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范文1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体育课程改革后提出终身体育的理念,而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参与体育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体育精神。因此做好中学体育的课堂设计,可以有效的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中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内容
1.1教学设计分析与过程的实施
教学设计是指通过利用系统化的方法,对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与修改的过程。在中学体育课堂中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根据学校和本专业的特征与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之间的联系等对课程的设置、顺序和课时进行规定。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的实施一般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目标、实施与实施效果的评估、修正等几个过程。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是把教学过程当做一个系统进行控制与实施。首先是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相应的目标、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法,在实施后对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估最后作出修正。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对教学目标、方法、结构和内容的优化,进而保证教学质量。
1.2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课前内容、课堂内容和课后内容三部分。课前部分包括对课程标准、学生以及教材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具。课堂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实施课程内容、课后总结与课后作业等。课后部分主要涉及教师对知识、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等的反思。
2.教学设计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2.1教学设计在课前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前部分的设计包括对课程标准、学生以及教材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具。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排球的扣球技术的学习中,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部分时要对课程目标、学生以及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大纲规定的要求:经过学习学生要能够掌握三、四号位的扣球等,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以及体育精神当中的协作精神。对整个扣球动作的认知是学习该技术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而学习的对象是初中生,对于本体感觉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认识,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具备乐于接受新内容、喜欢表达自我的特点,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次作为切入点,在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可以利用接近其生活中的动作进行引导,同时可以通过对教师的动作轨迹进行想象、讨论。比如教师可以将扣球过程的鞭打动作比喻为摘取高挂的西瓜,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2.2教学设计在课堂部分的应用
课堂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导入新课、实施课程内容、课后总结与课后作业等。在扣球技术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排球比赛当中扣球动作的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较为模糊的认知,再看视频的过程中对动作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这样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此外这也是将教学内容导入课堂的很好的切入点。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篮球可当中,由于项目的特点许多女生不愿意参加到教学的过程当中,传统的自由式的教学模式自然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很难完成教学的目标。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教学比赛,同时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高低水平,小组成员之间以强代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3教学设计在课后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后部分的实施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的反思。而在此过程中反馈将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排球传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课程内容的小结,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谈体会,总结学习过程中运用到的动作、贯彻的体育精神,教师可以依据这些外来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等进行专业的解答,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并分析原因,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技术的学习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3.小结
教学设计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前教师通过对教学的目标、学生特征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应用多媒体、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进而合理的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对课堂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设计更丰富、全面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在课后设计时应当通过反馈等途径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修正,找出教学过程当中的成功与失误之处,进而积累丰富的经验。有效、合理的利用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提升对其认识,并不断的积累经验,让教学设计的优势有效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刚.体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中学生导报,2010(09)
[2]陈洪.教学设计与反思[J].教育界,2011(06)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同伴教育 中学 体育教学 探索 实践
同伴教育是指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之间传播知识、分享经验、传授技能的过程。同伴一般都是身份相同或属于相同社会群体的人,他们使用相同的语言、具有相似的价值观、生活目标相同、容易建立关系,尤其在年龄、等级或社会地位方面等同。人们往往愿意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健康教育中的同伴教育方法通常是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同伴传播。
社会心理学中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那些对自己有显著影响的其他人的行为或在其影响下形成并发生改变的。社会认知理论的这些认识是开展同伴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当代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体育课程的内涵,创造性地探索如何在体育课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伴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得当,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增强育人功能。
一、同伴教育的发展概况
同伴教育起源于澳大利亚,流行于西方国家,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它不仅在预防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同伴教育项目是改变人们行为特别是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方式。现在,同伴教育模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HIV预防、性健康、青少年控烟和药物滥用等领域。
同伴教育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强和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培训,参与的人主要是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和朋友。同伴教育的培训中,侧重于态度的讨论和技能的培训,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其中主持人的角色不是老师,而是话题讨论的引导者,启发大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提出建议。
近年来,同伴教育在教育领域也逐渐被教育者采用,但在基层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它的作用还未被充分发掘。同伴教育主要采用小组游戏、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培训。同伴教育者与其他同伴是平等的,不是老师或专家权威,而是话题讨论的引导者,侧重于正确知识和核心信息的传达,而不把知识的讲解作为重点。同伴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形成情感共鸣,平等地分享经验、知识和信息。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同伴教育具有科学性
