟时代潮流,结合时政背景,以新时代的新形势为根本依托,提炼出一些新的更富有时代性与生命力的教学内容,在设计类课程中融入时代背景与时政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设计类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现。

3充分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类课程需要培养的是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备专业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储备的培养,就会产生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无法与实践内容结合的情况。当学生走出校门,步入工作岗位时往往难以胜任工作内容。因此,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第二课堂进行教学,如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融合,根据书本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相关内容,举办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修养、法律修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党性认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所处的时代背景与身上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思政课程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一、前言

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我国现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通常会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知识“死板”不灵活,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性弱。就生源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比较复杂,在国家采取措施降低文化课程录取分数提高艺术专业录取率的情况下,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艺术类专业,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基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扩大招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资源不足,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质量迅速下降,给原本存在不足的专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就有待引起重视的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更加困难,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力度。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调研

(一)调研内容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祖国文化、所学专业、社会责任的了解程度,透析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意识,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提出解决方法,根据开设课程的特点,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文化、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调研反馈

从调查中发现:(1)60%的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兴致表现为一般,但从年级对比来看,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或者社会实践的介入,大三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关注度达50%以上,相比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其更多地去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案例。(2)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有52%的学生选择为一般,但从年级来看,随着阅历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相对低年级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的兴趣有所提升,但幅度不太明显。(3)作为中国人,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耳濡目染,因此,75%的学生对此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调查数据来看,无论是在年级分布还是了解程度上,都呈平行发展趋势,且只基于表面,当细化到具体文化元素或特征时,有70%的学生对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理解。(4)各年级学生的爱国情怀较深厚,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歌曲或者纪念日也耳熟能详,特别是91%的学生表示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但在深入问到具体有关爱国主义情境中的代表性元素或特征时,各年级学生的理解程度仍不够全面,能说出5种以上元素的学生大一占比27.5%、大二占比37.7%、大三占比31.6%,可能来自受教育的程度或者是所处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5)62.4%的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专业特长,很好地定位自己,但是在沟通表达方面较弱,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出负增长趋势,善于沟通的学生大一占比44.7%、大二占比43.9%、大三占比42.1%。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封闭自己,不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反而更愿意选择闷头苦干。(6)大部分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愿意去开拓其他知识领域,他们基本都带着理性的头脑去思考,都会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对自己专业领域精细度即精益求精的态度(占比18%)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度(占比22.4%)的把握程度仍远远不够。(7)有31.7%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27%的学生是为了好找工作,12.9%的学生取决于父母,仅有8%的学生是为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占主导地位,利己思维的存在,对于理想信念的宣传不到位。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随着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与社会实践接触的增多,高年级学生确实比低年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但只有30.9%的学生能够领悟专业的内涵以及社会价值。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仍有学习没有兴趣(20.6%)、受挫抗压能力较差(11.9%)等问题存在。进入大学就应该尽早规划今后的道路,从调查中发现有9%的学生还没有进行规划,特别是大三年级的学生占比5%,说明理想信念的教育没有全面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没有期待。(8)目前,集中理论授课(76.8%)和理论作业的布置(75.5%)为主要的授课和课后反馈形式,其次是小组讨论(47.9%)和实践教学(46.3%),课程设计占比64.1%,但是团队合作和社会参与的形式比较少,认知与实践无法有效地衔接起来,无法激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有些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调研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分析主要采用SPSS26.0对所收集的样本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为了检验所得数据的质量、内在一致性和可靠性,采用α信度系数法。信度系数0到1之间,0.9以上表示信度良好;0.8到0.9之间说明能够接受;介于0.7和0.8之间说明有项目需要修订;信度如果在0.7以下说明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有待加强,有项目需要抛弃。该问卷总体α信度为0.837,每一项的信度均高于0.7,说明整体的信度良好,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为了验证问卷调查的结果能够进行因子分析,故运用SPSS26.0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以说明因子间具有相关性。KMO值越接近1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而数据显示,KMO为0.878大于0.7,巴特利特球信度检验显著性为0.000,说明数据之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后续的因子检验。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交融,由于各种思潮的涌入,高职设计专业学生对中国优秀案例缺乏关注,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案例中。他们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定的传统文化认识,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深挖其内涵,不能很好地运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中将其传承和弘扬。2.虽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责任感淡薄,不关注国家现状,不了解社会热点,抱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态度。他们基本是独生子女,一方面被父母保护得较好,自身受挫力较差,在实践过程中缺少磨炼,依赖性较强,往往听从父母安排,所学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只要毕业拿个文凭好找工作,没有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打算;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强,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善于表达,有较强的利己思维,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3.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适应性和技术应用性的统一,可是往往课堂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缺乏社会真实项目的引入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单薄的理论讲解和理论作业,使学生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四、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效果的对策

