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1.高中英语阅读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

1.1 提问式。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常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增多。但是提问式的教学模式可能引发一些负面的影响。如:(1)问题的角度把握不到位。如果教师设计的数量及覆盖面由于质量低,就使得学生对文章阅读以及语言的学习与理解只能处于基础状态。 (2)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性较多。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并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不再用心阅读文章,转化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学生阅读的控制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空间。

1.2 对话式。在提问式教学模式的发展下,出现了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课程的设计与学生的参与,使教师与学生能更加融合。但这种教学模式的问题在于:(1)形式大于内容。教师注重情景的设计,有时就会有几种情景设计不连贯,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偏离。(2)回答代替互动。如果教师注重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课堂交流就成了简单的应答活动。(3)缺乏逻辑性思维。教师为了是口头交际的教学情景跟方便,常常忽略了多种情景结合的主题。

1.3 讨论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首先由教师进行备课,其次在课堂上布置讨论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进行讨论总结。但是,讨论模式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阅读材料。所以讨论式只是一种片面且单一的教学模式。

2.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教学目标

2.1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是把任务作为课堂的一种语言学习活动,大概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其中心应该是意义,以意义为中心的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2)任务的亮点在于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种交际问题必须是源自于现实世界。而且要能具体的贴近生活、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够让学生们充满兴趣并对此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3)任务的设计应该注意到任务的完成,证明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任务的完成情况。

2.2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目标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养成,教师在这个目标中发挥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学生的阅读进程,活跃课堂气氛,并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助和互动。发掘学生头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整个阅读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以此来完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任务。

首先,任务型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从学生的日常的社会生活及认知层次出发,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感情态度,以及能够积极自主的学习。

其次,教师要以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的角色进入到阅读教学中,并以如何让学生"学"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以及整体素质。

再次,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接受并且满足更多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提供学生从多方面获取语言信息,并将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够应用到阅读实践中。

3.任务型教学模式案例及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步骤: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后续。接下来我们结合教材WE LOVE ENGLISH---BOOK II---UNIT FOUR;AT THE ZOO这一课来展示一下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并且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

3.1 任务准备:结合实际让学生学习到课堂时间内应该学习的词、句、对话等知识。可分为以下几点:

a.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

b.培养学生的兴趣。

c.让学生尽快熟悉规定的话题和语境。

d.掌握关键的课堂知识并搜集用于写作的素材等。

如在AT THE ZOO这一课中,其目标为:

a.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够听、说、读关于描述动物的名字、颜色和外形特征等词、或者句子、小故事等;能简单的在提示下写出应掌握的单词和句子;了解元音字母"O"和"U"的读法和其在单词中的读音。

b.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合作的态度。

c.使课堂学到的也能充分利用到生活中,并在生活中主动发现简单英语,学会主动思考和联系,将学到的简单词汇运用到生活中。

3.2 任务实践:这是教师指导学生并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实践的形式可以有多样化,比如手工制作,唱歌,讲故事,角色扮演、讨论等。在AT THE ZOO这一课中,我让学生们课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动物的图片,上课的时候贴在墙上,然后五人一组进行游园活动,每组内的成员都能轮流当小导游来为其他同学介绍黑板上的动物,包括动物的名称、颜色以及身体特征等,其他人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3.3 任务后续:在课堂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找一些同类的文章或者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让同学们记录下来关键词,然后进行复述。使学生们能够纠正错误,也方便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分析: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使同学们将自己社会经验和实际生活融入进课堂,使学生能够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并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资料

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也制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提升。为弥补这些不足,探索及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是每个任课老师所关注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出现,给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基本情况,就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

