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方程式数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方程式数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方程式数学

高中方程式数学范文1

1.1 提倡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1.2 课外提倡合作式学习。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为学习优秀生,B为中等生,C为学习较差生。各层学生有任务分配,C对老师的问题回答,B对C点评,A对问题总结深化。“合作学习”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的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些,现在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给指导者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她)的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指导同伴练习时,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自己在练习中更努力、更加完善的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

2 实现有效的教学过程

2.1 高效课堂教学要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

2.2 高效课堂教学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讲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高中方程式数学范文2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 方式及方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2.2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了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例如,把拓扑变换理解为橡皮变换,不要引导学生追求拓扑变换形式化的定义应注重对拓扑思想方法的介绍。

2.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2.4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方程式数学范文3

一、掌握方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方程的基础解法,是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追求解题思路的简约化是解方程题型的基础。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方程的定义可知,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它是一个等式。所谓等式,就是用等号连接的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比如x-5=6、x+7=2-x,这些都是等式。②它含有未知数。首先未知数,它是一个数,只不过目前未知,这个数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比如a、b、c、x、y、z等。满足以上特点基础关系的,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方程。

由于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四则运算,没有涉及“负数的加减运算”,所以对于某些特殊的方程,解决起来较为麻烦。在解方程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以下理论:①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方程不变。这个数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也可以是一个代数式,比如2、7-6、2-x、3x+2。②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不变。③方程中与未知数相乘的数,为未知数的系数,比如x、3x、5/6x、0.34x中的1、3、5/6、0.34,其中x的系数为1。④未知数的加减乘除,可以定义为其系数的加减乘除。比如x+3x=4x、5/6x-2/3x=1/6x、8x÷2=4x、3x×2=6x。

掌握上述基础知识后,我们可以绕开“负数运算”,利用四则混合法则,如解方程:x-2x+5=2x,方程两边同时加2x-x得:x-2x+5+2x-x=2x+2x-x,运算得:5=x,则x=5。

通过上述的举例,我们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要点。笔者认为,方程只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其主要用途是解决数学应用题,它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在小学阶段,主要推出使用算式解答问题,利用算式解答虽然可以直接得到答案,但是其解题的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利用算式,但是对于稍有难度的题型,如果应用算式去解答,往往会让人煞费苦心,而且还不容易得到满意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使用方程去分析这些问题,这类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1)解应用题的思路及步骤。在解答列方程式解应用题此类题型时,其基本解题思路如下:首先,根据题中要求设未知数,一般用字母x表示,以该未知变量为突破口,用其来表征题设中的其他未知数;其次,分析题中的等量平衡关系,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式,解方程;最后,若所设未知数不是原题所求问题答案,便再按要求出题目中所问问题的答案。

(2)设未知数。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准确地设出题目中的未知变量,是做好解应用题的基础。列方程、设未知数、解应用题主要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应用题中只有一个所求的未知量,这样就可以直接设所求量为未知数。此类简单易懂的应用题在小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例如:小明现在1岁,爸爸今年37岁,问小明几岁时,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明年龄的5倍?本题中,我们就可以直接设小明x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5倍。根据题意,直接列方程即可。

②在某些情况下,题设中会出现多个未知数量,我们可以根据题设中的已知条件,先设一个中间未知量x,以此作为桥梁,根据未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出其他未知量。例如:商场中购进空调的数量为购进冰箱数量的1.5倍,商场卖出8台冰箱后,此时冰箱的数量占两者库存数量的1/4,求商场分别购进冰箱、空调的数量?此题中,需求得两个未知数量,他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我们可以设购进冰箱数为x,根据题中未知数量的关系,购进空调的数量为1.5x,而卖出冰箱的数量为x-8,剩余两者库存总量为x+1.5x-8。

(3)寻求平衡列方程。如前文所述,方程是建立在等式之上。所以,我们需要根据题设,找出题设中的平衡,并将其以方程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也是学生熟练地掌握题设中的未知数的表征后,寻找合适的等量关系,解答问题的重难点之一。对于题设中的平衡条件,其实在题目中都会明显的告知。有的在问题中有了说明,如“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明年龄的5倍”,为此,我们可以列出以下的方程:37+x-1=5x,方程左边为“爸爸是小明年龄5倍时的年龄”,右边为“小明5倍年龄”。根据题设,左右两边相等,故得此方程。

