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设备制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设备制造范文1
关键词:机电成套煤机设备职工教育培训
自2007年以来,兖矿机电被集团公司列为第三大主业,承担起建设山东省成套煤机设备基地的重任,煤机制造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复杂多变的企业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向以人为本转变,将员工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置于事关企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地位。
一、兖矿机电成套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概况
兖矿集团机电设备制造厂建厂于1972年,是集煤矿机电设备研发、制造、大修为一体的国家行业二级企业。厂区占地1000余亩,年产销能力15亿元,拥有职工3500余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占25%,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70余名,高级技工800余名,有88名职工获得了“国际焊工”资质证书。企业为兖州矿区机电设备及配件的生产制造中心、综机设备制修中心、计量检测、理化试验和无损探伤检测中心。企业相继获得全国煤机行业双十佳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山东省煤炭系统科技创新优秀单位、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序曲
2006年7月,在兖矿集团召开的山东省管企业负责人会议暨自主创新经验交流会之际,与会代表莅临机电设备制造厂参观。一批代表国内领先水平的8500型液压支架、132型半煤岩掘进机和矿用3300伏组合开关、系列化移动变电站,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一刻起,一个宏大的构想产生了……“要依托煤业优势,加快发展煤机制造业,进入山东名牌企业100强……”
2、创新
2008年5月,邹城市在经济开发区海外产业园举办2008年中国(邹城・兖矿)矿山机电产品博览会,展出了高端液压支架、移动变电站、井下巷道矸石填充机、掘进机、组合开关等30多种煤机产品。有的客户当场签订了3000多万元的产品制造订单。许多同行赞叹:“兖矿机电这几年发展太快了,是全国煤机行业中一匹黑马。”
3、奠基
2008年5月,兖矿集团创新工作现场会在兖矿机电召开。集团公司决策层领导、五大专业化公司领导及基层200多名矿处负责人,列队参观了兖矿机电各生产车间。厂党政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作为山东省100个重点项目之一,2009年5月投资5.6亿元、省内规模最大的兖矿煤机装备制造基地举行了开工仪式,于2010年5月18日召开了投产剪彩仪式,新工业区进入试生产阶段。
二、审时度势、措施得力,打造机电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1、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
兖矿机电大力实施“重人才、抓研发、搞革新”、“名牌工程”等发展战略,企业逐步驶入发展快车道。2007年7月,兖矿集团调整发展战略,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作为“三大主业”之一重点发展,并启动了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企业提出了2到3年跃升为山东省煤机行业排头兵、5年进入全国煤机行业前十强的发展目标,规划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的煤机制造企业。
2、把研发体系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
按照资源配置系统优化的原则,着力培育产学研结合的“三级研发体系”,在产品研发方向上,着力突出“三个主攻点”:一是国内主流、高端应用理论和煤机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应用;二是开发国内独有的产品和技术;三是优化完善现有煤机产品技术或进口产品国产化,使新开发产品技术晋档升级。
3、把人才工程作为科技创新的保障
兖矿机电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实行“项目奖金池”制度、“宽带薪酬”制度,加强对科技人员的管理与技术工作考核。实施“工程师再造工程”,建立了技术人员快速成长的“绿色通道”;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办硕士研究生班、本科学历再教育脱产培训班,还分期分批组织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到加工设备厂家进修培训。济宁市煤炭系统优秀人才、兖矿集团第七届十佳青年称号的张佃龙,矢志于科技研发,获得4项专利成果,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4、把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作为科技创新的手段
严抓内部管理,通过优化工艺,使产品原材料、电耗等原材料综合利用率达到95%。坚持比价采购,对于大宗钢材实行与供货方滚动结算,降低采购成本。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应收款项预警机制和清收终身负责制度。企业与神华集团、保利集团、同煤集团、鄂尔多斯等30多家国内知名煤炭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具有为矿井工作面设计技术方案、配套制造采煤所需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生产操作指导以及设备售后维护修理等综合能力。
5、把增强竞争实力作为科技创新的目的
目前,兖矿机电掘进机形成132、135、160型等5种系列产品,132半煤岩掘进机在含硫化铁结核等复杂的工作条件下,连续三个月掘进进尺超过600米,刷新了同类工作面掘进效率。矸石充填机填补国内同类产品空白,获得两项国家专利。液压支架具备从薄煤层跺式支架到综采放顶煤重型支架40多种型号生产能力。成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600型液压支架,开创了国内1米以下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先河。近年来,共有3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拥有13项国家专利。液压支架、皮带机、矿用变压器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三、基地创建、以人为本,不断强化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兖矿机电在机电成套装备基地建设中,职工教育培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成套煤机制造快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为人才理念,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复合型”的高素质的“四有”职工队伍,站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上,职工教育培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1、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根据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不同时段的教育培训计划。科学设计教育培训的项目和内容。围绕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培训能力等,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等几个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2011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61期,实际培训员工4101人次,完成培训计划的116%。
