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安全教育案例

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范文1

儿童身边的事情入手

儿童,是最富有好奇心、热衷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一个群体。多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一直在思考一个博物馆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让展陈动起来,改变人们对博物馆单纯展示的印象,让儿童青少年参与到博物馆展品展项中来。在自然博物馆里,“做吧”、“探索角”等活动场所正是这些思考的结果。它们为学龄前儿童和刚刚走进小学校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生物知识和锻炼动手技能的空间。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上网终端的流行,儿童能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趋势,并对互动科普活动作了全方位的升级,从2010年5月开始,推出了“实验乐翻天”活动,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项综合实验观察、动手操作、知识讲授等多种教育模式的全新科普教育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活动策划人员基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体验,配合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将活动主题拓展到生命科学乃至生态学的几乎所有大门类。比如,活动开展过植物主题相关课程“植物吃什么”、“谁最有营养”;微生物主题课程“酵母菌”、“身边的水”;动物主题课程“鲸是怎样呼吸的”、“小鸟过家家”;生态环境主题课程“给地球作体检”系列课程;人体主题课程“动画片的秘密――视觉暂留”,等等。“实验乐翻天”每月都会推出新的课程,“黄金周”期间则会“重播”以往的经典课程。所有的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尽可能从儿童熟悉的环境或事物中选材,让他们自己发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举例而言,以“身边的微生物――酵母菌”为主题的实验课程,就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面包入手展开。参与活动的儿童首先观察成品面包的横切面,发现上面有很多小“气孔”的特点,然后自己动手发酵面团,通过实验总结出酵母菌适宜的生存环境及酵母菌的营养环境,并了解酵母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还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师事先培养好的酵母菌,了解微观环境中生物的形态,从而将活动从普通的观察和动手,上升到获取科学知识的层面。

这些课程的设置,让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有可能了解生命科学的不同领域,极大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自然博物馆还会结合“世界粮食日”、“世界地球日”等相关的纪念日,设置“实验乐翻天”的活动主题,以满足参与活动的儿童们对自然科学的不同需求。通过系列富有趣味性、实操性强、知识点清晰的实验课程,儿童可以自己发现自然科学知识,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启发式教学”效果超群

“实验乐翻天”的一大特色,就是活动内容和形式都非常新颖。它摆脱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式,引导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参与其中,每个主题课程的确定,授课教师都要经过知识体系的设计,实验环节的设计,实验安全性、趣味性的评估,教学模式的确定,试讲后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再修改等步骤才能成形。

具体来说,“实验乐翻天”的每一次“课程”时长约为40分钟,与小学1节课大体相当;但这40分钟时间通常被均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包括2~3分钟的概念讲授,和7~8分钟的动手环节。比如,在酵母菌中实验中,授课教师先会用浅显的语言给孩子们解释为什么面包会有很多气孔。然后,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切开面包并实际观察。在下一个单元里,教师先讲解“酵母菌”如何在面包制作中发挥作用,随后,孩子们就可以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酵母菌。

动手环节的实验,有些来自科普团队的创意,或者由学校实验简化而来。在活动正式举办之前,科普团队都要实际操作实验,反复修改,还会找一些小观众进行小范围的试讲,直到效果理想后才会正式开课,并通过博物馆官网和馆讯信息等渠道进行课程预告。

“实验乐翻天”大多采取小班教学模式,这项活动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之前课程会在博物馆的服务台接受报名。根据活动设计,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一般控制在15~20人。这既便于孩子们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易于控制实验的进度。这样的活动设计和课程选择,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接受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最佳集中时间一般只有3分钟,对他们非常喜欢的内容和“玩中学”的活动形式,可以让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延长很多。

在课程结束后,博物馆工作人员会请家长认真填写反馈意见,这是“实验乐翻天”未来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让趣味实验向青少年扩展

目前,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实验乐翻天”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众群。孩子们会积极参与每期新课程,并从中收获科学新知。家长也可以在旁边观察孩子的任务进度,并在离开博物馆后,还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增进亲子关系。另外,配合自然博物馆大型临时展览的“实验乐翻天”活动“谁最有营养”、“身边的水”,还在北京电视台的多档节目中被报道,收到了普遍良好的社会反响。

不过,自然博物馆已经看到了“实验乐翻天”活动的局限性。目前,它的主要受众群是5~10岁的儿童,也就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中低年级的群体。但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既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能很快就不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因此,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正在琢磨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生这个年龄层的“口味”。比如说,他们可以接受更长时间的知识讲述,而且可以安排更多、更有挑战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科普团队也正在思考开设“高年龄版”“实验乐翻天”,将青少年群体也纳入这项活动之中。

