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 个案护理; 护理学生; 教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role of case study method on clinical instruction and teaching of nursing students.Methods 37 nursing 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case study teaching team and 37 nursing students in routine teaching method team as contrast group, several differences such as appraisal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satisfaction in the practice contents and self-study evaluation were collected.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case study teaching team and the contrast team in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Besides it, their satisfaction in learning content and self-study valuation, have reached more than 90% degree.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quality in all aspects and has a great benefit for the students to have an overall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case study; nursing students; teaching

随着护理专科的发展,临床护理由过去的功能性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由注重三基理论、技能及专科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在注重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对病人进行评估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需求。为了培养出适应临床需求的护理学生,各医学院校运用临床案例模拟、组织护理查房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1~3]。但以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病人的病情是动态变化和有个体差异的,导致病人对护理的需求也各自不同,护理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找不到病人的护理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我科从2008年6月-2010年2月对来我科实习的37名护理学生运用每人跟踪1个个案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2月到我科实习的护理学生37名,平均年龄(22.03±0.52)岁,其中男3名,女34名;大专29名,本科8名。

2 方法

2.1 时间安排 第1周,熟悉病房基本情况,了解本科病人特点,包括病种、常规住院天数、年龄特点、常见专科病种的专科护理,为选取个案做准备。第2~4周选取个案,跟踪个案住院期间所有治疗及护理。第5周,完成个案护理书写,上交带教老师审阅、批改。第6周,交护士长审阅并一起分析讲解。

2.2 带教方法 第1周带教老师讲解个案护理要求,提供范例给予初步印象。第2~4周与学生一起选取新入院病例个案,从入院至出院参与个案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提问学生该病人的护理问题,学生如有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提出。个案的选取要求住院时间不要超过3周,使学生能了解病人整个住院过程。第5周,带教老师对学生上交的个案护理进行审阅、批改,最后给出评价意见。第6周护士长对每一个个案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思维方法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通过每一人的个案分析,让学生共享大家做得好的地方,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引起大家的重视,使大家在临床实践中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2.3 个案护理要求 从介绍、目的、个案情况介绍(一般情况、病情概况)、相关病理生理解剖、护理、总结、主要药物、参考文献等8大方面介绍,清晰介绍出个案护理病人的护理重点及护理措施,体现出个案的特异性。

2.4 评价指标 实行个案护理带教组设为实验组,随机抽取2008年6月以前在我科实习的37名学生综合考试成绩作为对照组,37名学生其中大专31名,本科6名,平均年龄(21.68±0.16)岁,男2名,女35名,学历结构、年龄、男女比例与实验组相比,P>0.05,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从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及护理文书书写方面进行考核,并对实验组进行带教满意度调查。

2.5 统计学分析 考核成绩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比较 见表1。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及护理文书书写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在显著性,P

3.2 对实验组学生实习及个案护理设置满意度进行调查 见表2、表3。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个案护理带教有助于其对专科知识掌握,有助于临床思维建立,有助于自我价值体现,且大多数对实习内容及测试内容的设置都比较满意。表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比较表2 学生对实习内容设置的满意度调查表3 个案护理对学生的帮调查

4 讨论

4.1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个案护理要求学生对所选个案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跟踪观察,在病人不同阶段找出护理重点给予护理措施。这需要学生对病人每天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随时与病人沟通获取第一手资料,根据病人情况找出护理重点并提出可行的护理措施。为了获取病人的详细资料和病情变化,学生需与病人不断沟通,各种沟通技巧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我们研究发现94.59%的学生认为个案护理有助于他们与患者的沟通,同时与病人的沟通也增强了病人对同学的信任度和亲和力,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其有助于病人对其信任度的建立,促进了同学从学生向护理工作者角色的转换和激发了对护理工作的激情。在表3中可以看出,这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

4.2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 在个案护理中需要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分析患者全部资料,寻找护理重点和提出护理措施,这促使学生临床整体思维的建立,91.89%的学生认为个案护理有助于其临床思维的建立。整体思维的建立也体现在护理文书中,资料显示他们能更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出病人的核心护理问题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个案护理组的护理文书书写成绩优于对照组。在带教中老师用临床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病人护理问题,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提出护理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3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对专科知识的掌握 我们的研究发现,个案护理组学生不论是专科理论,还是专科操作,其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4.4 个案护理带教促进学生不断更新知识 以往临床带教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在临床中的运用,这种复习巩固型带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加强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现代医学日新月异,护理专科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实习的过程是短暂的,所见病例也是有限的,这需要护理人员有灵活运用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个案护理要求学生去查阅国内外相关专科发展、最新的治疗及护理进展,疾病的并发症及影响其治疗的相关疾病,从整体角度寻求最适合病人的护理方法,这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视野的扩大。

