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艺术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艺术发展史范文1
【关键词】数字技术;艺术发展,影视特点
中图分类号:J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48-01
影视制作的目的有两个,直接原因是给大众带来视觉冲击,促进大众消费。对于其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影视的制作看成是艺术的制作,而艺术效果恰恰蕴含在影视的制作过程中。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被引入影视的制作过程中,数字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的相互融合,对于传统的影视制作是一次大的变革,进而使影视的制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者,将传统影视技术的优点和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制作技术,这种技术融合数字技术和传统技术两方面的优势,更大地推动了我国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数字技g的影视特点
数字技术可以快速“成长”,得力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数字技术呢?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将信息转化计算机语言,完成对信息的运算,加工以及存储的一项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视频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因而,从数字技术应用的视角上看,影视制作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众所周知,传统的影视,其视觉效果都是趋于平面化,而数字技术则对图像进行三维立体处理,给人一种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在声音上,还是在图形结合上,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分析
(一)影视素材创作数字化。在对影视进行制作时,对于素材的编辑和选取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其大致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抓取和处理采集的素材,将不同的素材进行有机合成,素材在进行处理之后,形成一种新的影视元素,基于这个原因,所有的原始素材都可以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包括对原始素材的分解、合成以及重组。其次就要对素材进行后期的处理,其处理过程也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和制作,继而形成初级的影视作品,最后再利用计算机对作品进行处理,最终形成设计者需要的资源。
动漫、图片以及音频效果的形成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参与,而动漫、图片以及音频又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影视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效果,设计者以信息采集等形式对后期的数字化合成进行处理。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影视创作时,还要增加一定的美术绘画技术。
(二)影视素材存储数字化。储存能力发生变化是影视素材数字化最大的特点。众所周知,传统的储存方式有电影胶片、磁带,甚至是纸质记录等,储存量较小,占据的空间大。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方式逐步被市场淘汰,进而数字技术被引入到影视素材的储存上。将素材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再利用压缩技术将其压缩到数据硬盘上,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空间,其储存能力也大大提升,除了数据硬盘之外,数字录像机也可以大量储存影视信息。随着科技发展,近几年又出现储存量更大的储存设备――半导体储存。素材储存数字化在信息的储存方面占据两大优势,一是大容量、大储存;二是信息的编写能力较强,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归类,便于日后对信息的查询和选择,从而节约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时间。
(三)3D技术的广泛使用。所谓3D技术,就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持,在制作效果上注重三维立体结构――尽可能模拟现实的人物、建筑以及场景等,进而使画面达到逼真、真实和自然的艺术效果。如美国影片《独立日――卷土重来》,其中大量运用了3D技术,使得场面更加真实。
三、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发展趋势
随着大众对于影视作品要求的提高,数字化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将数字化技术和科技、艺术相结合,并朝着科技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要想成功转型,就要以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前提,只有科技得到长足的发展,影视技术才能得到实质的发展。实现科技、艺术以及影视的大融合,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应具备过硬的计算机知识,其次对艺术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者,还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在影视艺术中的广泛应用,使影视技术更趋于科技化和丰富化,数字技术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而影视艺术又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叶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8):255-256.
[2]邓毅梅.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3):47-47.
[3]颜杰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255-256.
