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1

1.1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包含内容

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主要包括电动吸引器、血压计、洗胃机、呼吸(麻醉)机、输液(注射)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

1.2风险管理的内涵

医疗设备的风险有两层含义:一是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指风险发生后,医疗设备的损害程度,包括对设备的损害、对操作人的损害和对病人的损害。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风险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风险管理主要包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生产后信息(对医疗设备而言,即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

1.3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风险来源

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属于抢救设备,其风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医疗设备本身质量存在问题,由材料选择不当、设计缺陷造成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增多。CFDA(Chin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的《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度)》中显示: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排行榜前十位有监护仪、输液(注射)泵、心电图机、呼吸机、婴儿培养箱等,其中22.3%是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导致的。数据表明,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不良事件占据了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绝大多数,且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其次,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不当,产生风险。GHTF(TheGlobalHarmonizationTaskForce,全球协调工作组)的相关调查显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约有三分之二都是由于操作者错误使用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的。人员培训不到位、操作者水平低下致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增多,亟需引起重视。最后,医院医学工程科缺乏专业性人才,医疗设备管理、维护、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导致医疗设备“带病”工作,存在安全隐患,使得风险上升。科室为了节约经费,在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特别是监护仪)附件损坏后不愿意更换,反而继续使用,使得设备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医疗设备临床工程师重事后维修,轻维护管理,不能控制维修后设备的安全有效性,使得设备使用风险陡升。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在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提升医院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的增多,其风险管理不容忽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均规定了如何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保证其安全和有效。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风险管理对策

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在使用中有很多风险,如何保证其安全有效,降低使用风险,已经成为医学工程科临床工程师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医院此类设备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应对策略。

2.1严格把关采购,从源头控制质量

医学工程科采购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时,应当做好论证工作,做到选型优、质量好、价格低。验收工程师仔细查看设备资质文件,同时现场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力争从源头上控制此类设备的质量,杜绝因产品质量导致的不良事件。

2.2加强操作者的培训,保证设备完好

一方面,医学工程科应当组织本科室工程师或厂家工程师对临床科室设备操作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规范;另一方面,设备操作员应当做好此类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当及时报修,保证此类设备的完好率为100%,随时可正常使用。

2.3做好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

首先,医院引进专业人才,由医学工程科对人才进行培训。一方面培养工程师专业性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临床工程师规范化培训,促进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的健康发展,开展继续教育,为临床工程师职称评定和职务提升创造条件,提升医工人员积极性。其次,购买专业检测设备,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许多医院并不重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不愿意投入资金购买质控设备,导致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沦为空谈。医院应当改变观念,加大对质控设备的投入,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以监护仪为例,可购买生命体征模拟器,在验收和维修后,可对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其安全、有效。最后,建立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质量管理体系,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目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案有戴明循环、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和9S管理法等。针对临床科室,我们采用9S管理法管理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即整理(Seiri)、整顿(Sec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此类设备,节约(Saving)维护成本,保障设备安全(Safety)、提高服务(Service)质量,提升操作人员素养(Shitsuke),努力做到让病人满意(Satisfaction);针对医学工程科,我们采用戴明循环(PDCA)[8]来管理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具体说来,有以下步骤。Plan:制定此类设备管理方案;Do:执行此类设备管理方案;Check:检查方案执行效果,分析其合理性;Action:反馈、持续改进方案。这样,医学工程科和临床科室紧密合作,通过闭环的质量管理策略,不断改进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大原因。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在救治病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来管理此类设备,可降低此类设备的风险,提升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作者:郑飞 陈歆 苏科 颜明金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设备处

参考文献:

[1]李雨录.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J].医疗装备,2016,29(5):122~123.

[2]金雯.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9,6(9):43~44.

[3]郭恩宇,高鹏,刘秋莲.医疗设备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2,9(4):36~38.

[4]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EB/OL].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5]邵建国,周子健,钱许峰.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疗装备,2012,27(6):107~108.

