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笔记范文1
制度非均衡是导致制度变迁的前提条件,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在动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这种制度非均衡因素主要有两点。
1.主体行为错位。一般地说,国际货币制度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协调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等几个方面。1973年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进入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期,但作为布雷顿森林时代标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却依旧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究其来源实际上是二战之后英美两个大国在各自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划”之间斗争的结果,代表了资本主义大国利益。由于IMF残存的旧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痼疾,使它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最后贷款人作用,反而因其在金融危机中开出一些不适当的“药方”而备受世人的非议。
IMF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旨在稳定国际汇价、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并通过提供短期信贷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问题的国际机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与世界银行和WTO并列称为世界三大经济“联合国”。50多年来,IMF对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汇率确定和货币政策都产生重大的影响。IMF始终以体现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主线,美国在基金组织中一国所占的份额就达到18%,拥有绝对的否定权。IMF对会员国的贷款规模极其有限,而在资金分配方面又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其贷款按会员国交纳的份额分配,主要发达工业国占有份额的最大比重,但目前贷款资金最需要的都是发展中国家。另外,IMF提供贷款时附加的限制性条件极其苛刻,这种限制性条件是指IMF会员国在使用它的贷款时必须采取一定经济调整措施,以便在IMF贷款项目结束或即将结束时能够恢复对外收支的平衡。IMF同其它金融机构一样,在发放贷款时必须考虑贷款资金的回收问题,以保证它拥有的资金能够循环使用,就此而言,IMF发放贷款时附加限制性条件显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从IMF近年来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贷款限制性条件的实际结果看,由于IMF对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不够准确和全面,附加贷款条件规定的紧缩和调整措施却给借款国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金融危机中,接受IMF的资金援助的东南亚各国都被迫按其所开的“药方”进行调整和改革,而这些“药方”都是:要求危机国采取财政紧缩和货币紧缩政策,提高利率以吸引外资进入并进一步稳定汇率;要求亚洲各国整顿金融机构,加速开放市场并迈向自由化,取消不平等的补贴政策等。IMF的这些限制性条件,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要求加速资本流动自由化,反倒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此外IMF对这些面临汇率风暴冲击的国家采取强制措施,不但无法恢复投资人的信心,反而加剧了资本的外逃;提高利率又迫使私人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提高,从而加速破产的速度,并引发通货膨胀的急剧上升。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指责美国借IMF对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贷款之名,实行“经济殖民主义”的掠夺。美国以援助为筹码逼迫东南亚各国开放国内市场,并要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样更动摇了市场的信心,使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
2.制度缺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彻底瓦解,1976年签订以浮动汇率制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从此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国际金融进入了一个没有体系的时期(注:学术界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人称其为“没有体系的体系”,也有人将其归纳为牙买体系。它的内容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具有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资产,多样化的汇率安排,多种形式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及各国相对灵活的国内宏观政策选择,这种制度使国际金融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不存在“超国家”的制度因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只是各国对外货币政策和法规的简单集合。其特征表现为:各国对外货币政策转向自由放任,取消各种限制性制度,允许货币逐步走向自由流动和货币价格的自由浮动,市场成为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包含了一大批附属的制度,并且与社会中其他制度的复合体相互作用。总之,经济不只是市场机制,它还包括那些形成市场、构建市场和通过市场起作用或引导市场起作用的制度”(注:《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第33页,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后布雷顿森林时代所谓的“没有体系”是当前国际金融制度安排的总体特征,由于这种体系所造成的制度缺位使国际金融体系处于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制度缺位具体表现在:
(1)在金融危机的援救过程中缺乏最后的贷款者。目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形成,资本的跨国境流动加快,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标准全球统一和国家干预国际化。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天然的缺陷——缺少“世界中央银行”,作为监管世界中央金融市场的“警察”和扮演国际最后贷款者。而这样的职责由IMF来承担是困难的,不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进行国际经济秩序和制度的创新,难以防止货币危机的再次发生。
