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多媒体演示文稿也称Power Point,简称是PPT。Power Point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软件系列重要组件之一。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一种演示文稿图形程序,Power Point是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它可协助您独自或联机创建永恒的视觉效果,增强多媒体支持功能,利用Power Point制作的文稿,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也可将演示文稿打印成一页一页的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机或投影仪播放;可以将您的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盘中以进行分发,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流或视频流。

一、教材分析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信息技术模块二《演示文稿》中的第二节的内容,八年级学生在通过了第一节的信息技术学习后,引起了学生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兴趣,根据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因素,理清规划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思路,结合了新课标的标准,在欣赏老师制作的多媒体演示作品后,让学生展开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础操作方法,能够设计多媒体演示文稿,并且要学会应用幻灯片模版和幻灯片版式。

2.过程和方式。教师在对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行自主地探究,发现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乐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他们的思维空间,通过师生互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3.思维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让学生能够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经过反思,总结出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调整学习的方式,定下未来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争取获得更高的学习水平。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在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合理地运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文稿体现出制作者的设计意图是《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个重点。而让学生灵活、全面地掌握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创作技能是教师在授课中的一个难点。

四、教学的过程

首先,设置疑问,激发起学生刨根到底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通过学习第一节,让学生对演示文稿的欣赏和规划,对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两种不同的演示文稿,例如一种是已经处理完整的演示文稿,另一种是还没有进行处理的演示文稿。接着提出疑问:这两种演示文稿有什么不同?你们更喜欢哪种演示文稿?为什么?如果是你们,会运用那些基础因素来处理演示文稿?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演示文稿的对比与欣赏,再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自主地进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最后的时候再进行课程总结或者补充,让学生对演示文稿做出自己的规划,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一:在启动PPT2003后,制作第一张幻灯片,应用幻灯片模式和幻灯片版式。教师提示学生在PPT2003中有很多的模版,可以根据演示文稿的主体或者是自己的喜好进行筛选应用。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择设计模版,制作出第一张幻灯片。

任务二:再制作出包含三张不同模版的演示文稿。教师告诉学生一份优秀的演示文稿不单单只是由一种模版组成,它需要经过不断地筛选配合,制作出多张不同的幻灯片。那么,新的幻灯片要如何地插入呢?在“插入”选择“新幻灯片”完成此操作。

最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的意识。通过设置疑问,布置任务,学生动手操作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方式,这个时候,教师要乘胜追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对演示文稿实施改造创新,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学生通过掌握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局限于格式、背景等基础因素,大胆创新,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实施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操作,创新布局、背景、构思。在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增强团体合作意识。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课程中开发思维空间,让学生有足够展现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激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J].中国校外教育.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学质量 现状 措施

日新月异的社会既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教育人、鼓舞人,也需要优秀的美术作品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改变人们的单一的生活模式。譬如建筑、环境、工业等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美术创造力和行动力的设计师来引领其创新发展。因此,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培养出具有美术功底的人才尤为重要。

一、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1.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特长,并通过对美术的精心学习和练习,为了自己的未来谋求一条更好的出路。通过对美术的学习,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价值重新萌生希望,重获信心。

2.对于社会来说,高中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美术人才和设计人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目前社会上的美术和设计人才属于稀缺资源,他们成为当今社会上人才的一个缺口。所以,在高中阶段,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为社会上提供更多的设计人才,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1.国家教育政策层面。高中美术是按照国家教育大纲要求开设的必修课。高中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为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而不是简单的应试教育。在新的高中课程设计方案中,着重强调要加强高中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而美术课正是提高学生审美情操的一门主要学科,也就是说,加强高中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学生层面。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首先,美术课没有高考的压力,学起来轻松有趣,寓教于乐。美术欣赏课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置身课中,宛如走进了艺术殿堂,能在轻松、互动中掌握许多知识。另外,美术学科的独特技法及相关知识是别的学科中较少涉及的。高中美术课涉及面较广,包括美学鉴赏、绘画技法、工艺设计等等许多模块,虽然只安排了几十节课,但却是老师多年来修养的浓缩,不是从哪一本现成的书本中能够得到的。对于求知欲极强的高中生来说,充满诱惑和乐趣。可是,虽然学生从内心喜欢上美术课,但美术毕竟不是高考科目,多数学生认为美术课没有用,浪费时间。所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们只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主业课上,甚至不惜占用美术课的课堂时间。

