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范文1
一、辅导员微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心理健康的正面教育。在微信的虚拟世界中,师生之间具有平等的关系。辅导员在微信朋友圈中心理健康信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辅导员可以撰写生活感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借助评论功能,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辅导员与学生即时聊天,更能自由交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以此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改善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
(二)有助于辅导员对特殊群里的重点关注,实现了对心理健康关注对象的评价和行为矫正。心理健康工作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关注采用外紧内松的方式,因此微信关注这种对等、自然的方式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评价。辅导员利用微信朋友圈关注学生的更新,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观察,收集资料。微信的评论和聊天功能有助于辅导员在网上指出学生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发展不适的学生实现了微信及时发现,进一步引导学生获得心理健康发展。
(三)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院覆盖。微信的开放性和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辅导员日常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辅导员的全员微信,每位辅导员分别承担自己所带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从而实现了心理健康工作全覆盖。
(四)有助于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辅导员微信是抢占网上心理健康教育阵地的有效平台,辅导员可通过及时撰写大学生喜欢的短评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辅导员要不断学习、总结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对辅导员工作要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将辅导员工作进行创新和发展。
二、构建辅导员微信的实践与探索
微信朋友圈信息应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进行内容归类,使学生能有效的获取想要的信息,且便于日后的信息处理。现做出如下设想:
(一)成长故事。以微小说的形式,将学生中容易出现的学习、交友、爱情、家庭、就业、升学等的烦恼,用简短的文字呈现。如:“[成长故事-爱情]”,然后讲述一个关乎爱情的故事。
(二)心理调节。心理调节板块主要突出一些心理技巧,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的调节心理上的各种情绪。如:“[心理调节-暗示调节]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节不良情绪。暗示是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人群中约有1/3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效应,他们容易无条件、非理性地接受一些观念和说法。”
(三)教师感悟。教师感悟最需要的是辅导员的真情流露,尽可能的采用第一人称流露情感。如:“[教师感悟]大学三年的学习也许未必使你们在学业上有多大的提高,但是学校里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外,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也是必须的!因为这些习惯可能伴随你们一生!”
(四)心理漫画。因漫画按形式可分为:单幅漫画、多幅漫画(包括四格漫画)、连环漫画、和漫画条。朋友圈可多形式,利于信息传递。
(五)宁心音乐。结合心理学中的音乐疗法,以及不同音乐产生的作用,用朋友圈说明不同音乐的用途,使音乐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情绪的调节中。如《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等,能发泄心头郁闷,摆脱悲痛,振奋精神。
(六)布告。布告的作用在于适时的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的活动,纪念日等内容用微信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多一种渠道了解活动。如“[布告]5月25日13:30,我校室内篮球场将进行“阳光.成长”健康宣传月活动,诚邀您的参与。”
三、辅导员微信使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虽然微信的用户群日益壮大,但辅导员利用微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仍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辅导员微信要发展成为一种稳定、有效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还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思考。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范文2
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心理因素。毕业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转折点,目前大学生在毕业、就业的过程中处在被选择、被分配的地位,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内心焦虑的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自我因素。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实现自我理想的意志不断增强,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大学生都没有形成稳固的自我意识,再加上心理的易损性,当自己遇到失败或者挫折后,甚至会产生自卑、怯懦的心理。(3)恋爱心理因素。大学生恋爱是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例如,脆弱理智与丰富感情的矛盾、心理不成熟与发育成熟的矛盾等,导致出现多角恋、师生恋、单相思、失恋等问题,如果学生的感情不能够得到正确地处理,将会导致出现许多心理问题。(4)人际交往因素。大学生群体是由五湖四海的学生组成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兴趣、性格、习惯、背景等不同,在交际过程中会出现情感损伤、冲突等。
2 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辅导员的地位优势
2.1资源优势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想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实践性。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期直接管理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心理素质具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学习工作队伍,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班级环境以及学习环境,尤其是对于心理有问题的个别学生,通过利用班级群体效应,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以此规范、发展以及完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此外,辅导员还应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主动地组织一定规模与数量的适合当代大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提高,进而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地位优势,这对于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教育优势
辅导员承担着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工作的责任,大到学生的就业,小到学生的吃饭,对学生各个方面状况都比较了解。因此,在大学生心理状况方面,辅导员最具有发言权,并且辅导员始终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具有亦师亦友的关系,还有一些学生将辅导员作为自己的知己,主动向辅导员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辅导员应该尽可能提高自身的亲和力与信任度,以最强有力、最持久、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3整合优势
辅导员是联系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纽带,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位优势,科学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有利因素,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所独有的优势。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学生干部队伍(例如学生会)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全面地掌握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以此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3 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辅导员的功能分析
