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范文1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12-02
教高[2006]16号文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90后”为主的高职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的意识和行为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党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不但适用于心理障碍的治疗,还广泛用于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已成为当前高校工作者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团体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
1.对象相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组织活动、创造特定情境来间接地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人是主体,人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彼此交流、彼此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格,解决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等问题,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以人为对象,所有工作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2.目标相交。团体心理辅导的终极目标是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人的成长,达成自我实现。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实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内容还包含对人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来促进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两者在实现的目标上是相交的。
3.功能相似。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育人功能,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流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自我增长过程。而中央16号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由此可见,两者在培育人的过程具有相似性。
二、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吸收心理学、论理学、美学、逻辑学等其他学科的成果和经验,其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知识化,尤其是心理学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更增强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而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咨询方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显优越性,把团体辅导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1.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现今“90后”高职学生个性明显,对他们采取完全共性的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有所欠缺。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团体内各成员的互动,集思广益,相互影响,在特定情境下的教育指导丰富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团体成员在活动过程中学到新的行为方式,并学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得到成长和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引入团体心理辅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资源和新视觉。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思维活跃、思想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质疑精神,在团体辅导中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会引出各种观点,成员在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探索个人价值等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且将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容易激发出思想火花,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使其产生新视觉,彼此启发。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与高职院校学生相比,本科院校学生更加活跃,积极主动,并且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育人效果将更显著,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生动性,将其中的方法和理念融入到理论教育课堂里,很好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模式单一、理念陈旧等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堂,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育中,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与实效性。
2.团体心理辅导在不同学生群体中的运用。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学生都是以不同的群体形式来学习和生活,采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技术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更加深刻,体验也更加强烈。首先,运用在班集体上。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可以尝试把班集体作为一个团体,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例如,大一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大二学生如何应对学习压力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阶段的需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开展相应的团体辅导。首先,以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以活动塑造健全人格。其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关注“三困生”(指家庭经济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心理困难生),针对这些特殊群体不定时地展开团体辅导,例如,以促进学生相识并且彼此接纳、信任为目的的团体活动,或以消除学生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焦虑、自卑为目的的团体活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逐步引导他们在现实日常生活中自助,互助,共同进步。
3.团体心理辅导在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的运用。中央16号文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具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学习更多跨学科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才能与教育对象进行更好的双向互动。实现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人员是关键。要通过工作人员的配合,普及心理知识,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技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咨询意识和水平,着力造就一支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范文2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和社会对集中连片开发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救助政策方面大力倾斜,国家资助经费由2003年的18亿提高到2010年的510亿,经济救助机制已经相对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所以,积极开展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又切合当地实际的贫困生心理救助理论和实践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湘西州、张家界、怀化地区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湘西州民族中学等学校集中了大批优秀特困高中学生,通过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与救助机制的研究,着重于民族立人、立本教育,培养适宜区域发展的人才,对大湘西的教育、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教育理论与现实的研究表明,直接以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心理救助问题研究为题的现有成果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尤其是对连片开发地区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救助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成熟的运作机制及适当的心理疏导策略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辅以统计归纳法、经验总结法,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一个较理想的研究水平。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12―2015.1)