同伴教育在学校教学中一般是指有意识地采取一系列教育手段,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教育活动。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青少年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同伴关系中,主要指同伴群体关系和友谊关系。一般判断学生的同伴关系状况通常用受欢迎、被排斥、被忽视以及既受欢迎又被排斥相矛盾等社会接纳性指标来衡量。其中受欢迎是积极的良好的同伴关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的形成,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青少年同伴交往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角度分析。中学阶段,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其中,初中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为少年期,高中在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为青年初期,总称青少年期或青春发育期。这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开端,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还是帮助他们奠定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有利时期,探索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胜、好强的特点,这也是求知欲旺盛的具体表现。他们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在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在增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此时学校和同伴的影响超过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2.从体育学科的课程内容角度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在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课程,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扩大了,增加了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它建立了以身体、心理、社会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结构,横跨体育、生理、心理、保健、卫生、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营养等诸多领域。
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它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特征都充分地暴露出来。此外,体育运动还具有明显的团体性。这种竞争性和团体性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这种向往转化出的凝聚力可以使学生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涉及社会道德规范。因此,教学中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有趣的体育练习进行同伴教育,能增强集体凝聚力和竞争性,大大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无论是从体育教学的课程特点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发挥学生的个性,还是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让学生得到满足,中学体育课都非常适合进行同伴教育。
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同伴教育的探索实践
大部分基层中学体育教师未能认识到同伴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同伴关系对于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体育教师习惯于传授体育技能,很少关注与学生的交流,忽视自身言行对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也就不可能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对学生行为肯定性的评价,会改善学生在同伴中的生态环境,从而对其同伴关系的建立造成影响。由于体育教师对同伴关系的内涵缺乏了解,导致对学生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建立的指导效率不高,更谈不上总结或创造促进学生同伴交往的策略与技巧。同伴教育应在体育学科新课程标准目标的达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将同伴教育的理论引进中学体育教学是一次新的尝试。新方法的实施并不是对原有教学体系的全盘否定,而是应该建立在贴近原有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对原有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理念的渗透,并在教学细节中做一定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此研究也已将同伴教育实施过程归纳成下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伴教育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核心体现一般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教学等方式为主。
1.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同伴教育的具体操作策略
(1)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然后科学分组,小组成员宜轻微流动。因此,体育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同伴教育实践可以体现为将学生分成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小组参与共同活动。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学生所在年龄段进行细化,分析不同年龄段同伴关系的行为特征,并对学生所在集体的整体情况,每个学生的个人性格、体质特征进行相对深入的比较、归类,最后再进行小组分组,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小组成员的调整。
由于同伴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不同的内涵,小组同伴关系建立之后小组成员内在心理特征与情感特征方面发展的总体趋势会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相互改变。同时,关系建立过程中,成员在共同行动时不可避免地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各类摩擦等,这对学生日后是否能在社会团体中掌握“互帮互助”“冲突解决”等个人交际技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也是同伴教育引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所在。
(2)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度,根据不同难度设置不同的同伴合作目标。要避免难度过大或过小使得同伴教育流于形式,失去作用。体育运动本身是能促进良好同伴关系建立的手段,在已有的体育教材中创新和发现一些有利于同伴教育实施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的领域将被拓展,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将被发掘出来。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应表现在确立主题与选择教学内容时都要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通过师生间的诱导、引导、指导,主动参与竞争,激励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平等受益。
(3)思考设计完成教学内容的有效流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设计教学内容的流程和时间分配,这样才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教师组织某一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通过示范、讨论、质疑、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获得技能的拓展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并引起探索、追求、获得新知的心理愿望和学习兴趣。
2.同伴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的案例。目前,需要采用同伴教育完成的体育活动和游戏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是非常多的,主要问题在于体育教师自身是否意识到并作出周密的安排。以下是两个日常教学中实施同伴教育的实效案例。
案例一:单手肩上投篮
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在中学体育课篮球教材中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也是常见的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先培训1-2名篮球运动技能比较强的学生负责管理和组织,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一定的培训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以每组8-10人的标准进行分组练习,大部分时间的讲解、示范、纠正和初步评价都由学生自主实施,由部分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强同伴教育者向其周围的同伴传播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实施同伴教育的目的。
案例二:耐力跑达标练习
耐力跑达标在中学阶段体育教学中经常以男生1000米计时跑、女生800米计时跑出现,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班级中有几名“困难学生”的情况。使用同伴教育的理念进行分析后,可以采取小组达标的形式进行练习和测试,一组6-8名同学必须一起进行练习,成绩以最后一名通过终点的同学进行计算。通过若干次课的实践,在练习和测试中,“困难学生”可以得到小组成员的鼓励和帮助,实践中可以提高大部分“困难学生”的成绩,特别是由于心理影响不能通过的学生。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介绍和推广可以使更广大的基层体育教师了解同伴教育,使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TURNER G,SHEPHERD J.A method in search of a theory: peer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1999.