影视艺术发展史范文2
一、适用范围广泛
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动画产业基地已经超过20个,3D动画影视迎来了春天。从几秒的电视动画广告到长达几十集的电视剧,3D动画技术都可以找到发挥作用的空间。国产动画片借助科技的发展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喜羊羊与灰太狼》、《大闹天宫》、《青蛙总动员》等国产3D动画片都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收入。当前,使用电脑技术制作3D动画,助推影视艺术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09年电影《阿凡达》的热播,在全世界掀起了3D动画技术融入影视艺术的,也推动了我国在3D影视制作方面的积极尝试。3D动画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活力。例如电影版的京剧《霸王别姬》,就是通过3D动画技术制作出了逼真而极具层次感的画面,既保留了京剧的美,又拓展出了更为广阔的叙事空间,摆脱了传统戏曲电影在表达时对舞台表演的局限。3D动画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影视作品的质量。通过采用3D动画技术进行后期制作,能够对实际拍摄场景进行充分的补充完善和优化。尤其是在表现一些大的场景时,3D动画不仅能够表现宏观场景,而且能够兼顾细节。通过3D动画技术制作的场景不仅角度丰富、时空转换不受限制,而且灯光、色彩等应用自如,能够实现画面的完美衔接,尤其是在表现魔幻场景、历史场景以及虚拟场景时具有特别的优势。例如在《骇客帝国》中,通过3D动画制作出了一个人和多个人打斗的场景,画面紧张激烈但镜头衔接有序,极大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
二、形式多样
3D动画技术的创作内容较为灵活。由于受到拍摄技术的限制以及拍摄内容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画面都可以通过摄像机直接拍摄获得,3D动画技术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大楼玻璃粉碎、人物高空坠落以及交通事故等场景,直接拍摄的难度比较大,通过3D动画制作就可以展现这些场景,使影视剧中的故事环境和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丰富。3D动画技术具有独特的创造能力。在后期制作中运用3D动画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特效镜头,将拍摄不到的或者不好拍摄的画面逼真地制作出来,甚至可以在影片中适当加入动画元素,丰富影视艺术的表现力。3D动画技术所创作出的光影形象和奇特的世界,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3D动画技术具有高度的创作自由。3D动画是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想象的艺术,其能够充分利用光线、颜色以及线条等元素,在体积、力量、速度、运动形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创作空间。3D动画技术能够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突破种种条件限制,既可以表现巨大的场面,又可以表现微小的细节;既可以单独成片,即3D动画片,也可以成为影视作品的辅助元素,赋予影视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带给观众新鲜的视听体验,甚至是意外的惊喜。影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可以通过应用3D动画技术实现,这种超越了物理表演限制和时空限制的艺术创作形式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使影视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到达新的境界,为观众打开一扇神奇的艺术之门。
三、效果显著
影视艺术发展史范文3
关键词:数字电视;市场推广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一、引言
电视,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电视节目具有沟通信息、传播文化、引导舆论的作用,电视业,已经是强有力的传媒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文化被电视业越来越紧密地拉拢在一起,数字电视的出现,更加增强了这种作用。因此,电视的数字化,是人们消费需求的必然,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什么是数字电视?关于数字电视(DTV:Digital Television),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通常认为,使用数字技术对图像或声音等信号做编辑、压缩、存储处理,通过专门设备实时播出,供用户接受、观看的电视系统。
广电总局在2003年5月,了《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将推广过渡时间定为四个阶段,现在已完成了前三个阶段的过渡任务,第四阶段的过渡任务正在进行,届时,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据中国广电总局统计,有线电视用户基数为2.24亿户,据国内权威研究公司格兰研究统计,截止2014年4月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以达1.66亿户。
二、数字电视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电视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我国电视数字化过渡工作已经步入中后期,一些在发展增长期被掩盖的问题也逐步被暴露,在个别地区甚至表现得相对集中,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价格涨幅过大与重复收费。较之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的技术含量与使用质量明显高了一个层次,涨价也是应该的,但是,收视维护费的涨幅普遍增加了1倍还多,另外,机顶盒不是按照用户进行配置,而是按照电视机配置的,对于家中有多台电视机的用户而言,必须重复购买机顶盒,按机顶盒数量缴纳收视维护费。对运营商而言,维护成本并没有明显增加,对用户个体而言,负担比例成倍增长。
2.机顶盒销售涉嫌垄断。机顶盒是电视实现数字化的关键,机顶盒仿佛成为了控制数字化运营的“钥匙”,目前只能由广电部门独家经营,否则无法顺利入网。与市场上没有加密的机顶盒相比,价钱明显偏贵。与无线移动通讯业务相比,涉嫌垄断经营。古今中外的垄断事例告诉我们,垄断只能取一时之利,不能取长久之利。
3.数字电视的优势不明显。对广大普通电视用户而言,数字电视除了图像略显清晰以外,仿佛并没有更加明显的技术优势。传统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的观看需求,数字电视并没有表现出如同电脑网络那样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4.数字电视的宣传力度不强。在市场运营方面,数字电视的运营市场完全被政府部门完全控制,其它资本不能进入,不能从中获取利益,自然不会热心参与。政府方面,对于数字电视的发展只是下达文件,具体的经营交给改制不彻底的广电网络公司,作为集事业、企业特点为一体的广电网络公司,在市场宣传和运营方面并不占据优势,由此造成广大用户并不能深刻认识到数字电视的应用优势。
三、数字电视的市场运营策略
由此可知,虽然我国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都是以政府法令为推行力量而实现的,并不是市场自身发展的结果。在覆盖面具备了相当基础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数字电视市场健康发展。具体的运营策略有以下几条:
