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1

[关键词] 市场营销 教学改革 案例分析 商业计划书

一、引言

《市场营销学》是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九门核心课之一,也是管理学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覆盖面广、影响大。目前,市场营销课程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广告学、国际贸易、旅游管理、信息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管理、财务专业等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覆盖面广,影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浙江经济的腾飞,市场营销专业也是连续多年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实践表明,企业中80%以上岗位与营销相关。目前,许多学校都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践,对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进行经验总结与进一步探讨。

二、案例教学改革目标与要求

1.案例教学改革的目标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方法改革理念是通过大型案例分析和商业计划书贯穿整个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把学生被动式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营销理论知识与探索分析具体案例能力。案例分析重点在于概括、分析与应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PPT、电子杂志、声音、图像、广告片等,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案例分析能力与情景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而商业计划书重点在于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能力,通过学生自己构思有创意的商业点子,然后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知识,重点是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撰写出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要求实现创意、理论知识与实践可行性三者之间有效结合。

2.案例教学改革的要求

为了真正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提了三个要求:第一,《商业计划书》必须是原创,不能抄袭,教师将对其作业进行网络反抄袭检查,发现抄袭则本课程考核不合格;《商业计划书》必须达到一定字数要求,按照毕业论文规范要求进行排版,页数必须达到20页以上;第二,案例分析要求选择一个企业,对其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目标市场、竞争者、具体营销策略等进行完整分析,部分条件许可要求进行相应市场调研,然后要求制作相应PPT或电子杂志要求30页以上,要求投影的观看效果良好;第三,要综合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与知识,有效结合具体商业创意或案例进行分析。

三、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施方案:

第一步:第1周老师授课首先告知学生整个学期的授课计划,教学任务与考核方式,并布置了案例分析与商业计划书的作业,并将此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要求学生以2~4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企业或产品作为分析,制作成PPT形式或电子杂志形式;同时自主创意和构思一个富有创意的商业点子,计划写出3万字左右的完整《商业计划书》。

第二步:在第1周至第4周的授课中,教师对营销课程的整体理论框架进行简单介绍与分解,要求学生课后先自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了解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对历届学生优秀案例分析和商业计划书作业进行分析。与此同步,要求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在课后完成案例的PPT或电子杂志及《商业计划书》的初稿。

第三步:第5周至第8周,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每次课堂公开选择一组学生的案例和《商业计划书》进行点评,在课后学生与教师交流点评。案例分析则重点从PPT的制作、案例分析的框架结构与营销理论方面进行分析;《商业计划书》侧重商业创意、框架结构与基本理论方面,给出具体修改意见,达到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教师点评与学生修改的互动。

第四步:从第九周开始,每次课程分成两部分,一半时间是教师的理论教学,另一半时间则是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商业计划书》的演示与、讨论与点评时间。要求每一组给出案例分析PPT或电子杂志,以及详细的《商业计划书》的WORD文档,并用PPT形式介绍《商业计划书》主要内容,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与点评。

第五步:对学生的商业计划书进行评价与打分,并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六步:对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进行总结,并在下一学期教学中进行修正。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具体课堂组织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图1 营销案例课堂教学实施技术路线

四、案例教学方法改革绩效分析

总体而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施,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很多同学把课堂作业和准备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大赛结合起来,涌现出了多组有创意的获奖作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其绩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综合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企业或产品,《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要求学生自主创意,需要在教师没有授课之前综合相关理论进行策划或分析,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随着理论课程的推进,不断加以修改与完善。利用《商业计划书》或案例分析来整合营销理论,使学生对营销的理论框架有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学习的能力。经过调查,制作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书》或精美的案例PPT或电子杂志,每个小组平均需要耗时在30个小时以上,这也促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为主转向课后学习为主。

