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

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1

关键词:绩效考核 公立医院

新医改明确提出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国家、医院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既要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要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增加和改善医疗服务上来。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是政府作为所有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

医院绩效考核是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医院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效益、工作效率、服务水平、投入产出、医疗质量、发展能力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对比分析,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定。绩效考核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公立医院实施绩效考核,其意义在于通过绩效评价,引导公立医院强化公益性经营意识,加强科学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为重议话题。政府、社会以及医疗机构,都在基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上,对医院的绩效考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各有所长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但总体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的考核主体作用不明确。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和办医主体单位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以及医院内部的绩效管理两个层面。从政府层面讲,对医院的绩效考核还在探索阶段,政府的考核主体作用并不清晰,目前只有个别地区在做试点工作,还不具有普遍性,还存在缺位、越位和职能交叉等现象。同时,政府对医院的监管和引导力度也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从医院视角转向政府和社会视角,由关注医院的资源利用和医疗质量转为关注病人需求和服务结果。对公立医院来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各医院都基本建立起了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但从总体上看,医院内部考核指标构成还是比较偏重于工作量指标和医院内部经济运行指标,对“次均费用”等体现老百姓利益的指标以及医疗质量安全等关乎医院发展的指标关注度不够。指标体系的导向不符合公立医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也还没有形成指导意见,没有统一的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

3.医院绩效考核缺乏结果分析与反馈。医院的绩效考核通常是重视绩效考核结果,不重视产生绩效的过程;重视绩效结果的应用,不重视对绩效结果的分析。多数医院绩效考核的结果主要用于指导分配,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分析、沟通与反馈,造成科室及员工对工作不能及时改进和不断完善,导致工作绩效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二、北京市属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现状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2011年7月正式揭牌成立,2012年5月启动了对22家市属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这也是国家首次由政府对医院实行绩效考核,是北京市医改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对公立医院实行绩效考核目的在于,让医院从注重经济指标转变为注重服务内容和服务过程,把坚持公益性、医疗安全、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放到第一位。引导医院向重公益性转变、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向职业化管理转变。

1.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遵循的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原则。强调以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宗旨。二是整体全面的原则。将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三是科学有效的原则。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分析比较影响绩效的各种因素的考核指标体系。四是持续改进的原则。逐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转变。五是激励约束的原则。绩效考核结果与院长、书记任期考核相结合,与单位绩效工资挂钩。

2.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特点。北京市市属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构成,权重分别占70%和30%。定量考核指标主要从社会满意、管理有效、运营高效、发展持续四个维度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依据其功能作用分为关键指标和基础指标,关键指标主要有患者满意度(10分)、预约就诊率(5分)、医疗纠纷发生率(5分)、人次(例)均费用控制率(5分)、DRG入组率(5分)、院内感染发生率(5分)、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5分)、每医生日均负担门急诊人次(5分)、医疗成本控制率(5分)、平均住院天数(5分)、院风院纪院规(5分)等11项,集中反映了影响医院绩效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占定量指标的60%。基础指标是反映医院运行情况基础因素的指标,是对关键指标的补充,占定量指标的40%。定性考核主要从办院方向、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平安医院建设、医院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是对反映市属医院运营和管理业绩的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综合评议,是对定量考核的补充和结果体现,考核采取罚分制。绩效考核指标突出的特点是,把公益性转化成能够量化的考核指标,社会评价维度在考核中占52分,其中患者满意度分值最高;同时考核指标为刚性指标,达标就得分,不达标就不得分;如果出现严重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群体性违法违纪案件等,对考核结果实行一票否决。

3.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北京市医院管理局2012年上半年绩效考核结果显示,本市公立医院实施绩效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上实现了“两个降低、三个提高、四个变化”。两个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1-6月份,21家医院可比“平均人次(例)均费用”实现了负增长(CPI为3.55);抗菌药物使用率在去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再次有所下降。三个提高:服务效率有了提高,1-6月份21家医院 “总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同比分别增长了16.6%和13.1%,总量相当于增加了一个综合医院的服务量;资产效率有了提高,财政投入产出比同比增长4.1%,床位使用率在平均住院天数严格控制下提高了2.1个百分点等;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提高,在继续推进预约诊疗、优质护理、双休日门诊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上半年21家市属医院综合满意度平均达到87%。四个变化:医院目标进一步清晰化、具体化;医院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医院运行进一步规范化、效率化;医院服务进一步优质化、全面化。

三、我院绩效考核工作实践

北京安贞医院作为市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绩效考核工作的要求,结合医院自身发展战略和理念,积极探索在新医改形势下的绩效考核模式,制定了安贞医院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探索过程中医院始终坚持“以医院的社会公共服务绩效为基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持“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办院方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我院依据北京市属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要求,加强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成立了以业务、行政、财务、后勤等多个管理部门组成的绩效考核办公室。修订了绩效考核办法,完善了考核工作流程,建立了绩效考核信息平台,把绩效考核与科室主任任期考核相结合,并与科室绩效奖励挂钩。

2.制定符合医院工作实际的考核指标。我院绩效考核指标是在参考医管局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医院重点工作及科室专业特性而制定。根据岗位不同分为临床、医技、医辅、管理、后勤等五类考核指标。临床、医技等科室的绩效考核指标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构成,突出了科室专业特性和医院当期的重点工作,如结合当前开展的临床路径工作设立“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指标,检查科室设立“检查预约等待时间”指标等。考核指标、指标权重、计分办法等根据医院当年的工作重点及医院管理局对医院当年考核要求进行调整。