(2)迅速膨胀的国际资本市场缺乏国际监督和防险措施。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背后,有银行业的支持,使资本市场出现了所谓“高杠杆操作问题”;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使金融交易量增长大大加快,而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使习惯于集中管理的监管制度更难实施,金融衍生工具在很大程度上由避险的工具演变成高风险的投资工具,金融危机爆发的突然性,使金融监管相形失色;“信心”这类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媒介的某种倾向性,使信心越来越难以稳定,越来越容易大幅波动。
(3)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平稳的与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相匹配的国际资本市场对接机制。资本的全球化将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卷了进来,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对货币的自由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外汇储备的选择与管理上还不能适应国际资本流动与变化的节奏。这一方面是国际资本运动非核心国与核心国之间在经济制度安排上的不衔接,同时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的不衔接,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与各国经济制度的不衔接。金融的自由化进程过于迅速,出现了无序、波动过大和恶意投机以致破坏自由市场的趋势。自由化进程已带来三个问题:一是投机性成份超过投资性的程度;二是金融经济的虚拟化发展到超过真实经济太大太多的程度;三是自由化发展到发达国家失控、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程度。
(4)对以对冲基金(HedgeFund)为主要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缺乏必要的间接管理。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国际投机炒家运用对冲基金这种高杠杆的金融衔生工具疯狂炒作引起的。1998年10月传出的关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向国际15家大银行融资35亿美元以挽救险些倒闭的颓势,反过来说明,对冲基金是有钱的游戏,它具有高回报,同时银行向其贷款风险也是相当大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提出要通过监管银行来加强有关对冲基金的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提出征收资本交易税的设想,也是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游资对各国金融市场的冲击的一定限制,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任何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都是对当时的世界经济现实作出的客观选择,现存的金融体制不是为今天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所设计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它不能从根本上满足金融市场全球化、全球资金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客观要求,因此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制度非均衡存在必然产生制度需求,这里的制度需求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适应外部环境客观形势的变化进行制度变革,另一方面是为填补制度缺位而进行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变革与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进或创建新的国际金融机构。(1)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IMF在后布雷顿森林时代也曾起到过很大作用,但它在职能安排上已不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一是受美国及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干预的色彩太浓;二是在其贷款的份额、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方面存在极大缺陷。目前需进一步扩大其防范和支持当事国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协调成员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中长期贷款以协助其克服国际收支的困难。(2)提高世界银行在稳定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作用,提升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的职能。如让世界银行承担部分化解受害国金融风险的支持功能;发挥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的作用,加强对遭受危机袭击的国家实施资金援助。(3)许多经济学家都主张建立一个最后贷款人,来避免产生金融不稳定的过度道德风险。IMF难以担当最后贷款人的重责,我们倾向于建立一个诸如“世界金融组织”(WFO)的机构,制定新的规则和宗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参与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的制定,规范国际金融市场行为。(4)以国际清算银行为中心,建立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国际金融预防风险的能力,为IMF或其它国际金融机构提供基础性材料,向有关成员国发出金融风险的预警信息。
