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糖的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糖的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ICU;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059-02
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致使胰岛素促葡萄糖利用与摄取效果降低,机体代偿机制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以保证血糖的稳定性。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严重创伤的危重者较多,易伴有血糖应激性增高及胰岛素抵抗,且受持续高血糖的影响,可使患者机体并发感染、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继而危及生命安全[1]。因此,采取有效的降糖措施及r纠正ICU患者的高血糖水平十分必要。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对45例ICU无糖尿病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应用了胰岛素强化治疗,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ICU收治的90例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入组标准:①入住ICU>2 d,且无糖尿病病史;②空腹血糖水平≥11.1 mmol/L;③患者家属对该次治疗方案与研究内容知情,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糖代谢异常疾病、糖尿病病史、胰岛B细胞瘤;②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平均(54.5±10.5)岁; APCHE Ⅱ评分为(20.5±5.6)分;血糖水平(14.8±5.0)mmol/L;其中外科术后2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10例,心肺复苏后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6~76岁,平均(54.6±10.2)岁;APCHE Ⅱ评分为(20.8±5.2)分;血糖水平(14.5±5.2)mmol/L;其中外科术后22例,急性脑血管意外10例,心肺复苏后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两组性别、年龄、APCHE Ⅱ评分、血糖及发病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维持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干预。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1~2 U/h,并根据患者血糖仪检测的末梢血糖水平进行调整用量,每4 h通过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1次,每天测定静脉血糖1次。对照组血糖控制目标为9.0~11.9 mmol/L,研究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4~6.1 mmol/L。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胰岛素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ICU入住时间;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院内感染、低血糖及死亡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胰岛素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对比
研究组胰岛素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院内感染、低血糖及死亡的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4.44%)、院内感染1例(2.22%)、低血糖8例(17.78%)及死亡1例(2.22%);对照组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17.78%)、院内感染1例(17.78%)、低血糖8例(4.44%)及死亡1例(17.78%);研究组多器官功能衰竭、院内感染及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现代化医疗科室,由于多数ICU患者处于高强度的应激状态中,所以极易发生高血糖情况。研究发现,危重病患者应激反应程度与血糖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危重病情与高血糖表达呈正相关[2]。胰岛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胰岛素反应调节激素量增加及胰岛素抵抗均为高血糖的主要诱发原因[3-4]。有学者发现,应激情高血压可以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效应,增加葡萄糖的炎性作用,并诱导活性蛋白1与核内因子水平[5]。此外,高血糖本身即可提高活性氧浓度,损伤细胞内组件,导致胰岛素抵抗呈进行性发展,继而加重原始疾病的病情,甚至可诱发诸多并发症,例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等。因此,针对ICU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十分必要。然而,临床对于ICU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围仍存在一定的争议[6]。
为了进一步完善ICU患者的治疗方案,该院对45例ICU无糖尿病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应用了胰岛素强化治疗,收效满意。胰岛素是通过胰岛素调节血糖,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值的一种治疗方式。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胰岛素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改善ICU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保证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雯,徐向进,林忆阳,等.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比较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控糖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40(1):48-50.
[2] 王菁.胰岛素强化对糖尿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20(2):197-200.
[3] 赵文穗,冯宪真,刘玉梅,等.危重病并发高血糖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获益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3,22(9):430-433.
[4] 刘同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12(20):3328-3330.
[5] 岳建美,井庆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长期控制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30(11):994-996.
[6] 沈S,孙睿,丁波.动态血糖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5,18(36):5152-5154.
[7] 翟艳萍.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8(3):104-106.
[8] 孙风芹,张帆.短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8(14):60-61.
[9] 麻丽军.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2(32):3558-3559.