(4)用方程解应用题。用方程解应用题,是学习方程的主要目的之一。如前文所述,利用方程解应用题,能够让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其与应用算式解答比较,能够让解答过程明确、清晰,对解题难度较大的应用题,其解答过程更为快捷、方便。

例如:盒子中有1角和5角两种硬币,其中1角硬币的数量占了总数量的1/5,又放进12枚5角硬币,此时1角硬币的数量占总数量的1/7,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枚1角硬币?

在此,我们将采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这一问题。根据题设,首先设未知数。设“盒子中一共有枚1角硬币”,则根据题意可知,原先共有硬币5x枚;添加12枚5角硬币后,共有硬币5x+12枚。其次,列方程。根据“放进12枚5角硬币,此时1角硬币的数量占总数量的1/7”,可得如下方程:x=1/7(5x+12),最后化简运算后解得:x=6。

通过上述解题过程,我们发现,应用方程解答确实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提升解题效率。

高中方程式数学范文4

一、教学内容的经验化方式

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铺垫、引申等方式,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由已知育未知,由旧知促新知.

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方式

情景教学时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德国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情景化.

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运用影像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氛围.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方式

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是要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数学跟生活和社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今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能源、环境、粮食、生命的进化等)均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经常接触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并进行决策,力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

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能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

例如《分式方程的解》一节的教学,可以把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知识点设计成以下三个问题呈现给学生:

(1)方程解的概念;

(2)由原方程解得的值是否原方程的解;

(3)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原方程的解.

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的过程、原因、结果和实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方式

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策略是指教师利用数学实验、展示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或运用板书、板画、数字化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仍无法解决的复杂、抽象的内容简明化、具体化的过程.教学内容可视化处理的主要特征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是研究物质的数量及图形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可视化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函数中质点运动的教学,可以采用模型的可视化策略,让学生观看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类比,运用抽象思维把握各种模型的本质属性;图形性质的教学可向学生展示实物和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与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思考、归纳得出正确的运动规律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性理解.板书和板画的运用,除了生动的直观性外,还能将知识信息以简要的、结构化的形式动态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参与教学的整个流程,增进其对教师的教学思路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六、教学内容的活动化方式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教学不应该是直接向学生注入知识,而是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以活动为媒介间接信息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的结论,还要经历对数学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核心的数学概念,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组织信息,形成知识结构.

数学事实性知识内容多琐碎,分布广,学生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不容易记忆.有时感觉记住了,但在解决问题时却束手无策.不经过归纳整理就会导致提取的困难,无法提取的知识变成了僵化的、无价值的知识.

高中方程式数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 情境化 策略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47-01

历史这门学科既严肃,又丰富、生动。如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能得到激发。历史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它是一种能有效提高高中历史学习效果的手段,下面笔者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高中历史课堂的情境化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地亲近历史、爱上历史进而学好历史。

1 课程情景化概述

课堂情景化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氛围、情感传递、语言等隐性因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某种情境进而接受信息、获取知识、做出思考。

从“教”的角度来看,课堂情境化教学的流程有三个步骤:(1)创设情境;(2)激励学习;(3)引导反馈。这三个步骤要求教师需要在认真研究教材、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建历史情境,比如布置教室、板书图画等,先让教学环境引出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情境化教学的流程也是三个步骤:(1)受到刺激;(2)融入情境;(3)获取知识。在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中,学生会因为受到的感官刺激慢慢走入课堂情境,不知不觉地获取历史知识。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平台。

情境课堂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达到情感的共鸣的方法。情景教学中历史场景的创建可以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促进他们知识的增长与价值观、情感态度的良好发展。

2 情景化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1运用背景音乐感染学生

音乐有着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人们在音乐的感染作用下很容易产生联想与想象。又因为音乐创作多以历史为背景,因此很容易带领聆听者走进创作者的情感思维中。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如果教师可以找到相关的背景音乐在课堂上播放,教学课堂的气氛立刻就会被渲染得充满历史感,引发学生的共鸣。

