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安全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线通信安全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线通信安全技术

无线通信安全技术范文1

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在信息流转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然而无线环节也已经正成为信息安全最薄弱的一环。近日,Fortinet联合市调机构Lightspeed/GMI了2015年最新的全球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将近一半(49%)的受访者将无线网络列为最易受攻击的环节,92%的CIO担忧无线网络将受到攻击,而最大的担忧来自中国,71%的CIO表示对无线安全十分担心。无线通信系统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安全威胁。

1.1非法窃听

这种威胁包括攻击者窃取数据包中的机密数据或窃取机密的上下文信息,例如标识、路由信息和用户的通信行为。这种威胁源于无线链路的开放性。

1.2未经授权访问数据

攻击者伪装成合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以期达到破坏目的;或者攻击者违反安全策略,非法占有系统资源和访问本应受保护的信息,这将会大量耗费系统资源,使运营商无法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质量,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营,同时会引起运营商收入的大量流失。同互联网的访问控制策略相同,访问控制是保证卫星通信网络安全的最重要核心策略之一。在访问控制方面主要考虑的安全隐患是非授权用户对无线通信资源和数据信息的非法访问和操作使用。因为从无线通信安全隐患所占的比重上来看,人为破坏因素比系统自身存在问题所占因素比重大的多。

1.3非法基站

非法接入设备也是无线网络中经常出现的情况,这对于用户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它可以轻易地对用户发起中间人攻击。侵入者以非法手段占用通信基站频率,强行与有效范围内的不特定手机用户建立连接,迫使用户与通信网络中断,并向搜索到的用户发送事先已编辑好的信息。

1.4破坏通信终端

无线通信中的卫星通信是微波在自由空间当中传播以实现信息传递。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地球站属于地面通信设备,基本安置在地面附近,易于维护。人造卫星则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当卫星发生故障且自身不能修复时,可能会造成通信质量下降甚至通信中断等。另外,战时若知晓对方卫星在太空中的具置,可以采取使卫星偏离轨道或者直接摧毁卫星的方法,造成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瘫痪。

1.5返回PC端的流量劫持

卫星通信主要应用在一些网络不稳定、网速过慢或者没有网络的偏远地区。其中最普遍、最便宜的卫星网络是通过所谓的仅下游(downstream-only)连接的。用户PC端的请求会通过常规线路(有线或者GPRS连接)进行通信,且所有流入的流量均来自卫星。如此一来,用户就可获得一个相对较快的下载速度。从安全角度来看,卫星通信的最大缺点就是返回PC端的流量是非加密的,导致任何用户均可劫持这些流量。近来,Turla组织利用卫星通信中固有的安全缺陷隐藏C&C服务器的位置和控制中心引起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我们都知道,一旦C&C服务器的位置暴露,幕后恶意操作的黑手就会很容易被发现,所以Turla组织才会努力地去隐藏C&C服务器位置。在劫持卫星DVB-S链接之前,需要具备以下设备:(1)卫星天线(大小取决于地理位置和卫星);(2)低噪声块下变频器(LNB);(3)专用的DVB-S调制器(PCIe卡,建议使用TBSTechnologies公司的TBS-6922SE);(4)电脑(最好是Linux系统的)。为了攻击卫星网络链接,无论是卫星链接的合法用户还是攻击者自身的卫星天线都要指向特定的用于广播流量的卫星。攻击者会滥用卫星网络流量明文传输这一缺陷,具体的方式如下:(1)通过监听卫星中的downstream来识别卫星网络用户的IP地址;(2)然后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一个IP地址来掩盖其C&C服务器真实IP地址;(3)被Turla感染的设备会收到一个指令:发送所有数据到被选中的IP地址上。数据先通过常规路径发送到卫星系统,然后再由卫星系统发送给选中IP地址的用户;(4)合法用户会以垃圾的方式将这些数据丢掉,但威胁操作者会从下游卫星链接处重新收集起这些数据。因为卫星通信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所以很难追踪到威胁操作者的具置。被Turla组织利用的卫星网络大多是位于中东和非洲的国家,如刚果、黎巴嫩、利比亚、尼泊尔、索马里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技术分析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无线通信中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一方面可以把传统的安全策略应用到无线通信技术上;另一方面加强系统自身的物理安全措施和链路安全措施。