【专家点评】

北京自然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2010年5月以来开展“实验乐翻天”活动,坚持每周双休日举办,累计已达200多次,获得孩子、家长的喜爱,基本达到了设计者预期的教育目标。

这一探索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体现了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自觉地承担起更有效地进行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第二,改变了以往博物馆以静态展陈为主的教育方式,将科普活动嵌入参观之中,尝试了展陈资源与活动资源的结合。

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范文2

关键词:幼儿;性教育;安全教育

一、关于的案例

(一)以“棒棒糖”诱惑,骗走5岁女童

2015年的一天傍晚,20岁的高新区某工厂员工某某在宿舍楼下发现,隔壁邻居家5岁的小女孩小丽独自在玩耍。农某便以给棒棒糖吃为由,将小丽骗到自己宿舍进行猥亵。听到哭声后,小丽的妈妈赶紧拍开农某的宿舍门将女儿带回。经过初步检查,小丽已经受伤。气愤的小丽妈妈一度想找农某“算账”,冷静过后还是选择了报警。随后,高新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将农某抓获。目前,农某已因涉嫌猥亵幼童被刑拘。

(二)男童被熟人猥亵,父亲追问才知情

在某公司工作的李先生,经常带4岁儿子小明到公司玩。2012年10月31日下午,李先生将小明带到公司后便忙了起来,让儿子独自玩耍。一会后,他看到隔壁公司的熟人冯某带着儿子走过来。冯某表示刚带小明去自己办公室玩了,然后把小明交给李先生后离开。事后,李先生顺口问了一下儿子刚才去哪里玩了,小明竟然说道:“刚才叔叔带我玩了睡觉游戏。”李先生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带着孩子报警。经过派出所民警调查,冯某先是以糖果为诱惑带走小明,然后再借“睡觉游戏”对其猥亵。11月1日,冯某因涉嫌猥亵儿童被警方刑事拘留。

二、国外性教育现状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将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将性教育与个体的整体素质发展结合起来,与人的社会生活际结合起来,把性教育看作“人格教育”“爱的教育”“生活教育”,甚至将它提升到“人的教育”的高度。日本在1979年便专门编写和出版了《性教育指导纲领》,其中“儿童篇”系统地介绍了儿童期性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美国在1990年就有50%的学校开展性教育活动,并以此指导和配合家庭的性教育。瑞典作为世界上性教育公开化程度最高、性教育效果最好的国家,学校中已将性教育普及。

三、设计思路

这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也引发了人们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视。无论是男孩女孩,害对其身体尤其是心理的伤害,几乎伴随一生。2015年3月的《2014年儿童防教育及儿童案件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儿童的恶性案件每天曝光1.38起,案件受害者最大群体为7岁到14岁的小学生,男童占一定比例;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群体“最受伤”;而性安全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在遭遇侵害时不知如何应对。

特别是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各个方面尚未成熟,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更为重要。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设计并开展了《男孩女孩的秘密》这一安全教育活动。

四、安全教育活动:《男孩女孩的秘密》

(一)目标

1.初步了解男孩女孩隐私部位的名称,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能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保护身体各个隐私部位的方法。

3.知道保护隐私部位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经验的准备:

有男孩女孩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物质的准备:

1.男女婴儿图片。

2.幼儿男孩、女孩的小背心、短裤、裙子的图片。

3.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引出题目,初步感知男孩女孩的区别。

(1)“猜猜他(她)是谁”,老师描述一个小朋友的特征,请小朋友猜一猜他(她)是谁?他(她)是男孩还是女孩?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发型、衣服等)。

(3)你认为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在哪里?(衣着不一样、发型不一样、爱好不一样等)

(4)说一说,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找一找自己和女孩(男孩)不一样的地方。

2.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了解它的名称。

(1)讨论:什么叫“隐私”?(藏起来的、不能让别人看到的)

(2)你身上有没有隐私部位?找一找。

(3)打开幼儿用书,找到男孩、女孩的图片,请幼儿寻找图片上的小朋友的隐私部位在哪里?并给他们穿上小内衣。(给图片上的小朋友画上内衣、内裤)

(4)被内衣遮起来的部位,就是隐私部位。隐私部位千万不可以让陌生人看,更不能让陌生人碰。

3. 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懂得保护身体的隐私部位。

(1)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中的小朋友随地大小便图片,并进行讨论。

图片中的小朋友随地大小便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是怎样的表情?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

师小结:我们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2)我们的隐私部位要怎样保护?