组建队伍,开展培训。研究成员涵盖湘西州、张家界、怀化心理专职教师及有关部门人员,阵容强大,结构合理,实践与研究能力雄厚,并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高研究成员的综合素质、心理帮扶专业化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2.调查研究阶段(2015.2―2015.6)
确定调查对象,编制《连片开发地区高中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据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救助策略和实施方案。
(1)调查了解现状。对州民族中学进行了多项调查,调查显示,州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8%,贫困生约占1/3,部分学生存在焦虑、厌学现象。以447宏志班为切入点,后推广至全校贫困生,作Zung普测。分析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数据,发现1194名受测学生中焦虑标准分50分以上的549名,46%学生有不同程度焦虑(见图1)。对参加清华北大推荐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测试》问卷调查,这一群体焦虑高达60%。在高中生厌学情况调查中受试学生厌学、怠学情况较严重,个别学生有逃学、辍学现象。
(2)确定研究对象。据调查有效问卷结果分析,建立心理档案162份,采用“S机有目的性抽样”方法从中确定30个研究样本。对包含样本在内的1194名学生施以教育和引导,两学期后进行对比测试。焦虑标准分50分以上人数为382名,所占比例由46%下降为32%(见图2)。
(3)推广调查研究。在吉首丹青中学随机抽取30名农村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普查与分析。数据汇总分析如表1、表2。
分析普查数据,该校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良好的占50%,有轻度问题的占43%,问题中等的占3%,问题比较重的占3%,严重的占0%。焦虑情况分析结果为良好的占27%,轻度焦虑的占56%,中等焦虑的占7%,比较严重的占10%,严重的占0%,反映出湘西其他中学民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达到73%,有心理帮扶的必要。
3.实践研究阶段(2015.7―2015.10)
通过实践,总结出“351”心理救助的有效策略,调整方案,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指导、基地提供服务、专业学会引领的科学救助机制,撰写论文,为湘西民族贫困地区高中学生获得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有效策略。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课题的研究实施
课题组起草《湘西自治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州局依此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州教通〔2013〕188号)。主持人制订《2015―2017年湘西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项目工作方案》,州局依此制定下发《关于实施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湘西州教育局成立湘西州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组织及管理工作。
(2)州民中创建“351”,以辅导中心为基地,提供心理帮扶服务
州民中在校长王斌领导下,2011年创建湘西州中小学校首个心理访谈室,引进湘西州第二届教育学学科带头人舒暖主持专项工作。2013年,建成州民中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湘西州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心灵驿站)。2014年,构建“351”心理救助机制。研发了《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标准》,制定了《湘西州民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和《课程实施方案》,形成了每班每周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2015年,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广泛影响。
“351”由学校带动家庭、社会实施“五个一”心灵工程,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五个一”即:创设一个心理帮扶教育机制;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打造一个心理辅导中心;探寻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上好一堂心理辅导课。同时,举办“525”心理文化节、心理主题黑板报和作文竞赛等专项活动,创建州民中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女生部,开展心理拓展,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不断提高学生心理自助的能力。家庭“五个一”即:开展一系列家长心育活动;提供一个家长心理咨询服务窗口;建立一个家庭心理教育网络平台;参加一项家庭教育研究活动;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完善家委会章程、制度、公约,争取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社会“五个一”即:在全州进行一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把辅导中心建成湘西州中小学心理疏导、学习培训及社会各界参观的基地;州民中对贫困生进行经济、心理共同帮扶,物质、精神双重资助的做法,目前已成为湘西州学生资助工作乃至州委州政府扶贫工作的一面旗帜;做好全州“助孤”教育心理帮扶工作;广泛送教,培养一支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创建一个注重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利用网络媒体、报纸杂志,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式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心理教育网络。
(3)专业学会引领“351”,边验证边修订边推广
在湖南学生资助研究会、湖南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专业引领下,进行校、州、省三级课题管理,“351”得到了有效验证。
宏志班入学即建立心理档案,予以全程心理关注,从2015年8月入校到2016年6月,共进行20次班级辅导,每次课后认真研讨并作行动研究,调整施教方案,增强班级辅导的针对性。4XX宏志班有心理咨询经历的学生的高考录取情况见表3,反映了心理救助颇具成效。
州民中实施“351” 由实验班推广到所有宏志班,2016届,51名宏志生参加高考,40人考取重点本科,其中2人分别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1人考取二本,本科上线率为100%。由宏志班逐步向全体学生推广,为来访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351”心理帮扶,辐射到全校教师和家长,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形成了学校新的办学特色。
心育培训由课题组成员、心理教师推广为全体教师以及家长和社会全员。借助香港乐群慈善基金萧庄夫妇资助项目,全州资助专干、心理教师共2000余名接受通识培训,87名参加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66名考取资格证。同时,广泛送教,在全州企事业单位举办“幸福人生”等多场专题讲座,惠及几千名家长,为心理教育在湘西的普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州内多所中小学前来学习借鉴,“351”心理帮扶模式,对帮助湘西州中小学校乃至更大范围的学校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
4.课题总结阶段(2015.11―2015.12)
研究形成阶段性优秀成果,此后修订研究方案,边研究边推广,边实施边验证,得出研究结论,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集。
三、研究结论
