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微课;反思策略;特点;活动环境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本质是“课”,它和常规课一样需要有大纲、教案等,它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通过常规课进行的传统教学是纵向的,知识更新慢;微型课是横向的,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任务为中心,目的性、针对性强,尽可能一条线索。常见的微型课有讲授型、技能型、实用型等,具有短、小、精、活、校本性的特点。一节微型课用时10~25分钟,要求切入主题快,整体教学过程节奏快而有序,师生互动收放自然。

二、基于微课的教师反思策略

网络可以为教师提供上传发表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的空间和栏目。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发表评论等。这些内容都是分散、庞杂的,虽然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但仍需提供一些说明教师在网络上发展反思能力的活动以及一个帮助教师促进反思能力持续发展的方法。

1.形成问题

(1)观察:在网络上设置“观察”栏目。教师用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的身份对教学事件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分为“课堂中的角色”“课堂环境”“课堂交流”“教学效果”上传到上述栏目里。

(2)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批判性反思。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发表案例,让别的教师与自己共同研究案例,并发表评论,寻求解决方案。

(3)教学录像:在进行微课教学过程中,由一个同伴或者专门的技术人员录制整个教学过程,并把这段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教师就可以超越传统时空局限在网络上观看视频,然后针对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2.评价

评价包括自我评论和外部评论。自评是教师的内在回馈机制,经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决定一步教学的进度和策略。教师自评还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定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在微课中开展教师自评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经验的反思。外部评论是通过网络上的同事评论和专家评论来实现的。最后通过专家组进行评价和指导。利用微课开展专家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实时测评。通过专家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使专家和教师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两方面的共同发展。

3.重构

针对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微课中写自己的反思日记。当一位教师比另一位教师更有经验时,就可能涉及指导的关系。当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向其他同事提供评价性回馈时,就会涉及反思性教学评价的问题。培训机构和专家组根据这些详细的数据进行指导和评价,这些评价又促使问题重构,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教师根据专家组的评价和指导再次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基于微课的反思模式的运用设计

1.项目目标设计

在微课里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有序的活动,一般要求有明确的目的和相对确定的参与对象,并有明确的过程计划和目标管理。在微课中,我们明确地标出了整个项目的内容要求,确定项目目标。

2.活动环境设计

在微课里要确定受训教师的活动环境。把分散、庞杂的内容更加有序、规范化,因此,根据反思策略模型,把活动环境以栏目的形式分为“教师观察日志”“教学案例日志”和“教学视频”三个简单的活动环境。这样划分针对性强,项目活动内容明确,有利于提高受训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资源环境设计

该环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资源库和教师上传资源入口。在资源库中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文献、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网站、名词,并提供对各种资源检索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的数据、获取的数据等也可以上传到资源库中与其他教师共享,成为教学活动的宝贵资源。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反思型的决策者。反思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成为“研究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教师中大规模普及,微课已经为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最终成果如何取决于每一个教师。

参考文献:

[1]张丽.以“数字电路”课程为例的微课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2013(9):74-75.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2

一、“微课”的具体概念

“微课”教学方式主要是在构建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在线学习及移动学习的方式对知识结构进行学习的过程。从字面上理解,“微课”这一概念并不难,顾名思义,”微”则代表课程内容较为精简,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电子设备也不断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平板电脑、多媒体设备、笔记本电脑都成为教学主要工具。微课凭借其精简高效等优势,逐渐在全国上下的学校中蔓延开来,成为如今应用最广泛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开展微课教学,主要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课件设计,并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课件展示,针对性较强,因此“微课”又被称作“课例片段”。“微课”教学可以通过对多种优秀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最短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最高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大为流传。作为一种新衍生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新元素结合在一起,轻而易举地实现了数学课堂的轻负高效。

二、“微课”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1.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对于学生来说也不过如此。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持有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的优势就在于它教学形式及练习模式的多样性,采用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通过微课件及微训练的方式来开展练习。除此之外,”微课”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制造不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感官,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课堂生动性,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的学科,由于其中一些概念理论需要充分的证明才能够理解,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数学教师可以抓住“微课”教学的直观特征,将数学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通过易于理解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优化课堂资源整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灵活多样的“微课”教学给学生制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与能力来选择各种难度的教学内容,再结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选择各种难度的练习题。这种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实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实现学生的分层学习,满足各个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与此同时,“微课”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再利用“微课”教学方式提取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