2.1传统的网络安全策略

传统的网络安全策略对卫星网络安全依然有效可行。传统网络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信息加密,鉴别交换和安全审计等。根据无线通信技术所面临的主要威胁的分析,可以看出,无线通信网与互联网对网络安全的目标要求一致,不同之处体现在物理链路和通信基础设施以及空间位置的局限上,若排除这些因素,其通信协议都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因此传统的网络安全策略应用于无线通信网仍然可行。

2.2数据加密

对无线通信进行加密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数据的泄露。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能源和存储容量是存在一定限制的,因此,想要用复杂的算法对无线通信进行加密是难以实现的。加之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卫星通信具有一定的时延性,和较高的数据获取实时性要求。开展复杂的加密运算,会影响数据获取的实时性。DES算法是对称密钥加密体制中的一种重要的算法,该算法选择的密钥决定了它的安全性。在DES算法中,数据通过64位分组开展加密工作,密钥长度为56位。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位的输入转化为位的输出,解密时通过同样的步骤与密钥完成。美国卫星公司最早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卫星通信系统中,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加密,保护重要数据的安全,除此之外,还可以保障卫星指令链路的安全。

2.3访问机制

非法用户如果能够顺利对无线网络进行访问,就会对通信进行恶意的破坏,使通信网络无法正常运行,甚至篡改和窃取重要数据。所以,必须通过访问控制对无线通信的安全加以落实。访问控制的内容应当囊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安全控制甚至属性安全控制等众多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控制,对登录的用户进行筛选,保证登录用户为合法用户,用户只能开展授权操作,不得进行非授权操作。

2.4运用VPN技术

应用VPN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的安全性,VPN技术安全保障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用户认证、加密和数据认证。用户认证就是使得没有被授权的用户无法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无法进行铜线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加密就是对网线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使得非法入侵者即使成功获取了传输信号,也无法对传输的正确信息进行解读。数据认证则是对无线通信数据完整性的保护,必须保证全部的业务流都源于自身已经取得认证的设备。

2.5加强网络外部环境管理

完善无线通信的相关法律规定,对非法入侵人员造成一定的震慑,提高其犯罪成本,减少犯罪冲动;加强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管理与维护,减少由于使用与维护不当造成的系统故障;加强对无线通信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素质与应变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在发现问题后可以迅速恢复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环境。

2.6减少干扰

由于现阶段我们所使用的卫星都是采用透明转发器,对地面传来的信号只是变频转发而不加以任何处理,其主要部件之一是高功放器件,一般为行波管放大器(TWTA)或固态功放(SSPA),这两种器件最主要的特点是当输入功率小于饱和点时,可以近似地认为工作在线性区,而当输入功率进一步增大超过该电频时,功率放大器就进入饱和区或过饱和区。在过饱和区,不仅输出功率大大降低,而且出现大信号压缩小信号,即所谓的“功率掠夺”现象或“功率占用”,同时由于非线性的因素,还会出现大量寄生互调分量。为避免将卫星上功放推入饱和区或过饱和区,在使用中一般要实行严格的上行功率控制,或在高功放前加限幅器,尽可能使透明转发器可以避免功放工作在过饱和区。但是假如存在恶意的大功率上行干扰,转发器仍然有可能工作在非线性区,依然存在“功率掠夺”现象,致使正常通信业务信号或广播电视信号被压缩。对卫星上转发器实施干扰目前主要有堵塞式干扰和插播干扰两种形式。堵塞式干扰是指强占转发器的功率,将转发器全部阻塞,使通过该转发器的电视广播或通信业务全部瘫痪。其干扰源的频谱可以与正常信号重叠,也可以不重叠。插播干扰,即利用前面提到的“功率掠夺”插播非法信号,使正常工作的接收台站收到干扰方的非法信号。