本课题研究,分析了连片开发地区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了运用差别化原则进行精准补偿完成对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性救助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管理、基地提供服务、专业学会引领的科学救助机制和“351”心理帮扶模式,优化了对学生进行物质、精神双重补偿,经济、心理共同帮扶的心理疏导策略与方法,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通过对样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连片开发地区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需要心理疏导。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焦虑普查和焦虑、厌学专项测查中,统计分析结果呈显著性,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特征焦虑特点明显。随后开展的各项情况调查,反映出受测学生比对照组焦虑情绪比例高,厌学行为更常见。对州民中参加北大清华面试推荐生的群体进行焦虑倾向主观感受测试,结果显示:适度焦虑占40%;中度焦虑占35%;严重焦虑占25%,一名学生分值高达73.75,焦虑情况严重。调查发现,州民中贫困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比例高达46%,特别是在品学兼优的群体中,这一比例达到60%,厌学、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及行为也比一般学生强烈。对吉首丹青中学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推广,发现湘西其他中学民族学生焦虑情况达到73%。调查前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测试培训,保证了调查的科学化和专业性。使用的测查技术工具《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有中国常模,其信度效度都经过验证。《高中生厌学情况调查量表》系课题主持人编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借助现代媒体软件技术进行,提高了统计速度和分析的精确性。调查及验证说明,民族地区部分学生自卑封闭,民族和地区认同感强,大量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存在心理疏导的必要。调查数据为学校和本地区制定预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结论二:学校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心理教育,实施“351”心理帮扶,是连片开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救助的根本途径。
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求有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完整家庭,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湘西州留守儿童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常面对亲情缺位,在孤立处理各种事件r容易出现心理困惑。连片开发地区土家族、苗族居民,在历代传承中形成了自卑等民族性格的集体缺陷。个体在本民族区域内生活时,民族群体心理接纳能让个体获得归属感。一旦离开原住地,高度的民族认同感降低,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湘西州青少年由偏远山区的农村走进城市,由民族零散分居地转到民族集中聚集地学习与生活,贫困的生活、艰辛的学习和追求理想的环境与文化的巨大反差,使之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消除个体心理问题仅凭学校、教师是不行的,这决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因素,唯有学校因素最为可控。只有由学校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调整学生的不良认知。
结论三:通过个案分析、行动研究验证了环境策略、生―家―生―校心理疏导策略、情景假设―体验顿悟―行为指导―行为改变策略等心理疏导策略与方法,确保了没有一例学生因心理问题失学。
学校班级氛围、心理咨询功能室环境、家长的心育能力以及所处地区心育环境都直接影响心理教育的效果。州民中“心理访谈室”两年接待来访学生168人,进行个别辅导258人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落成仅一年,接待来访学生265人,个别辅导323人次,多次接待各级各类个人及组织来访。可见,环境温馨、格调高雅,功能室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对来访者数量均有影响。心理辅导中心向社会开放,利用温馨的环境感染来访者,令人们心情愉悦。通过营造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良好环境,推进学生的心理教育。
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更迫切的需求,民族地区高中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践上有待进一步推广,理论上有待进一步巩固成熟。
主要参考文献
[1] RobertJ・Ursano等著. 杨华渝译.精神分析治疗指南[M].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2]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4.
[3]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2001, 7.
[4]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02.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范文3
【关键词】新时期 农村 高中生 影响因素 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小城镇化的建设,农村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新时期的农村教育也随之有了新的特点。新课程的开发与高考的改革也对高中农村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种形势的影响下,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紧跟形势,积极了解钻研和探究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为学生的健康健全人格服务。
一、农村高中生的心理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社会方面
1、社会的发展使农村的经济变得富裕起来,加上国家的彩票公益金、贫困救助等政策,以往的家庭经济拮据导致孩子上不起高中的现象越来越少,可毕业的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认为上了大学最终还会回到农村,或又要外出打工导致心理失衡而认为读书无用。
2、手机、电脑等信息化的普及,让学生很轻松地从家长手中拿到手机,或是自己省吃俭用就可买一部,有的班级手机拥有率甚至达到80%以上。
(二)家庭方面
1、农村高中学校现大都实行寄宿制,一周或半月才与家长见一面,再加上农村家长现在外打工者居多,学生回家由爷爷奶奶照管或是托亲戚照管,家长只是在经济上满足孩子,情感教育明显不足。
2、有的学生家长平时忙于上下班,对学生心理关注不够,只是一味强调成绩,造成学生的逆反,有的甚而出现厌学情绪。
3、独生子女比以往增多,有的家长宠爱过度,滋生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懒惰性,学生合作意识淡泊,甚至唯我独尊。
4、由于农村离异或单亲家庭增多,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环节缺失,受其影响,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出现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三)学校方面
1、农村教师的师资比以前有了大福度的提高,但是依然有着层次不均的问题,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与认可满意度不高。
2、虽然已实施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依旧很强,受社会及各级领导的影响,部分学校与学生还唯成绩决高低,从而使好大一部分学生因成绩落后自我放弃,无人问津。
3、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进度缓慢,实验设施或是多媒体的使用比以往有提高,但是制约因素过多,课堂偏重书本上的理论,而不关注实践和技能操作,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4、学校与家长的管理严格导致学生的逆反,过多的考试、要求等机械的评价方式,待遇的问题使教师工作情绪不好,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5、受学校的条件和高考的成绩的影响,农村高中的生源越来越差,导致形成恶性循环。
(四)自身方面
1、高中学业加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学业焦虑从而厌学
高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虽然经历了中考的磨砺,但是初中的考试科目少,高中的课程多、杂,面广,知识度又深,又加上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新的课程,部分学生适应性差,不会自主与合作,不会自我安排。又加上刚离开父母到校住宿,要适应新环境,所以会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调整不好就会影响自身学习。
2、个性的自卑导致自我放弃
