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市场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设备市场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设备市场调研范文1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在安装维护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设备陈旧、安装管理观念滞后、操作者素质低下、安装制度不完善等。对于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是一项关键的具体工作,但是目前一些煤矿企业在安装这些设备过程中,没有贯彻落实安装制度,还有的企业对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不足,只关心眼前的利益,所以对于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发生机电设备故障后才进行维修,这样不仅增大机电设备的维修成本,还影响了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有些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主要表现在有些设备陈旧,有的设备安装后就存在问题,一些配套措施并没有落实,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空气中的粉尘较多,并且湿度较高,如果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防尘、防潮、防锈措施等,这样就会对机电设备的质量带来很大的隐患,容易导致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另外,由于机电设备的安装操作者素质低,也给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些井下机电设备安装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文化知识不高,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规章不能认真落实,这些都会造成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较差,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2完善矿井机电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2.1不断地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的检修管理

在井下机电设备工程前期需要加强管理,包括对设备的采购选型、资料管理等工作。对于设备的选型,要事先进行严格的市场调研工作,并将设备的选型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选用的设备能够符合煤矿生产的具体需要。在设备安装前,还需要对采购的产品进行详细的检查,严格地控制不合格产品的使用,如果发现产品中存在质量问题,坚决不能安装。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监督人员、管理人员等对设备进行验收,并进行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后,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之后方能投入使用。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还需要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并且要加强日常检修工作。在日常的检修工作中,认真执行矿井设备检修、维护制度,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对目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设备投入使用后,需要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修,对设备的检修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一般来说,对设备的检修内容包括通风系统、排水设备、防雷电设备等。对于一些重点设备,需要实施年检、月检、日检、班检政策。当遇到恶劣气候时,比如在雨季来临前,需要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查,对设备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必要时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2.2提升矿井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人员是设备质量的保证,只有保证设备的安装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保证煤矿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技术队伍的素质培养工作,不仅仅培养相关人员的技术,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等的培养。对于一些技术过硬,职业素质高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采用激励的方式促进技术人员能力的提升。另外,需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奖罚措施。保证相关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对设备运行状态等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处理。

2.3不断提升井下机电安全设备的投入

煤矿井下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机电设备的安全与否不仅关系着煤矿生产效益提升,还关系着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设备陈旧,会给煤矿生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加大井下安全设备的投入,及时地更换陈旧设备,严格执行国家对设备实行的淘汰制度,规定什么状态下的设备需要进行更换。另外,不仅仅需要更换陈旧设备,还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以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煤矿相关的人员需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对煤矿井下设备运行情况以及煤矿整体运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技术改造工作,不断提升井下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与效率。

2.4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机电设备市场调研范文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j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stallation of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ject cost effectiv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特点 机电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安装工程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施工及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以批准的施工图预算作为标准,严格按合同的规定执行,按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程序层层把关,力求实现目标成本的控制。而对于整个项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而言,只有将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时刻控制在制定的每个分项目标范围内,才能保证整个安装工程造价目标的实现。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由设备费、建筑安装费以及其他管理费构成,其中建筑安装费是建设工程造价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管理,把建设资金控制好,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投资效益是投资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2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措施 根据机电设备安装各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失控的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控制管理措施不到位,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等,因此,加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实施动态控制,将工程造价始终控制在预算或者合理的范围之内,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2.1制定先进合理的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开工前应充分阅读施工图纸、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对合同中有“活口”的条款、针对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投资控制的关键点,并准备对应的防范措施。

由于安装工程中管线布置较密,难免会出现“打架”的情况,因此需要做好施工图纸交底会审工作,对施工单位提出问题的合理性、经济性进行确定与控制。若发现各专业间图纸出现矛盾,则尽早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以免出现返工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2择优确定专业分包单位,防止少数垄断性行业任意抬价。