4.5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到,实行个案护理带教组的学生临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均强于未实行个案护理的对照组学生,P

4.6 护理个案的设置增加护理学生实习的压力 从表2看到分别有2人及1人对增加个案护理满意度一般及不满意,占8.11%,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实习的内容及测试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这无形中增加了实习的压力。但更多的学生认为,增加的压力更好地促进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也得到了患者的更多信任,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到个案的护理中更让他们感到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

5 小结

临床带教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过程,使用有效的带教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整体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临床应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培养综合型人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快、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专科需要,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满意的人性化的整体护理。临床个案护理跟踪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护理工作的本质,从各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教学相长的局面[4],也为临床带教老师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对专科护理熟练掌握,还要对专科疾病演变过程及相关疾病熟练掌握,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

1 骆翠媚,李岚.个案护理教学对提高护生护理程序运用的探讨.当代护士,2006,9(9):104-105.

2 黄春燕,马英,王桂荣.护生临床实习前个案护理强化训练的效果观察.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97-99.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 “3+2”高职护理 临床教学

案例教学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倡导,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管理学、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与 “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信息传递式的教学模式不同,它不仅倡导学生的“学”(研究、讨论),也强调教师的“导”(引导、指导),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它注重的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经过一年的临床实习,“3+2”高职护理2阶段的学生,尤其适合案例教学。

一、“3+2”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

1 “3+2”高职护理学生经过2年系统的理论学习,不仅掌握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疾病学基础等医学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了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知识,能够独立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并且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 “3+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经过1年系统的临床实习,能够把学习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学会了临床各科的护理基本操作。学生在对病员的护理中,培养了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同情心,编排和表演案例生动形象。

3 经过3年的学习,学生的年龄增长了,理解力增强了,社会经验丰富了,分析、推理、讨论、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较以前有所提高。

4 经过临床实习,学生锻炼了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案例教学中,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案例教学的尝试

1 选择典型临床案例

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精心选择和编写高质量的临床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案例的选择要明确课时目标,突出课堂重点。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必须具备明确的课时目标和鲜明的主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 加深对课时目标中,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例如,在异位妊娠教学中,可选择输卵管妊娠破裂急诊入院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急腹症的鉴别诊断,指出确诊输卵管妊娠破裂的依据,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案例的选择要典型、真实,最好来源于临床实习。所谓典型、真实即该案例应当是来源于临床实际,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涵盖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提前1—2周把课时目标及教学重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把实习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实例选择并整理出来。教师从学生提供的案例中,选择典型、生动的案例,以便展开深入的讨论。由于案例来源于学生的临床实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3)案例的选择要难易适中,与培养目标相吻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疑难杂症、容易造成误诊的案例,最好把学生临床实习时,科室疑难病例讨论的真实案例拿来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探索病因、深入分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4)案例的表现形式要多样化,最好有几种结局。案例的情景再现,可以通过文字叙述、小品表演,也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如视频片段、Flash动画和PPT课件等。案例应该有问题,有矛盾,有冲突,而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让学生去决策、去处理。

2 根据案例,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是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的设计,应该以课时目标为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问题可以是一般性的,如:上述输卵管妊娠破裂案例,设计为异位妊娠常见部位有哪些?常见的病因有哪些?等;问题也可以是综合性的,上述输卵管妊娠破裂案例,设计为请你列举出诊断依据。本病应该与哪些疾病鉴别诊断?等。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邀请其参加案例的编写,问题的设计,这样做,也有利于让学生提供实习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使案例教学真实、生动。

3 学生课外分组讨论

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般在课前1—2周布置案例,让学生对案例有充分了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学习小组,规模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一起查找资料,一起讨论,小组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了案例学习的效果。

4 教师引导学生课堂分析、归纳和总结

课堂分析、归纳和总结应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唱主角,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仅作为主持人,根据课堂情况引导讨论,适时进行引导性讲解或归纳总结。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该学生的发言代表本组观点,发表本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学生发言及讨论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还要接受其它小组人员提问并且作出合理解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将基础知识融合在讨论发言中。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讨论完毕,教师在归纳总结时,不但要点评学生讨论过程中观点是否正确,论证方法是否得当,存在的问题等,而且还应依据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提出完整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特别是对案例中涉及鉴别诊断的关键问题作引申讲解,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5 课后作业