作者:康丹 单位:石家庄士官学校指挥信息系统运用教研室

引用:

无线通信安全技术范文2

一、基于4G通信网络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问题

1、移动终端的安全通知问题。4G移动终端形式为了提高自身的多样化,加强了对多种系统的接入,通过4G移动终端的个性化服务,能够使得用户更好的接入到网络,能够具有视频通话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功能。但是为了保证上述功能的实现,需要保证4G移动终端的较高的宽带和速率的要求,并且需要物联网作用的充分发挥。并且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需要保证用户和4G移动终端的紧密的联系,这就使得4G移动终端的存储计算能力得到相应的考验,经常会收到可执行的恶意程序,这些可执行的恶意程序对移动终端的抵抗力产生影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不能充分的对无线网络的安全通信进行保证。

2、网络链路上的安全问题。基于4G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身的全IP网络功能,需要保证各种通信系统的接入,但是因为4G系统和无线网络的发展过快,使得有限或者无线在链路上出现了安全问题。出现安全问题可能会使得链路上的数据被窃取、修改和删除等恶意操作,影响了网络的安全性。当前链路的容错率较低,经常会出现因为网络结构的不同而造成的数据的传输错误。通常情况下4G的无线终端会随机的出现在子网中,并且会不断的移动,网络链路也需要依靠网关或者路由器来保证网络的互通,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会增加网络链路的负担,不能对网络连接的安全性进行充分的保证。

2、网络实体认证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在有线网络还是在无线网络中,都没有对网络实体认证给予相应的重视,这就会使得网络犯罪更加的容易,也会容易发生法律纠纷问题。当前4G网络实体认证因为收到了一些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对4G无线网络的实体认证进行落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是因为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剧增,使得网络实体认证的实施较为复杂,不能及时快速的完成所有的网络实体认证。我国当前无线网络在种类上较多,不能保证网络模式的固定,增加了网络实体认证的难度。

二、基于4G通信网络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措施

1、移动终端的防护。在4G移动终端的安全防护措施中,做好系统的硬件防护是防护措施之一。在系统的硬件防护保护措施中需要对4G网络操作系统进行加固,保证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使得系统能够具有远程验证功能、地域隔离控制功能以及混合式访问控制功能等功能的支持。提高系统物理硬件的集成度也是很重要的,这样能够减少可能受到攻击的物理接口的数量。为了实现对物理攻击的防护,可以增加必要的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的防护。最后需要加强对存储保护、可信启动和完整性检验的保护。

2、建立安全体系机制。在4G网络安全通信中,无线网络的安全体系机制的建立是必要的,在建立相应安全防护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安全效率、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性的掌握。在对多策略机制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场景的网络通信使用状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为了完成对一定终端的安全防护选项的配置,应该加强对可配置机制的建立。合法用户在对移动终端的安全防护选项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然后通过对可协商机制的建立来为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进行自行协商安全协议的提供,保证网络连接的顺利程度。

无线通信安全技术范文3

关键词:安全监控;煤炭产业;无线通信技术;矿井

1煤矿井下安全监控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在最近的几年里,我国的煤矿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意味着财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威胁到了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情况仍然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每生产100万吨煤炭的人员死亡率为0.37,而同年美国的这一数据为0.03,澳大利亚为0.05;2016年,我国每生产100万吨煤炭的人员死亡率为0.156。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煤矿安全生产上仍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比较大;也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的发展,安全问题也在逐渐得到改善,但仍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这说明我们国家在煤炭行业中仍然可以改进。煤炭事故不仅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其同样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人民时刻关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国家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这使得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煤炭的安全生产仍然存在问题,人们对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煤矿事故展开分析,发现这些事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地面的工作人员不能与井下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沟通,地面工作人员也不能实时监控井下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和工作状况,这就造成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发现井下工作人员所在位置导致救援效果不理想,这是其中的一个问题[1]。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人为疏忽造成的安全问题,比如,负责瓦斯监测的工作人员由于不负责任或疏忽没有及时发现瓦斯超标所造成的安全事故。通过以上的分析,如果在煤矿的生产监管过程中可以实现及时有效的信息传输,那么煤矿的安全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的改善。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对此提供帮助。