3.1疏导功能
辅导员始终处在大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和学生的心灵交融,以良好的可操作、可行的疏导方式来引导学生。这就需要辅导员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疏导理论知识,在自身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与工作方式,进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2顾问功能
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将自己作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良师益友,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顾问,加强与大学生的心理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善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3.3榜样功能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辅导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大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与引导学生,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 辅导员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Type and the
Role of Counselors in Crisis Intervention
CONG Wei, HAO Xiuju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ihai, Shandong 26420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education, university campus due to psychological crisis triggered by events more and more, so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as a college counselor to learn important consultant daily lif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unselor; psychological crisis; crisis intervention; role playing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日益激烈的竞争在给很多人带来机会的同时,因此而引发的社会压力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大学生为了很好地就业,在社会竞争面前需要不断提高自我,这给他们的大学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的自我心理管理能力不足以面对现状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失衡危机状态。针对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危机,如果不及时进行预防和干预,就可能引发危害自身健康与影响校园安全等事件,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常年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利用好自身优势,勇于发挥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作用,扮演好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各种不同的角色。
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而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是因自我心理管理能力不足以面对当前状态而产生的,它有多种表现方式,不仅对其个人产生困扰,也对建设和谐校园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常见来源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危机划分为以下几种:
1.1 家庭触发型心理危机
家庭触发型心理危机是指由家庭状况、家人期望等家庭因素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危机。家庭触发型心理危机的产生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种:(1)家人期望过高所带来的心理危机。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成为一名大学生,这过程可想而知包含了一个家庭多少的心血和期望,所以这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大学生活的巨大压力,而一旦这种压力不能变成动力,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愈加严重,最终触发心理危机。尤其是在当前巨大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普遍为前程感到担忧,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辜负父母的期望。(2)大学期间的教育费用太高,家庭难以负担学生消费。尤其是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家庭,虽然学校会有贫困补助,但是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仍然带给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很多学生会处于学习与做兼职的矛盾当中,虽然大学生时间相对自由,但是大学期间课程的难度往往成为他们做兼职补贴家用的障碍。(3)家庭中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危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背井离乡,独自到外面求学,而家庭的突发事件有时又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父母婚姻破裂、家人突发疾病、家庭经济破产或其他偶然事件,这些打击对大学生来讲是最沉重的,很多学生在这些事件面前往往难以平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
1.2 学校触发型心理危机
学校触发型心理危机主要是指由于学校课程安排、对学生的指标要求等方面带给学生学业上的心理危机。学校触发型心理危机的产生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种:(1)大学的学习内容信息量大,教学方法区别于中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影响大学的学业成绩,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2)大学在课程安排方面普遍比较紧张,有些学校对计算机、英语等级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3)大学期间对学生的评奖评优方面比较重视,而评优条件几乎都与学业表现挂钩,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更加强烈,从而给部分同学造成学业上的巨大压力。(4)大学相对来说,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自己动手的能力,所以相应地会有一些课程设计、科技竞赛等项目,而这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严格,很多学生由于应付不了而产生心理压力,让大学生长期处于身心疲劳状态,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1.3 社会触发型心理危机
社会触发型心理危机主要是指由于社会就业、社会竞争、社会动乱等因素带给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社会触发型心理危机的产生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种:(1)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巨大的就业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大学生不再是“稀有资源”,他们几乎从一上大学起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这种就业压力一直充斥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经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危机源头,是大学生陷入心理危机的最主要的外界来源。(2)社会竞争增大所带来的心理危机,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超乎自己预料,产生不能正确对待的态度所引起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企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各项指标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在这个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不仅表现在对地域的选择上,还表现在各种福利待遇上,所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社会上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频繁发生,往往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理危机,从而形成严重影响。
1.4 他人触发型心理危机
