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远程医疗合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范文1
关键词:移动医疗;微医;案例分析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面临卫生保障覆盖率低、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初级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本质上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和复杂化。全球性的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提升了医疗水平,推动了医学模式由传统集约式单向问诊向数字化定制化转变,也带来了普遍性的医疗成本上升的问题,在医学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深化医疗体制的全面改革,以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而这些问题在当前地理天然间隔、地区信息不及时、医疗成本增高、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着实是难以解决的。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便携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患者和医生需要的健康数据可以都保存在电子健康病例和患者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中,患者的健康数据依托可穿戴医疗设备随时更新,并提供给医生随时查看。患者看病完全可以足不出户,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沟通,这一方面帮助医院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负担,另一方面也使患者看病能方便及时地享受高质量的医疗问诊服务以及病后联系服务[1]。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互联网+”与医疗领域紧密结合,带动大量移动医疗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并向各自方向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医生与病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疾病问诊到康复咨询,构建一整套“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这为解决传统医疗体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因此,我们立足当前国家相关医疗体制现状与问题,结合国家深化医疗改革政策方案,在医疗保障制度与分级诊疗框架下探索移动医疗的实用价值与可行性,综合互联网思维深入研究移动医疗企业的发展现状,得出移动医疗产业的前瞻性分析与建议。本文采用典型调查、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选取爱丁医生与微医集团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移动医疗服务企业作为移动医疗分析案例,并通过对这些广受欢迎、用户较多的移动医疗企业运作的深入分析,延伸出整个移动医疗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为移动医疗企业公司的未来发展以及我国未来的医疗改革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性的可行性建议。
1移动医疗企业发展现状
1.1企业概述
爱丁医生是一家帮助育龄青年优质怀孕的“O+O”模式整合服务机构,主要产品是爱丁医生APP这一手机备孕工具,可以帮助育龄青年开展个体化全面的孕前准备。该应用着眼于用户备孕需求,运用独特的、模拟临床医生的算法,为用户提供以怀孕为目的的移动医疗服务,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为备孕期的年轻人做风险评估、疾病因素与状况评估、体检提醒以及生活习惯改进建议,逐步引导育龄用户将身心调整至最佳受孕状态[2]。微医集团是一家主要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复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互联网医疗和会员服务的移动医疗服务机构。微医的主要产品是两款手机APP,一款是针对医生的“微医生”,旨在获得相关患者健康数据,建立一种真实的医患关系;另一款是针对患者的“微医”,帮助患者完成在线查找医生、在线挂号、在线复诊等移动服务。微医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挂号网、微医和互联网医院。2015年12月,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乌镇上线,截至2016年年底,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接诊量已突破5万人次/日,近两年微医互联网医院已在全国18个省市落地[3]。
1.2运营模式
爱丁医生的运营模式主要是“O+O”。对于大多数服务项目用户无需再奔波于各个服务机构,可以直接使用手机APP在日常生活中在线接受备孕的相关指导和管理。而诸如B超、抽血等服务则在线下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支持。爱丁医生目前提供门诊服务,从诊前评估,到门诊预约,再到专人随访,采用本地远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个性化备孕服务,同时还包括个性化备孕方案、二胎咨询、妇科体检等服务。在盈利方面,爱丁医生相关负责人认为主要还是应以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主,爱丁医生目前唯一的收费项目是远程咨询项目,即通过电话和视频为用户提供远程问诊服务微医已经在“医、药、险”全产业链布局,主要覆盖互联网医院、健康消费、健康金融、会员服务和家庭医生等领域。运营模式上,微医目前主推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医院,线上提供在线医疗服务和远程会诊服务的在线诊疗平台,线下为群众提供实体医院,开放民众进入提供与医生面对面问诊咨询服务。微医盈利模式也主要分为医、药、险3个模块。就医方面,一般用户的挂号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如果需要挂指定的专家号则需要收取一定费用,该收入由医生与微医共同分配,医生提取70%,微医则提取30%,用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药品方面,微医提供网上购药服务,与多家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深度合作,以互联网医院为新的药品终端,用户可以线上支付,微医会将药品送货上门;商业医疗保险方面,微医连接875家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和国内主要大型商业保险公司的理赔系统,微医还建立健康账户支持诊疗一站式结算、基础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理算赔付、理财产品购买等服务。
1.3特征优势
爱丁医生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即备孕青年的医疗服务,主打i-MLP的备孕理念,即从Medical(医学)、Life(生活)、Psychological(心理)这3个方面来帮助用户备孕,除了专业的医学指导,还会从用户生活习惯行为以及备孕时的心理因素等多方位对用户进行考量。爱丁医生会从生活习惯上对用户进行干预和指导,通过手机App向用户提出健康备孕的建议,如戒烟戒酒、早睡、补充叶酸等,也会向用户推荐适合的运动调理,特别对于女性群体而言,心理上的辅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与陪伴,定制化全方位的服务是爱丁医生的最大优势。微医不同于爱丁医生专注于备孕领域,而是着眼于医疗服务的流程优化,前身是挂号网的微医的优势在于挂号医院资源非常广泛。截至2016年10月,微医已经覆盖29个省份,与24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1.5亿实名注册用户和26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累计服务人次超过8.5亿。微医在移动医疗服务与实体医院关系的处理引人注意,二者之间是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关系,而不是人们常以为的竞争关系。具体而言,医院对于线上线下会按比例分配挂号数,只将一定比例的挂号数放在网上,这里是考虑到实体医院附近的居民,对于他们而言直接前往医院挂号显然更为便捷。互惠互利更体现在移动医疗可以帮助医院提高运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5],同时扩大医疗资源影响力,为实体医院医生带去患者,本身也是向全国宣传地方优秀医疗资源,同时移动医疗服务为医院及医生创造了新的盈利渠道,这也是对传统挂号量减少的补充。
2移动医疗企业面临问题
2.1公信力缺乏
当前群众患病仍是首选公立医院,面对纷杂的移动医疗服务企业以及大量充斥的医药广告,尤其是近年的魏则西事件,人们不免对这些非官方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表示怀疑。相比之下,公立医院医生由于有着官方的培养审核机制,其可靠性、权威性与科学性早已深入人心。事实上,人们对医疗专业性的关注远高于及时性和便捷性[6],能否有专业权威的医生鉴定审查机制,成为移动医疗服务能否被大众接受和习惯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当前很多互联网企业缺乏隐私保护,甚至时常爆出企业之间买卖个人隐私数据的事件,而且一些疾病对于人们来说其实属于难言之隐,人们并不希望自己的疾病、身体数据被买卖传播,这使得很多人对将医疗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的移动医疗服务及其可能伴随的隐私泄露问题持质疑态度。
2.2企业盈利不足
对于服务特定领域的爱丁医生,专注于备孕领域,本身也意味着服务范围受限。从长期来看,用户的备孕期往往很短暂,孕后就不会再使用了。而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会生育一到两个孩子,这可能会导致缺少长期可持续的用户群体。而且爱丁医生缺少宣传,线下的服务与活动也较少,目前服务项目也基本是免费提供,只有远程咨询这个唯一的收费项目。而对于服务范围广泛的微医集团,一般挂号不收费,本质上是采用免费提供服务吸引患者、医院和医生进入平台,在有了一定的流量基础后,再提供健康管理套餐、异地就诊全程服务等付费的高级增值服务的盈利方式。事实上,在移动医疗机构创业初期,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利润问题。移动医疗服务数量虽多,但成立时间往往不长,还没有足够时间吸引留住长期用户,而培养用户群是构建生态、保证长期盈利、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2.3地方观念保守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鼓励放开医生多点执业,但很多地方政府及公立医院观念较为保守,并没有完全放开,害怕医生资源流失。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新兴的移动医疗与实体医院并不一定是竞争与抢夺资源的关系,完全可以达成相互的长期的合作,移动医疗可以帮助医院降低拥挤导致的管理负担,同时提升本地医疗资源覆盖范围与影响力,让本地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全国范围的广泛的宣传,同时移动医疗的附加服务也给医生提供了新的盈利渠道,二者可以实现互惠互利,本质上是行业的效率提高与制度的改革创新。
3移动医疗企业发展建议
