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案例 “把”字句 PPP模式 交际法 任务型教学法

一、引言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关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不同课型、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法不同,目前较为流行的有“PPP模式”、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所谓“PPP模式”,是目前最普遍的教学模式,由展示(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表达(production)三部分组成,因此也称为“3P模式”;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经掌握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方法。

研究教学模式如何应用于教学的直观途径是案例分析,“把”字句作为留学生的习得难点,对其教学方法的探讨十分必要,然而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主要集中于对综合课、听说课、词汇教学等的研究,对“把”字句的专项分析较少,因此笔者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北京语言大学“初级教学演示――‘把’字句”为材料,对真实的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并分析,形成本文针对“把”字句的专项案例分析。

二、案例定位

1.课型:汉语精读课;

2.学生等级:水平较高的初级学习者;

3.教学内容:“把”字句;

4.学生数量及情况:6位来自不同国家,混合班的学生;

5.教学时长:17分钟;

6.教学步骤:导入语法点――讲解――练习。

三、教学内容

(一)教学重点及实现过程

该案例主要教学内容为“把”字句,通过“导入、讲解、练习”的思路教授“把”字句“S+把+O+V+了、S+把+O+V+RC、S+把+O+V(在/给)+RO”三种结构。课堂环节通过目前第二语言课堂教学领域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PPP模式”来呈现,由展示(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表达(production)三部分组成:

1.展示(presentation)(用时约4分钟):用“学生喝水”的动作,通过不同的问题引入“她喝了一瓶水、那瓶水她喝了、她把那瓶水喝了”三个句式,进而自然流畅地讲解了因“话题不同,句式选择不同”的情况,随后用学生熟悉的母语讲解了“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包含的要素,最后通过“用例句理解结构”的方式呈现出本节课重要结构,完成语法展示阶段的教学。

2.练习(practice)(用时约4分钟):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采用交际性练习的方式通过问学生“你把功课交给老师了吗?”引导学生输出,练习“S+把+O+V(在/给)+RO”结构,并适时纠正。期间,教师采用合唱与独唱相结合的方式,单独叫学生回答问题后又领读,在保障开口度的同时不断重复,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该语法句。

3.表达(production)(用时约9分钟):练习过后,教师通过发出指令――做动作――提出请求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交际目的。教师首先让每位学生拿出信用卡,后分别让不同学生遵循“请把信用卡交给我”的指令完成动作,后问其他同学“他做什么了”引导学生输出,使用“把”字句,最后通过问学生“你想不想要?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请sb.把N还给我”,使用“把”字句完成交际目的。

(二)讲解方式

教师放弃人为的“教科书语言”,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以话语为基本单位,以交际为主要手段,将功能与结构融合在话题之中,多次循环,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把课堂教学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践行了交际法的教学主张。主要采用以下讲解方法。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通过例句理解语法结构,如:通过“他把水喝了”理解“S+把+O+V+了”;通过“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理解“S+把+O+V(在/给)+RO”等。

2.任务原则、交际原则、意义原则相结合:教师给学生真实的情景和交际任务,通过问问题、做动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后引导输出,如把书放在桌子上问学生“我做什么了”,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同时完成交际任务。

3.采用引导式教学:老师以问答法贯穿整个课堂,其讲解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疑问句,引导学生回答,尽量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说话机会留给学生,提问还能刺激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说汉语的积极性。

4.合唱与独唱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中大部分例句由学生单独回答以后教师领读,在重复中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5.采用情景教学法:讲解“把”字句表祈使作用时,直接放在情景“请把信用卡给我”中,并完成动作,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理解该功能。

6.适当运用学生母语:讲解“把”字句的语法义与使用特点时,教师采用英文讲解,减少了学生理解语言本身与“把”字句语法特点的双重压力,让学生轻松理解并记忆该语法点。

总体来讲,该教师摒弃枯燥难懂的语法点解释,使用学生母语帮助学生理解,并且给出具体丰富的例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语法结构。该教师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语法结构本身的抽象讲解上,把抽象难懂的语法变得简单易懂,圆满完成了语法的讲解。

(三)练习方式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第二语言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任务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激励、动员学生学习的作用。本案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通过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来促进语言习得。其主要采用的练习方式及作用如下:

1.采用“真实任务”练习:一部分学者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和“教学任务”。真实任务是指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教学任务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有意识地设计的与真实任务有相似性的活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把功课交给老师”“把信用卡给我”等生活中的真实任务,把学生融入到真实环境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加入题外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满堂灌”,可以通过一些“题外话”来调节、活跃课堂气氛。本案例中,该教师在收集信用卡及还给学生物品时,通过拿信用卡、背包等方式用动作参与到情景中,加之夸张的表演,提高了情景的真实性,增强了课堂趣味,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该教师对于课堂的总体掌控很好,课堂氛围放松,没有压抑感,肢体语言丰富,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