1.降低机顶盒费用。打破机顶盒的垄断经营权,放开机顶盒的生产制造标准,建立完整的生产、销售、维修、准入的产业链,就像无线通讯行业一样,手机有多种品牌,凡是符合准入标准的,取得准入资格的都可以使用无线通讯信号,无线通讯运营商并不承担设备的生产制造。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专业公司的特长,联合相关产业单位,一同发展壮大数字电视市场。
2.丰富和拓展电视内容。数字电视为了达到更加吸引人的效果,不能只满足于清晰度的提高,更应该在使用功能方面深入开发。①与网络电视合作,提供更多的时效性强的电视节目,吸引更多的用户。②开发用户对电视节目的控制能力,在存储、快进、快退、暂停等功能性操作方面提升使用功能,突出数字技术的优势。
3.发展有地域特点的数字电视市场。一个开放的、具有地域特点的市场,才是一个能够发展壮大的市场,对于数字电视来说,在以新代旧的过程中,对内,要强化技术革新和节目内容,对外,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地方市场的力量。在电视数字化过渡任务的第四阶段,应该从两个方面加强发展推广的力度。①结合国家政策,给予购买和使用数字电视的用户一定的补贴与优惠,吸引更多的居民使用数字电视。②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立足数字电视这个平台,鼓励商家投入,发展相关的产业,建设本地区的“五通”项目,间接促进刺激本地区经济增长。
4.改变销售模式,促进市场发展。数字电视的服务对象是数以亿计的终端用户,只一点必须明确。所有的高科技技术与设备,都是为广大电视用户服务的。因此,必须突破狭隘的经营思路,打破以经营商为重的观念,树立以电视用户为重的观念。具体措施包括:①细分市场用户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应用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在个人客户、集团客户、公共服务客户三大客户类别之中对产品进行优化、制定和推广。②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确保电视信号、网络速度、机顶盒质量、网线安全等的正常应用,打消客户的疑惑和抵触情绪。③使用一些合理的促销手段,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用户选择数字电视。
四、结论
总之,开放数字电视硬件设备的运营权,拓宽数字电视节目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开发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应用功能,制定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增加促销优惠,可以有效促进数字电视市场的推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莎莉.浅谈数字电视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科学时代,2014(3).
影视艺术发展史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模型思想 数学应用意识
1.引言
模型思想是体现数学应用价值的典型思想。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建立模型的实质是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发展学生模型思想的基本活动就是建立模型。
2.数学模型的内涵及数学建模的意义
“数学模型”这个概念,从广义上看包括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数学公式、数学方程,以及由此构成的算法系统等。“数学建模”则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能近似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力的手段。《标准》指出:“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新课程理论提倡以“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课堂活动,这是因为开展建模活动能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感情。
3.发展学生模型思想,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1学生的思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
高度的概括性是数学的一个鲜明特点,模型正是高度概括的产物,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内容则是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还要定期、适时地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升华。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等,此时,教师概括“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字母a表示”,就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再次看到a,就会思考a是正数、零还是负数,a是整数还是分数。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就建立起有理数的模型。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离不开应用题的训练,在应用题训练过程中,“原型模型应用”是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应用题充当其中的“原型”和“应用”的角色,它促使数学与现实“牵手”,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思维认识客观世界,尝试解决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常见的建模方法有: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或不等式模型;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变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涉及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建立统计模型;涉及图形的,建立几何模型,等等。
3.2发挥问题情境的“建模”功能,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而教师不能包办代做,或者只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如,一些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给学生展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正当学生兴味盎然、跃跃欲试地要进行探索、发现的时候,教师却戛然而止,迫不及待地将问题所需要用的数学模型向学生“和盘托出”,以便“顺顺利利”地引入新课。这种“直接告诉”的方法当然是不可取的。可以说,情境是一种引入新课的手段,它可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教师切不能忽视问题情境在“建模”方面的功能。