高血糖的医疗方法范文2
1.尿糖
警示:尿糖的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血糖的变化,其方法具有无痛苦、简便、经济、易操作等优点。但它只是一种定性检测手段,不能准确反映某时某刻的血糖水平,一般不作为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检测方法:近年来,采用尿糖试纸测定的患者正日趋减少。
2.血糖
警示: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
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据英国23个医疗中心参加的历时20余年的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与患者的高血糖明显相关,血糖越高,并发症越多。美国的研究也证实,1型糖尿病高血糖与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证实,餐后2小时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若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检测方法:快速血糖仪。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创伤性小、用血量少、出结果快的优点。但由于快速血糖仪容易受温度、采血方法、采血量等因素的影响,家中自测结果可能较医院抽静脉血的检测结果低10%~15%。随着科学发展,新型血糖仪正在不断诞生。有些血糖仪具有自动调整功能,测定结果更为准确。目前,手表式无创伤血糖测定仪已问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于2002 年批准上市,我国不久将引进这种新颖的血糖仪。
检测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按照以下原则:①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如正在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或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者,则每1~2周测定一次(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最好是测定三餐后血糖);采用胰岛素疗法者至少3~7 天测定一次空腹和三餐后血糖。②治疗达标者,可以适当减少血糖监测频率,但至少每月应测定一次。
在检测过程中,如以往已达标且病情稳定者,一旦发现血糖升高,必须尽快找出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如进餐过多、药物漏服、运动量减少等,并请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血糖再次控制不理想,还需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血压
警示:糖尿病患者常伴发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压两者"狼狈为奸",极大增加了冠心病、卒中的危险性,故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
检测方法:最好在家中备有一个袖珍电子血压测定仪,若原来无高血压,则每月坚持测量一次;若原来有高血压,则需每天测量一次(最好早晨起床后)。此外,每次去医院应该测量血压。若血压控制不佳,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由于部分降压药需经一定时间才能起效,故一般需观察血压6~12个月再调整治疗方案。
4.体重
警示:肥胖可导致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故控制体重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方法之一。
检测方法:家中备有一个小磅秤。每周秤一次体重,检测自己体重是否达标。超标的肥胖者可以采取饮食、运动疗法,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定期去医院检测的项目
1. 血糖
警示:有时医生需要了解患者近阶段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则患者可以进行下述指标的检测。这些检测结果将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检测方法:①若要了解2~3月的整体血糖水平,需要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该指标不受进食的影响,正常值为3.2%~6.2%(电泳法),贫血患者测定值偏低。一般三个月测定一次。②若要了解近2~3周的整体血糖水平,则需测定糖化血清蛋白(即果糖胺)。该指标不受进食的影响,正常值为1.65~ 2.15毫摩/升。一般2~3周测定一次。
2.血脂
警示: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故糖尿病患者还必须经常检测血脂。1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多表现为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以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
检测方法: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每三四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如轻度异常,先进行饮食控制;若重度异常,则应予以降脂治疗。血脂转为正常后仍应坚持每年检查一次。
预防并发症检测的项目
1.预防急性并发症
警示:糖尿病患者手术伴发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或停用药物、高血糖持续未能控制时,可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检测方法:当出现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尿酮,并增加血糖检查频率。若血糖高于16.6毫摩/升,尿酮阳性,则提示有发生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必要时还应检测血酮、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渗透压、血乳酸等。
2.预防慢性并发症
警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大血管病变等,这些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尿毒症、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故应定期随访,发现异常立即进行相应治疗。
检测时间: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应开始相应项目的检查。第一次检查结果正常者以后每一两年复查一次,有可疑症状时随时复查。
检查项目:
⑴视网膜:包括视力、眼底镜检查,必要时需做眼底小瞳孔成像或眼底造影。
⑵肾脏病变:首先检查尿常规,如果尿常规化验显示蛋白阴性者,还应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如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或随意尿的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有时还可检查肌酐清除率和血清生化(包括尿素氮、肌酐、电解质等)。一般每两三个月测定一次。此外,患者还应注意自己浮肿、尿量减少等情况。
⑶神经病变:患者平时应注意自己有无四肢麻木、感觉异常(如针刺感、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感、烧灼感等),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必要时还需做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
⑷糖尿病足:患者需每天检查双足一次,观察有无皮肤温度(如有无冰凉感觉)和颜色变化(如颜色变暗)、感觉变化(如有无疼痛),有无破损和感染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高血糖的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哮喘急性发作;应激性;高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21-02
Acute asthma attack complicated stress analysis of 64 cases of high blood sugar
KANG Jiefeng
(Department of the Three Subject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angyin County, Henan Province, Tangyin 4561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attack of asthma patients with stress hyperglycemia factors and high incidence of stress hyperglycemia on the prognosis. Methods: From 2006 to 2009 hospital inpatient no history of 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sthma attack 64 cases of stress hyperglycemia with age, sex, duration of hormone application, disease severity,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e age, severe illness, hormone application time is longer, accompanied by infection,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obesity, the incidence of stress hyperglycem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