3.学校层面。目前,高中课程改革发展十分迅速,各门主科目除了必修课以外,又分别开设了多种选修课,这本是一件十分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好事,但是,美术课原本就渺小的地位又一次受到了冲击,选修科目都纷纷来挤争本已有限的美术课堂,甚至在有些学校的眼里,美术还比不上体育。因为高考要求体育要达标,还可以增强学生体质。

三、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强化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认真宣传和强化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高中美术教师的高效率教学意识,不断的对高中美术教师进行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强化美术教学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高中美术教师意识到高效率的美术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对于社会以及对于学校来说存在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没有意识到美术课堂效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教师就不会自觉的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去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就很难引起与学生的共鸣。

(二)要提高高中美术教师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教师要通过自主学习深入了解各种美术课堂的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对各种高效率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和研究,找到他们与本校、本年级美术课程学习内容的结合点。制定好高效率教学的整个提高步骤和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教师还应该增加自己的美术知识储备量,勇于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将现阶段的各种潮流作品与教材内容进行完美结合。

(三)加大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

学校还要加大对高中美术学习课堂中所用到的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工作。硬件设施是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引进先进的美术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软件就是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效率的一大捷径。也可以在学校的个别班级或者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设立试点,深刻关注事件成果。然后还可以开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评比活动,给予课堂改革成绩显著的教师以奖金和物质奖励,提高他们的教学改革积极性。此外,建立教师们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将他人成功的教学案例有区别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

四、结语

“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无法生存。”高中美术对于学生的审美和今后的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然,成为学校和学生取得进步的必然。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懈的去努力、去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要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转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3

尽管上述方向清晰,但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农村校开展美术课程实验的难处:1.学生情况,有的学生在初中没有上过美术课,或被其它学科占用,或美术老师不够重视。2.地理条件,地处农村,就南安而言,乡镇不如市区,市区不如泉州,学生接触美术作品的几率极低,比如说展览。3.高考现状,美术学科不能挤占高考学科的时间,只能在课堂内进行,有些美术课余作业无法完成。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农村美术教育的不同之外,以最小的代价促进课堂的变革,大胆推动理念及教学、教研的转变。

一、构筑更为宽泛、丰富的美术课堂模式及师生互动方式

我校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在课堂上作了大量的尝试,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及课本中的要求,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合作的鉴赏活动过程,唤起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平常事物的关注,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懂得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艺术和世界,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美术课堂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案例。比如“我是谁”高一新生自我介绍课,让学生用独特的图文方式设计自已的姓名,然后在班级介绍,让老师和同学记住他(她),不仅加深了新同学的相互认识,也让美术老师更亲近每一位学生。还有“我眼中的自己”,让学生自画像,然后由其他同学辨认,让学生间增进感情及互动。“我拼我精彩”服装设计课,让学生找报刊、杂志或其它材料制作拼贴,用实物投影仪投放,学生解说作业,不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提高的自我表现力,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又易于操作的课型,也是几年来我们比较成熟的常态课。

二、不断摸索具有时代性、本土化的美术研究性学习

我校在2006年8月份举办了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指导讲座,其中,美术学科的电视讲座从视觉感知能力、视觉思维能力、视觉表达能力、选题等方面系统介绍。在这期间,我校美术组教师一直在探索“研究性学习”如何融入高中美术课堂,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因为,单纯的美术欣赏活动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一个学习领域,才会对某些美术门类有更深的体验和认识。我们深知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可以在多方面弥补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题的开发,使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时代内容相融合,增加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使美术教育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比较成功的案例是《闽南民居建筑风格研究》,教师通过利用校外的一些古大厝,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进行实际考察,从而在对现实的关注下加深对美术社会价值的理解。学生通过调查对问题作出回答,不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且促使学生完全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研究,并且要完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手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记录表,加上老师的评价及学分认定。