三、“微课”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入,使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教师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设计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微课课件,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强化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更多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方式,了解更多软件的操作技巧,成为微课课堂上的创造者与主导者。由于微课具有高度的精简性及鲜明的主体性,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对大量的数学知识概括为简明重要的精华进行讲解,对授课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状态下,教师不仅在专业技能及授课技巧方面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其教学观念和专业素养也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2.开拓教师视野,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使微课内容更加充实并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相关资料进行大量查阅,设计出更多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微课”课件,使“微课”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多有用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实际上也增加了自身知识的储备量,在一些较为典型的教学案例及情境当中,探索出更多隐蔽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互相转化,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3.课件制作方便,便于推广及应用

基于“微课”的数学课堂主要是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而实现的,从整体上来看制作方式较为简单,方便后续的应用与推广。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微课”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与以往封闭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课程相关知识点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轻而易举地查阅并搜索,传播和推广方式也十分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而“微课”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以往经典教案和题型的截图技巧及原理考证。从总体上看,“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设计角度还是从应用角度来看都是较为方便的,有利于后期的推广与实施,每一份精心制作的微课课件,对于之后的教师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3

摘 要: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多,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聚焦于此主题,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认为可从精炼教学内容、围绕学生需求、创设教学情景、开展教学互动、开展因材施教和异质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这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微课;语文教学;自主合作

当前阶段,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研究者多聚焦于应用原则、应用策略的探讨,但专门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研究并不多,且现有研究中亦出现了内涵认识模糊、应用效率低等问题。笔者聚焦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尝试探讨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内容精简,围绕学生

微课,究其内涵,实际上就是教师基于某一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特征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要目标,是一种优质的在线资源。一方面,微课一定要内容精炼简洁。所谓的精炼简洁,主要指知识点的精炼,其内容无需长篇大论,而是旨在用高度浓缩的、条理清晰的语言结构将知识点阐述出来。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尤为重视学习者的已有知R量,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作教学视频,开展教学活动。

本部分以《奇怪的大石头》为例,进行简要说明。本文旨在通过对年幼的李四光探究大石头由来的讲述,阐释其勤于思考的精神。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两个环节着手,做到了“精炼简洁”和“了解学生”。笔者首先充分进行了学情分析,在此前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此类文章有所接触,但并不深,因此,笔者设计了有趣的教学开场方式,即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较为简短的李四光简介。第二环节,笔者结合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制作了教学视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做到了开场简洁、收尾迅速、时间短,有效吻合了“精炼简洁”的要求。

二、创设情景,开展互动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抽象事物的认知相对困难,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语文微课教学,必须创设一定情景,以吻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吸引其学习兴趣,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情景的创设,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从网络或其他渠道寻求教学资源,共同融入教学视频中。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基于此调整教学策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微课教学效果。

本部分以《观潮》为例,进行简要说明。这篇课文,通过教师语言讲解,很难呈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笔者从网络上寻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情景,融入教学视频中,结果显示,这种情景的创设,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学视频播放完毕后,笔者结合课文,请学生谈了学习感受,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此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经验,并将其汲取到了后期教学中。

三、因材施教,异质教学

因材施教是长期以来被倡导和认同的教学原则,其在教学中卓有成效;异质教学,则是基于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开展的差异性教学,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微课教学需要结合两者,以提升教学效果。具体来讲,因材施教需要从了解学生“闪光点”开始,在明晰其长处和优势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旨在进行重点培养,重点促进。异质教学,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知识点呈现形式或不同知识点难易梯度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要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本部分以《落花生》为例,进行简要说明。本课要求学生在掌握生字和“居然”句式的基础上,理解父亲话语的含义,即做人与花生品格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教学设计环节事先了解了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仍旧有学生未能有效掌握。基于此,笔者在同一个教学视频中设计了两段作业内容,以满足不同知识储备水平学生的差异。并且,笔者发现有些字词掌握欠佳的学生,在图片认知方面有着较强能力,因此,笔者还采用了甲骨文变迁的形式,用教学视频形式讲述了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字词,整个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就微课而言,其知识点就是“鱼”,其目的就是“渔”,即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对微课的进一步升华,更是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具体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教学导入阶段设置疑问、教学结尾阶段推荐资料的方式;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选取适时机遇,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教学问题。