作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相继涌现,并在指导课堂教学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一)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张晓梅、王妍妍、马增林(2014)探讨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工商管理专业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阐述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谢朝阳(2015)从师生角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就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进行对比,并分析翻转课堂在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应用意义,同时就任课老师如何有效应用翻转课堂开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提出相应措施。陈洁(2016)结合慕课的应用,探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作用及特征,分析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及其在课前、课上、课后的应用策略。张爱琴、刘东霞、宿丽霞(2017)比较翻转课堂与案例教学方式的异同,分析“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就“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提出教学策略。习波、杜钟(2017)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就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完善课前教学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应用多种反馈与评价手段等内容。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虽然理论界已经就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展开研讨,相关研究成果也相继涌现,但缺乏实证调查与研究。究竟工商管理专业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取得怎样的效果?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在哪些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访谈的方式,就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不足进行研讨,并提出改进策略,可为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工商管理专业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而翻转课堂强调自主与合作学习,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同时,为促进该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利用,首先应该完善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教学案例,预习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任课老师准备教学案例,视频或幻灯片,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习,并提交预习报告。首先由任课老师筛选工商管理教学案例,课前通过在线平台案例,由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视频阅读教学案例,对案例内容有深入全面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加深对案例的印象,并提交预习报告。翻转课堂改变传统课堂讨论的模式,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和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任课老师利用幻灯片或微视频,对案例涉及的内容进行回顾,学生则在课前思考案例和相关理论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准备阶段,任课老师要选择生动有趣的案例,提高幻灯片和视频制作技巧,为学生展示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并详细掌握案例设计的理论知识,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与规划。

(二)课中———创设案例情景,开展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中,主要环节是讨论与互动,同时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先由任课老师创设学习环境,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开展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内容,将每5~7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明确每个组员的任务,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并且每个小组讨论后要整理组员的观点,形成小组学习成果。班级讨论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汇集每个小组的观点,最后形成结论和学习成果。在讨论与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任课老师应该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多个角度对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探讨和分析,进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有行业专家、优秀工商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还能拉近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距离,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课后———整理教学资料,进行反馈评价

课后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与总结,学生要汇总课堂讨论的观点,撰写总结和分析报告。任课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平台及时答疑,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完成后,任课老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发言、幻灯片制作情况、分析和解答问题情况、讨论发言次数、分析报告撰写等内容,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并计入学习档案。总之,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学习任务实现前移,课前由任课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借助互联网和视频自主观看并思考。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任课老师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课后由学生递交学习报告,任课老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三、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不足

为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结束后,对四个班级的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达94.5%。同时还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感受。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

问卷调查显示,翻转课堂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调研过程中,在被问到“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你是否愿意接受翻转课堂用于教学”时,有186名学生(占93.3%)赞同将翻转课堂用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提高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此外,对比分析翻转课堂实施前后的情况,可以发现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团队合作与沟通、掌握专业知识方面效果显著。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不足

调查显示,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反思和改进。一方面,任课老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进,学生的主动性有待提升。任课老师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解答疑惑,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主体地位与作用,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主动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优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缺乏。工商管理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复杂,有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微视频资源的支持。但目前优质教学资源缺乏,信息共享不足。因此,有必要提高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录制能力,注重教学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尽管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然而,要想促进该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完善教学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活动。根据存在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一)构建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

工商管理专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取得更好的效果,离不开丰富的案例资源支持。优质的案例能反映企业真实场景,调动学生兴趣,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一方面,要重视现有案例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增强案例开发意识,采用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挖掘典型案例,并不断完善教学案例库,促进资源共享。同时还要注重更新和完善,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案例库,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二)建立开放式的学习平台

目前,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以理论为主,关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师生角色转化等,但是对翻转课堂与慕课、在线课程、网络教育的联系的研究不被重视。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为翻转课堂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尤其是慕课、在线学习、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为翻转课堂提供有效支撑。因此,有必要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建立开放式学习平台,推动翻转课堂与慕课、互联网融合,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

(三)调动学生参与并重视课堂讨论

灵活采用小组讨论、分组辩论、合作学习、班级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效融入翻转课堂学习活动之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讨论活动当中。任课老师还要适当点评,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技能。

(四)开发学习资源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任课老师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重视视频、音频、动画资料的收集,提高微课制作技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翻转课堂的深入参与和教学质量提升。要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开阔学生视野。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学,让学生从翻转课堂中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

总之,翻转课堂不仅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同时也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任课老师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该重视翻转课堂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并建立教学案例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最终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梅,王妍妍,马增林.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2014(07):60-61.

[2]谢朝阳.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企业,2015(11):95-96.

[3]陈洁.慕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电大学报2016(2):17-20.

[4]张爱琴,刘东霞,宿丽霞.基于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58-63.

[5]习波,杜钟.“翻转课堂”在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创办你的企业课程为例[J].管理观察,2013(7):133-135.