[Key words] Asthma; Stress; High blood sugar
2006~2009年在本院住院且无糖尿病史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4例,其中并发应激性高血糖24例,分析哮喘急性发作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关系,以利提高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救治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2009年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且符合上述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4例,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14~66岁,其中并发应激性高血糖24例。其中,合并感染35例,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高血脂者13例,合并肥胖10例,未合并基础疾病14例。同时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20例。
1.2 诊断标准
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在2003年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发病前否认糖尿病史,无口干、多饮、多尿等糖尿病表现,入院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采用统一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参照《内科学》第6版和《内科学》第7版标准,以空腹血糖≥7.0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确定为高血糖[2-3]。
1.3 治疗方法
64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并同时给予茶碱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静脉应用。并发应激性高血糖者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为4.0~11.1 mmol/L,合并感染者抗感染治疗,合并高血压者控制血压为100~150/70~100mmHg。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统计软件(8.2版本),采用t检验。
2结果
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治愈16例,好转3例,无效5例;未发生高血糖患者治愈37例,好转2例,无效1例。
2.1应激性高血糖与性别、年龄、病种的关系
本组男36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14例(39.9%),女28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10例(35.7%),男、女高血糖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岁患者8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1例,患病率为12.5%,25~40岁患者24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8例,患病率为33.3%,≥40岁32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15例,患病率为46.9%,各年龄组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64例患者中哮喘近期内反复发作3次以上28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7例(25%);哮喘持续状态30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13例(43.3%);发生肺性脑病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4例(66.7%),不同病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应激性高血糖与激素应用时间的关系
64例患者中全部有激素应用史,时间最短半年,最长22年。激素应用小于3年29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5例(17.2%);激素应用超过3年小于5年18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6例(33.3%),激素应用超过5年小于10年13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8例(61.5%);激素应用超过10年4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3例(75%)。
2.4 应激性高血糖与基础疾病的关系
合并感染35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10例(28.6%);合并高血压18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6例(33.3%);合并高血脂13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6例(46.2%);合并肥胖10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6例(60%);未合并基础疾病14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2例(14.3%);同时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20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10例(50%);合并感染、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者与未合并基础疾病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5 应激性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
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治愈16例,治愈率为66.7%;未发生高血糖患者治愈37例,治愈率为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哮喘急性发作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率
本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4例,并发应激性高血糖24例,发病率为37.50%。
3.2原因分析
关于哮喘急性发作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机制,既往尚无文献定论。大多数临床工作者认为哮喘急性发作并发应激性高血糖与应激反应和哮喘发病过程中炎性介质(组胺、白细胞三烯、前列腺素等)参与有关。本组资料统计显示, 哮喘急性发作并发应激性高血糖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而与性别无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严重发病率越高;与激素应用时间有关,激素应用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并发症越多发病率越高。根据本组资料的显示,合并感染、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率比未合并基础疾病者明显增高,同时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者发病率高于单一并发症者。
3.3预后分析
国外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全世界支气管哮喘者约1.6亿人,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我国的哮喘发病率为1%,儿童达3%。我国约有1 000多万支气管哮喘患者,每年约有18万人死于哮喘。支气管哮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3]。哮喘急性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肺性脑病等甚至危及生命,长期反复发作可致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组资料显示,哮喘急性发作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较高,而且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治愈率明显低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说明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哮喘急性发作预后的一大重要因素。早期严格控制血糖能提高哮喘急性发作的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08.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6-1563.