本部分以《我最好的老师》为例,进行简要说明。笔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培养和践行。一方面,笔者在教学视频的导入环节抛出了“什么样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这一问题,旨在通过教学,可以详细阐释怀特森先生的优秀教师形象,这种策略有效吸引了学生兴趣;另一方面,笔者在教学结束时为学生推荐了《优秀教师事迹选集》等书,旨在培养学生对优秀教师的进一步认知。另外,笔者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了怀特森先生的品质,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整个教学获得了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微课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需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多个方面采取举措。另外,学校要加大对微课教学的支持力度,从教学设备、教学激励措施、教学培训等方面加以鼓励。

参考文献: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特性于一身的综合型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综合性明显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以基础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标准,高中地理教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遵循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特点及原则,创设有利环境和情境,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然而,本文作者结合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和激发不够。传统课堂的45分钟,教师授课时间占比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整节课下来,黑板上满满全是板书,教学过程没有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枯燥,死板,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认知程度较低。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授课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注意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和贴近生活,教学质量会大大折扣。

(3)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差。目前许多学校都配置了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这些设备本来可以大大方便教师授课,然而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许多老师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制作都较为粗糙,疏于讲解,而且对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仅将其当做一个幻灯机使用,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教师对优秀的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较差,现在网上有各种地理教学网站和QQ群等,里面都有大量优秀的地理教学资源,然而教师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能力却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基于以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我国教育工作者先后引入了微课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地理微课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较小、交互性强、使用方便。

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各种符合地理课堂需求的微课视频,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地理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一般来说,采用了微课的课堂会更加别开生面,更加让学生以最大的兴致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也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变革,解决了教学当中枯燥无味以及学生昏昏欲睡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是以“探究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应用,探索微课应用中的重要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成功的在教材的部分重要知识点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作为最根本的目的。本课题通过实际教学的案例研究,对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本课题将通过较长时间的细心研究,以微课在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实际案例为突破口,在充分研究影响微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对微课在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并积极构建一系列效果较好的微课教学案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地理教育教学过程,改进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有着知识点数量较多且较为琐碎,概念抽象,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低等特点。本文认为合理引入微课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可以整合网络上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激发起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得知识点脉络更为清晰,突出重难点和考点。

二、课题研究现状

微课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最初是以 2011 年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 2012 年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为代表。随着微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以及新课改的推进,关于微课的研究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知网搜索关键词“微课”可以看到,最近五年来关于“微课”的文献数量都以50%的速度增加,且数量较多,有7575条,如图1。另一方面,无论是知网或者百度学术中关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文章较少,例如在知网搜索 “微课”+“地理”仅搜索到203条结果,如图2。可见“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丰富。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微课的有效运用,我们课题组的共识是,教材抽象,微课能具体化;教材简略,微课能补全教材缺失的知识环节;教材知识老化,微课能让学生紧跟时代;教材只有文字,微课可以是动态视频加讲解。每个成员至少制作一个微课,自己确定适合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让学生学习,自己判断属于有效运用,再发博文,与其他成员交流。网上有一些地理微课QQ群,每天都制作出新的微课,内容涵盖初中高中地理的各个知识板块,我们要精心挑选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来使用,同一节微课,有可能让学生看一次效果不太明显,可以让学生复制下来,多次观看,充分消化吸收,帮助他们攻克教材重点难点。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课题文献学习研究阶段。课题研究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在理论指导下的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和高度。因此课题组成员首先抽出一定的教学空余时间,主要采用文献法。认真学习有关“微课” 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微课”的重要意义;参照黎加厚教授的分类,每一种微课有其优缺点,各课题组成员选择一种模式自己制作一节微课,应用于教学中。还要把在网上下载的微课让学生学习,并观察效果。其次,工作室成员集体听课,判断这节课上,微课的应用效果是否显著。