[2]钮文异,孙昕,吕姿之等.一年级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1999.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范文3
一、首先要了解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概念
主题式情境教学以确定主题为先决条件,以往的体育情境教学,虽然也有主题设计,但在教学内容编排中并不注重内容与主题的关联。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一切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和操作都是围绕着中心主题展开。内容设计一般采用树形结构框架,使各枝杈部分标题设计都与主干紧紧相连。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在设计和教学操作过程中充分要求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中情境发展方向的引导、启发、把握和调控以及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充分拓展思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和积极练习,努力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周全,而且在操作中要审时度势、灵活把握,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在思中练,在练中思。
二、结合教学主题设计比赛的案例分析
体育课中结合主题设计比赛时,要考虑教学的主要内容。如在“篮球运球”教学,教材的设计主题是“提高学生运球能力和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那么,在设计教学比赛时,其比赛就要针对教学设计分为比赛个人的能力,比如熟练程度、创新能力等;在集体比赛比如集体运球接力与集体的运球表演等。改变传统只是集体接力比赛等单调的形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是我们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高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练习的强度与密度,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就如在篮球教学中,笔者借用运动教育模式,以赛季的形式进行,每周一次的篮球课就是以比赛为主,按照实力分组,将6年级47个学生平均分成10个组,男生6组,女生4组,水平较高的组4人,实力较差的组5人,进行组间比赛。课上的流程一般是整队集合、准备活动、集中技术练习、小组技术练习、比赛、登记成绩、总结下课,比赛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经过一个学期的主题式比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大大提高,特别是放学后学生会很自觉地来到篮球场地进行练习技术与比赛。达到学生的篮球技术与身体素质同时提高了,让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真成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的。
三、通过合理运用修改规则来设计主题式比赛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体育比赛更是这样。在体育教学的比赛中,可以运用比赛规则来强化比赛效果。让学生必须按规定动作完成,对不按照要求做的学生,老师要及时提出批评,也可以对表现欠佳的队进行处罚,如适当的加长时间等。教学比赛要不断创新,特别是那些时代感强、新兴的项目、学生有乐趣的项目、传统的项目等,只要有助于学生健康,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都可以将其引进到教学比赛中来,同时我们可以把以往比赛中一些复杂、严格的规则进行删减、放宽,使比赛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篮球比赛为例,因为是八年级学生,篮球教学最开始的时候是传接球比赛,只要相互之间能成功进行传接球一次则得一分,允许学生在规定的区域抱着球跑,不能推、拉打等侵人动作,防守只许拦不许抢,即拦住持球人的奔跑路线,不能抢对方手里的球,可以抢对方没有明显控制住的球;一段时间之后,修改规则:在原有基础上规定持球人不能持球跑,必须原地持球,可以绕中枢脚转动,接球人位置不限;再一段时间之后,再修改规则:需要运球一段距离,至少拍球三次以上的传接球才能得分,运球没有“两运”的限制,一段时间之后再修改,通过规则的制定,逐步让学生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学会持球转身、学会运球、学会不能两运等等技术和规则。比起一步一步地学技术来讲,这样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学生有兴趣天天盼着打篮球,运动量较大,尤其是相互之间的争吵,这是新课改社会适应能力的最好实现渠道,通过老师帮助和引导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导他们理解友谊第一,学会团结合作。所以说规则的制定非常的关键,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四、教师设计主题式比赛的注意事项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校本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24
校本研究是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是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方法。中小学体育校本研究应围绕“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宗旨,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根据本校的师资、场地、器材、学生实际,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1 课例研究
课例研修是年轻教师快速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年轻教师要高度重视课例研究的重要作用,高度关注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教法、学法、练法、赛法、评法中的不足或欠缺,进行重点学习与探讨,并通过研究逐步解决问题。课例研究的主题要明确,要小而精;研究计划要早而细,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导向性,要突出区域化和校本化,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选择一个“问题点”去深入研究,以“常态课”为载体,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提高。
2 案例研究
案例教研主要借助视频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再现,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帮助教师寻求更好、更有效改进措施的教研方式。记录、整理教学案例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案例分析要做到少而精,要精心挑选课堂教学中真实性、典型性、代表性、启发性的案例进行研究。课后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练情况,认真地进行教育反思,详细地记录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教学过程的优化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策略的适切性,双边交流活跃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性,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学生进步的程度性等。及时发现、记录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找到改进与完善的补救措施。