3.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新的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一是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为方便患者就医,医院成立了门诊、急诊两个服务中心,把检查预约、用药咨询等服务项目纳入服务中心;开设了诊间预约等,使工作流程更加合理,也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二是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通过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特别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使患者次均费用有所下降,1-10月份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降低了16.46%和2.90%(PCI2.7%),抗生素的使用也达到了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三是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我院平均住院日由2011年的10.2天降低到今年1-10月份的月均9.6天;每医师日均负担的门急诊人次由2011年的5.9人次,增加到今年1-10月份的月均7.8人次。

四、讨论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医疗机构,都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作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试点单位,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是也有一些困惑和难题。我们的体会和建议是:

1.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分别代表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利益三方。政府作为医疗机构的主办方,要求医院通过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老百姓需要的是高质量、低价格、便捷的医疗服务;作为第三方的医院为保障正常运转,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获得政策的支持及合理的补偿。基于“公益性”的绩效考核,从患者利益出发,要求医院降低患者次均费用,取消药品加成等,造成医院的经济收益减少。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势必会影响医院的发展,甚至职工的利益。政府补偿机制的建立对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对推动医改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2.考核指标的设定要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具有战略的导向性。以公益性为核心,以社会效益为重,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服务效率,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公立医院改革以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致目标。同时绩效考核指标还具有行为约束力。比如规定患者平均住院不能超过几天,患者次均费用不能高于多少等。但是医学是多学科的自然科学,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病种,患病程度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患者住院天数与费用都会有所不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除了要考虑公益导向性外,还要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涉及临床的指标值,应充分考虑医院的专业特色,考虑医院的规模、等级,有些指标值甚至要参考医院的历史积累因素,这样考核指标值才能科学可信,考核结果才能做到合理公平。

3.考核数据的适用性是有效评价医院绩效的前提。绩效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是保障绩效考核结果公平、可信的重要条件。随着对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要求,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都建立起了功能较完备的信息平台。出自信息平台的数据具备了真实、准确性。而对于绩效考核指标来说,除了数据的真实、准确,首先是数据对考核指标是否适用。选择什么样的数据才能准确的定义考核指标,正确评价我们的工作绩效,这也是构建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考核结果有效的前提。

4.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要顺应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公立医院的改革对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改进原有的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体系,探索适合新医改要求的内部绩效考核模式,是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工作。医院在转变观念、调整视角的同时,应该注意的是,首先要保持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的目标与医改以及政府对医院的绩效考核目标相一致,以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为落脚点;其次是要通过考核促进医院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绩效,防止以单纯为达到考核要求为工作目的。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绩效考核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政府还是医疗机构,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起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

[2]余圆圆.基于公益性浅析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国医院,2010,5

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2

一、督查工作内容及方法

1、督查对象(42个)(1)建制乡镇公立卫生院(17个):中兴公立卫生院、青城山公立卫生院、蒲阳公立卫生院、天马公立卫生院、幸福公立卫生院、崇义公立卫生院、翠月湖公里卫生院、柳街公立卫生院、石羊公立卫生院、胥家公立卫生院、向峨公立卫生院、大观公立卫生院、安龙公立卫生院、玉堂公立卫生院、虹口公立卫生院、紫坪铺公立卫生院、聚源公立卫生院;(2)公立卫生院分院、门诊部(8个):金凤、土桥、大乐、沿江、徐渡、驾虹、两河、青城山管理局;(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奎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驻市医疗机构(6个):水电十局职工医院、林业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医院、宁江医院、岷江医院、成都医学院附院;(5)民营医疗机构(8个):甲亢专科医院、兴开骨伤专科医院、嘉昊眼科医院、B超特检中心、红十字会医院、沿江肝胆专科医院、口腔医院、健体特检医院。

2、严格按照20*年目标任务和成都市“关于医疗质量巡回督导工作”的要求,详细制定了1季度医疗质量督查方案,明确督查内容、督查依据、督查方法。(1)督查内容:受检单位医疗机构门诊病历书写、管理质量,处方书写、管理质量。(2)督查方法:本着公平、公正和全覆盖、循环式的原则对受检单位进行督查。随机抽查受检单位受检之日前30日内所有医生门诊登记本1本,处方100-200份。二项督查项目设定为各100分,然后按标准评估计分。(3)督查依据:对受检单位的督查依据为《执业医师法》、《四川省卫生厅病历评审标准》、《一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督查结果

(一)督查样本量:42个医疗机构共抽查门诊病历380本、处方4500份。

(二)督查得分(见附表)1、门诊病历:(1)乡镇公立卫生院,公立卫生院分院、门诊部最高分96分,最低80分,平均分为88.46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高分93分,最低90分,平均91.33分.(3)驻市医疗机构中最高分96分,最低84分,平均91.83分.(4)民营医疗机构最高分96分,最低70分,平均88.80分。(5)全市平均89.75分。2、处方:(1)乡镇公立卫生院,公立卫生院分院、门诊部最高分96分,最低80分,平均分为86.94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高分97分,最低94分,平均95.5分。(3)驻市医疗机构中最高分98分,最低90.5分,平均94.42分。(4)民营医疗机构最高分93.5分,最低84.5分,平均87.25分。(5)全市平均90.62分。