[6]周晓.基于翻转课堂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91-93.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一.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剖析

[案例一]:《爬山虎的脚》整体感知教学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以后)

师:爬山虎是一种植物,怎么会有脚呢?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仔细读课文,看看你自己能读懂些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大约6分钟以后交流)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念读了文章的第六自然段)

师(提醒):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谈你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其实就是长在叶柄的几根细丝。

师(肯定其语言精练):还有不同的收获吗?

生:读了课文,我还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就慢慢变成小圆片,没触着墙的时候,不几天就萎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们对课文的哪些内容感兴趣?

(于是,学生又开始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片段。语文课程标准上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保证了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初衷不错。可是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他们初读时获得的混沌、零散、表象的理解,顺势推进,使之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显然上述片段中教师只注重了让学生交流个人的初步收获,却没有引导整体性思考。

[案例二] 《小狮子爱尔莎》精读交流环节(围绕“小狮子爱尔莎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话题展开交流时,教师的部分引导)

师:文中还有表现“爱尔莎是怎样的狮子”的句子吗?

生:第二自然段中:“看见我蹲在河边,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可以看出爱尔莎特别活泼,特别喜欢它的主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句话。

师:这种场面我们是否似曾相识?你有没有这样嬉戏的场面?

生1:洗澡的时候,我往妈妈身上泼水。

生2:爸爸给我洗澡的时候,我往爸爸身上洒水。

生3:我平时不爱洗头,妈妈要我洗头的时候,我就往妈妈脸上浇水。

生4:有一次洗澡的时候,我把水往妈妈脸上洒,还故意把头扭向一边。

师:看了这样的场景,你觉得他们像什么?

[案例分析]

这是常见的师生围绕课文内容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层次性和指向性。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曾经有过的嬉戏场面时,4个孩子给定的实际上是一个答案。这时教师如果再引导“除洗澡以外,你还有在其他场景中嬉戏的经历吗?”学生的思维定会发散而不拘泥于“洗澡”这一平面了。

[案例三]:《五彩池》自主探究教学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并结合课文的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质疑:“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一下子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

师:哦,你观察得很仔细。不知大家听清楚没有,游泳池应该具备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生:水很清。

师:对,也就是说要有卫生条件。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

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书,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尖尖的,这样游泳时就会有危险。

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子怎么能游泳呢?

生:(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就是,是的!

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有个问题:“如果五彩池具备游泳的条件,你会不会去游泳?”

生:我也不会去,因为五彩池那么美,如果大家都去游泳,过不了多久,五彩池就没那么美了。

师:(问提问的同学)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

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

[案例分析]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我们并不否认学生是在探究和交流中明白了五彩池不能游泳的原因,得出了满意的答案。但是这算是个性化阅读吗?花不少的时间讨论“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的问题,显然是既无效又耗时的。课堂虽然热闹,学生发言积极,实则意义不大。案例提示我们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1.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对课文的学习内容也是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但是无论如何选择,每一个环节要达到哪些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心中有数。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中强调:“阅读教学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任意肢解课文的弊端,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的同时尊重学生自读感悟的个体性、差异性、创造性;还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去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积累的能力。精读教学还要重视引导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这段话不仅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对我们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文本学习的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运用范读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强有力的阅读期待。在初读阶段,学生刚接触文本时,主要通过读从整体上感受文本内容,这一阶段的读必须充分,要使学生对读如朱熹所言:“须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掉一字”。主要通过个体的自由朗读、齐读、范读来实现。在精读阶段,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则可以精选课文中有利于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丰富内涵的语句或者在表达上比较有特色的词句或段落,运用默读、诵读、美读等形式来实现。

2.根据学生当下的学习状况及时深层追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质疑,但是发现问题过“散”时,要巧妙地“收”;问题过“偏”时,要巧妙地“纠”;问题过“大”时,要巧妙地“引”,……切不可就问题论问题,而是要沉稳地去引导学生的思路。在学生对老师所问的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语言上的肯定,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问问题,激励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探求。如:你的回答启发了我的一个新思路;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很到位;你的思路很好;他的回答使你想到了什么……这样把学生的思路引到对知识的思考和问题的研究上,思维才能真正得到训练。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无论是引导学生质疑,还是自己设问,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交流中要多留心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读后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因势利导,把握“教会学生学习”这一终极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阅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3.处理好个性化阅读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看学生在读中实实在在获得了多少感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要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但是教师也要把握教材的主旨,对于偏离教材主旨甚远的问题要巧妙地转换和引导,在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控,在自读自悟中逐步深化理解。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英文绘本 选择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4-02