[5]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呼吸内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4-324.
高血糖的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糖;发病;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70-02
1 当地居民的饮食状况、遗传因素等对高血压、高血糖的影响及当地居民对该病的认知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与数据表明,在抽取的1000名居民中,当地的居民高血压所占比例:40.6%,高血糖所占比例:12.1%。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该地区发病率之所以这么高,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家庭遗传等因素存在很大的联系。以下是问卷分析所列出的图标:
上述六个图表正是本次问卷分析所得结果,在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高血压、高血糖的了解程度依旧处于很低的认知状态,绝大多人居民对此仅仅是听说过,更甚者根本不了解,“ 我头不痛、眼不花, 怎么会是高血压?”“高血压不是胖人才得吗? 我这么瘦怎么也得高血压?”“高就高点, 也没不舒服, 没事”,凡此种种对高血压存在错误认识者不在少数。调查显示, 我国只有44% 的人知道自己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城市仅为17%、农村不足5%[1]。正如许多专家所言,对于高血压防治而言,无知是最可怕的。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知和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及其造成的巨大损失将是不可避免的[2]。为此,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那么相关卫生部门积极为居民普及高血压、高血糖等相关知识迫在眉睫,主动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为他们做好这一系列疾病的监控,旨在将这些危害人民生活健康的疾病控制在最小化。同时在表中我们也可以清晰了解到高血压、高血糖患者的饮食习惯与健康民众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是他们患病的原因之一。他们的饮食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盐、糖、脂肪等。食盐的摄入水平与血压之间存在明显的低度正相关关系。存在这种关系的机制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指出,高血压的遗传倾向与对盐的敏感性增加有关。减少盐的摄入量,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肾脏是排泄体内废物的重要器官,人们若长期食盐过多,肾脏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排盐,以求降至正常。如果肾脏无法排至正常,则会形成体内食盐潴留。而每潴留1克食盐,就需潴留111.1克水作为载体(这就是人们吃咸菜后多喝水的原因),配成“生理盐水”储存在人体各组织中,形成生理性水肿,使血压升高。对于肾功能欠佳或患肾炎的人,则会因超负荷地排泄而累及肾脏,加重病情。而对于中老年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因长年受多余“生理盐水”对血管的高压作用而形成高血压病。食盐摄入量应降至6g/d以下,据报道,成年男子每日增加1g食盐,收缩压可以升高0.21kPa[3]。同时,食用大量脂肪食物也会导致高血压,多吃脂肪类食物是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大忌,因为这非常不利于控制血压上升。大家都知道在平时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增加体内的脂肪,这对避免血压继续上升是非常不利的,饮食中过度摄入脂肪是发胖的决定性因素。肥胖者每周减轻体重不宜超过0.5kg/d,脂肪摄入量维持在0.4~0.5g/(kg・d)或以下[4]。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绝大多数的高血糖患者平时都比较喜欢糖类食品,特别是在一些甜点类食物,大量食用后使机体吸收更多的葡萄糖,从而引起血液中糖份增高,引起高血糖。特别是一些糖尿病患者,更加应该注意这些,否则将会引起生命危险。同时,高血压、高血糖还存在明显的遗传特性。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生理学研究所的专家认为,遗传性高血压女性患者的乳汁,有可能是将高血压遗传给后代的一种介质研究人员指出,据统计,如父母均为高血压患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可大45%。上述实验结果说明,遗传性高血压女性患者的乳汁,有可能是将高血压遗传给后代的一种介质[5]。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平时并不是独来独往,往往都是“群来群往”,任何一种的发生都可能引发其他相关的疾病,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压从110/75mmHg(毫米汞柱)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病发生危险随之增加。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卒中的50%-60%,心肌梗死的40%-50%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和心脏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者300万人,每年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1300亿元,其中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达366亿元。临床研究表明,平均降低收缩压10mmHg,舒张压5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下降40%-50%,冠心病发生危险下降15%-20%,心力衰竭发生危险减少50%,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6]。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分析与说明,我们不难看出当前这些疾病发展趋势与社会影响,一串串逐年增加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结果表明食高盐、高糖、高脂肪以及吸烟、喝酒、肥胖、家族遗传等居民容易患病。因此相关卫生部门积极为居民普及高血压、高血糖等相关知识迫在眉睫,主动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为他们做好这一系列疾病的监控,旨在将这些危害人民生活健康的疾病控制在最小化。因此在了解这些疾病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多多去想办法解决这些疾病给民众带来