课堂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撰写书面分析报告,字数依2000左右为宜。通过学生书写分析报告,主要是帮助学生消化本次课讨论内容,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思想,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底。案例报告还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对于初次书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们,教师要耐心指导,要帮助学生归纳知识要点,抓住重点内容,重点分析易出错的知识要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把案例事实与护理基本理论联系起来,学会从典型案例中概括出理论观点,运用医学知识做出判断的能力。 转贴于

三、在“3+2”高职护理2阶段学生中实施案例教学的体会

1 教师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案例教学法,如案例讲授法、案例讨论法和案例模拟法等。

案例讲授法指教师在授课中,通过对案例的讲解,说明医学理论、临床实际操作等问题,在学习新课时采用此种方法效果较好;案例讨论法是教师对某章节理论知识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检测学生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3+2”高职护理学生既有一定医学知识(经过中专2年理论学习,1年临床实习),又有一定临床经验,因此尤其适合案例讨论法教学。案例模拟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再现疾病场景。当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又熟悉临床表现后,教师就可以发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编写,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景,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的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和创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效果较好。

2 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法的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身感受临床病例,通过对案例的观察、分析、思考,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也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案例教学以临床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确立治疗方案的临床工作场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主动将收集到的案例资料加以分析、推理、判断,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让学生变被动听课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的不断变换,学生大脑的兴奋灶不断变换,注意力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维持最佳精神状态,学习效率较高。

3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案例教学通过对实际病例的剖析,引导学生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纵向关联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灵活运用。既巩固理论知识,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病例的讨论,亲身感受到临床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与帮助。案例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掌控着教学节奏,引导着学生思考问题、组织着学生讨论问题,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归纳。教师要做好上述工作,就必须深入临床实际工作收集各种疑难病例,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整理,选择出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同时,依据医学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临床病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激励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5 案例教学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传统医学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讲,学生听,过多的理论讲授使感到课堂枯燥乏味,产生消极厌学情绪,缺乏学习热情;而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担当演员的角色,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教师在案例教学既要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最大的收益。案例教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小结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3+2”护理学生2阶段的教学,它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学识水平、理解能力、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中职护理教学;人才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72-02

就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而言,它是对“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它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进而鼓励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学习过程中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而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师通过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利用任务驱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中职护理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护理专业教育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探究有效的中职护理教学方式是中职护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综合各方面因素,可以尝试在中职护理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以此达到培养中职护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一、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 教学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切实做好相关教学准备,以便进一步定位中职护理课堂教学的目标。从教师角度来看,课前准备内容包括:对临床相关护理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中职护生的特点、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相关章节的课程标准。从课堂教学目标来看,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态度情感。接着,教师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准,进一步设计相关的情境任务,教师要注意选择典型的病例,并以病例为依托,进一步设置相关教学情境,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转化,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将教学内容置于有意义的具体任务中。在此,教师要安排一个具有引领性的总任务,再配以相关的子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递进式任务,对此,可以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为依据。例如,教学案例“骨折病人石膏固定护理”,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出一个骨折病人,然后为学生安排总任务和子任务。总任务是:将自己假设为该病人的管床护士,设计出具体的护理方式和护理流程。子任务及其工作流程是:确定这个病人的状况,内容包括:病人已做的相关检查及治疗、病人的症状表现、护理评估其受伤史、病人的骨折专有体征;当前护士最应该为病人解决的问题;探索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后,要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审视效果,做好护理评价。

2. 教学实施

在中职护理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要以病例为载体,提供素材和帮助,切实通过仿真临床情景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任务,让学生置身于仿真临床工作情境中。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播放视频及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接着,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角色,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与学生一起分析,然后进一步导出课程学习的目标。教师要适时对学生予以指导,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素材和资料,如器具、模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受到任务的驱动,带着具体任务去学习,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中职护理教学的具体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来学习。学生通过分组,可以进一步开展讨论互助、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再辅以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可以有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任务完成后,教师指导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不同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梳理相关知识点,对不同的学生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也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而布置相似任务,从而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3. 教学评价和总结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教学评价,可以利用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如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此外,还有教师的适时点评。从评价内容看,应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中的协调能力,学生对新知识的把握程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而在课末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做出课堂总结,根据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做出不同的评价,并注意赏识、鼓励学生,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适当布置课后作业,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中职护理教学中的优点