目前,小学生中存在许多人不愿意阅读、不会阅读的情况。而英文绘本中精美的图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丰富孩子的语言输入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及途径,其中的图画能够很好成为一种辅助工具以理解所阅读的文字。除此之外,绘本涵盖的范围较广,同时其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有助于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同时提高词汇量,不断丰富其感情,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综上而言,英语绘本用于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之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英语绘本的特点及作用分析

1.直观形象,贴近生活。在英语绘本中,图片是其最主要的特征,通过这些图片,再配置一定的文字说明,可以综合处某些情景,构成一定的故事梗概,通过这些故事情节,能够使得小学生对故事有一定的趣味性,对阅读产生一定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主动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减少因为词汇量不足而造成的阅读困难。通过长期使用英语绘本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明显提升孩子的阅读信心,并通过阅读中贴近生活的情景内容,能够将英语阅读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对英美的文化习俗等有所了解,为后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2.故事性以及情感性较强。英语绘本中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图画与文字进行综合,以图片为主,文字辅助说明,完整呈现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情节相对紧凑,语言与图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可以通过图片进行情境的想象,并结合文字来构架完整的故事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熟悉英语的语法,增加词汇量,了解语言结构等。在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时,能够充分掌握英语语言阅读的策略。而在英语绘本中,因为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小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文字来感受其中的情感世界,不但能够丰富孩子的情感,还能够增强其表达能力。

3.节奏性较强,易于感受理解。为了便于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现在的英语绘本在语句上多采用的是重复句式,通过这种节奏感十分强烈的语句,可以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强语感,便于进行记忆。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这些语句读起来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小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掌握其中的阅读节奏以及相关旋律。而绘本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小学生阅读能力,在选择词汇和语句构成时,选择了一些容易掌握的语言知识,以此提高其阅读能力,增加语感,形成一种良性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英语绘本教材的选择以及应用

1.小学英语绘本的选择。在选择小学英语绘本的时候,应当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学习,结合实际的学生来选择合适的绘本。而小学生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是一个十分初级的阶段,因而,所选择的绘本难度不宜过高,相对简单,能够将一些相对零碎的词汇通过有一定旋律的语句进行组合,进而形成一个较为立体的形象。相对于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在进行绘本的选择时所考虑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共同的重点是因当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通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拥有一定的学习技巧。

2.英语绘本教材的应用。小学生的英语绘本教学目标,首先是培养其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避免过分强调对英语的词汇、语句的掌握,而是将其融入到某个情景之中,对整篇英语进行掌握。其次,小学英语绘本包含了语言、图片、美术等方面,包含了图文性、趣味性以及良好的旋律性,在课堂上以英语绘本的情景为主要的阅读方式,并由教师进行一定的延展,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案例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目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较为常用的英语教材是PEP,不但词汇和语言结构相对简单,且情景丰富,节奏轻快,非常适合与小学生进行阅读。这种教材可以丰富小学生的阅读,但是篇幅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使用其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由小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方法,结合绘本中的图片和文字,将学习内容及进行深化和丰富。为了能够进一步进行相关的教学说明,通过对“We love animals”的具体教学分析,来探索绘本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是let's learn环节,在改环节中,教师利用绘本的封面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来回答这些问题,具体如下:

what's this?

It's an elephant.

what's that?

It's a bear.

采用这种方式以及这些问题,就会自然而然提出elephantt、bear之类动物的名词,与绘本中的图片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动物名词。

其次是let's chant环节,同样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问答交流:

what's fat?

Look at the cat,it's fat.

what's big?

Look at the pig,it's big.

wha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og,it's on the log.

wha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duck,it's in the truck.

这种问答的方式,可以提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小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理解,而简单的问句可以使学生便于理解,并主动进行回答。在回答之后,让小学生结合绘本中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加深对词汇和语句的理解。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对绘本的选择十分重要,不但要考虑难度的大小,还要综合整个绘本的丰富内涵。在利用绘本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当对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将英语绘本对小学生阅读的作用最大化,充分利用绘本来提升小学的英语教学能力,提高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Perry Nodelman:《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M].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13年版.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5

[关 键 词]:质疑教学;流于形式;灵动;有效

G623.2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依据新课标精神,质疑教学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才能让质疑教学灵佑行呢?下面,结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与分析,我谈谈自己点滴的认识和做法。

案例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有疑问吗?