他人触发型心理危机主要是指由与他人的交往或者是学习竞争中带给学生的心理危机。他人触发型心理危机的产生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种:(1)个人交往能力差,不能与同学正确交往。大学又是一个相对开放活泼的环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每个人都需要大胆主动地去与他人交流,主动走进集体,而很多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一时间不能适应大学的交往环境,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缺乏与他人、集体交往的技巧,这容易给他们带来心理困扰,从而产生抑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2)个人适应性差,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参与过集体生活,初次进入寝室,不懂得如何与室友很好地相处,大学寝室同学间的关系紧张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爆发的重大隐患。(3)大学是一个恋爱自由的环境,进入大学,大学生恋爱几乎不再受父母、老师等的约束,所以,大学生恋爱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如果感情和学业的关系处理得当,恋爱会对双方起到促进作用,而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恋爱关系,感情交流经验欠缺,很容易陷入情感困扰,一旦遇到感情困难,就容易陷入恋爱情感引发的心理危机。(4)所有学生都是经过高考才来到同一所大学读书,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都相当,学习竞赛等方面的竞争就会更加强烈,一旦心理素质较差,就会在竞争中表现出极端心理,处理不当就会触发心理危机。
1.5 个人自发型心理危机
个人自发型心理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个人习惯、个人信仰、个人喜好等个人因素所导致的心理危机。个人自发型心理危机的产生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种:(1)自我要求太高,目标定位过高,由此带来的失利会导致挫败感,严重的会造成心理危机。大学对大学生的自学、创新、竞赛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会对自己进行大学规划,制订了一系列目标。而大学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更多同学对自身期望值过高,一旦遇到问题,再经过几天努力还是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厌烦心理、自我怀疑心理,尤其是科研类的专业,这种问题更加常见。由于自身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自身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2)很多同学有自己的独特喜好,在大学这个活动丰富的环境中,一旦热衷于某个社团或活动,就会处理不好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成绩不理想,这时候可能会对自己的爱好产生怀疑。(3)很多同学有不同的,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对某些事情过于执着,与大学期间倡导的信仰产生矛盾,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
2 大学生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扮演
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能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帮困工作、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各方各面,所以他们是与学生交流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是学生生活工作的重要管理与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为其较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可能。当学生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时,辅导员能够及时地获得学生心理现状,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预防与干预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担当起“危机预防者”、“危机发现者”、“危机事件处理参与者”、“危机事件总结者”等角色。
2.1 危机预防者
高校辅导员在学校中所担任的特殊教育角色使其能够从心灵深处更加贴近同学,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他们与每个同学都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能够很好地掌握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动态,也很清楚学生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危机预防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在每个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协助自己做好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较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可以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更加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防患于未然。(2)针对大学生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做好总结,及时开展相应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3)积极响应国家对辅导员职能的要求,把心理辅导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加强大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提前解决疑惑,从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2.2 危机发现者
高校辅导员主要管理学生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绪和反常行为,从而清楚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具备心理上“察言观色”的能力。为此,在理论学习上,辅导员要在业务上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实务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多了解心理教育成功的案例,对大学生易出现的心理危机状态有清楚的了解,以便正确处理;在技能掌握上,辅导员要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心理辅导技巧,遇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发现工作。如果辅导员自己不能解决,要及时和专业心理医生联系,让学生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2.3 危机事件处理参与者
当学生出现身体上或是心理上的突发状况时,高校辅导员往往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他们也可能是危机处理过程中与当事人进行沟通的合适人选,所以,辅导员要因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不同阶段做好自己的工作,切实当好危机事件处理的参与者。(1)初期阶段,要学会运用自身所学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和干预预案,将可能发生危机的影响程度在自身干预能力范围内降到最低,为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进一步工作做好铺垫,防止耽误最佳干预时间。(2)中期处理阶段,辅导员是危机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助手,他们具备一定的心理危机知识与经验,也是学生最熟悉信任的老师,所以,辅导员要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掌握心理危机发生者的情况,同时还要做好相关同学和家长的抚慰工作,为心理危机发生者提供最有效的心理帮助与治疗,这要求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工作上的综合能力,“临危不乱”,协助做好心理危机处理工作。(3)后期阶段,后期主要是“预防隔离”工作,心理危机事件是一种“慢性”事件,心理危机的消除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还可能具有“回弹往复”的特点,这样往往会给身边的同学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正确认识这个阶段,做好心理危机发生者的后期干预工作的同时,做好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为当事人创造良好的心理治愈环境。
2.4 危机事件总结者
危机事件过后,往往会引起各方面的讨论与躁动,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及时做好危机事件的总结工作,这不是简单的个人总结,还要针对易感人群做出相应的预防总结及处理此类危机事件的经验教训,为类似事件的解决提供实践经验。尤其是针对易感人群,高校辅导员要及时疏导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学生,防止心理危机事件对这些学生产生的潜在影响,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心理危机事件,避免心理危机事件对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维护校园环境的和谐。
总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于学校的和谐稳定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在依托专业心理工作者的专业手段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中的预防、发现、处理、总结中的积极作用,做好各种类型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参考文献
[1] 姜玲玲.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309-311.