3.1政府建全分级诊疗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7]。”政府可以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将移动医疗与分级诊疗相结合,使移动医疗与实体医院相互合作。具体可以设计为居民首诊在实体医院,复诊在线上移动医疗,先获得患者健康数据,建立电子病历系统,让患者与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健康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就医渠道,方便选择联系异地专家咨询就诊。而在病人的康复期,可以保证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数据的随时长期监测,线上沟通指导,术后恢复还可以结合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等进行服务。而这些都不再需要患者往返医院,有效降低医院负担,方便医院降低管理费用,方便患者不必来回奔波,同时还能获得异地更好的医疗资源,不失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思路。
3.2政府宣传引导社会观念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放开医生多点执业,这对于公立医院医生也是提供一种阳光变现的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才知识利用率,充分发挥医疗人才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能让医生凭借其专业能力知识合理合法收取与之相应高低的报酬。医生在定价上可以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注意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存在肆意拉高等问题,因此不能纯市场调节,需要受物价局监管。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医生可以不局限于体制内,拓宽自身的发展平台。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硬件资源建设、人才优惠政策等途径帮助移动医疗服务的成长。在移动医疗领域,浙江省走在全国前列,如杭州市萧山区的中国智慧健康谷、杭州湾信息港的微医集团,以及桐乡市政府支持下在乌镇建立的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
3.3企业拓宽服务盈利渠道
低价吸引用户与企业发展盈利是一个相互矛盾的难题,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一方面保证突出服务特色的前提下,扩大服务渠道,诸如发展线下服务机构,增加与用户双向互动,吸引增加用户群体规模,保障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各类合作方,实现多方共赢。微医集团目前的第3模块就是商业医疗保险,移动医疗企业未来可以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外的更有个性化的针对患者疾病的商业健康保险定制方案。在分级诊疗体系的复诊与康复阶段,需要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持续监测,这就需要提供大量可穿戴医疗器械,对于移动医疗服务企业而言,这也是一个市场赢利点,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可定制化的价格便宜的便携式医疗设备提供长期健康数据监测[8]。笔者对移动医疗未来发展的建议是,移动医疗服务不应局限于提供挂号服务,更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医疗大数据,建立针对患者疾病、位置等信息的科学引流、精准匹配系统机制,一方面对患者就诊提供最佳方案,另一方面促进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3.4企业加强信任机制建设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范文2
这是一次没有终点的征程: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始终瞄准国内外一流管理与技术前沿,立足自身优势。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引入PPP模式及高端合作、积极探索着借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3年初,时任哈医大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的孟庆刚教授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任院长。当年9月,市一院百年院庆之际,由哈尔滨市宋希斌市长和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共同揭牌,市一院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同年底,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省博士后科学研究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授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格。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以孟庆刚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作善成的本领,从互联网医院、互联网物流、零库存、掌上心电、呼吸监测、糖护照、支付宝结算、互联互通、黑龙江省精准医学诊疗基地、东三省质子重离子治疗基地、东北三省首家国家智慧医院……在互联网+医疗时代,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在医疗管理改革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生机盎然,繁花似锦的季节,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乘着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市一院”战略部署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东风,激发动力,破浪前行。
春到冰城,新绿初绽。4月26日一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门诊阳光大厅,院领导班子、职能科室领导以及医护人员共同欢送院长孟庆刚教授参加“哈尔滨市第36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院党委钱朝霞书记亲手为孟庆刚教授戴上了大红花,欢送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欣喜和笑容。两天后,孟庆刚教授再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桂冠。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全社会对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改革发展的认可和鼓励。
回眸历史,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曾在全省卫生医疗系统占有重要地位,昔日的辉煌至今仍留在老哈尔滨人的记忆之中。在计划经济时期,市第一医院曾经创造了首例开颅截除脑瘤手术、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首例人造血管搭桥手术等多项省市第一,医院很多早中期专家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变迁,管理滞后、投入不足、人才匮乏、医疗水平下滑等问题日益突出,市一医院进入发展“倒春寒”。
201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围绕“做大做强市第一医院”的总体目标下,市一院领导班子进行组建,孟庆刚院长成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头雁”,他通过持续推动改革创新,使这所百年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年来,医院临床科室由过去的38个增至65个,拉开了发展的学科骨架。其中,辅助诊断科室由10个增至15个,填补医院空白专科10个,新增集群专科18个,编制床位由783张增至1438张。2015年医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84%;同比门急诊量增加、出院人数增加、手术量增加、住院病床使用增加、平均床位周转次数增加、全年固定资产投入增加、职工工资增加;平均住院日下降、医院药占比下降。
在拓展外延服务上,先后与工农、太平等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医疗联合体,数量列省城三甲医院之首;与省内百余家地市县医院建立了医疗合作关系;周边县(市)异地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的覆盖区域由5个扩大至50个。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市一院已和北京22家知名医院;11家县级医院签订协议进行远程会诊、远程培训。每年医院进行30余次医护人员的远程培训,10余次远程会诊,充分利用了远程会诊中心的资源。
数字背后蕴含深意。从创新驱动到内需发力,市一院各项工作不断攀升、亮点频现,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态势,开创出新气象、新格局、新篇章。
学科――专科特色品牌化
近年来,市一院凭借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取得了丰硕的临床治疗及科研成果。
医院微创和介入等前沿技术进入国家和省内领先行列。拥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学科,如血液内科、骨科、心内科、呼吸、普外、消化、内分泌、超声、脑外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特色技术科室。
医院坚持品牌战略发展,先后与北京北大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肿瘤、北京同仁、北京宣武、吉大等十余家大医院合作。这些医院专家定期到市一院出诊、手术并进行疑难病例会诊,使市一院的手显微、关节、脊柱、足踝等骨科,甲状腺、肝胆、乳腺外科,消化内科、鼻科、美容整形、超声射频治疗肝肿瘤等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医院先后与日本、俄罗斯、德国、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及国内外发达地区医院进行多种途径的技术交流,多种渠道的拓宽学术讲座、手术演示等,为龙江百姓就医开通了方便之门。
医院逐步向医教研复合发展道路延伸。目前,市一院是哈医大、牡丹江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医院,国家住院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乡镇卫生医师培训基地,国家人社部博士后流动站、哈医大骨科硕士、博士招收点。
