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1

我们的调查活动历经2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门前的地段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于是我和吴老师指导学生设计了一份问卷,对身边的学生和家长的环保意识进行调研,学生总共收集到55位家长对学校门前环境污染的意见。此外,我们带着学生分别采访了环保所的工作人员、学校老师、家长和部分社会人士,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900多份,我们还让学生分头收集了一些清除污染物的方法。通过资料整理和数据统计,学生们发现了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1)学校门前的臭水沟经常散发出一阵浓浓的臭味;(2)学校门前废弃物较多,垃圾和果皮随处可见;(3)学校周边的商铺或小商贩经常在学校门前贩卖商品,产生垃圾。通过调查,学生们设计出一套改善学校门前环境污染的方案。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了一些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1)动手制作环保书签和环保手抄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宣传环保意识;(2)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一次有意义的清洁活动,并把收获和感受写进“给环保局局长的一封信”里。既让学生倾吐心声,又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呼吁身边的人行动起来,积极参加到营造绿色环境的活动中来,进一步关注我们学校门前的环境问题;(3)开展主题为“保护学校门前环境,从我做起”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4)通过橱窗、宣传栏和标语等方式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的相关知识,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为保护学校门前的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环境作贡献。除此之外,我们还召开了“光后中心小学门前环境污染调查汇报会”,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把调查的过程与结果向全校师生和家长代表作汇报,还展示了这次实践的成果和优秀作品。

这次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受益匪浅。学生向环保部门和周边居民提出的建议都受到了重视。目前,有关部门正采取各种方法改善我校门前环境污染的问题。

学生向学校提出的建议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从本学期起,我校在每条走廊上都增设了环保橱窗、宣传栏和标语,定期更新;在校园每个显眼的角落都摆放了三色垃圾桶,让学生学习垃圾分类摆放;每周选出“环保文明小天使”,对这些先进标兵进行奖励,并邀请他们对校内外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和劝诫。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门前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这次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制作环保书签和手抄报,撰写了多篇关于环保的文章,还在学校开展了环保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深刻的环保教育过程,震撼着学生的思想,触动了他们的心灵,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这些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已经成为光后中心小学的“文明小使者”了。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2

1.切实加强新闻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舆论监督功能

主流媒体需要敢于曝光不法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将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调动人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其中,制造舆论压力,迫使违法排污企业停止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追踪报道事件的后续发展,促进环境问题的妥善解决,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最终结果。通过一个一个环境保护的案例,主流媒体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2.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

作为新闻媒体的主力军,主流新闻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作为己任。所以,在主流新闻媒体中,需要将各种环保新闻放在比较重要的部位,每时每刻都在做环境保护的新闻宣传,从而使得环境保护的宣传达到一定的力度,进而让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人民的意识中,提高群众对于环保法律、法规的认识,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3.主流新闻媒体努力引导社会公众主动维护环境权益

主流新闻媒体的受众广、范围大,其报道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社会公众遇到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极大可能会参照主流媒体的报道,用媒体中报道的方法处理问题。主流媒体一旦报道出现差错,极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主流媒体需要在报道中给予广大群众正确的导向,从而有利于社会大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

二、主流媒体在环境保护新闻宣传中的引导作用

1.加强社会监督

环境保护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仅仅依靠政府采取有限的措施,是不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的,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之中,才能有效地遏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总而言之,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因此,主流媒体显得尤为重要。主流媒体应当在节目中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时报道,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务公开,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先进个人或集体的表彰。从而使社会公众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政府在环境保护中采取的措施,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保护的整体情况。通过相关的报道,不仅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社会能够更好的监督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报道的违法排污企业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达到很好的震慑效果。社会监督的加强,有利于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政府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2.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现阶段,沙尘、雾霾层出不穷,饮用水污染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中,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应该做好其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为己任,以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为目标,将环境保护这一个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意识中。主流媒体可以设置相应的主题板块,探讨环境保护问题,请专家、学者或者环境保护先进个人发表其观点,为社会公众灌输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报道破坏环境的案例,着重报道最终的处罚结果,给违法排污企业一个警示,进一步加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3.积极倡导正义执法

目前,我国出现了企业与政府相互“打太极”的现象,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仍然是违法排污,时间有以前的白天,改为如今的晚上,总而言之,企业为了谋求更好地经济效益不惜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法律的执行程度不高。二是企业自律性不高。因为企业违法排污的成本远远小于执法成本,企业宁愿被处罚、交罚款,也不愿进行污水处理。