三、努力尝试富有国光特色、亲近自然的美术校本课程

除了研究性学习之外,我们还重视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美术组开发了一个《国光风景速写》案例,是校园环境资源利用的典型,当把学生的作品展览出来的时候,引起了学校老师、学生的赞赏和讨论,校本课程居然能做得这么美。可以看出校本资源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热情,是因为贴近学生生活,蕴涵情感因素,课堂形式多样、新颖,作业内容实用、体现价值。还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对校本资源开发利用时,降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难度和要求,把学习艺术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升到艺术的学习层面,注重学生参与程度与过程的表现,注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与学生的认知,情意和能力相适应。

四、以课题为依托,深化和巩固高中美术教研的成果

我们注重以课题的形式,把新课程实验以来美术教学成果理论化并巩固下来,所申报的课题《高中艺术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在2006年9月通过泉州市教科所立项;2008年6月通过中期检查;2009年5月顺利通过结题验收,这是美术组第一次做课题,我们认为很成功。这个过程中,美术组教师深入学习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同时,注重联系教学实践,把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途径,对农村的高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多项成果在市级研讨会交流,并发表于CN刊物上,有借鉴推广的作用。“名师引领进入角色、同伴互助智慧共享、立足反思扎实研究”是成功的窍门。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一是全面地整合学校的艺术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资源。二是有效地整合、利用校外的各种艺术教学资源并形成模式。三是“合作・探究”的艺术活动过程改变了师生的思维方式。所以,此课题获得我校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及福建省首届中小学优秀校本课题。

五、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及处理与其它高考学科的关系

通过新课程以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教师们形成了这样的认识:课标是大纲、课本是工具、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课标的纲领性,淡化课本的权威性。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落实新课标为终极目标来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把握课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与运用教材。有取有舍、有轻有重、“节外生枝”、“移花接木”、取长补短等手段,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处理教材的有益尝试,让课本为我所用、为学生所用,常常会用出新意来,用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来。如果按照教材内容,不考虑学校、学生实际,没有取舍,不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内容及模式,美术课也会了无情趣的。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4

一、调查内容及结果统计

(1)考查内容一:你除了学校学习美术外有没有参加或接触过美术学习呢?结果显示,70%的学生接触过,30%的学生没有。通过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接触过美术,但均不完整、不系统,随意性较大,且多以绘画(随意画)为主,学生对自己曾经学习过的知识模糊,对其分类不明确,更多的停留在技能层次,缺少深层次的探究,导致不自信;学习途径狭窄,主要依靠课堂老师的讲解。

(2)考查考查内容二:你对美术学习是如何认识的?统计结果显示有28.4%的学生认为极有必要,69.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必要,虽然这理由有有3.5%的学生认为也认为学美术耽误时间,整体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必要性的观念的转变在他们进入高中还是有很大的转变。

(3)考查内容三:你是如何认识美术及其他学科之间关系的认识。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基本上认为美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有联系,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体会到了学习之间的相通性,如美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美术与信息学科的整合,美术与历史学科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考查内容四:你有没有参观过美术展览呢,统计结果显示有70.4%的学生有参观经历,但次数太少,2%的学生学生认为这样的活动意义不大,足以证明美术学习的兴趣的欠缺,所以提高课堂美术教学的效率尤其重要。

(5)考查内容五:你进入高中喜欢上美术课吗?统计结果显示86%的学生,很喜欢上美术课,1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时也觉得有些意思,大概2%的学生认为不喜欢。学生需要在高中学习阶段不断提高和增强学生兴趣和热爱程度。

(6)考查内容六:你喜欢美术课如何上?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兴趣比较广泛,更喜欢自己动手的方式学习;对新课改中美术学科的变化感觉不明确,学生关注度不够,也说明在以往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虽然学校很多硬件不足,但学生还是希望课程能多样化,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多开展实践活动。这说明学生的兴趣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主观的认同,二是教师对待美术的态度和对教学效果的关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种状况在今后应当保持,并不断加强。