生:哪里发生了地震?

生:父与子在地震中的表现怎样?

生:为什么说父与子“了不起”?

(没有让学生继续提问题。)

师:同学们都请坐,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案例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不懂的问题吗?

生:别的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不挖?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别的孩子的父母认为“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

生:为什么阿曼达的父亲挖了38小时仍然不放弃?

师: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你能回答吗?

生:因为父亲心中有儿子,他爱自己的孩子。

生:儿子是死是活,父亲总要找到他。

生:因为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案例三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课例: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中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组长把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整理好提出来。

生::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

师:你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学们先在学习小组中合作学习这个问题。

(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中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师:下面汇报、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汇报前,老师提出明确要求:

别的小组汇报时必须仔细听,如果他们汇报的问题也是你们学习的问题,就想一想他们的理解和你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比较一下谁的理解更好。别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们是否可以帮助他们解决。

(各学习小组汇报。)

第三小组学生:我们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中的“再”字中知道了之前有围观者、消防队长和警察阻挡过他,但没有成功。这样更能反衬父亲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小组成员愿意朗读他们的对话。

师:你们学习小组不仅会斟酌词句,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我特别欣赏你们这种学习方法。

(第五小组的组长举手了,似乎有不同的见解。)

师:你有更好的理解吗?

第五小组的组长:我们组也认真读了第12节,从“8小时、12 小时、24小时、36小时”我们知道了父亲为了救孩子挖的时间长。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们明白了父亲非常劳累,伤痕累累。从“没人再来阻挡他”可以看出父亲为了救孩子不顾一切。

第四小组的组长:“我们认为第12节只写了父亲的外貌和动作,还可以写得更具体些。比如可以写父亲遇到危险时的情景。我们补充的句子是:突然,余震来袭,一块大楼板从上面滑落下来,父亲躲闪不及,大楼板的一角砸在他的脚上,顿时,脚趾鲜血直流。父亲不顾包扎,搬起楼板,继续挖起来。

师:你们能超越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你们最了不起!

第六小组的学生:我们从重点词语“不怕”中体会到儿子勇敢坚强,从一个“让”字中体会到儿子先人后己的品质。

师:你们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真会学习!

・・・・・・

案例分析:

“课例一”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然而学生围绕课题提出很多问题后,教师没有及时组织学习,将问题置之一边,却按照预设教案教学生字和词语。这样的质疑教学只是为了体现教学中有质疑教学环节而已。

"课例二"中的质疑可以说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的。但是,一边质疑,一边释疑,课堂成了一问一答似的“记者招待会”现场。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更没有合作交流,何谈理解和感悟?这种模式化的质疑教学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效果不佳。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同课异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2-0054-05

一、研究背景

同课异构是不同教师在同一时期或同一教师在不同时期为同一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班级进行教学的系列研究活动。它能有效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更好地比较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能促使教师以学生为本,结合自身的特点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自己先后三次关于《牛津小学英语》(江苏版)6A Unit 5 On the farm A板块的同课异构(下称案例1,案例2,案例3)为例,谈谈如何应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案例介绍

三节课的主要教学流程:

三、对比分析

三个案例是笔者在不同时期的教学设计,各有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新课导入的差异

案例1是谈话导入,教师自我介绍时引出生词cow, carrot, a funny cartoon, watch a film等并教学,然后展示家人参观农场的照片,学习新短语 collect eggs, milk cows, pull up carrots和新句型“What did you do on the farm? I …”同时讲解一般过去时。

案例2是猜谜和童话导入,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学习部分生词、短语,由谜底的小动物引出本课主题:On the farm,随即播放了一个flash童话故事:农场今年大丰收,可是农场主唐老鸭生病了,当他病好后发现农场的活全干完了,他的朋友们在他生病期间帮他拔了萝卜、捡了鸡蛋、摘了桔子。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感知过去式。

