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律法规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法律法规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法律法规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意识范文1

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二、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认识,增强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责任感,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防范。

三、各农机操作手应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做好车辆的保养、维护,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农机安全生产活动中。

四、严禁无证驾驶和操作无牌无证机械,以及把农业机械交给无证人员驾驶,杜绝酒后和醉酒驾驶农业机械。

五、严禁农业机械违法载人和超载、超速行驶。

六、按时组织参加农业机械的年度安全检验。

七、对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村进行表彰和奖励。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各持一份,有效期为xx年一月至十二月三十一日,签字之日起生效。

村民委员会 组

加强法律法规意识范文2

一、着眼发展大局,在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上求实效

1、围绕社会经济建设抓普法。紧紧围绕全乡工作大局,积极开展好普及“四法一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侵权责任法、统计法、食品安全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的宣传工作。继续加强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招商引资、特色产业、群众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2、围绕社会和谐稳定抓普法。积极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自觉依法办事。积极做好有关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权,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

3、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抓普法。重点加强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水面)流转承包、医疗保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消费权益保护等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特困户等社会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切实通过普法教育、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扎实推进重点对象普法,在促进学法用法上求实效

4、深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建设,保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教育工作达到普法规划的学习内容和时间。

5、深化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打牢预防违法犯罪的基础。努力提高法制教育水平和开展普法活动的策划水平,把法制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充分调动青少年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良性互动,校园、家庭和社会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6、深化农村普法宣传,不断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积极开展“关注三农,服务发展”的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司法、公安、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广泛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针对“三农”和农民工的法律需求提供法律帮助。进一步加强各村普法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相关单位积极开展送法律图书活动,对农家书屋进行补充完善,达到标准要求。

三、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在提高品牌层次上求实效

7、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大投入,在交通要道树立大型法治宣传广告牌,加强法制内容宣传。在有条件的村、企事业单位加强法治文化小广场、一条街、一面墙等阵地建设,提高法治文化在法制宣传中的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8、坚持普法载体创新。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促进普法工作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督查,注重实际效果。

9、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要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切实提高“民主法治村(单位)”创建工作实效。

加强法律法规意识范文3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突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创新法制宣传

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巩固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时效,进一步提高我局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积极推进法治实践,为我市林业建设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效法治保障。

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立足全面落实依法治林方略的要求,满足广大林农对法律需求的新期待,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林工作,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林业法律知识,保障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林业主管部门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努力构建生态法治文化,营造自觉遵守林业法律法规和珍惜、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法律,增强林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强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观念,促进严格执法、公正

执法和文明执法。

2、建立专项制度,形成作风长效机制。建立了《重大事项会审制度》、《__市林业局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制度》、《健全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规定》、《“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和公开制度》等7项制度,完善了《公务接待制度》、《考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等现有制度。使工作运行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科学化水平,建立了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3、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全社会的林业法制意识。同时,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4、深入学习宣传与广大林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林权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学习宣传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林权改革中林农的合法权益,引导林农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

1、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加强我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把法律法规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并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着力建设和培养一批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加强我局各部门工作人员学习法制宣传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法律素质和林业业务能力。引导林农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提高他们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发挥他们在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上的作用。

3、切实加强林业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应援尽援”的工作要求,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加强对林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法律援助宣传,提高林业法律援助在农村的知晓度和覆盖面,不断满足林农的法律援助需求,维护林农的切身利益。

4、进一步创新丰富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和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辟林业法制宣传栏、专题、专版、固定时段、版面、栏目,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积极开展林业法制教育活动,扩大林业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5、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奖惩激励机制。建立林业法制宣传教育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手段。建立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对我局宣传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与奖励。

2015年3月前,制定我局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培训普法业务骨干,确定专人负责普法事项,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等工作。

加强法律法规意识范文4

一、充分认识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各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在认识上更加清晰深刻,在措施上更加具体明确,在效果上更加显著有效。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行为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经济纠纷时有发生,有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国有资产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这些情况表明,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风险之一,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问题也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企业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法律风险面前,企业并不是只能束手无策、被动防御、事后救济,而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加以防范、管理、控制的。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企业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提升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的需要。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不断规范经营行为,积极维护合法权益,加快完善防范管理措施,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做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企业经营总体战略和发展目标,紧紧依附企业经营管理具体活动和业务,从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出发,积极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做法,以实行全面合同管理为核心基础工作,以建立健全“目标明确、体系完备、防控并重、响应迅速、保障到位”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为方向,着重强化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培育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文化,保障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充分遵守法律法规政策的原则。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法律行为的范畴,企业面临的风险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法律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首先要充分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落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杜绝、避免因企业自己违法、违约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使企业遭受损失;同时也要避免因企业防范不足而受到违约、违法及犯罪行为的侵害,使企业遭受损失。