开展好建模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模型的概念及建模的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客观事物的原型与抽象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的能力。在建模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探究出问题的答案。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教师可先从建立简单模型入手进行训练,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想象力,以及顿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3以建模为核心,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数学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模能力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它涉及文字理解能力、对实际问题的熟练程度、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数学教学要以建模为核心,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应用”,就是用相关的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例子。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走由“形”到“数”的路径,求出问题答案的。如,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座抛物线形的拱桥架在一条河流上,这座拱桥下的水面离桥孔顶部3米时,水面宽6米。当水面上升1米时,水面宽多少?(精确到0.1米)”桥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这一自然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汛期,人们要根据水位上升的速度判断桥下何时可以通航,何时需要停航,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将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起联系,并探求出问题的答案,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4.结语
数学建模的目的是通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建模的过程是什么、数学模型有哪些、注意的问题是什么,进而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影视艺术发展史范文5
医学影像技术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自20世纪70年代起,以CT问世为标志,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影像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传统单一普通X线加血管造影检查形成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X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I、普通X线检查的数字化成像(CR和DR)以及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多种技术组成的医学影像学体系。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手段,医学影像学技术已经由既往"辅助检查手段"转变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使多种疾病的诊断更准确、及时。由于介入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化学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3大治疗手段。目前,医学影像学科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的价值占医院固定资产50%以上,医学影像学为临床医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推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医学影像学是高新技术与医学的结合点,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首先依赖于以计算机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进步。由于计算机的性能以几何级数升级,必将带动多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医学影像学检查亦将由大体水平逐渐深入至细胞、受体、分子和基因水平。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影像诊断产业加强战略布局,旨在带动多种医学影像设备向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快速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如下几大趋势:
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将由最开始的形态学分析发展到携带有人体生理机能的综合分析。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这将会为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的疗效以及分子水平治疗开启崭新的天地。同时,由于造影剂是影像诊断检查和介入治疗时所必需的药品,未来针对特定基因表达、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的多种新型造影剂也将逐步问世。
1小型化和网络化
新技术的发展使医学影像设备向床边诊断转变,小型、简便的床边化仪器将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这将对重症监护、家庭医疗、预防保健等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信息,提高医生对病人诊断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同时,数字化成像将安全取代传统的非数字图像,医院内部所有医学影像学设备将联网,在线大容量数字化图像存储得到普及,由于宽频带网络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图像的远程传输更快捷,图像更清楚,使远程放射学达到普及和实用阶段。网络化也将加快成像过程、缩短诊断时间,有利于图像的保存和传输。影像学科医生不必到医院上班,在家或出差的旅途中即可完成医疗工作任务。医院内部完全取消借、还片工作,临床科室医生在门诊、病房或手术室、监护室直接经网络调阅影像学图像,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外科手术方案、并直接在手术过程中引导手术入路、揭示手术切除范围。通过影像网络化实现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念,达到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的高度统一和共享。
2多态融合技术使诊断、治疗一体化
在新世纪,将有多种新型造影剂问世(包括组织、器官特异性造影剂,特定基因表达、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造影剂),其毒副作用更小、对比增强效果更佳、诊断的特异性更强。此外,医学影像学技术直接应用于药物研制,并用于监测疗效,可促进新药的开发进程。
医学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可分为解剖结构图像(如:CT、MRI、B超等)和功能图像(如:SPECT、PET等)。由于成像原理不同所造成图像信息的局限性,使得单独使用某一类图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通过研制新的图像融合设备和新的影像处理方法,将成为计算机手术仿真或治疗计划中的重要方向。同时,包含两种以上影像学技术的新型医学影像学设备(如:CT与X线血管造影机)将更受欢迎,诊断与治疗一体化将使多种疾病的诊断更及时、准确,治疗效果更佳。