1. 彰显科学化职教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从“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来看,鲜明地体现了它的发展优势。“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有效融合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任务驱动为其中一条主线,结合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教学案例,进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从教学案例入手来展开相应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教师而言,其所开展的一些教学活动很好地体现了科学化的职教理念。具体到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论是从教师“教”的层面,还是从学生“学”的层面来看,都很好地诠释了一定的教学任务。正是有了任务驱动,教师的教学目标才更加清晰,学生的学习目的才被进一步明确,对学习的体会也更加深刻。课堂中,学生以任务为中心,有效将学习转化为一种主动,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切实对临床护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体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护理工作的最基本方法。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4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越发的深入,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教育者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药理学》作为一门护理类专业基础学科,由于其课本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以至于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反映并不好,近年来PBL教学法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广泛传播,本文通过对其他学科中实施PBL教学法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摸索出P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我国未来高职护理教育中应用PBL教学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职教育;PBL教学法;应用研究

PBL教学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从字面我们即可看出其是指通过问题式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药理学》是一门链接基础药学与临床护理间的重要纽带式课程,但是由于传统《药理学》教学中,由于《药理学》大多由理论知识组成,传统的讲解方式使得学生很难将药理知识清晰的记忆下去,这就使得高职学校在《药理学》上的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国内关于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研究仍旧比较匮乏,但是早在2010年Marion Mitchell等便在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10中明确指出PBL教学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药理学》课程中的理解能力。

一、PBL教学法的概述及应用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学习导向的教学方法,它最早被应用于20世纪中叶的医学学科教学工作中。与传统的医学教学有所不同,PBL教学法强调了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中心,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由教师单方面的主动讲授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多情况下与问题相结合,辅助学生通过问题,理解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将学生更大程度的代入到实际的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在高职护理《药理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应用

1.PBL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

首先,在实际高职护理《药理课》的教学中应有教师预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编写教学案例,并准备相应教学材料,为后续的课程作出准备。第二步,教师可以将编写好的PBL教学案例通过email等形势提前发给学生,并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划分成若干小组,令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对教学案例中的内容以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针对问题作出案例中相关病情的解决方案。第三,便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对本组的解决方案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对其阐述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二次小组讨论,并予以补充。第四步,根据小组间的阐述、分析,由教师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小组现场的小组讨论并为学生讨论的结果提出更好的补充措施从而使得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充分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对课程进程作出总结,对做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对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优化措施。

1.在高职护理《药理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PBL教学模式。首先,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为了增加高职学生对于本专业《药理学》课程的理解程度,但是很多一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其无法理解《药理学》知识的原因不仅仅由于该学科本身较难,而是由于这部分学生自身就对本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对于很多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十分薄弱,更加没有明确的定位。针对上述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对于PBL教学模式在实际课程中的应用进行转变,在传授目标知识的同时对学科基础理论进行补充,并辅助加以职业规划等项目的培养,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真正对护理这一专业产生兴趣。

(2)注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在PBL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应用都采取由教师提出问题、课堂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三位一体”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引导是其最为重要的一环。所以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学生课程的讨论中偏离既定目标,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提出相关问题将学生思路予以相应的纠正,进而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教学目标。

(3)根据药理的作用特点做出有特点的研究案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选在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寻找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阐述、分析,而后在课堂中针对案例中包括的药物特征相结合,充分考虑到药物的药理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存在排异反应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由教师根据课标中需要讲述的药物进行自编案例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根据药物的实际情况,突出药物特性,使得教学效果更佳明显。

(4)明_考核、评价体系。在PBL教学模式中,考核、评价部分作为最后的总结环节出现在实际的高中护理专业药理教学课程中。PBL教学在前期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营造了十分轻松的学习环境来阐述自己的观念、想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考核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验证,例如,在《药理学》某课程教学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以课堂个人回答问题得分累积和为小组成绩,并予以奖惩。

三、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的应用符合我国新课标体系对于现阶段高职学校的教学需求,能够将学生从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并使其真正参与进学习中来,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对课程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及质量,为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淑芳,王勇,李智.P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6).