三、存在问题

(一)门诊病历书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登记住址不详细、不规范;2、症状、体征记录不全,描述不精练、不规范、不准确;3、部分单位无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记录,化验单不交付病人,部分诊断无辅助检查、流行病学依据;4、部分单位诊断项目缺项,诊断用语不规范,滥用缩写病名,随意用习惯性用语和辅助检查结果作诊断结果,如诊断为“子宫肌炎”;5、处理项目书写不规范。(二)处方书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普遍存在前记、后记不规范、不完整;2、处方书写缺项严重,如无诊断、无药剂人员签名、无剂形、无每种药的含量;3、普遍存在不规范使用药品通用名;4、普遍存在单页处方药品数量超过规定数量,个别达17种之多;5、合理用药有待进一步改进,存在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现象,如静脉用抗生素2-3联后,还口服2联抗生素;个别医生几乎每张处方都用激素,连外伤病人都在使用激素。

(三)医院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全市各医疗机构目前所使用的门诊病历登记本、处方格式极不规范,五花八门,个别医院同时使用三种类型的处方;2、部分医院内部质量管理形同虚设,存在着盲目发展业务,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放松自身医疗质量管理;3、全市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力度,管理力度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4、医护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知识匮乏。

四、评价和建议1、此次督查中发现,通过前期的医疗质量督查,各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控制运行力度有了新的提高,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医学文书书写、管理和合理用药较以前有明显的好转。2、门诊病历、处方是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衡量指标,在目前全市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由于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往往只注重于经济收益和业务开展,而忽视了对医疗质量管理中具体指标的控制。大多数医疗机构的质控科室和质控人员没有真正的发挥制衡作用,质量管理制度没有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更没有与医护人员经济收益挂钩。存在着医院内部质量管理运行“留于形式”、“走过场”和业务建设、质量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医疗缺陷和医疗隐患。为此,相关职能科室一是要强化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二是要加大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力度;三是要结合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四是卫生执法监督所要建立对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定期执法检查制度。3、相关职能科室要严格依照《四川省卫生厅病历评审标准》、《一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统一全市医疗机构门诊病历、规范化处方的格式,严格禁止擅用非规范化格式的门诊病历和处方。4、加大全市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是职能科室要认真按照局“QX3素质提升工程”和继续教育有关要求,做好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规划、计划、组织安排;二是各医疗机构必须将本单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纳入单位内部目标管理重要内容,把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素质提升、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严格兑现奖惩;三是各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主动加强自身业务、技能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学科建设的发展;四是各医疗机构应建立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医疗质量自查评价体系,将自查评价工作制度化、定期运行,自查评价应与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经济收益挂钩予以奖惩。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按照20*年目标工作安排和1季度医疗质量督查工作方案,医疗质量督查小组于20*年3月15日---4月21日,对全市医疗机构实施了医疗质量督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督查工作内容及方法

1、督查对象(42个)(1)建制乡镇公立卫生院(17个):中兴公立卫生院、青城山公立卫生院、蒲阳公立卫生院、天马公立卫生院、幸福公立卫生院、崇义公立卫生院、翠月湖公里卫生院、柳街公立卫生院、石羊公立卫生院、胥家公立卫生院、向峨公立卫生院、大观公立卫生院、安龙公立卫生院、玉堂公立卫生院、虹口公立卫生院、紫坪铺公立卫生院、聚源公立卫生院;(2)公立卫生院分院、门诊部(8个):金凤、土桥、大乐、沿江、徐渡、驾虹、两河、青城山管理局;(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奎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驻市医疗机构(6个):水电十局职工医院、林业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医院、宁江医院、岷江医院、成都医学院附院;(5)民营医疗机构(8个):甲亢专科医院、兴开骨伤专科医院、嘉昊眼科医院、B超特检中心、红十字会医院、沿江肝胆专科医院、口腔医院、健体特检医院。

2、严格按照20*年目标任务和成都市“关于医疗质量巡回督导工作”的要求,详细制定了1季度医疗质量督查方案,明确督查内容、督查依据、督查方法。(1)督查内容:受检单位医疗机构门诊病历书写、管理质量,处方书写、管理质量。(2)督查方法:本着公平、公正和全覆盖、循环式的原则对受检单位进行督查。随机抽查受检单位受检之日前30日内所有医生门诊登记本1本,处方100-200份。二项督查项目设定为各100分,然后按标准评估计分。(3)督查依据:对受检单位的督查依据为《执业医师法》、《四川省卫生厅病历评审标准》、《一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督查结果

(一)督查样本量:42个医疗机构共抽查门诊病历380本、处方4500份。

(二)督查得分(见附表)1、门诊病历:(1)乡镇公立卫生院,公立卫生院分院、门诊部最高分96分,最低80分,平均分为88.46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高分93分,最低90分,平均91.33分.(3)驻市医疗机构中最高分96分,最低84分,平均91.83分.(4)民营医疗机构最高分96分,最低70分,平均88.80分。(5)全市平均89.75分。2、处方:(1)乡镇公立卫生院,公立卫生院分院、门诊部最高分96分,最低80分,平均分为86.94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高分97分,最低94分,平均95.5分。(3)驻市医疗机构中最高分98分,最低90.5分,平均94.42分。(4)民营医疗机构最高分93.5分,最低84.5分,平均87.25分。(5)全市平均90.62分。

三、存在问题

(一)门诊病历书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登记住址不详细、不规范;2、症状、体征记录不全,描述不精练、不规范、不准确;3、部分单位无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记录,化验单不交付病人,部分诊断无辅助检查、流行病学依据;4、部分单位诊断项目缺项,诊断用语不规范,滥用缩写病名,随意用习惯性用语和辅助检查结果作诊断结果,如诊断为“子宫肌炎”;5、处理项目书写不规范。(二)处方书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普遍存在前记、后记不规范、不完整;2、处方书写缺项严重,如无诊断、无药剂人员签名、无剂形、无每种药的含量;3、普遍存在不规范使用药品通用名;4、普遍存在单页处方药品数量超过规定数量,个别达17种之多;5、合理用药有待进一步改进,存在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现象,如静脉用抗生素2-3联后,还口服2联抗生素;个别医生几乎每张处方都用激素,连外伤病人都在使用激素。