近两年,医院所获科研奖项数量与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医疗――高端技术精准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可以请北京上海“三甲”医院名专家会诊;气管镜下氩等离子体凝切术联合冷冻疗法开通呼吸“绿色通道”;采用3D腹腔镜技术胆囊切除术等;骨科3D打印技术;超声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关节镜下微创骨科手术;微创安珂刀治疗乳腺疾病;移动医疗――徽章大小的“掌上心电”连接手机就可以做心电;磁共振聚焦超声系统治疗用子宫肌瘤不需开刀并且无创;还有精准医学、细胞检测、基因诊断、靶向治疗;支付宝可以完成预约挂号、查询就诊记录、检查结果、支付就诊费用等操作;医疗、护理、康复等大健康体系积极融入智慧医疗;利用移动端管理数据的优势,APP对患者心脏、血糖、睡眠等方面进行监测和管理……这一切,正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悄然发生。
2015年11月末,哈市第一医院成为国内第一批12家试点之一的“智慧医院”。“黑龙江省精准医学诊疗基地”、“东三省质子重离子治疗基地”先后落户市一院,4月26日,“黑龙江省精准医学诊疗基地”正式开科。年末,医院有望引入省内首台达芬奇机器人,开展腹部、妇科、泌尿外科高精准微创手术。
市一院孟庆刚院长说:“先进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是百姓放心的基石。作为哈市龙头医疗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应面向百姓进一步释放优势医疗资源,通过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水平,展示医院的水平和实力,提高患者信誉度。”
设备――先进仪器高端化
医疗设备对医院核心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市一院目前拥有3.0T磁共振机、静音3.0核磁、320排CT机、能同时容纳34人的高压氧舱、小C臂导管床、数字胃肠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直线加速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体外碎石机、腹腔镜、关节镜等腔镜系统、基因分析系统等。明年,目前国际上先进的PET-CT、PET-MR(静音)将引进开机。
医院进行了“移动医护”系统的试点工作,方便了医生查房。患者信息的实时采集是数字化医院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查询患者的医嘱、检验结果与历史对比、电子病历查询等,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安全和服务满意度。
为了适应数字化医院的需要,市一院完成了建设PACS与RIS系统的准备工作。按照影像科室优先互联,临床、医技科室分批进行规划和方案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前期的调研和备验工作,为实施影像系统的互联奠定了基础。
孟庆刚院长自豪地说:“高端仪器的引进,使我省拥有了‘拳头型’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和技术,将为龙江百姓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务。”
服务――贴心优质人文化
市一院从硬件设备,到就诊环境,从诊室格局,到环境卫生,处处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
当充满浓厚情谊的蛋糕送到住院一位大娘手中的时候,62岁的老人惊讶而激动:“我今天过生日啊!要不是你们送来蛋糕,我真的忘记了!”这是市一院继在节日里给患者送饺子、汤圆、粽子、月饼等温馨服务的基础上,推出的又一项贴心服务的惠民举措。在省内首家投放了厕纸和干洗手消毒液。患者说:“市一院是一所有‘人情味’的医院!”这种建立在“满意服务”基础上的人性化互动式服务,让很多患者感动的同时,沟通了医患之间的情感共鸣。
下一步还将成立“出院患者回访中心”,不仅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及生活起居、饮食规律等给予健康指导,同时深入了解出院患者想说的“真心话”。
百年至善,公益先行。自2013年起,市一院连续为女出租车司机、路况信息员、优秀公交车驾驶员及百岁老人免费体检;下乡支农、免费义诊、社区服务、健康讲座达千余场次,参加“回家的路――爱心手环捐赠活动”并获得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十佳爱心单位”称号。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化
孟庆刚院长在管理中优化科室配置、引入竞争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创优人才环境与技术合作方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推动了医院向高端、高层次迈进。
医院通过“刚性引进”与“柔进”(即“引进全职”与“引进兼职”,并让兼职专家担任科室业务主任带动学科发展)相结合增加力量,并加强内部人才培养。2013年以来,共引进博士后4人、高级职称医生6人,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7人;共输送66位优秀医生赴国内外一流医院、专科进行深造,保送16名科主任到哈医大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哈尔滨市政府及各相关委办局大力支持下,加大国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工作力度,实施海外揽才、校园招才、网络觅才、柔性引才、项目吸才,坚持高端引领、需求导向、重点引进能带动医学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医学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
该院与国家卫计委人才中心正式签约,打造“3―25”人才培养计划:即在3年内,培养25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海外进修培训,使其成长为将来医院医疗事业的“中流砥柱”和“学科带头人”。医院将有计划地分批派出优秀中青年学者去美国哈佛医学院、霍普金斯医院、英国皇家医学院等国际上公认的顶级院校留学3至6个月,将国外高新医疗技术引进医院。
管理――科学高效多元化
一个优秀的带头人、一个行业的领军人才,不仅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更要具有先进的理念、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意识和敏锐的思维,以及忠于事业、乐于奉献的胸怀,能够审时度势、开拓进取,带领团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走上市一院院长岗位的孟庆刚博士就是这样的领军人物。
上任以来,他以学者的睿智头脑、管理者的缜密思维和医务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市第一医院的发展建设当中。院班子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改革措施,尤其是通过向临床一线倾斜政策,实行同工同酬,使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更加合理,激发和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挖掘百年医院的文化底蕴,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广大职工的精神面貌,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好评。
孟庆刚院长表示:未来将在医院管理改革中逐步实行医疗绩效、人才年薪引进、同工同酬,事业单位企业运营管理、降低医药收费、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等等在思想解放、大胆实践中实现医院自主创新之路。
展望――未来管理国际化
根据市委、市政府医疗系统未来改革和规划,2016年,各项试点政策将率先在市第一医院全面试行,市一院根据市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自得到全面落实;2017年,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按照国家、省公立医院改革有关要求,市一院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推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20年,市一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建立服务全省,覆盖全国知名医学专家的远程服务调度信息平台,实现远程会诊、预约就诊、双向往诊的信息诊疗中心……
筹划拟在哈尔滨新区建设国际一流医养结合养老康复照护医院……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范文3
“能够最快适应技术革命的行业之一是保险行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如是说。在他看来,保险行业是最早应用大数据思想的行业,新技术革命创新应该让保险回归保障的本质。
2013年“三马”联合发起的众安保险开创了多个第一: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也是首家获得互联网保险专业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是国内第一家没有线下团队的保险公司、第一家将核心系统搭建在云上的金融机构。但是,在过去的两年多,这位独角兽的创新实践一度面临不被理解的尴尬。
众安保险CEO陈劲依然记得,在2015年的一场互联网金融大会上,主持人说:“我们今天辩论的主题是‘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但有一个(公司),既不属于互联网金融,也不属于金融互联网。”他说的就是众安保险。
“其实,众安两者都是。众安目前所做的是让更多人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简单的保险产品,并且随时可以买到他想要的产品。所谓互联网保险,至少众安保险就是通过金融科技,让保险更可被人获得,更易让人接受,并让成本更低,让服务更有效。”陈劲坦言,带着这样的疑问,众安保险一直试图找寻自己的定位。“众安保险致力于做互联网生态的保险、直达用户的保险、以及空白领域的保险。”
“做有温度的保险”是众安的产品哲学。通过碎片化的保险,众安可以找到一种理解用户、连接用户的方法,通过互联网的方法重新审视传统领域,其最擅长的也是利用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来推动创新。
碎屏之后
在陈劲看来,互联网保险的产品思维有两点:真正牛的产品经理更容易从用户的角度思考,二是找到客户的“痒点”,看是否能够对原有的产品进行流程优化、以提升消费体验。
碎屏险可谓是集合了这两点思考的产品。手机屏幕一旦破碎,换一块屏幕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换屏幕费用高昂、行业标准不统一,已成为困扰用户的一大难题。很多用户因为保外手机维修引发的不满在微博上吐槽,其中,极度关注用户体验的小米也在积极找寻解决方法。
2014年7月22日,小米手机4上市,同步了“意外保障服务”,碎屏、进水都可保修。而就在会前一个星期,小米与众安才完成了最后的开发。
事实上,众安在成立之初便开始与小米接触,2014年新年前夕,众安成立不过才2个月的时间,众安的产品经理就找到小米相关负责人谈手机意外险的合作。在春节放假前两天,小米说需要正式方案,任务急,时间紧,众安调动公司内部各部门紧急开会商讨定稿方案。同为互联网企业,小米和众安在技术、理念等方面很快找到契合点,一直合作至今。
小米手机意外保服务最早是用户在小米商城买手机时在购买流程里选择购买。但有时,用户买了手机没买意外保服务,拿到手机又想买怎么办?于是,众安跟小米尝试将意外保服务嵌入到手机,在首次开机后推送购买通知,形成一个无缝的连接。
一直以来,市场上的碎屏险只局限某一品牌手机或新机捆绑销售,存量手机大部分处于裸奔状态。手机存量市场占比六成,多达3.8亿部,碎屏险是有着“天然刚性需求”的产品。和小米的合作也一直在新手机市场。
众安保险物流与数码事业部负责人吕明钢的团队一直想做存量机市场,但苦于当时没有好的手段解决其中的风险。当时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有两个难点曾一度困扰着产品团队:第一是唯一性,即怎样证明当下拍照的手机是要投保的手机? 第二是完整性,怎样确认投保时手机屏幕是完好的?
