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范文1

一是加快实施绿色标准化管理,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制定实施环保和节能绿色标准体系,完善和坚决实施绿色高压线,强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格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把能耗和环评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门槛,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制定并实行产品能耗限额,建立公共建筑能耗指标,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对达不到用能、环保标准和节能、环保设计规范要求的投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加快落后生产能力淘汰,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和环保水平,从根本上扭转“三高一低”的局面。力争到20__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7.6;万元GDP水耗下降30。

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工程,整体带动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成煤炭、电力、焦化等重污染行业25个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太钢、煤气化、狮头水泥的循环经济试点经验,抓好屯兰、马兰等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着力抓好城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改造以及太钢、一电、二电、煤气化等28项污染治理重点工程,继续推进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不锈钢园区环境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

三是加快环保科技创新,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科技研究,组建一批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针对煤炭、电力、焦化、化工、冶金、交通等重污染行业现状,组织攻克建筑节能、废水综合利用、红外遥感检测及生物治污、新材料等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和节能型农业机械,优先发展节能型公共交通,稳步推进车用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四是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加快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尽快出台天然气、水、电、热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品的资源、能源差别价格标准。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继续实行“区域限批”,对那些置节能减排于不顾、能耗或污染不降反升的县(市、区)或企业,坚决实施停贷、停运、停电治理,严管“耗能高手”,斩断“污染黑手”。把环保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作为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并建立环境重大案件立案移送制度。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范文2

通过加大一些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严重企业的环境监察力度,即可以保证环境监察工作积极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这些企业的污染排放符合标准。此外,通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税务部门、环境监察部门等的通力合作,采用强制执行和积极鼓励等多管齐下,施加压力和动力,促使企业积极进行节能减排工作,深刻认识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监察和执行力度,更使其意识到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从根本上降低环境污染。环境监察对于节能减排的积极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制订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加强环境监察力度现阶段,虽然我国的环境监察工作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得不到严格的管控,还有些企业由于检测设备不够先进,对于污染的实际严重程度不能准确的测出而逃脱了惩罚。因此,应当结合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例如卫星遥感技术、网络实时监测或者与气象、地质等部门进行合作监察,对于有污染排放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进行强制性的节能减排工作。

1.2环境监察促进企业主动进行节能减排在我国的一部分地区,由于政府更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导致很多企业违规排放,甚至一些根本不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企业也没有收到制裁,甚至发生很多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导致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环境监察部门应当独立于政府之外,能够尽可能的保持自己的专业职能和职业操守,公平、公正地书写和上交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定期强制企业送检样品或者对企业进行抽查。对于比较重要的资源耗费高、污染严重的企业,监察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技术指导,如果不能符合国家法规,应当禁止运营,不能因为高额的经济效益而放纵不管。在监察过程中发现环境污染或者能源耗费情况超标严重,应当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对于该类企业进行停产处理。这些强制性的手段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主动进行环境污染排放处理或者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1.3提高环境监察技术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监测效率目前,我国的环境监察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如空气、水、垃圾、土壤、噪声、森林之外,还有渔业、草原、固体废弃物、放射物、医疗垃圾等不常见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项目,上述这些各个方面都需要先进的监察技术和监测手段。更精密仪器和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更准确地监测环境污染的程度,审查其排放量、浓度等是否超标、违规,根据这些详细的数据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处罚。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很多项目都是手工监测,技术还相对落后,在日后的监察工作中,应当申请技术部门的协助,开发和完善自动化监测软件或者工具,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如气象、地质部门等协调配合,进行空气、水、土壤等项目的环境监察。

1.4学习和吸收国外环境监察先进经验和教训相较于我国起步较晚的环境监察工作,英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起步较早,也卓有成效,应当学习和吸收其先进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出适合我国环境监察的措施,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2结语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范文3

节能减排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以宪法为法律准则,来对节能减排的法律环境进行完善是不容忽视的。就我国目前关于节能减排的法律来看,制定的内容大多都是针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做出原则规定,而很少涉及对工作开展的指导,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作为依据,势必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情况。

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环境,首先,要根据国家目前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扩大法律法规中所涵盖的范围,对现有的法律框架进行完善,从而确保相关制度的开展能够符合当下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目标。其次,要对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中所涉及到的规定和细则进行不断完善,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天然气法》以及《石油法》等。

2完善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环境

完善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环境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节能减排政策的市场机制。自从我国实行低碳经济发展以来,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对产业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和推进,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这种成果却只是单方面的,从整体上来看,传统的产业层次较低和产品档次低的根本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变。为了能够从整体上提升产业机构,首先要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使产品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其次,要努力引进先进的技术来促进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