2煤矿井下生产现状以及煤矿产业对无线通信的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大约占据世界总产量的1/3。但我国的煤炭生产却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在我国,几乎每年都可以看到有关煤矿事故的新闻,这些事故无一不在说明我国的煤矿生产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煤炭产业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生产。在我国一些大中规模的煤矿中,在一口井下工作的各类工作人员能够达到千余人,大量的工作人员和工作设备分布于矿井中,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井下的工作人员需要和地面人员进行沟通,实时地将井下监控数据传递到地面安全人员,以便地面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查看分析。如果发生事故,监控人员也需要将事故信息传递到相关人员手中,以便对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援。目前,我国煤矿的地面通信网络建设已达到实际需求,但井下通信仍然需要继续加紧建设。煤矿的通信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线通信,一类是无线通信。在过去,井下通信主要依赖有线通信,而且,由于技术受限,每个通信系统都需要专门铺设电缆来实现沟通,这就意味着各个通信系统并不能实现互联互通。这种情况使得信息不能进行及时传递,而且,维护这些通信系统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在后来,光纤技术的出现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提升空间不大[1]。而无线通信技术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煤矿的安全生产,那煤矿的安全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3煤矿安全监控以及无线通信技术

3.1实现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监控

煤矿一旦发生事故,井下的工作人员位置信息将成为关键信息,如果能够实施监测到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将会对救援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地面上,要定位一个人大多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但在井下,GPS信号无法进行全覆盖,因此GPS的效果不是特别好[2]。在目前的煤矿井下,一般使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Devices,RFID)等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监控,但这些技术在进行精确定位时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人们应该结合井下的实际工作环境,开发出一套适合井下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精确定位,这样一旦发生事故,地面救援人员就可以精确定位到受困矿工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

3.2实现井下安全隐患预警

我国的煤炭储量丰富,但我国的大部分煤矿都属于高瓦斯煤矿,这种煤矿的开采难度比较大,危险系数也比较高,要想提高煤矿安全性,就需要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监测预警。比如在瓦斯的监测方面,如果对这类监测开发一套实施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对瓦斯的含量做到实时监测并对其进行预警,那这类事故的发生将会得到大大缓解。目前在煤矿的安全系统中都有监测预警功能,但有些还做不到对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和预警,难以满足实际的安全需求[3]。这也需要将更有效的无线通信技术融入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争取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3.3运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井下信息的实时监测和传递

(1)将多个功能集合在一起通过RFID或者Wi-Fi发到监控中心,比如说将定位功能和监测瓦斯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携带定位识别设备的工作人员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可以实时了解这个地方的瓦斯浓度,以便判断能否进入该区域,同时,将预警功能也整合到这个设备当中,这个设备将该工作人员所在位置的信息实时传递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实时对这些数据进行监测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井下工作人员并给出解决方案;(2)在工作区域建立基站,将定位功能和地压监测功能整合到一起,使得这些数据可以实时传递到监测中心,并由这些数据分析得出是否会出现危险;(3)将煤矿的监控系统与政府监控网互连,这样不仅可以让政府及时了解到煤矿生产情况,也可以对煤矿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危险,政府就可以调动最大力量去参与救援,以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这些功能的实现都要基于无线通信技术,有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信息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传递[4]。

4结语

煤矿的生产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发展煤矿安全技术,基于煤矿井下实际需求,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开发有效的安全措施。无线通信技术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无线通信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很多功能,例如,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监控、井下安全隐患的实时预警等,这些功能都将对井下的安全生产起到巨大的作用[5]。同时,在实际应用上,有些技术达不到实际需求,这就需要人们继续努力钻研,开发出合适的方法来确保井下生产的安全性,进而达到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这一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在煤矿中将得到更大范围的运用,同时也将取得更大的效果,人们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完善和发展煤矿井下的安全技术,争取将煤矿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季文涛.煤矿井下安全监控无线通信技术[C].北京:中国科协年会,2006.