3 3D打印辅助医学影像
影视艺术发展史范文6
经历了Web2.0的大放光彩,现在我们已然步入了Web3.0和三网大融合的时代。人们面临的不再是信息的贫乏和获取信息的困难,恰恰相反,我们正面临的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资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也随之而改变,变得碎片化和快餐化。我们正在步入是一种称之为“微文化”的时代。近几年来,微文化催生出的一些产物如微博、微小说以及微电影并渐渐大行其道,正在进一步地改造人们交流和获取资讯的方式。
2010年底,中影集团与凯迪拉克汽车公司联手打造的一部电影短片广告《一触即发》,这部作品被业界普遍称作微电影的开山之作。该作品的剧本取材于微小说《一触即发》,在90秒内讲述了男主角吴彦祖和女主角Lisa在凯迪拉克赛威的帮助下,甩开对手,最终与合伙人达成交易的故事[1]。这部作品时间虽短,但是情节处理得丝丝入扣,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场面宏大并制作水准精良。很明显,微电影的诞生过程已经明确表明了微电影和广告营销的密切的姻亲关系,然后这并不能否定微电影本身所存在的艺术价值以及微电影给人们带来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微电影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关于微电影的精确界定,业界至今仍没有权威明确的表述,一般认为微电影是指时长从30秒到300秒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1]。但是微电影明显具备着这样的“三微”特点,即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成本[3]。此外,对于微电影类型的划分目前也比较粗糙,大致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是由明星参演,由专业制作团队拍摄,为大公司量身定做的商业微电影。通过微电影故事方式来建立品牌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的形象与知名度,开山之作《一触即发》就是典型代表。二是凸显草根性的由原创者创作、表演和制作的非商业微电影[1,6],这类微电影由于其非商业的特点因而涵盖了丰富的内容题材,不一而足,典型代表有《老男孩》等优秀作品。
除此之外,随着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技术的推波助澜,微电影在微时代大环境还体现出了传播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它已经不再仅仅依附于电视媒体。微电影借助流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和社交网络技术,做到了全世界无界限的爆炸式扩散方式,这一特性给微电影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把强力的助推。
三、微电影的艺术特征浅析
微电影作为一种媒体表现形式,虽然孵化在广告营销的暖巢中,并跟传统的电影有着诸多不同点,但是其本身具备的艺术价值以及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值得新一代媒体人的正确对待和思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谈谈对微电影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挖掘。
首先,因受到时长的限制,不同于传统电影,微电影具有独特的叙事形式,具体表现为叙事手段的“浅层次、巧构思” [4,5],以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将欲表达的理念传输给观众。微电影能被定义为一种电影正是因为它同样具备着传统电影的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微电影也要求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征鲜明的人物,而在短时间内组织故事的叙述表达手法则是其一大亮点,更是微电影的非常闪亮的艺术特征之一。为了做到这一点,制作人员往往需要煞费心思来巧妙地构建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同时还要做到短暂的时间内能将情节快速而自然推进并到达饱满性,以求得微电影作品同观众心里共鸣的最大化。无论是着眼于营销的商业微电影还是立足于公益的非商业电影,都需要借助微电影独特巧妙的叙事方式来快速传达理念给观众。这种巧妙的叙述方式存在着丰富的样式,在传统电影理论成熟的基础上,关于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也应该形成独特的理论。
此外,微电影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其语言的浅显简洁性。受限于微电影的三微特性,微电影的制作往往无法与大成本大制作的电影相提并论,当然也有大成本制作的豪华级别的微电影,这里暂不讨论。因此,微电影必须在有限条件下充分发挥手段简单语言简单的特点,从平凡之中见神奇。微电影不能使用传统电影使用的表现手法和语言,例如大场景的持续刺激烘托,情节的细致铺展,台词对白的层层深入刻画。微电影往往只需要借助几组精致的画面,再加上音乐的烘托,就可以做到短时间内丰满的表现主题思想。微电影的语言形式的浅显简洁并不等同于低劣的手段应用,恰恰相反的是,微电影选用的简洁高明而不低劣的表现语言正是其艺术价值之所在。
微电影的另一个艺术价值在于其不同于传统电影的高门槛,三微特性让微电影真正地做到了百花齐放,能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智[4]。这一特点同样给微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笔者认为这是未来微电影能长存下去的精髓所在。制作一部表达个人或者小团体理念的微电影现在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一部品质不差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完成微电影的前期录制过程。草根民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而微电影的低门槛能够做到集万民之智来不断丰富微电影的表现形式,上文提到的微电影的两个艺术特性在这里可以达到最大化的扩展。微电影的这个特性可以很漂亮地将原本认为不可能同室共赏之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很好的折中权衡,这正是微电影迷人的魅力之一。微电影作为一种雅俗共赏之的艺术形式,可以被用来表达各种层次高低不一的思想,这一点艺术魅力不是传统电影可比的。
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社交平台大行其道的现下时代,微电影凭借其传统电影所不能及的“微”,借助丰富的传播媒介,形成了一种近乎爆炸式的实时交互式传播。微电影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微”特性正好迎合了当今快餐式碎片式的资讯获取模式。微博,作为与微电影共具微特性的网络资讯分享形式,成为微电影传播的很要重要一种工具。
四、对微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当前,微电影已经出现的爆炸式的发展,似乎没有体现出颓势,但是没有永久的完美定式,只有永久的不断升华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微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继续丰富微电影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