另一方面是对节能减排政策的市场机制来进行完善,这一部分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是要对碳交易机制进行不断完善,这不仅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而且还能够对目前的生产方式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是要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进行市场化定价。这是最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环境成本以及供求关系的方式,只有将资源性产品进行市场化定价,才能够使能源的收费达到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治理,降低能源消耗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3完善节能减排政策的社会环境

完善节能减排政策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加大对节能减排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尽可能实现使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活动中。其次,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确保节能减排政策能够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够得到宣传,从而使节能减排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能够作为宣传平台的东西也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之外,又加入了网络这一传播途径。使媒体宣传成为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企业行动、提高公众意识的有效途径。

4结语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范文4

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及贯彻执行情况

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宣传教育密不可分。为此,我们始终把节能宣传作为搞好节能工作的基础来抓。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广泛开展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节约能源,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全民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为主题的一系列节能降耗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环保,不断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工信委网站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布环保政策法规及环保工作等信息,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主动引导舆论,促使有效化解各方矛盾。同时在本单位开展了环境法制培训和环境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了环境执法水平。

二、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落实情况

严格考核奖惩。把节能降耗各项指标纳入对各企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我们按照“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总体指标,把节能降耗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个企业,建立起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管理考核体系,充分调动起全社会齐抓共促节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多次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督促和安排工业节能和减排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各行业不同时期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定期监督、监测和检查。

三、节能减排关键措施落实情况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范文5

[关键词]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环境税;资源税

一、我国提出节能减排政策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年均4.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年均2.2%。

我国资源总量虽然排在世界第3位,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排在第53位,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环境方面,一是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剧,水土流失、沙化问题严重。

国际经验表明,单位gdp能耗与人均gdp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条倒扣的钟形曲线,即“库兹涅茨曲线”。这条经验曲线反映了一个一般规律,即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每个国家都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和单位gdp能耗的“爬坡”过程。一般来看,人均gdp在1万美元之前,人均能源消费增长较快;在人均能耗达到4吨标准煤后增速变缓。目前,发达国家已越过“拐点”,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在艰难地爬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将持续一个阶段。2005年我国人均能耗1.89吨标准煤,约为世界人均能耗的一半。经济增长需要消耗能源和资源,即我国人均能源消耗还要“爬坡”。虽然由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等原因,人均能耗增速变缓的峰值在变小,但要在能源消耗增长较快时显著提高效率则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没有成功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自己逐步探索。

因此,必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的理论基础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调控工具,理应在促进节能减排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深入分析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成为理论界、政府部门着力研究的问题。税收政策在世界各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担当重要角色,与其它调节工具比较,税收手段的“双重红利”假设已经在研究者中形成普遍共识。外部性理论是税收政策调控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从社会成本和税收的关系角度揭示了税收政策调控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如果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到了其他主体的经济利益,就产生了外部性问题。这种影响可以是有害影响,也可以是有利影响;一般来说,我们较为关注有害影响,即负外部性问题。无论是设计整体的绿色税收制度,单独开征某一个绿色税种,或在某一个税种中规定特殊的绿色税收优惠措施,其理论基石都是公共经济学与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尤其是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以及“庇古税”的基本思想等。其目的都是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促进自然资源在代内和代际均衡与公平配置;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外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借鉴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就采取政策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70~80年代主要是针对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征税。90年代以后,从零散的、个别的环境保护税种开征,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税收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征收环境保护税已经相当普遍,课征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分为污染税、资源税、能源消费税。

污染税是对污染物排放或污染行为征收的一种税。一是对废气排放征税,如美国、瑞典、荷兰、挪威、日本、德国等开征二氧化硫税;芬兰、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等开征二氧化碳税。二是对废水排放征税,如德国、荷兰开征水污染税。三是对固体废弃物等征收污染税,如挪威的饮料容器税;美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在轮胎的生产或销售环节征收旧轮胎税;意大利对生物降解能力小于60%的塑料袋征税;比利时的环境税适用于饮料容器、废弃的照相机、工业使用的某些包装品、纸以及电池等;荷兰、芬兰、英国开征了垃圾税;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征收噪音税;农药税最早开征于瑞典,后来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均对农药和化肥征收污染税,等等。

许多国家单独开征了资源税,资源税是对开采自然资源征收的一种税,不少国家还对资源开采开征矿区使用费。

能源消费税是对能源消费和污染征收的一种税,一是为了保护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二是可以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美国、日本、欧盟和南非等国家开征了燃油税,还有一些国家对煤、石油等燃料和电力产品征收消费税。

从已经实行环境税的国家看,实行环境税的环境效益明显。如瑞典的硫税使石油燃料的硫含量降至低于法定标准的50%;挪威的二氧化碳税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2l%;美国对家庭垃圾征税使垃圾丢弃量明显降低,回收率显著提高;oecd成员国实行含铅和不含铅汽油的差别税导致市场上含铅汽油的使用比例大幅度下降。