案例3是TPR图式导入,从play basketball, clean the window开始,教师出示色彩鲜艳的图片:果实累累的桔子树,堆满鸡蛋的鸡窝,奶水充足的奶牛和丰收的萝卜田,伴随着生动的肢体语言,和学生一起想象并模拟着农场收获的场景,做着摘桔子、捡鸡蛋、挤牛奶、拔萝卜的活动,说着动感十足的chant。在此基础上,教师先请四名学生根据指令(milk cows, play basketball, collect eggs and play the violin, listen to Helen and Nancy)做动作,然后提问What did he/she do just now?猜动作,复述学生答案时巧妙带出动词的过去式,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练新句型,并由最后一个动作自然地进入文本阅读。

导入活动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导入要尽量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给学生提供语言使用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1]案例1中教师像一名农夫,把所有的生词和新句像土豆一样挖出来,设置若干小情境逐一学习,虽然能为后面的阅读教学扫除障碍,但零散的情境不仅费时,而且与语篇原有的大情境缺乏联系,无法融会贯通,使得原本不复杂的内容因为过多的活动变得繁琐而零乱,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案例2中教师执著于耳目一新的设计,追求热闹的课堂效果,把现成的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编写的教材丢掷一边,另起炉灶,是本末倒置,舍近求远。挑战性的猜谜和有趣的童话故事既没能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成为课堂的亮点与出彩之处,反而占用了课堂时间,妨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巩固,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案例3中教师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将新知嵌在TPR的活动中,借助图片,在动感十足的游戏中学、练新的短语,有效地激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文本与已有经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诵读节奏明快、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chant,使学生对新知的音、形、义掌握得轻松自如,为理解阅读材料奠定了基础。读指令、猜动作的游戏创设了真实的交际场景,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最后通过听Nancy和Helen谈话进入课文,得体、自然、流畅、巧妙。

2.重点把握与难点突破的差异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理解、掌握对话内容,难点是在掌握对话的基础上,运用本课语言谈论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案例1将主要精力放在词汇、句型的学习和语法的讲解上,创设的任务零碎散乱、缺乏联系,非但不能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结构的掌握。整节课机械操练花费了较多时间,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与思考学习内容的时间并不多,对文本的处理却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导致学生无法整体感知语篇。这样的教学,实际是把对话式的语篇上成了以学习词汇和句型为主的对话听读课。因此在理解课文环节,尽管教师激情洋溢,但大部分学生的眼神是一片茫然,应答者寥寥无几。

案例2铺垫没有达到目的,课文学习部分教师又将完整的情景硬生生地拆分为4个部分,逐一呈现,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牵引下按部就班地做一些毫无联系的听力和阅读练习。课上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真正调动学生语言思维的活动少,学生的话语能力未能得到训练和提高。这与整体语言教学法的宗旨——在完整的情景中理解和分析语篇是背道而驰的。

这两节课教师主要考虑了活动的呈现方式,而以情景贯穿整节课、在情景中开展话语交流的意识比较弱,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则更不能得到落实。

案例3导入时的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激活、归纳、整理了已有的认知图式,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听(搜索信息)、读(发现信息)、答(处理信息)以及重整信息等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领会了文章的主题思想,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得到了阅读策略的指导。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自然流畅,环环相扣,经历了“整体感知语篇—局部细致分析—再次整体呈现语篇”的“整—分—整”的教学过程。

3.问题设计的差异

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效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2]

案例1、2设计的问题基本相似,如引言部分只有4句话,教师提了多个问题:What holiday was it last week? What day is it today? When does Helen go to school? Who does she meet? Where does she meet Nancy? 课文主干部分也是如此。这种提问把原本简单的整体信息肢解成了零碎信息,不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记忆和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还干扰了学生关注对话背景中的信息。这样将总任务“嚼碎”了喂给学生,表面上看能使教学层次更加清晰,任务的操作性增强,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与提升。因为当学生独立面对问题时,需要的是对问题整体把握的能力、连续的思维能力和自觉的判断能力。

案例3设置了一组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1)What did Nancy and Helen do on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2)Who watched a film? Who visited a farm?(3)What did Helen’s family do on the farm?What did they do on Monday?What did they do on Tuesday?