[2]付玉环.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04).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5

2013年3月,选取我校2011级普通专科护理学专业2个班级的学生共126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为女生,年龄为18~20(19.11±1.06)岁。

2方法

2.1多元教学方法依据精神科护理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采用包括传统教学法在内的多元教学方法,共20个学时,具体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影片赏析和情境模拟,分别占6学时、8学时、2学时和4学时。

2.1.1课堂讲授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活动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精神科护理基础知识教学环节,如绪论、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分类、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与护理,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系统完整的知识,以便学生更准确、快速地获取系统而又连贯的知识和信息。

2.1.2案例教学在精神疾病症状学和常见精神障碍护理教学环节,如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引入案例教学法。结合教学大纲,教师收集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资料和信息,制订教学案例。在授课前,先展示相关教学案例,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影片赏析对于精神障碍中最复杂且较常见的疾病———精神分裂症,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病,在开展案例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赏影片“ABeautifulMind”。该片主人公JohnNash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天才,同时也是一位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观看主人公精神分裂症发作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以及经过家人、朋友的帮助,合理的治疗,最后取得非凡的成就,获得美丽心灵的称号,通过影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2.1.4情境模拟实践教学部分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①情境设计:由教师选定学生相对熟悉的1~2个典型病例(如抑郁、神经衰弱等),设计合理的情境和角色。②角色分工:全班学生按学号分成若干组,每组6~7名,根据情境需要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③情境分析:依据教师设计的情境,各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编成情境模拟剧本,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模拟练习,推敲计划的合理性与逻辑性,确定最后方案。④仿真演练:各组同学依次表演,表演组同学依据角色和护理操作要求进行模拟演示时,其余各组同学观看并对情境剧中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讲评。

2.2评价方法于学期末采用林毅编制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共28个项目,由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构成,采用Likert5分制计分,得分范围为28~1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3结果

自我管理能力33.23±3.87

信息能力35.78±3.35

学习合作能力22.78±2.21

自主学习能力总分91.77±5.94

4讨论

传统教学法是“以授课、传授知识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模式,它是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而存在的,讲究医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讲究认知的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理解与记忆,在精神科护理基础知识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长期采取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互动过程,面对抽象的精神科疾病,学生易产生学习倦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依据教学大纲,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尝试多种教学法,结果学生取得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

5总结

临床护理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 新教学计划大纲 中职护理专业 病理教学 适应与改进

2007年5月,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新修订的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新大纲特色为“围绕目标、注重方向、强化技能、厚重人文”。为了切实贯彻新计划新大纲内容,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做如下适应与改进。

1 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

针对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精神,应重新编写病理课程教材,新教材内容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适应与改进。

1.1 降低教材难度,突出中职层次特点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实用性较强的通才,而非研究生、本科生那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专才”,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而对原有教材中较深的、较难的理论知识应删繁就简,使教材通俗易懂,更加贴近中专生的实际理解接受水平。

1.2 联系护理临床,突出护理专业教材特点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除将病理、病理生理学内容依照系统特点有机结合,独立成节外,还要增加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的内容,使病理学更加贴近护理专业,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 调整现行教材内容

在新的病理教材未出台的情况下,应针对现行教材中那些临床中用不着的抽象、深奥的理论性内容进行大胆的剔除,避免学生因文化基础、理解能力较差而出现听不懂导致厌学的现象,病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上,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讲授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常见病的基本病变上。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病理生理学的课时比例较以往应适当增加,重点放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缺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内容上。

3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中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应与改进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通过多种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借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1 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使深奥、概念抽象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技术联系更紧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就病理学而言,临床病例、日常生活案例、病理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只要是与病理学内容相吻合,均可引入教学之中。

3.2 强化精讲点拨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大胆删除本专业内容中偏难、偏深又与临床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尽量将授课内容概括、精减。如讲心力衰竭时重点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诱因、机体的代偿及功能变化,而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可用两句话总结为: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各部分舒张收缩活动不协调。对于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诱因应着重强调,如对心力衰竭病人输液应严格控制滴数、输液量,适时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到的知识立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职业自豪感。

3.3 注重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内容繁多,病理变化复杂,对于有联系的疾病、病变,教师可预先制订详细的讨论提纲,找出病变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对大、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可从病变性质、好发人群、病变范围及好发部位、X线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此外如肿瘤、组织的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等均可以列表的形式予以归纳总结,使知识要点更有条理、更简洁,特征性的病变更加突出,方便记忆。

3.4 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病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病变有大篇大篇的文字性描述,而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地将枯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感性认识,再由病变紧扣临床联系,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病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能极大加强。

4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强化实践性教学亦应成为适应与改进的重要措施。

4.1 调整充实实验教学课时与内容

根据新计划、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临床实际应用,对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比例进行了调整,大幅度的删减病理学实验课时,针对临床护理特点开设了空气栓塞、水肿、休克、缺氧等动物模型的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理分工协作的能力。

4.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应用总论的一般规律解释各论的特殊规律,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即提出护理诊断),讨论解决的办法(即护理措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在护理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拉近医学基础和护理临床的距离,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地、有目的、有效率地学习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