①要认真清洗隐私部位,并每天坚持冲洗。

②穿合适的衣服,注意要把隐私部位遮起来。

③除了爸爸妈妈外,我们的隐私部位不能让别人看,更不能让别人碰。

④如果有陌生人要看或者碰自己的隐私部位,怎么办?引导幼儿讲出自我防卫的方法。(如:大声呼叫求救、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身边可信任的成人求助等……)

⑤注意保护,免受伤害。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能让任何物体(如桌子、凳子等)碰到它。

4.观察幼儿操作材料,小组讨论,遇到这些情况时,应怎么办?

(1)请帮小朋友做出正确的选择,并用线连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选择。

5.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身体上被内衣遮住的部位是隐私部位,隐私部位除了爸爸妈妈外,是不能让别人看,更不能让别人碰的。我们千万要保护好它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幼儿事故的发生和性安全教育的缺失引起了人们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视。为了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基于案例,结合国内外性教育现状,设计诸如《男孩女孩的秘密》安全教育活动使他们学会如何保护隐私部位,提供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小玲.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

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范文3

>>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 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研究 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 浅谈幼儿园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及处理办法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护理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分析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寻找危险源,防止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安全事故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校园安全事故成因的剖析 电力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矿山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试论城市燃气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幼儿安全事故及其预防 试论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 试论幼儿园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试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试论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 试论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幼儿因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也会给幼儿的心灵造成重大的创伤,本文从教师、幼儿、家长、环境创设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 成因 预防对策

对于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界定,教育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幼儿园意外事故是指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活动或者在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中,造成在园幼儿人生损害的后果。这一界定认为幼儿园安全事故的范围,仅涉及幼儿园管理的地域范围,没有涉及到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范畴。有一种更为全面的观点是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发生的人身事故,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也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等)发生的人身伤害。

一、教师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教师不负责任,擅自离职

原因分析:案例中的事故是由于教师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对幼儿照料、关怀和

爱护不够,擅自离职所致,是可以避免的。目前幼儿园中的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由教师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粗心大意造成的。

2.教师缺乏照看幼儿的经验、技巧

原因分析:案例中教师未能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善于积累经验,对于平时运动量小的幼儿未能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这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现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的比例严重失调,需要教师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经验,多学一些技能、技巧。

3.教师体罚幼儿

原因分析:案例中程老师以对孩子严格要求为借口体罚林林致伤,属于违法行为。程老师一律强求幼儿,不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幼儿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发育不完善和生活经验少所致

原因分析:

(1)案例中的小湛因完成了任务有点兴奋,却未意识到教室中也存在安全隐患,再加上幼儿平衡能力差,动作反映不够灵敏,是导致案例中小朋友因绊倒致重伤的主要原因。幼儿动作控制能力差,生活经验缺乏,受教育水平低,对特定情景中的潜在危险预见不足,易冲动,因此幼儿期容易引发事故。

(2)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动作的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差,反应不够灵敏,虽然有时已觉察到危险,但未能及时反应和有效控制,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是非判断能力差对危险情景的认识不足。有的幼儿很难意识到电源插座有危险等现象。

2.幼儿自身的疾病

有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幼儿的身体状况引起的,幼儿本身就有疾病,但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未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的救治。

三、家长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家长隐瞒幼儿的疾病

原因分析:案例中的此类事故是由于家长未向幼儿园说明幼儿的疾病,教师又未知情的情况下引起的,医生已将幼儿的病情告知家长,但家长未履行监护和照顾职责导致事故的发生,是家长的过错行为导致的。

2.家长过度保护幼儿

有的家长将小檫伤、小刮伤、被蚊子咬、虫子叮;还有同伴的随便一点抓伤,都作为幼儿的安全问题提出来。使教师提醒吊胆,加重心理负担,导致教师在活动中如履薄冰,过度保护幼儿,而这种过度保护幼儿的结果,使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经验,反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环境创设存在隐患引起的安全事故

这类事故在幼儿园发生频率较高,幼儿园内的各种设施存在着诸多隐患,必须引起幼儿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标准

案例中的此类事故在幼儿园时常发生,楼梯未固定牢,活动场地太滑、太坚硬、不平整,台阶过高或栏杆过窄,有的大型玩具是铁制的,幼儿在活动时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有的生活物品放置不当,太拥挤、太高,幼儿拿取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活动室的桌椅、柜子设计不合理等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2.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修不到位