的痛苦,让他们对民众的危害降低到最小,为他们多多普及相关知识,提升他们对这些病的认知情况。而当前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也应该将更多的政策与措施辐射及人民大众,强有力的政策加上实在可靠的处理方法,将会在这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
高血糖的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胰岛素;护理干预
临床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普遍存在血糖升高现象,而且血糖升高越明显,脑部损伤越严重,影响预后疗效[1]。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在伤后12~24 h血糖值最高,发生高血糖反应后会进一步带来脑损害、心肌损害,提高了死亡率。本文立足于实践以重型颅脑损伤发生高血糖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情况,具体如下。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血糖反应概述
重型颅脑损伤一般是由于外界暴力因素直接作用在头部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高血糖反应是机体出现的糖代谢紊乱现象。临床上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高血糖反应的概率较大,发生原因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2-3]:①在颅脑损伤的影响下,患者会出现脑水肿,引起占位效应,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造成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系统发生亢进,生长激素、皮质醇等血糖激素异常分泌,从而促使血糖水平增高。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源性的操作会引起血糖升高,例如输注糖类溶液、使用糖皮质激素等。③患者病情越严重,胰岛素抵抗程度越严重,从而致使胰岛素功能受损,降低了敏感性,促使血糖升高。
2 临床治疗方法
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通过手术降低颅内压,合理选用脱水药物,给予呼吸支持,纠正体内酸碱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然后限制含糖物质的输入,对于需要使用葡萄糖的患者,可以使用果糖代替。研究表明果糖注射液能够起到葡萄糖注射液的功效,而且对血糖的影响小,有利于降低高血糖反应的发生率[4]。最后要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使用剂量,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将血糖值控制在合理范围。
3 护理干预方法
3.1病情监测 患者发生颅脑损伤后,病情在早期进展中会出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等情况,尤其脑干损伤患者病情进展快。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意识、瞳孔、心率、血压等体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恶化趋势,例如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心率减慢、血压升高、颅内压增高等体征变化,及时告知医师处理,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操作措施[5]。
3.2呼吸护理 颅脑损伤后会影响呼吸中枢的功能,造成呼吸障碍、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患者脑干损伤后会抑制呼吸反馈,阻塞气道、增加呼吸道分泌物,致使机体处于高糖状态。如此加重了脑水肿,导致气体交换不畅,从而提高了呼吸障碍的发生风险[6]。患者症状表现为呼吸变慢、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骤停等。对此,护理人员要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要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确保通气顺畅,保持合理的氧流量,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5%~98%[7]。另外,将患者头部抬高30°,可以促进颅脑血液回流、保证呼吸通畅。护理人员定期辅助患者翻身、拍背,加强气管套管的消毒管理,使用湿化液时保证均匀缓慢,避免发生肺部感染。
3.3降糖护理 ①血糖监测:准确测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关系到临床治疗操作。在采血时首先使用乙醇(浓度为75%)消毒皮肤,待皮肤清洁干燥后再穿刺采血;采血部位一般选择为无名指的指甲角,要求护理人员选择固定的采血部位,采血量为豆粒状大小,避免过多或过少,也不要和静脉输液手臂重合[8]。②当患者确诊为高血糖反应后,及时使用胰岛素以强化治疗,要注意缓慢降糖,避免血糖值突然降低,按照每小时降低3~5 mmol/L进行控制。根据血糖变化情况调整监测次数,确保处于合适的范围。③胰岛素使用指导,首先向患者讲解胰岛素作用机制、治疗效果,告知患者正确的保存方法,要求放置在2℃~8℃的冰箱内冷藏[9];为了保证药效,要现用现配,严格按照规范步骤操作。抽取胰岛素时,通过反复抽吸来保证剂量的准确性,维持均匀的输注速度。④低血糖护理: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事件,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及时停止使用胰岛素,要求患者口服葡糖糖。另外,胰岛素使用的同时加强患者的胃肠道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10]。
3.4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每日饮食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总热量,适当增加膳食纤维,严格控制糖类摄入。由于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现象,一般需要留置鼻饲管,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了保证血糖稳定性,可以采用24 h均匀滴入形式[11]。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营养吸收。