正当吕明钢苦恼时,一个创新型校园金融产品“笑花”正好上线,用到了人脸识别技术。“手机屏幕的状态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吗?我们当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觉得可以做,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我们确实通过图象识别技术解决了手机屏幕是否完好的问题。”
虽然吕明钢轻描淡写地说“抽根烟的功夫”就从技术部门找到了可以应用的技术,这也反应了众安在技术上的强大储备。
通过机器学习等科技方式,可以实现碎屏险的验机、投保、核保的环节中去人工化,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能提升风控能力。具体来说,远程身份识别技术确保用户上传照片属于待投保设备,即唯一性,主要通过算法生成身份识别标识图片并自动刷新、监听终端可疑操作等手段。智能碎屏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可疑屏幕,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人工审核成本。为了给机器学习足够的样本练习,产品团队会通过多个维度把图片先拍下来,让服务器去判断,在大量样本进来之后,深度机器学习算法将更加精确。
另外,就投保过程而言,投保手机A,打开众安保险或其他合作App,点击“赔你碎”产品入口;点击购买,投保手机A生成二维码,用户使用协助手机B扫描该二维码;用户扫描好二维码后,手机B自动调用摄像头对投保手机A的二维码页面拍照并上传照片;识别通过后,投保手机A自动跳转投保页面,用户支付保费后即可完成投保。如识别未通过,则无法投保。整个过程最多需要一分钟就可以完成,验机的过程虽然只有几十秒钟,但其中具备很大的技术含量。
远程识别需要手机与众安的服务器进行交互。这种交互对用户是无感知的,而作用是确定唯一性。“二维码一经扫描,这台手机就会调取后台服务器的数据,进行交互。”吕明钢举例说,“相当于,我发出一条指令,那里生成,这两个是同步的,如果不同步,这个拍照就不会通过。截屏也好、调用图像都是无效的。”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手机品牌、型号、设备号都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处理。在自动识别手机串号上,苹果和安卓的系统差异也带来不同的挑战。再有,给屏幕拍照时,扫描二维码的时候屏幕会马上变亮到最大值,拍完后亮度自动回去。类似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这些琐碎细小到用户甚至无从感知的事情都是经过不断打磨而来。
让吕明钢感慨的是,过去针对存量机的碎屏险之所以少见,并非技术上无法实现,而是以现有技术去做碎屏险,投入成本过高,且很难控制投保风险。“原来,这块没人敢碰,也碰不了,但现在通过技术手段,我们有能力去做这个几乎空白的市场了。”
期间,他们不断寻找问题并进行优化,降低风险和赔付,从单一做产品发展到现在要做整个服务链条。
碎屏险原来的维修方式都是送修和寄修,现在众安正在尝试上门维修服务。整个产品不管是销售层面,还是服务层面,都在不断迭代和提高。由于手机维修行业比较复杂,众安做了一个标准化的维修体系――数码平台,选择“价格好且修得好”的维修商合作,统一标准来控制成本和质量。
从“肠”计议
就像吕明钢所感慨的“通过技术手段,我们有能力去做几乎空白的市场”,众安的产品经理们已经习惯去琢磨和推出市场上大家没有看到过的产品,有些产品甚至很超前,甚至看上去不像是保险。
比如说,作为国内第一支互联网健康险团队,众安健康险团队在连接前沿科技、整合线上线下健康医疗服务资源、和产品创新方面,已初露头角。
除了与小米合作手机意外保产品以外,2015年,众安保险曾携手小米运动、乐动力App,打造国内首款与可穿戴设备及运动大数据结合的健康管理计划――步步保,不仅以用户的真实运动量作为定价依据,用户的运动步数还可以抵扣保费。
另外,众安联合腾讯、丁香园,为糖大夫量身定做“糖小贝”糖尿病并发症保险,共同为糖尿病患者打造全球首个大数据智能医疗保障计划;还曾合作华大基因,推出国内首款互联网基因检测保险计划――知因保・乳腺癌基因检测保险。
刘海姣是众安保险健康险负责人,在众安筹备时就加入到公司,经历了众安从孵化、开业包括到健康险事业部筹备的整个过程。对于健康险的差异化,刘海姣坦言:“我们想的是要让保险回归到保障本质,让用户更加健康。传统保险是你发生了问题找到保险公司,他们会给你一笔钱,解决的是人的钱财问题。我们在做产品时是想解决人本身健康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他可能不是在钱上的需求,而是很关心自己身体上的需求。”
这一点同马云提及的“新技术革命创新应该让保险回归保障的本质”异曲同工,在众安,将“保险回归保障本质”的理念展现尽致的要说是肠癌险。
传统的防癌险是一种直接给付的产品,客户投保后能做是等待――等这个疾病发生,也许没有发生,一旦这个客户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保险公司会给客户一笔费用。“这是一个等的行为,并没有帮助到客户防癌。”李哲直言。
负责肠癌险的李哲,有过三年心内科医生的经验,之后在保险公司从业14年,2015年到众安,现在是众安保险健康险产品经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卖一款保险产品,作为互联网保险,我们想创造出一种新的东西,它不仅是保险,而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够解决人健康问题的管理方案,是在他还没有发生恶性肿瘤时帮助到他。” 李哲说。
据医学专家指出,I期结肠癌五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如果到了第IV期,5年生存率则大幅下降。肠癌早期发现,对提高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然而相比于其他癌症,肠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会常被误以为其他消化疾病而忽视。作为肠病常用诊断方式,肠镜由于存在侵入性痛苦,也常使无数人谈“肠镜”色变,甚至出现症状也拒绝肠镜检查,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悲剧。
去年10月,肠癌险在众安内部立项,在“等癌险”变为“防癌险”的探索过程中,产品团队遇到各种的小小问题,其中,怎么找到合适的合作方一度让李哲很头大。最终,在杭州一次汇集了保险和医疗行业人士的论坛上,李哲发现了诺辉健康的肠癌早筛技术。
由诺辉健康提供的肠癌早筛检测,是国内首个可在家中使用的无创肠癌早发现服务。该检测将基于粪便DNA进行分析,发现被保险人肠道脱落细胞中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提早发现直径1cm以上的早期结直肠癌肿瘤。
经过数月的研发,众安保险和诺辉健康合作开发了“肠命百岁・众安预防肠癌保险”,将投保、检测、报告和理赔全部互联网化,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全过程,避免了直接进行肠镜检查的痛苦。
用户在众安保险天猫旗舰店后,将在3个工作日收到早筛采样盒,可在家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无痛采样,随后将样本免费快递寄送至诺辉检测中心,即可在10个工作日内收到检测报告。随后,众安保险会根据不同检测结果,提供相匹配的后续保障服务。
具体来说,如果早筛结果为阳性, 众安保险将提供高达3000元的肠镜诊疗费用(包括肠镜检查费、肠镜检查相关的门诊挂号费、诊疗费、麻醉费、病理检查费、药品费等);无需任何额外的花费,患者即可通过肠镜小手术摘除腺瘤、癌前病变或原位癌消除隐患。如果早筛结果为阴性,众安保险将提供10万元保额的肠癌保险,一旦在1年内发生肠癌则获得充足治疗费用。如此一来,完整形成了一条“早筛检测+专业诊疗+保险保障”的闭环式疾病防护链。
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发展,势必将对人类健康管理起到积极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尝试,相关糖尿病、高血压、哮喘、肝病等慢病管理的产品也在研发和升级迭代过程中,生命科学领域也在引进人才拓展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众安希望,能通过互联网保险的连接整合作用,让更多大众享受到生命科学进步、以及移动健康医疗发展带来的红利,让健康险真正服务大众健康。
技术基底
陈劲说:“从众安本身来说,我们肯定是一家保险公司,但当这个保险能力的输出是通过一种技术平台向更多的合作伙伴进行输出时,就是一家技术公司了。”
实际上,从开业起,在众安内部就在进行各种尝试:用各种保险匹配不同的互联网场景;用云计算去IOE;用互联网式的自建系统去替代保险行业延续了20年的核心系统外包模式;用互联网模式的产品经理制去替代原有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用OKR去代替KPI等等。
成立之初,与传统保险公司一样,众安并没有自己的技术系统,而是采购了现成的技术系统来用。但由于众安保险产品小额、高频、海量的特点,系统仅运行了不到半年便暴露出问题。很多产品上线之后,速度上跟不上,但后续还有很多产品要开发。于是,众安决定研发自有业务系统,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并把业务系统架在阿里云上,在需要用的时候,只需要花钱在阿里云上买计算服务和存储即可,一次性资本投入少,也可以支持大量的弹性计算。现在众安的IT系统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适就小额、高频保单的交易特点。
正因如此, 众安成为在金融圈内第一家在云上搭建去IOE核心系统的保险公司。离开这套架构,互联网保险不可能落地那些碎片化的业务。目前,众安的核心系统已趋于完善,通过云计算的三地灾备,众安自研的全网监控、自动化运维等技术,其自动化承保率和理赔率都超过99%。
以最考验技术实力的峰值体验为例,Visa曾是全球单秒交易量最大的公司,峰值交易量超过1.4万/秒。而去年双十一,众安在虚拟容器技术的支撑下仅用很小的投入成本就使保单处理速度达到了1万笔/秒。这正是互联网保险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除此之外,时下火热的区块链技术对于互联网保险而言也很有意义。目前,众安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文件存储和数据存储技术,而结合智能合约开发框架,未来可以提供很多开箱即用的工具和Open API。利用它们,保单、理赔等信息的存储将会更加安全,不必担心泄露或丢失。
这些技术能力,众安希望沉淀到开放平台上,并逐渐对外输出,从而更好地服务长尾市场,提升整个保险业的科技能力。