[2]张柱.基于CDMA的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

[3]孙永.煤矿物联网无线信道优选理论算法的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6.

[4]靳松魁.矿山井下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长沙:湖南大学,2009.

无线通信安全技术范文4

[关键词]4G通信技术 无线网络 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N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64-01

前言

第四代移动网络,即4G技术系着手于对各种无线技术综合后取长补短、推陈出新。与此同时,它能带动高速率环境,便民使用。但是便利的另一端,其网络安全问题相较于陈旧的无线通信系统而言,更加繁琐而不易及时解决。当前4G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网络实体认证的安全性、4G移动终端安全性、无线网络AP认证和服务器安全等等。笔者一方面对现状下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对应的措施该如何防护。

1、当前4G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所面临的主要安全性问题

1.1 网络实体认证过程中暴露的安全问题

4G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已经完成广泛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它目前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固定系统和各种各样的无线平台以及频带的无线网络联结起来推陈出新进行加工,并努力营造出一个相对隔绝的、统一的移动计算环境。在4G网络技术各种应用中,网络的实体认证被认作是当下广泛应用之一,一方面实体认证不断发展不断提供优厚之处,另一方面不法分子也掌控了更多的可乘之机,呕心沥血研究当下实体认证漏洞,找到漏洞后进行破坏攻击,盗取信息,给我们的4G网络安全带来致命冲击。网络实体主要包括接入网与核心网的实体认证两领域的专攻方向,其面临的威胁可以主要划分为:网络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进行网络认证,在取得了网络认证后,也就得到了广泛的不知情者的信任,之后采取进一步的攻击的非法行为。除上述情况以外,由于无线网络接入信道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和带宽情况受到约束,网络认证安全保障每况愈下,目前网络实体认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当下务必采取合理手段进行控制。

1.2 4G移动终端相关安全性问题说明

移动终端设施的功效正随着科学进步不断的发展着,4G时代更是引领了移动终端的未来。然而目前移动终端依然面临一些安全挑战,例如移动终端身份识别码被不法分子非法篡改等,终端操作系统一旦被不法分子破坏修改,部分用户正常的网络使用可能受到打击影响,严重时甚至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移动终端内可能包含了大量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如果移动终端被恶毒之人攻占,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极大的。除了隐私上的安全问题之外,病毒和恶意代码也会造成极大的破害,病毒也许会将用户隐私信息传输给其他设备或个人。无论哪一种无线网络都曾面临移动终端遭到破坏而带来很棘手的问题和挑战,甚至近年来移动终端被盗用的情况很是普遍,后果是不仅可能对使用者经济上造成损失,用户的私人隐私被人非法窃取从而带来的不变可能是更严重的。4G无线网络要想取得足够地位,移动终端这一层次上的保障极其必要。

1.3 无线局域网中的AP和认证服务器问题探讨

4G无线网络运营过程中,当网民使用的无线网卡,想距离无线AP或者无线路由器之间长度过大时,极有可能超出了网络覆盖边缘极值,反馈过去的无线网络信号较小,导致使用者的4G应用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可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一切设备,出现卡死现象,可能造成财产损失。4G网络属于无线AP,有时细节之处的不注意可能导致设备根本无法连接无线网络,在设备出现网络故障、卡机等状况时,病毒以及网络黑客又占有了可乘之机,很可能借此机会攻击使用者无线网络,盗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甚至造成财产安全以及隐私泄露。

2、在当前现状下,4G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对应措施的探讨

2.1 安全接入、输出手段的保护

4G无线网络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移动网络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一种,具有不可小嘘不可预估的地位,由于4G网络的创新性,能对4G无线网络进行攻击的多半是难以处理的强性病毒,安全接入和安全输出水平就约束在一个更高层次上了,如果安全输入、安全输出、网络保障防火墙等还维持在3G的旧经验设备基础上,那么网络安全将更加难以保障。安全输入与安全输出在以往已经暴露出了发展滞后的现象,如果要保证4G网络相对以往无线网络更为安全的话,安全接入、安全输出、防火墙等必须推陈出新,着手发展,决不可停滞在现有甚至过去层次上,只有这样,在安全输入与安全输出上才能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2.2 网络层及4G设备硬件维护