[6]赵蕾,丛中华,李宏鹏.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全科培养”[J].现代科学仪器,2010,6:173~175.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防范方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84-01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生活中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从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病患及其家属逐渐增强的法律维权意识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病患及其家属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一味地听从以及信任医护人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与护患纠纷上,我们意识到人们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护理人员对病患进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时而会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情,医学上称之为护理风险。为了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如今在医院的医疗与护理管理中,正在日渐地注重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风险管理是在一种事前预防的管理行为,即及时而准确地预见医疗护理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事故,并根据风险等级的大小合理地制定防范措施。

普外科是医院中比较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科室,这是因为来普外科就诊的病患的病种比较多,且病情较为复杂而变化也快,除此之外,普外科的急诊频率还比较高,医护人员的手术数量也相对较多,这些因素都导致普外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潜在着比较多的护理风险,所以做好普外科临床的护理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室通过提高护理风险的管理水平,对护理中的各类风险进行了有效的防范与处理,现将风险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2 在普外科临床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2.1 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本应该将病患的实际病情、医生的治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药物使用情况等真实地告知病患及其家属,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病患的隐私,对病患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尊重。但是有些护士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而且风险意识比较滞后,所以在以上工作中就很难做到位,而且在进行护理记录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漏记、肆意修改等情况,严重影响医护记录的相符性。

2.2 护士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我们知道,在病患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时候,如果能得到良好的服务,不但对其的治疗与康复十分有帮助,还可以增进病患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使双方的关系更为融洽。但是有些护士却不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其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对病患缺乏一定的耐心与热情,并且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病患,当病患及其家属对于治疗或护理中的工作提出一些问题的时候,其也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病患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2.3 护士缺乏扎实的护理技术:护理技术的欠缺的、护理经验的不足也是导致医疗事故以及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先如今的护士大多比较年轻,不仅缺乏丰富的护理经验,还不具备扎实的护理技术,所以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就可能因为其能力的欠缺为病患加不必要的痛苦,而且由于其经验的不足,也不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观察,不但如此,当发生急诊的时候,由于一些护理没有较强的急救配合能力,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2.4 医疗费用上涨带来的护理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在治疗与护理中使用的一些医疗器械与药物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就给一些经济能力较差的病患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且有些费用的使用情况并没有给患者明确地出示给患者,不但如此,有些护士的催款方式也比较生硬而直接。这些都极易引发病患及其家属的不满而致使纠纷的产生。

3 针对护理风险所应采取的防范方案

3.1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为了提高护士们的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应当定期地为她们提供接受法律与风险的教育的机会。比如安排护理风险讲座、开办风险管理学术会议、针对护理工作中发生频率比较高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与讨论等。

3.2 加强护士的服务水平:对护士进行适当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她们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真正地做到以病患为中心,开展自己的护理工作。培训护士与病患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真诚而热心地为病患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帮助。

3.3 增强护士的护理技术:为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增强护士的护理技术也是医院所应采取的之一。可以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让她们在牢牢掌握护理技巧的时候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为了增加年轻护士的护理经验,一些经验丰富的护士可以带那些缺乏经验的护士一起工作。此外,还需指定严格的护理技术考核制度。

3.4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的有力保障。这就需要医院在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并做好对护理治疗的监控。除此之外,医院还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让病患及其家属充分地了解治疗与护理过程的费用使用情况,加强与病患及其家属间的有效沟通,避免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

4 结果

通过护理风险预防方案的实施,我科室的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实现了显著的加强,而且护士们的护理技术也取得了很好的提高,在护理工作中的发生的差错越来越少,所以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实现了显著的降低,病患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及其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5 讨论

由于普外科具有急诊多、病种复杂、病情多变等特点,所以其护理工作的任务就比较重,而且从中潜藏的护理风险也比较多,加强普外科临床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院与护理人员的共同而不断的努力方可对护理风险做到有效的防范。

参考文献

[1] 林霞.普外科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3)

[2] 黄艳青.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3] 赵晓辉,高振辉,张丽.老年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2009(01)

[4] 姚小康,王天朝,胡笑甜.国外医疗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1(02)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3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内科急诊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为33岁~71岁,平均年龄(50.22±5.24)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32岁~70岁,平均年龄(50.07±5.1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急诊护理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具有分析、识别急诊护理风险的作用,并综合评价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比如:吸痰护理操作意外、药物不良刺激、压疮等。因此,在风险管理中必须严格识别护理风险,再针对性处理各项护理风险。

1.2.2制订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为积极预防与处理各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案。比如:各项意外告知制度、吸痰告知制度、约束患者告知制度等。