第二阶段:课题小案例收集、反思、归纳阶段首先,课题组成员,轮流运用微课讲课,其他人听评课,写心得体会。其次,将自己在教学时所用的微课的与其他老师的方法加以比较,写博文总结得失,将自己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理清自己的问题,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再次,在分析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对的微课个性化学习进行效果分析。

第三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个案分析等。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研究成果汇总,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博文、随笔、叙事、教学设计、工作室集体活动照片、地理微课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作用探究

(1)引导预习――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很多散乱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系统的记忆地理知识?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点。微课教学倡导“先学后教”,课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观看微视频,与下发的导学案相结合,梳理知识,进行全套的预习工作。许多课堂内容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对地球有感官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

(2)解疑释惑―生动描述复杂地理现象

地理中很多知识都是枯燥乏味的,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不知所以然,模棱两可的,因此如何让枯燥的地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感兴趣?这又是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一大应用。在《地球的运动》讲解中,我采用了动画的形式。通过一张张的动态图片,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地球是怎样自转的、怎样公转的以及内部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这让学生对我们的地球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大有裨益。

(3)延伸拓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导致学生间存在很多差距。但是如果我们放任这种差距只会使差距越来越大,恶性循环,但若照顾后进生的话也会浪费很多学生的时间。所以,这时微课就又派上用场了――制作未学章节的微视频,让对之前知识掌握好的同学观看,预习下一章节,既可以照顾到掌握差的学生,又可以节省好学生的时间。

(4)提炼总结―重现章节知识解决问题

通常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记得一些计算公式,而对于解题思路和原理已经十分模糊。微课的又一大应用就是帮助学生再现章节重点,回忆所学内容。

(5)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关注点

以前的课堂从“教师主讲、学生主记”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式是增加课堂的提问数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有的简单问题还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这种看是学生主体的课堂其实效率不高。而在微课程背景下,学生在课前需要独立观看,理解视频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前预习的好坏决定了对微课程视频的理解程度。课堂上,学生则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表述给其他学生听,组内研讨。这样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1)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微课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是全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程不使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比如《大气环境》中,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只需要教师讲解一下就可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有些内容需要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就像“洋流”的学习,可以给学生们观看洋流的视频,洋流的运动是怎么进行的?洋流对其后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这些不能接触到的东西,对教学也是益处颇多。

(2)集体备课,加强微课的科学严谨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尽量进行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长分发任务,尝试将复杂繁多的微课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具体教师身上,由具体教师收集资源,总结整理,搜索最新时讯整合制作成微视频。这样把任务分散不仅减轻了单个教师的负担,而且还集各家智慧于一身,最重要的是经过多轮审核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产生,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3)了解微课和教学实际的内在关系

微课就是教学设计的一种类型,但是微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有一定的考验。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答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卡壳现象。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6.1数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以“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例》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等。

6.2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变

(1)通过微课的应用,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高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考试成绩来看,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几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要明显高于没有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班级。

6.3微课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

在应用微课之后对上课学生进行集体访谈,访谈对象为100名进行该文科班学生,年级是高一下学期,男生30名,女生各70名。访谈内容包括:微课内容是否吸引学生兴趣,有没有出现知识点错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没有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其他建议,通过这些访谈内容来评测微课的效果。

访谈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将微课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辅助学生预习新课,总结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复习知识等,微课视频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元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主要的是微课时间短,内容精,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掌握起来更容易,如果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能准确找到没掌握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林燕.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D].上海:上海大学,2015.