高中环境大,学生多,学生在校无形之中形成比较,因成绩的低下,经济的不好,身体的缺陷,交际能力差,兴趣爱好没有让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时间一长,会使他们对学习与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生活产生扭曲的理解。
3、外界诱惑导致自我荒废
NBA,网游,手机,玄幻,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差,与他人上网吧玩游戏,甚而逃课,有人上课也是QQ不下线,有人小说不离手,都在诱惑中荒废了学业。
二、教师的策略调整
针对当前的农村高中学生新出现的特点,我们应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相应地做出调整,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
1、加强沟通配合,营造舒心环境
综合利用各种条件,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利用方便的手机和网络,定期与家长联系,召开家长会、写信、发短信息、打电话,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双方及时沟通,营造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
2、开展多种活动,培养自尊自信
通过演讲,读书,朗诵等个人才艺展示多种活动,在班级的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与优点多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在活动中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团结意识,让学生在集体活动成长。
3、加大课堂改革,多方调动气氛
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4、融洽师生关系,。
利用学校的班级联欢,学生的集体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加强师生的联系,建立平等融洽的
5、积极心理干预,合理疏导缓解
对中学生进行正常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有了不良情绪时能够有正常的宣泄方法和排解方法。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张世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范文4
关键词:职中生教育;就业心理;就业策略
一、职中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受国家各个层次院校扩招和整体经济状态低迷的影响,就业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状,职业中学毕业生也不可避免承受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在职中生“就业难”的同时,就业市场却出现了另一种相反的现象:用人单位难招合适的人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原因:职业中学数量在增加,学校不断扩招且盲目开设热门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差,心理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中生应适时调整就业心态,正视现实,发挥专长,敢于竞争,放眼未来,方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顺利迈出第一步。
二、职中生就业心理状态分析
职中生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从年龄上来说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典型的青少年心理特征。青少年期是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迈向成年的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身体各项机能的迅速发展对青少年心理转变具有重大的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要求独立自主,竞争意识强,不再盲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青少年接收信息的来源广泛,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1]。这些因素导致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具有鲜明的积极和消极两面性。前者主要体现在个性突出,思想解放,学习能力强,易于接收新事物。职业中学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原因使得他们不仅具有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征,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劣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职中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没能考上高中的那部分同学,职中生通常自制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他们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蔑视和家长的训斥。然而职中生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更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难免产生迷茫、焦虑的情绪。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职中生普遍会产生自卑心理,一旦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就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破罐子破摔。面对就业考验,更是如此。
(二)叛逆心理
正处于青少年期的职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思维仍有待于发展和完善。自信心的不足和学业上的挫折极易让心智尚未成熟的职中生产生偏激极端的行为。职中毕业生在就业遇挫时,容易逃避自我反省,反而将矛盾归咎于他人和环境,甚至对家长和社会产生对立和敌视态度。
(三)攀比心理
相对于封闭的高中生,职中生更容易接触到外界社会,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已经污染到校园。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攀比”。仍处于青少年时代的职中生极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错误价值取向所侵蚀,这将导致职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关注点产生错位,他们比较谁穿得好,谁花钱大方,甚至谁的恋爱对象更好,反而忽略了最应该“攀比”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将来的发展。互相仿效和攀比使职中生产生了不良的人际关系,伴随而来的是道德滑坡和学习目标的迷失,也给他们就业带来负面的影响[2]。
以上三种职中毕业生常见的心理劣势,对他们的就业是非常不利的。如何培养职中生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职业中学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克服职中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职中生就业的自信
如何改变职中生多年以来积累的负面心理状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工作。开展心理辅导应成为学校一项系统和常态的工作,学校应设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对职中生的就业进行专门和科学的指导。指导学生要做好“到基层,到一线工作”、“珍惜第一次就业机会”和“不轻易跳槽或辞职”等心理准备。让职中毕业生全面了解社会,客观评价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
信心来自于成功,而成功依赖于实力。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干好干长的前提都要精通业务,所谓行家里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让自己成为专家,也至少应该通晓常识,这样才能有信心和底气在所从事的职业里面站住脚跟。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强调职业技术的实用性与操作性的统一,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操作能力,保证把职中毕业生培养成为有用的技术人才。通过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职中生可以不断地积累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最终更加从容和自信地面对就业市场。
(二)家校结合,加强职中生就业心理辅导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最主要力量,但不是全部。人的发展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巨大,而家庭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职中生知识基础薄弱,易于自卑,容易叛逆的特点往往和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关系[3]。因此要培养职中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特别是就业方面的心理辅导。学校应和学生父母育思想,尤其是要转变部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防止家长使用责骂甚至暴力来批评学生或仅靠金钱来奖励学生就业的做法。学校应帮助家长了解职业方面如衣着装饰、礼仪习惯、劳动素质,就业意识等知识。家长和学校还应统一认识,共同教育学生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稳定、清闲、福利好等眼前利益,忽视职业的长远发展;应改变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改变在择业过程中暴露出诸多负面的人格心理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缺乏自信心或过于自负,竞争或进取精神欠缺等。