3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一种重要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校本性的同课异构可根据现有场地、器材进行专题性的多人备一堂课,多人上一堂课的研究活动,使参与研究的教师在相同情境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对比,发现优点和不足,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改进课堂教学水平。如针对体育课堂教学负荷的针对性与安全性,教研组可组织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优秀教师组建成一个或数个“同课异构研究”小团队。实施“体育课堂负荷的有效性”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研,各团队必须重点围绕练习的时间、距离、间歇、次数等进行因材施负、因人而异的负荷预设与调控的研究活动,最后,以年轻教师进行汇报课的形式,进行各研究小组的评比活动,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团队互助作用,大力推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4 磨课教研
磨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环节和细节的精心雕琢、精益求精的过程,年轻教师要高度重视磨课活动的重要意义,紧紧抓住磨课机会,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性的学习、模仿、磨砺,巧妙地借助全组之力,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磨课可结合说课、微格教学等方式进行。要在“磨”字上下功夫,对课堂教学实施望、闻、诊、切,针对年轻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教法、学法、练法、赛法、评法、过程、行为、效果等各环节、各细节的不足;通过老中青搭配,经验互补,聚合组内教师的群体智慧,突出教师的合作与互助,借助老教师、优秀教师教学会诊的针对性、实效性改进建议,既帮助年轻教师“研磨”优秀经验和方法,又培养年轻教师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和敢于进行交流的勇气;善于“碰撞”的研究技巧,更共同磨砺出较完美的常态教学和更接“地气”的优秀教师。促进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与成熟。
5 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时时、处处捕捉教、学、练、赛中的的小问题、小疑难、小困惑,进行专题性、主题性、针对性研究,寻求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方法、手段。校本性、传统性、趣味性活动项目的评价校准和量化考核制度的制定可组织大家进行小课题的专门性研究,帮助大家制定标准,指导教学,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如俯卧撑练习是中小学重要的身体素质练习手段,虽然深受学生喜爱,但学生在练习后没有较为科学的评价、评分标准,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进步情况不能进行科学量度,因此,教研组可进行针对性研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校本性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形成正确的技能定位和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激发学生继续学练的积极性。制定俯卧撑考核标准应依据正态分布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制定。具体步骤可分为:1、整理、绘制频数分布表;2、用Excel来制作正态概率纸;3、画出累计频率点;4、画正态分布图,分析正态分布情况,判定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5、根据“标准百分”制定百分制评分标准(整理学生测试数据;根据公式计算相关的平均数、标准差;根据标准百分计算评分、制订评分标准;把标准百分转换为百分制评分标准;用离差法检验、划分评价标准等级)。
6 结对教研
结对式校本教研是年轻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最有效的措施,中小学中一般采用师徒结对方式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校本教研中师徒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效果等的观摩、分析、对比,对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的“传、帮、带、扶”。如针对年轻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的不足,老教师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法、学法、练法、赛法、评法等精心设计,严密操控,突出组织教学的严谨性、序列性、操控性。如“广播体操、武术套路、健美操”的教学组织,学习初期以集体性教、学、练、纠为主,突出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规范性、标准化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掌握规范动作,学习与体验到动作的精、气、神、韵、力等精髓。学习阶段后期可通过集体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以小组或学生间互助学、练、纠为主,通过学生间合作、互助、探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标准化的动作要求和体验动作的精、气、神、韵等设计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7 沙龙研讨
沙龙是本组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练、赛的困惑,采用聊天、议论、研讨等形式,共同交流、探讨、解决困难的活动方式。沙龙研究要有明确的中心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年轻教师要积极参与沙龙交流,不耻下问、虚心请教,获得帮助。如针对本校的场地、器材如何充分发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作用问题。可组织大家围绕场地、器材的多功能化、一物多用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交流、研论。大家着重进行一地多用、一栏多用、一盒多用、一绳多用、一圈多用、一毽多用、一球多用、一棒多用的设计与运用探讨,力求实现场地多功能化、器材物尽其用,总结、提炼成校本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校本教、学、练、赛。
8 网络教研
网络研讨的开放性、自由性能让教师无拘无束地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发表见解,让教师获得实质性的帮助。教研组应有意识地邀请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年轻教师组建网络教研群,借助网络的便捷性,针对性地把年轻教师在教、学、练、赛中一些力不从心的难题、困惑,通过网络教研进行综合、深入剖析,为年轻教师辩证归因,开出处方,引导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年轻教师应不耻下问、虚心聆听并做好相关记录,通过研讨逐步解决疑难。如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安全性、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组织大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讨、论证,通过梳理、借鉴、改编游戏的内容、方法,帮助年轻教师提高对游戏的设计与监控,更好地提升年轻教师的组织能力与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 王黎英.学校教研课应当校本化、实效化[J].体育师友,2009,32(4):1-1.