在工程建设中,有些特殊专业工种不得不委托专业施工单位承担,如变配电所安装工程、煤气工程等,而这些行业往往又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一般每个建设项目的变配电系统必须由供电部门所属的三产负责从设备采购到安装的专业分包,而且价格是一口价。如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由几栋办公楼及数栋住宅楼组成的小区,需要10KV扩容供电及新建几个用户站,供电部门所属的三产根据《电力建设安装工程定额》、《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广东电力行业材料预算价格》编制的预算为3600万元,对此预算进行分析并通过材料市场调研,发现母线槽2500A的价格要高出40%,原报价11520元/m,而询价只有6200元/m,就此一项差了100多万元。为了降低造价,同时又确保质量,首先以尊重供电部门的规定为交涉前提,但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另外邀请几家供货商参与报价,同时向供电局认可的几家供应商询价,通过与供电部门所属的三产一轮又一轮的商讨,列举证据,最终同意以3200万元的合同价与业主签订了合同,从而使供电部门的垄断价格尽量贴近市场实际,仅此一项为业主节约400万元投资,核减率超过了10%。 2.3灵活运用多种材料、设备询价体系 安装工程由于系统多,材料设备的种类也多,其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安装工程的造价,所以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某些大型设备如冷水或热泵空调机组、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水泵、锅炉、柴油发电机组等,在总包招标过程中一般只要求施工总包单位报安装费、人工费,而设备购置则由业主通过招标采购或业主指定供货商进行采购。由于大型设备经测处将占机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的60%~70%,而且这些设备专业性强、价值高,对造价影响大,造价工程师可在此阶段或在施工阶段协助业主采取邀请招标方式,从技术规范的响应性、商务报价的高低水平、付款方式的优惠程度、售后服务等文献,由评标小组或评标委员会通过综合评议法或最低投标价法进行比选,并对供货商或生产商加以考察。主要考察其生产或供货能力、生产周期、产品质量、工程业绩,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合格供货商或生产商。通过集中招投标采购,可使业主获得有竞争性的价格。如某工程中的空调热泵机组设备,招标前市场价1450万元,通过招标中标价为1050万元,节省400万元;变压器,招标前市场价135万元,通过招标中标价为95万元,节省40万元;高低压开关柜,招标前市场价1850万元,通过招标中标价为1300万元,节省550万元。 2.4严格把握安装工程变更签证 施工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设计变更及签证现象,处理不妥就会给施工方留下索赔的伏笔。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依据工程变更内容认真核查工程量清单和估算工程变更价格,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检查每个子项单价、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情况,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的条款确定变更价格,计算该项划等号变更对总投资额的影响。如果待工程变更付诸实施后再去核实计量,现场已面目全非,不但核量不准即使核准了,也木已成舟,难以更改。 由于安装工程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工程实施阶段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图纸外工程项目或隐蔽工程。对于建设单位,除随时检查隐蔽工程外,对图纸外工程实施隐蔽前要组织设计、施工、建设、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对隐蔽工程进行会签,确保隐蔽工程的准确性。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坚持按图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控制造价。工程造价人员必须认真履行隐蔽工程会签制,搞好动态结算,为工程款支付提供可靠依据。工程管理人员要严格坚持按图施工的原则,按照设计施工图要求,进行施工和监督,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 在施工及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以批准的施工图预算作为标准,核实各阶段施工单位所报进度量,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有关材料设备供应方式、现场签证办法、进度结算制度等执行,各专业部门必须按基建程序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力求实现预算造价,这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 2.5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 国家相继出台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和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使工程造价管理逐渐走向法制化,不断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水平、专业技术从业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6做好竣工结算工作,把好工程造价控制最后一道关 作为对造价的综合控制与管理,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的三把钥匙。竣工结算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建设单位必须按图纸、规范、合同及基建程序的要求进行复查。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首先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复核,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逐一核实,予以确认;对工程质量、工期作出评定,此后再按核实工程数量、定额单价、取费标准确定结算造价,并按合同要求作出进一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善地控制好安装工程造价。 3结束语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虽占总造价的比例不高,但安装工程的系统多,主要有给排水、消防喷淋、照明动力、通风空调、计算机网络、电信、有线电视及智能化工程等,技术含量高,涉及的管理部门多,安装造价往往很难控制,因此,做好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

作为施工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永恒的动力;作为建设单位,尽量控制和减少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中的工作重点,而准确判断和识别造成安装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是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乐嘉栋.奚耕读.《建设工程造价估算指标与应用分析》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机电设备市场调研范文3

文/卓建华?叶焕锋?徐浙明

摘?要:本文介绍了学校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学校在构建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时, 以“一体化、系统性和示范性”为原则, 按照基础技能实训、核心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四个不同层次的功能模块分别设计, 构建了一个以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普遍提高。