有的设备、设施(如大型玩具、滑梯等)陈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但幼儿园又未能对园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当时确实没有安全隐患,但时间长了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五、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安全事故

1.接送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

(1)案例中的这类事故是由于接送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造成的。有的幼儿教师不认真落实接送制度所致,案例七中的“冒名”叔叔也能把幼儿接走说明该园的接送制度确实存在问题;有的是因为接幼儿的时间已超了,但家长却迟迟未来接,教师就把幼儿丢在路口;有的是家长未与教师交接所致;有的是幼儿未被接走,而教师却告诉家长接走了(幼儿不知跑到哪里了,教师以为是幼儿已被接走);

(2)接时检查不到位,如健康检查不到位,另外有些幼儿携带小饰品引起吞食事故等。

2.用人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

目前有部分幼儿园用人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对门卫和保育员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是导致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膳食制度不完善不合理

原因分析:

(1)食品质量不合格。原因较为复杂,但总的来说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食物变质、变味,煮不透等造成的。

(2)食物烹调方法不合理。例如大块食物引起幼儿吃卡住,堵塞喉管。

(3)卫生不符合标准。食物没清洗干净,容器消毒不到位,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不合格。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对幼儿安全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6(11).

[2]尹燕艳.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置[J].早期教育,2006(11).

[3]朱玉华.发生安全事故时[J].幼儿教育,2006(11).

[4]柳倩.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幼儿教育,2006(11).

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范文4

怎样开展安全教育,对我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方面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除了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知道的比较多外,其他知道的较少,有的甚至是空白。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安全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首先,要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学校的大部分用品都要从安全适用出发,减少不安全因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标记贴在显眼处以警告学生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如在楼梯口贴上靠右行的标记,转角处贴上标记提醒学生不要跑等。

其次,要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由于小学生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当孩子出现一些危险行为时,不能一味训斥、制止,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自己总结基本的安全行为规则,增强安全自护意识。

二建立并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学校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制定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课间操安全制度、午睡管理制度、用药安全制度、门卫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上下学安全须知等,以提高教师、家长安全责任意识;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每周定期检查安全工作,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同时,让孩子轮流当安全员以监督同伴活动中的安全行为。

三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在培养孩子安全自护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于家庭中,教师不便直接指导。因此,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需要配合的事项。同时,结合学生安全教育主题,学校、学生网站,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相关知识、方法,如异物塞进口鼻怎么办等。此外,还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医院、公安局、消防队等家长提供一些图片或实例,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及安全的重要。

四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下载图片画面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主题需要,下载一些图片或画面,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小组讨论总结出自救自护的常识包括: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生存自救知识、紧急避险常识等。

如在防地震安全主题活动中我们从网上下载地震发生时的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并讨论,图片上发生了什么灾难,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在地震中能勇敢地生存下来?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逃生等。在防火灾主题中,我们也利用以上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火灾带来的危害,以及消防队员勇敢救火的场面,增强自救意识,主动学习防范的知识及自救的方法,提高生存能力。组织开展一系列自救自护的演习活动,在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演习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给学生一双“电子眼”尝试操作体验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捕捉在不同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创设情境用摄像机拍下来自制成DV剧播放,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危险?应该怎么做?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自护能力。成立校园安全意外调查组,分四组对学校意外伤害事件进行调查,调查步骤为:班内调查——采访校医——采访体育教师——采访小卫士——校内观察,并汇总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和一份演示文稿。成立校园安全隐患调查组,分四组对校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文字、图片)做成电子作品(网页、电子幻灯片)并在课题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亲身感受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防范能力。

3.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有的甚至是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结合安全教育主题,把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安全案例讲述给学生听,由于它们的真实性,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教育的效果则更好。如我校一年级有个学生,三岁时,误把苍蝇药水当饮料喝了,结果现在落下残疾,一家人悲痛欲绝,我们把这惨痛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防药中毒的安全主题教育。知道无病不吃药,有病不乱吃药,不服过量、过期的药,知道打急救电话等。在防溺水事故安全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把我市某学校一8岁男孩由于私自到大河边去玩耍,不慎掉到河里淹死,造成父母终生遗憾的事件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心灵震憾的同时懂得如何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的一些安全常识,增强遵守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4.创编课本剧表演