4G无线网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按照不同要求随时更改设置甚至可被主观设置按照个人意愿,通过多媒体接入的方式与IP终端网络相通。IP终端不仅供用户选有4G无线网络,还有3G、WLAN以及一些网络结构。其中4G网络结构可以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物理网络层次即为其一,物理网络层具备接入和路由功能。物理网络层在4G安全中地位重大,不容低估,除物理网络外,其他网络层也要受到保护,他们之间相互的契合与合作是4G安全进程重要一步。设备质量也要受到足够的保障,高质量4G设备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种安全保障和安全防护的前提。维护好各网络层各自安全以及他们同彼此之间的联系、保障设备可靠都是助力4G安全发展和安全防护的重要进程。

2.3 操作系统加固防护

4G无线网络绝非停滞不前的,在人民不断应用与新的需求的过程中,4G无线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因此人们在使用4G网络时,一定要不断检查更新,设立防火墙等保障应用,目前市面上维护4G无线网络安全的应用也有很多,人们应该有意识通过一些应用或者一些操作系统层次的保护对4G网络安全进行一定程度的保障,这是必要的,也是根本的。操作系统的加固可以寻求相关技术人员帮助实施完成,确保合理性和实用性,总之,操作系统层面上的防护是重中之重,人们决不可忽略操作系统这一看此简单的层面的保护。

结语

当今时代,4G通信技术无线网络的研究和发展依然在不断进行中,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生活趋于便利,另一方面,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也在源源不断的约束着我们。因此,着手攻克当下4G移动终端还存在着的尚未被解决的挑战和问题,如病毒、木马等应是当务之急。因此,要加强采用合理有效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对4G无线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解决,并预算推测未来要着手攻克的问题和难关,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除此以外,既要保证经济效益的合理投入也要确保安全保障效果,愿4G网络不断发展进步,让未来人类生活享用一个更高效更便捷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马彤鑫.基于4G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分析[J].信息通信,2015,13 (5) :25-27.

无线通信安全技术范文5

【关键词】光线通信技术 车载电子通信 安全技术

车载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在汽车、地铁、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上进行了推广。车载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为驾驶员、乘客等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和行车环境。

1 车载电子通信系统定义

车载电子通信系统是在交通技术及传感技术作为基础构成的,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通过无线通信形式完成。车辆中安装车载电子通信系统能够将让驾驶人员在实际驾驶过程中进行信息智能化及及时性传递。车载电子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让驾驶人员对于路况上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增加驾驶人员在车辆驾驶中的安全性能。车载电子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信息网络环境作为载体,驾驶人员能够在驾驶中将信息资源及时性共享,降低车辆安全事故。

车辆驾驶人员在没有应用车载电子通信技术以前,在实际驾驶中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造成交通事故较多,对于整个城市交通安全都有着严重性影响。车载电子通信技术能够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将通信要求进行满足,驾驶人员在有通信要求时仅仅按一个按键就可以完成通信要求,增加了车辆驾驶中的安全性能。

2 车载电子通信安全的重要性

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在能够保证驾驶人员在实际驾驶中拥有高水平的数据安全要求,对于数据安全进行保证。现阶段,我国车辆中的车载电子通信主要就是对于道路情况进行监控,驾驶人员对于车辆驾驶周围的情况全面了解,保证车辆在实际驾驶中能够拥有良好的通信环境。车载电子通信想要将驾驶人员对于通信要求全部满足,就需要能够将数据及时性传输并且能够对于数据信息较为精准表现,传输中的数据传输中能够对于外界环境中的干扰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保证驾驶人员在传输信息过程中不会保证信息内容的泄漏。因此,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信息传输中需要对于信息内容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在能够保证驾驶人员的传输的信息不变篡改,增加的数据的稳定性。车载电子通信中对于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也有一定要求,安全技术对于车载电子通信信息的完整性进行保障。