最近,众安内部在讨论三个境界。第一个阶段叫“有我”,即做一个保险产品去销售。第二个阶段是“无我”,将保险产品嵌入不同的场景,众安的logo不一定可见,而是以不同的产品形态在不同平台出现。第三个阶段就是当与足够多的移动互联网场景连接时,便进入了“无处不我”的阶段。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范文4
订单数目激增
2003年4月25日,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在北京签署框架协议,确认订购30架空中客车飞机。这些飞机将从2004年开始陆续向航空公司交付。这些飞机将由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和四川航空公司运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将引进4架A330-200,成为在内地首家A330客户。四川航空公司将引进4架A319,成为A319的新客户。
3月初,香港的华民航空有限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合同,订购6架空中客车A300-600货机,这是该公司机队扩大计划的一部分。华民是一家货运航空公司,香港国泰航空公司拥有其70%的股份,其余股份由敦豪国际快运公司拥有。此外,华民还表示有意订购4架A300-600货机。
2003年,又有30多架空客飞机加入了在大陆、香港和澳门的航空公司机队,这使得在中国的空客飞机数量由2002年底的186架上升到现在的220多架。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成为大陆首家运营空客A340-600飞机的用户,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则首次引进了空客A319飞机。
不断加深的工业合作
空中客车在中国不仅销售飞机,而且还致力于中国航空业的长期发展,帮助中国成长为世界航空制造业中的重要成员。2003年,空中客车与中国的工业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3年3月14日,空中客车、中航技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在法国图卢兹签署了一项总价值超过3300万美元的合同。根据合同,成飞将生产三个重要飞机部件,包括空中客车单通道客机的起落架舱盒、一号隔框以及远程客机的一号隔框。这些部件将从2004年起交付使用。
10月8日,空中客车法国公司和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法国图卢兹签署了多项合同,涉及的内容包括增加A320货舱门、A330/A340刹车片和A320系列飞机的客舱门蒙皮等工作包的产量,以及启动A330/A340系列飞机空气导管新工作包。A330/A340系列飞机空气导管的研制和生产将提高西飞复合材料的生产能力。
2003年7月30日,金陵船厂建造的A380部件运输滚装船在南京顺利下水。这是空中客车与中国开展工业合作的又一项新成就,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的供货商积极参与空中客车A380项目的开发,中国也在该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陵船厂参与A380项目是空中客车公司与中国工业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按照空中客车公司的计划,到2007年公司从中国的采购额将由现在的每年1000多万美元上升到6000万美元。同时,空中客车还将鼓励其供应商也加入到与中国的工业合作中来。
与中国民航总局密切合作
2003年,空中客车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继续保持了密切合作。11月24日,空中客车中国公司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在京签署一项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空中客车将在飞行安全方面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和各航空公司提供全面深入的专业培训,活动主要在欧洲和中国的一些培训中心、航空公司和民航机构展开。培训内容包括:对教员进行培训,其中包括飞行员初始培训(过桥课程)、型别等级教员监察员课程、事故调查员培训、保安培训、人为因素培训等;检查员培训,包括对维护检查员、飞行检查员和地面检查员的培训;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建立“安全评估模块”。
近年来,空中客车公司与民航总局及有关方面采取一系列加强飞行安全的措施,多次举行安全会议,并且每年举行一次高层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空中客车还与民航总局所属的院校开展了很好的合作。
提供最好的客户服务
空中客车致力于在中国提供最好的客户服务。在中国,空中客车不仅销售飞机,而且随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培训和支援服务。空中客车致力于与民航管理部门和航空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空客追求的目标是客户满意,同时始终把飞行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003年,约1400名学员,其中包括飞行员、维修工程师和乘务人员在华欧航空培训及支援中心接受了培训。该中心是空中客车投资8000万美元与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总公司共同建立的合资企业。同时,该中心向亚太地区的航空公司发货1700多票,计5000多项器材。中心内的航空电子维修站共维修了数百件航空电子器材。
除飞行安全外,空中客车还积极帮助航空公司减少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空中客车实施了一系列具体项目,例如提高维修水平,实施符合欧洲标准的JAR145支援项目。2003年3月26日至27日,空中客车公司在北京举办了飞机维护技术资料和产品会议,探讨如何保证空中客车飞机安全、高效和经济地运营。12月2日至4日,来自24家航空公司和分公司以及备件维修基地的70多名代表在北京参加了空中客车备件中国解决方案研讨会。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将空客的备件订货和计划经验以及支援和服务方案与客户分享,从而达到为中国客户提供最佳备件供应解决方案的目的。空中客车还为中国的维护工程师提供了复训,为检查员和调查员提供了培训。
在多边合作方面,空中客车积极参与了中国-欧盟民用航空合作项目,实施了飞行监察员培训等项目,与此同时,空客在中国还为国际民航组织COSCAP项目提供了支持。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空客机队签派放行率一直保持良好的水平。A320机队签派率为99.5%;今年7月才交付中国东方航空使用的目前世界最先进的A340―600飞机,其签派率截止目前达到了99.8%。
北京航展
9月17日至20日,空中客车公司参加了北京航展,本届航展吸引了5万多名参观者。空中客车的展览内容包括比例为1:20的空中客车A380、A330和A319飞机模型及内容丰富的产品及技术资料录象。空中客车的A380模型首次在北京亮相,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航展上空中客车还展示了气势磅礴的产品和形象广告。
在9月17日的航展新闻会上,空中客车宣布其在中国的机队数量已经突破200架大关。同时,空中客车了首份中文版环境报告。空中客车还表示,对A380进入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来自欧洲、美国和亚洲的三家航空器材供货商在航展上与华欧航空支援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从而加强了对中国各航空公司的支援服务。这三家供货商是欧洲航材有限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和新加坡TPA公司。作为航空百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航展前夕,空中客车中国公司总裁马乐德在“二十一世纪航空与中国经济”论坛上介绍了A380。
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空中客车在中国是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今年6月,为了帮助中国抗击非典,空中客车中国公司和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在北京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捐赠了500部总价值折合30多万元人民币的非接触式测温仪,空中客车中国公司还向北京市天竺空港工业区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抗非典医疗物资。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虚拟现实; 智能建筑; 网络
Abstract:The digital age brings an unprecedented new technologies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he digital technologies make great impacts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forms and spacial structure and people's work and life style and so on, in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he databases and computer networks. Digital technology is such a mean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o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not be trapped in“toolism”. Besides the form, the architecture's meaning is more important.