第二,建立和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许多国家由于银行管理不善,引发金融过度风险;或由于银行财务状况信息不透明,延误发现和解决风险的时机;或由于监督机构不独立,使制定的监督制度不能实施,因此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已成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这些制度包括:(1)提高信息透明度,公开披露有关信息。1999年初,由七个发达国与十五个新兴国家组成的盟国金融小组商讨制订“财政透明度行为准则”、“公布数据的特殊标准”和“公司管理行为准则”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有利于建立一套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并实行金融监管。(2)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管理。对冲基金是有钱人的游戏,集中大笔资金利用汇市、股市和期货期权市场进行“立体投机炒作”,给一国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力。乔治·索罗斯认为:“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是一体化带来的庞大资本,超越国际的无原则的移动。”对冲基金以及其它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是国际货币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3)加强对银行的跨境监管。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某些国际性银行经营转移到管理不严的离岸避税港,以便规避国内的管理和监督,对银行的跨境监督是国际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国际金融的合作和协调。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于协调各方关系的。从国别上看,首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在支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三是加强地区间的国际金融合作和协调。另外,从加强合作的领域看,则包括国际金融经营环境、国际金融内部控制、国际金融市场约束以及国际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合作和协调。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有必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参加国际经济协调。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为地区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会越来越高,并将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中国在新的货币体系建立之前可能作出的选择是:一方面促进IMF的决策机制更加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另一方面我们可借鉴欧盟的做法,先在区域内协调,在东亚范围内用同一声音说话,凭借其整体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这样就有可能使欧美接受中国为代表提出的某些方案,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造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总之,国际货币体系是规范各国间货币金融交往所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产品,一方面存在搭便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制度创新的特殊利益分配,这其中包含了制度变迁主导型国家对他国的部分权力控制。如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方面使美国大受“铸造税”之利,另一方面也使美国在二战后独霸西方社会的战略企图在经济领域又一次得逞。由于经济实力相对悬殊,大量发展中国家要求变革国际货币制度的愿望最为强烈,是制度变迁的最迫切的需求者,但无力承担制度创新的责任,不能形成制度供给。但同时美国在全球社会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又不具备足够的权威来实施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实际上是一种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政府是决定制度供给的主导力量,这其中的原因不光是由于制度是公共产品,无人提供制度供给,最主要是由于政府拥有绝对权威,其手中握有暴力潜能,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具有特别作用。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今天,象二战之后单纯依靠一个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来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不可能的,而只能依靠国际社会的多边协商与外交力量的制衡,这其中发展中国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元与日元的崛起,将与美元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这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最高境界在全球采用单一国际货币的最终目标也会越来越遥远。储备货币的确定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关键,而对储备货币的所在国来讲又意味着极大的制度创新的优势。美国、欧盟与日本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都有着强烈的制度创新的意愿,纷纷提出有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构建框架的设想,从实力比较,因此美国、欧盟与日本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制度创新的主要力量。由于改革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收益等于制度的边际成本,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均衡必然是边际的和局部的,这也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渐进与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2]潘英丽:《全球视角的金融变革》,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张宇燕:《东亚金融危机与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3-4期。
管理学笔记范文2
一、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