二、教学实践

(1)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每月研究一位画家及其作品,一学期安排进行一次临摹大师作品展示。根据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去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动机与内涵。

(2)提高教学方式方法,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视频欣赏、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历史、文化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创设美的情景场,让学生在美的氛围里感受文化,在美术课中走近文化的学习。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通过感悟文化与历史以及对生活中美的寻找,引导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提倡美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促进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多维化整合。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课堂评价,完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鼓励性评价方式。

(4)技能类的教学,精心编写教材和教学案例,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利用我校外国语学校的资源,定期与上海法国学校结成姊妹学校,每年定期互访交流,开设中法交流书法课,让中法同学共同学习不同的美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国际化视野的开拓。

还有,学校开展动漫社社团活动、积极参加相关的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国外学生现场体验中国书法魅力和庆祝德国统一20周年庆祝活动暨T恤衫设计比赛;带领学生参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并现场授课提升学生国际化的美术素养、学生参观美、英、法等国建筑、作品并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学生参观宝墨园,分析中西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利用学校的外语文化艺术节开展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创作活动;组织设计学校的校旗、校徽,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质,丰富学生的审美素养,组织植树节系列活动、插花比赛等等。通过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与中西方历史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传承并发扬传统艺术文化,培养美感,锤炼情趣,丰富生活,提高学生精神生活品质,优化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 问题与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 风景写生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一、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课程安排的可行性与意义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①。简而言之,高中美术课程是体验性质的课程,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主体能力的成长,认为“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②。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独立的绘画表达能力并完善整体思维能力,特别是审美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这样的内容最直接地表现在风景写生课环节。风景写生课能够引领高中生亲身感受自然的各种材质、形态和风格,思考美与自然之间的意义关系,用画笔自主表达出对自然的情感和理解。从这个角度而言,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风景写生课的意义,而风景写生课的开展保证了高中美术课程体验性的现实可能及程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为美术风景写生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高中生经历着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过程,较少年期观察能力更强,思考问题更全面,好奇心、求知欲望较青年期更强烈,认知思维框架是开放的,因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可塑性很大,“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评性明显增强”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分为5个系列、9个模块④,风景写生课程属于“绘画・雕塑”系列的绘画模块,它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系列的提高和拓展,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⑤。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素质能力已经超越仅能临摹绘画的水平,完全可以放手引导他参与自主创作绘画活动,高中生拥有个性的审美倾向,具备一定的色彩、构图认知,将自己的创意独立运用到绘画过程中,为高中生参与美术风景写生提供基本的主观条件。美术风景写生课程不仅能够给高中生以强烈的视觉体验,而且能够促进其思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强化高中生的绘画审美认知,提高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进而陶冶高中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其生活品质。

对具体的风景写生课程,它的安排是对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升华,有益地弥补了传统美术教学中有限的单向传输,使得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在风景写生课程中,自主探究模式美术教学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辅助学生创作的作用,提前“对学习目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并进行必要的示范”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自然事物形成其独特的个人视觉语言表达,以此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个人情感,促其产生对事物的意义建构进行艺术创作,在创作中形成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对材料技法的控制能力”⑦,并引导学生对其作品形成客观合理的自我评价。由此可以看出,风景写生课程的安排是在自然环境中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有益实践,是对美术课堂死知识的活化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增强美术教学的吸引力,丰富美术教学手段,增强美术教学效果。

二、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在绘画类课程中,美术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特殊的教学环境,是让学生亲临自然环境,形成对日月山河、树木花草、建筑楼阁等自然风光的情感体验,并运用一定的绘画工具将独特的个人感受融入绘画创作中去的过程。在教学组织上,如果是校外写生,要求向学校申请通过,安排好教学周期(一周为宜),提前安排好写生地点和食宿,然后形成教学组与生活安全管理组,做好教学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