2、树立“终身学习化”理念
兖矿机电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和“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紧紧围绕成套煤机制造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工作重心,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以提高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建立学习型企业为目标的员工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体系,并在企业上下推行了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是第一车间;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第一道工序;职工教育培训教师是第一专家“三个第一”理念,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3、制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激励措施
兖矿机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和各分厂工作绩效考核,并与年终分配挂钩;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培训和技能培训,并形成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在成套煤机制造基地建设中,企业上下形成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
机电设备制造范文2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特点、发展
农业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等发展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正在实现绿色发展。
1.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
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我国的一些农机企业主要是应用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设计重复的现象比较多,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足等。这些都会造成农业机械型号比较杂乱,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足和农业机械整体的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目前,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特点,可以总结为:
1.1.具有稳定的功能结构
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但是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功能结构都比较稳定,具有比较小的复杂程度。这种特点,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发挥良好的稳定性能,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播种机,组成部分包括机架、排种单体、覆土器、地轮、开沟器、传动系统、镇压器等。因为播种机型号的不同,所以应用的这些部件的结构参数和类型也不相同。但是,这些不同的产品,使用功能是基本相同的。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农业机械的模块变形设计和技术参数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少发动机的噪声。
1.2. 具有比较多的结构类型和型号
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农业机械还具有一个特点,就是结构类型和型号比较多。同一种农业机械设备,具有很多中不同的型号和结构类型。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生产设备,实现农业生产。例如,农业机械中的播种机,根据使用作物品种和农艺特点,可以分为穴播机、条播机和精密播种机等不同的型号。按照播种机的不同工作原理,又可以划分为气力式播种机和机械式播种机。根据播种机的不同作业幅宽和配套动力,可以划分为单体播种机、2行、4行、6行和8行播种机。
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农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因此,在新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以绿色设计为主要思路,根据农业机械的使用功能进行制造。实现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绿色发展,农机企业可以:
2.1 .保证生产零件的回收利用和可拆卸
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绿色发展,可以增加机械设备的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可拆卸性和可维护性,在制造以对环境的污染作为设计的参考之一。实现对不同机械零件的优化组合,实现最大化的效用和最小化的资源浪费。例如,在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对特定范围内的不同规格产品的功能差异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些列的相应功能模块。通过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经过组合构成不同的机械产品,满足农业生产中的不同需要。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农业机械设备中产品规格、生产成本和设计制造周期等因素之间的问题,还可以为农业机械设备产品的快速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而且,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发挥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2.2. 利用节能环保的制造材料