二是管理风险的原则。企业在对法律风险进行积极预防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对法律风险的主动管理,善于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判断,从源头上找到产生法律风险的源点和环节,不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而且善于从风险中寻找机遇,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是做好防控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中风险的原则。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和所有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突出做好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形成有效、具体的制度、措施和机制。

四是以企业为主的原则。企业是做好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主体,鼓励和倡导企业借鉴国内外在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因企制宜,把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提高到更高水平,进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国资监管机构指导、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三位一体”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是促进企业全面贯彻法律法规,更好地守法经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好地自觉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守法经营,防止因非主观故意而触犯法律受到制裁的事情发生。同时,充分运用法律规则,有效维护企业利益。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小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利影响。

二是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担保、财务、投资、并购、产品生产、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业务中,要全方位、全过程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实现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的完全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充分的有效保障。

三是促进企业完善防控措施,更好地防止损失事件发生。加强法律风险信息的收集管理,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策略,制定完善防控措施,尽最大可能防止损失事件的发生。

四是促进企业有效解决经济纠纷,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超前做好相关工作,在发生经济纠纷时,采取和解、调解、仲裁、法律诉讼等方式予以解决,在必要的时候坚决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

防范管理法律风险的基本流程是: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

(二)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设定的目标,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防控的风险。

(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应对策略。

(四)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措施,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企业应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管理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取各种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

四、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

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按照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由大到小的程度,可以将法律风险分为特别防范管理、重点防范管理、加强防范管理的“三类”法律风险。企业在加强全面法律风险防范管理的过程中,应突出做好生产经营中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从目前企业的总体情况看,应突出做好12项具体关键环节和重点业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同时,由于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补充。

(一)应特别防范管理的法律风险

1、重大决策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1)重大决策的范围要明确。要切实做好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把战略规划、重大投资、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资产抵押和质押、重要资产租赁、大额资金使用、改制重组等纳入重大决策的范围。

(2)做出重大决策的主体要合法。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我市关于市直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工作细则的规定,明确和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和决策事项和决策权限。

(3)重大决策的程序要规范。要建立和落实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法律评估论证的机制和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属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权限的,要报经批准。

(4)重大责任追究制度要健全。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

2、担保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作为担保人时)

(5)被担保人的资格要合法。企业在提供担保时,被担保人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关于被担保人条件的有关规定。

(6)担保决策的做出要符合规定程序。担保决策要由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出。

(7)担保额度要在限额之内。担保额度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

(8)提供担保应有反担保。企业提供担保时,应当要求被担保人或第三人向其提供合法有效的反担保。

(9)落实担保的有关管理规定。企业要加强担保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好担保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开展担保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担保情况。

(作为债权人时)

(10)审查担保人主体的合法性。担保人不能是法律法规禁止的机构和单位。

(11)审查抵押财产的合法性。运用各种调查手段,审查抵押财产是否为法律禁止和限制流通物、抵押人对抵押物是否拥有所有权、抵押物是否设置过抵押或被依法查封、是否不能变卖等,明确抵押财产的合法性。

(12)审查抵押财产的真实性。通过审查抵押财产是否真正为抵押人占有及控制、有没有其他法律负担、有没有设置过抵押、抵押价值有没有超过抵押财产自身的价值等,明确抵押财产的真实性。

(13)审查抵押财产的变现能力。要确保抵押财产的变卖能力,一般不要接受变现难度大的财产。

(14)谨慎选择担保方式。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具体担保方式,选择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等保证方式,并切实办好相关法律手续、签订书面合同及进行公证等。

3、企业财务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15)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严格执行《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行为有关主管部门的具体政策规定。

(16)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17)实施授权审批控制。要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18)实施会计系统控制。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财务数据。

(19)实施财产保护控制。要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20)实施预算控制。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21)实施运营分析控制。要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22)实施绩效考评控制。要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23)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政策,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4、合同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24)把合同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法律文件。要积极实现全面合同管理,建立完善合同审核审查、监督检查、纠纷预警等合同管理工作制度。

(25)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要推进统一授权、分工负责、归口把关的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合同审查程序、标准,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提高合同审查质量。进一步强化合同集中统一管理,加大对重要合同的法律审核力度,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6)发挥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作用。对重要合同法律事务机构应先期介入、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好把关和服务功能。

(二)应重点防范管理的法律风险

5、战略规划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27)战略规划要符合政策。战略规划要符合国家、省、市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方向,突出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6、生产经营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28)确保产品质量。要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9)实现清洁生产。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资源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环保政策,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30)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职工人身安全。

7、投资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31)充分掌握投资环境情况。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投资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人文环境、资源状况、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情况。