职业中学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比较差,而学习专业课必须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所以必须加强数学教学。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不同于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系统性,而且要考虑自己所教班级专业课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要避免职教数学普教化,走应试教育的路子,从而使数学更好地为学习专业课服务,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处理数学教学内容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在不影响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对那些与专业结合紧密,学不好就会影响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内容要详细讲解,反复练习,融会贯通,而对那些与专业课关系不大的内容可略讲,这样可以用比较少的时间,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生要学《建筑预算》、《建筑力学》、《建筑制图》等课程,为保证这些专业课的学习,就应加强立体几何内容的教学,对直观图、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等内容就要详细讲解。三角函数是学习《建筑测量》、《应用电工》的基础,在教学中也要重视,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但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部分立体几何内容与专业课联系不大,就应少用些时间,略讲。处理好数学教学中的详与略的关系,可以使数学教学目标更明确,减少盲目性。再者,经过详略处理,节省了教学时间,简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很实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处理好“增”与“减”的关系
现在的职业高中数学教材并不能够完全满足所有专业教学的需要,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所教专业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的调整,增加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删除那些与专业无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不论是在校学习过程中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常会遇到大量的繁杂计算,所以增加电子计算器使用的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要教学生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常规计算,在以后教学中如遇到与计算器有关的内容就穿插介绍使用方法。如讲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时,介绍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或反三角函数值,这样就会很容易解决专业课中的繁杂计算问题。
对那些与本专业无关,且不影响教学体系的章节教师可删去不讲。如《向量》这一章节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可不讲。
正确地处理好学习内容的增与减,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使学生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中去。强化专业课的数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
三、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
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师不但要掌握教材,而且要了解自己所教班级的专业课的安排顺序,以及每门专业课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所谓“近”是指现在,现在专业课急需的数学知识先讲,为学习专业课扫清障碍。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在开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建筑制图》、《建筑测量》两门课,教师就应将急需的立体几何知识、三角函数知识调前学习,把不急需的内容放在后面讲,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所谓“远”就是着眼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需要学生毕业后去学习。故教师不但要看到现在专业课急需的学习内容,而且要考虑到今后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需要。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代数中的数列与极限都是选学内容,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故教学中也要教好,为今后学习铺平道路。
四、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已学知识基础之上的,相当一部分初中数学没有过关的学生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后,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根据学生这一特殊情况和职业学校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教师除了要变教新知识还要有针对性地复习旧知识,坚持查漏补缺,使复习的内容为新授课服务。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做到学生差什么就补什么。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才能不掉队,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对职校的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新授课的时候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更要考虑专业特点和需要。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困难并不在于这些新知识有多难理解、掌握与运用,而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思考、探索新的知识与方法。这样,老师的作用也就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间搭起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当然,要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教师还要正确安排好教学时间的分配,既不能把旧知识的复习过于简单化,面向一部分的学生,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又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五、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管理学笔记范文3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其中,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鼻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其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多,45岁以上患者为多。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壁弹性差,脆弱,血管易破裂,特殊是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更轻易出现鼻出血。大部分患者出血前有头昏、头痛及鼻内血液冲击感,出血常为一侧,多位于鼻腔后段或中段,轻者涕中带血或点状出血,严峻者口鼻涌血,血液鲜红色。鼻出血时,患者易激动、焦急、恐惊。激动、愤怒会引起血管的舒张压升高;而惧怕、惊慌能使血管收缩压升高,这些因素会加剧鼻出血的症状。有些高血压鼻出血病人,可能因出血过多,血压下降,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