[2]孙研高.微课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城市地理,2013(4):12-17.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慕课 智能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43-02

一 微课(微课程)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1.微课起源

微课首先起始于中小学教育,第一届微课大赛先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开展,而后才在高校推行。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至此微课教学在高校中慢慢熟知。

2.微课特点

微课时长10~15分钟。并不是课堂录像,不是一节课的浓缩。“短、小、精、悍”是其特点。微课的作用是讲清楚一个问题。它面向学生,给学生看。任务驱动,清晰具体,有趣。微课类型分五类:解题型、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其他类型。不一定要展示教师风采。属于一对一辅导。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是教学的调整,并非“自主学习”的重复,答疑―总结―提升是一种“练评讲”教学方法,也是个性化指导需求的增长。

3.怎样才能做出好的微课

做出好的微课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选题设计,简明合理;(2)教学内容,科学正确,逻辑清晰;(3)作品规范、结构完整、制作技术及语言规范;(4)教学效果,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目标达成;(5)网络评价,网上评审点击量大,投票多。

4.微课如何制作

微课能够草根化它才有生命力!所以微课的制作既要在日常教学中有可行性,又要少花钱,成本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其中。(1)手机+白纸;(2)PPT+录屏软件;(3)中国微课网,有专门的微课录制技术方案,下载使用便捷;(4)混合式。

5.微课的推进与发展

具体见微课的推进与发展图(右上)。

二 微课怎么用?――翻转课堂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认为:“翻转课堂其实是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流程。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也确实有用武之地。

翻转课堂最早开始于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由乔纳森・伯尔曼和亚纶・萨姆斯提出。这种在家通过在线讲座和微课教视频内容自主学习、到学校面对面补充教学及答疑解难的前置学习方式,让微课的使用生命力得以延续。中国最早的翻转课堂发生于广东石桥小学。现在热崇的可汗学院就是使用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行之有效。笔者通过对458位老师的调查,得知:(1)88%的老师说翻转课堂改善了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2)67%的参与者说学生考试的成绩提高了;(3)80%的人宣称翻转课堂改善了学生上课的态度;(4)99%的人说来年还会继续使用翻转课堂。

三 “翻转课堂”全面推行到“MOOC”――挑战现行教育体制

翻转课堂这种“颠倒”的教学理念如果大范围全面推行,将发展成为慕课。

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代表Massive(大规模);“O”代表Open(开放);“O”代表Online(在线);“C”则代表Course(课程)。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

随着慕课大潮的涌入,我国高校的现行教育体制也随之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2)精巧的课程设计使得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将无立足之地。(3)撼动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4)高校人才交流与竞争更频繁激烈。(5)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慕课在网上可以免费学习到全世界最好的课程。

四 “MOOC”引发智能教育――建造“没有围墙”的大学

微课的最终走向,将会引发智能教育。模式为发展诊断――智能推送――在线辅导。

智能教育有望推倒高校围墙。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堂学习对方学校的课程并获得学分。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名校学生同等分享名校资源,那么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智能教育将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智能教育中的慕课在线学习方式将会挑战中国高校现行教育体制。慕课不同于传统的网上公开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可以互动的,可以在网上交流,学生前置学习的疑惑既可以在课堂中面对面解答,也可以在在线课堂网上交流。当慕课全面推行时,高校之间互认学分,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高校老师上课了,到那时哈佛大学等名校,学生不用飞跃海峡,点点鼠标,就可以拿到货真价实的名校学位。随着在线课堂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将会出现真正“没有围墙”的大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4]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5]刘运华、衷克定、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优秀微课教学案例范文6

微课资源开发不仅是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契机。同时,微课资源开发还是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各职业院校要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然而,贵州省对微课资源开发的重视和利用还相对欠缺,缺乏开发、利用微课资源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而开发高职教育微课资源对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开拓贵州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局面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必须突破微课资源开发的瓶颈。

一、贵州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开发的瓶颈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微课的重视、提倡,微课教学被广泛运用,贵州省高职院校不仅参与其中,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贵州省高职院校每年都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其中开展得比较好的是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重视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为信息化教学大赛服务。例如,2014年,该院校的微课培训内容为慕课的认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的开发、高等职业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等。2015年,贵州省财政厅官网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仿真微课制作和学习平台建设项目成交结果公告》,仿真微课制作工具需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仿真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制作数字化资源课件。

虽然,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对微课资源的开发比较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微课资源开发的瓶颈,主要表现如下。

1.缺乏对微课资源开发的意义的正确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认识到微课资源开发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这是微课资源开发与运行服务中的一大障碍。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微课资源的开发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只有少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微课表现出一定的热情。而这些热情仅仅停留在参加微课教学比赛的层面上,而且就此止步,多数教师对微课、微课资源开发没有概念,缺乏认识,并且也不愿意去认识。