1.2.3学习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必须加强全体护士思想动员工作,使护理工作人员可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自学和早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组织学习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内容,从而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

1.2.4落实各项风险管理制度

由于内科急诊工作抢救频繁,护理工作具有随机性强、时间性强等特征,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督导检查中必须确保落实各项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双休日、节假日、夜间及就诊高峰时段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及时整改执行不到位的地方,每次例会上讲评并与奖惩挂钩。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联系沟通,积极解决以下问题:加强设备及仪器管理、加强病房巡查管理、做好灭菌消毒工作等。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风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医疗纠纷事件1例(2.17%),风险事件1例(2.17%);对照组出现医疗纠纷事件7例(15.22%),风险事件9例(19.57%),观察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χ2=7.18,P<0.05)。

2.22组患者各项护理管理评分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

风险管理;急救;护理安全

医疗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其过程主要包括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衡量与评价、医疗风险处理、医疗风险管理效果评价[1]。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都是急、危重患者,面对群体伤害事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为了保障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过程中的救护安全,我科自2009年以来利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组织抢救突发事件29起,收治群体伤员238例,男137例,女101例;年龄7~76岁; 食物中毒106例,交通事故98例,爆炸伤21例,重物压伤13例;院前死亡9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27例,其余经抢救转住院或留院观察治疗。

2 实施院前风险管理的方法

2.1 风险识别

经充分调查分析,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风险隐患主要为急救流程欠完善,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等几个方面。

2.2 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的风险评价

2.2.1 急救流程欠完善 应急体系不够完善,对人力、物质等资源未能合理的协调和统筹,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防范措施未健全。

2.2.2 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 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 突发事件中危重伤病谱广,病情危重凶险,急救经验不足,协作性技术技能下降,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法律意识淡漠,没有风险观念。

2.2.3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 群体伤员因突然发生意外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加上创伤的剧烈疼痛,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与家属很容易产生激惹情绪,如解释沟通不到位,易发生医患冲突。

2.2.4 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 转运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可能发生意外的原因未进行分析,患者的转运承受能力未评估或评估不全面。

2.3 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3.1 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安全管理监控小组,对急救安全管理进行监控。主要职责是:制定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预案,培养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潜在的风险信息,分析急救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3.2 建立急救领导小组,制定院内急救预案 院内急救预案:①急诊科接到抢救通知时,立即通报科主任、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成立检伤分类组、抢救治疗组、病情观察组、护送患者组。②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按群体伤员病情轻重快速分类编号,把编号标牌套在患者的手腕上或贴于胸前,并根据病情轻重做出紧急相应处理,一切诊疗操作检查,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③护送组负责送伤员检查、住院、手术,护送前先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对危重伤员应有专人护送,携带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物品,并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各种管道通畅。④一般患者或经急诊处理后的患者,由病情观察组人员专人分工负责治疗护理,加强巡视,高度警惕沉默不语、表情淡漠的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避免忙乱遗漏患者。

2.3.3 持续专业教育和急救技能培训 急诊护士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2],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娴熟的抢救护理技术。科室人员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安排护士去心电图室轮流学习,定期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气管插管、心电除颤、心肺复苏等训练,掌握各项急救流程。科室实行“三定三不定”[3]质量控制方法,对急救技术进行检查,每季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演习,通过模拟训练,建立一支快速的应急抢救护理队伍。

2.3.4 加强心理素质稳定性的培训 急救重在“急”字,医护人员必须对病情做出判断,做到眼、耳、手并进。实施稳、准、快的抢救。只有在具备扎实的基本急救技能的基础上遇到意外情况,才能不惊慌失措,才能灵活应用现场条件和设备,相互默契配合。除了平日加强急救技能及急救理论知识培训外,每周业务学习时,安排模拟情景训练,以锻炼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反应速度。

2.3.5 护理记录要全面、真实,急救护理文书涉及法律、赔偿等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到达时间、生命体征、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病情发展过程,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抢救患者或紧急情况下用药,完成每项操作后及时补写医嘱,避免护理记录与医嘱单不符。

2.3.6 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实行告知 由于存在着医疗技术专业与患者认知水平的矛盾和患者就医的高期望值与医疗发展阶段性的矛盾[5],群体急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性有时难以预料,护理人员应突出“急”字,妥善合理安排患者,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及预后,不能轻易下“没问题”、“不要紧”等结论,以免病情突变,家属无思想准备,出现误解和纠纷,在使用急救器械时如心脏起搏器、侵入性操作等,应告知家属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3 效果评价