2.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每一份的作业,都是经过学生与教师在课堂内与课堂外不断沟通中进行不断修改而完成的。教师不断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与修改意见,学生创意与想法也促动教师的想法。通过面对面沟通,尤其是课后交流,增进了师生的理解与互动,有效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整体理论框架的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相应理论去撰写商业计划书,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切实提高了学生理论水平与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基本的理论素养与逻辑框架,激发出学生的创意与创新,为学生参加相应比赛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与培养了相应的能力。实践也证明,通过《商业计划书》的撰写,部分同学在课堂作业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参加了学校及省教育厅主持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比赛中,均获得优秀成绩。案例分析与商业计划书相结合运用,有效培养了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认识、理解营销专业理论知识点过渡到理解与运用营销理论知识点,实现 “认识―理解―运用”教学效果的提升。

4.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或《商业计划书》的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性学习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类似的能力,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课堂知识对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教学素材或《商业计划书》的优秀模板,供以后的课堂教学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施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1).

[2]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6(01).

[3]杨林等.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分析及其目标选择模式[J].渤海大学学报,2005(03).

[4] 姜锦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分析与建议[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2).

[5] 贾艳瑞,王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09).

作者简介: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2

一、活动宗旨

适应文明校园的要求,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践20字基本道德规范,结合创建文明单位,在全校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普及礼仪知识,提高礼仪意识,加强礼仪实践。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全面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展示现代化学校良好校园风范。

二、活动内容

(一)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1、编印校本教材。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同时利用宣传画、板报、主题班会等进行广泛宣传。

2、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相关学科教学。各班要充分利用队活动时间,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新修改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开展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岗位培训及文明学校教育活动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4、举办学生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举办首届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为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作用。

5、开展身边的故事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征文评比活动。

6、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在开展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二)制订文明礼仪规范

组织调查研究,发现先进典型,推广试点经验,制定规范草案,组织各班开展公众讨论,征询意见,制定出各方面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公示)形式公布于众。包括基本礼仪规范;少先队员礼仪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阅览、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礼仪规范;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三)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1、开展各个层面的实践活动。在制定礼仪规范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礼仪实践,从身边做起,从课堂做起,从岗位做起,从公共场所做起,从家庭生活做起,使每一个人在个人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家人相处以及公共生活等多方面,都能自觉形成讲究礼仪的良好风范。

2、组织社会舆论监督。结合礼仪实践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学校及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监督评判,督促礼仪行为的实践。

(四)组织文明礼仪竞赛。

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文明礼仪形象大赛活动”。活动分三个层次,三类群体、五项内容。

1、三个层次

(1)各班学生进行初赛;

(2)全校组织决赛。

2、三类群体教师、学生、家长。

3、五项内容仪容仪表、言辞谈吐、职业形象(含暗访考察)、情景处理、综合知识。

(五)评选礼仪形象标兵

在层层开展礼仪形象大赛的基础上,评选出礼仪形象标兵,并最后推举出“学校文明礼仪形象标兵”。

三、活动组织

(一)主办单位教务处、少先队

(二)参加单位各年级以每班二名学生的基数上报学校参加决赛。

四、活动安排

1、9月份,做好筹备工作。成立活动组委会,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人员收集文明礼仪知识读本等。

2、10月底至明年2月份,普及礼仪知识。举办“健康、美丽、文明”礼仪教育师资培训;各班普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活动,开办礼仪教育讲座,开办专栏、专题节目,开展舆论监督。

3、11月12月,组织礼仪形象展示。12月份举办“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以推动、指导各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和竞赛活动。

4、1月4月,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各班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善礼仪规范,开展讨论。层层开展礼仪竞赛、演示活动,评选、推荐出各段礼仪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等,广泛开展各种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3月5月,组织全校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营造人人学礼仪,个个赛礼仪的热潮。

6、5月7月,组织风采大赛,把礼仪宣传活动推向。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班要充分认识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校形象、培育师生良好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要把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今明两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新的抓手、新的着力点认真抓好。教务处、少先队要切实下大力气,精心策划工作方案,认真组织礼仪教育实践,一个一个层面、一个一个群体,全方位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2、广泛动员,积极引导。文明礼仪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外在形象、气质涵养,提高文明礼仪素养是现代化都市生活和公共道德的内在需求,也是与国际接轨,展示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要引导师生增强礼仪意识,自觉参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往来等等方面做起,要了解通行的礼仪要求,培养和提高礼仪素质。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3