(三)医院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全市各医疗机构目前所使用的门诊病历登记本、处方格式极不规范,五花八门,个别医院同时使用三种类型的处方;2、部分医院内部质量管理形同虚设,存在着盲目发展业务,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放松自身医疗质量管理;3、全市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力度,管理力度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4、医护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知识匮乏。

四、评价和建议1、此次督查中发现,通过前期的医疗质量督查,各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控制运行力度有了新的提高,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医学文书书写、管理和合理用药较以前有明显的好转。2、门诊病历、处方是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衡量指标,在目前全市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由于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往往只注重于经济收益和业务开展,而忽视了对医疗质量管理中具体指标的控制。大多数医疗机构的质控科室和质控人员没有真正的发挥制衡作用,质量管理制度没有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更没有与医护人员经济收益挂钩。存在着医院内部质量管理运行“留于形式”、“走过场”和业务建设、质量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医疗缺陷和医疗隐患。为此,相关职能科室一是要强化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二是要加大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力度;三是要结合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四是卫生执法监督所要建立对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定期执法检查制度。3、相关职能科室要严格依照《四川省卫生厅病历评审标准》、《一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统一全市医疗机构门诊病历、规范化处方的格式,严格禁止擅用非规范化格式的门诊病历和处方。4、加大全市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是职能科室要认真按照局“QX3素质提升工程”和继续教育有关要求,做好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规划、计划、组织安排;二是各医疗机构必须将本单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纳入单位内部目标管理重要内容,把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素质提升、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严格兑现奖惩;三是各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主动加强自身业务、技能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学科建设的发展;四是各医疗机构应建立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医疗质量自查评价体系,将自查评价工作制度化、定期运行,自查评价应与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经济收益挂钩予以奖惩。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按照20*年目标工作安排和1季度医疗质量督查工作方案,医疗质量督查小组于20*年3月15日---4月21日,对全市医疗机构实施了医疗质量督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督查工作内容及方法

1、督查对象(42个)(1)建制乡镇公立卫生院(17个):中兴公立卫生院、青城山公立卫生院、蒲阳公立卫生院、天马公立卫生院、幸福公立卫生院、崇义公立卫生院、翠月湖公里卫生院、柳街公立卫生院、石羊公立卫生院、胥家公立卫生院、向峨公立卫生院、大观公立卫生院、安龙公立卫生院、玉堂公立卫生院、虹口公立卫生院、紫坪铺公立卫生院、聚源公立卫生院;(2)公立卫生院分院、门诊部(8个):金凤、土桥、大乐、沿江、徐渡、驾虹、两河、青城山管理局;(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奎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驻市医疗机构(6个):水电十局职工医院、林业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医院、宁江医院、岷江医院、成都医学院附院;(5)民营医疗机构(8个):甲亢专科医院、兴开骨伤专科医院、嘉昊眼科医院、B超特检中心、红十字会医院、沿江肝胆专科医院、口腔医院、健体特检医院。

2、严格按照20*年目标任务和成都市“关于医疗质量巡回督导工作”的要求,详细制定了1季度医疗质量督查方案,明确督查内容、督查依据、督查方法。(1)督查内容:受检单位医疗机构门诊病历书写、管理质量,处方书写、管理质量。(2)督查方法:本着公平、公正和全覆盖、循环式的原则对受检单位进行督查。随机抽查受检单位受检之日前30日内所有医生门诊登记本1本,处方100-200份。二项督查项目设定为各100分,然后按标准评估计分。(3)督查依据:对受检单位的督查依据为《执业医师法》、《四川省卫生厅病历评审标准》、《一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督查结果

(一)督查样本量:42个医疗机构共抽查门诊病历380本、处方4500份。

(二)督查得分(见附表)1、门诊病历:(1)乡镇公立卫生院,公立卫生院分院、门诊部最高分96分,最低80分,平均分为88.46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高分93分,最低90分,平均91.33分.(3)驻市医疗机构中最高分96分,最低84分,平均91.83分.(4)民营医疗机构最高分96分,最低70分,平均88.80分。(5)全市平均89.75分。2、处方:(1)乡镇公立卫生院,公立卫生院分院、门诊部最高分96分,最低80分,平均分为86.94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高分97分,最低94分,平均95.5分。(3)驻市医疗机构中最高分98分,最低90.5分,平均94.42分。(4)民营医疗机构最高分93.5分,最低84.5分,平均87.25分。(5)全市平均90.62分。

三、存在问题

(一)门诊病历书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登记住址不详细、不规范;2、症状、体征记录不全,描述不精练、不规范、不准确;3、部分单位无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记录,化验单不交付病人,部分诊断无辅助检查、流行病学依据;4、部分单位诊断项目缺项,诊断用语不规范,滥用缩写病名,随意用习惯性用语和辅助检查结果作诊断结果,如诊断为“子宫肌炎”;5、处理项目书写不规范。(二)处方书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普遍存在前记、后记不规范、不完整;2、处方书写缺项严重,如无诊断、无药剂人员签名、无剂形、无每种药的含量;3、普遍存在不规范使用药品通用名;4、普遍存在单页处方药品数量超过规定数量,个别达17种之多;5、合理用药有待进一步改进,存在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现象,如静脉用抗生素2-3联后,还口服2联抗生素;个别医生几乎每张处方都用激素,连外伤病人都在使用激素。