Keywords:digital age; virtual reality; intelligent architecture; network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139-04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的时代,电子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与普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20世纪末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成就构成了建筑及其设计现状赖以存在的重要背景,推动了建筑在设计、建造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并使其大为改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充分展示了数字化科技对我们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由此,“数字化”一词,俨然成为了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象征。“数字化技术”是泛指将信息对象转化成数字信号,通过电脑存储、处理,由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的诸多软硬件技术。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智能科技、大型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对于建筑设计的初期构思、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施工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虚拟现实技术
1.1“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与定义
早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还处于以真空电子管为基础的时候,美国的Morton Heilig就成功地利用电影技术,通过“轮廓体验”让观众经历了一次沿着麦哈顿的想象之旅,虚拟现实技术进入探索阶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VRL公司的创始人Jaron Lanier正式提出了“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一词。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借助各种特殊的硬件设备(如空间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力反馈设备等)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虚拟的环境可以是真实世界的再现,如真实建筑物的虚拟创建;也可以是纯粹构想的虚拟世界,如三维动画中的建筑及环境。
1.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想象性(Imagination)。虚拟现实的沉浸性是指使用户感觉到好像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一样,它来源于对虚拟世界的多感知性,这包括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嗅觉感知、身体感知等所有人在现实客观世界中具有的感知功能。交互性是指虚拟现实系统强调人与虚拟世界之间进行自然的交互方式,并实时产生在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知,由此观察个人对环境的控制和反馈及环境发生的相应变化。而想象性是指虚拟现实技术可根据设计者的想象进行设计与仿真,使人类突破时间与空间,经历或体验世界上早已发生或尚未发生的事件;也可忽略客观存在的困难和局限,完成难以完成的事情。
1.3“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使得三维电子模型在建筑表现方面的运用已经不再陌生。随处可见的电脑渲染表现图和多媒体动画早已让人们领略到数字化表现媒介的无穷魅力。如今,超写实的电脑透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传统水彩、油墨等创作的图画,大多数的设计单位更倾向于将数字化工具用于制作效果表现图呈献给客户。无论是在设计概念分析和空间表达方面,数字化的虚拟表现确实展示了令人信服的结果。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专业化和非专业化之间的沟通障碍,是数字化的交流媒介,同时也为多学科、多专业信息的兼容带来了交叉合作。
虚拟电子模型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构成的视觉因素,还拓展到三维空间以外的光照条件、材料质感、声场音效、能源利用等方面。光影效果和材料质感极大地影响着空间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对光线阴影运动的模拟,可以观察到一天内光环境的变化;场地音效的模拟可以探索不同方位的声音效果,从而发现和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声响问题,也可以依此来调节房间内部空间的尺度;通过对建筑物内部及其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温度、湿度和气流变化状况的仿真,考量热传导和自然通风中能源效率的应用,从而指导建筑中开放空间及房间比例的设计。例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图1-2)在设计中对热舒适度和风舒适度进行研究时,就采用了流体力学(CFD)模拟手段进行模拟分析,对自然通风气流组织进行评价,并根据结果提出对现有设计是否调整或调整建议(如调整吊顶分块间隙宽度、通风口的数量位置等)。
作为设计与表现的媒介和工具,数字化虚拟技术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复杂的建筑形式及建造成为现实,其结构形式及组织构件都依赖于计算机迅速而精准的运算能力。近些年我国在这方面的实例也有很多,如扎哈・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图3)、库哈斯的央视办公大楼、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如图4)、“鸟巢”、“水立方”等一系列的建筑设计创作,都与数字化技术息息相关,才使得建筑师的奇思妙想得以真正的实现。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数字化的虚拟技术可以帮助建筑师将创作理念转化为物理现实,通过建筑模型表现设计结果,变“不可能”为可能;也可以成为建筑师建立设计概念的起点,在虚拟环境中生成概念,在模型推敲中进行创作与再创作。弗兰克・盖里是数字化建筑创作的典型代表,他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赫古根海姆博物馆(图5)就采用了这种技术,其全部设计建立在150万个电脑模型基础上,被视为是数字时代建筑的里程碑。在F・盖里早期的项目中,数字化手段只是作为高级建模工具层面的应用,计算机只在他天马行空的设计发展完备以后才介入。如今计算机在设计过程模型阶段就提前介入,作为设计思维层面的应用被纳入整个设计过程,在初期就用CATIA软件(在“鸟巢”设计中被采用,在我国建筑行业属首例)扑捉出曲面形态,软件往往带给他意想不到的结果,F・盖里及时对每个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馈、控制、筛选与决策,逐步形成最后的建筑作品。
2智能技术
2.1智能建筑的兴起及定义
数字化对建筑的影响除了数字化虚拟空间与实体建筑的结合,还应包括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建筑智能环境的创造。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对大楼内的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控,并提供语音通信、电子邮件和情报资料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建成了“城市广场”――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此后,智能建筑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和技术迅速在世界各地展开,领先的范例包括日本东芝总部大厦(1984)、日本电报电话双塔楼(1986)、伦敦的Lloyds大厦(1994)、香港银行总部大厦(1995)。据2004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共有不低于4500幢智能大厦,这包括北京发展大厦、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南京金鹰国际商城等。2008年奥运体育场馆更是当今世界智能建筑的杰出代表。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的建筑。与这种抽象的描述相比,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更像是建筑的“神经系统”,它将数字化技术所特有的性能带入僵硬的建筑中,对栖居其中的人作出合适的反应,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概念上的消防、保安、空调,以及照明系统,而是扩展到几乎所有的部分,满足人们各个方面不同的需求,提供人们更多的选择。
2.2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智能建筑的智能环境无不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其主要由三个方面的自动化构成,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通讯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Automation System),每个系统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子系统,由系统集成中心(SIC)利用综合布线系统(PDS)进行连接和控制,如表1所示。
2.3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的影响
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单幢大楼到成片的建筑广场,大到摩天大厦,小到家庭住宅,从集中布局的楼宇到规划分散的居民小区,均属于智能建筑的范畴。建筑的智能环境不再局限于办公类大厦,而是像公寓、酒店、商场、医院、学校等建筑种类扩展。而成片开发的建筑智能广场还拥有系统更大、结构更复杂的集成管理系统(IBMS),能对智能广场中所有的楼宇进行全面和综合的管理。不仅大型的公共建筑拥有舒适、高效的智能环境,数字化的智能技术在家庭环境中也得到了更为人性化的发展,它可以扩展到住宅内任何带有电子开关的东西,除了包括水电、暖通、安全警戒、声像联络、电话通讯、门窗构件等,还延伸至从动作和温度感应到生物传感器的诸多电子化设备。台湾首座高科技管家、智能型住宅“似水年华”,就可以通过玄关的系统控制面板,依据当时的温度或心情自动控制室内的冷气、灯光、窗帘,还可以呼叫电梯;到洗浴室洗浴时,秀出个人芯片卡,浴室就会自动播放自己喜爱的影音节目,测量体重的精确值则可以在镜面上显示,而非体重计。美国麻生理工曾经研究的“聪明屋”住宅,在暴风雨来临时可以自我保护和修复,建筑墙壁可以自动过滤汽车鸣笛的噪声,而接收鸟鸣和雨声。
进入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中的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得到了更加广泛而具体的发展和应用。但与此同时,智能环境中网络化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的普遍应用也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复杂性。建筑师不但要了解计算机通信及多媒体环境的设计含义,更要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考虑到自动化设备机房的布局,弱电竖井的配置,吊顶、架空地板需要的层高等,对整个空间做出计划和部署。无形的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将会促进多元、层级的无线智能场所空间的形成,从而引起建筑布局从形式到内容的巨大变化。例如,通过智能技术在家可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家庭空间相应需要不断地增多增大,甚或发展成为家庭办公的SOHO形式。
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智能建筑比传统建筑在能源效率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智能建筑在关注效率和功能的同时,发展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才是最为核心的目标。数字化的智能技术只是一种途径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内容提出了新的方向,即绿色建筑。数字化技术与材料资源和损耗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设计应为控制物质浪费和能源消耗提供解决方案,寻找和研究新的材料和结构系统以适应信息环境所应有的功能。因此,新兴的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和新材料学等科学技术都会逐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的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真正的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在2008奥运体育场馆的设计和建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我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是响应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其设计综合展示了人文、科技与绿色的结合。国家游泳中心自由的结构形式和ETFE气泡外墙是整个建筑的亮点(图6)。其结构设计的灵感来源与Kelvin的“泡沫理论”,将水泡的结构放大到建筑结构的尺度,这种结构模型普遍的存在于自然界,如细胞组织单元的基本排列形式和水晶矿物结构等,但被用于建筑结构模型还属首次。而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的应用就更加充分体现了绿色和科技的主题,这种材料的选用不仅大大减低了屋顶和外墙的重量,而且成本合理、热学性能高、透光性强,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自熄性,其表面附着力及极小,对灰尘、污水的自洁性能远远大于玻璃,在北京的特殊气候下,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透明半透明材料。ETFE还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屋顶围护结构中作为防雨层,在一个建筑中如此大面积的应用单层ETFE膜结构,在世界上也还是首例。(图7)