实现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绿色发展,选择的机械设备制造材料也十分重要。在农业机械设备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中,选择绿色环保的制造材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例如,农机企业在选择机械设备产品的制造材料的时候,应该最大化的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避免使用一些有毒、有害或者一些比较贵重的稀缺材料。同时,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应该做好机械设备制造材料的分类管理和对一些废弃或者边角材料的回收利用工作。保证农业机械设备产品使用节能环保的制造材料,可以减少农业机械设备应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2.3. 应用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节能环保理念提出之后,应用比较广泛的能源,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目前我国农机企业在制造农业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用的机械动力大部分都是由内燃机提供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内燃机提供动力的时候,会出现比较大的噪声污染、存在热排放和废气污染,一次性能源的消耗较多等。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选择电能、植物油、太阳能、天然气和氢气等清洁能源,可以降低一次性能源型消耗,避免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农机企业应该加强对发动机环保化学方面的研究,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以减少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等。
3 .实现绿色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要求
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实现绿色设计和发展,需要遵守一定的设计方法。例如,在实现机械机节能环保设计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关的节能框架和理论知识,应用不同的模型和一些通用工具和算法,保证机械设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农机企业要有足够的支撑技术,例如绿色制造数据库、绿色资源计划、评价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最重要的是,在制造的过程中,应该绿色技术。
4.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正在逐渐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量使用,需要农机企业结合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根据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政策要求,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绿色发展,才能适应不断增长的农业生产要求,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机电设备制造范文3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造价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在整个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造价控制是贯穿始终的基础性内容。安装过程中步骤复杂,涉及到很多系统及项目的安装,如发电机、水轮机的安装,机械设备及辅助设备的安装,起重设备及运输设备的安装,电气一次设备和电气二次设备的安装,照明系统、金属结构、消防系统、通风空调装备及通信系统的安装等诸多内容,对于使用的技术有极高的要求,而且有众多的管理部门参与其中,使造价控制工作极其复杂。
一、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组成与特点
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造价主要包括设备费用、安装费用和相关的管理费用三部分,在工程造价中安装费用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安装工程在某些方面与土建工程较为相似,同时还存在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安装工程涉及到的材料多样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所需的工程材料不仅有多种品种,而且有不同规格,同时,所需材料通常有众多的品牌以供选择。如用于给排水系统的阀门有多种形式,包括截止阀、闸阀和蝶阀等,而且规格非常多,这三种阀门的使用功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对于某些非工业工程来说,有时任一种都可以使用,而且即使是同一种阀门,其连接的方式及材质又都有所不同,即使规格与型号都相同,其生产厂家和产地也不同,导致价格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施工工艺、方法与使用材料不断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所用的材料和相关产品得到了不断的更新,逐渐取代了一些传统使用的材料与产品,而且施工的方法和工艺也不断变化,给安装工程的造价不断带来新的挑战。
(三)相较于机电设备发展速度而言,安装定额较为滞后
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使机械的施工验收相关规范不断更新,大量新型的技术与材料不断得以运用,使现有的定额标准已经逐渐滞后于实际发展,无法满 足现实需求。
(四)有较多的变更
机电设备的安装经常需要配合相关的装饰工程与土木工程展开,其本身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及特点,经常会导致设计的平面施工图纸对实际施工难以全面而充分的予以表达,在实际的施工中有较多的变更。
(五)有较多的暗敷与暗装
机电设备安装时常会出于美观的考虑尽量选择暗敷与暗装的形式,在安装工程的竣工验收中,现场无法对安装使用的材料及其规格直接加以展示,给验收中对于施工实际和设计规范的相符度验收造成困扰。
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工程设计
在对安装工程的造价有影响的众多因素中,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如果工程设计不科学、不合理,选用的工程材料及设备不合适,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及职业素质有所不同,常有设计人员向施工方“推选”一定品牌的材料或设备以获取自身利益,无形中增大了工程的造价。
(二)施工单位的影响
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与技术水平对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有重要影响。在目前的安装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给工程造价带来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工程合同订立时对于部分条款不加以规范化和细致化,为施工方在后续施工中预留下“漏洞”,使工程造价远高于工程的预算。(2)施工方在对工程进行预算、阶段性结算或者在工程完工后进行结算时,出于利益考虑将计算定额工程量的规则及子目套价故意加以曲解,充分利用定额中存在的活口获取自身利益。(3)取费的标准不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对工程等级的划分及施工方资质等级故意忽视,将低类进行高套,使工程造价增加。(4)目前对于安装工程材料的价格没有准确的定量,通常是按照市价执行,进入计价表前需建设单位进行价格的认定。在施工中,施工方有时会出于私利采用低质而高价的材料,不仅增加了工程造价,同时也掩埋下工程质量与安全隐患。
(三)施工中对设计的修改使建设内容增加
在施工中设计变更现象与签证问题难以避免,对于相应费用的处理及控制,会对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产生直接影响。