关键词 :中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一体化

如何建设具有高质量、规范化、示范性的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创建省级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经验,探讨并总结学校在构建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确立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构建“做中学,做中教”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实训基地主要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校外实习基地为辅”的形式存在。但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设备、场景与企业现状相去甚远,学生只能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或是与企业真实情景相去甚远的基础性实训;而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学生也只能进行参观或从事简单劳动。上述情况严重地影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绍兴中专在总结近30年各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确立了建设高质量、规范化、示范性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战略方针。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成功建成“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化工专业实训基地”“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为学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校内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1.规范实训基地的建设流程,确保专业实训室建设质量

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实训基地的整体规划,二是相关实训室改建、扩建及新建方案制作及实施。两大部分内容须按照科学、规范的流程进行,这是实训基地建设系统性、规范性、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1)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流程。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包括结构和规模两个方面。机电实训基地的布局结构是通过对本地区行业、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构成及预测进行分析,构建与之相协调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规划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实训室建设项目。机电实训基地规模的规划须依据本地区行业、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规划、预测学校未来三年机电专业招生规模的,并以此确定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是学校机电专业实训室的改建、扩建及新建项目申报的依据。

(2)机电专业实训室建设流程。依据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方案,结合现有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确定实训室建设申报项目,并按照实训室建设原则,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建设方案和设备招标方案。实训室建设申报项目由教务处、实训处初审后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建设方案、招标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后,交校务会议审批,只有审批通过后才能进入项目的实施环节。实施环节具体由学校总务处负责,专业教研室对建设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对建设方案进行调整。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实训处组织建设方、使用方及相关专家进行验收。

2.科学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合理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架构

(1)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百余家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查,笔者了解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的主要岗位,有80%的企业提出了具体的岗位要求。我们对调研的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后,清晰地得出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主要由以机械传动机构核心的装配与调试技术以及以PLC技术为核心的控制技术来支撑。这些技术从特性上来说是一个个层次清晰、相对独立的技术模块,而从岗位应用的角度来说又是以技术综合的形式存在。其中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包含识图与制图技术模块、钳工技术模块、机械焊接技术模块、机械测量与装配技术模块、机械传动技术模块、液压气动技术模块;控制技术包含基础电子产品装配技术模块、照明技术模块、继电器控制技术模块、电气仪表使用技术模块、PLC技术模块、变频技术模块、触摸屏技术模块、传感器技术模块、伺服控制技术模块。因此,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围绕提高学生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核心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思路,建立了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能涵盖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专业创新技能等不同的教学层次的课程体系。

(2)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架构。根据学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来架构实训基地。基地共建有由机械识图与制图、机械CAD、钳工、机械焊接等类实训室构成的机械基础技能实训中心;由照明线路安装、电子产品装接、继电器控制三类实训室构成的电工基础技能实训中心;以PLC应用技术为核心,融合气动技术、变频器技术、触摸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以控制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光电气一体化实训中心;以液气压技术为核心的,融合PLC技术、触摸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以液气压传动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光电液气一体化实训中心;以伺服控制技术、机械传动技术为核心,融合PLC技术、机械测量与装配技术等以机械传动与装配为主要学习目标的传动与控制一体化实训中心等。

3.合作研发实训装备,提升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训练水平

机电综合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电气等多个技术模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对应的实训设备是机电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和技术保障。为此,我们对市场上各类机电技术实训设备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实训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缺乏真实性和教学性的有机结合,难以承载机电专业学生应用技能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是教学设备厂家利字当头;二是研发人员少,技术力量单薄;三是没有现场教学经验。因此,不可能研制出既具有现场设备真实性又适合教学现场的实训设备。当然,教师自行独立研制也不可取,一方面受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制作设备也不是教师的长处。因此,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取所长,走联合研制的道路。

在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实训室建设项目组注重对生产性企业、教仪企业和兄弟学校的整体调研,始终坚持适应企业和教学需求的适应性原则、体现生产现场职业特点的真实性原则、跟踪技术前沿的先进性原则、提供多方位服务的开放性原则。经过两年的建设实践,我们相继开发了由基础平台和典型应用平台一体的系统性实训设备。其中基础平台主要承载核心技术的基础性训练,而典型应用平台主要承载以核心技术为中心融合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技能。一方面可真正实现“项目驱动边学边做”,另一方面使“基于工作过程、创建真实应用情境”为特征的实训项目教学得以开展。