特殊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内容标准的要求为具体的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教学活动限定了相关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程序:欣赏――学习――创作――评价”⑧。从整体组织运行过程而言,美术风景写生教学活动分为前期欣赏学习准备、中期创作和后期评价三个阶段。下面以常州五中的风景写生教学活动为例看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教学的组织与安排。常州市处在环太湖风光带与沿江风光带的交汇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适合风景写生的如天宁风景区、淹城风景区、天目湖风景区及常州市红梅公园、东坡公园等各大公园,这些地貌风光具有显著的人文特色,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组织安排的可控性,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风貌变化选择各公园写生、天宁寺塔写生和春秋淹城遗址公园写生。下面主要以红梅公园写生为教学案例探讨美术风景写生的教学安排与设计。

(一)欣赏学习的教学准备阶段

1.分析教材,了解教学目标,确立以秋季红梅公园自然风光为写生主题。

2.教师课前拍摄红梅公园风景图片以备展示。

3.课程导入:通过欣赏一系列公园图片,提问学生引导其对画面上的塔楼、亭阁、树木、天空、水面大小远近、秋季色彩明暗冷暖及构图结构进行比较认知,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理解。

4.写生步骤的演示:以风景图片槔,以范画的形式进行步骤分解。如:观察――取景――构图――绘画创作――修改调整――收拾完成。

(二)学生独立探索的写生创作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选择红梅公园某处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取景,了解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2.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创作遵循的原则。通过写生引导学生全面接触风景画中的各类问题,如题材、选景、构图、色彩、技巧、意境等。其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对红梅公园中建筑风格的观察力,提高选材取景及构图的能力。

(2)了解形成塔楼、树木等远近空间感的各种因素:透视、明暗层次对比、形体复杂的塔楼与单纯的水面对比等等;掌握表现空间的方法与技能。

(3)理解自然景色由于环境、季节、气候、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丰富连带关系,并掌握其表现的规律与技法,表现出景物的意境和情调。

(4)锻炼风景画笔法,塑造各种不同景物的形体和质感的能力。

3.学生写生创作形成作品,画幅不必太大,工具不受限制。教师观察巡视辅导并进行摄影摄像,及时指出学生问题给出解决方法。

(三)写生训练的技术步骤要点

1.把握透视的基本规律。

2.掌握观察方法。要注意以下要点:整体观察、概括处理、理性分析。

3.关注色彩表现冷暖变化、强弱变化的规律,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表现。

(四)教学评价阶段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以质性评价为主。

1.整理录像,研究作品形成过程中的问题

2.开展小组总结座谈会,形成一定的书面经验报告。

3.对作品进行归类整理,开展写生主题作品展。

三、普通高中阶段美术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架起“支架”

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如前所述,风景写生乃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组织模式,但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半成熟性又限制了这种主体性发展的自由,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的引导辅佐作用。教师要花费尤为繁多的精力去探索学生、写生对象、工具方法等众多基本规律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安排。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我们发现,在这个写生教学适合“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这意味着,在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基调面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和宏观把握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与学生个体状况的匹配,预设具体阶段需要的“支架”内容帮助学生搭建,“学习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最后撤去‘支架’,使学生不需要帮助就可以独自熟练地完成任务”⑨。

在欣赏、学习准备阶段,教师首先应设置一定的“问题支架”,如安排学生课前分组拍摄风景图片、搜集相关名家风景作品,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探索相似的绘画规律,引导学生说出基本的透视、构图及色彩规律。其次,教师设置“场景支架”,写生地点的范围不宜规定过死,最好提供多种选择可能,这要求教师要事前踩点,选取的写生区域最好天然具备绘画的难度梯度,以此为支架作为学生创作的自主选择。第三,教师设置“范画支架”,以一张风景摄影作品为原型进行绘制,分解绘画的步骤,详细讲解每一步骤涉及造型、光影、色彩的知识点和注意事项,同时也要求学生选取一幅作品进行临摹训练,引导学生重复观察自然事物间的关系,了解并控制绘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形成直接的绘画语言特色,以此为学生在具体写生过程中将要处理的绘画问题提供预热的支架。