[2] 姜土生,邓卓明.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3(2):98-103.
[3] 蒋小忠,乔真真.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法制与社会,2009(4):285-286.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危机;危机干预;策略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cale of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analyzed the assista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the role and advantages, and elaborates from five aspects of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crisis; 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已达1180余所,在校生人数达1000万,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总数已经超过了本科在校生,在校学生规模成为高校学生总人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高职院校在担负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历史重任的同时,更肩负着培养身心健康的现代合格公民的责任。随着经济发展深度与广度的延伸,高职院校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都发生着变化,使得师生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新变化和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危机事件不断,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使一些学校的名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和破坏。
作为与大学生联系最直接、最广泛,身处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对每个学生基本情况熟知的辅导员,及时而有效的预防、避免和干预各种危机,或是将危机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都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职院校的危机干预与管理也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高职生心理危机是指高职院校学生由于遇到外部刺激而引起的内部心理状态严重紊乱和不协调,使他们产生过激行为,导致自身与他人的人身伤害,如轻生或杀人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在各个年级的差异很大,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大一年级——适应危机、学习危机
大一新生首当其冲要面临的难题,就是身份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心理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在高中到大学这一重要的转变过程中,教育环境、家庭因素、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都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生均为“90后”,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普遍较差,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难以迅速适应,“郁闷和忧愁”便成为许多大学新生的内心独白。上大学后,没有了“高考”这个明确的目标,很多高职生心中茫然,有一种目标缺失的失落感。再加之独立学习能力不足、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焦虑、学习动力缺乏等问题纷纷浮出水面,甚至出现厌学等消极情绪,更有甚者选择逃课、上网等极端行为来抵抗内心的失落。
(二)大二年级——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危机
经历了大一年级的环境和学习生活的适应之后,进入大二年级,创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融入大学生活,便成为这一阶段的首要问题。目前高职生大多18、19岁,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固有的封闭、羞怯、敏感与冲动蕴藏于心,再加之个性特征不同、为人处世方式不同等因素影响,同学间的碰撞和冲突不可避免,困惑、紧张、压抑、孤独与不安全感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也如约而至,如果调整不好,极易产生心理危机。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但是面对感情,大学生们渴望收获爱情和心灵上的慰藉,如果受挫很难自拔,以致于影响学习或者做出不理智的举动,造成一系列感情危机。
(三)大三年级——择业、就业危机
大三,对于高职生来说,面临多种选择,提前就业、专接本、找工作……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些学生和家长就业观念滞后,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不符,非要找一个理想的“铁饭碗”。这样就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高职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心理危机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鲜明特点。第一,易发性、活跃性。高职生在生理方面已经具备了成人的特征,但在心理方面明显不够稳定,比如社会阅历和经验等方面明显不足,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是有限。正是由于这种反差,使得心理危机在向成熟阶段过渡的高职生的身上十分容易得到表现乃至爆发;而正因其这种特性,使得危机爆发时会异常活跃,如果正确引导,往往能有效的抑制危机,反之,则极易导致危机的恶化。第二,发展性、两面性。大学三年,高职生必须根据社会对大学生角色的要求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以便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他们面临的危机也就随时都在变化,它们既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动力,也是潜在的应激源。危机含有两层意思,即危险与机会并存。针对高职生心理危机具有发展性这一特性,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时干预处理,这样不但能帮助他们安全渡过危机,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我们还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与优势
(一)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设置了较高的辅导员岗位准入门槛,更多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博士生入职辅导员岗位,形成竞聘上岗机制,他们掌握正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其中很多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有较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储备,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前提和必要的保障。
(二)密切联系学生,有丰富学生管理经验
辅导员身处学生管理第一线,是高职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他们工作进班级、办公进宿舍,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比较了解,能及时发现学生个体和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疏导,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辅导员超强的亲和力、沟通和协调能力、学生管理工作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心理危机干预和教育工作的常规化和制度化,有利于效果的巩固。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范文5