借助思维导图,教师从主干问题到分支问题依次展开(见图1—图3),引导学生用抽丝剥茧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脉络,进而理解并掌握语篇内容,培养阅读策略。这些前后连贯、一气呵成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处于有序、轻松、自然且高效的良性状态。

对于本课新的语法知识点——一般过去时,教师借助思维导图3中所有动词后的ed/d都是红色这一特征,通过问题“Look at the verbs. Did you find something different? Why?”启发,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4.拓展提升的差异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应用学得的知识、技能、策略去解决现实问题。案例1利用学生熟悉的旋律填上新词练唱巩固:What did you do? I visited a farm. What did you do? I milked cows. …该歌曲操练的仅仅是生词和句型,没有学以致用,未能彰显语言的交际功能。

案例2的拓展一是复述课文,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进行存储的有效方法,能够防止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遗忘。但课文对话长,且前面的教学活动未能让学生理解文本,把握重难点,复述活动几乎没有学生响应,教师只得草草收场。二是教师提供了一段录音材料:当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结束中国之行回国后接受记者采访的一段对话,介绍她在中国的行程和感受。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完成填空。该活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时代气息,很好地应用了本课的语法重点,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但是这样的对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并非“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并能在生活实际中应用”[3],难以获得学生的共鸣。

案例3的拓展同样有复述课文,思维导图式板书(见图4)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连接与联想使知识内容组合成“块”,把本课的内容联成一幅知识网络图,能有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记忆。学生复述时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整节课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是教师提供了国庆节学生可能去的五个场所:At home、 In the park、 At the zoo、 In the library和On the farm以及部分活动图片:watch TV, water the trees, catch butterflies…要求学生分组描述自己的国庆假日活动。该活动使教学内容链接学生生活,并利用学生个体之间的信息差,让他们产生交流的需要。这样的拓展能使英语学习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学习课文的意义和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使课文变得生动真实,真正实现“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小组汇报后,教师还就汇报情况和学生一起以如下chant结束学习:

Stayed at home, watched a cartoon. Went to a park, played with a balloon.

Visited a farm, watered a tree. Wonderful holiday, for you and me.

该Chant进一步深化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效地提升了文本的主题,把学习、生活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4]

5.家庭作业的差异

英语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案例1和案例2的家庭作业形式固定,缺乏弹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差异。

案例3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式家庭作业能以语境、语篇为主体带动词、句的复习,既激发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兴趣,又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巩固了生词、短语和新句,搭建了语篇知识框架,强化了篇章结构意识。能帮助学生将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及时转化成相关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交际性,可谓一举多得。同时作业的分层设计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因人而异。基础题紧扣文本,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上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选做题可以分工合作,共同提高,完成的过程是促使学生整体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语言内化活动的过程。这样的家庭作业能满足优等生更高的求知欲,减轻中等生的压力,学困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各有所获。

6.板书设计的差异

案例1、2的板书是传统型的板书,展示了本课的生词和句型,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就已经完成,对于语篇整体教学没有多大的帮助。

案例3中的思维导图式板书(见图4)犹如语言支架,随着文本理解的深入步步推进,将文本内容显性化,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该板书把语篇和语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课文既简洁清晰、具体形象,又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流畅表达,为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积累了素材,为学生阅读后输出语言搭建了平台,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反思

案例1和案例2教师花一半时间扫清新词语障碍,以讲解语言为主,练习和掌握生词和语法点为目的,忽视了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语篇整体教学不是通过教师烦琐的讲解和庖丁解牛式的分析所能达到的。因为“语篇意识的缺失会给英语教学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仅凭借丰富的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英语教师很难胜任英语教学的任务,结果只能使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不系统,不完整,对所学语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不利于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使用语言获取信息,不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最终无法有效实现课程目标”[5]。

案例3中教师立足教材,整节课应用思维导图,以读为线、以悟为核、以生活为源、以积累和运用为目标,找准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教学。阅读前的头脑风暴法、图片展示法等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激活、归纳、整理已有的认知图式,激发学生兴趣,为有意义习得新知做好铺垫。活动设计简洁明了,直奔主题。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使之结构化,有利于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促进意义构建,突出重点,扎实有效。阅读后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共同建构知识,趁热打铁,提升内涵。

整节课,思维导图发挥了阅读前引导,阅读中引领,阅读后引申的作用,能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学习、情感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五、结束语

通过三节同课异构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案例1是囿于词句缚手脚,案例2是追求生动难突破,案例3是整体阅读天地宽。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能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篇学习中获得阅读乐趣,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灵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理等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凤歧,梁承锋.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9.

[2]陈则航,王蔷.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原则与策略 [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1).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