(三)树立职中生“先就业,后择业,再谋发展”的思想
职中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型”初级人才,在目前的生产水平条件下,此类人才通常在人才市场上仍然有大量的需求,因此就业并不困难。但是由于职中生起点低,尤其是理论水平相对薄弱,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本科以上的学生会有更大的挑战。因此,职中生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因为自己在就业入行门槛低,心里就先矮别人三分。在就业过程中,很多职中生对自身价值分析存在不足,工作中过于自卑或者过于自负,产生了冷漠或者排斥的想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前途失去信心和耐心,这种做法对自己的前途是有害的[4]。提高自信,先就业,从低职业做起,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在就业之前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选择人才并不主要是看重谁的学历,而是看重他的实际操作能力,行行出状元正是这个道理。从事一个职业,就要在这个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资本和经历,即使将来转换工作也可以从容面对。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积累了职业经验再择业的事例,因此,职中毕业生不要奢望一步到位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而是要有耐心,有长远步骤地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先从小处着眼,慢慢积累各种资本,然后就有可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先就业,后择业,再谋发展”,怀揣信心,在择业和就业的路途中踏实走好每一步,必将最终迈向成功。
职业中学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工作对象是职中生这一特殊群体,因此需要更加细致、耐心和系统的开展工作,加强职中生心理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培养,从而引导职中毕业生正确评价自我,克服心理障碍,积极调适职业期望,确立合理就业目标,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2]代月明.浅谈中学生攀比心理解决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41-42.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范文5
1 健康心理素质对于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便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并设置了一些心理辅导岗位。对于高中生来讲,由于高考的压力,其心理健康更应受到教师的关注,而高中数学因其所具有的综合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对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学的相关内容,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讲,在高中数学中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且对于学习和高考等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一种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传统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相对不足,通过在高中数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增加,并且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保证了教学相长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为教师和学校所认识,但是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具有较为敏感和脆弱的心理特点,这就使得其对自己的学习有可能会有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观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由于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并且会在考试前出现焦虑、烦躁等现象,从而影响其整体水平的发挥。
其次,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必要的信心。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了较大的差别,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其成绩仍未实现较大改善的情况下,许多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并且学生对于成功和失败的理解上的偏差,使得其不能正视自己某次考试成绩,从而产生厌学等情绪,在学习态度上也无法端正,最终影响了其个人的发展。
最后,各种压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使得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多发。高中直接面向高考,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使学生在承担繁重的学习压力之外还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这些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学生被给予了更多的期望,对于学生成绩有了更多的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无法有效地开展,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被忽略,从而造成多种不良现象。
3 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
为了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对高考和学生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高中教育所承担的不仅仅是高考的任务,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身教学有正确认识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将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或者教师的唯一指标,注重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培养方式的优化改革,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从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来完善高中数学教学,使其能够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从而树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二,以教材为基础来实现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数学教育的有效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一些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应用,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收获相应的人生感悟,使得其心理素质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为其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三,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一种轻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使其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教师对教学环境的组织和创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而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师生交流的增加,有利于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实现。
第四,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充分的关注。高中教学中,班级学生的数量相对较多,教师应该对其班级内的学生学习情况及其思想状态有充分的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激励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高中数学,注重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升。