三、结语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培养

随着社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人们开始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涉及环保问题,很多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环境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材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还涵盖了一些环保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知识,适时地将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向学生讲明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生产所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在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注重对学生环保教育方面的渗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形成一种环保意识,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材与生活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将实际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融合到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讲到与“空气”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进行自由发言,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探讨环境变差的原因和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内容。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并着重对污染环境的相关因素进行强调,得出相应的结论,深化学生的环保认识。

二、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活动,还应有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环保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环保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境问题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自去学校周边的矿厂对排除的污水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对学校食堂排出的污水、废水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了解产生污水、废水的原因,并掌握废水、污水的处理方法。学生也可以直接向矿厂和学校食堂管理阶层进行访问,了解污水和废水之中的成分,再利用自己所学得的化学知识对污水、废水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会涉及有毒气体和有毒液体等物质,这些都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有些化学实验药品在实验结束之后,要进行妥善的处理,不能随便放置或者不管。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自身的实验操作行为,在化学实验演示操作过程中,要注重环保教育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这个实验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尾气,还需要对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检测,这时教师要联合实际的生活例子对一氧化碳的危害性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气体的认识。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选择少量的药品进行实验演示,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环保教育融入进去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还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社会环境的保护,降低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盛.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3(5).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4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知识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渗透环境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还加强了学生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以环境保护知识为发展思路,可以在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

1.深化教材中的内容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参考工具之一,教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实验教材为主线,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在教材的引导下,教师要为学生提炼出教材中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尤其要将环境元素知识提取出来,这样才能实现生物与环境教学内容的统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实现高效的教学活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辅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这样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确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3.开展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活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与其他人进行探讨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或者可以在教学中与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通过组织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能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观念。此外,在教学中,由于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最新的与环境有关的生物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探讨,通过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准确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

4.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5

关键词 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7-0134-01

1 进行全民教育,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人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首先要进行全民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光靠国家和政策的支持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参与,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培养全民生态意识,建立生态城市、生态学校、生态社区、生态企业等。不但要对全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增强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应该加强对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让人们知识保护环境的方法,从而在生产生活中提高自身约束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生产观、价值观,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

2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应该从管理机制入手,完善管理机制,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有章可循,落实环境污染责任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地区或者部门之间,避免出现环境问题相互推卸责任,找不到负责人的情况出现。要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管体系,国家监管地方,地方监管企业和单位、企业单位监管自身,对自己的生产活动负责,国家应该加大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法执行力度进行监察,督促地方政府或部门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且时刻紧抓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不放松,履行政府职能。地方政府需要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负责,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落实对污染的治理和防治。企业和单位应该解决好自身生产经营带来的环境问题,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

3 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政府应该加大政策的推动力度,运用一些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列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监管的等项目的支出,按照周边城市的投入比例,增加财政预算。引导社会资金的参与,鼓励民间投入,扩大环境保护的投资渠道,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投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融资体系。

4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多数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都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在发展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如果处理得当,两者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中,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要重视生态指标的考核,适当的弱化经济指标,在保证经济增加的同时,要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坚持规范领先,实现保护生态建设到发展生态经济的飞跃,用最低的生态资源和最小的生态破坏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构建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应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创新生态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生态节能和环保技术,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国家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建设,实施环保科研项目,并把重大的环保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究和资金投入,加快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的技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加强环保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6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已经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环境保护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年前的《环境保护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也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因此,国家应该完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现实情况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一些整改,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同时,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对工业开发区的监管力度,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7 结论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政府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为下一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懿,韩勇,齐先朴.广西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思考[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132-136.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6

[关键词]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诞生在黄河流域。追溯历史,这里必有其生存条件,先民才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我国古乐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就是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那么为什么后来却出现“一方水土不足以养一方人呢”?虽同在一块天,同在一块地,今天和当年先民们生存环境条件已大不相同,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当支撑人类文明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消失了,文明也将消失,如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地中海文明的衰落,虽然中华文明是一种延续下来的文明,但随着环境的变迁,中华文明的中心已从古代的黄河流域逐渐东迁南移。

一、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与人口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排放废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限制其无节制的开发活动,以各种灾害施加报复,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人口剧增,教育跟不上,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也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2.法制不健全,人治代替法治。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的依据。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仍然由少数官员做出,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如果再加上这些官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4.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面对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适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1.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

(1)政府部门

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切忌“说起来重要,计划中重要,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保部门

首先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然后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再次要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对于那些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

2.环境教育在基层

(1)构筑公众参与的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成功管理自然资源的关键之一是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和预算,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公众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作出决定。公众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义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切实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环境教育在学校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抓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求知欲强,好学上进,对周围自然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环境意识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在中小学校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2]陈双基.环境教育发展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