(32)对投资方案进行充分论证。要对投资的前景、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实现投资目的。

(33)加强对投资实施情况的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对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8、并购重组中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

(34)要符合政策和规定。并购行为要符合目标企业所在地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避免发生市场准入障碍的法律风险。

(35)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调查。对目标企业的产权、资产、债务、担保、税费、职工安置、企业文化、法律纠纷等相关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防止目标企业的资产存在瑕疵、存在较大或有负债、产权(股权)存在争议、欠缴税费、财务报表虚假或对重大事项虚假陈述、商业秘密泄露、高管违反竞业禁止或忠实义务以及存在市场准入障碍等法律风险。

(36)精心设计并购的法律文本。要合理选择采用协议收购或者要约收购的方式,科学细致设计并购的相关法律文本,通过各种条款、约定或措施保障并购的顺利实施。

(37)做好报批或信息披露工作。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并购的相关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保障并购行为的合法有效。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并购的信息披露或者报告工作。

9、知识产权保护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38)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及时申请商标、专利注册,规避商标被抢注和专利侵权案件的发生,依法维护权益。

(39)规范知识产权使用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使用等制度,使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得到实现。

(40)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和措施。要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制定并落实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条款,防止和避免商业秘密泄露。

(41)防范知识产权被侵犯。完善市场监控等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侵犯自身知识产权的行为,采用各种有效法律救济途径和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0、授权过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42)建立完善授权制度。要编制授权的权限指引,明确重要业务企业内部的授权范围、权限及类型,明确企业外部业务代表和的授权范围、权限及时限。

(43)授权的程序要规范。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授权。

(44)明确授权的责任。授权要明确责任,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对在授权中可能存在的超越权限、违反规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

(45)对授权进行监督。要做到有授权有监督,建立完善授权监督约束机制。

(三)应加强防范管理的法律风险

11、企业设立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46)签订规范的书面设立协议。公司设立时,应遵守公司法和工商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发起人应签订规范的书面设立协议,明确设立过程中的责任划分,防止因缺少书面协议或约定不当引起纠纷。

(47)起草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公司成立的必备法律文件,公司章程的起草必须依法进行,其内容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并必须经所有发起人同意。

(48)出资到位。公司注册资金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来进行。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指定账户;以非货币出资的,应确定相应的价值,并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登记手续。

(49)及时办理有关登记。公司设立时,应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登记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12、人力资源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管理

(50)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有关政策。要在贯彻《劳动合同法》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把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一)加强法制教育。要扎实开展普法工作,不断加强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机制和核心理念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职工的法律风险防范管理意识,对不同岗位的职工就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门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和能力。

(二)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法律风险防范管理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流程,共同推动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三)加强法律事务机构和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企业法律顾问是做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专业队伍保障,市管企业应当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重视企业法律顾问机构和岗位的设立,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岗位职责;开展有针对性地专业培训和人员培养,不断提高企业法律顾问执业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作用的用人环境。

加强法律法规意识范文5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成因 对策

粮油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会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关乎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从剖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着手,不仅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同时还要从标准入手抓食品安全,尤其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成因

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三鹿奶粉事件到现在的,染色馒头,塑化剂事件,还有广为人知的地沟油。为何这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打掉一批又出现一批,按下葫芦浮起瓢?应该说,面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政府已经拿出了最大决心和坚决的行动,不但加强了立法,同时,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所有的监管职能部门,也都加强了日常监督检查和对违法行为查处。

1.1 食品安全监管链条长、环节多

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达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户2亿多户。

1.2 食品需求量大,流通范围广、销量大,流速快

中国亿人口,每天每人消耗1公斤粮油蔬菜全国就是13亿公斤,130万吨,需要载重60吨的货车21667节,国家标准火车货车长度是22米到26米,即便用最长的火车装在至少要排563公里,一列货车一般编组50节左右。大秦铁路有超大重载的编组,由两列货车挂在一起,100-120节货车车厢和两组电动机车,有的全列重载10000吨以上,照此算来国人每天消耗的粮油蔬菜即便用大秦铁路超大重载列车也要130列才能装得下。粮油蔬菜都几乎是在市场流通中最大化的刚性易耗品。

1.3 粮油蔬菜许多生产环节规模太小而且分散

我国有一亿多农户进行分散、非规范化生产,包括所有的初级农产品,鸡鸭鱼肉奶蛋等。另外,我国四五十万的生产加工企业,其中绝大部分规模过小。例如媒体曝出的“瘦肉精”问题,养猪是非常分散是主因。