第五,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不再仅仅以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支持,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通过积极心理暗示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的成就感,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
高中生厌学心理辅导范文6
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应认真思考:这一节课应该让学生学什么?应该让学生怎样学?应该营造什么样的学习情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该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自主的去学习,提高学习成效?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效率往往较低,这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低有关。教师要让这样的学生也能提高学习成效,就必须组织好教学,设法在课堂上让他们能掌握好相关基础知识,学有所成。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学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特点,采用情境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对血浆理化特性中渗透压的分析,教师先引入“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再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婴儿“胖乎乎”的原因,这样学生就可透彻理解在渗透压学习中的难点了。对较抽象的知识可以用图解法和归纳法来降低难度和加强知识的识记,比如对细胞器的学习,笔者除了根据细胞器的膜结构,使学生对比归类学习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外,还画下各类型试题中细胞器最常出现的结构简图,增强学生辨图能力。
对一些必须识记而又难以识记的知识,则想办法用谐音或口诀方式帮助学生识记,例如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识记,要求学生记住微量元素的口诀:新(锌元素)铁(铁元素)臂(硼元素B)阿童(铜元素)木(钼元素)猛(锰元素)。一部日本动画片就让学生不仅记下了拗口的微量元素,还能据之用排除法挑选出练习选项中的大量元素。另外还可以用画概念图法、对比学习法等,帮助学生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课堂内外还须精心设计习题,合理安排适量的练习和考试来巩固、检验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如果教师空有专业知识,但教学能力过低,课堂调控能力低,不懂得如何组织教学,不懂得分析学生心理,不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懂得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那他只是一台灌输知识的机器,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交流、网络学习及各类教师培训等方式,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会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应该怎样根据学生实际去备课,应该怎样设置多变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对大多数普通中学来说,大部分学生入学时总体素质较低,文化基础较差,特别是数学、英语两科更是他们的弱项,在高考中根本无法成为得高分科目。这样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差,往往又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若苦学而无效,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无心向学。个别学生虽无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非常刻苦,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虽努力但成绩不理想,容易陷入苦闷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体现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能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我要学”的信念,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去克服,学习成效往往比较高。而一个消极被动学习的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会信心下降,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甚至是放弃的态度,这样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因此,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所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可以利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向“我要学”的状态转变。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相关知识为学生介绍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如“神五”中宇航员的航天服的“生命系统”的奥秘;“孪生”兄弟和“龙凤胎”的秘密;我国婚检制度的变迁和意义等,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被知识吸引,从而投身到学习中去。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结合课本实际帮助他们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体育锻炼大量出汗后,该怎么补水?饭堂伙食差,菜式单一,怎样选菜才能保证获得足够的营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还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持续的要求和及时的表扬来改变学生的不良态度和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团结的集体,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直接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学会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上,学生是否动情参与,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分析,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参与和合作,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概念,寻找概念中的关键词,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分析事例,解决问题,做一个会倾听,会记录,会思考,会归纳、整理和总结的学生,这样才会学出成效。抓好学生自主时间内的学习要提高学习成效,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课间、晚修等时间,做好学生的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综合和运用能力。利用课本中“学习和记忆的关系”及相关加强记忆成效的资料帮助学生识记,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最大限度地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另外还可以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例如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时,笔者让学生在报刊及网络中搜集相关知识,并结合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出版了相关的宣传版报。为加强学生对生物结构的识记和理解,组织高中部的学生举办了“高中生物结构图绘图大赛”,并以版报的形式展出了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成效显著。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有效”的教,与在教师指引下学生“有效”的学,都是缺一不可的。对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在面对相同的学习内容时,学生就会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提高。而一点点的提高,对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进步。在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的共同作用下,将使学生成为一个高效学习的学生,学出成效,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人生目标。
作者:林敏红 单位:封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