(二)教与学的互动观察

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中期阶段,学生在开放的写生情境中,自主观察场景,选取角度独立探索地进行绘画创作。学生的独立探索离不开观察活动的铺垫,这是学生美术素养与绘画能力的基础,观察风景的生成肌理、光影时间的变化、自然物间的空间构成等,学会对画面整体、联系地把握而孤立成像,能够抓住风景对象的亮点重点凝练刻画而不是对眼前事物的面面俱到,在这个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风景对象的总体情感体验,融入绘画中进行再现创作,使得静态的风景画面呈现出画者赋予的独特生机。具体的观察方法如朦胧观察法即半闭双眼,让视线中景物边缘模糊、色彩压缩成块,明暗层次及色彩冷暖分布化零为整;分层观察法即以前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把颜色放在周围的环境中去比较观察;冷暖比较法即观察景物之间的颜色冷暖变化,通过比较辨别丰富的色彩差异⑩。

教师在这个阶段应以巡视观察为主,教师观察的对象是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观察不同学生的绘画行动如选角度摆位置、线描构图、体面色调层次处理与调整,剖析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倾向,及时指出问题关键并给出相应的建议,鼓励学生运用具备个性特征的绘画语言,形成自己的创作取向。

(三)基于同伴效应的合作探究学习

写生创作阶段教学的组织形式应注意个体与群体的结合,构建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这表现为学生以分组形式参与到写生活动中,组员之间可以在全过程中进行及时沟通、讨论,互相学习借鉴绘画技法,共享创作问题及其解决的经验,这种同伴效应比教师的直接介入指导效果更佳。

(四)多主w、求发展的教学评价

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后期阶段主要以评价为内容,是对风景写生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效果的衡量与反馈,在评价的过程中主体获得二次教育。从评价主体看,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教学评价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和家长评价等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11}。学生根据自己的写生作品,回顾写生活动过程,检查自己的观察视角、构图方法、色彩处理及在写生过程产生的感悟,与教学目标标准、同伴作业、教师范画及名家作品进行对比思考,形成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内容,这种自我评价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自我教育,加深写生学习的经验总结效果。

从评价内容看,注重表现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就是运用观察记录、录像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质性评价表现为成长记录评定,包括“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12}。这两种评价都是对风景写生教学的全过程性发展的归纳与总结,消解结果评价的武断性,促进学生通过对比记录前后的差异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从而保护学生的发展性潜能与要求,更趋于客观化。与此相应,在写生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以分数或等级方式,而综合地运用评语、等级与评语结合、座谈、作品展览为形式{13}。由此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

写生教学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性质与倾向决定了其教学评价体系的侧重点,即对过程性和发展性价值的鼓励和肯定,使得教学评价不再是教学环节的结束,而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在总结前一个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了写生教学发展的新目标要求。

注释:

①⑤{11}{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9,16,17,15.

②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11.

③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36.

④⑧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94,194.

⑥⑦薛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4):39,39.

⑨冯玮.“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式教学”――论基础美术教学过程最优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6,(2):106.

⑩杨海峰.高中生外出风景写生的有效教学探索和实践[J].美术大观,2012,(9):170.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4]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5]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6

>> 幼儿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 幼儿师范学校历史课程分层教学的探索 对立体几何教学方法的几点探索 幼儿师范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 幼儿师范学校中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 幼儿师范学校强化美术教学的策略 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 关于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探讨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原则 中等师范学校足球教学改革的探索 立体几何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立体几何的入门教学 关于幼儿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新课的尝试和探索 高等师范学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幼儿师范学校班主任工作探索 中等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学 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体系研究 浅议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中的跨界演唱教学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几何画板》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立体几何教学的探索 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立体几何教学的探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吴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立体几何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本文在新课标指导下,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以认知的基本逻辑性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学生的“看”“做”“想”,对立体几何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并愿意自主的学习和探索立体几何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等幼师 立体几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87-02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必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差不仅对整个后面内容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空间想象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好立体几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立体几何一直以来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而目前幼师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及知识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平面几何知识薄弱,空间想象力及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较差,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就显得更加困难。那么如何在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有效地进行立体几何教学呢?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通过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使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过程,使学生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理念强调,数学立体几何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感知和操作能力培养,要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感知和操作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因此,笔者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对立体几何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 在教学中采用形象教学法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立体几何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利用教具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刚开始讲授立体几何时,就应当充分利用教具。人的思维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学生在没有接触立体几何之前,没有建立起空间概念,因此先用具体形象的教具,使其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非常必要。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模型或几根木棒及讲台桌面进行演示,或利用教室内有关直线和平面的相对位置进行讲解,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模型等教具发挥实物直观性、形象性以及真实感、立体感较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初步培养其空间感。