该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环节中始终掌控全局,收放自如、灵活多变。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自我感知学习为主,在多次重复及互动学习中自然习得,教师只负责引导、答疑和启发,避免让学生对教师或范本产生依赖,是成功的练习范式。

四、总体评价及个人建议

该教师博采众长,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角色中并进行输出练习,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PPP模式”过于重视语言形式的缺陷得到了弥补。“PPP模式”形式与内容失衡,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存在缺陷,该教师与交际法的结合增加了内容、功能在教学中的比例,引入真实情景让学生身处其中,使得汉语教学更加充实而不空泛,灵动而不枯燥。

该教师在语法点讲解、课堂呈现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处理得当,值得学习,但笔者认为该案例依然存在练习形式单一、重复过多、学生之间互动不足的缺陷。王燕(2005)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中指出,“要增加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互动,把学生分小组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充分调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语法知识的再组合和创新使用”。Willis(1996)也提出了任务实施框架:任务前(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中(任务、计划、报告)――任务后(语言形式的分析与练习),强调语言输出。针对该案例练习形式单一的缺陷,应该增加任务型教学法中对团队任务的操练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语言的能力,丰富练习形式。具体如下:

1.把学生分组,每组三个人,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每组尽可能多地写出与布置房间相关的词汇和句式。

2.教师布置任务:每组三人,一人是房屋主人,负责发出指令(强调用“把”字句);一人是搬运工,负责按照主人命令执行任务;一人以“搬运工做了什么”为题,进行结果汇报。

3.教师发放房屋、家具等的图片道具。

4.开始执行任务。

5.教师做好活动记录,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反馈。

五、结语

着眼于真实课堂,笔者结合“PPP模式”、交际法、建构主义理论对其教学重点、实现过程、讲解及练习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任务型教学法出发,提出教学建议。从细节出发,分解的课堂实例有利于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进而间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但本文视角过小,收集材料方面存在缺陷,也没有明确指出该教学案例的主要亮点及缺陷。笔者希望在以后的相关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对“把”字句教学针对性的分析,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星.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预科班我都做对

了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张辉.汉语综合谋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D].北

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廖巧云.交际教学法的应用・问题与思考[J].济南:山东外语教

学,2002,(3).

[6]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实务》 应用

一、引言

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使国际贸易格局和贸易政策措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贸易方式不断涌现,国际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变得愈来愈紧密。中国作为世界影响力极大的国家之一,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对世界贸易格局、全球贸易经济、中国自身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与国际经济贸易接轨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对外经贸专业人才,系统了解并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交易条件、交易流程、交易方式和当中所涉及的各项对外贸易法律法规。

为适应这一需求,国内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对外贸易)专业,为培养适应中国对外贸易人才奠定了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对外贸易)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易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各项交易条件、对外贸易中业务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外贸结算单据的缮制、报关实务的操作、国际贸易方式、业务谈判内容、策略与技巧等内容。内容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英文专业术语的掌握运用、商务信函的撰写、外贸单证的实际操作、商务磋商口语的操练,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英语基础、实操能力、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专业学习效果。

二、对“案例教学法”的来源、含义及意义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商学院(HBS),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沿用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哈佛商学院(HBS)倡导“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案例内容,不寻找案例最终答案,而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判断能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哈佛商学院培养人才的质量,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显示了“案例教学法”的重大作用和强大生命力。

“案例教学法”可以简单地概述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案例的分析运用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探索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对满堂灌输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一种革新,是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贴近鲜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式。

1.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国际贸易实务》内容涵盖对外贸易的方方面面,从贸易磋商流程到外贸单据的缮制,从外贸名词的理解到外贸法规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艰巨的任务。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满堂抄笔记”已然不能被当前“90后”学生所接受,他们希望更多地、更直接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既希望摆脱枯燥乏味的条条框框理论知识,又期盼能通过一种特殊、有趣的方式掌握重要的外贸理论知识,进而进行外贸函电和商务谈判的学习。因此,“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课堂中的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沉闷的传统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收到极好的学习效果。

2.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判断、总结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味地讲授知识,而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哈佛商学院认为“Teaching≠Learning(教≠学),即,Teaching教授销售商品,不能保证学生购买,Leaching学生需要商品,学校也许能够提供”。要想学生真正学到课堂知识,必须使学生参与,发挥想象力、思考力,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和判断总结能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即“Teaching=Learning”。