3.5康复训练 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情况,在病情的影响下会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恢复[12]。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开展早期功能康复训练。①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吞咽障碍、语言障碍属于正常现象,经过规范训练可以纠正。②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对于无法语言沟通的患者,采用手势、表情、书写等途径进行交流,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13]。③康复训练从表情动作开始,包括吞咽、咀嚼、皱眉、鼓腮等;然后指导患者颈部屈伸、屏气、发声等,从单音节字开始,逐渐过渡到多音节字、词语、短语、句子。
3.6并发症护理
3.6.1消化道出血 脑干受损后会影响正常的肠胃功能,导致胃黏膜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胃黏膜出血。在郑剑煌等人的研究中称[14],患者胃黏膜出血发生率高达100%,一般发生在伤后1 w内,严重者会引起大出血、休克、胃穿孔等。而且相关研究发现,患者高血糖反应和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具有一定联系[15]。对此,患者术后要使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鼓励患者尽早进食,并且观察胃液的颜色、性状,了解肠胃蠕动、肠鸣音、排便情况。
3.6.2高热 高热的发生主要是下丘脑功能受损引起的,要求护理人员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对于体温升高患者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法,然后考虑药物降温。另外,患者在手术后还会出现感染性高热,因此还要合理选用抗生素。
3.6.3感染 ①切口感染:加强切口护理管理,及时更换切口敷料,确保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是否发生渗血、渗液、脱落等现象。另一方面,要做好室内卫生消毒工作,限制探视时间和人数,避免发生交叉感染[16]。临床上实施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加强管道护理。②肺部感染:定期帮助患者排痰,保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支持;吞咽困难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高,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缺氧严重患者可以切开气管,进行雾化操作。③口腔感染:根据细菌学培养结果,为患者选用合适的口腔护理液,护理3~5次/d,观察是否发生溃疡、破损,积极防治口腔炎症[17]。
3.6.4压疮 为患者选用气垫床,定期给予翻身、拍背操作,并进行适当的按摩,避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使用气垫床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换床单,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患者出汗后对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发生皮炎。
4 结论
数据调查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高血糖反应后,临床治疗后恢复良好比例只有20%,死亡率高达80%。本文分别从病情监测、呼吸护理、降糖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并发症护理等6个方面探讨了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性和满意程度,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慧琴,吴清美,汪俊美,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血糖反应胰岛素干预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05):595-596.
[2]于静.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0,23(08):84-85.
[3]Chen Qingchun,Shi Liyang.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11,27(06):23-24.
[4]吴宏姣.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6):41-42.
[5]孙吉花,于苏国,王志红,等.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患者的控制效果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59-61.
[6]孟颖,王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糖61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33(20):116-117.
[7]黄婷翠.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急性高血糖预防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4(10):1915-1915.
[8]郑红,陈华,张淑娣,等.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08):31-32.
[9]Zhang Huaying.Applic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bined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Medical frontier,2012,10(22):153.
[10]吴晓珍.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400.
[11]罗秀琼.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护理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24(05):163-164,165.
[12]Mao Mengjun.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Medical research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2012,10(08):112-112.