比如,高中历史教材中有一课讲的是《》,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之后,东北三省也相继沦陷,东北的老弱妇孺全都集结街头。《松花江上》的创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这首感人肺腑的音乐作品。这首独唱曲以满含痛楚的感情唱出了悲痛欲绝的声音,让聆听之人无不感同身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与《》的主题无疑是不谋而合的。教师通过这首歌曲的播放,可以迅速地让学生感受到那时候东北人民在沦陷之后的悲痛,进而勾起学生的激愤之情。这时候,教师适时地讲解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也就能牢牢地掌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2通过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历史情境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某个历史人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消除对历史的距离感以及陌生感。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去探索人物的心理、想法、状态等,这些都能让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探究得越深入,就能越准确对高中历史进行评价。

比如,高中历史中有一课讲的是,这一课的主人公是禁烟英雄林则徐。如果教师可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揣摩林则徐的心理活动进行角色扮演,那么学生就一定可以在探索这位禁烟英雄心理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他是顶着这么大的压力进行禁烟的,也就更能体会到他对人民、国家所怀有的责任感让他完全将自己的利益以及生命抛诸脑后的伟大精神。学生在表演林则徐禁烟时的决绝与果敢时,也会被他的民族大义所感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2.3多媒体技术

历史是无法重现的过去,但历史影片却能很好地展现那时候的情景、状态。

教师通过播放历史影片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也能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中感受到真实的历史。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通过观看影片的形式来学习历史知识一定比从概念到概念的讲解方式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影片的播放让学生受到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因此他们所受到的感染与震撼也会更加的深刻与真实。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合适,会带来比播放背景音乐更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情景化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让教师从客观传授知识位置转换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引导者的位置上。通过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历史影片的方式,教师达到了让学生从情感上对中国的历史以及历史人物进行探索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价值观、民族观的树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佳波.探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措施[J].新课程.中学,2013(1).

[2]顾小军.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性教法探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7).

高中方程式数学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不足之处;高校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71-0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新课改理念也在不断深入,在诸多领域已经有明显的成效。针对初中数学领域,《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

1.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1.1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这就导致了在课堂上没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对于学生来说,就不知道该掌握哪些内容。

1.2教师没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新课改的理念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针对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运用到实践中。

1.3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提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传授知识的专业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但是在现实中,有不少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熟练,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

2.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2.1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突出教学指导性。教师应该教材以及学生特点制定严谨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必须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好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数学教材,明确每堂课的难点以及重点,在有效的时间里进行高效率的教学。

2.2改变教学方法,实现有效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技能;培养勇于发问的精神;自主探究与合作。

2.2.1创新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思维形象。新课改的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提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应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贴近生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生动有趣并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打折销售》这一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提出问题:你知道打5折是什么意思吗?(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中,抓住时间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标价,以及售价的概念),另一方面应及时向学生举例子,向一家服装店老板将衣服打5折出售,果真是跳楼价吗?让学生思考着其中有什么玄机?这样一来,通过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2.2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技能。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2.2.3培养勇于发问的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勇于发问,从学生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哪儿没有弄明白,及时的解决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发问,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在疑问中成长。

2.2.4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中应该给学充足的自我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有效的合作交流,鼓励他们勇于对话,大胆质疑,不断的创新,充分展示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反思。例如:在前段的案例中,老板将衣服的成本提高70%后进行标价,又以五折出售,那么老板是亏了还是赚了呢?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得出结果。然后又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你以上的学习,如果你是一个老板,将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资利润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将如何处理生活中一些与打折销售有关的实际问题呢?

通过这些问题,来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的需求。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例子,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记得更深刻一些。理解得更透彻一些。但是在问题探索时应该避免完全的探究,尽量在设置探究问题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应该掌握一个度,有些数学知识不宜探究,就应该让学生直接学习,避免所谓的"探究"给高效课堂带来的负面效果。

2.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使用多媒体教学顺应这个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一些图形能够用多媒体性形象的展现出来,图文声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扩展知识面,切实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领域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午健,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的教学[J]. 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2012.7.

[2]李振锋,谈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J]. 中华少年:教学版.2012.10

[3]何明珠,在新概念下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见解[J],学周刊,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