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3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医改 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C840.68 文献标识码:A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2009年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通过先后出台的两个意见,我们看到了整个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最终目标,路线非常清晰,其中公立医院内部经济管理的改革是整个路线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现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

1.1医院发展规划不够科学或约束不力,部分医院单体规模失当,长期负债压力沉重,可持续运行堪忧

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国家政策的片面性引导了医疗机构市场化行为,财政补助及科研拨款向大型公立医院倾斜,大医院不断扩展院区,建设新大楼,增加床位、购置大型设备,盲目扩张、挤占中小型医疗机构生存空间,自身债务沉重,运营成本高,影响医院可持续运行,不符合医改加强基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方向。

1.2补偿机制不完善,引发公益性质疑

财政补助水平不高,医疗资源再配置的调控力度有限,从历年公立医院统计数据看,财政对公立医院仅补偿10%左右的基本运行支出和30%左右的基本建设支出,优质资源配置更多需要依靠医疗需求推动,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非常有限,医疗机构92%的业务支出需要医院经营解决,必然使医院经营中带来更多的趋利性,医院管理层对业务科室的考核也较多考虑收支结余,公益性日趋减弱。

1.3药占比高位运行,改革难以联动

公立医院加成收入占基本运行支出的10%以上,虽然近年在逐年下降,但其补偿地位仍然超过基本支出补助。药品和卫生材料占业务支出的60%左右甚至更高,从医院的角度降低药品与材料的占比需要非常迫切,但由于医药流通中间环节太多,价格水分很大,这个领域的既得利益者成为反对改革、不配合医院监管的阻力。

剔除药品与材料支出后,医院可支配收入实际很有限,提高人员薪酬水平空间很小,过高的物耗增加了医保基金和病人负担,对医院本身没有任何财务意义。三医联动中医药不与医疗服务改革联动,“腾笼换鸟”的构思实现难度就大。

1.4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严重扭曲

医疗服务价格是对医务人员劳动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价值体现。医疗服务人员接受培训周期长、知识更新快、劳动时间长昼夜不分、行业风险高、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人员劳务价格低,收入结构不合理,技术劳务性项目收费标准(如护理费、手术费)严重低于成本,运用高精尖技术的检查项目利润空间较大,造成医院出现大型设备过度检查、选择性提供服务,以及组合项目打包收费、模糊收费、附加收费、自理项目擅自收费等违规现象。

价格是一只灵敏的“指挥棒”,扭曲的价格,必然催生扭曲的行为。当前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医疗行为很难回归理性,最终损害的是患者利益。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医护人员的技术性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阻碍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成了医院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价格的调整又受制于医保筹资和病人承受能力,如何突破医疗价格改革的种种难关,改革任重而道远。

1.5医保政策和管理不同步、不协调,服务提供左右为难

在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不能统筹管理的情况下,医保管理着重强调医疗保险基金平衡问题:一方面随意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另一方面简单核定“总额包干限额”,造成医院接收医保病人越多,反而要承担更多医保结算损失。这种医保点菜,医院埋单的困局造成医院会采取种种手段应对医保部门管控,比如说少收本地病人,多收外地病人。二者“博弈”的结果,可能医疗费用下降有限,但病人就医更加困难。

1.6内部收入分配机制不顺,陷入超负荷运转“怪圈”

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总体偏低,相比人力支出及服务负荷,明显太低。2014年,公立医院在职职工人均收入7.8万元,相比于人力价值和服务负荷,明显偏低。同时基本工资与奖金倒挂,即使有的医院职工收入能以两位数增长,但较低的基数,加上不合理的收入结构,严重影响行业吸引力,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亟待改革完善。

2公立医院改革对经济管理要求

2.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建立保障群众健康的医疗服务机构,最直接实现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的制度安排,其本质应该是公益性,而不是逐利性。现行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从行政资源配置开始,就决定了公立医院的目标函数是规模至上;80年代末政府削减对公立医院弄的财政支持,使旱涝保收的公立医院被推向市场;多头办医、管理混乱、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滞后、补偿机制不顺和薪酬制度缺位、政府责任履行不佳等等体制因素进一步妨碍了公益性的实现。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回归公益性,这也是医改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公立医院不负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种种实践与思考,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渐次展开,管办分离、行政编制改革、增强医院自、院长负责制、矫正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机制歪曲等多项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

2.2取消药品加成,重塑公立医院收入机制

药品零加成,作为医改的重头戏,已经在多地试点实行。这一改革剑指公立医院“以药补医、药品虚高、购销腐败”痼疾,对指导医生医疗行为,医院内部医药管理有重大引导意义。到2017年,国家力争通过这一改革,使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低至30%左右, 大大低于目前的45%-50%,大大减轻患者特别是慢性病人的负担。

按照医改政策,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收入将从服务项目收费、药品加成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缩减成服务项目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对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费用列入医院运行成本予以补偿。

2.3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倒逼公立医院提升运用效率、降低成本

改革要求,2015年底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公立医院,试点城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30%。通过建立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在全民医保制度下,医保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付费方式的改革意味着公立医院提供一定服务的收入受到封顶控制,因此其盈利模式必从收入最大化向成本最小化转移,效率、成本将成为公立医院经营状况重要的衡量指标,医院内部成本控制、效率管理是未来医院管理的重心。

2.4改革人事薪酬体制,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

医改要求,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建立内部考核与奖惩机制,突出考核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

在多点执业制度的推行下,公立医院可能面临医生资源外流的压力,如何稳定人才资源,保证医院核心竞争力,人事薪酬的改革是关键。

2.5构建各类医疗机构系统发展,推动多元化办医

过去5年,民营医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医院数量增长率14%,病床增长率21%,虽然目前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仍处于弱势状态,但随着社会资本和管理医疗人才逐渐向民营医院汇集,其实力将逐步加强。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部分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计划选择部分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改制试点,可以展望,未来民营医院必将成为公立医院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也符合国际医疗市场的格局。因此,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借助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医联体,开展营销管理与品牌推广.