3数据库系统和网络技术对建筑设计的支持
3.1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技术的组成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而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则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应用程序,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分为广泛的两种类型:前台工具和后台工具。前台工具是指用于与现有客户或潜在客户进行直接交流的系统,包括宣传手册、提案简报、网络站点等;后台工具则包括创造和管理前台使用的交流信息的系统工具,主要就是数据库管理、单位内部的局域网络等。
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下,实现网络中资源的共享。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将局域网、广域网通过一定协议组成的国际互联网络。
3.2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数据库系统和网络技术在“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智能技术”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数据库存放着整个虚拟世界中所有物体各个方面的信息和大量物体的模型。通过网络,将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多个用户或虚拟世界相联结,形成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VR,Distribute VR),使不同用户同时参与到一个虚拟空间,进行交互,共同体验虚拟经历,以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在智能建筑中,网络业务也已经成为用户最为经常的行为,从早期的通信(E-mail、BBS)到后来的资源共享、网上银行服务、网上电视IP\IT、多媒体信息查询、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视讯会议、视频点播等。
对于设计单位而言,无论是设计院还是设计公司,都涉及内部人事管理和外部项目管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资料信息管理,三者协同运作,缺一不可。这些任务都适于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数据库中所关联的信息储存和操作可以包括项目历史、设计人员的个人资料、图片资料库以及商业洽谈联系的追踪记录等等。对设计人员来讲,设计资料数据库的建立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完备的设计背景,使他们不必再将额外的时间过多地花费在前期准备阶段,从而更快地进入角色。而设计单位的行销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以确定市场客户,通过网络,公司可在准备介入某项设计竞标的工作时,方便地获取目标客户的相关信息及该项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背景研究。设计单位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站点展示单位的主要设计作品和正在开展的项目,甚至企业形象。而客户可以从任何地方找到涉及公司的信息,同设计者进行实时、在线的联系。如果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设计单位内部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管理的系统,那么,网络的介入则为这个系统提供了开放的行销机会,使它真正融入到广阔无边的信息社会中。
设计单位局域网的建立为设计团体带来了新型高效的合作方式,实时交流的合作加强了不同专业部门的同时协作。例如,设计人员和结构人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图纸提出的修改意见都可以同步地及时反映在对方的电脑屏幕上,而非像传统的流水作业必须一步一步,任何一项逆序反复的改动都会提高预算,降低效率。而广域网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更大范围的设计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得建筑师能够随时关注当前的设计动态,并保持与业主、材料供应商等之间的良好沟通,甚至是与其他建筑师进行远程合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角色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新兴的虚拟网络社区在更好地表达设计者意图的同时,为公众参与设计发展出一种新的方式――自助式设计。专业人员建立的案例样板库可以让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方案构思阶段就参与决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种参与于设计人员来说,有助于他们对建筑生命周期的深入参与和渗透把握,而于设计本身,它争取了最大范围的主动参与,将人文关怀、社会民主与公共立意赋予了更多现实意义。
4对数字化时代的建筑设计的反思
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为建筑设计带来了诸多新的可能,为建筑师在形式创新方面提供了更自由的选择,使“复杂”不再成为令人望洋兴叹的畏途。在数字化技术影响下,建筑材料形态与特性的变化使得建筑形式“无所不能”,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无所不能”使设计陷入一种“数字化工具主义”的误区,过分关注形式本身,为追求表面化的新形式而创造新形式,造成所谓的“数位皮层”与建筑脱节。如许多曲面古怪、造型夸张而设计简陋的建筑以“数字化建筑”自居,注重单纯、孤立、静态的细部和材料的物质属性,缺乏与技术体系、建构工艺、社会文化相互关联的综合性系统思考。
另外,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无限复制导致建筑本体价值的贬值,建筑意义的缺失以及地域文化艺术的缺失,独一无二的“形象”向无数“类象”分解转化,甚至看到一幢建筑就可以知道它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新的数字软件通过简便易行的复制手段和可调参数的灵活性,将复杂部件的大量使用大大简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采用此类手段的设计对象身上打下了自己的烙印――所谓的“低强度美感”和“高资讯内涵”。我们应该认识到,新技术所带来的可能性并不是带来对“形式拓展”的趋之若鹜,而是为建筑结构和塑形提供更多元的支持。在任何时候,人类栖居的建筑环境与空间形式,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生活和社会行为的需要,建筑的意义应该回归建筑的真实体验,从文脉、场所、社会、生活等人类根本需求中寻找“形式”的基点。
建筑本身是一种信息媒介,它包括的不仅仅是结构、构造、节点细部等技术因素,它还承载一个社会时代的生活、审美方式等诸多信息,起着文化载体的作用。建筑形式应当表达形式构成的自然规则与自然属性,表达的是人类对构成自然的要素和自然的规律的认识。建筑形式自身的构成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的问题,比如材料科学、结构科学都是研究建筑形式的科学构成问题。但“建筑构成形式的表达”却不单是一个科学技术的问题,“材料的特性”与人类某种情感契合,以及建筑构成体系的理性所揭示的自然规律是建筑建构性的本质。而建构性的表达正是建筑艺术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俞传飞.数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俞传飞.在形式之外-论数字化时代建筑内涵的变化.新建筑,2003.
[3] 方海.弗兰克・盖里-毕尔巴赫古根海姆博物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5] 阎俊爱.智能建筑技术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 李兴钢.国家体育场设计.建筑学报,2008.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范文6
三网融合对传媒格局的影响
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必将进一步放大新媒体给传统媒体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给现有的传媒格局带来巨大的变革。过去横亘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禁锢和藩篱将最终被冲破,传统媒体集团、新媒体企业以及跨业而入的电信企业将进入同一个竞技场展开全方位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使传媒行业的格局实现从“行政性行业垄断发展”向“竞争性寡头垄断发展”的转变。目前有实力的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将通过积极的“横向扩张、纵向延伸”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若干实力雄厚的媒介寡头,最终完成对我国传媒市场的瓜分和垄断。
在这一新格局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传媒行业将突出显现以下特点:
各类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将加快社会的网络化,发达的泛在网络将使“渠道稀缺”再次转变为“内容稀缺”,内容资源的核心价值在新媒体时代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互联网视频领域近来的发展为例,国内视频网站在2010年上半年的不足3个月时间内,用于购买正版影视版权的费用就高达5亿元,超过了很多国内电视台全年的购剧预算,而热播影视剧的互联网版权价格在进入2009年之后一路飙升,上涨了近十倍。据悉,《金婚》第一部每集的价格仅为3000元,第二部每集的价格就已高涨至两万元,而目前热播的新版《三国》,网络整体购买售价已达到上千万元。
内容市场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冲破行业壁垒参与内容资源的激烈竞争。在国务院这次的《试点方案》中明确,允许电信企业生产制作非时政类节目以外的广播电视节目。此举一方面将给我国内容产业带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将会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内容资源的激烈竞争中来。这些新来者中既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资金实力雄厚的电信企业,又包括酷6、优酷、土豆等深受风投青睐、市场规模庞大的视频网站,更包括携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传统广电内容、品牌优势出海的CNTV、芒果网、新蓝网的网络电视台,这些竞争对手的出现,无疑将使广电传媒引来空前激烈的“内容大战”。目前,酷6、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已经纷纷启动了自制内容计划,出品了一系列充分迎合互联网特点的网络剧,引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其中,新浪网在世界杯期间制作的“黄加李泡”世界杯专题节目甚至成功登陆了内地18家地方电视台,首次成功实现了网络视频反哺传统媒体。
三网融合将给传媒行业带来新一轮的“合纵连横”,产业链上下游也都将积极寻求纵向延伸。在三网融合的催化作用下,传媒行业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都将积极通过“横向扩张、纵向延伸”推进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和跨产业链发展,拓宽经营范围和市场版图。其中,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内容提供商将充分利用“网络透明化”的大趋势,逐渐将面向公众的传统大众服务转变为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实现向虚拟数字电视运营商的转变。同时,作为产业链中游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也将在继续加快发展网络业务的基础上,逐渐进入内容市场,通过投资自制内容、购买内容版权甚至自办频道等方式增强内容实力,降低对内容寡头的依赖,全方位地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甚至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终端厂商,也将通过互联网电视、手机智能等终端的推广向虚拟网络运营商转变。