1 高血压性鼻出血的原因分析
高血压性鼻出血多为动脉压增高使鼻腔内较大动脉破裂出血,出血前多有先兆,如头痛、头晕、头部发胀、发热、鼻内冲击感等,多为一侧鼻腔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大,少数可引起大出血,一旦发生,患者及其家属精神非常紧张,更易导致血压升高,使出血加剧。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做好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的整体护理。
从临床上来看,90%的流鼻血现象都属于血管破裂导致的血管性流血。一般情况下,鼻腔血管破裂性流血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对于老年人鼻出血常见原因确多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引起的。因为动脉压增高可造成鼻腔的小动脉破裂,引起流鼻血。这些人在流鼻血之前,一般都会感到头昏、头痛,在清晨或深夜突然从一侧鼻孔里流出血来,来势较猛,因为多是小动脉血管破裂,所以流的血是鲜红色。由于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血管的回缩力差,因此一旦流鼻血常常不易止,应及时治疗。老年人患有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肺炎等疾病时,常因剧烈咳嗽,使静脉压升高而造成鼻腔内血管破裂;老年人因胃肠吸收功能较差,可以造成维生素C、维生素K或钙的缺乏,都是引起老年人流鼻血的原因之一,此外,流鼻血与精神刺激、长期吸烟和饮酒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当老年人流鼻血时;家人不要慌乱,应该让老人坐着或半躺着,头稍向前倾,用食指和拇指捏紧两侧鼻翼5~10分钟,同时于额部、颈部反复置换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促进血管收缩,如果是在鼻中隔前端流出的血,这种措施一般可以止住。如果是反复流鼻血或用上述临时性应急措施无效时,则应即时送医院诊治。流鼻血多数为一侧,如果两侧都出血,先流血的一侧则往往是真正出血的部位;另一侧流出的血,是从后鼻孔流过去的。迅速止鼻血,可以拿一块干净棉花卷塞进鼻腔里,再用手指捏紧鼻翼,把血止住。要注意堵住鼻子以后,如果血流进口腔,不要咽下,以免血液进到胃里而引起呕吐,也不好估计出血量的多少,最好轻轻吐在杯子里。
2 护理措施
(1)出血严重、失血过多的患者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输血、止血等处理,并准备好抢救物品。
(2)帮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半坐位,休克患者采取平卧中凹位,并按休克程序进行抢救。
(3)心理护理。高血压性鼻出血多属急症,发病突然,高血压患者多有焦虑、抑郁心理情绪,易激动,鼻出血给患者带来恐惧心理,护士应以热情、耐心、可亲的态度关心和了解病人的思想及生活情况,让病人建立对医务人员的信赖,安慰病人,鼓励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消除其恐惧情绪,避免因精神紧张造成血压继续升高使出血加剧,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镇静剂,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出血。
(4)生命体征的观察。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头偏向出血侧,有利于血液流出,防止误吸血块引起窒息。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吸氧。②脉搏的观察。注意观察脉搏频率及强弱,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口干、面色苍白、胸闷、脉搏细速,提示患者处于休克前期或已经休克,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③血压的观察。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每日应测量血压4~6次,并准确记录,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严密观察血压变动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5)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嘱患者勿将口中血液咽下,应将其吐入痰杯,以便估计出血量,并可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每日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3次,以去除腥味,抑制细菌生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日常生活护理。护士应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盐、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以满足机体需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7)适当休息与活动,严重者卧床休息,冰敷鼻根部,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使大脑皮层功能恢复,保证充足睡眠,应当使用镇静剂,观察抗高血压与止血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8)合理的饮食,以低盐、清淡、低胆固醇、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适当控制体重和减肥,禁止吸烟及饮酒。
(9)鼓励病人对疾病及治疗的提问,护士要仔细倾听,给病人解释高血压是慢性病,鼻出血是急病,现代治疗方法可控制。
(10)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对鼻填塞的病人,口部盖湿纱布,减轻病人因用口呼吸而引起的口咽不适感。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脉搏及血压的变化,避免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如发现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口干、胸闷症状积极协助医生处理。
3 机理分析