三、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

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紧紧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牢牢把握建设的基本原则,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了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校机电专业的建设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专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以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具有绍兴中专特色的职业能力“递进式·分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发与区域内企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的系列化教材,使机电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完备率达100%,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2.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普遍提升

依托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模块化、组合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系列化的训练,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提高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应用能力。近几年来,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考证中,初级工考证通过率保持在100%,中级工考证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在技能竞赛方面,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率均在90%以上。近5年来,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10项14人次,二等奖8项14人次,三等奖1项1人次。

3.师资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通过“组合型”实训室的构建与使用,专业教师机与电跨界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依托实训机电的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践,使机电专业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教研室专业课教师23人,双师教师22人,职业技能鉴定员10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6人,浙江省技术能手3人。

4.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近几年来,基地先后与绍兴电力局、绍兴市安监局、绍兴市农办、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开办了进网作业电工取证班、电焊工培训班、维修电工考证班等共64期,培训人数达3769人次,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童如山.“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机电设备市场调研范文4

关键词:工学结合;液压传动;课程开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89-03

相对于机械传动而言,液压传动是一门新技术。由于其具有其他类型传动所不具有的优势,在工程机械、机床工业、军工、农机、汽车等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并进入液压领域,液压技术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对精通液压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

《液压传动》课程作为高职机电类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液压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一些高职院校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而实质上依然把实践教学作为独立的一部分与理论教学割裂开来,仍没有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模式,没有实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难以培养出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我院结合本地特点,对《液压传动》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和实践。

与企业联合确定课程导向,

在课程目标上体现工学结合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培养机电一体化一线技术人才,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本地区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在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技术人才的短缺状况也日益明显。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机电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工艺编制与调度、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等岗位需要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

我们邀请企业专家,针对本地区地域特色,重新修订专业方向和课程方向,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我们与多家企业的一线机电液专家合作,通过企业座谈会、工作分析会等方式,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与课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分析后我们发现,不管是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工作、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工作,还是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都需要员工掌握液压传动元件及系统的基本理论、液压系统的组装调试方法,以及液压系统故障处理方法。另外,我们还对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机电工程系毕业生从事机械加工、机械调试、机械售后服务的较多,而液压技术是企业设备应用及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一。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是《液压传动》课程的主要应用方向。因此,我们把该课程的教学重点调整为应用与维修方向。结合相应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确定了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具备机电设备液压系统图的识读分析能力,掌握机电设备液压系统的组装和调试方法,具备液压元件的故障分析能力,具备机电设备液压系统故障分析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敬业乐群的职业素养。

创设符合工厂实际的项目任务,

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工学结合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深入企业调研,归纳出与课程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这些岗位能力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按照由简入繁的原则,设计了四个学习情境:“液压油的检测与更换”、“液压元件的故障检修”、“液压回路的组装调试”、“液压系统的故障排除”。

学习情境一:“液压油的检测与更换”。液压系统的故障原因有80%涉及液压油,因此,我们的第一个学习情境选择了“液压油的检测与更换”。这个学习情境是以一个简单而典型的平面磨床液压系统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全面指导下,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的构成、液压油的类型,掌握液压油污染的原因、污染的危害和更换的原则,学会用目测法、直观检测法、滤纸实验法检测液压油的污染程度,并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

学习情境二:“液压元件的故障检修”以“元件”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元件拆装和故障分析的项目任务,了解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的故障分析处理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拆装工具,为随后完成复杂的项目任务打下基础。

学习情境三:“液压回路的组装调试”是一个以“典型回路”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在这个学习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路的分析和组装调试,熟悉液压系统安装和调试流程。该学习情境所设计的项目为学习型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任务的体验式学习,学生会对液压回路有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学习情境四:“液压系统的故障排除”由两个实际机械项目任务组成。该学习情境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术图纸资料,熟悉机电设备液压故障诊断及维修作业流程,能按规范进行故障维修作业处理,恢复设备的功能及运行精度,完成设备液压系统的维修工作。这个学习情境能强化学生独立完成工作过程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学习情境的总体设计上,依照学生学习规律,我们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将在校内实习车间进行的液压油检测与更换作为入门项目,将液压元件的故障检修和回路的组装调试作为主导项目,将校外液压系统的故障排除作为拓展项目。由校内到校外、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情境设计使相应的工作任务复杂度和难度也逐渐增加,进而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升。