三、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成本控制,明确工程设计的标准规范
在进行安装工程的设计时,将价值工程应用到设计方案的优化与选择中。同时,贯彻限额设计的原则,推动设计单位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要考虑经济性原则。最后,要将设计标准及规范予以明确,加强设计工作中的规范与标准设计意识。
(二)对于设备与材料的询价体系加以有效应用
安装工程涉及到诸多材料与设备,它们的价格对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对其价格进行有力的控制,可以大幅度降低造价。对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可以选用招标的形式,从服务、报价水平、售后及优惠等诸多方面对材料及设备供应方加以考察比较,获取最优价格。
(三)对变更签证严格把控
要严格按图施工原则展开施工,在需要进行技术变更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标准层层把关,对变更签证进行严格把控,力求预算造价的实现,这一点也是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造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造价人员的职业素质对预算编制有重大影响,不仅需要提高其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对其综合能力进行提升,这是由于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复杂多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造价人员业务及素质的不断创新。
(五)加强竣工结算管控
竣工结算是安装工程造价的最后关卡,需要严格把控,管理部门不仅要对工程量复核,对变更和现场签证加以核查确认,同时还要对施工的质量与工期进行评定,以核实的工程量、单价及取费标准为基础,进行结算造价工作,按合同的要求展开后续的处理。
机电设备制造范文4
技术领先 产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七星电子是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的领先企业,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国际国内著名厂商、科研院所合作,同类产品性能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生产的扩散系统、清洗系统、气体质量流量计等集成电路工艺设备已成功装备多条集成电路生产线,产品已在国内6英寸IC生产线得到广泛应用。在混合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开发能力、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试验设备的配套及数量等方面居于国内前列。同时,公司从产品结构、配套能力、产品实物质量、品牌效应方面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七星电子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8英寸立式扩散炉和8英寸清洗设备生产能力的公司,生产的8英寸生产线设备开始进入国内主流IC生产线。公司目前正进行12英寸90/65纳米清洗机、扩散炉和质量流量计等集成电路设备的研发。七星电子所生产的扩散设备和清洗设备均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的关键设备,产品用量大,技术含量高。公司开发的清洗设备产品已在集成电路生产线、集成电路材料、光电子行业和电力电子行业上得到了应用。
自主研发 为国防和航天事业作贡献
七星电子在混合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生产经验,通过承担军品科研任务形成了丰富的技术储备,产品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高精密、高可靠特性以及能够达到特定的技术指标等等。公司在国内军用混合集成电路以及高精密阻容元件的生产上,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拥有九条生产线符合军工生产标准,生产的混合集成电路、高可靠高稳定电阻器、固体钽电容器、石英晶体器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行业。公司还在军工科研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为中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2006年被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及信息产业部三部委联合评为“十五”军用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先进单位,获得信息产业部授予“军工电子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信息产业部军工电子局还先后多次对七星电子成功研制“集成电路设备工程”给予了奖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先后对七星电子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及“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各种奖励,肯定了七星电子为中国航天事业中做出的贡献。
政策支持 市场前景良好
机电设备制造范文5
关键字:R&D国际化; 改进的拉开档次法; 评估
Evaluation of Electronic and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on panel data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China
ZHANG Hong ,WANG Daoping1 ,ZHOU Chao1,ZHANG Zelin2
(1.College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 2. College ofEconomics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 Since electronic and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D InternationalizationI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 and region .how to conduct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Firstly,The paper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lectronic and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D capital, organization, activity and output. Then, An improved Scatter-Degree approach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the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China.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electronic and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ur country were putforward by comparing and analysing the results both horizontally and longitudinally..