3 车载电子通信安全需求

车载电子通信想要在车辆内广泛使用,就需要保证驾驶人员在通信中对于信息安全、安全性能的权威性、信息内容完整性、便捷性进行保证。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对于车辆驾驶中的路况实际情况全天候及时性监控,积极调整车辆驾驶状况,满足人们能够在车辆驾驶中办公的要求,这种就需要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较高的稳定性能。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于驾驶人员的身份进行验证,防治驾驶人员在信息传递中出现信息篡改的情况,车辆中的信息内容也不会被第三方所侵入。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车辆在驾驶中出现交通事故后,车载电子通信还能够保证稳定安全运行。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运行中通常都是通过数字形式传输,这就需要对于数字网络环境进行安全性能保护,防治车辆中的信息被复制。

4 光纤通信技术

高速公路信息传输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光纤通信技术,对于高速公路信息中整个流程具有重要作用。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涉及发的范围广泛,因此光线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繁琐的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将多个模块进行协调性使用。现阶段,光纤通信技术主要从通信系统使用的光纤及特种光纤两个方面研究。光线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低消耗等优势,因此对于高速公路信息系统能够带来较为良好的经济利益。

5 光纤通信技术在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措施

5.1 完善车载电子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光纤通信技术在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中应用中,需要对于传统车载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安全机制进行完善,积极鼓励科技的创新,让光纤通信技术应用中能够拥有先进科技上的支撑,保证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能够更加完善。对于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应该不断完善,加大对于相对应软件研究上的研究强度。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加大对于光纤通信技术在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中专业性人员的培养,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优良的社会福利待遇,保证研究人员在实际研究中能够有良好的积极性,推动技术的创新。

5.2 做好车载电子通信系统数据资料保密工作

车载电子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使用硬件及软件上设备,保证驾驶人员在车辆驾驶中能够满足无线通信上的要求。驾驶人员可以通过车载电子通信系统对于路况实时性了解,完成车辆间的信息共享,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车载电子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性能就尤为重要。安全技术能够保证光纤通信视乎的车载电子通信可以将信息进行安全有效性保密,对于车辆中的信息及时性披露。车辆中的光线通信技术的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应用中,驾驶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对于车辆驾驶的信息进行科学性管理,并且对于驾驶中产生的信息内容进行存储,防治信息出现篡改的情况。

6 结论

光纤通信技术的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想要拥有良好的性能,就需要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技术,让车载电子通信真正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增加通信系统科学性管理。

参考文献

[1]姜黎,高志军,曹新星.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16(23):509-510.

[2]胡必武,余成.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在光纤通信的应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5(11):9015-9016.

[3]杜宁.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4]王海洋,凡勇.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设计与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4(09).

[5]孙楠楠. 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分析[D].中北大学,2014.

无线通信安全技术范文6

【关键词】车载 无线通讯 技术

目前,无线通讯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进步,无线通讯系统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进而带动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升级,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补给,车载芯片的研发、通讯数据的供应等整条车辆行业生产链将会不断优化和发展,实现在保障安全驾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舒适度,充分享受到电子科技的优势。

1 无线通讯技术内容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更高频段无线通信技术也不断发展,主要有蓝牙、蜂窝系统、GPS、微波、红外、短波、超短波通讯等几类:

(1)蓝牙通讯。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尖端的开放式无线通讯标准。蓝牙采用的通用传输方式特点是抗噪性强、数据传输速度快。例如,车内语音通话、设备接口、使用遥控钥匙打开车门等都是采用的蓝牙技术。

(2)蜂窝系统、GPS蜂窝系统。主要应用在车辆和外部的通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其覆盖的范围按蜂窝系统的覆盖,最高可达数百公里。GPS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帮助车辆进行车辆地理位置定位、车辆行进路线标识、选择和导航等功能。