中老年鼻出血多以全身原因为主,其机理为主动脉压升高,长期反复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引起全身大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的弹性减退,可扩张性减弱,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变厚,胶原、弹性蛋白、脂质和钙含量增加导致大动脉减退、顺应性下降。中老年人,小动脉壁可发生透明样化逐渐引起血管阻力增大,容积减少及管壁脆,弹性差。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可因用力过猛、情绪剧烈波动、饮酒等致动脉压升高使鼻腔内较大血管破裂致严重鼻出血。出血前可有预兆,如头昏、头痛及鼻内血液冲击感等。出血常发生在深夜或清晨。出血常为一侧,多位于鼻腔后段或中段,尤其是下鼻道内。动脉硬化患者,血管的收缩力差,鼻出血较难止住。大多数患者因鼻腔出血不止而精神格外紧张,担心治疗效果不好而发生意外,从而加重鼻出血。因此,在止血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镇定药物治疗,并对其进行心理安慰,以利于消除恐惧心理,稳定其情绪,有助于鼻出血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金丽华等.《鼻出血的诊治体会》.陈茂国,黄艳风.黑龙江医学,1999,5
[2] 《颈外动脉结扎重症闭出血》.梁健刚,梁耀基.实用医学杂志,1999(15),7
[3] 《158例老年鼻出血与高血压等相关因素探讨》.宋秀琴,刘永革,曾庆荟.河南医学研究;2001年01期
[4]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探讨》.李景霞,刘军,陈卫文,李高平.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年02期
[5] 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08期
管理学笔记范文4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只有降低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才能实现有效的发展。针对当前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本文旨在对四个国家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比较研究。在明确了助学贷款主要风险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助学贷款的发展现状,比较了各自的风险管理措施。本文认为信用保险制度是我国风险管理措施的特色,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完善征信系统,调整还款方式,拓宽本金来源渠道,多管齐下管控风险。
关键词 :教育成本分担;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66-02
作为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手段,国家助学贷款帮助众多贫困学子完成了高等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大学生逾期还贷甚至是不还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风险高、额度小、利息低,不少商业银行甚至停止放贷。如何更好地管理助学贷款的风险,保证高等教育的投入,实现多方共赢,值得我们深思。
一、助学贷款的风险
助学贷款的风险主要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款能力风险以及人身风险。
1.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前者是指贷款者缺乏足够的还款能力,编造虚假材料骗得款项
却没有用于学业;后者是指学生具备还款能力却恶意不还款,导致银行出现呆账坏账。
2.还款能力风险。主要是说学生毕业后由于未能及时就业或收入较低等原因,不能按时足额归还贷款。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较难就业,收入不高,而家庭又无法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援,使得大学生无法偿还贷款。
3.人身风险。主要是指学生由于意外或疾病等原因而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进而无法偿还贷款。大学生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岁至35岁,群体的安全意识较高,因此这类风险在助学贷款的风险中所占比重极低。
二、我国的助学贷款发展现状及风险管理措施
1.我国助学贷款的发展现状
从1999年到2009年十年间,全国助学贷款累计发放金额约424.1亿元,惠及学生451.8万人。在2010年和2011年,国家助学贷款年发放金额已分别达到114.89亿元和136.46亿元,年贷款学生达到113.84万人和242.53万人。现阶段我国的助学贷款主要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由商业银行发放,借款学生以信用的方式获得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则是在学生户籍所在地办理,由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学生需有一名家长作为共同借款人,还需要提供担保人或有效资产抵押、信用户评定等资料。我国助学贷款的额度原则上为每人每年6000元,贷款期限最长为10年,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不上浮),在校期间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部补贴。
2.我国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管控风险,我国从学校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政府层面建立了多层次的风险管理机制。(1)学校层面。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育大学生按时还贷的意识。(2)金融机构层面,由经办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控制风险。一方面,银行不仅会对欠贷金额计收罚息,还会将违约情况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严重违约的贷款人还将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开办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业务。学生购买保险后,若无法偿还贷款,则由保险公司先向银行赔付,再向学生追偿。(3)政府层面,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和代偿机制。前者是指财政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商业银行的风险补偿资金。后者则是对于毕业后有志于到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国家将代为偿还本金及利息。
虽然国家从多个层面建立了管控风险的机制,但近年来我国助学贷款的发展却遇到了瓶颈,我们是否可以了解国外的做法,再反观自身,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三、国外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措施
随着助学贷款事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以“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英国模式”较为典型。