Keywords: R&D internationalization,;Improved Scatter-Degree approach; Evaluation
1 引言
R&D国际化是指R&D资源和活动的跨国界行为。R&D国际化的兴起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国家或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对R&D国际化把握得好,可以对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把握不好,也可能对一国的科技、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1]。随着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已成为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来看,比较普遍的是从整体上对所有企业R&D国际化活动进行评估[2]-[5],少有专门针对具体产业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出现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专利技术、技术诀窍、许可证跨国交换活动,外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亦在国内设立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开发公司,建立国际技术联盟,签署R&D合作,实施研发项目合作等R&D国际化行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实施R&D国际化战略,有利于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水平的评估是其进行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的前提,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鉴于此,本文拟运用一种完全基于数据挖掘的综合评价方法——改进的“拉开档次法”,客观、透明、不含主观色彩对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R&D国际化水平进行考察,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评估其国际化水平,以期为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强度,吸收更多的国外资金和促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改造升级、迅速融入全球技术创新网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 改进的“拉开档次” 综合评价法
“拉开档次”法[6][7]是一种通过最大限度地体现被评价对象之间差异的方法来确定不同的权重系数,对各年的指标值进行客观、透明且不含主观色彩的综合评价或排序。
设评价指标 的线性函数 为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式中 是 维待定的权重系数向量, 为被评价的状态向量,其构成的矩阵为 。对于给定的原始数据 ,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得出矩阵 。
令 其中 因此得综合评价函数为,“拉开档次”法确定权重系数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各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即是求权重系数向量 ,使得 对 个系统取值的方差尽可能的大。
而变量 按 个系统取值的构成的样本方差为
注意到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可知 ,把 代入得 ,其中 。
限定 ,求上式的最大值,也就是求 ,使得
对于上述数学规划问题,当 为 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标准特征向量时, 取极大值。这样我们根据矩阵 求出 ,得出 的特征值和标准特征向量,取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评价函数 ,比较这 个 值, 值越大表示其综合价值越好。
通常为便于比较,传统的“拉开档次”法会把上述 值进行平移放大处理,但当有多组 值时,这样处理得到的值只能进行“纵向”比较,各组值之间并不能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而本文的R&D国际化评估是从资金、机构、活动、产出综合来衡量的,为便于通过评分值直接比较这四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改进的“拉开档次法”按以下公式[8]将原始得分值转换成百分制形式:
其中 表示第 年评估对象的百分制得分值, 为第 年评估对象的原始得分值,
为对应几个原始得分值中最大的得分值,为对应几个研究对象原始得分值中最小的得分值,经过这样处理之后每个指标的取值区间为[0,100], 然后对转换后的得分值进行排序, 即可对各评估对象进行横向综合评估比较。
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R&D国际化是指某一国外主体在该国开展R&D活动,创造R&D产出的水平与从该国“走出去”的主体在国外开展R&D活动,创造R&D产出的水平之和[2]。鉴于目前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海外R&D总体水平较低且缺乏相关数据统计资料,本文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进行评估时主要针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在我国的R&D行为,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R&D资金国际化、R&D机构国际化、R&D活动国际化、R&D产出国际化四个层面来分析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水平的评估内涵:
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资金国际化:
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科技机构经费是评估其R&D资金国际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因为资金的筹集与支出影响着企业的科技与研发人员数量、开展科技活动的能力。本文还选取了技术改造、引进、消化吸收支出额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作为评估指标,严格来讲这几个指标不属于研发活动的主要内容,但它间接表明了企业研发能力的强弱以及利用国际研发成果的能力,对进一步的研发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机构国际化:
企业中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机构人员数量相当程度地决定了R&D机构国际化活动的质量;另外外资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科技机构数也是R&D机构国际化评估的主要指标。因此本文选取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技机构人员数量、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企业科技机构数这四个指标来评估R&D机构国际化水平
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活动国际化:
企业R&D活动国际化主要指其涉外研发活动。学者们普遍认为专利申请数能较好地反应R&D活动的水平,但是,专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中间产品,它反映了新技术知识,却没有反映新知识是否有经济价值。许多学者指出了专利在衡量R&D活动时的诸多缺陷,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会申请专利,不同专利的经济价值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本文还引入了更为直接的衡量R&D活动水平的指标——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和科技活动项目数作为补充。
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产出国际化:
本文选取了企业的专利申请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科技活动项目数作为R&D活动国际化水平的评估指标,但是这些指标无法鉴别R&D活动的产出。因此本文选取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工业总产值这三项指标评估R&D产出国际化水平。同样的为了避免指标的重复计算,没有把企业R&D产出的相关指标占全国相关指标的比重等指标纳入评估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评估指标如图1所示。