四、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构想

(一)酝酿开征环境税

我国有关专家、学者对在我国开征环境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他们提出的环境税征收方案大致包括独立型环境税、融入型环境税和环境税费方案三种类型。独立环境税方案包括一般环境税、直接污染税和污染产品税:一般环境税基于“受益者付费原则”对所有环境保护的受益者进行征税,纳税人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目的是筹集环境保护资金;直接污染税则以“污染者付费”为征收原则,计税依据是污染物排放量;污染产品税则以“使用者付费”为原则,对煤炭、燃油等潜在污染产品征税。由于独立环境税方案涉及环境保护受益者、环境污染制造者、污染产品使用者,能够广泛激发环境保护意识和制约环境污染行为;融入型环境税是对现有税制的修改和完善,不改变现行税制的结构,但税基仍较窄且对公众的警示作用较弱;环境税费方案是在现有环境收费的基础上进行的费改税,使其具有法律保障,但我国现行排污收费标准过低,若实施费改税则同样涉及税率等的重新设定问题。

笔者认为,由于环境税的征税对象具有特殊性,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可以把环境税的征税对象确定为工业污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工业固体垃圾以及超过我国环保标准的噪音,以后再逐步扩大征税范围。

借鉴国外的做法,环境税以污染物的排放量或者浓度等作为税基;环境税的税率可以采用弹性定额税率从量计征。将来还可考虑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和排污指标交易的办法,鼓励企业努力减少污染和提高治理污染的积极性。运用征收环境税的方法促进节能减排,需要有比较科学的计量手段和自动监测系统,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已习惯于随便排污,也很难监督,如何能对它们的排污进行准确计量,需要很好地研究和解决。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税收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日渐深入,但是,在国际视野下和国际税收框架中的深入研究还相对不足,如关于环境课税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履行国际公约中的税收政策配合与制度协调等,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完善资源税

笔者建议,对现行资源税扩大征税范围,将一些重要资源列入其中,如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等。对水资源课税可促使公众节约用水、企业减少对水的污染,以缓解我国水污染、缺水日益严重的状况;对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课征资源税可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主体节约资源,应将现行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

(三)改革现行消费税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高它的利用效率,可考虑对煤炭开征消费税。根据煤炭污染品质确定消费税税额,在开征初期可采用低征收额、大征收面的方针,对清洁煤则免征消费税。还可将那些用难以降解和无法再回收利用的材料进行生产、在使用中会造成严重污染的包装物品、电池及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等产品列入消费税的课征范围。此外,还可考虑增设一次性餐饮容器、塑料包装袋、镍镉类电池、含磷洗涤剂等产品的消费税税目。

(四)建立健全绿色关税

当前,西方各国大都制定一系列限制进口的环境标准,实行绿色关税壁垒。对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也应强化绿色关税,以全面适应环保形势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需求。

(五)完善有关的增值税政策

增值税政策的完善思路可以考虑实行差别税率。同一类产品,对生态保护有利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买行低税率;对生态有害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品实行高税率。如,对使用清洁燃料(乙醇、氢气、石油液化气)的汽车产品适用低税率,对使用汽油、柴油的汽车产品适用高税率。不同类产品中相互之间有替代效应的,对生态保护有利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类,实行低税率;对生态有害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品类实行高税率。如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存在潜在的替代效应,可对电动自行车适用低税率,对摩托车适用高税率。另外,某些产品的发明对生态环境保护将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并对整个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可实行零税率,如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等。

需要说明的是,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并不是孤立实施的,而是有一整套政策体系和配套措施,其反映国家经济调控制度和政策手段上的创新。在传统的开征能源税、环境税以及不同税种和不同税种的优惠政策之间协同配套之外,根据《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的规定,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以总量控制为主的三种灵活的碳交易制度。其重要意义不仅是把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扩展到国际贸易与投资等领域,更重要的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构建了一种双赢的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按照这一机制,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履行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义务。

五、相关配套措施

一是转变观念。各级政府要转换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注意力集中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把节能减排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而不再把追求gdp的高增长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用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制约各级政府盲目攀比gdp的行为。要充分认识到在现阶段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要求,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核心正是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首先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首先要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

二是对短期内迅速提高高能耗行业能效的难度应有充分认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无疑会降低单位gdp能耗。然而,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过程,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必须举国之力,集中力量,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来实现。当前,完善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协调上,清除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如排斥生活业发展的政策和做法、歧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政策、变相激励过度开采的出口退税政策、最低价中标政策等。在工业、建筑和交通节能中,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避免重化工业的盲目扩张,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这不仅是因为其节能潜力大,还在于可以为农业和三产能耗增长腾出空间。