1.“美国模式”。美国助学贷款的重要特点是政府和银行共同出资,政府为银行兜底承担风险。美国重要的助学贷款主要有两种——“帕金斯贷学金”和“斯坦福贷学金”。“帕金斯贷学金”直接由政府提供资金。“斯坦福贷学金”有两种形式:一种亦由政府出资,政府承担风险;另一种则是政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进行担保。在防范风险方面,美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设置灵活的还款方式,既可以选择定期定额形式,又可以选择浮动可变的还款方式。(2)人性化的优惠减免措施。政府免除了学生读大学期间的贷款利息,同时,对从事教师行业的毕业生予以贷款减免。(3)政府部门协助商业银行采取“防”“罚”并重的措施。在美国的个人资信系统中,助学贷款违约记录将伴随终身。学生一旦拖欠助学贷款,还会有专门的追款机构追讨。最后若仍恶意拖欠不还贷,则由法院强制执行。
2.“日本模式”。日本政府通过财政贷款和市场融资两种方式筹措助学贷款的资金。政府提供的资金是助学贷款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截止2010年,政府财政贷款占新增的贷款本金的75%。市场资金是财政投入的有效补充,主要由负责管理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发行机构债券筹融资金,从2001年至2010年3月共发行了18期债券。日本管理助学贷款风险的措施主要有:(1)立法管理。日本制定了专门的助学贷款法律——《日本育英会法》。(2)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是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通常,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成功就业并获得较高收入的概率更大,具有足够还款能力的潜力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助学贷款的还款能力风险。(3)机构债券的风险由助学贷款运营机构和投资者承担,日本政府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由于自负盈亏,发债机构在贷前调查、贷中管理和贷后追偿等方面将更加审慎。(4)还贷情况与个人信用记录关联。
3.“英国模式”。英国最初采用了“免费高等教育加助学金资助模式”,由于高额的支出令政府不堪重负,英国对高等教育财政体制进行了改革,于1988年颁布了《有限助学贷款方案》,废除了高等教育免费的制度。随后,英国对助学贷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英国采取了以下措施管理助学贷款的风险:(1)改变还款方式,通过税务局以附加税的形式收回贷款。这种还款方式改变了过去定期定额的做法,通过税务系统评估毕业生的收入情况,电脑会自动在工资打入银行账户前扣减相应款项,直至欠款还清为止。这样便大大降低了恶意拖欠的风险。(2)贷款业务由专门的学生贷款公司负责,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3)个人信用记录与助学贷款还贷情况挂钩。
四、国际比较及借鉴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中外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梳理,如下表所示。
美国、日本和英国的风险管理措施各有特色,在实践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借鉴和调整。
1.信用保险制度是我国的特色。采用保险手段既有优势,也有弊端。其优势在于保险公司有效分担和转移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加了助学贷款的供给,避免了助学贷款供给的周期性波动。然而,购买保险需要缴纳保险费用,这笔额外的支出增加了因经济情况困难而申请贷款的家庭的负担。此外,购买保险易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这也是助学贷款的主要风险,等同于把风险完全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因此,虽然现阶段保险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对待。
2.完善征信系统,增加违约成本。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率之所以大大高于西方国家,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备,违约成本过低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尽快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并将贷款申请、优惠政策的享受、子女上学等等事务都与信用记录关联,提高恶意赖账者的成本,促使贷款者及时还款。与此同时,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提高人们按时还款的意识。
3.调整还款方式。现阶段我国采取了分期定额的还款方式,最长还款期为6年,虽然有利于银行回收贷款、管控风险,但对于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且不稳定的毕业生来说则不够灵活。我们可以将美国和英国的做法结合起来:一方面,设置每月可变动的还款金额,有助于降低还款能力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通过银行过账的工资收入,扣除助学贷款后再发放给毕业生,有助于降低道德风险。
4.拓宽贷款本金来源渠道,可以有条件的引入市场融资。我国助学贷款本金来源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府财政,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提供者。然而商业银行是在市场条件下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在违约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因此,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是必要的,因为保证公民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但是政府又不可能拿出太多资金使所有的贫困学子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在财政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学习日本发行债券的做法,通过市场融资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韩雪萌.银监会大力推动助学贷款业务[N].金融时报,2010—11—17.
[2]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1年、2012年教育部新闻会散发材料[Z].
[3] 张迪晨.美国高校助学贷款体系对我国的借鉴作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3(2).
管理学笔记范文5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是由于脑部本身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导致脑血液供给障碍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以急性脑血管病多见,因其发病急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或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30万-150万,因此脑血管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鼻饲护理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60岁,发病时均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经CT和核磁检查确诊脑出血17例,大面积脑梗塞33例,在饮食护理方面均给予鼻饲,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因2例脑出血严重死亡,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或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做如下总结:
2 鼻饲饮食的形式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足够热量,维生素和水配制而成的流体饮食,无渣,由专业营养师按病情配制。
3 鼻饲方法
一般可采取用注食器缓慢注入或用输入泵均匀输入。用注食器分次注入每4小时一次,每次200-250ml或遵医嘱。鼻饲液温度为37-40℃注后应温水20ml冲洗鼻饲管,防止饲管阻塞。均匀输入是用专用的输注泵每日总量2000ml,但要注意加温,使用电子输液加温器保持温度。减少冷营养液对胃的刺激。加温器尽量靠近鼻饲管一端[1]。
4 一级护理
4.1急性脑血管病人多数人伴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抵抗力低,容易引起感染,因此操作者应严格按鼻饲饮食配置原则执行,认真洗手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保持不被污染。
4.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第一,可以将胃管的末端放入盛水的杯内,如无气泡,证明在胃内,第二,可用注食器抽取胃液,第三,可将听诊器放于胃部,同时注入10ml气体,听有无气过水声,证明鼻饲管在胃内方可注入食物,每两次注食之间要给予适量水分和果汁等。
4.3 病人的是预防食物反流误吸的关键,因此要将患者太高30-40度或根据并请给予半卧位,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适当给予约束,以免自行将胃管拔出,一旦发生呛咳误吸应立即停止调整。
4.4口腔护理 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湿润尤为重要,每日早晚要给予口腔护理并给予蒸汽吸入,以减轻患者口腔黏膜的干燥,减轻咽喉部不适[2]。
4.5鼻饲管要选择硅胶管,型号适宜,每四周更换一次,置管鼻腔每日早晚用盐水棉杆清洁两次,必要时涂少许1%薄荷油,防止鼻粘膜充血水肿,鼻部及脸部要用湿毛巾擦拭干净。
4.6鼻饲管外端口护理 胃管外端口应用小帽盖好,用无菌纱布包好,且每天要更换纱布,防止胃管端口污染,并且用小夹固定好防止胃管拖出。
5 预防并发症发生
5.1预防吸入性肺炎 误吸是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意识障碍的患者由于张口反射下降,咳嗽反射弱胃排空延缓,贲门括约肌作用下降,调节能力丧失,因此咽喉部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容易反流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发生。鼻饲时一定要抬高床头30-40℃或根据病情取半卧位,而且注意灌注速度和量,必死后维持题为30分钟,一旦发生误吸要立即停止鼻饲,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吸尽口腔和咽喉内的残留食物,给予拍背。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5.2预防腹泻 腹泻时鼻饲患者容易发生的并发症,通常发生于鼻饲开始及使用高浓度饮食初期,或因食物被污染造成病人胃肠功能紊乱,因此配置鼻饲液,一定要采取逐步适应的方法,每日现配,放于4°冰箱内保存,食物容器每日煮沸消毒 防止被污染。要认真观察患者的大便性质,颜色及次数,一旦发生腹泻,立即通知医生,留标本送检,做好患者肛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溃及褥疮发生。
5.3预防便秘 由于病人卧床肠蠕动减弱,加之鼻饲液中缺少粗纤维,容易出现便秘,因此要适当调整配置液,根据便秘的情况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或水果,必要时给予缓泻药物或腹部按摩增进肠蠕动。
5.4预防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常因注入时速度过快或量大而引起,也可能因胃内有残留食物导致胃内容量增加,致使胃内压力发生变化,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因此刚开始鼻饲时速度要慢,量宜小,以后逐渐加量,鼻饲液浓度也要由低逐渐增高,温度在37-40°之间,尽量减少对胃的刺激。
5.5防止胃管脱出或堵塞 脱出多因病人躁动时自行拔出或翻身及医疗检查等时不慎脱出,护理中应选择柔软小管径稳定性好的硅胶管,妥善固定,每次注食后要用温水20ml冲洗饲管,且用手旋捏胃管,以免食物残留在管壁上造成阻塞,而且每次输注前要抽吸,以了解胃内是否有残留食物,当量较多时,要延长注食间隔。
6 讨 论
大多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健全,而且尽早合理给予鼻饲饮食,能维持患者正常胃肠功能,增进营养物质摄入,降低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
参 考 文 献
管理学笔记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对鼻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 2010年收治的80例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8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经治疗与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顽固性鼻出血是自身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时正确的治疗加上护理干预配合,提高了治疗鼻出血的疗效,降低了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鼻出血;高血压;护理
顽固性鼻出血又称严重鼻出血或难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较棘手的危急症。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增加,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正逐渐增加。鼻出血可轻可重,轻者则见鼻涕中或咳痰中带血;重者则流血不止,量大且反复,就会出现贫血、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1-2]。因此,老年顽固性鼻出血在护理方面更要及时细致。本文选择2007~ 2010年我院收治的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80例,经过护士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使患者克服了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0例,其中男60例,女20例,男:女=3:1;年龄60~86岁。全部患者均有反复鼻出血病史。其中鼻外伤引起者12例,鼻中隔偏曲 34例,由于伴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引起者32例,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4例,不明原因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