[2] 张烁标.中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的理解和分析[J].体育教学,2016,36(8).
[3] 柯峰.体育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J].体育时空,2013(5).
[4] 李玉英.体育学科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12(6):62-63.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说课;内容;取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7-0019-03
关于内容的取舍,既是在说课准备阶段首先要确定的问题,又是说课成败的关键。究竟哪些内容该说必须说,哪些内容可说可不说,甚至根本无须说?那些该说必说的内容,就是我们要“选取”的内容,相反,那些可说可不说甚至无须说的内容是要“舍弃”的内容。那么,哪些是要取的,哪些是必舍的,依据什么来判断,取舍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说课内容存在的现象分析
任何一个说课活动,主要是通过说课者对内容的陈述而呈现。目前,通过归纳发现,就说课内容而言,存在以下几种常见现象值得讨论。
1.不同说课活动要素不统一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不同的说课活动之中,无论是不同区域,还是相同区域的不同活动方式,几乎说课内容要素的规定性都各不相同。有的要求说的要素内容较多,有的较少。目前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尚未有统一的规定。一方面几乎未开展过全国性的说课活动,另一方面,也未看到某一权威机构对说课要素取舍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出现说课内容要素不统一的现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在于,无论是何种级别的比赛或何种活动组织,内容要素的取舍要有明确的依据。不能过于主观,更不能不考虑其相对稳定性。为此,判断说课要素哪种要求更为合理,是我们说课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2.相同要素陈述详略不一致现象
在说课活动中,不难发现,对于相同要素而言,有些说课者陈述的较为详细、深入,有些说课者却是简单介绍的方式。然而,究竟哪些内容该详讲,哪些内容要简略呢?很多说课活动中都要求说课者对“指导思想”加以阐述,该要素实际上是说课者对课的把握有明确的方向,即所说课的设计有明确依据。所以,说该部分的时候应做到“点到为止”即可,无须长篇大论。说课实践中发现,有的说课者将说课准备阶段撰写的“指导思想”内容一字不漏地读给大家听,显然是不妥的。相反,有些内容需要详的时候也不能过于简单,如教学过程的陈述,除了开始、准备和结束部分可以简单介绍以外,基本部分尤其是该部分主教材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甚至是设计意图都需要详细说明。
3.不同说课者内容表达各异现象
就说课者而言,除了说课水平有高低差异,其说课内容的呈现形式也有明显区分。有的说课者一直低头读稿,原原本本按照说课要求的要素,将事先撰写好的内容逐一陈述。而有的说课者,将一些书面语言灵活地转变成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讲明课是如何设计的,将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工作。还有的更为灵活,各要素的呈现几乎无缝对接,说课语言非常流畅,会让听众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课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教法。说课能力较强者所表现出的说课技巧,其每一部分的内容呈现会非常巧妙,例如,有些人在说教材的时候,连同教法、学生等一并说的十分清楚。有的或许单独就教材而说教材,感觉到比较单一和缺乏生机。
二、说课内容取舍的依据与策略
对说课内容的取舍,要有合理的依据,不能凭空确定。研究发现,在确定说课内容的时候,以下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1.依据组织活动要求确定说课内容
一般情况下,说课活动的组织者会在活动前下发通知,并提出说课内容的明确要求。无论从哪些方面提出要说的内容,都是每一个参与者首先要明确的。属于该要求之外的内容可以暂不考虑。说课活动时间有限,一旦额外增加未要求的内容,导致说课超时,会直接影响对说课结果的评判。如未按要求把该说的内容说完整,也会因内容缺失而影响效果。因此,依据说课组织活动要求确定说课内容十分关键。如果说课活动要求说课者说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评价、教学特色等一系列内容,参与说课者就要围绕这些方面做充分准备,并在说课活动中逐一呈现,无论是明说(依次按要素名称逐一说),还是暗说(不点明要素名称,而是将各要素打乱顺序再重新整合),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
2.依据教材特点灵活把握说课内容
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对应选择的教法手段也会各异,也就是说,几乎每一项教材内容都有其适宜的教法。假如我们从“会能度”的角度来看,“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教材,由于教材的难度较大,学生必须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地学习方能掌握。因此,说这类教材的时候,教法手段的合理性、适宜性、层次性要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相反,对于“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教材而言,由于这类教材较为简单,几乎不需要太多的讲解、示范等环节。有时过于复杂地教太简单的教材,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即有可能把学生从会教成了不会。因此,针对这类教材,在说课的时候就要适度把握所选择的教法步骤。同样,对于基本运动能力类教材和运动技能类教材说课中,从目标到重难点的确定,再到教法步骤都应该各有侧重,灵活把握。
3.依据学生情况精准确定说课内容
学生与说课的关系最为密切,或许有些人还尚未认识到这一点。说课中具体要说什么,实际上,从指导思想到教材分析,一直到教学流程等任何一个要素都无不与学生关联。也就是说,任何一项说课要素,都需要围绕学生情况而展开,脱离学生具体情况的说课内容是不可取的。例如,说教材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说教材的特点、功能价值,或教材的难易度,而是要围绕学生的实际说教材。首先,教材的难易度是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判断的,其次,教材的功能价值也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果中而体现的,还有就是某一节课安排学什么具体内容,也是基于学生的基础而确定的。例如,我们常说耐久跑具有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价值。又如,安排高一学生学习鱼跃前滚翻,是基于学生在以前学习过前滚翻、后滚翻等相对简单的滚翻技术基础上的等。因此,就教材分析而言,不能不考虑学生情况而独立分析,如果仅仅是说教材本身,是脱离实际的分析,显然是不妥当的。同样,说课中陈述其他的要素也是如此,例如,要说场地器材布置的情况,无论是器材数量,还是场地大小和摆放方式等,都要依据学生再说场地布置的方式与结果。例如,如果所说的课是跳箱,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会摆放高低不等的箱体,有的多一层,有的少一层甚至两层;有的踏板距离跳箱较远,有的放的较近等,说课的时候就要将这些摆放与学生实际情况关联起来说。