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的综合评估
4.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本文选取2004~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类大中型三资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运算。作为R&D国际化的评估这里需要指出,中国目前的相关统计并没有包含所有的外资企业,按大中型工业企业(三资)的口径来衡量,在统计分析上有一定程度的低估。
为了使不同的指标能进行比较,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即取
其中 为 的均值, 为标准差。结果如表1-表4所示:
4.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的评估:
(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资金、R&D机构、R&D活动和R&D产出国际化评估
由表1得R&D资金国际化无量纲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为:
(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的综合评估:
由表1-表4数据可得R&D国际化无量纲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 ,令 ,由matlab7.3编程得到对称矩阵 的特征值 及对应的标准特征向量 分别为:
4.3 结论:
通过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R&D国际化评估结果汇总表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可得结论如下:
1)从“纵向”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R&D资金、机构、活动及产出国际化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趋势是增加的,反映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吸引的外商R&D投入稳步增长,外商R&D机构的实力从“数”和“量”上都得到了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发明创造活动日益活跃,产出也不断增加。
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R&D国际化水平的也是逐年提升的,2008年以82.9228分名列第一,这既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合作趋势不断加强有关,更与我国近年来采取各种倾斜政策吸引外商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R&D资金投入占到整个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资金投入的比重还是不太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3)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2003年R&D机构国际化和产出国际化得分高于R&D国际化综合得分,说明该年R&D机构和产出国际化水平要好于R&D国际化总体水平;同理可知,2005年R&D资金和机构国际化水平要好于R&D国际化总体水平;2006年只有R&D活动国际化水平要好于R&D国际化总体水平;2007年R&D资金、活动和产出国际化水平要好于R&D国际化总体水平;2008年R&D机构和产出国际化水平要好于R&D国际化总体水平。
4)各年的R&D资金、人员投入对应的活动及产出效率是不一样的,相对2006年的效率最高,R&D活动得分比资金和机构得分分别增加了9.1466、11.5618分,主要是因为新产品开发项目大幅的增加,但R&D产出提高的幅度不大,这提醒管理层应注意调整R&D投入的方向,加强对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管理;2004年和2005年R&D活动得分相比资金、机构的得分均下降了,另外比较这两年的数据相比可以发现,2004年的R&D资金及机构国际化得分比2005年的高,但是R&D活动、产出得分却更低。由此可以说明,这两年特别是2004年R&D投入未能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这也提醒企业应加强R&D的预算及资金分配的控制,从而提高R&D投入的效率。
5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吸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R&D投资,以提高其R&D国际化水平,建议如下:
1)成立专门负责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对在华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R&D国际化行为进行协调、管理,集中解决相关问题,在战略和规划上做出安排并进行政策研究;
2)完善相关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使人才成为吸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的重要因素。当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R&D国际化投资之所以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这个领域具有优势地位,而相关研发人才的不足以及招聘上的限制是其国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最主要的障碍。为此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鼓励技术参与收益分配,实行技术发明人持股制度,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重视并加大对国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人才的吸引力度,对优秀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R&D人员,在户口、出入境、子女上学、收入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3)政府采取相应的产业倾斜政策,引导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外资企业提高在我国R&D国际化水平。具体的措施包括:提供贷款担保、对外国研发机构所需购买或租用的土地给予进一步的、对外资机构所需的进口设备和配件给予免税,并简化审批手续,学习新加坡、印度等国吸引外资研发机构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经验,如对研发机构向国内其他企业转让技术免征营业税,对研发机构所得税给予比生产性企业更长的免税期;取消不必要及不合理的限制,给予外资研发机构以国民待遇;加强内外的宣传力度,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减少企业R&D国际化的交易成本;突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制定法律明确产权归属,规范技术转让、转移程序等。 参考文献
[1]黄鲁成,罗亚非.R&D国际化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2]肖文,候田,林高榜.R&D国际化水平及效率研究[J ]. 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7月第39卷第4期:161-170
[3]鲁桐. 企业国际化阶段、测量方法及案例研究[J ] . 世界经济,2000 ,(3) :9 - 18.
[4]邱红.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评估及案例分析[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17):9-13.
[5]谢光亚,高飞.中国通信制造业研发国际化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 ].未来与发展, 2008年第12期:7-11
[6]郭亚军.一种新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2,5(2):50-54.
[7]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7:126-127
[8]朱承亮,岳宏志,李婷.中国西部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9期:173-176
[9]Schumanetal. Measuring R&D Performance [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5,5(6).
[10]Daniel Sullivan.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 Firm[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4 ,25.