论文摘要:当前,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但前期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面对全体高校学生的共性研究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主要研究思政课案例教学专门化的问题,针对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探讨音乐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为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找到新的突破,也为其他专业院校(如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等)的思政课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我国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背景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某一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社会实践中较典型的,具有一定程度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起源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成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目前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中,如法律学、管理学、行政学等,都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没有完全发挥其育人作用,究其原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简单传统、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思政工作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谋求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尝试通过案例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情景体验和脑力冲击,利用案例教学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效果。理论上,各学者分别从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方法、具体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而在实践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对案例教学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各高校的前面。该校在1998年就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编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而在实行案例教学后针对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持欢迎态度。2008年11月26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写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可见,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因材施教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只有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将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拉埃丁(Richerd·Riding)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材料的表征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即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材料的表征方式匹配与否,将直接影响学习结果[3]。每一个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既有其优势、长处,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又有其劣势、不足,不利于学习的一面。当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特征与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相匹配的时候,便能够做出主动的努力。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尽管“因材施教”这一概念并非孔子本人提出,是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方法时归纳出来的,但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论语》曾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认识到,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缓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因材施教的思想尤其重要,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认知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三、音乐院校学生特点与需求研究

目前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所进行的研究尚未深入和系统,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搜索相关文章也并不多,而且这些文章几乎都是面向所有的高校学生,只有一两篇是针对高职院校,针对音乐院校学生案例教学手段的文章尚为空白。而事实上,音乐院校学生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都比较独立,因此,面向音乐院校学生的案例教学必定不同于其他高校,需要做专门化的研究。

作为音乐院校的学生,其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思政课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艺术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相对偏低,他们对于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往往低于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太过于艰深的概念原理往往让他们抓不住要点也毫无兴趣。但另一方面,因为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艺术表演的训练,音乐院校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大胆活泼、敢于表现自己,这对于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的案例教学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音乐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应该恰当地把握学生群体的优势和劣势,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特长,把握学生的认知风格,找到适合艺术学生的案例教学方法。

音乐院校案例教学的功能不但在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更在于通过各种真实案例的接触,能够明白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而作为学生本身,由于大多数时间都用于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社会生活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和脱节,对案例教学所承载的丰富内容有着内在的需求。音乐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音乐文化的创造者或传播者,他们必须真正的了解这个社会,认识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明白这个社会的真实需要,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的优秀作品。音乐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文艺工作,他们的思想相对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往往更加自由和无拘无束,利用思政课帮助他们塑造崇高的艺术精神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认识,使其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才,是音乐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四、音乐院校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研究

第一,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具有可行性。笔者通过课堂实践,证实了音乐院校的思政课运用案例教学的手段,可以增强政治理论在学生心目中的理解和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政治课的效率,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大范围的运用和推广,使其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

第二,思政课案例教学应贴近音乐院校的实际。思政课案例教学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要注重贴近音乐院校学生的实际。音乐院校学生主要关心的领域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和艺术生活方面,这是音乐类学生生存发展的大环境或者说未来环境;二是大学生群体的状况和经历方面,尤其是艺术院校学生的状况,这是音乐类学生生存发展的小环境或者说现实环境。这两个环境与音乐院校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故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第三,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侧重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是间接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学校生活的实际决定了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来正确的理解这个社会,案例教学是重要的手段。案例教学的取材可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在贴近学生实际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社会观念的引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通过思政课堂的潜移默化,提升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思政课案例教学应注重音乐院校学生的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道德建设是主要的内容,演艺圈作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道德示范作用不可小觑。音乐院校学生是未来的演艺工作者,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对今后中国音乐艺术领域的道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间也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第五,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灵活多样。案例教学的方式很多,可以是老师举出实例让学生思考分析,也可以是播放视频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是抛出一个辩题让学生相互争论。老师在组织案例教学的时候应该灵活多变,但要注重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统一,尽量做到案例的展现生动直观,问题的提出引人思考,得出的结论清晰明了,既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又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收益。