4.依据时间长短巧妙分配说课内容
无论什么样的说课活动,都会事先规定说课时长,有的较短,要求在5分钟之内完成一次说课,有的相对适中,10分钟的说课时间,还有的规定在15分钟或更长时间内完成。说课时间长短不同,说课内容的取舍就显得更为关键,要能够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区分,即规定的说课时间越长,要说的内容越多,时间越短,具体要说的内容就要有不同程度的压缩。内容量的增减,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说课内容广度与深度的把握问题。时间短还要体现要素齐全、面面俱到的话,就很难说得深入。因此,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时间长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无论安排的说课时间是长是短,说课内容的侧重点要有所有突显,从时间的角度看各要素的时候,最好不要将时间平均分配到各要素之中,有些要素的陈述要尽量详一些,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方法部分;有些需要点到为止,如指导思想、安全防范,不可无,但也无须太多的陈述。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说课内容只有做到详略得当,方能达到理想的说课效果。
5.依据个人风格巧妙呈现说课内容
不同的说课者,即便说的都是同一主题、统一要素要求的课,因为说课者个人风格不同,对说课内容的处理也各有特点。学习他人的说课经验有必要,说课时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应给予充分肯定。例如,两个不同的说课者,一个按部就班,依据组织活动要求,将说课稿中的各要素内容一一陈述,体现出的是常规说课型,另一说课者却未如此呈现,而是从说课内容要素顺序到表现形式都做了大胆革新,突破了传统的常规定式,体现了个人风格特点,除了要素名称明暗相间,具体内容处理也十分巧妙,有的表达形式显得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觉。因此,说课者在了解和把握组织活动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在说课中适当体现个人独特风格,有时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三、说课内容案例分析
说课活动很多,有的是进行专门的说课比赛,有的是教师招聘环节作为一个测试项目,还有的是教研活动进行说课研讨等,无论哪种活动,说课内容的取舍都应准确把握。下面以某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跳上成蹲撑――起立――挺身跳下”的说课内容为例,重点分析该案例中部分说课内容的取舍问题。
1.说课案例中的结构要素分析
该案例在说课现场比赛的时候,首先介绍了要说的内容目录,将各要素列举其中,包括:(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5)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6)教学流程示意图;(7)教学过程;(8)教学设计特点;(9)教学效果评价预计。从以上九个要素中不难看出,这些要素与教学设计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教案”在该说课稿中主要呈现的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另外,“教学设计特点”“教学效果评价预计”等要素,基本上是部分区域的说课稿和教学设计中所规定的。总体上该说课稿内容要素选择相对比较全面,但缺乏一个较重要的信息,即“安全防范”。因为,“安全防范”在说课时不说,就很难判断课上是否有隐患,以及隐患类型和防范方法是否合理等。
2.说课案例中的具体内容分析
说课中各要素的内容具体要说什么,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内容陈述,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就要反复推敲,尽可能地保留非说不可的内容,那些可说可不说的,甚至是完全可以不说的,不要占用有限的说课时间。下面就该案例中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为例,分析说课者内容的取舍情况。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该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是:“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跳上成蹲撑-起立-挺身跳下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主动参与、互相协作和自我展示的意识和能力。”该部分内容中包含了课标中的部分基本理念,还有课程性质的描述,教学目标的成分在其中,实际上,为了能够节省说课时间,该部分主要应突出的是,依照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把握明确方向。因此,关于目标的后半部分都可以整合在“教学目标”要素之中陈述。“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的要素名称也可以简化为“指导思想”。
“教学背景分析”要素的具体内容中,既包含过去通常所说的“教材分析”(本案例用的是“教学内容分析”),也包含“学情分析”,还增加了“第一次课学生学习情况、问题和教师对策”。其中,该部分所占内容长度,大约为整个说课稿内容的1/6。如“教学内容分析”是:“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3-4年级技巧内容教材。技巧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小学三至四年级开始出现的支撑跳跃内容是最基本的跳上和跳下动作练习,掌握轻巧落地的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跳上成蹲撑-起立-挺身跳下的动作方法,并能够轻巧落地,掌握好身体平衡,腾起后头正、挺胸、展髋、落地时屈膝缓冲。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培养勇敢、果断的精神。”“学情分析”是:“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在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模仿力强,反应比较灵敏,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他们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发育都不完善,作为支撑跳跃的初学者,部分学生会出现恐惧心理,因此,在练习中加强保护帮助,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来克服恐惧心理。我校三年级(1)班共有28名学生,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教学中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在第一次课学习中,学生基本掌握,助跑几步,双脚踏跳、直臂支撑、提臀、屈膝成蹲撑和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个别男同学做动作时,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做出危险动作,须加强安全教育。几名体重较大学生,降低跳箱高度后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动作。”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第一次课学生学习情况、问题和教师对策”的表述,以及单元计划和本次课的单元课次信息700多字(略)。