[11]elch , Lawrence , Luostarinen R. Internationalization : Evolution of a Concept [J ] .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1988.
[12]赵彦云,张明倩.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5:23-30.
[13] 孙道军,王栋.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下区域R&D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实证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6期
[14]王安宇,司春林,赵武阳. 知识生产组织模式演变及其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策略的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年第6期
[15]任海云,师萍. 企业R&D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综述——从直接关系到调节变量的引入[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2期
[16]吴林海,杜文献. 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1991~2005年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的协整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
[17]董正英,司春林. R&D项目的动态管理[ J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6):19 - 24.
[18]施建军.关于高新技术统计认识的几点思考[J ]. 统计研究,1999(10).
[19]杨列勋.R&D项目评估研究综述. 管理工程学报[J ],2002(3):325 - 342.
[20]沈娜,赵国杰. 企业国际化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 ] . 中国软科学,2001 , (10) :108 - 111.
[21]许庆端.研究与开发绩效评价在中国:实践与趋势.科研管理,2002(1).
机电设备制造范文6
关键词: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特点;发展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 近些年,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各种农业机械制造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具体到目前,农业机械设备制造阶段体现出与农业自身行业相关的特殊特点。具体体现在:
1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
1.1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受限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农业推广面不广,其原因一是后耕作面积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是农产品品种不能及时统一更新,产品质量高低不齐。三是广大农民朋友受祖辈影响手工劳作的的意识有待提高。这三方面因素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限制了农业机械设备制造。
1.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以中国特色为主 我国现在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结合中国农业自身的环境、气候等方面。由此可见,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在中国的农业上起着带动整体农业经济实力的作用。
1.3 农业机械化设备结合新科学技术 现在的农业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研制的过程中也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协同合作,在机械、电子、气象等方面寻找新的共性过程。因其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特征和需求,在工作与研究中,将“田间自动导航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农业新应用安装在自走式农业机械和拖拉机等机械上,提高了农业的完成效率、质量标准。在提高整个农业机械的舒适度后,因其自动化改善明显,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原有的速度,并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新技术。
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国内两千多家规模企业能生产3500余种产品,但关键核心部件和装置技术落后、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不足,高端产品匮乏、低端过剩,产品技术水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
国内农机具大部分技术相对简单、水平落后、同质化严重,高端与大型复杂农业装备及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精准作业与智能化产品空白点多。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机具进口依存度90%以上,我国农垦每年从国外进口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00台套,这种完全依赖进口农业装备支撑的规模化大农业生产方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暗藏着巨大隐患。大宗农机可靠性仅发达国家40%,国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可靠性分别约为330小时和70~100h,国产仅100h和30~40h;水、肥、药利用率仅国际先进水平的50%,每年多耗费柴油180多万t,直接浪费22万t农药,多消费化肥1000万t。占我国国土面积45%以上的丘陵、山地适用机械严重缺乏,机械化水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3,多数仍处于人畜力阶段,严重影响了劳动力转移状况下的农业正常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发展。
我国农机发展潜力无限,但也存在三大制约因素:一是:我国农机技术原创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支撑农机新产品开发。二是:我国农机企业科研能力弱,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创新的能力不强,研究、开发、生产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运行模式,产研、产学处于一事一议的松散合作阶段。三是:国内多元长效机制缺乏,持续创新投入能力不足。
3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
3.1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国家发展方向 中央的相关文件部署了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举措,在党的十七大中,不断强调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为了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走的更远,所以在塑造农业生产的建设上应多投入热情。
3.2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经济发展方向 为了顺应现在的农业发展趋势,规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之路,必须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农业机械设备制造融入现代化新技术,协调现在的工业发展,推动城镇的现代化建设。
3.3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技术发展方向 现在的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的发展方向是在原先的结构上进行调整后作为主线,在基础上增加相关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为农民增收同时提高国家农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发展进步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根据中国特色的农业环境为中心,寻找适应民生的、可持续生产的、适应当地环境的农业机械制造设备。在建设农业生产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的开拓实践。为提高我国的整体农业水平,提升国有农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
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是建立在原有的传统农业机械基础上,同时融合了现在的相关技术,对应具有农业特点的环境、气候、农作物等相关因素进行了成套机械设备生产的改善。我国在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中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农业机械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