(一)将思政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德育情况不够普及,对于国家层面、精神层面、价值层面的内容未有太多涉及,虽然学校有开设思政课程,但是针对面比较狭隘,授课内容专一化,因此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不同类型的课程教育教学中。将思政工作贯穿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目前,不少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调查发现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有些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没有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应遵循的原则出发,制订可实施性较高的教学改革方案。

(二)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

教师需要结合所教课程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带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社会实际案例,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真正做到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充分体现。例如,在设计课程中,可将抗击疫情的场景融入其中,吸引学生参与到相关资料搜集中,认识到我国人民齐心协力,不畏艰难,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爱国激情,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只有在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避免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关键。思政内容体现在专业课教学中,能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效能,进而达到育人功效。例如,在家具设计课程中融入中国明代家具所颂扬的简洁质朴、结构优美乃至现代新中式的设计一直沿用至今等方面的内容,在保证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又在不经意间促进学生以人为本、工匠精神的道德素养的形成。

(三)根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遵循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思政元素融合方式,有目的地进行专业课教学。以设计类课程为例,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革命内涵,将其自然引入专业知识教学中,让学生交换想法,各抒己见,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彼此的交流互动,更加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红色经典的认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宣传和发扬。这个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能准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顺利成长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五、以“手绘设计实训”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一)专业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爱学习、爱专业、爱学校的“三爱”情怀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其具体做法与思路是:以建设校园文化为主旨,将校园手绘明信片的设计融入项目式教学中。在校园里进行调研。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深入调查,记录下美好的校园风光。体验集体生活、感受教师的谆谆教导,感受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借助专业特长,对校园视觉特征和元素开发进行补抓,在认识校园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了解视觉的特点,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照片资料的搜集,分组对学校的风景、人物、美食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表达,使学生发现专业的价值。通过对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去深化设计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成员对样品的反馈,发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验证创作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以校园明信片的外延作进一步思考,推广学校的特色文化,使学生感受劳动生产过程,懂得天道酬勤,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的价值。

(二)改革教学内容

“手绘设计实训”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实践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专业负责人从专业技能的层面对企业、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企业需要的技能,从需求方的角度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另外,课程负责人组织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确定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入。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活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如在本门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校园明信片设计方案”为中心,将校园调研、设计元素提炼、可行性验证、草图绘制、后期效果处理等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分发,将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课程思政的内容应用在本门课程中,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推广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四)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手绘设计实训”由校园明信片方案设计、草图绘制、后期效果处理、明信片打印出图四个项目构成。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项目工作任务案例设计为核心,辅以相关专业知识,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让学生在设计制作校园明信片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设计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六、结论

思政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情况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以思政元素在学校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为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措施,要将思政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陕西青年,2019(11).

思政课程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SPOC;教学团队;教师角色;教学模式

1SPOC概述

1.1SPOC的概念

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简称,表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是相对于MOOC的概念提出的,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和使用。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由于MOOC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人数众多且基础不一,因此很多学习MOOC课程的学生并不能顺利完成课程。在此背景下,SPOC应运而生,SPOC将MOOC资源运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教学,对师资力量一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采取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更适合本地化、应用型教学,可以实现对小范围特定学习群体“因材施教”。

1.2SPOC课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的SPOC教学案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在校大学生。这种类型的SPOC课程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两种学习模式,采用针对性较强的线上教学资源,如MOOC视频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另一类是面向学习地点不受限制的校外学生。这种类型的SPOC课程从所有申请者中选取符合设定条件的一部分学习者纳入SPOC课程,人数最多在500左右,申请成功的学习者必须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包括线上学习的时间与强度,完成布置的作业,参与在线讨论及测试等,通过者将获得课程完成证书。国外比较成功的SPOC课程推广主要包括:哈佛大学的“版权法”、“建筑学假想”等SPOC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件工程”课程的SPOC实验及推广,“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全球校园”实践的微型SPOC实验,麻省理工学院将MOOC课程资源进行改编,以SPOC模式用于校园课程。国内最早开办SPOC课程的学校是清华大学,其利用本校开发的“学堂在线”平台开设了多门SPOC课程,突破了保守的教学模式。之后SPOC在高校中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开始建立校园SPOC平台,采用SPOC的方式来辅助课程。