项目的完成依托真实情境,

在教学流程上实践工学结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一体化教室、实习车间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把常用液压系统应用和维修过程分解成四个教学情境来完成,每个教学情境又分解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之后,便充分掌握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简单故障分析技术。

如在学习情境二“液压元件的故障检修”教学中,上课时教师首先将问题提出来。然后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答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实施所需工具。教师再总结各个小组的优缺点,结合学生答案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组织学生对具体的液压元件进行拆装和故障分析。最后,由每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产过程的体验进行劳动成果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调动了学生对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和创造欲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方向的理解和对职业情况的了解。学生通过这种工学结合课程的学习,可以实现学习与职业需要的无缝对接。

在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注重企业强调的安全意识、创新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

实施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

制度,在检验方式上突出工学结合

我们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本课程按相关职业标准,将课程的知识点、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转化为项目实施过程来考核。在考核中,坚持能力本位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采用书面理论考核、填写任务工单、实践操作考核、工作过程阶段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液压系统装调和维修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

吸引企业技术人才加入课程建设和

实施,在师资建设上展现工学结合

从课程的开发到实施,我们一直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其中有一些是高级技术人员,包括我校的毕业生。从他们那里我们了解了企业需求,使我们能够合理地设计并实施课程。同时,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也参与到了我们的课程教学中。

对《液压传动》课程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和实践应用,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学生达到了岗位的能力要求。同时,该课程教学也得到了学院领导和企业专家的好评,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成果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在工程机械领域,从事液压系统维修的毕业生较多,本课程对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培养正逐步显现出良好的效果。2011年12月,本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李芝.液压传动(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6.

[2]黄志坚.液压故障速排方法、实例与技巧(第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6.

[3]金燕.高职《化工机械制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6):88-89.

[4]蒋鸣雷.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7):59-60.

[5]张成涛,庞学光.当前我国工学结合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0):72-75.

[6]温贻芳.结合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促进工学结合课程的质量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68-71.

[7]吴发汉.高职高专“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84-185.

机电设备市场调研范文5

关键词:机电安装;安装工程;项目设备;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机电安装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学科也很多,随着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对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作为机械工程项目的一种,机电安装有很多固有的特征。同时,它也具备更多的自身特征。

一、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1.机电安装工程覆盖面广、所涉专业多、技术性强

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机电安装在各种领域广泛应用,因而所涉及的专业涵盖了工业、建筑业、煤炭行业等,还包括对水、电、暖、消防、通信、通风等设备的安装。尽管所涵盖的行业不同、专业不一,但它的通用性却很强。整个机电安装工程从采买设备到安装、调试、操作、应用,再到最后的验收,都是为了要达到使用这一基本功能为核心目标。而现代科技的提高令机电安装工程的机械化程度加大,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对安装技能的要求逐渐增加并且更为严格。

2.机电安装工程竣工后的质量验收方法与其他工程的验收方法较为不同

由于机电安装工程的程序复杂、繁琐,安装工种、安装材料多种多样,因此,在质量检验、后续管理维修的评价上,竣工验收的方法有所不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配合,更需要有高超安装技能和丰富安装经验的人参与其中,因为机电安装工程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点之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安装技能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工期的长短,所以必须要对机电安装的各个环节严格把控。

二、机电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的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是指从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注重施工前的成本规划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施工完成后的核算与考核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成本的全员控制原则。工程成本的控制要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给每一个员工都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并将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一种绩效考核制度。(2)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工程成本要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下,从施工的准备到竣工结算都要包括在内。

2.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预算可能并不能切合施工时的实际情况,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控制。

3.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则。节约意味着不浪费,这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避免因为监督不到位而发生铺张浪费的现象。(2)严格制定开支的范围,费用开支的标准。

4.例外管理原则

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这些特殊情况并不适用于既定的政策,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使用例外管理原则。针对例外情况进行单独的调查、分析、纠偏工作。