在29起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混乱现象,抢救工作分工明确,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对高风险环节,能及时控制缩短了救治时间,使全部患者得到妥善处理,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4 讨论

4.1 风险防范规范了过程的管理 风险管理是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成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更科学[6]。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急救预案,成立急救小组,对高风险环节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建立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体系,使急救人员各尽其责,进入应急状态,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护工作,保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4.2 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有计划的专科培训,执行急救任务后,有组织地对救治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急救人员的风险意识,能迅速发挥人员调配、物质供应、信息报导等职能作用,有预见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做到忙而不乱,准确执行抢救方案,使每一个患者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4.3 促进急诊救护质量的持续改进 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时,涉及部门科室广、人员多,在组织管理的同时进行质量检查,加强风险管理,每次抢救患者后总结讨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同时狠抓薄弱环节:如节假日的排班、新调入人员的培训等,全员树立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19(7):398.

[2]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

[3]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

[4] 张颖,高秀芬,史忠岗.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354.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风险管理;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应用对策

医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医疗风险,指的是医疗人员或着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对被医疗对象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的医疗侵权行为,所必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的风险。而医疗风险管理即是医疗机构对医疗活动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方法的避免或减少相应的医疗风险,并对这种风险进行分析,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医疗风险带来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管理行为。一般的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识别医疗风险类型、评价医疗风险级别、处理医疗风险,以及评价医疗风险管理效果[1]。冠心病主要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人群,病情变化快,病情也相对较重,预后较差,而中老年患者的特殊性也容易造成医疗风险的增加,因此应该格外注意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本文探究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对策,讨论风险管理是否能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30例我院冠心病专科的冠心病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分组后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所有患者均签署自愿协议。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卫生护理、生命体征护理、早晚巡查护理、病情观察等;研究组根据风险护理管理的方法进行以下工作。1.2.1护理风险识别:由于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而中老年人群会有不同程度的机体、器官功能的退化,使身体抵抗力、反应力以及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发各种不良的并发症,且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特征非常的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了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的现象。鉴于此,患者的病情变化潜在着诸多危险因素,例如心功能衰退、突发性心跳骤停、心率失衡等,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因没有及时发现而延误抢救时机,使患者产生生命危险,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1.2.2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首先是护理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很多时候为了病情的需要和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中都会采用静脉留针的做法,但这种方法长期使用容易造成静脉炎的发生;其次是用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中老年患者特殊的体质使不良药物反应是其他年龄段人群的2.5倍,因此用药时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预估的风险;最后是使用检测仪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检测仪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检测仪器,但患者翻身等动作容易造成电极片脱落、打折,从而影响病情监测。此外护理过程中也会有各种意外事件产生,这种不可控因素也容易造成医疗风险的发生[2]。1.2.3风险管理对策:第一,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提升综合护理素质。根据护理人员不同资历、学历进行分层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风险事件的能力。第二,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在巡查病房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对高危患者,要予以特别关注。第三,根据冠心病专科病房的特点设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3]。首先要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实行责任监督制,按照床位顺序设置责任分区,每区成立相应的责任小组,实行护理管理质量监督、检查等流程,再由护士长进行定期考核,并与个人奖金考评挂钩。其次要规范检测仪等医疗仪器的使用,要定期对各种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保证其功能完好,并规范使用方法,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的风险。再次,要规范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即①要保证药物的放置科学有序,避免混淆;②要规范药物的标识详细完善;③要熟知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以便及时采取救助措施;④要规范用药,即在用药前要先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体质量,保证用要准确,用药时要保证患者按时、确实的服用,用药后要观察用药反应,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多注意休息[4]。第四,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如加设防护栏、保持卫生清洁、将呼叫铃放置在患者容易碰触的位置等,避免不慎坠床、意外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第五,加强病区标志的管理,增设如“小心地滑”、“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等各种警示标志;加强患者的腕带管理,保证患者都能确实佩戴,并在各种护理操作前进行核对;规范病情记录,要保证各类病情记录规范清晰,让人一目了然,特别注意标注患者不同的过敏体质,避免风险的发生[5]。1.2.4加强风险后管理:风险预防是防止风险发生的最佳方法,但若不慎发生风险事件,也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损失,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面对风险事件的解决能力,其次护士长要及时赶到现场调查风险发生原因,并与患者方进行沟通调解,尽可能的避免医疗纠纷,必要时通知医院依法解决问题,风险事件发生后根据程度不同对当事人进行相应处理,并举行全体护理人员的自检会,以警醒其他护理人员,防止类似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6]。1.3评定标准:使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共20个项目因素,每个项目3到5分不等,满分为100分,其中85分以上评为非常满意,65~85分评为满意,<65分评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组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冠心病专科内对研究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医疗纠纷有了显著下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常规护理模式也有了明显提高,具体数据为:研究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4例,无不满意评价,总满意率为100%,而对照组非常满意3例,满意7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66.67%,可见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是预防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的有效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杜春萍 单位:聊城市中心医院内科