[13]Zhongju Li,Wu Shaoxia,Ye Hong,et al.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bined with high blood glucose[J].Chinese medicine guide,2013,06(21):342-343
[14]郑剑煌,康春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糖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校医,2011,25(04):284-285.
[15]蔚晓霞,张淑芳.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09(35):3240-3241.
高血糖的医疗方法范文6
功能低下、尿崩症,针对并发症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处理方法
在颅内肿瘤病症中,垂体瘤的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该病症主要采用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该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手术创伤小,是治疗该病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医疗器械水平不断提高,日渐成熟,但术后并发症仍不可避免。笔者选取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3例接受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将术后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的53例垂体瘤患者,男24例,女29例,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为50.7±1.4岁,病史为1个月-7年。其中巨大腺瘤(超过4cm)15例,大腺瘤(1-4cm)18例,微小腺瘤(直径小于1cm)20例。临床表现为头痛或头昏25例,肢端肥大16例,减退或闭经泌乳10例,视力下降视野缺失2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取全麻后,取头仰卧,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对肿瘤实施切除。沿鼻腔一侧放置特制的牵开器挨近蝶窦腹侧壁,将蝶窦前壁显露出来,将骨性鼻中隔根部折断;采用针式单极电凝将鼻中隔黏膜呈弧形切开,采用电动磨钻将蝶窦腹侧壁磨开;将鞍底打开,对硬膜实施穿刺,在将鞍底硬膜切开后,使用环形刮匙将肿瘤组织清除,并通过神经内镜对残腔内部进行准确探查,确保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手术实施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2结果
手术治疗后,出现3例脑脊液鼻漏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大腺瘤2例、巨大腺瘤1例,针对该并发症,采用有效地手术修补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并发高血糖病症15例,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正常,手术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8mmol/l,并发症发病部位巨大腺瘤1例,大腺瘤3例,微小腺瘤11例。针对高血糖病症患者,其中12例在服用降糖药物治疗以及饮食控制后患者血糖水平均获得稳定,3例经短期注射胰岛素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稳定,患者均为暂时性病症,无长久高血糖病症。术后并发垂体功能下降14例(26.4%),其中发病部位巨大腺瘤1例,大腺瘤2例,微小腺瘤11例。该并发症多出现在手术后3-4个月,患者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下肢凹陷性水肿、四肢冰冷、食欲不佳、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等,男性患者多合并、ED等障碍。其中出现3例糖皮质激素下降,4例甲状腺素下降,5例促黄体激素下降。患者经性激素、甲状腺素以及氢化可的松等外源性激素等补充治疗后,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并发尿崩症22例(41.5%),术后尿量连续超过3个小时以上超过300ml/h,或一天内尿量超过4000ml,其中发病部位巨大腺瘤3例,大腺瘤5例,微小腺瘤14例。其中重度尿量一天内超过10000ml例,中度尿量一天内超过5000-10000ml例,轻度尿量一天内超过5000ml例,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氢氯噻嗪等药物治疗,21例病症得到有效控制,1例形成了永久性尿崩症,患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发病部位于巨大腺瘤1例、大腺瘤2例。其中1例表现为意识功能障碍同时合并左侧体肌力1级,2例表现为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头痛等病症,均接受腰穿引流、营养神经、以及解除血管痉挛等治疗,实施治疗后患者病症显著改善。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脑脊液发生率为5.6%,与相关文献研究数据相符。脑脊液发生主要是因脑脊液在进行修补治疗时存在漏洞,或鞍内局部感染、蝶窦、颅内压增高以及颅内感染,造成填充物脱落、破坏以及侵蚀或与鞍隔破损相关[1]。如患者为轻微的脑脊液鼻漏病症,可采用明胶海绵对其进行填充,同时使用生物胶进行封闭;如患者病症较为严重,可采用异体或自体移植物进行修补[2]。
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微小腺瘤手术后高血糖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巨大腺瘤与大腺瘤。其中大于60岁患者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酮症酸中毒病症,严重者患者死亡;小于60岁患者高血糖病症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治疗后病症显著改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