三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治本之策。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探索有效模式,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推动重点行业、园区、城市和农村的循环经济发展。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落实到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制度设计、项目决策和法规、规范制定等关键环节。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能源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抓好重化工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改造,推进产业链的延伸组合,实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范文6

关键词 船舶;节能减排;环保

中图分类号U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107-02

0 引言

船舶的碳排放具有移动性、跨区域性、无界性等特点,为了响应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船舶的设计开始向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节能型船舶的设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节能型船舶的发展趋势和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船舶节能减排的技术策略。

1 航运业碳排放和节能减排的现状

1.1 航运业碳排放现状

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航运业是比较环保、节能的运输方式,因此航运业的碳排放的问题一直被忽视。通过比较航运业和其他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可以看出航运业的碳排放量最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航运业不需要进行减排,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视航运业的减排问题。对于中国,交通运输业是油品消费较大的行业,其中航运业占的比例较大,因此航运业的碳排放总量较低,但是增长速度却超过了其他行业。

1.2 航运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通过制定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使得航运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航运业的节能减排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节能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协调;缺乏市场经济的刺激政策和手段;基础工作不到位;能耗控制机制不完善;节能信息服务不完善等。

2 节能型船舶的发展趋势和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节能型船舶的发展趋势

目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船舶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选择节能型船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选择节能型船舶需要坚持的两个原则:1)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河流,选择不同的节能型船型;2)根据经济效益因素选择不同的节能型船型。节能型船舶除了船型、螺旋桨等因素影响节能外,还存在许多因素,比如航速和外界条件等。

2.2 节能型船舶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节能型船舶的研发与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节能型船舶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部分政府对于节能型船舶的环保作用认识不到位,并没有给予资金以及政策上的支持,这是节能型船舶在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节能环保意识不强

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必须依靠宣传才能增强节能减排的意识。节能型船舶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决策者以及船东对节能型船舶的认识不够,从而影响节能型船舶的研发和推广。

3)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

节能型船舶的造价较高,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大多数船东会选择造价低、短期经济效益高的船舶,一般不会选择造价高的节能型船舶。

4)基础设施的制约

目前我国中一半的航道存在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条件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大型节能型船舶的推广。

5)缺乏法律保障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需要利用法律对环境保护进行制约,目前船舶的能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非常的大,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对于环保型船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节能型船舶推广受到阻碍。

3 内河船舶节能减排的应对措施

船舶的节能技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降低船舶阻力、提高推进效率、优化系统配置、节能设备的应用、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船舶的减排技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通过节能进行减排、船舶整体设计、设备配置的问题、使用的燃油。

3.1 降低船体的阻力

对船体进行低阻力线性设计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低阻力线型设计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总体设计优化和线型优化,经过验证,低阻力线型能够节约1%~3%的能源。除了对船体进行低阻力线型设计可以减少船体的阻力以外,船体表面也可以进行减阻处理,主要包括减阻涂料和气泡减阻两种方法。其中气泡减阻是利用空气的概念,并且气泡减阻已经在船舶中得到应用。利用涂料进行减阻可以节省4%~8%的功率,目前已经运用到大型集装箱上,但是还没有应用到小型和散装船。

图1 低阻力线型设计

3.2 提高推进效率

提高船体的推进效率技术包括改善尾部设计、采用主机设备两种方法。其中改善尾部设计主要是指加装螺旋桨,采用曲角舵以及加装舵前缘整流体等方法。利用主机降低功率,可以降低船舶的燃油率,采取这项技术可以节省3%~6%的能源消耗。

3.3 利用废热进行节能减排

船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大多数以热辐射和热交换以及废气的形式消耗掉。采用废气再利用技术不仅可以节约能耗,还能起到环保的作用,由于对于废热再利用的技术较为复杂,因此在大型集装箱船中的应用较多。

3.4 燃油使用方法的改变

在船舶中采用轻质低硫燃油和燃油乳化技术,都可以起到减排的目的。利用燃油乳化技术降低了燃油的燃点,从而降低了碳化物的形成,起到了减排的目的,在新船上采用这项技术比较实用。

3.5 对船舶进行压载水处理

对于船舶进行压载水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采用压载水处理装置;研发无压载水船舶。在压载水处理方法中,分离加化学消毒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将压载水处理系统应用到船舶上面临几个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选择合适的位置来满足设备的需求;达到防爆要求等。无压载水船舶的研究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部分技术问题,因此今后对无压载水船舶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通过本文对航运业节能减排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在创建节能减排的航运业中存在部分问题,发展航运业的低碳排放以及节能减排是我国航运业面临的一个挑战。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节能型船舶研发力度的加大,我国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将会逐步完善,推动航运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建豪,龚安祥.中国航运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海运,2011,3(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