儿童文学作品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性,根据主题的需要,我们选择或创编一些具有相关安全教育意义的故事,并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的特点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表演,加深印象。如自编故事《它为什么肚子疼》,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小兔肚子疼是因为吃了过期变质的食物,从而引出问题:怎样知道食物是否过期变质?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观察新鲜食物是否变质可以从色泽、气味去辨别,对于加工过的食品,如超市上的各种食品要检查它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增强了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知识。

5.设计模拟演练

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范文5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天职。我国现在有1亿多在校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就应该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

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1 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然而目前发生的侵害少年儿童的事件仍时有所闻,并且由于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常常不能想到运用法律来大胆地保护自己,造成违法犯罪者有机可乘,变本加厉。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沙区少年刑审庭杨庭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

2 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2.1 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福安市某中学一位年仅16岁的初三学生,无视“高压危险”的安全警示,爬上了离地面3米多高的变压器台架上方铁横杆捉鸟,结果被10千伏高压电击。经紧急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已致残。收集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有爬上电杆拿风筝的想法,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可怕。十年前某学校发生的“脚一伸,赔偿三千元”恶作剧,故意把一同学弄倒磕断门牙赔偿治疗费。教训深刻,引以为戒。

2.2 从日常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看木偶戏表演结束,学生走出教室时,前边的低年级小学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侧身倒地,有的男生跨过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同学,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3 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如“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去,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我们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在学校医务室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从此,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到医务室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不名气体先后两次实战演习,学会紧急情况下逃生技能。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自我保护,形成一定技能,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真正起到自护自救的作用。

3 增强“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中学女生误入歧途,这不是危言耸听,值得深思。

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6~12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儿童安全教育案例范文6

1.1 部分家长对儿童意外危险认识不足、急救不利。尽管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0—14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52%的意外伤害还发生在家庭里,但一项对1000名有0—6岁孩子的家长的调查发现,在未接受培训前,33%的家长对哪些是意外伤害不清楚。另外,40%的家长对空饮料瓶装化学剂会威胁孩子没有清楚认识。只有62%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中。

1.2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遇到孩子出现一些紧急的事故时,通常家长马上想到的是送医院,其实现场急救也非常重要。

1.2.2 误吸——如果孩子不慎将小件玩具或果核等误呛入气管,请采取以下措施:大人坐在椅子上,宝宝俯卧在双腿上,上胸部和头部低垂着,家长用一手固定孩子,另一手有节奏地拍击其两肩胛间的背部,使气管内的堵塞物脱离原位而 咳出。

1.2.4 触电——尽快关闭电源,用手边的不导电物跳开电线使触电人离开电源,将患者尽快送医院。

1.2.6 外伤——如果肢体肿胀无骨折,要冷敷。

1.3 家庭防范措施:忽视细节,会让孩子意外受伤,孩子的生命力既顽强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如何避免这种伤害,只需在日常细节上多加注意即可。

1.3.2 正在熨衣服的熨斗,放在孩子能摸到的地方,容易烫着孩子。

1.3.4 房间里的设备要牢固安全,没有尖角和裂缝。

1.3.6 不能将孩子独自留在家里。

放这些物品的桌子,最好不要铺桌布,一旦孩子用手拉住桌布的边角,很容易将桌面的物品翻落下来。

1.3.9 药物应贴上标签,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定期清理家务药箱,处理过期药品,给孩子吃药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规定剂量和时间服用。

1.3.11 电插座附近不要放桌或椅,插座上应贴胶布或装安全罩,以防触电。

1.3.13 年龄小的孩子,最好穿带纽扣的裤子,不要装拉链,以防男孩子的生殖器官被拉链拉伤。较大的孩子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穿衣服。

1.3.15 父母打架会使孩子跑出屋子,在马路上容易出危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是近年来,幼儿园意外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的第一杀手。

2.1 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2.1.2 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的儿童保教观是保护、养育,许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被成人包办代替了,这样,他们在意外事故中,表现出不知所措,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经验和能力,从而导致了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

2.2 减少幼儿园意外伤害的相应措施

2.2.1 幼儿体能训练,变弱体为强体——在实际活动中可以看出,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些。为此,幼儿园、家庭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的组织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 使孩子动作更灵敏,思维更敏捷,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儿歌故事传授安全知识:儿歌、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安全教育内容变成儿歌、故事,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理解,从而形成接纳心理。孩子们在这些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儿歌学习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安全知识。

(3)新闻案例,强化安全意识:这种方法适合中大班的幼儿,中大班的幼儿已建立一些初步的行为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来收集有关幼儿安全事故方面的案例将给幼儿听,并让幼儿一起分析事故原因、危害,共同寻找预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