2.缺乏微课资源开发的硬件技术设备和实训基地

贵州省高职院校缺乏微课资源开发的相关设备和平台,教学硬件设备存在问题;教室文化以及布置都不够合理、美观,上镜效果差;教室内的多媒体、黑板等的设计不够科学,教室内的空间较小,桌椅摆设大多是传统方式,课桌与讲台平行摆放,客观上不利于教学模式的丰富化。贵州省高职院校配备的相应实训基地及设备分布不均,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有些专业缺乏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效率较低,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作品。微课教学是提高高职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途径,也是提高高职教师微课资源开发素质的重要途径或环节,但是,贵州省高职院校并没有相关设备和运用机制。

3.缺少对微课资源开发的科学研究和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

微课是新事物,当前对微课的认识可谓千人千面,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和科学、系统的研究,客观上造成缺少指导微课资源开发实践的理论基础,贵州省高职院校的每位教师对微课的理解都有不同。同时,由于缺少对微课资源开发的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贵州省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开发、运用微课效果的实验,即没有对运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实验的效果的论证和推广。因此,高职教师和学生对微课资源开发的理解很不到位,甚至有部分高职院校领导、教师根本不知道微课。

另外,贵州省高职教育领域缺少真正懂微课的专家团队,这也制约了微课资源的开发。而专家库资源、政府、企业和学校对微课资源开发意义的共同认识和重视,以及共同的行动是贵州省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开发必需的支持系统。

二、贵州省高职院校突破微课资源开发瓶颈的对策

基于对贵州省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开发瓶颈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认清微课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构建微课资源开发机制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到:“各类职业院校要发挥社区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的作用,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生活类课程,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到2015年,所有职业院校都要开设10门以上社区课程。”而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重点突出,可在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是完成高职院校教学任务和实现服务功能的最佳选择。贵州省政府、各学校应上下一心,积极组织学习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贵州省情,按照文件要求,制定贵州省纲领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相关规定,从政策层面上重视和支持高职微课资源的开发,构建贵州省高职微课资源开发机制。

微课资源开发的重要现实意义体现在:首先,微课资源开发是完成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其次,微课资源开发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再次,高职院校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还将在贵州省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最后,高职院校的微课资源也是教师教研、学习、自我反思的资源。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教师对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资源的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贵州省高职院校的教师们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优质微课,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实现高职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2.建立微课资源开发项目专项资金,完善微课资源开发的硬件和软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中提到:“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要发挥微课资源在改进贵州省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建立高职微课资源开发项目专项资金,完善微课资源开发的硬件和软件。微课开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资源技术开发过程,还涉及微课的管理、培训、应用、评价、机制等多个因素。运用专项基金完善微课资源开发的硬件和软件,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建设微课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对微课资源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微课的利用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提供技术保障,例如,由学校的信息中心负责微课资源的协助开发、平台的运行与维护,提供多种访问渠道和方式,保障师生随时随地流畅地访问微课资源平台。贵州省高职院校应建立微课资源开发研究及运行中心,为微课资源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第二,建设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微格教学设备和督导机制。教师录制课程前,教学技能的提高是保证微课资源质量的重要措施。借助微格教学对贵州省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全程指导,督导教师。应对年轻教师甚至是资深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与任课教师一起讨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且一起验证方法,直至成功。第三,建设高职院校自己的微课教学资源库,以供学院教师观摩、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尤其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平台。平台的利用还需要教师的宣传并提出要求,确保学生够利用好微课资源。第四,建设微课视频制作室,保证微课制作的质量,以及微课的可持续更新和发展等。

此外,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方面,应探索对微课资源开发的相关支持制度和体制机制。当前,贵州省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服务体系不完备,实训基地的开拓、宣传方面也存在问题,学校与政府、企业的联络太少,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没有相应的实训基地或者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实训中心每学期都应该向师生开放,并且对教师使用实训基地要提出合理的规定,尽最大能力为师生提供方便。教育部门应当将学校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开拓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项目。

3.配置合理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团队,进行微课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