(3)微波、红外通讯。微波是指频率为0.3G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由于微波和红外通讯的特点都是点无线、对点的传输方式,且不能间离太远,所以微波、红外通讯主要用于车辆安全雷达、采集车辆环境参数、自动电子收费系统及车辆的指挥调度等等。

(4)短波、超短波通讯。短波、超短波通讯是车辆之间、车辆与外部通讯设备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换的工具。不但可以用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而且能够达到与车辆间、车辆外部通讯设备的实时通讯。

2 车载无线通讯技术分析

2.1 车载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终将代替线缆和红外线技术在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应用,原因就是蓝牙技术能够避免线缆出现乱线,红外线对环境影响比较敏感的弊端,因此在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小,应用前景广泛。比如说使用蓝牙技术实现车门的自动开闭,利用蓝牙技术实现对车内音乐、视频等相关功能的自动控制等。此外,汽车与外部世界的高速、安全、快捷的通讯将成为汽车的基本配置和升级必要选件。采用适用于高速移动的最新无线电通讯技术,如UMB(超宽带)通讯技术、WiMAX通讯技术等,可以使汽车在高速移动中同外部通讯设备保持稳定、高速的无缝链接。随时保证汽车内、外通讯的畅通,汽车通过车载无线通讯设备可以随时收集外部信息。例如可以提前预知前方道路路况,并且能根据汽车行驶状态、周边路况等综合判断,自动采取降低车速,变换行进路线等方式,减少各类行车突发状况的几率,大幅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2.2 嵌入式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新款车辆中,嵌入式技术的集成度逐渐提高,进而使得车载无线通讯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可靠。所以未来嵌入式技术将更加深入到车载无线通讯系统芯片的开发工作中,以此来带动了车载无线通讯的通讯能力。随着地面交通设施、各种汽车内外电子设备的建设和普及程度,车载无线通讯技术将加速从研究到普及的速度,不断满足实际汽车无线电应用市场的要求。

2.3 电子通信安全技术

因为车载电子通信系统涉及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应用系统,所以其安全问题极为复杂,对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要从技术的角度来完善车载安全机制,并且加强对车载电子通信系统的管理,实现软件和系统的更新升级,弥补信息安全漏洞。加大在技术创新上的投资支持力度,鼓励和培养相关人才,实现个系统之间的统一协调,完善安全机制。此外,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保障网络平台上的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但要利用网络平台本身的优势对路况信息加以整合和甄别,同时还要加大对投放和播报的信息的甄别,去除恶意信息,另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水平和对信息分析整合的能力。

3 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车载无线通信技术在慢慢的被普及,按照通信距离的大小,车载无线通信技术分为四个部分:车内、车外、车间、车路通讯:一是,车内通讯。车内空间无线传输方式传播速度迅速,抗噪性能强,使用范围比较广,其中常用的无线数据传输手段就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蓝牙技术。二是,车外通讯。车外通讯模式指的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车辆本身和各种外部通讯设施之间的联系,实现其信息资源的传递和交互。车外通讯的通讯范围覆盖面是最广,传输距离最远,通常情况下可实现数百公里的无线通讯传输。三是,车间通讯。车间通讯是一种双向的传输方式,存在于多个动点之间,车间通信功能是当车辆遇到危险或意外情况的时候,可以迅速的发出提醒,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让意外的车辆事故得以遏止。四是,车路通讯。车路通讯指车路和外部的无线通讯设施,当前该通讯模式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主要有: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微波技术、红外技术等等。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补给,车载芯片的研发、通讯数据的供应等整条车辆行业生产链将会不断优化和发展。如今,在保证车辆驾驶安全的同时,让驾驶者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是当前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便于人们充分的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优势。

4 结语

总之,目前车辆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人性化,所以车辆的信息传输、通讯功能也要摒弃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不断地对无线传输技术进行优化,以此来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相信在车载无线通讯系统的不断完善下,其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程一风.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

[2]王冰雪.浅议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信息技术,2015(7).