三、设备材料成本控制具体事项分析

1.设备故障成本控制

设备故障成本分为外部故障成本和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又称外部损失成本,指的是在设备交付投入使用之后因质量产生的损失和费用;内部故障成本又称内部损失成本,指的是在交工之前因为品质问题等出现的损失情况,一级为了处理损失花费的费用,返工损失、废品损失、工作量损失、停工损失等都在其范围之内。对其故障进行成本控制,要从成品设备保护、设备制造监督、保修、操作人员培训等多方面进行。

2.设备性能参数的确定

关于机电设备的性能参数,在施工图纸中,设计人员要明确提出。相关的设备的具体参数对挣个基点工程的实用功能和成本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进行设备安装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图纸,及时的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家等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对设备的工作环境、工作原理等进行具体的分析,保证设备投入使用的效果,对设备的寿命等要进行分析,对其性能要求和技术参数要进行分析确定,保证设备充分的利用,对其过高或多余的功能进行调节修正,对设计的目标成本就可以进行控制。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性能过低、功能空缺的缺陷等药剂师的发现分析,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报废情况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对设备的成本就能有效的控制。

3.设备采购价格的控制

设备的性能和参数确定后,设备采购价格控制就成为重点。首先,要对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调研,弄清国际国内生产厂家的综合情况,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厂家。通过市场招标选择优秀的设备供应商,既有利于确保设备质量、保证设备供应时间,又有利于降低设备采购价格,从而控制设备采购成本。设备供应厂商招标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导致设备采购成本控制的成败。要根据项目总进度计划要求,做好招标工作的计划,包括招标工程的设备名称;完成时间要求;各项工作具体内容(如市场调研、招标文件的编制、资格预审、招标文件领取、回标、评标、议标、中标通知书、设备供应厂商考察、合同商谈及签订等)及其开始、完成时间;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职责;各阶段工作质量要求等。然后,严格按照计划要求组织供应厂商的招标工作,尽早确定设备供应厂商。

4.材料成本控制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单个品种材料使用的数量比较大,单价不是很高,在整个总成本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对材料的成本进行控制,要做好对数量的控制。进行材料的选择时,要坚持货比三家的做法,通过对价格、供货能力、供应单位的信誉度、坚持优质比价,对材料供应的单位要进行考察,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做好材料的组织供应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材料成本控制。

5.编制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材料汇总明细表

项目部预算人员依据项目施工图和工程预算编制《单体建筑分类项目工程材料明细表》,由此表格汇总编制《工程项目材料明细汇总表》,经项目经理核准签字,报总经理审批后生效,用于指导工程项目的材料采供、使用、核销等工程项目总体管理工作。项目部根据汇总表,结合当时当地价格情况,制定出设备和材料成本控制目标。

6.强化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意识

加强建筑安装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意识是保障建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首要条件。首先,要加强项目管理部门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其在充分认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管理,从而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进行有效的传达,并有效落实成本控制措施;其次,加强对建安工程项目各部门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培养,提高其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以促进其观念的转变,增强节约意识及全局意识,促进成本控制良好氛围的形成。

7.完善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是建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必要措施。首先,从工程项目的实际出发,针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并根据核算情况对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最终达到有效成本控制的目的;其次,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标准,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在提高项目施工效率的同时有效的实现成本控制。

综上所述,要实现预期盈利目标,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就要做好设备材料的成本控制,从细节入手,坚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实现具体的管理目标,达到应力的效果,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幼华.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初探[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4,03:24-28.

机电设备市场调研范文6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业设置;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33-04

工业机器人是指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是技术发展最成熟、应用领域最多的一类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之一,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机器人密度将达到100 以上,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旺盛,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均已开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招生。

一、工业机器人发展状况

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焊接、搬运、装配、喷涂和机床上下料等工业自动化领域。目前,国内使用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分为日系和欧系两种,具体可分为“四大(市场占比约50%)”和“四小”两个阵营:“四大”即为瑞典ABB、日本FANUC及YASKAWA(安川)、德国KUKA,“四小”为日本OTC、PANASONIC、NACHI及KAWASAKI。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约20%)生产厂商主要有沈阳新松、南京艾斯顿和广州数控等。

全球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如图1所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如图2所示,国内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如下页图3所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不同领域的需求情况如下页图4所示。

精密减速机、交流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关键核心部件。我国工业机器人与世界水平相比,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基本依赖进口,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大多需要进口,机器人控制器性能与国外差距较大。未来工业机器人总体应用趋势为:重载、高速、高精度;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二、工业机器人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销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更是达到23.5万台。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最受瞩目的市场之一,人才缺口巨大。