1.3SPOC课程的优势

通过对上述SPOC教学案例的分析发现,SPOC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实践证明SPOC混合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在线教育在大学校园中的真正价值所在。二是SPOC课程创造了一些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教学方式。SPOC课程的时间安排更为自由灵活,教学时间不局限于课堂时间。三是SPOC课程解决了传统教学在知识覆盖面上的问题,尤其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SPOC的教学资源不局限于教科书,在线学习也不是课堂课程的复制,这为教学内容的覆盖面提供了一种更广阔的可能性。四是SPOC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线上平台主要负责“传道授业”,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资源;在线下课堂以“解惑”为主,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练习、研讨、完成实验,随时为他们提供个别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五是SPOC创新了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SPOC既激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力,又解决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问题。

2《网站构建与分析》课程的SPOC教学

《网站构建与分析》是山西警察学院面向网执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介绍了主流的ASP、PHP、JSP三大网站平台的构建与分析方法,既包括网站构建理论及技术等基础知识,又涵盖了网站分析、网站调查取证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实例方式介绍了如何追踪保存在网站后台服务器中的数据访问痕迹,课程实验性、综合性较强。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新、知识面较广。借助教学教辅网站,以SPOC的形式组织该课程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2.1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SPOC课程系统需要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个过程涉及的操作包括整合线上资源、课程视频录制与编辑、课程讲授、学生分组讨论、课后作业、师生互动、课程学习评价等,所以一个教师很难独自完成教学任务,SPOC课程的教学任务要由教学团队分工协作来完成。建立教学团队,首先要明确团队带头人。带头人必须是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的课程主讲人,师德高尚且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其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其次要明确团队的发展目标,教学团队要满足课程群组的建设需要,既能相互沟通协作又能专业技能互补,团队规模适度,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如网站构建与分析课程的团队成员中需要有网站建设、网络攻防、数据库等领域的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取长补短,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以教学改革为途径,实现教学团队高效的执行力与学习力,进而实现团队水平的整体提高;最后教学团队的成员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坚持学习和拥抱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观念,要善于利用好的技术平台。同时要注意结合思政元素,在讲课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内容,要时刻关注课程最前沿的信息与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行业需求,实现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教师团队以外,也可以考虑组建学生团队,将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组成一个助教团队,在班级里起到拉帮带的作用。

2.2教师角色的转变

SPOC课程系统下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课程的参与者,而是成为知识的整合者与学习者、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位,变得更加多元化。SPOC课程以小型在线课堂为主,更多的是面向校园内的学生。所以要实现SPOC教学,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是基础,而在线教学资源多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制作优质的视频资源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自行制作合适的教学视频或者对MOOC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知识背景深厚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老师。计算机知识领域更新比较快,教师要不断追求知识的新度,延伸知识的深度,拓宽知识的广度,同时要能把握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在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为每节课设计课前预习任务、课堂讨论任务和课后完成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看视频、积极参与线下课堂的主题讨论,并认真完成课后任务。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

2.3教学模式的转变

SPOC是一种线上线下异步方式的教学,采用SPOC课程可以完善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SPOC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要把握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系。线上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学生自己学习。线上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有趣,除了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外,还要加入一部分拓展内容供有余力的同学自主选择,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由于网站构建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有机地融合了理论、技术、产业知识,因此在线上资源中可以友情链接一些著名的IT企业,让学生了解相关前沿技术与产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SPOC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线下课堂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区分开来,重新构建线下教学环境,以启发式教学和实训教学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线下课堂以学生的练习讨论实践为主。为了提高师生连环互动的效果,可以有效利用我院的PBL教室开展SPOC课程教学。

2.4教学评价的转变

SPOC课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因此教学评价要体现出过程评价功能。在网站构建分析课程的SPOC教学模式下,建立一套以学生网站构建与分析取证能力为考核目标的体系,考核的结果要全面反应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对于线上教学环节,要设置网上作业题、定期小测等评价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线下评价在期中期末考试的基础上,采取主题讨论参与度、自主实验展示效果、实践报告、仿真演练等方式,注重对学生实战能力的检测,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