目前,各高校均在大力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而案例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共性方面已取得重要的成果。本文从音乐院校的个性入手,探寻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个性特征及方式方法,能为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其他专业院校(如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等)的思政课改革找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刘斌.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家,2008,(6).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4

我校用春招、预招与秋招等灵活的招生方法基本解决了生源问题,面对这一“起点低、层次多、差异大”的生源群体,我校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求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模式中进行 “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部分成为高校的优质生源,另一部分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中、初级技术人才或产业工人。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已经将我校的《职业学校在教学管理模式中实施“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研究项目作为“十一五”期间的立项课题。

一、“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1. 题解内涵

教学模式(models of teacher)作为教学论的一个术语,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终结,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性。

所谓“按志编班”,就是按照学生的志愿、兴趣、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主观意愿结合客观条件,在中职阶段将学生实行多次分流,重新组班,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坐标。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和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升学或就业的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综合起来看,就是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接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2. 理论依据

“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思想来源于古代和近现代多种先进教学思想的融合。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此外还有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都为我校在教学管理模式中实施“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二、“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实践

我校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潜在能力、家长愿望等诸多因素,针对生源基础层次参差不齐的实际,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管理模式,其目的也是因材施教,让学生树立信心奋发向上愉悦发展。

根据当前职教改革的方向和形势,我校坚持升学、就业两手齐抓的方针,在“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按升学与就业的志愿分层编班。高一阶段按升学与就业定性分流,加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高二阶段按专业定向分流;高三阶段在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两方面加强学习,冲刺对口单招。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入学报名时以中考成绩为依据进行了初次分层,学生填写志向表,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志愿,在尊重学生与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靠船下篙正确定位,在此基础上组成的升学班与就业班,分别定名为综合班与专业班。

第二步:高一年级时,两类班级的语、数、英等主要文化课安排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但综合班侧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专业班则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同时将一级B、普通话作为公共必修课,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考核,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第三步:高二年级时,学校给学生提供第二次分流的机会,学生结合自已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分出计算机、机电、幼师、美术、财会、电子商务等专业。综合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学习,专业班则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学校组织专业技能考核,要求学生取得劳动局颁发的初、中级工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四步:高三年级时,专业班学生由学校介绍到各大、中型企业带薪顶岗实习,综合班则冲刺对口单招。

2. 专业内部的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个人爱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学生修完本专业必备的基础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后,学有潜力的学生,可以选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如我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选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网络技术应用、电脑美术设计等课程,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更富有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班级内部的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4. 分层目标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抓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搞好“按志编班分层教学”的关键,要求所有教学人员和有关职能处室做到备课要分层,讲课要分层,提问要分层,作业要分层,课内外辅导要分层、考核要分层,反馈督查要分层。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落到实处。

我校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办学优势出发,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文化基础、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家庭条件以及身体状况、外部环境选定一个目标,或升学深造或上岗就业,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得一技之长,发挥个性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会了生存,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我校实施的“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针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开发他们的潜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怀。近年来,我校对口单招进线率、录取率年年攀升,各专业中、初级考核通过率95%以上,对口优质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因有一技之长和较高素质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学生把“三成”(成人、成才、成功)作为自已的人生目标,把“新三好”(在家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青年)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成长为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

“按志编班 分层教学”的实施给我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惑和矛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

1. 要进一步明晰分层教学的原则和分层教学的办法。分层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终极目标是“进我职校都是才,出我职校都有用”,因此,分层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也应与此相衔接。目前对新生编班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中考成绩及学生、家长的意愿,其参考价值与科学合理性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5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1、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提升的共同需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而诞生的新型专业,在我省高职层次办学仅有10年历程,与会计、市场营销等老牌专业相比较,其专业建设内涵如教材开发、课件开发、教学研究、职业标准、教学素材、精品课程等积累相对薄弱。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我省高职物流同仁们普遍认为,建设综合性教学资源库是快速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内涵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提升的共同需要。