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范文6
翻转课堂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创新,本科院校采用基于云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合理可行的,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时,需要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学校要创造一系列的条件,做好软硬件的配备工作,进行翻转课堂改革的激励与推广,并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需要做好网络资源建设、重新设计教学进程并设计好严格的考核体系,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由于翻转课堂是对目前的中国式课堂进行的一次全新的变革,因此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需要谨慎实施。
[关键词]
云空间;翻转课堂;本科院校;课堂教学
一、相关概念介绍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基于云空间的课堂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云空间”(Cloudhosting)即个人空间,又叫个人主页,是借助云计算技术[1-2],根据个人有效身份信息派发个人电子身份证号,并按照电子身份证号配发基于实名的个人学习空间[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教课程资源上传至云空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和下载所需要的知识。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准备的音视频、电子教材等材料,在家中或课外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参与释疑、解惑、探究等互动活动并完成练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4]。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①知识的载体不同。传统的课堂知识承载于黑板和书本,而翻转课堂的知识则依附于网络;②教学的主体不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学生一般被动地接收知识。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③教学的组织方式不同。传统的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按照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组织过程来完成教学。翻转课堂则是按照教师上传资料——学生课前自习——课堂教师答疑——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
二、大学本科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采用基于云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一方面是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单向式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性的双向教学模式,使教学资源真正成为“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活资源。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提供海量的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学生在课后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阅读和下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采用翻转课堂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扩展知识的容量,提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翻转课堂作为时下最流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之一,首先被引进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当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偏向于实践的高职教育相区别,大学本科教育着重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位培养,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的能力。与高职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具有优势。同时,本科院校具有更加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因此,采用基于云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是合理可行的。
三、大学本科实施翻转课堂的思路
大学本科要实施翻转课堂,可以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两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层面
学校需要创造一系列条件,以推动翻转课堂的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1)软硬件的配备。要使用云空间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软件和硬件必不可少。软件主要指云空间教学平台,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现在采用的是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本科院校必须要设计一个运转良好、普遍使用、科学合理的云空间平台。硬件是指多媒体设备,需要在各个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和网络,为云空间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2)翻转课堂教学的激励与推广。基于云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上传资源、分类整合,并且要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知识,也需要经常性的上传、下载资源,在空间进行提问、留言,完成作业和考试内容等。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将很难顺利进行,甚至遇到阻力。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推广机制,以促进师生的教学改革积极性。
(3)师资队伍培训。必须要对广大师生进行翻转课堂的专题培训,让师生掌握空间资源的上传、美化、归类整理、课堂授课、资料下载等内容,了解翻转课堂的组织方式,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操作。