〔关键词〕高中;心理辅导站;来访学生;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5-0010-03
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快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早在1998年,杭州市教育局就转发了杭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工作职责》和《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条例》两个文件,明确以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为抓手,在杭州市中小学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条例》要求中心小学以上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必须建立心理辅导站,并对学校心理辅导站的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作了规定。从2000年起杭州市教育局开始对学校心理辅导站进行等级站(合格站、优秀站)评价。在这样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推进之下,2010年杭州市90%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辅导站,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方便的心理服务。为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神,了解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和接待学生的情况,我们对2008~2010年期间杭州市所有直属高中心理辅导站的来访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掌握目前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指导学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杭州市教育局直属高中为22所,其中普高13所,职高9所。这22所高中全部是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优秀站,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我们事先设计好调查的表格,请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填写。除了2所职高因人员变动没有上交调查材料外,共收到13所普高、7所职高的调查数据。
在调查实施前,我们专门召开会议说明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真实了解目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动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不是心理辅导站的考核评估,请大家依据学校心理辅导站记录在案的学生辅导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回收调查表以后,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来访学生的身份
20所高中在2008~2010年间,共接待来访者7292人,其中13所普高接待了4283人,7所职高接待3009人。20所学校在三年里平均每校每年接待122人。按照每学期20周在校时间计算,学生每学年有40周在校时间。那么,杭州市直属高中心理辅导站每周的接待人数大约是3人。
通过查阅杭州市教育局每年招生人数的统计数据,13所普高每年招生共约8000人,7所职高约3600人。学校心理辅导站三年面对的在校学生应该有五届,那么13所普高在校学生人数约为40000人,7所职高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000人。最后统计杭州市直属高中学校心理辅导站接待来访的学生是在校学生的12.6%。其中职高学生中去学校心理辅导站的比例(16.7%)比普高学生的比例(10.7%)高。
表1 学校心理辅导站来访人数
表2 学校心理辅导站来访者身份
通过表2可以发现,在来访者中,学生占了绝大多数(90%)。职高的学生来访者比例较高,普高的来访家长明显比职高多。对来访者性别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来访者中绝大多数是女性,普高职高学生没有差异。
(二)来访者的问题
1.心理障碍患者比例
表3 来访者的精神状况
表4 患有神经症学生的具体表现
(注:表4的调查数据中有重复,比如,一个学生可以是焦虑症,同时又患有抑郁症,他的主要问题又体现为人际关系。)
从表3、表4可以看出,20所学校的来访者中患有精神病、神经症的学生一共有353人,平均每校约17人,按照五届学生计算,每校每届学生中约有3人。普高与职高的比例没有区别(我们下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首先这些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都是专业的心理学毕业生,拥有心理学硕士或者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其次,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正在医院精神科治疗,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在配合做一些辅助治疗工作)。
在患有神经症的学生中,抑郁症人数最多,共174人;焦虑症人数其次,170人。其中普高学生与职高学生相比,在比例上没有显著差异。
2.高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表5 来访者的主要问题
从表5可以发现,高中来访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交往、不良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比例超过10%的来访者问题依次是:不良情绪(26%)、学习成绩(22%)、同往(17%)、社会适应(12%)、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12%)、异往(11%)。
在这些问题中,在不良情绪这个项目上,普高学生和职高学生的比例没有太大差异。
在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同往、异往等项目上,普高的学生比例均高于职高。这说明普高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大、人际矛盾比职高学生更多。
在社会适应方面,职高学生的比例要比普高学生的高,这说明职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没有普高学生好。
三、讨论
1.在学校设立心理辅导站的必要性及其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市高中生中有12.6%的学生来到学校心理辅导站寻求心理辅导,这部分学生的来访完全是出于自愿。这一数据与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相吻合。资料显示[1,2],我国10%~30%(甚至更高比率)的中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杭州市早在1987年对20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约有16.79%的学生存在各类心理卫生问题;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对全国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高中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17.3%[4]。这些数据都说明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又有繁重的升学压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在学校设立心理辅导站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是必要的,杭州市直属高中心理辅导站的工作也是得到了学生认同的。
2.心理问题检出率的性别差异
从调查结果来看,63%的来访者是女性。刘恒、张建新[2]200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没有太大差异,女中学生有抑郁症状的比例高于男中学生,而男中学生有精神病性问题的比例高于女中学生,在其他因子上,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王柏根[3]等从对两届高中学生建立的心理档案资料来看,男女高中生在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些数据都说明,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性别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寻求心理帮助。