例如,当我把模型放上讲台时,学生认出模型中的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我指出:“这些几何体在小学时大家就已经学过,现在学习立体几何就是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几何体的性质。”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立体几何并不陌生。再如,对于“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两个平面相交有几条交线?”用教具演示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当问:“几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几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学生会不加思索回答:“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两个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时我用两根指头试图将一块硬纸板顶起,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位置总不能成功,引得学生一阵哄笑,不少学生也拿出作业本做试验。最后,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得出结论:不共线的三点才能确定一个平面。

二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还应让学生经历操作确认的过程。但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独自一人演示,有的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演示,有的演示用了一大堆教具。但这些演示学生只能直观感受,不能动手操作,直观形象仍停留在形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自主探究、开展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障碍。所以,应使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图形、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一系列的环节中亲身来体会、来感受数学,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几何直觉、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对图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有限而必要的论证训练,理解证明的意义,体会证明的思想,获得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论证意识。这样做才完全符合认识论证过程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

传统的几何教学较重视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却忽略了对几何体的操作确认这个过程,这使幼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纯粹的论证及枯燥的计算不仅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应该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几何体,从实际操作中认识几何体,同时也学习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相关性质,并从中体会到立体几何并不难学,增强应用的意识。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对操作与探索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懂得了自我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看前几届学生自制的各种模型。那些自制的纸质模型颜色五彩缤纷、形状新颖、做工精致。学生看了这些精美的并留有制作者姓名和制作时间的模型后,赞叹不已,并且跃跃欲试。我在学生看完后,及时讲解了这些模型的具体性质和制作方法,指导学生课后制作了许多常用的几何模型(正三棱锥、正方体、正八面体等)。有些学生不满足于制作这些简单的几何体,他们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入手,试着制作一些复杂的几何体组合模型,如房屋、家具、游乐设施等等。通过这些模型的制作,学生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的相关性质,更掌握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了图形的变化过程,了解了研究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立体几何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到数学活动成功的愉悦。

三 在教学中加强现实生活与立体几何的整合

现行数学教材中的立体几何内容严谨、抽象、枯燥、单一。立体几何内容过分抽象并且过分强调演绎推理,学生缺少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害怕几何、厌恶几何,对几何乃至整个数学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

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习者处在学习对象的包围之中,只要注意观察,周围到处是丰富的几何素材和鲜活的例子。生活中处处都有各式各样的立体几何图形,特别作为幼师学生,在毕业工作后幼儿园中的各种建筑和游乐器具等都是几何体。在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室的空间就是一个绝好的教具,在学习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先找出两个元素之间平行、垂直、相交的例子以及它们的夹角。又如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将定理“平面内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和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相互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改成“如果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和另外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垂直,则这两个二面角相等或互补”是否成立?在黑板上画图解释这一问题效果很差,但是学生发现教室的门与墙壁构成的二面角和地板与教室隔墙构成的二面角恰能构成符合题意的两个二面角,由于门可以开合而保持这种垂直关系,也就是其中一个二面角可以是任意角,因此第二个命题是错误的。在学习多面体和旋转体时,生活中的实例更是举不胜举,如灯塔、金字塔、擂台、杯子等等,借助生活中的数学工具弥补了常规媒体的不足也启发同学们主动去发现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走进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做到“教、学、做合一”。因而,立体几何的教学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立体几何和理解立体几何,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