(二)教师层面
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资源的准备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需要靠教师在云空间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这些资源体系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动画、图表、案例等等。一方面要求建立美观清晰实用的课程导航,课程导航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要求思路清晰,任务明确,能够合理指引学生按要求学习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上传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以微视频为主。微视频可以由主讲教师亲自录制,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现有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视频需要考虑时间长度、内容组织、视觉效果、互动策略等等,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同时最好提供文字解说或文字副本。
2.课程运行设计
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前预习活动,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课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进行答疑、解惑、总结等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整个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套严谨的运行体系,以保证课程高质量地完成。不同的课程可以根据其内容和特征设计不同的运行体系,一般而言,课程运行体系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运行体系,要做到:①设计引导性的课前在线学习流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课前预习任务。②课堂学习的画龙点睛,教师必须利用好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将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快速的梳理,解答学生课前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并设置课堂学习、讨论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③课后任务的巩固完成。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或操作任务,以巩固课前、课堂的学习内容。
3.控制措施
翻转型课堂仅仅靠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够的,需要设置严格的考核体系来进行控制,根据学习要求设计考核内容和考核分值,以促进学生按要求学习课堂知识,确保学习质量。一般而言,课程的考核分值可以分为平时分和期末分两大块,期末考试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闭卷考试或者实践操作等形式;加大平时分的比例,平时分可以包括以下项目:①课前在线活跃度。为了保证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的质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线签到,跟帖提问发言、在线讨论等项目。②课堂活跃度。即课堂表现、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堂讨论情况、课堂操作情况等等。③作业和任务完成分。④过程测试分。为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分教学章节将进行过程测试。
四、面临的挑战
翻转课堂将教学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对目前的中国式课堂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变革,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如何把握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
翻转课堂以学生在线自学为主,因此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教师来说,要保重教学质量,首要的前提是要建设好高质量的网络资源,才能保重学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理顺课程内容,归纳整合课程知识,将知识进行网络重组,并设计、拍摄高质量的视频资源,这不仅需要教师极其熟悉所教的课程,也需要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进行网络资源上传。
2.如何保证在线学习的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面对面沟通,学生学习与否,教师能够现场把握。而在线学习则使学生隐藏在网络之后,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有差别,教师如何把握学情,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这需要每门课程的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严格的课程考核体系,在进行过程考核的基础上着重设计结果考核指标,以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
3.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翻转课堂要求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以上需要教师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因此,教师需要将原有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扩展,增加课堂互动的内容,这将对教师的组织能力、课程设计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已有的大部分研究结果都支持翻转课堂要优于传统课堂[5-6],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所以在本科院校还不适合大面积仓促推广实施,只适合设立教育改革试点,以期更好地推进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
作者:汪冰峰 单位: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雁,符崖,陈晔,等.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34-136.
[2]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55-57.
[3]陈磊,吕辉.基于“云计算”的体育教学——“云空间”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88-89.
[4]刘长生,刘新桥,黎湖广.以翻转课堂推动未来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