2、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我省物流专业教学相济的共同需要

教学资源匮乏是目前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暴露出的最突出矛盾。一方面,全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不具有正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背景,大多数一线教师是从相关专业转移到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从事教学工作,其本身即缺乏知识积累和资源积累;其次,一线教师普遍感觉缺乏备课资源,缺乏教学素材,尤其缺乏与行业紧密结合的教学素材,从而导致课堂内容不够丰富;最后,学生也缺乏课外在线学习的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库是解决教与学这一现实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专业教与学的共同需要。

3、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管理专业产与学无缝衔接的共同需要

产与学不能有效衔接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突出矛盾之一,产业与教学相脱离是其主要原因。教学内容的更新始终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更有甚者则是教学内容与产业的实际情况相悖,从而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产业的实际发展不匹配。开展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所有合作企业均是各高职院校的长期固定合作伙伴,学生对口就业比例很大。包括视频、图片、案例库、业务流程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均取自于这些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平台,将产业与教学有效融合,一方面,教学资源来自于合作企业,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之后对口到企业工作,以此弥合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落差。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管理专业产与学无缝衔接的共同需要。

4、建设教学资源库是物流管理专业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的共同需要

根据对我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省级质量工程建设的调查现实,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均有数量不等的省级质量工程立项,包括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示范实习实训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研究课题等在内的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均需要加快推进,以迎接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验收。从各院校目前的已经获得立项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来看并不了理想,很多院校获得项目资助后并没有开展建设工作,因此,联合各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迎合了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最重要的动力和资金保障。

二、项目建设内容

1、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及其PPT课件

建设《物流概论》、《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法规》、《运筹学》、《物流英语》、《物流客户服务》、《采购管理》、《单证管理》、《承运商管理》、《国际物流》等课程教材,并高标准制作各门课程的配套PPT课件。

2、经典案例库

按照核心课程分类建设配套案例库,包括综合性的企业案例和各类小型的基于工作环节案例,要求所有案例与教学内容有配套联系。所有案例均采取学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完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校其间即对毕业后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3、实训教学视频库

围绕核心专业课的核心知识点,由合作企业提供工作现场教学支持,由校企双方依据岗位需求编写视频脚本,将脚本在企业工作现场实施,进行视频拍摄,每门核心课程制作30个左右的工作流程视频。

4、图片库

拍摄各类物流专业教学所需的图片,具体包括物流人物、物流企业、物流设施设配、物流作业现场等。

5、培训包

主要包括物流师培训视频、物流师考证试题库、各类社会培训教学视频、学生大赛指导视频等。

6、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标准、课程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条件配置标准。

7、职业信息库建设。主要包括行业信息、企业信息、职业岗位信息、行业技术信息、职业资格标准等。

8、教学资源库网站建设。建设教学资源库专题网站,将所有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果通过网站共享。

三、项目建设思路

1、成立组织机构。组建“安徽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组,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协调、服务、统筹等工作。总项目组下设子项目组(各子项目规划及参与人员见下表)和秘书处,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行知管理学院,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2、加强外部联系。项目组负责与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商科联盟、A联盟及教育厅相关部门协商,争取将本次教学资源库纳入相关部门立项,获得官方支持,此举既可扩大项目建设的影响力,有利于争取各学校的支持,形成多方共赢的合作局面,为合作最终取得实质性成果打下基础。

3、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一线教师将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保障教学资源与产业要求无缝对接。中海物流集团公司、中外运安徽分公司、顺丰速运集团公司、安徽天为集团公司等为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或实训教学支持。

4、知名专家把关。项目组拟邀请知名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与建议,保障项目建设成果切实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并对建设成果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进行审定把关。

5、广泛成果推介。项目组负责协同各子项目组利用各类研讨会、培训班等机会,推广宣传建设成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更广范围的共享,从而提高成果影响力。

6、组织申报成果奖。项目组负责组织将成果包装并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的各类项目资助及评奖,所有项目申报均严格按照“谁参与,谁挂名”的原则进行。

7、权威专家鉴定。项目组将按期组织行业专家对项目建设成果进行评审,并提出完善修改建议,同时,组织出版社对成果统一包装,统一出版。

8、资金筹措。一是企业资助;二是各学校自筹;三是各院校物流专业已立项的项目资助。

四、项目建设创新与突破

1、突出地方特色

一是所有参与院校均为安徽省所属高职院校,建设资源库所基于的问题和矛盾均为我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一线教师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资源库建设素材均来自于参与院校的合作企业,以此保证产与学的有效衔接。