2.6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医改要求改革城市应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改革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减少按项目定价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这必然对医院绩效考核、医生医疗诊治习惯有重大影响。

同时,国家财政补助方式也要改革,强化财政补助与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关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未来各级财政部门将把公立医院绩效完成与成本控制情况作为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这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3改革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重点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本轮医改的目标之一,其特征为医院产权清晰、政事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它要求政府应履行对公立医院的筹资与监管责任;公立医院要通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提升竞争实力。在此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笔者以为:

3.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以预算入手,作为总阀门,发挥管控作用,即按照医院制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采用预算方法对预算期内的业务活动、投资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层层分解落实,并据此对执行过程进行控制、核算、分析、考评和奖惩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评三大环节。其特点为:全院参与、全院责任;全额编制、全额管控、全程贯穿、全程落实;全面涉及、全面融合。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强化内部预算管理,才能规范公立医院收支运行,强化预算约束,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

3.2调整费用结构、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3.2.1统筹医保和医疗服务,提升服务系统绩效

主要措施包括: 配合分级诊疗制度,科学引导病人在适宜的医疗机构就医;制定科学合理的支付标准,促进医院转变医疗服务行为;药品与材料阳光采购,开展医药分开途径尝试;结合本院专学科特色,大力推进临床路径建设,合理指导就医;平衡医药费用管控与医疗服务能力之间关系,发挥医保管理对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正向激励作用,兼顾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医疗机构正常经济运行。

3.2.2内外联动,优化费用(支出)结构

把控“物耗”,调结构,作为深化改革、调整政策、优化管理的着眼点,公立医院在实行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必须实行全成本核算,全面反映医院经济运行状况。主要办法是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临床路径的建立开展按项目、按病种核算成本,逐步完善本单位成本定额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进而以地区成本定额指导水平作为医保支付的重要参考和谈判要素,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约束临床科室与医院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成本控制,内外联动,实现支出结构的优化。

3.3强化和优化资产管理 ,实现精细化

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搞好医院资产管理,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后医改时代,公立医院应摒弃以前单体规模过大,追求床位规模、竞相开展基础建设、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管理和机制建设的观念。首先在床位总量上应严格执行编制床位,不盲目扩展院区,增加基本建设;其次要盘活流动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降低药品及材料物资的库存;其三要推行医用设备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结合医院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最后,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收益率,有效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

构建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体系,充分运用医院资产管理平台系(HRP),有效整合资产管理数据,重组与优化管理流程,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3.4完善内部绩效管理与收入分配

以公益性为导向,改革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要基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要求,以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有效运行、可持续发展和职工满意等为基本导向,逐步建立具有提高行业吸引力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和稳步增长机制。有效的办法包括建立符合本院特点的临床医师、技师、护理等各类医务人员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在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与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着力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突出技能和服务质量考核。

管理层的薪酬可以考虑年薪制,考核不与经济收入挂钩。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医院愿景、目标和战略重点相结合,细化到个人,从而促进员工积极性与热情,增加个人与医院业绩,进而提高医院竞争力,毕竟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医疗行业薪酬制度对社会风气、国际影响、行业形象、医患关系、队伍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3.5防范财务风险,合规、有效经营

随着医改的日益深化,医院运营风险无处不在:既有经济环节的舞弊风险,也有社会资本带来的竞争风险,筹融资的信贷信用风险,运营中的财务危机,以及各项政策印发的改革“眩晕反应”。做好医院经营风险评估与防范,构建常态的运营稳健机制,关系到医院的持续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

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它是基于对医院经济运行和业务开展中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基础上,所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其目的在于是降低财务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保障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公立医院年度经济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把全面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基础工作,对医院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整合,对重点环节重点防范,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将会计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包含管理内部控制的全面内部控制体系,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及方法,为医院防范风险筑起有效的“防火墙”这是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行业内外已经形成共识;政府主导、三医联动是改革的基本框架,也是保证改革成效的必由之路。深入了解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与经济运行特征,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实现“内外联动”,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对全面推进改革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

[2] 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的指导意见,[2015]38号.

[3] 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12号.

[4] 郁志飞,夏琳,王志伟.公立医院改革下的医院经济管理改革[J].经济师,2011(10).