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第一大国,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工作年龄人口开始逐年下降。综合多种因素,我国制造业的未来,急需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急需大量的机器人专业人才。据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专业毕业生为20.8万人,年度缺口20万人,到2020年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2015―2020年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预测如图5所示。

由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迅猛发展,对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因此,紧跟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工业机器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设置情况

据教育部专业备案平台统计,全国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情况是:2013年有2所,2014年有9所,2015年有45所(其中江苏省有10所),2016年可望达到100所,具体如图6所示。

目前,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刚刚起步,多数院校都是在2013年后开始该专业招生工作。由此可见,构建合理有效、适应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一)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由下页图7可知,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从事工程安装调试、项目设计集成以及后续服务的下游产业是适应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

(二)在职人员、中职中专、高职高专及应用型本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机器人研发(博士/硕士)、工程设计(本科)、机器人及生产线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系统集成与故障诊断(高职/技师)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应面向制造类、应用类等企业,培养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和维护保养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机械设计装调、PLC、智能传感、伺服变频、机器人仿真与编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等知识和技能要求,需要具备电气与机械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如图8所示。

五、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范例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某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9所示。根据当地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确定了该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是面向制造类、应用类、集成类企业,培养工业机器人的编程、维护、集成能力,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工业机器人的现场编程、离线编程、系统维护及故障诊断维修;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该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中小型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升级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应用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项目主管及工程师;在国家大中型企业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工位从事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和维护保养等技术工作的机电维修工。

(二)实训条件建设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投资巨大,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实训设备,逐步逐年进行规划、完善,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实训室建设依次分为基础、仿真、工作站、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等,具体由机器人技术基础实训室、机器人技术仿真实训室、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实训室、机器人系统集成实训室及机器人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室等组成。

1.机器人技术基础实训室

配置全开放的教学机器人平台,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机器人典型机械结构、控制架构和软件操作方法,设备注重开放性及可参与性,学生可亲自动手对机器人进行拆装组合,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工具使用能力和装配工艺能力。其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有:工业机器人基本认识,电机选型与性能测试,机电设备典型传动与元器件选型,机器人机电系统拆装与联接,减速器减速原理与安装,工业机器人构形与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PLC与人机界面编程与通讯,气动元器件选型与管路连接,典型传感器安装与应用及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等。

2.机器人技术仿真实训室

配置数字模型仿真、半实物仿真和实物验证系统,学习机器人系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模拟操作机器人、搭建典型机器人工作站和生产线等,可实现模拟仿真作业。通过实际机器人工作站验证仿真效果,降低教学和实训成本,提高安全性。其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有:机器人编程与操作,CAD建模与导入,仿真过程操作,机器人作业应用仿真和虚拟仿真操作机器人等。

3.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实训室

配置各种典型的工业机器人和简单的作业工具,学习操作单独的机器人,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操作。其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有:工业机器人示教器编程操作,工业机器人示教指令和参数设定,机器人坐标系的建立,工业机器人I/O控制应用,工业机器人简单外设,简单轨迹运行编程与示教,工业机器人搬运、装配、焊接、码垛编程与示教及并联机器人分拣作业编程等。

4.机器人系统集成实训室

配置各种典型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学习工业机器人的系统成站技术、各种典型的作业工艺、典型的外设和通信接口技术等。其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有:工业机器人初始化与参数设置,工业机器人I/O分配与接线,工业机器人与PLC的I/O通讯,工业机器人安装与接线,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焊接、打磨、喷涂工作站安装与接线,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焊接、打磨、喷涂工作站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焊接、打磨、喷涂工作站夹具选择与设计及工业机器人维修保养等。

5.机器人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室

配置典型多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常用设备,学习工业机器人系统成线技术,掌握智能生产管理、PLC主控、总线与网络通信、人机交互(HMI)、作业流程优化等核心技术,提高大系统掌控能力。其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有:生产线综合维护,复杂自动化系统安装,HMI编程,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PLC编程与网络通讯技术,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等。

参考文献:

[1]兰虎.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徐扬生,阎镜予.机器人技术的新进展[J].集成技术,2012(1):8-12.

[3]王田苗,陶永.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4(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