在国外,这一趋势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BBC利用iPlayer和英国发达的宽带网络已经实现了从内容提供商向虚拟数字电视运营商的转变;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也在今年大手笔地收购了美国第四大电视网NBC环球;苹果公司更是通过iPod、iPhone和iPad等产品的成功推广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音视频发行商。
城市电视台的机遇与挑战
在我国,虽然少数地区的广电企业是集频道经营和网络经营于一体的媒体集团,但是随着国家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的不断深入,各地城市电视台主要业务将会更多地专注于节目内容的制作、各自自办频道的经营和各类以节目内容为核心的媒体服务的运营,因此,从传媒行业产业链的结构来看,城市电视台应属于产业链上游的内容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
作为内容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城市电视台在这场传媒格局大变革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内容资源核心价值不断提升,内容分发渠道进一步拓宽,将使城市电视台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内容资源的地域限制和行业限制进一步消除,也将使城市电视台面临来自各方、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渠道稀缺”局面已不复存在,优秀的内容资源重新成为整个传媒行业关注的焦点,“内容再次为王”意味着拥有优秀内容资源的城市电视台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那些有实力发展成为内容寡头的电视台将有可能进一步利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用户终端技术,实现从内容、服务提供商向虚拟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商的战略转型,获得整个产业链发展的主导权。
国家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明确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是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主体,这将首先使试点城市的城市电视台获得和电信企业合作发展当地IPTV的主动权,各台自办频道,特别是地面频道具有了更为丰富的传输渠道,获得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影响力的不错机遇。而随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化,广电、电信企业合力发展IPTV的方式将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更多的城市电视台将借助IPTV平台实现内容资源核心价值和增值空间的不断提升。
但是,三网融合也将进一步打破现有的地域限制、行业限制,这无疑将使围绕内容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第一,由于政策的开放,资金雄厚的电信企业将可能大举进入内容生产领域,再加上未来形成的国家或者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也不会放松在内容资源上的投入。因此,这些即将形成的、集内容和网络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信息服务商将进一步挤压城市电视台的生存空间;第二,随着物理宽带网络的不断升级,互联网视频服务的质量将迅速提高,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在节目传输质量上的优势正在加速缩小,各类视频网站正在成为传统电视台的主要竞争对手;第三,IPTV业务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可能使各地区的电视市场更加开放,各地地面频道除了要应对卫视频道的竞争以外,也将迎来其他城市地面频道的直接竞争。
三网融合加快推进行业融合和市场开放,将给有实力的广电企业进一步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机遇,同时也将给实力较弱的城市电视台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
目前,积极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经营,努力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传媒集团已经成为了国家主管部门和整个行业的共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三网融合的有力推动下,有实力的广电企业将迎来“横向扩张、纵向延伸”的不错机遇。近年来,以央视、上海文广、湖南卫视为代表的一批国内较有实力的传媒集团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在今年,湖南、上海、北京三地的广电传媒先后完成了制播分离,实现了经营型资产的转型改制,所形成的全新的市场经营主体必将在未来广电行业的兼并整合中大展拳脚。
而整个行业的“合纵连横”对于我国大部分城市电视台而言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多年来,由于行业机制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电视台的发展都局限在地方范围内,业务内容、业务形式和盈利模式都相对比较单一,市场规模相对比较小,“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大部分城市电视台的资本实力相对有限。因此,面对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型传媒集团,城市电视台在内容资源、品牌价值和资金实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将很有可能成为各大型传媒集团兼并、整合的对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深圳广电的应对策略
深圳广电成立于2004年,是由深圳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台、深圳有线电视台等单位为主体整合而成的。因此,不同于国内一些城市电视台,深圳广电目前仍是集内容和网络为一体的综合性传媒集团。
在网络方面,深圳广电拥有较好的三网融合网络基础、用户数量和市场条件,拥有了较强的三网融合运营实力。在内容方面,深圳广电全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生产和媒资管理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面向多种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已经具备。在新媒体产业发展方面,深圳广电作为全国广电系统新技术新业务试点单位,拥有了较好的新媒体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不错的新媒体产业基础,以及创新、先进的新媒体发展模式。面对传媒格局巨大变革和新媒体、三网融合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广电集团,要充分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锐意创新、积极应对,围绕“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集团的“两个跨越”,即从地方性媒体向全国性媒体跨越,从传统广电媒体向现代传媒集团跨越。
归结起来,深圳广电未来几年的发展策略将遵循以下两条主线:
一是抓紧完成三网融合试点城市赋予的重要任务,推进三网融合快速发展。
今年6月,深圳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广电作为深圳的龙头文化企业和主流媒体,作为深圳信息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按照深圳市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规划,积极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仁,着力建立深圳三网融合“三大基地、一个体系”,打造“国家三网融合示范城市”。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和任务,深圳广电将在未来近三年的时间里,抓紧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首先,继续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整转和双向化改造,为三网融合的发展打造先进的网络平台。深圳广电在2005年率先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后,就一直将进一步实现全市一张网和全网双向化作为网络建设的重要目标。2009年,深圳广电启动了深圳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转计划,计划于今年以“全网高清、双向互动”为标准彻底完成全市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和双向化改造。届时,深圳广电拥有的有线电视家庭用户数将接近300万,高清交互用户将达到100万。
同时,深圳广电还将把如何打造用户爱看、爱玩、爱用的三网融合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一方面,依托下属天威视讯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推动新一代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发展音视频点播、3G视频直播、可视交互、在线支付、离线支付、互动休闲游戏、电视理财、网络教育、综合信息查询和信息浏览等丰富多彩的新一代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广电业务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开展全业务经营,在电信业务特别是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上寻求突破,积极与电信企业共建有序竞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行业格局,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业合作共赢新模式。
其次,加快建设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实现地方和国家级平台的有效对接,探索和电信企业互利双赢的合作方式。根据国家、深圳市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抓紧完成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是深圳广电肩负的首要任务。因此,深圳广电将积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督、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快建设面向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的,以节目集成和播控、电子节目指南、用户端、计费、版权管理等五大系统为核心的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实现与国家级平台的对接,并建立配套运营管理机制,切实保证IPTV业务、手机电视业务的可管可控。同时,深圳广电也将在以往基础上,加强与地方电信企业的合作,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IPTV、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双方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最后,建设三网融合示范小区,不断提升技术、业务和服务创新能力。深圳广电在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时候将始终坚持“全国领先、适度超前,局部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把全网的网络升级改造和业务发展与示范网络的前瞻性技术、业务试验结合在一起,建立起合理的技术、业务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体系。因此,在深圳建设三网融合示范小区也是深圳广电在三年试点时间里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圳广电将在小区建成符合NGB要求的高清互动数字家庭网络,开展大量的数字家庭和三网融合试验,向用户提供时移电视、远程医疗、数字家庭新媒体、家电远程控制等业务,并不断探索这些业务的全网商用模式,为深圳三网融合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储备和业务储备。
二是抢抓三网融合发展之机,做大做强内容产业和新媒体产业。
第一,做大做强以深圳卫视为代表的内容产业,提高内容生产能力、集成能力、分销能力。未来几年,深圳广电将继续根据“做大做强战略频道频率,做精做活专业频道频率”的战略规划加大以深圳卫视为代表的内容产业的发展力度,重点将以创新特色鲜明的节目、打造有影响力的活动、抢占收视高的影视剧为突破口,集全集团之力,打造深圳卫视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深圳卫视的快速发展,使深圳卫视成为深圳广电内容产业的第一品牌。同时,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提升影视剧精品内容的制作能力和水平。此外,通过内容生产网和媒资系统改造,加快内容集成、分发、运营平台建设,加快融合新闻中心建设、加快新媒体中心建设和媒资共享平台建设,以推进内容生产高清化、新媒体化和集约化,从而不断提高深圳广电内容生产能力、集成能力和分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