[5] 白帆.浅析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4

制度设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潍坊市编办对此非常重视,反复调研论证,在制度设计上多次征求组织、财政、人社、统计及部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意见和建议,力求使整个考评体系客观公正、稳妥周密。

考评体系的设计总是围绕“怎样考、谁来考、考什么”来进行,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也不例外。潍坊市编办在考评工作中,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相结合,单位自评与主管部门考评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施分类考评,充分考虑不同事业单位在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工作条件上的差异,综合考虑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等因素,客观公正地评价事业单位的真实状况。在试点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由主管部门组成专门考评组对业务指标进行实地考评,对有关评议指标组织现场测评,确保业务指标考评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会同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研究制定《市属公立医疗机构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工作方案》,群众满意度调查,委托市统计局所属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取电话随机访问的形式进行。访问对象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服务对象和中心城区居民。访问指标为: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调查访问过程中,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和被调查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旁听,纪检部门派员全程监督,调查结果现场签字确认,确保了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考评结果分为A、B、C三个等次。《考评办法》对结果运用明确了“四挂钩”政策:与干部使用挂钩。优先从评为A级的单位提拔使用干部,评为C级的单位下年度原则上不提拔干部,其主要负责人当年诫勉,连续两年评为C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免职或解聘。与评先树优挂钩。评为A级的单位,年度考核民主测评领导班子优秀率和主要负责人优秀、合格率均在90%以上,主要负责人即可确定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评为C级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单位不分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指标。与绩效奖励挂钩。评为A级的单位,按照在职在编人数给予一次性奖励,评为C级的单位,不得发放年终奖励工资。与机构编制管理挂钩。评为A级的单位,免于参加事业单位法人年检,法人证书有效期顺延至下一年度。评为C级的单位,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定为不合格,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初步成效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潍坊市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成效如何,被考评单位的感受应该最真切。

“绩效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健康发展。”潍坊一中党委书记杨树清说,“潍坊市教育系统的绩效考核开展得比较早,有较好的基础。此次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评试点后,我们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建立了8个模块的基础性指标和5个模块的创新发展指标,共性和个性兼顾。”提起绩效考评给学校带来的变化,杨书记如数家珍:“以前许多老师因为只追求升学率,只关注成绩好的重点学生。指标体系中有一项‘学生满意度’,由学生来评价老师,每一个学生手里都有一票,这就使得老师由关注少数学生向关注全体学生转变,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就容易实现了。”

潍坊市图书馆被纳入试点单位,这让馆长郑晓光很兴奋。“我感到被上级部门重视了,不再被边缘化了。”郑馆长说,“员工的精神风貌也有了很大改观。读者满意度调查的时候,我就在现场,最终满意度达97.7%,这个结果我很意外。如果不搞绩效考评,这么高的满意度是不可想象的。借此东风,我们准备在全市进行读书推广计划,把以往习惯去广场休闲的人们吸引到图书馆去。应该让人们认识到,图书馆不仅是获得知识的地方,而且还是放松身心的地方。”

潍坊市市政局组织人事科科长孙晓玲认为事业单位实施公共服务绩效考评是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活力、完善其内部激励和外部监管机制、全面促进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的新举措。在此次考评工作中,市政局各单位合理设置科室,人员按要求配备,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内部职工满意度均在90%以上。

“实施考核一年来,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潍坊市医管办副主任魏文涛说,“一是控费效果明显,市直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数增长均9%左右,每出院人次费用下降14.8%。二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机制初步形成,公立医院发展适度规模、符合区域规划的思想已经逐步被医院管理者所接受,对医院和院长综合考核指标向社会效益和效率的倾斜,引导公立医院实现了由单纯注重收入、注重收支结余和经济效益,向注重成本、注重效率及质量的过渡。三是通过考核,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更加明显,医疗质量和安全稳步提高,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群众、职工满意度提高。”

前景展望

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毕竟刚刚起步,难免有许多不足和短板,对此,潍坊市编办副主任臧传文在总结这项工作时说:“经过两年的试点,从中也发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还需要解决。一是绩效考核方法的设计问题。事业单位种类繁多,特点不一,下一步还需根据各部门、各行业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群众满意度调查范围和方式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千差万别,服务领域也不同,对一些服务面较小或者只对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服务的事业单位,调查对象的确定难度相对较大,较少的调查对象将直接影响满意度调查结果。同时单一电话访问难以满足调查需求,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三是考评范围界定问题。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还未最终完成,哪些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尚未最终明确,如果全部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评,行政支持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将如何考评,单位人员少、职能单一的是否纳入考评等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

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5

关键词:医院;改革;绩效;工资;瓶颈

随着医院逐渐普遍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进程加快,但推行的过程中其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绩效工资的视角下,对“绩效考核形式化”以及“绩效工资权力化”的改革在过程上发生了一些偏离。结合实际,在医院的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有三个问题是有待突破的瓶颈。

一、医院绩效工资改革中遇到的瓶颈

(一)在保障资金上的缺口

目前,我国在医疗卫生部门上所推行的在绩效工资方面的改革,在经费上面存在很大的缺口,这种缺口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对于基本工资以及绩效工资的比例上还很难确定。依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可知,沿着绩效工资改革的路线方针发展,我国广大医务人员的收入将会被分成两部分,即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如果想要改革可以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并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绩效工资在总工资中所占的比重就不能太小,但比例也不能过大,一旦比重过大,那么绩效工资的来源变成了问题。第二便是财政补助的比重和医疗机构自筹的比重很难得到协调。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工资主要是有财政补助以及医疗机构自筹所构成的。如果绩效工资由国家的财政全额承担,那么广大县、乡特别是财力相对薄弱的乡镇,地方财政将无法支付高额绩效工资。因此,财政补助在绩效工资中只能作为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部分还是需要由医疗机构自行筹集,在医疗机构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过度医疗”的情形。因此要从社会公共服务上对资金来源的渠道进行拓宽,我国的医疗卫生部门应该对绩效工资改革中遇到的资金问题进行及时查找,尽量为确定资金的来源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力图避免地方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之间存在矛盾。最后,还要开辟筹集资金的途径。公共卫生部门应该就资金的筹集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划,首先要明确筹集资金的方向,其次要对筹集资金的途径进行拓展。据调查显示,目前医务人员在资金的筹集上还提出了一些诸如社会支援等新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缓解地方在财政上的压力,而且对过度医疗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避免作用。