3.来访学生咨询问题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包括精神病、神经症)一共有353人,占了所有来访学生的4.4%,每校平均约17人,每校每届学生中约有3人。这部分学生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与医生、家庭密切配合。根据临床个案和调查统计,有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1%[5]。但是这只是一部分愿意来寻求帮助的学生,肯定还有一些没有暴露自身问题的学生存在,这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来说都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来访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交往、不良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我们的调查结果与俞国良的研究结果类似。俞国良[4]根据1996年开始的研究和有关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别为30%、20%、30%和20%左右。由此可见,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适应性问题。
4.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在寻求心理帮助上的差异
职高学生和普高学生相比,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比例明显要高。这说明职高学生面临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较多,冲突矛盾大。当然,空闲时间也比普高的学生多。
其中,普高学生由于面临高考,课业负担比较重,学习压力明显比职高学生大,因此,在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方面需要咨询的学生比例高于职高学生。可能是学业竞争性强、人际交往时间少,普高学生在人际矛盾方面求助的学生比例也高于职高学生。
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社会适应性方面求助的学生比例明显要高。其实,职高的学业任务比较简单,对社会学校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对学校的认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及对生活事件的处理方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宏飞.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9-290.
[2]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90.
[3]王柏根.1727名重点高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41-1443.
[4]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范文6
一、教师需要深刻反思
教师眼里的学习困难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教师习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如衡量学生的发展,只用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只用上课是否乖乖听话、遵守课堂纪律为标准;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只用反应速度的快慢作为标准。对待这些所谓的“差生”,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反思:一是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上课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那么他可能发散性思维比较好;写作业拖沓,但他可能仔细周全;二是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建议建立档案袋记录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充分认识自己对学生的影响,有的放矢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三是反思对学生的态度,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宗旨,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矫治
不少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和自卑感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确实学习困难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往往不能尽如人意。但问题是,学习困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并不是其本质原因,可能仅仅是其他障碍(如注意涣散、统觉失调、心理障碍)所导致的学习成绩低下而引起的不良结果。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本质原因,而是舍本逐末,那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效果不佳也就不足为奇了。笔者认为,为了能卓有成效地教育好学习困难学生,必须形成以下共识:学习困难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而是存在特殊障碍的特殊学生,他们应该成为特殊教育的对象。事实上,在国外一般也把这些学生划入特殊教育的对象中。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考虑对策。
(一)从微观角度讲,我们可以从感觉统合训练、心理障碍矫正两方面采取措施。
1、感觉统合训练。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目前心理学上已有针对性较强、效果较为明显的方法,这就是感觉统合训练。事实上,国内的一些研究已发现,在感觉统合训练后,学生学习等四个项目的测分均有显著的提高;从家长和老师反馈的信息提示,语文数学两科成绩都差的学生,治疗后数学提高的幅度较语文大,考试成绩改善出乎意料之外。这说明,感觉统合训练确实是矫治因感觉统合失调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障碍的有效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学生来讲,矫治越早越好,最好能在入学前发现这些问题,并予以及时矫治。
2、心理障碍矫正。教育者首先应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并不是这些学生故意与教师作对,而是心理障碍的“正常”表现,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严厉的训斥、恐吓与惩罚不但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相反还会因为学生产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而产生其他负面影响。在正确认识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障碍的基础上,教师应建议家长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以消除心理障碍。此外,为了预防可能的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措施,通过日常教学中心理卫生措施的渗透,达到“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之目的,从而减少因心理障碍而诱发学习困难的可能性。
(二)从宏观的角度讲,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和矫治机构
1、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上,对有关的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强化教育,以保证每一位在岗的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
2、为每一所有一定规模的学校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这些专业化的教师必须承担以下任务:心理咨询员、心理辅导任课教师,并为其同行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考虑由几所学校联合聘请心理辅导教师的方法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