实践证明,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安排上,以“5分钟的讲解+5分钟的案例引入+15分钟的分析讨论+15分钟的发表意见+5分钟的总结评价”比“30分钟的讲解+15分钟的题海战术”所收到的效果要强上几倍。

3.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提前进入“国际贸易”角色,拉近与实际的距离。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只是从书本再到书本的模式,很难让学生拉近与实际工作的距离,经常出现“课堂掌握,课后模糊,工作忘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案例可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工作,进而关注学习。通过案例,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进行角色转换,想象自己在案例中身处办公室撰写函电、码头处理装运、银行处理单据议付、保险公司处理赔偿等真实情景。一来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二来日后工作有“熟悉感”。

4.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贴近现实。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难免涉及贸易理论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适当地以“案例”加以分析,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由于课堂上所列案例都是在实际操作中常碰到的情况,理论知识因此而变得不再书本化而更为贴近现实化。

如笔者在讲到“国际贸易惯例《UCP500》中的第4条规定时,理论知识为in credit operations all parties concerned deal with documents,and not with goods,services and/or other performances to which the documents may relates(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他有关行为)”时,列举了以下案例:

我国某出口公司向国外进口商出口商品,使用远期信用证结算,我方按期发货交单,单到开证行后,进口商以T/R借单方式先拿走货运单据,并提取了货物,提货后发现货物有短少,因此要求开证行以此为理由向出口商拒付。问开证行能否拒付?结论是银行不能拒付,理由是出口商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议付时只看单据。

通过此案例,学生对于《UCP500》的第4条惯例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也使得原本抽象、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现实化。

三、对“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应用的研究

1.案例资料的搜集、挑选、编排。

合适的案例资料,是有效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得相应的案例资料并不是难事。然而,授课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网络和书本资料,而必须在网络、书本现成的资源基础上进行分析、筛选,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编排。采用最适合学生水平、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

比如笔者在讲授合同的拟定内容时,结合学生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场所——广交会进行编排案例。实际案例如下:

2012年4月25日,中国潮州某陶瓷公司Chaozhou Daming Ceramic Co.,Ltd与来自美国某贸易公司USA Overseas Trading Company在广交会进行会面,通过交换名片、查看样品、业务磋商,双方对于商品(item No.AB123)的各项条件达成一致的意见,请根据提供的交易条件代替该陶瓷公司业务员拟制一份业务合同。

通过这种真实性的案例背景材料,学生很快掌握了合同的填制技能,同时对于以后工作也有了一份熟悉和期待。

2.“案例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案例教学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个案例活动,从准备、讨论到发表意见,都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授课教师从挑选案例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到总结案例,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有效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

3.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多种教学方式。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反复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比如文字案例,将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因此,授课教师应注意结合课程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视频案例、实操练习案例、讲座案例,等等。

如:在讲解建立业务关系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客户名片一张,要求学生根据此名片,给客户撰写一份“要求建交”业务信函。通过这种实操练习案例,学生很快掌握了撰写信函的技巧。

4.避免过分注重“案例教学法”结果,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不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给学生提供足够自由的空间发挥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哈佛提供的案例与一般学院提供的案例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学院提供的案例都是事先准备好分析答案,而哈佛提供的教学案例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案例分析的结果往往只是一个中间产物,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因此,授课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应避免过于注重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否准确,而应该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只要学生参与其中,分析有道,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5.“案例教学法”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活动,授课教师应积极做到“教学相长,教学相融”。通过精心编排的案例,让学生形成小组,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并从中体验合作的魅力、参与的趣味、发言的激情、倾听的乐趣。一个个案例活动的开展,如同一首首合唱的歌曲,只有参与人精心准备、踊跃参加、积极配合、无私奉献,才能最终共享其乐。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才能最终得到锻炼和提高。

6.“案例教学法”需要双师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

《国际贸易实务》融贸易理论知识、专业英文知识于一体,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各个流程,同时还要懂得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如信用证章节,既要懂得信用证概念、流程,又要懂得如何审阅英文信用证,还要懂得如何根据信用证要求缮制英文单据,甚至要掌握如何撰写催证、改证、延证等相关重要英文信函。研究发现,商务英语(对外贸易方向)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更能胜任《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

四、结语

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最终回归于实践。因此,“案例教学法”是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堂实践活动的微型表现。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应用中发挥着极其有效的作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的专业授课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将“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国际贸易实务》的应用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张亚芬.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王冉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之创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2)(总第90期).

[3]王青梅.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调研报告.中国西部科技,2009(7)(总第1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