(二)在评估体系上存在偏差

就医疗卫生行业而言,是一个相对风险及技术都较高的行业,行业内部对技术及价值有着特殊的划分标准。因此对于各方利益如何衡量,以及怎样可以制定高效的评估体系等是目前绩效工资改革的重点。第一,目前对考核还不是十分明确。对绩效考核主体认知还不够,一些部门不知道对谁考核,这是因为当前医疗卫生部门对绩效工资改革中没有对主体进行明确规定。第二,考核体系在缺乏公允。当前,不少医疗机构所实行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还仅局限于在机构的管理层级权利层内部实行,对机构里一般的医务人员的利益则较少考虑,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在绩效工资的考核中应该充分体现公平、合理、科学。

要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对绩效工资体系进行评价。首先,要进行广泛的调研。省、市、县等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要对其对应的医疗医疗机构逐一进行调研,以医护人员的意见为基础,对所指定的实施方案尽量细化,确保绩效工资的改革方案可以覆盖到全部医务人员,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第二、可以借智参与。换言之就是在绩效工资改革的方案进行制定时,可以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听取他们的意见,或者召开公开的听证会,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制定科学的改革体系。

(三)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错位

在对医疗绩效工资的改革上必须形成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由于在思想上存在错位,给改革带来了很多的不利。首先,领导层面对此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些医院的领导对绩效工资改革缺乏一定的热情,而且重视度也不够。其次,对绩效工资改革的认同度较低,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有一半左右的人认为绩效工资改革就是“涨工资”,缺乏一定的认同度。最后在执行过程中还有部分人员抵触。医院的绩效工资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大锅饭”的思想,部分人员在心理上存在抵触的现象。这就阻碍了绩效工资改革的实施。

二、实施绩效工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实施绩效工资管理的是要需要对以下几点原则进行把握:即公开、公正、公平、实事求实、兑现承诺;科学考核、及时反馈;人才在绩效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科学、可行的绩效工资管理。

三、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制定

医院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是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在制定绩效指标时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既要科学合理且便于操作,又要考虑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利益,制定可以充分激励人奋斗的制度。对绩效指标要进行层层分的解,层层的落实,并相互监督及定期考核。并把绩效管理体系同医院的岗位管理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此来增加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责任心,最终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绩效指标在制定与分解的过程中要考虑具体科室、以及具体岗位的特点,并公正、够公平对对待考核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指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四、对绩效工资的监督管理进行强化

如果想确保绩效考核可以顺利进行,那么就要对其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在过去,公立医院推行绩效管理时大多往往只对结果重视,而忽略过程。在新的考核制度中,应该加大外界的监督力量。尽量避免这种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现象的出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对考核方法进行改进,才能不断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6

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明显降低,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意见》指出,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坚持改革联动,分类指导且探索创新。明确城市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

《意见》要求,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构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5年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明显降低,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010以下。

《意见》就公立医综合改革路径指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通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取消药品加成、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药品使用和医疗行为等措施,留出空间,同步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此外,要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改革作为重点任务,国家、省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给予政策支持,并将相关权限下放给试点城市。

“医改”试点《意见》三大看点

公立医院系统是我国医疗体系的“主力军”。公立医疗体系布局和运行是否合理、公立医院服务是否良好、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医感受。纵观《意见》,其核心主题是:

一、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改革干货】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试点城市要在2015年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

【专家点评】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三个渠道筹资的方式存在若干弊端。一是逼迫医疗行业成为商品销售行业;二是让医院与厂商形成利益共同体,而不是与患者成为利益共同体;三是供方诱导需求的存在促使医疗费用上涨,造成不少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消耗;四是增加了病人遭受“医疗伤害”的风险;五是提供了容易滋生行业腐败的温床。因此,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手术”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与此同时,通过适当提高服务收费和政府补贴这两道闸门,通过医保支付衔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收入减少的问题。

二、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政策干货】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专门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

根据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特点,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改革方案。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专家点评】刘远立说,公立医院改革不是要革公立医院的命,更不是要整肃广大公立医院系统的医务工作者,而是要改革制约公立医院发挥其正常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从而让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变得更加“公平可及,群众受益”。

三、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改革干货】逐步增加城市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挂号和转诊服务号源,上级医院对经基层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到2015年底,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

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各地要制定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

【专家点评】对于目前来说,分级诊疗是一个必选项,不可能跳跃这个阶段。“我们要反思,怎么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教授王虎峰指出,分级诊疗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资源配置使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患者应该能够方便就医,基层有能力提供有质量的初级医疗服务。

(转自:《大河报》)

链接

“医改”的历史沿革

2009年:新医改方案终稿公布

国务院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保付费机制等医疗改革在各地试点展开,新一轮医疗改革不断推进。随后《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通知》等系列配套措施出台。

2010年:医改渐入“深水区”

医改覆盖面,到2010年已取得了巨大进步。提前一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保障范围也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2490亿元。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深水博弈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但因收红包回扣、收费不合理、医生态度差等原因,公立医院仍屡遭诟病。

2012年: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十二五”医改规划的三项重点: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制(保基本)、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强基层)、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机制)。

2013年:基药扩容、大病医保、行业标准提高

2009年新医改以来,国家出台一批医改政策,其中医药分开、医保控费、药品降价、基药目录扩容、基药招标纠偏、抗生素分级管理、新版GSP和GMP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最主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