1.4 假冒伪劣和不安全食品概念没有区分开来

有很多假冒伪劣食品实际上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危害,哪怕是潜在危害。那些会对消费者造成直接危害甚至潜在危害的不安全产品,只占假冒伪劣食品的极小部分,比如用工业甲醛兑制白酒导致失明甚至丧命,三聚氰氨造成大量婴幼儿的泌尿系统结石,以及这次台湾的塑化剂。

1.5 消费者和媒体的食品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

各部门监管力度加大,以致一些长期存在,而一时没有发现的问题曝露出来,比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他从技术角度说:“现在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发达国家是不需要这样强度的监管,而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源来加强监管。”

1.6 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技术手段落后

新的化学品要进入市场,进入人们的生活,要做风险测评,做动物实验。实验以后,要进入市场,必须要拿到准入证,现在好多东西没有这个门槛。生产者觉得这个东西加了能防腐、能改变口味,能好卖,就加了。监管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监管技术手段跟不上科学发展。

1.7 个别经营者法律和道德意识淡漠

目前,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唯利是图,置法律、道德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于不顾,肆无忌惮地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而且手段不断翻新。更多的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卫生环境十分恶劣,食品质量不能保障。

2. 妥善做好食品安全的对策

2.1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广泛监督食品生产各个领域

要妥善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紧紧的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让人民群众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认识,政府要加大宣传投入,广大人民群众要广泛监督食品生产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大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处罚力度,对举报投诉有功人员实行重奖,消灭死角,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分子没有立足之地。

2.2 加大科技投入

食品监督检测工作事关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针对科技发展新形势、新特点,研究新的监督检测手段和监督检测技术,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对生产各个环节实行全程录像。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公开透明。

2.3 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国家2009年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并且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规范性文件,要继续加强法律法规实施工作,严格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安全,依法对食品进行安全卫生检测,努力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提高检测能力。

加强法律法规意识范文6

[关键词] 乡镇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困境 思路 有效方式

[中图分类号] S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62-01

1 前言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当前社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保障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当前一些兽医的专业理论水平不够高,同时开展工作的执法能力有限,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本身的制度不够健全,不能够很好的发挥有效作用。

2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困境

2.1 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较为缺乏

按照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和规定,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在职权范围内对检疫、饲料、兽药等各项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督和管理。但是从当前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主要表现为一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对于具体的各项工作执行力度不够好,对于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能够做到全面的执行,比如说对于动物卫生监督的违法案件收集的证据不够充分,开展的具体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容易给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还不够完全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需要开展不断的改革,这样能有效适应社会现实的各项变化。但是从现阶段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兽医体制的实际改革工作还不够深入,不能够完全包含到卫生监督工作的运行内容。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需要对动物卫生执法资格进行有效明确,同时还需要针对动物的饲养、加工和经营、生产以及流通环节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样对于有效提升游镂郎监督工作的实际开展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现实生活中,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3 乡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良好思路和方式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结合当前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从乡镇动物卫生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入手,有效解决该项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3.1 加强法律意识和观念,按照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各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乡镇在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进行,首先,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全面学习各项法律的要求和标准,并以此标准来严格要求自身。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需要积极开展一些动物卫生方面法律的学习活动,让工作人员参与到其中。其次,还需要保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能够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保证各项监督工作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1]。

3.2 加快动物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工作

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散养户的数量较多,同时还有着较多的标准化养殖场,这时候,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够一致,需要给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改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管理体制,使其能够有效适应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首先,各地政府需要针对自身畜牧业发展状况,将人力、物理和财力进行有效的集中和整合,促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其次,乡镇向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时候,可以将养殖场进行全面的分类,从而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将动物监督工作的重点进行有效明确,做好责任划分工作,保证动物卫生监督所交代的任务能有效完成[2]。

3.3 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建设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积极强化官方兽医培训,增强每个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监督工作人员的各项情况进行存档,同时有效登记各个监督人员的能力和工作经验情况。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动物监管的各项知识、技能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开展。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工作,通常情况下,乡镇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本身的编制较为少,容易出现一些人员过于少,无法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将能有效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3]。

3.4 做好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

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在当前社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主要是能有效提升动物检疫的成果。将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有效的规范化处理,可以实施信息化的手段。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过程中,可以落实签字备案制度,将动物检疫员和监督员进行签字确认,同时留作备案管理的良好认证。首先,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各个人员需要通过了全省统一考试,这样的人员通常都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这对于有效实施签字确认的程序提供良好前提。同时还需要将电子情况进行备案处理[4]。

4 结束语

乡镇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良好思路和方式主要包含了加强法律意识和观念,按照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各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加快动物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工作,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建设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以及做好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马建玲, 李俊娜, 李丽. 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畜牧兽医, 2013, 34(4):87-88.

[2]董乔德. 盘江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情况及发展思路[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