参考文献

[1]赵雪红,程丽君.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2):67-71.

[2]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49-52.

[3]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33-38.

[4]张生宏.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41-44.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6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120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普外科风险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普外科护理管理

0引言

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对于护理工作当中潜在或者存在的风险预测及预防方法和评价,而后选择科学的处理对策和管理方式[1]。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多方面,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同样存在风险。特别是在普外科,由于患者比较多、病因杂、急症多、变化快,所以这些风险的存在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2]。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否则对于患者和院方的正常工作秩序都有较坏的影响,而且还会带给护理人员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本科室决定从2016年起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吸取以往的失败教训后,取得了一些成绩,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普外科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0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包括:

1.2.1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在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定期分析评估安全形势,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探讨分析相关问题,找出潜在的风险并且及时进行防范,加强风险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的制度,建立应急处理程序来解决常见的护理风险,规范交接班的基本程序和内容。根据相关规定,结合科室的工作情况,着重培训护理人员,例如临床常见的疾病应急预案、常见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以及重要操作程序等。

1.2.2对护理人员要加强风险意识的培训

科室应当组织培训护理人员护士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考核评估,内容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应急处理方案、专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等。通过这种类型的培训,有利于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并且规范其护理操作,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来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的目的,规范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王君秀(敦化市中医院,吉林延边)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120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普外科风险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风险管理;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28.145本文引用格式:王君秀.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8):203,206.护理记录表格的格式,指导护士从法律的角度书写各种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地记录,每周至少检查1-2次病例,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刻解决。

1.2.3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安排工作人员时,应当考虑实际因素,特别是要注意护理风险高发的部分,例如夜班,午间比较容易犯困的时候应当合理安排休息,注意新老护理人员的搭配,能够有效减少由于疲惫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在两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班的时候,应当安排好各项重点细节,重视排班的方式,增加护理人员数量,避免出现由于工作繁忙而导致的护理风险。

1.2.4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及时告知患者相关规定。在患者入院时应为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病区的环境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贵重物品的保管等。在护理中应当及时告诉患者在各个程序存在的潜在风险,多跟患者沟通。晨间、晚间进行更换补液时,应跟患者交流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每天应至少为每个患者进行五分钟的健康宣教活动,在患者出院时,告知患者随访的时间、内容以及自我保健的注意事项。

1.2.5护士长要加强对风险的监控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密切监控相关环节的安全质量,尤其是对重点环节(护理并发症管理、药品管理、患者管道管理)、重点护士、重点时段、重点患者的质量控制。每天都应当做到“五查”、“五看”,“五查”:查新入院患者是否认真接待;查术前准备是否完善;查患者的留置引流管是否通畅;查术后患者是否能够进行活动;查治疗器械是否备齐。“五看”:看护士的执行情况和医嘱是否一致;看是否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的体温、血糖、血压;看是否正确处理患者病情;看是否真实记录相关数据等。通过“五查”、“五看”能够尽早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及时规避风险,而且可以警示当事护士并且记录在考核案中[3]。

1.3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医疗护理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康复密切相关,医疗风险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能随时发生,目前,相关国际组织已经开始重视医疗风险,在医疗过程中,医疗风险常常伴随着医疗护理发生,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扎实的护理技术,正确的辨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并且有效的限制护理风险发生,是本院各科室的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纠纷、患者满意程度、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普外科风险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淳德.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19(7):405-406.

[2]卢祖洵,程峰.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12(8):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