2、校企合作共建

本次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与企业深度合作,即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所有合作企业均为参与此次教学资源库建设院校的合作企业,视频、图片及案例等大多数将来自于这些合作企业,从而形成“从取材到教学,从教学到就业”一体化合作形态。

五、项目建设预期成果

1、校企合作编写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程教材13本,配套精致PPT课件13套;

2、发表教学资源库相关研究论文10篇以上;围绕教学资源库建设申报省级以上课题研究3项以上。

3、图片库收纳各类图片1万张;企业原创视频总计50小时以上;合作企业真实案例150个,建设专题网站1个;

4、拟申报省级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5、培养一批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

六、项目建设成果应用

1、将所有建设成果整合并建设专题网站,面向全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线教师推介并共享;

2、广泛开展省际间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横向交流,以此促进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和更新,使之保持持续的先进性;

3、面向全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放,打造物流管理专业在线学习平台。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范文6

关键词:项目导向 案例驱动 高职 C#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50-01

1 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软件开发主流技术方向.NET的首选开发语言,C#被众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而开设,近几年虽然一些院校对《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改革不够彻底,本课程教学依然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没有学习动力。根据此类现象展开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课程难度较大,课程教学乏味无趣,理论课时较多,久而久之感觉不可学,也不想学,导致教、学效果差。(2)学生动手能力差。从《C#程序设计》课程定位出发,学完本门课程,学生应到能自行动手编制一些中小型应用软件程序,然而很多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之后,依然不清楚面向对象的概念,编制中小型应用软件更成为不可触及的高峰。

笔者根据多年《C#程序设计》课程的一线教学实践,提出在《C#程序设计》中真正巧妙运用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能较大程度改善《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突出问题。

2 项目导向、案例驱动教学法

项目导向、案例驱动教学法是工学结合理念支撑提倡的教学方法,普遍应用于工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项目导向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方法,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框架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和与实践为方法实施的教学方法。案例驱动则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1]。根据《C#程序设计》课程本身难度大,理论知识枯燥,实操性强等特点,采用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教、学生学均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项目导向、案例驱动在C#课程教学的应用实践

3.1 巧妙选取项目、案例

在《C#程序设计》中实施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选取合适的项目、案例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实践证明,在选取项目、案例时可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项目、案例具有趣味性。因课程内容以编程为主体,对于部分同学可能会乏味,枯燥,所以如果选择的项目、案例平实无趣,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择取项目、案例时尽量选取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项目和案例。如在讲解C#中Timer应用时,在设计案例时可采用显示倒计时作为实例,还可结合Random对象实现双色球模拟生成器作为实例,这样的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相对于传统的理论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比较易于理解;(2)项目、案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如讲解数据库连接模块可引入简单的KTV点歌系统等,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实用性;在讲解C#三层架构时,引入实用小型进销存系统(已投入使用的),实用性的项目让学生充分感觉C#的实际价值体现,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这些项目时,不仅学习了C#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积累了C#编制实际应用程序的经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快乐地学习,在制作结束时充满制作的成就感,这些是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中重要推动因素。

3.2 基于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良好教学效果获得的重要因素。在基于项目导向、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思想。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及《C#程序设计》课程特点,在课程安排时,突出实践教学,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将理论知识穿插到实践项目、案例之中,在项目和案例中认知理论,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模式。图1是笔者在教授《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

3.3 基于项目的考核方式

客观、公正、高效的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的《C#程序设计》课程考核应打破传统考核模式,传统考核方式虽然也采用上机实操的操作模式,但是往往采用几道程序设计题作为考核内容,这种考核模式难以公正公平地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水平,更难体现学生C#编程技能水平的高低。可建立基于项目的考核方式替代传统考核方式,即在实战项目中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学生在项目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反应情况,以及学生提交的作品情况,给出评价等级,不仅保障考核的公正性,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